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准分享吧ICS13.100CCSG65DB50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标准分享吧标准分享吧DB50/T867.26—2022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基础管理 34.1机构与职责 34.2方针目标 44.3安全生产责任制 44.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4.5操作规程 54.6教育和培训 64.7相关方管理 74.8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 74.9安全生产投入 84.10安全文化建设 84.11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84.12安全风险管理 94.13应急管理 4.14隐患排查治理 4.15事故管理 4.16文档管理 5场所环境 5.1工厂总平面规划 5.2厂内道路 5.3厂房(仓库) 5.4警示标志 5.5储罐区 5.7防静电 6生产设备设施 6.1一般要求 6.2研磨设备 6.3高速分散机或搅拌机 246.4调缸 6.5包装机或灌装机 IDB50/T867.26—20226.6树脂反应釜或兑稀釜 6.7通风净化系统 6.8视频监控系统 6.9可燃和有毒气体探测设备 256.10其它相关安全装置 7特种设备 7.1通用要求 7.2安装 7.3使用 7.4保养、检维修管理 7.5报废 7.6锅炉 7.7压力容器 7.8压力管道 7.10起重机械 7.11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318用电 8.1一般要求 8.2变配电系统 8.3手持式、非固定式电气设备 368.4发电机设备及机房 8.5人员要求 9消防安全 9.1日常管理要求 9.2消防设施器材管理要求 389.3消防控制室管理 9.4消防安全检查 9.5消防演练 9.6灭火救援 4010危险化学品安全 4010.1通用要求 4010.2生产 4010.3储存 4110.4使用 4110.5经营 4110.6运输 4110.7废弃物处理 4310.8重大危险源管理 4311作业安全 45DB50/T867.26—202211.1树脂生产 4511.2包装 4511.3运输 4611.4特殊作业 4611.5实验室 4611.6生产废物料的处理 4712职业健康 4712.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责 4712.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申报 4812.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4812.4职业病的防护 4912.5职业危害告知与警示 12.6职业病的监护 12.7职业病的诊疗 13劳动防护用品 13.1选用 13.2发放 13.3培训 13.4使用 13.5维护 13.6更换 13.7报废 14安全生产检查 15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 15.1评定类别 15.2评定内容 15.3评定流程 附录A(资料性附录)相关引用条款 54附录B(规范性附录)涂料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 附录C(规范性附录)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细则及监督检查清单 DB50/T867.26—202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为DB50/T867的第26部分。DB50/T86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通用要求;——第3部分:榨菜生产企业;——第4部分:油气开采企业;——第5部分: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第6部分:黑色金属冶炼企业;——第7部分: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企业;——第8部分:烟草企业;——第9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第10部分:水利施工企业;——第11部分:殡葬服务机构;——第12部分:家具制造企业——第13部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第14部分:星级饭店;——第15部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第16部分:养老机构;——第17部分:饮料制造企业;——第18部分:木材加工企业;——第19部分:建材制造企业;——第20部分: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第21部分:旅游景区(点);——第22部分:旅行社。本文件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龚庆、朱洪艳、田文全、曹仁志、张程、杨洋、蒲霜、姚波、李洁、唐岱、黄茂薇、王莉DB50/T867.26—2022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26部分:涂料制造企业本文件规定了涂料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场所环境、生产设备设施、特种设备、用电、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安全、职业健康、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等方面的要求。本部分适用于重庆市内从事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不同类型(包括涂料用树脂、其它涂料)的涂料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893安全色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3883.1手持式、可移式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053(所有部分)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T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T5206-2015色漆和清漆术语和定义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944-201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T8196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9750涂料产品包装标志GBGBGB121581246313392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T13491涂料产品包装通则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GB13690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T13869-2017用电安全导则GB/T1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T15499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部分作废)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1DB50/T867.26—2022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25506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T28264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3007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危化品应急物资配备标准GB30871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T33942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50016-2014(2018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3-201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8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51283-2020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AQ303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3047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AQ/T3048-2013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AQ5204-2008涂料生产企业安全技术规程AQ/T9007-201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9-20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DL401高压电缆选用导则GA1511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治安防范要求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5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300(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HG/T20675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T/T617(所有部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TSG03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Z0002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3术语和定义2DB50/T867.26—2022GB/T5206-2015、GB6944-2012界定的以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涂料coating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如绝缘、防腐、标志等)的固态涂膜的液体或固体材料之总称。[来源:AQ5204-2008,3.1,有修改]4基础管理4.1机构与职责4.1.1组织机构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a)从业人员总数不足50人的,应当配备至少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b)从业人员总数在5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应当配备至少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c)从业人员总数在100人以上的,应当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总数2%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d)应当按照不低于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总量15%的比例配备化工类注册安全工程师,且至少应当配备1名。非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应建立、健全从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4.1.2职责企业应制定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管理部门的安全职责。