专题11 小古文阅读(教师版)_第1页
专题11 小古文阅读(教师版)_第2页
专题11 小古文阅读(教师版)_第3页
专题11 小古文阅读(教师版)_第4页
专题11 小古文阅读(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1小古文阅读(教师版)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无解之谜”,进步速度可能也相对缓慢。而小学教材改版后,文言知识的考察比重大大增加,对孩子的文言阅读要求也会加码。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文言文篇目的增加,更侧重孩子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一、复习要点1.借助注释理解小古文大意。2.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倒装句和省略句的句式。3.掌握常见的答题技巧。(附)学习小古文的方法:二、考查内容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点: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我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过的。2.把握重点句子的停顿考点: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停顿是理解与翻译句子的基础。对一些重点文言文句子,标示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有利于对句子含义的理解。3.句子翻译考点:句子翻译主要是考查将指定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要解释出关键字词的意思。4.理解基本内容考点: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写作技法等。主要考查有概括事件、分析形象、梳理情节,把握主旨。三、文言文翻译技巧理解文章的内容,首先要将文言文读通读顺,然后再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句意,弄清故事内容。准确翻译句中的重点词语,力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必须遵循“增、删、调、留”原则:增,即增加句子省略的成分,如主语、谓语等;删,即去掉多余或无义的虚词,如句首句尾语气词、句中表示顺接的连词;调,即调整特殊语序,把句子中某些语法成分调整;留,年号、人名、地方、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四、课文实例一、小古文阅读1.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③,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道⑥渴而死。弃⑦其杖,化为邓林⑧。

【注释】①逐走:赛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④河、渭:即黄河,渭河。⑤大泽:大河。⑥道:半路上。⑦弃:遗弃。⑧邓林:桃林。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1)夸父与日逐走。()A.行走

B.跑

(2)河、渭不足。()A.不够

B.够2.在文中找到表示下列意思的句子,写在横线上。(1)夸父没有赶到大河,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了。(2)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3.一个小朋友读完故事,在文中“河、渭不足”处,写下了自己的感悟,感受到了故事的神奇(见文中批注)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故事的神奇?请仿照着写一写你的感悟。我在“_______”处感悟:4.你读过的神话故事中,一定也有像夸父这样神奇的人物吧,请用一句话写写神话人物和他的故事。【答案】1.BB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3.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丢下的一根手杖居然能化为一片桃林,太不可思议了,太神奇了4.大禹

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发生洪灾,大禹采用开渠排水的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去,治理好了洪水。【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1)夸父与日逐走:夸父与太阳赛跑。走:跑。(2)河、渭不足:黄河、渭水的水不够。足:够。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1)“未至”的意思是没有赶到,“道”的意思是半路上。表示“夸父没有赶到大河,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了”意思的句子为:未至,道渴而死。(2)“弃”的意思是丢弃,“杖”的意思是手杖,“邓林”的意思是桃林。表示“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意思的句子为:弃其杖,化为邓林。3.本题考查写批注的能力。本题要将故事中的神奇之处找出来,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即可。如在“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处感悟到神奇,太阳那么高,夸父竟然可以和太阳赛跑,还可以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4.本题考查神话故事的积累。神话人物和故事有很多,如:《精卫填海》中的精卫,精卫因为大海将她淹死,所以决心要把东海填平。《后羿射日》中的后羿,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点睛】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他丢弃的手杖,就化成桃林。2.读古文,完成练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信然。1.本文选自(

)A.《史记》 B.《世说新语》2.把加点的“之”字指代的对象填入文中括号内。(填序号)A.小儿

B.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C.李子3.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内容。起因:王戎七岁的时候,,只有王戎没有摘。经过:有人问他原因,王戎的理由是。结果:。4.“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是:5.下面对王戎的品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B.自信乐观、活泼可爱 C.善于思考、冷静推断6.我还知道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如匡衡凿壁偷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C

