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册考前提分演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附解析)_第1页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册考前提分演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附解析)_第2页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册考前提分演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附解析)_第3页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册考前提分演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附解析)_第4页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册考前提分演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附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初统治阶级鉴于夏商二朝的灭亡,知道“惟命(天命)不于常”(《尚书·康诰》),要永命必须保民。武王在《泰誓》里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民心看作天心所自出,所以民心是政治好坏的镜子,也是天子坠厥(天)命或受厥命的权衡。这体现了周朝()A.敬天保民的统治思想 B.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C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 D.开创了早期儒家学派2.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中国魏晋以来门第社会起源的主要原因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察举制,因为汉代察举制要求首先进学校读书,获得补吏后,才可以被察举。但当时书写材料主要是竹帛,因此对于有钱有势的家来说入学读书轻而易举。”由此可知()A.察举制终将发展九品中正制 B.豪门望族集团仰仗文化优势C.累世公局面源于汉代察举制 D.文化条件助推门第社会形成3.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止。而到了唐代,士庶不婚现象被打破,婚姻中重财的风气逐渐加重,并蔓延到社会下层,“聘财”与“嫁妆”在婚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社会上才子佳人的观念兴起,文人才子成为理想的择偶对象。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的平民化趋势C.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 D.等级制度被打破4.北宋初年的最高统治者们认为:“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为可惧。帝王合当用心于此”。基于此想法,宋朝皇帝的做法是()A.采用以文治国 B.推行强干弱枝 C.设置二府三司 D.开创御史监察5.王夫之提出:古者,诸侯世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势所必滥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而天之生才也无择,则士有顽而农有秀;秀不能终屈于顽,而相乘以兴,又势所必激也。王夫之意在()A.重申传统的四民等级秩序 B.论证选贤任能的必要性C.呼吁统治者关注百姓生计 D.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传到中国()A.适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B.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C.激起了国人变法维新的强烈意识 D.动摇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7.如表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产业资本中各种资本的占比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产业资本(工矿交通运输)占比情况表年份产业贵本顿(万元)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18948952.660731.28.11913.680.39.710.01920.070.411.418.21936.061.69.528.9(未包括东北)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民族工业半殖民地特征显著C.重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D.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放松8.如表是不同年份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统计数据,该表中数据变化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其他民国十六年53.8%19.1%19.1%8.4%民国十七年10.9%76.6%7.2%5.3%A.取得国民大革命的初步胜利 B.促使民主革命任务发生变化C.为党工作重心转移莫定基础 D.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毛泽东的重庆之行A.消除了国共两党在和平建国上的分歧B.凝聚国内民主力量建立了民主统一战线C.改变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局面D.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转向和平建国提供了契机10.如表是1979~1989年国内主要经济指数(以零售物价指数为1),读如表可推知,这一时期1979~1980年1981~1985年1986~1989年零售物价111国民生产总值1.0361.0650.965居民生活费收入1.1331.0561.037A.居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B.深化改革的必要性逐步显现C.国民经济局面持续向好 D.市场调节机制固有缺陷暴露11.《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信仰法等方面的法律内容。它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且还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制。这体现出罗马法的特征为()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不断完善的渐进性C.公民至上的民主性 D.公法为主的权威性12.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其主要原因是()A.科学研究者受社会青睐 B.政府的大力推动与支持C.科学工作者经济收入高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3.1922年,列宁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造措施,使商业问题成为领导整个国营经济的实际问题,即“采用商业原则”改造国营经济。具体方法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改变劳动报酬形式,国民经济产品从直接分配改为商品流转。列宁的目的是()A.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束缚B.寻求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C.战胜国内外敌人颠覆苏俄政权的阴谋D.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成功性政策14.“普雷维什命题”是1949年由阿根廷普雷维什提出:“世界经济体系由中心(指发达国家)和外围(指发展中国家)构成,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极不平等的。中心国家在国际交换中通过不公平的贸易条件剥削外围国家,造成了后者的经济贫困。”该命题()A.引起发达国家的强烈反响 B.打破了西方主导的旧秩序C.指出了外围国家脱贫战略 D.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5.1958年,苏联恢复从美国进口电影,美国专家认为,“如果实施一些安全保障措施,向苏联出售电影将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有所帮助。因为这些好菜坞电影是让苏联深入了解美国生活的良好方式”。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试图同苏联进行深入交流 B.促进经济的全球化进程C.寻求缓和美苏间外交关系 D.