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17《昆明的雨》【课件】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17《昆明的雨》【课件】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17《昆明的雨》【课件】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17《昆明的雨》【课件】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17《昆明的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诗歌引入,陶冶情趣古诗词中的雨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昆明的雨

汪曾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链接:

享有“春城”之美誉,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为山原地貌。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一到雨季,绵绵细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明亮、丰满,让人舒服,使人动情。昆明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浑朴自然,在清淡委婉中透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另外还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集》等,散文集《蒲桥集》,文论集《晚翠文谈》等。走近作者:

1939年开始,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七年,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而且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遇到了终身难忘的良师益友,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写下:“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汪曾祺晚年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乡、故土的魂牵梦绕之情。

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昆明这个地方念念不忘,于1984年写下了这篇散文《昆明的雨》,表达对第二故乡的怀念之情。汪曾祺和昆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一读,写一写辟邪(

鲜腴(

菌子(

篱笆(

绿釉(

缅甸(

炽红(

苔痕(

舌苔(

密匝匝(

格调(

小巷(

)巷道(

黄焖鸡()扳尖()暮年

连绵不断

张目结舌bìyújùnlíbɑyòudiànchìtáitāizādiàoxiànɡhànɡmènbān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昆明的雨有何特点?2.课文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二段“我想念昆明的雨”独立成段,有何作用?雨季长,但并不使人讨厌

,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浓绿,饱和、旺盛

由给朋友宁坤作的画引出昆明的雨,展现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雨”的描述,同时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结构上独立成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画面的介绍,引起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书写。

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细读课文,思考交流下列问题:1.作者写了哪些昆明雨季中的景、事、物、人?2.作者写的这些景、事、物、人,和昆明的雨有关联吗?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零散”的内容连缀成篇的?仙人掌、各种菌、杨梅,为宁坤作画,小酒店喝酒,卖杨梅的苗族女孩,送缅桂花的房东没有雨季,也就没有这些独具特色的景、事、物、人。作者从雨的不同角度入笔,将其特点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动细致地表现了昆明的特征及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之情。以“昆明的雨”和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为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表达了自己对昆明的想念。链接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神奇,只是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善于从“凡人小事”发现美。链接欣赏下面的句子,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和蕴含的情感。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语言自然平淡不加雕饰,幽默风趣,看似随口而出,实则包含深深的自豪之情。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欣赏下面的句子,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和蕴含的情感。2.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3.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语言的风趣幽默。“中看不中吃”“滴溜儿圆”,口语化的语言,活泼而具有情味。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欣赏下面的句子,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和蕴含的情感。4.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5.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质朴的语言传达出作者陶醉在雨中缅桂花的馨香之中,感慨于房东惜花又送花的纯朴性情,虽然“不是怀人,不是思乡”,但“心软软的”。引用诗句,具有典雅美,且寄托了情思。这份闲情雅致,也只有文学修养丰厚的人才能表达出来。链接: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汪曾祺《人间草木》

我们需要的,只是放慢生活的脚步,等一等由于我们节奏太快而跟不上的灵魂,赏花、听风、看云,过一种淡泊从容的慢生活。五、学习写法,折射人生链接

“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常运用在一些散文中。其中的“小”,指选题的小,生活中的常情常事,常人常物,都可以成为抒写的对象。“大”,是指“小题”背后蕴藏的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社会的透彻思考,对未来的丰富设想。五、学习写法,折射人生作者是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的?文章选取了仙人掌、牛肝菌、青头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感情的载体,引发对“凡人小事”的回忆,这些昆明司空见惯的事物,共同昭示着“凡人小事”之美,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躁,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着深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