B

C3.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路旁有棵李子树,小朋友都抢着去摘李子吃这棵树就在路边但李子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的有人取来尝了一口,的确如此4.道边李子成熟后自然会有人试吃,如果好吃,李子大部分会被人们吃掉,而只有苦的李子长在路边没人吃,才剩很多。5.C6.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积累。这篇古文是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诸儿竞走取之”的意思是孩子们争着跑过去摘李子,这里的“之”代指“李子”;“人问之”的意思是大家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这里的“之”代指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取之”的意思是摘取李子,这里的“之”代指“李子”。3.本题考查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做此题首先要理解古文内容,要知道《王戎不取道旁李》讲了个什么故事?在复述故事时要分清楚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示例:起因: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家看到路边有成熟的李子树,都去摘李子了,只有王戎没有摘。经过:有人问他原因,王戎的理由是李子树长在路边都没被人摘,上面还有这么多的李子,肯定是不好吃的苦李子。结果:有人摘了李子尝了一口,真的是苦李。4.本题考查对古文句子的理解及分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是:李子树在路边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道路边上的李子树,在李子成熟的时候肯定有人会摘取下来尝一尝,如果好吃,那么李子几乎都会被摘掉,这李子树上还剩这么多李子,肯定是苦李子。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品质的概括。从王戎分析道旁李子树多子,必是苦李,我们可以看出王戎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从他不像大家一样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可见他是个冷静的人。故答案选C。6.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故事的积累。我国的历史人物故事有很多,除了匡衡凿壁偷光、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还有吕蒙刮目相看、祖逖闻鸡起舞、岳飞精忠报国、廉颇负荆请罪等。【点睛】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大家问他,他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3.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写出带点字词的意思。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_

练囊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博学多通()

以夜继日()3.用“√”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盛饭(shèng

chéng)__________

数量(shù

shǔ)__________4.车胤买不起灯油读书,他想到了什么办法?5.“囊萤夜读”给了你什么启发?请你再写出2个与古人读书求学相关的成语。()()6.在正确的答案后打“√”。(1)只有穷苦的孩子,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2)只有刻苦学习的孩子,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3)一个好学的人,就应该有车胤那样“囊萤”的精神。(

)(4)一个好学的人,就应该像车胤那样“囊萤夜读”。(

)【答案】1.肃敬勤勉。用白色绢子做袋2.博学多才夜以继日3.chéng

盛开

shù

数数4.把抓来的萤火虫放进白绢做的透光袋子里,借着微弱的光读书。5.无论情况有多恶劣,我们都要勤劳学习,这样日后必有成就。程门立雪手不释卷6.(2)√(3)√【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理解。胤恭勤不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恭:肃敬,谦逊有礼貌勤:做事尽力,不偷懒。这里的“恭勤”指的是“肃敬勤勉”。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2.本题考查近义词的掌握。近义词是指对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博学多通: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近义词有:博大精深、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古通今等。以夜继日: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日夜不停。近义词有:以夜继昼、以夜继朝、以夜续昼、夜以继日等。3.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盛”读“shèng”时:1.兴盛;繁盛。2.强烈;旺盛。3.盛大;隆重。4.丰富;丰盛。5.深厚。6.普遍;广泛。7.用力大;程度深。8.姓。读“chéng”时:1.把东西放在容器里。2.容纳。盛饭——chéngfàn,意思:将饭装入碗中。“盛”读“shèng”时组词:盛开、兴盛、茂盛、盛大等。“数”读“shǔ”时:1.点算。2.比较起来最突出。3.责备;列举错误。读“shù”时:1.数目。2.几;几个。3.天数;命运。4.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5.一种语法范畴。数量——shùliàng,意思:事物数目的多少。“数”读“shǔ”时:数落、细数、数数、数典等。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中“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可知,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5.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此题为思路拓展题,同时也要注意课外积累。要结合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囊萤夜读”这个故事都告诉我们要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将自己的看法写出来即可,答案不唯一,但要言之有据,语句通顺。古人勤学苦读的成语有:悬梁刺股:把头发吊在房梁上,用锥子扎大腿。形容勤学苦读;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6.