积极推进文化冷战步伐16.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到2003年其快速反应部队建成;日本加强日美关系的同时,也注重与亚洲各国建立密切联系;苏联解体到2000年以来,普京的务实政策使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这些史实表明A.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B.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C美国霸权主义破产 D.一超多强局面已确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下令,除了京师附近七郡外,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查区域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其管区称为刺史部。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古代的行政区划“州”,是怎么从省级区划变成一个市级区划的》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确立于秦汉时期,完备于隋唐宋时期,加强于明清时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色的机构、职能和监察法规,切实起到了在国家机器运行中的制衡作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虽然古代监察制度是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础上、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专政,但是在纠察百官、保证吏治清明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对历代封建王朝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制度,至今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1)根据汉武帝时期刺史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图所反映出的重要信息。(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古、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材料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即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而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摘编自罗富明、罗绍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原因和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并说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8年,鉴于在亚洲,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崩溃已成定局,美国重新研究日本在其远东战略中的地位。日本成为亚洲唯一可能执行美国遏制中国和苏联冷战政策,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影响的国家。为此,美国极力修改盟国在《波茨坦公告》中为改造日本所明确规定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主要目标。1949年美国政府还任命银行家约瑟夫·道奇为盟军总司令部财政顾问。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和冲突。1951年9月,美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和约剥夺了日本的海外领地,但事实上取消赔偿,还规定盟国可以与日本缔结协定,驻军日本。这完全是美国战略利益的体现。《和约》和随后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规定美军可无限制地驻留日本,并设置军事基地;还允许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的"大规模暴动",并且让日本分担驻日美军的军费。日本获得名义上的独立。——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的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医著作就已在苏联、朝鲜出版,中国中医专家曾多次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要治病,并随援外医疗队出国。“”期间,我国为朝鲜、越南、老挝、阿富汗等国家培养中医学留学生。1975年中药针灸医师代表团赴日参加学术年会,自此中医出国不再只是去执行外交任务了。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部门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医留学生教育扩大并形成规模。中外合作办学则在20世纪90年代有了新的突破。据统计,1992年中药总销售额为125.7亿元,出口创汇为4.5亿美元。截至2018年,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有86个国家政府和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方面的合作协议。——摘编自李和伟主编《中医文化学导论》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中医药的对外传播”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初统治阶级鉴于夏商二朝灭亡,知道“惟命(天命)不于常”(《尚书·康诰》),要永命必须保民。武王在《泰誓》里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民心看作天心所自出,所以民心是政治好坏的镜子,也是天子坠厥(天)命或受厥命的权衡。这体现了周朝()A.敬天保民的统治思想 B.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C.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 D.开创了早期儒家学派【正确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周朝。根据材料“保民……把民心看作天心所自出”看出当时已经出现民本思想,而民本思想属于中国传统文化,C项正确;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其丰富,题干仅仅谈到的是保民思想,排除A项;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是战国时期的庄子,排除B项;虽然孔子的儒家思想与周文王具有一定的渊源,但早期儒家学派是由孔子开创的,排除D项。故选C项。2.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中国魏晋以来门第社会起源的主要原因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察举制,因为汉代察举制要求首先进学校读书,获得补吏后,才可以被察举。但当时书写材料主要是竹帛,因此对于有钱有势的家来说入学读书轻而易举。”由此可知()A.察举制终将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B.豪门望族集团仰仗文化优势C.累世公局面源于汉代察举制 D.文化条件助推门第社会形成【正确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在两汉时期察举制选官在选拔官吏时的一个附加条件——“进学校读书”,将寒门庶士挡在门外,助推豪门大族的文化优势,D正确;史料侧重文化条件对门第社会形成的影响,而不是选官制度的演变,排除A项;豪门望族集团的形成主要仰仗自身的政治,经济优势,文化优势虽然存在但与前者比处于次要地位,排除B项;累世公卿源于九品中正制,排除C项。故选D项。3.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止。而到了唐代,士庶不婚现象被打破,婚姻中重财的风气逐渐加重,并蔓延到社会下层,“聘财”与“嫁妆”在婚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社会上才子佳人的观念兴起,文人才子成为理想的择偶对象。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的平民化趋势C.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 D.等级制度被打破【正确答案】C【详解】材料中通过南北朝时期和唐朝时期婚姻观念对比,说明唐朝时期,婚姻中重财风气盛行;同时科举考试使得一些下层士子,可以获得更多跻身为权贵的机会,遂成为理想择偶对象。