企业应制定主要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a)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b)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c)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d)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e)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f)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g)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a)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b)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3DB50/T867.26—2022c)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d)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e)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f)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g)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4.2方针目标4.2.1企业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主要负责人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应满足:a)形成文件,并得到所有从业人员的贯彻和实施;b)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c)与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相适应;d)目标予以量化;e)公众易于获得。4.2.2企业应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可结合但不局限于下列内容:a)零死亡;b)千人重伤率;c)千人负伤率;d)事故起数降低率;e)隐患治理完成率;f)有毒有害场所检测合格率;g)其他。4.2.3企业应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确定年度安全工作目标,并予以考核。各级组织应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以保证年度安全目标的有效完成。4.3安全生产责任制4.3.1企业应建立并落实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并加强监督考核。4.3.2企业应建立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对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4.3.3安全生产责任的内容应与各生产性质和岗位性质相适应,重点加强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4.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4.1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制定适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安全生产例会等安全生产会议制度;b)安全投入保障制度;c)安全生产奖惩制度;d)安全培训教育制度;e)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4DB50/T867.26—2022f)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g)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h)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i)变更管理制度;j)应急管理制度;k)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重大事件管理制度;l)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制度;m)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制度;n)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吊装、高处、盲板抽堵、动土、断路、设备检维修等作业安全制度;o)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p)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维护管理制度;q)承包商管理制度;r)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定期修订制度;s)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t)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等。4.4.2企业应及时跟踪和掌握与本单位经营活动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更新或修订情况,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修订、更新和完善。4.4.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4.4.4企业应每年至少评估1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4.4.5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安全检查情况、自评结果、评审情况、事故情况等,及时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5操作规程4.5.1企业应根据涂料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的危险性设立生产操作岗位,编制岗位操作规程。应编制但不局限于下列岗位的操作规程:a)生产作业岗位;b)辅助作业岗位;c)公用工程岗位。4.5.2企业对于未纳入岗位操作规程的设备应单独编制操作规程。4.5.3操作规程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a)正常开、停车操作程序;b)各种操作参数、指标的控制;c)安全注意事项和异常处理方法;d)事故应急处理措施;e)紧急停车操作程序;f)接触化学品的危险性;g)个体安全防护措施。4.5.4企业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投产或投用前,进行“四新”评审并编制操作规程。4.6教育和培训5DB50/T867.26—20224.6.1安全生产教育管理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识别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保证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资源。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和引导从业人员掌握岗位安全风险、安全职责、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方法,增强从业人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自救互救的能力。企业应如实记录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情况,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和从业人员个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管理部门、班组月度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企业管理部门、班组应按照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和基本功训练。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h。班组安全活动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企业负责人应每月至少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生产车间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管理部门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h。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1次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4.6.2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自任职之日起6个月内应接受不少于48学时的安全培训,经应急管理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本行业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书。其后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新设立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a)具备化学、化工、安全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级及以上职称,或者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b)具有2年及以上化工行业相关工作经历;c)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a)具备化学、化工、安全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化工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b)具有3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c)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非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4.6.3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接受复审。4.6.4一般从业人员企业应对一般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6DB50/T867.26—2022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非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企业从业人员转岗、脱离岗位1年以上(含1年)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企业应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企业专职应急救援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应急救援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定期参加复训。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涉及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操作人员,应当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水平。涉及爆炸危险性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操作人员,应当具备化工类大专及以上学历。4.6.5相关方人员外来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保存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外来人员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险因素、所从事作业的安全要求、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知识等。4.7相关方管理4.7.1企业应与相关方签订安全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4.7.2相关方应具备与被委托事宜相应资质或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护等条件。