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囊萤夜读》告诉我们:无论处在什么样困难的境遇下,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学习,只有刻苦学习的孩子,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并且应该学会利用自己周边的事物,为自己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有车胤那样“囊萤”的精神,并不是要效仿他学习的方式。故(2)(3)表述正确。【点睛】参考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4.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注释:①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②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③河、渭:即黄河,渭水。④大泽:大湖。⑤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⑥邓林:桃林。1.写出字词的含义。逐走:______________。

杖: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夸父与日逐走(行走) B.未至(到) C.饮于河、渭(黄河) D.弃其杖(丢弃)3.“未至,道渴而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起因______经过______结果______5.对于夸父临死前“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6.夸父和精卫有什么共同点?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共同点:启发: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夸父的行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不可取。B.《夸父逐日》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不了解。C.《夸父逐日》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D.夸父逐日以失败告终,这告诉我们大自然是无法征服的。【答案】1.赛跑。手杖。2.A3.还没有到北方的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4.夸父追赶太阳途中口渴,到处找水喝夸父渴死,手杖化成了桃林5.这个情节非常富有想象力,使整个故事具有神奇的色彩。6.为了达到目标不懈努力。做任何事都要有不怕困难、坚韧执着的精神7.C【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夸父与日逐走:夸父和太阳赛跑。逐走:赛跑,竞跑。弃其杖:丢弃了他的手杖。杖:手杖。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A.错误。夸父与日逐走:夸父和太阳赛跑。走:跑。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未至:没有赶到。渴:感到口渴。未至,道渴而死: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4.本题考查概括课文内容。本文写了夸父逐日的经过,结合“夸父与日逐走起”可知事情的起因是夸父追赶太阳。结合“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可知事情的经过是途中口渴,到处找水喝。结合“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可知事情的结果是渴死了,手杖化成了桃林。5.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能写出感想,言之成理即可。如:这是篇神话故事,此情节丰富了故事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化为邓林”表现了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非常富有想象力,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和神奇色彩。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神鸟精卫,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精卫和夸父的精神相同,都坚持不懈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从夸父和精卫的故事中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有不怕困难、坚韧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力。7.本题考查对课文主旨的感悟。C项正确。《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人有大志,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不怕困难、坚韧执着的精神。【点睛】译文: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的手杖,就化成桃林。5.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是:_____

方:______

还:_____

卒:______2.说说下列句中“之”字指代什么?问之,曰:“欲作针。”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这。正在。回去。完成。2.她,代指老妇人。3.太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过是溪:他路过这一条小溪。是:代词,意思是这个,这。逢老媪方磨铁杵: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方:正在。还卒业:就回去完成学业。还:回去。卒:完成。2.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问之,曰:“欲作针。”的意思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之”字指她,代指老妇人。3.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感:被……感动。还:回去。卒业:完成学业。“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意思是太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4.本题考查了对主题的理解。通过这个故事可知,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点睛】参考译文: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6.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下列加点字与“竞走”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走私B.行走C.奔走相告D.走亲访友2.下列加点的“之”字各指代的是什么?请写下来。(1)人问之()(2)取之,信然()(3)诸儿竞走取之()3.翻译下面的语句。(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2)取之,信然。4.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5.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1.C2.王戎李子李子3.许多孩子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人们)摘了李子(一尝),的确如此。4.因为道边的树上的李子如果是甜的,肯定有很多人去摘,早被人摘光了。而这棵树上却还有很多李子未被人摘下,说明李子是苦的。5.示例:我们遇到事情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盲从。【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结合词语的含义进行分析。“竞走”中的“走”意思是跑。A.走私:指不依法纳税而在国内私运货物的行为。B.行走:指通过肢体在物体上移动。C.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D.走亲访友:拜访亲朋好友。综上所述,答案选C。2.本题考查的是虚词“之”的含义,结合语境的内容进行分析。(1)“人问之”的“之”意思是王戎,意思是别人问王戎。(2)“取之,信然。”的“之”意思是李子,整句话的意思是取下李子,确实是这样的。(3)“诸儿竞走取之。”的“之”意思是李子,整句话的意思是小孩们高兴地爬上树摘果子。3.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翻译,结合译文进行理解。(1)诸:众多。竞走:争相地跑过去。唯:只有。“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意思是:许多孩子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2)信然:确实如此。“取之,信然。”的意思是:(人们)摘了李子(一尝),的确如此。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是在道边的李子如果是甜的,肯定有很多人去摘,而这棵树有很多李子都没人摘,说明李子是苦的。5.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结合自己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进行分析。写出自己从故事中获得启示,例如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点睛】参考译文:王戎小时和一群儿童到村外去玩,看见一棵李树结了许多果实,小孩们高兴地爬上树摘果子,只有王戎没去摘。有人问他怎么回事,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一定是苦的。”孩子尝了几口,果然是苦的。7.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尝:_______