这反映地是长期以来的“门第观念”逐渐出现动摇,C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是材料中重财风气盛行的主要原因,不代表整个材料的意思,排除A项;婚姻观的改变,更多反映地是唐朝庶族阶层获得了更多向上流动的路径,而并非是社会向平民化方向发展,排除C项;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4.北宋初年的最高统治者们认为:“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为可惧。帝王合当用心于此”。基于此想法,宋朝皇帝的做法是()A.采用以文治国 B.推行强干弱枝 C.设置二府三司 D.开创御史监察【正确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宋代。题干所说成为内患的奸邪,主要是指朝廷上的宰辅大臣和握兵权的高级将官。宋初为了分割相权而把晚唐五代时权宜设置过的的枢密使(权力与宰相相当)和三司使定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政大极,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C项正确;文官治国并不能限制相权,排除A项;“强干弱枝”指的是消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而不是削弱相权,排除B项;设立监察性质的御史早在秦朝既已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5.王夫之提出:古者,诸侯世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势所必滥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而天之生才也无择,则士有顽而农有秀;秀不能终屈于顽,而相乘以兴,又势所必激也。王夫之意在()A.重申传统的四民等级秩序 B.论证选贤任能的必要性C.呼吁统治者关注百姓生计 D.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正确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王夫之指出世官制的弊端,主张不看血缘门第,唯才是举,B项正确;王夫之强调的是不看出身,唯才是举,A项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百姓生计,排除C项;王夫之批判的是世官制,当时人们可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D项误读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传到中国()A.适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B.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C.激起了国人变法维新的强烈意识 D.动摇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正确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这种进化的观点与19世纪末中国人的社会变革和忧患心态产生共鸣,激起变法维新的强烈意识,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可知与变革思想相适应,并非认可“革命”思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地质学理论传入中国,影响有限,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的表述有误,排除B项;动摇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7.如表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产业资本中各种资本的占比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产业资本(工矿交通运输)占比情况表年份产业贵本顿(万元)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18948952.660.731.28.11913.680.39.710.01920.070.411.418.21936.061.69.528.9(未包括东北)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民族工业半殖民地特征显著C.重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D.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放松【正确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外国资本在中国近代产业资本中仍然占有最大的比例,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半殖民地特征显著,B项正确;由材料数据可知,民族资本占比不断上升,这说明当时民族工业在曲折中不断发展,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中国近代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排除C项;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排除D项。故选B项。8.如表是不同年份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统计数据,该表中数据变化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其他民国十六年53.8%19.1%19.1%8.4%民国十七年10.9%76.6%7.2%5.3%A.取得国民大革命的初步胜利 B.促使民主革命任务发生变化C.为党工作重心转移莫定基础 D.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正确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解题的关健在于对题中时间的转换,即民国十六年为1927年、民国十七年为1928年,表格中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由工人为主转变为农民为主,客观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村,有利于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工作,D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年至1927年上半年,A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排除B项;大量农民加中国共产党是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过程中或者转移后发生的,排除C项。故选D项。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毛泽东的重庆之行A.消除了国共两党在和平建国上的分歧B.凝聚国内民主力量建立了民主统一战线C.改变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局面D.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转向和平建国提供了契机【正确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此处“重庆之行”即重庆谈判可知,毛泽东重庆之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签署了《双十协定》,D项正确;重庆谈判虽然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国共两党的分歧并未消除,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局面并未改变,排除A、C两项;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与各民主党派的交往推动国内和平民主力量的凝聚与发展,为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时并未建立,排除B项。故选D项。10.如表是1979~1989年国内主要经济指数(以零售物价指数为1),读如表可推知,这一时期1979~1980年1981~1985年1986~1989年零售物价111国民生产总值1.0361.0650.965居民生活费收入1.1331.0561.037A.居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B.深化改革的必要性逐步显现C.国民经济局面持续向好 D.市场调节机制固有缺陷暴露【正确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1979~1989年国内主要经济指数(以零售物价指数为1)”中的信息,可知,从1979~1989年这十年里,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生活费收入的经济指数变化不大,且略呈下降趋势,说明必须深化改革,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生活费收入,B项正确;仅凭经济指数,无法说明“居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排除A项;“国民经济局面持续向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市场调节机制固有缺陷暴露”,且市场经济逐渐为全球普遍接受认可,排除D项。