(2)走:________2.“人问之”,别人会问王戎什么呢?想一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4.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这则文言文(

)A.投桃报李 B.瓜田李下 C.道旁苦李 D.桃李满门【答案】1.曾经。跑。2.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3.李子树长在路边,树上却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的。4.C【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句子“尝与诸小儿游”的意思是:曾经和许多孩子-起出去玩耍。尝:曾经。句子“诸儿竞走取之”的意思是: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走:跑。2.本题考查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根据后面王戎的回答和前面的“唯戎不动”可知,有人可能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或“你为什么一动也不动?”等等类似的问法。答案合理即可。3.考查句子翻译。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道:道路。必:一定。意思是李子树长在路边,树上却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的。4.本题考查成语积累。A.投桃报李:指投之以桃,报还以李。比喻彼此善来善往,以礼相待。B.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所或情况。C.道旁苦李:指路边的苦李,走过的人不摘取。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本文选自此成语。D.桃李满门:比喻一位长者或老师所培养的众多的精英后辈和学生,遍布天下各地。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8.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张无垢勤学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窗,每日昧爽②辄③执书立窗下,就④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窗下石上,双趺⑤之迹隐然,至今犹存。【注释】①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②昧爽:拂晓,破晓。③辄:就。④就:依靠。⑤双趺(fū):两足。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寓城西宝界寺()

A.寄托

B.居住(2)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A.拿着

B.坚持2.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3.“凿壁借光、铁杵成针、囊萤夜读、程门立雪”这些成语故事中,和本文一样讲了古人认真读书的是【答案】1.BA2.我感受到张无垢勤奋好学。3.凿壁借光、囊萤夜读。【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寓城西宝界寺:住在城西的宝界寺。寓的意思是居住。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执的意思是拿着。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画线句子的意思是:等到他回到北方后,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隐约可见,到现在依然还存在!从中可以感受到张无垢的勤奋好学、持之以恒。3.本题考查课外阅读与积累。囊萤夜读: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铁杵成针: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程门立雪:宋朝时,有一个人叫杨时,他很爱学习。有一次,他和同学因为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看法,为了求得正确答案,就去老师程颐家请教。来到程颐家时,正赶上先生在睡觉休息。他们不敢打扰,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杨时的一只脚都冻僵了,冷得发抖。过了很久,程颐醒来后得知二人站在风雪中等候,赶忙起身迎他们进屋。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含义: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凿壁借光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阅读本文,和本文一样的是囊萤夜读、凿壁借光。【点睛】参考译文: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后,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的寝室里有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依靠着晨光读书。他像这样(坚持)十四年。等到他回到北方后,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隐约可见,到现在依然还存在!9.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____________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补全原文。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2)家贫不常得油______________(3)以夜继日焉______________3.根据原文意思回答以下问题。(1)车胤在夜晚没有灯油的情况下,为了读书是怎样做的?(2)车胤是个怎样的孩子?对现在的我们有什么启发?4.写出你知道的古人勤学苦读的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博学多通

练囊盛数十萤火2.肃静勤勉经常用3.车胤就用白色的薄绢做成袋子装萤火虫照明,晚上用来夜以继日地读书。车胤是个勤学苦读、博学的人。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好了,有电灯,更应该珍惜机会,刻苦读书,让书香照亮人生。4.凿壁偷光悬梁刺股铁杵成针【解析】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填空。《囊萤夜读》出自唐代晋书·车胤传。原文是: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1)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故“恭勤”的意思是:谨慎勤劳。(2)家贫不常得油: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故“常”的意思是:经常。(3)以夜继日焉:夜以继日地学习着。故“以”的意思是:用。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文中描写车胤在夜晚没有灯油的情况下,为了读书使用的方法是: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意思是: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2)《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勤奋苦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正是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实现目标的环境,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4.本题考查课外积累。古人勤学苦读的成语有: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点睛】参考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10.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⑤作而不求偿⑥。主人怪⑦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⑧以书,遂成大学⑨。【注释】①逮:到,及。②穿壁:在墙上凿洞。③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④文不识:邑人的名字。⑤佣:雇佣。⑥偿:报酬。⑦怪:以……为怪。⑧资给:资助,供给。⑨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以书映光而读之____________(2)衡乃穿壁引其光_____________(3)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__________(4)资给以书,遂成大学___________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3.这个成语故事主要写了匡衡少年时、件事,表现了匡衡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为我们树立了刻苦读书的好榜样。【答案】1.照于是,就希望终于2.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3.凿壁偷光借书苦读勇于克服困难、勤奋读书【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1)“以书映光而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把书映照着光来读。这里的“映”指的是“映照”的意思。(2)“衡乃穿壁引其光。”这句话的意思是: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这里的“乃”指的是“就”的意思。(3)“愿得主人书遍读之。”这句话的意思:愿得主人书遍读之。这里的“愿”指的是“希望”。(4)“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这句话的意思: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这里的“遂”指的是“最终”的意思。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的意思是: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由文中“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可知,这个成语故事主要写了匡衡少时凿穿墙壁借着邻居家的光读书与匡衡借书学习的故事。表现出匡衡勇于战胜困难、刻苦读书的精神。【点睛】参考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做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11.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把原文填写完整。2.诸儿竞走取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戎不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的话填空)。3.下列语句中的“之”分别指谁,填序号。人问之()

取之()A.李子

B.诸小儿

C.王戎4.课文选自______________。从这个故事提炼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5.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1.尝与诸小儿游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3.CA4.《世说新语·雅量》道旁苦李5.善于思考、冷静推断【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遇事要多多分析,不要盲从,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犯没有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可知答案。3.本题考查多义字。人问之:有人问王戎。之:代词,指王戎。故选C。取之:摘下李子。之:代词,指李子。故选A。4.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文章内容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从这个故事提炼的成语是道旁苦李。道旁苦李,是一则来源于中国古代文人作品的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道旁苦李的意思是大路旁的李子,因为苦涩,无人采摘,比喻无用被弃之物和不被重视的人;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含贬义。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遇事要多多分析,不要盲从,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犯没有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学生据此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12.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文彦博树洞取球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盘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A.打击。