故选B项。11.《十二铜表法》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信仰法等方面的法律内容。它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且还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制。这体现出罗马法的特征为()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不断完善的渐进性C.公民至上的民主性 D.公法为主的权威性【正确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题意可知《十二铜表法》的篇目和具体规定都围绕着权利和义务,结合《十二铜表法》所处奴隶制时代,可知其维护的是奴隶主阶层的利益,A项正确;材料是《十二铜表法》的篇目内容,无法体现罗马法的渐进性,排除B项;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当中还是存在自然法的使用,排除D项。故选A项。12.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其主要原因是()A.科学研究者受社会青睐 B.政府的大力推动与支持C.科学工作者经济收入高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正确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科学研究划分专业并应用于实践,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这一切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故选D项;A项并没有解释出原因来,科学研究受到社会青睐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排除A项;从题干无法推断政府的态度和科学工作者的经济收入,排除B、C两项。故选D项。13.1922年,列宁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造措施,使商业问题成为领导整个国营经济的实际问题,即“采用商业原则”改造国营经济。具体方法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改变劳动报酬形式,国民经济产品从直接分配改为商品流转。列宁的目的是()A.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束缚B.寻求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C.战胜国内外敌人颠覆苏俄政权的阴谋D.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成功性政策【正确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苏俄时期。依据材料,表明苏联运用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做法,承认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积极探寻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于斯大林时期,排除A项;巩固政权的任务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就已经完成,排除C项;借鉴不是列宁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4.“普雷维什命题”是1949年由阿根廷普雷维什提出:“世界经济体系由中心(指发达国家)和外围(指发展中国家)构成,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极不平等的。中心国家在国际交换中通过不公平的贸易条件剥削外围国家,造成了后者的经济贫困。”该命题()A.引起发达国家的强烈反响 B.打破了西方主导的旧秩序C.指出了外围国家脱贫战略 D.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正确答案】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结合题中时间“1949年”以及阿根廷国家所归属的发展中国家等知识,可知该命题直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不合理的经济旧秩序,D项正确;该命题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此引发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反响,排除A项;命题与打破旧秩序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排除B项;该命题没有涉及到外围国家的脱贫战略,排除C项。故选D项。15.1958年,苏联恢复从美国进口电影,美国专家认为,“如果实施一些安全保障措施,向苏联出售电影将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有所帮助。因为这些好菜坞电影是让苏联深入了解美国生活的良好方式”。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试图同苏联进行深入交流 B.促进经济的全球化进程C.寻求缓和美苏间外交关系 D.积极推进文化冷战步伐【正确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1958年的国际关系主题仍然是美苏冷战,美国通过电影这种文化形式来影响苏联对美国的感受,属于和平演变的手段,D项正确;A项“交流”不符合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政策,排除A项;冷战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排除B项;五十年代美苏之间不是缓和,是对峙,排除C项。故选D项。16.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到2003年其快速反应部队建成;日本加强日美关系的同时,也注重与亚洲各国建立密切联系;苏联解体到2000年以来,普京的务实政策使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这些史实表明A.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B.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C.美国霸权主义破产 D.一超多强局面已确立【正确答案】B【详解】欧盟和日本、俄罗斯属于世界的力量中心,他们的发展,有益于促进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B项正确;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美国霸权主义破产,在材料转给你无法找到依据,且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一超多强局面只是暂时形成,并未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下令,除了京师附近七郡外,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查区域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其管区称为刺史部。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古代的行政区划“州”,是怎么从省级区划变成一个市级区划的》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确立于秦汉时期,完备于隋唐宋时期,加强于明清时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色的机构、职能和监察法规,切实起到了在国家机器运行中的制衡作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虽然古代监察制度是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础上、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专政,但是在纠察百官、保证吏治清明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对历代封建王朝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制度,至今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1)根据汉武帝时期刺史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图所反映出的重要信息。