B.攻击。

C.踢。(2)球遂浮出。()A.所以。

B.于是,就。

C.用。2.在选择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同的语句,写在横线上并划分节奏。球忽然掉进了树洞中,这群小孩想办法要将球取出来,可是洞穴太深,球拿不出来。3.“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4.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1)群儿:(2)文彦博:5.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答案】1.CB2.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3.球4.群儿谋取之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5.文彦博是一个遇事善于思考、聪明机智的孩子。【解析】1.本题考查对字词的解释。(1)结合参考译文可知,“与群儿击球”的意思:和一群孩子一起踢球。故击的意思:踢。故选:C。(2)结合参考译文可知,“球遂浮出”的意思:球就浮出来了。遂:于是、就。故选:B。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及断句。结合译文可知,与“球忽然掉进了树洞中,这群小孩想办法要将球取出来,可是洞穴太深,球拿不出来。”意思相同的句子是: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结合这句话的意思,可知,正确的停顿是: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3.本题考查对字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群儿谋取之”的意思是:这群小孩想办法要将球取出来。由此可知,之:指代的球。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彦博以盘取水,灌入穴中”来回答。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彦博以盘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的意思:文彦博就用盆端了很多盆水,灌进洞穴中,球就浮出来了。可知,文博彦是一位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孩子。【点睛】参考译文:文产博小的时候,和一群孩子一起踢球。球忽然掉进了树洞中,这群小孩想办法要将球取出来,可是洞穴太深,球拿不出来。于是,文彦博就用盆端了很多盆水,灌进洞穴中,球就浮出来了。13.阅读《囊萤夜读》,完成练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根据意思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A.shèng,兴旺B.chéng,把东西放进去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博学多通()

(2)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4.《囊萤夜读》中能解释“囊萤夜读”这个题目的句子是“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表现了车胤__________的精神。这篇文章揭示了____________的道理。5.看到车胤如此勤奋,人们会说:_____________。(言之有理即可)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向车胤那样勤奋努力地学习。B.我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怎样节约用电,可以用萤火虫来照明。C.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要学会动脑.筋,利用周边的事物解决面临的困境。【答案】1.B2.通晓,明白。装。3.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绢做成口袋,在里面装几十只萤火虫照亮书本,夜以继日地读书。4.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勤学苦读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5.他这样勤奋学习,日后必成大才。6.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与词语理解。盛数十萤火以照书chéngshùshíyínghuǒyǐzhàoshū: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这里的“盛”读“chéng”,意思是把什么装进去。故选B。2.本题考查字词理解。(1)博学多通:知识广博,学问精通。通:通晓,明白。(2)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就用布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用以照亮书籍。盛:装。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重点字词:练囊: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启示。囊萤夜读:意思是把萤火虫放在白绢口袋里面,用此来照亮读书。与文中“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相对应。表现了车胤勤学苦练,刻苦学习的精神。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各种困难的境遇之下都不能放弃学习。5.本题考查口语交际。“囊萤夜读”中的车胤如此勤奋,人们会说:这孩子从小就这么勤奋刻苦的读书,以后肯定会有大出息的。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囊萤夜读》告诉我们是在各种困难的境遇之下都不能放弃学习,要利用自己周边的各种事物给自己打造比较好的学习环境,想要获得丰富的知识与刻苦学习,这样日后必有成就。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14.阅读《铁杵成针》,完成练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日:“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感其意:________。

卒业:_________。2.文中的“李太白”,是____代(朝代)著名诗人______(姓名),他被人们称为______(美称),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__”。3.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4.判断句子中“之”的意思,对的打“√”,错的打“×”。(1)“问之,日:‘欲作针。””句中“之”指的是李太白。()(2)“学而时习之”一句中“之”指的是以前学过的知识。()5.“太白感其意”,他当时会想:6.说说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7.下列名言与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相符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答案】1.被她的意志感动。完成了学业。2.唐李白诗仙李杜3.C4.×√5.这位老妇人都有将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决心,我怎么能够在学习上半途而废呢?6.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囊萤夜读7.D【解析】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字词含义的能力。学生需要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和语境来进行分析,尤其是需要注意字词可能会有特殊用法。“感”在这里是被动用法翻译成“被……感动”;“卒”翻译成“完成”。2.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本题中“李太白”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被人们成为“诗仙”,与杜甫并成为“李杜”。3.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节奏的划分。完成时注意分析每句话的含义,要结合译文去进行节奏的划分即可。“过是溪,逢老娼方磨铁杵。”的意思是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所以断句应该是“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故选C。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解释。(1)联系上文“过是溪,逢老娼方磨铁。问之……”可知“之”在句子中作代词,代指谁。翻译:李白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由此可知,“之”代指老媪。本题错误。(2)“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它”在句中指的就是以前学过的知识。本题正确。5.这道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并结合文章语境来写出句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是唯一。示例:那么粗的铁棒,这位老妇人都有决心把它磨成针,我怎么可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呢?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文言文主要讲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得到的启示结合主旨回答即可。示例: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7.本题考查文章主旨。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意思: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古代诗人佚名的《警世贤文·勤奋篇》。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荀子·劝学》,用于告诫人学习贵在坚持。如果不能坚持,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要坚持不停,就算是玉石也可以雕刻。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出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意思:想要把事情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铁杵成针》的主旨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人只要有毅力,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做成。意思与D不一致,故选D。【点睛】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15.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选自《风俗通义》)【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忙。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共两处)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2.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这个神话故事的名字是____________。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_________。“力不暇供”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4.在快乐读书吧里,你还读了哪些神话故事和神奇的人物?请完成下表。故事名称《大禹治水》____________神奇人物禹____________【答案】1.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2.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3.女娲造人盘古女娲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一下子造出很多的人4.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嫦娥夸父【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读句子,句子意思为: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因此断句为: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读文段,女娲用黄土造人的故事情节最神奇,因此为: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读文段,抓住关键词“女娲抟黄土作人”可知故事和“女娲造人有关”,读到“开天辟地”,我们会想到神话人物“盘古”,传说盘古拿斧子劈开了天地,并撑在天地之间,从文章中句子“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可知“力不暇供”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女娲没有时间一下子造出来很多人。4.本题考查课外阅读和积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写出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即可,如:《后羿射日》,主人公是后羿,《燧人取火》,主人公是燧人。【点睛】参考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16.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曹冲称象〔晋〕陈寿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①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③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选自《三国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注释:①致:赠送。②太祖:指曹操。③校(jiào):比照,对照。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冲少聪察:______(2)智意所及:______(3)时孙权曾致巨象:______(4)咸莫能出其理:______2.曹冲是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1.小时候达到当时都2.先将大象赶到一只船上,将船的吃水线刻下来。然后以船载别的东西.直到水面与所刻的吃水线持平,再称量这些东西,就可知道大象的重量了。【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1)冲少聪察:曹冲很小的时候就聪慧过人。“少”指的是“小时候”。(2)智意所及:智谋比得上。“及”指达到。(3)时孙权曾致巨象:当时孙权送来一只大象。“时”表示“当时”。(4)咸莫能出其理:他的手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咸”表示“都”。2.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意思是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由此可知,故事中曹冲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他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在船身下沉的地方画上了线,然后以船载别的东西.直到水面与所刻的吃水线持平,再称量这些东西,就可知道大象的重量了。【点睛】参考译文:

曹冲少年时就敏于观察,十分聪慧。曹冲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达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样聪明。当时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太祖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出办法来。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太祖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17.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陈亢问于伯鱼①《论语》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②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选自《论语•季氏》第十三章)注释:①伯鱼:指孔子的儿子孔鲤,伯鱼是字。②《诗》:指《诗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子亦有异闻乎:______(2)对曰:______(3)尝独立:______(4)鲤趋而过庭:______(5)鲤退而学《诗》:______2.分别补出下面的短语前省略的文字。(1)()对曰