(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正确答案】(1)信息:北方监察区比较密集,而南方相对稀疏;北方监察区范围比较小,南方监察区范围比较广;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中央集权加强。(2)特点:历史悠久,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监察制度以服务皇权为中心;监察体制的完善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密切相关;监察官是皇帝的御用工具,监察工作为封建政治服务。评析: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加强了政府对官员的监督,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对后世影响深远;实质上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任意三点即可)【详解】(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由材料一“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结合图中监察区多集中于北方得出北方监察区比较密集,而南方相对稀疏;由材料一图中北方监察区的面积都比较小,而南方监察区的面积都比较大得出北方监察区范围比较小,南方监察区范围比较广;由材料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得出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由材料一“专门负责巡查区域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得出中央集权加强。(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从历史悠久、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皇权、与专制集权相关联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从对封建统治的影响、对后世影响,及其实质等角度进行评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古、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材料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即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而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摘编自罗富明、罗绍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原因和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并说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正确答案】(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国情怀文化的基础;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改革、革命运动的推动;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2)差异:从产生时间上看,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晚于西方民族主义;从内涵看,西方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权,中国有反封建求民主、反侵略求民族独立的双重含义。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文艺复兴、信仰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原因:根据“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可得出民族危机的加深;根据近代的背景,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家国情怀文化、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先进中国人的探索等方面概括出原因;具体如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国情怀文化的基础;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改革、革命运动的推动;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促进思想解放,民族意识觉醒、民主革命的推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概括意义;具体如下: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和欧洲。差异:依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两者民族主义的产生时间、内涵方面回答;具体如下:从产生时间上看,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晚于西方民族主义;从内涵看,西方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权,中国有反封建求民主、反侵略求民族独立的双重含义。原因:依据材料二“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的信息和所学,从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回答;具体如下: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文艺复兴、信仰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8年,鉴于在亚洲,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崩溃已成定局,美国重新研究日本在其远东战略中的地位。日本成为亚洲唯一可能执行美国遏制中国和苏联冷战政策,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影响的国家。为此,美国极力修改盟国在《波茨坦公告》中为改造日本所明确规定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主要目标。1949年美国政府还任命银行家约瑟夫·道奇为盟军总司令部财政顾问。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和冲突。1951年9月,美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和约剥夺了日本的海外领地,但事实上取消赔偿,还规定盟国可以与日本缔结协定,驻军日本。这完全是美国战略利益的体现。《和约》和随后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规定美军可无限制地驻留日本,并设置军事基地;还允许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的"大规模暴动",并且让日本分担驻日美军的军费。日本获得名义上的独立。——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的影响。【正确答案】(1)原因:国民党在中国的崩溃,使得美国需要找新的战略支点;美苏冷战的逐渐加剧,扶植日本对抗中国与苏联;美国意图领导世界,扩张其在亚太地区的势力。(3点)(2)影响: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支撑,实现了美国战略意图;促进了日本的经济恢复,但也导致日本战后改革不彻底;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并加剧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3点)【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1948年鉴于亚洲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奔溃已成定局,美国重新研究日本在其远东战略中的地位”可知,国民党在中国的崩溃,使得美国需要找新的战略支点;根据“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可知,美苏冷战的逐渐加剧,扶植日本对抗中国与苏联;根据“还规定盟国可以与日本缔结协定,驻军日本。这完全是美国战略利益的体现”可知,美国意图领导世界,扩张其在亚太地区的势力。(2)影响:根据材料“和约剥夺了日本的海外领地,但事实上取消赔偿,还规定盟国可以与日本缔结协定,驻军日本。这完全是美国战略利益的体现”可知,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支撑,实现了美国战略意图;美国对日本的扶持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