(2)()尝独立3.用现在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学诗,无以言。【答案】1.特别的教导回答一个人站着快步走回去后2.伯鱼父亲3.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解析】1.考查字词的理解。(1)句意:你有受到老师特别的教诲吗?异闻:特别的教导。(2)句意:伯鱼回答说。对:回答。(3)句意: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中。独立:一个人站着。(4)句意:我快步从庭院走过。趋:快步走。(5)句意:我就回去学《诗经》。退:回去后。2.考查文章的理解。(1)“对曰”的内容是前句陈亢问于伯鱼后,伯鱼的回答,故“对曰”前省略“伯鱼”。(2)“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意思是: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伯鱼快步从庭院走过。故“尝独立”前省略“父亲”,填“孔子”也行。3.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言,说话。句意: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点睛】参考译文:陈亢问伯鱼:“你有受到老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走过,他说:‘学《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说不好话。’我就回去学《诗经》。”18.对比阅读。(一)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二)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①匡(kuāng)衡:西汉经学家。②逮:到,及。1.把《囊萤夜读》补充完整。2.《囊萤夜读》中表明车胤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凿壁偷光》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借助注释,我知道“邻舍有烛而不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对比,我发现车胤和匡衡在学习中遇到的共同困难是______________,车胤的解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匡衡的解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他们都是_______________的人。5.小宇说,现在科技发达了,这类故事不合时宜,没有读的价值,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答案】1.博学多通以夜继日焉2.以夜继日焉代词,书3.邻家有蜡烛,但烛光穿不过墙来4.家里穷,没有钱买蜡烛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勤奋好学5.我不赞同小宇的观点。就算物质条件比别人丰富,如果不刻苦学习,也不会有很多收获,将来无法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这种刻苦学习的故事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所以这类故事有读的价值。【解析】1.考查学生文言文默写能力。《囊萤夜读》原文是: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据此完成填空。2.考查学生寻找关键句子与字词解释能力。通过阅读文中内容可知,《囊萤夜读》中表明车胤珍惜时间的句子是“以夜继日焉”,意思是夜以继日地学习着。《凿壁偷光》中的句子“以书映光而读之”意思是把书映照着光来读,“之”指代词,“书”的意思。3.考查学生句子翻译能力。“邻舍有烛而不逮”中的“逮”结合注释可知是“到,及”的意思,“不逮”就是指烛光照不到。故句子可翻译为: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匡衡家。4.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与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这两个故事可知,文中讲述了车胤和匡衡勤奋好学的故事,分别从“家贫不常得油”与“勤学而无烛”可知,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共同困难是家里贫穷,没有钱买蜡烛。从“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可知这是车胤的解决方法;从“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可知这是匡衡的解决方法。从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勤奋好学的人。据此整理作答即可。5.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拓展与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了本文后,说一说你是否赞同小宇的“现在科技发达了,这类故事不合时宜,没有读的价值”观点。一般来说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先表明态度再说一说理由,有理即可。示例:我认为这种看法不正确。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生活中很少有《囊萤夜读》《凿壁偷光》这样的故事,但是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所以是有读的价值。【点睛】译文:(一)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二)匡衡字稚圭,他学习很勤奋,但是家境贫困,没钱买蜡烛。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19.阅读下面《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王戎七岁,____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_____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请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全文。2.给下列句中的“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①人问之()②取之,信然()A.王戎B.诸儿C.李子3.王戎不动是因为__________。从“_________”可知王戎说得正确的。(用文中原句回答)4.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答案】1.尝

竞走2.AC3.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4.因为李树在路边,如果是甜的话,早就被路人吃光了,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说明没有人摘,一定是苦的。【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选文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书写时注意“尝”“竞”的正确写法。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1)“人问之”的意思:别人问他。之:王戎。(2)“取之,信然”的意思:摘下来一尝,果然如此。之:李子。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王戎回答的内容可知王戎不动是因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从“取之,信然。”可知王戎说得正确的。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因为李树在路边,如果是甜的话,早就被路人吃光了,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说明没有人摘,一定是苦的。【点睛】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20.读古文,完成下面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照样子,用组词的方法理解下列带点字的意思。例;凰恭勤不倦(疲倦)

(1)胤恭勤不倦()(2)家贫不常得油()

(3)博学多通()2.车胤求学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他克服困难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