4.7.3企业应对相关方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企业应及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4.7.4相关方应遵守本单位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或佩戴防护用品。4.8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4.8.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4.8.2企业应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并按照规定备案。对于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企业应按规定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编制相应的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和安全预评价报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应当符合《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的要求。4.8.3企业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时,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设计,编制安全专篇。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应符合《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的要求。4.8.4安全设施设计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4.8.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应由企业组织审查,形成书面报告,并按照规定进行备案。对于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建设项目,其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企业应按规定向相关部门提出审查申请或备案,经批准后方可开工建设。7DB50/T867.26—20224.8.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应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按照安全设施设计和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施工。4.8.7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中或建成后,企业应当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4.8.8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建设项目竣工后,根据规定建设项目需要试运行的,应在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进行试运行。4.8.9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企业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并编制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的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还应符合《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的要求。4.8.10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应由企业组织实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形成书面报告,并按照规定备案。对于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建设项目,企业应按规定向相关部门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4.8.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安全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可以合并出具报告或者设计,并可以对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安全设施一并组织验收。4.9安全生产投入4.9.1企业应依据国家的有关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4.9.2企业应按照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账。4.10安全文化建设4.10.1企业应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4.10.2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4.11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企业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电子台账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病危害防治、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的建设。重大危险源和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应接入危化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4.12安全风险管理4.12.1危险源识别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危险源识别,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工作环境和管理缺陷,其范围应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宜建立电子信息平台管理危险源档案。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应配备专业人员和电子设备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应符合AQ3035的技术规定。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备案。8DB50/T867.26—20224.12.2风险辨识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其中重大危险源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全面辨识重大危险源,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制定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应根据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的可能性和相应的后果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企业应对安全风险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和归档。4.12.3风险评价企业应根据规定的频次和时机,对生产过程存在的危害因素采用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其是否可允许、可接受的程度和事故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等特征评定其风险级别。企业应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准则。企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评价小组成员应包括生产、技术、设备、电气、仪表、安全、工程等部门的人员,且应具备下列条件:a)熟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其他要求;b)具备涂料专业知识和经验;c)熟悉风险评价方法;d)其他。企业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a)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b)常规和异常活动;c)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e)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f)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g)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h)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i)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a)工作危害分析(JHA);b)安全检查表分析(SCL);c)预危险性分析(PHA);d)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0P);e)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f)故障树分析(FTA);g)事件树分析(ETA);h)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企业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准则:a)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b)设计规范、技术标准;c)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9DB50/T867.26—2022d)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企业应重点但不局限于对以下生产工艺过程、场所、设备设施等进行评价:a)树脂、基料、固化剂的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合成或热炼、稀释、压滤、检验、上槽(入库);b)成漆生产工艺过程,包括配料混合、分散研磨、调漆(色)、检验、过滤、包装、入库;c)固体树脂溶解工艺工程;d)稀释剂、辅助材料的配置工艺过程;e)树脂储罐区、溶剂储罐区的物料储存、物料进出(或装卸)过程;f)TDI及其他甲、乙类危险化学品的储运过程;g)有机热载体炉、蒸汽锅炉、电热棒加热、电感应加热等系统;h)停水、停电、停蒸气;i)停仪表气源;j)工艺参数偏差;k)其他。4.12.4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和实施企业应根据其评估出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分级,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可行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在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a)消除;b)替代;c)工程控制措施;d)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e)个体防护。对措施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进行必要的评审。应根据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有效的培训计划,宣传和实施。对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宜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测,如未达到预期效果,应进行原因分析,重新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效果。4.12.5变更管理企业应制定变更管理制度。变更前应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培训和告知相关从业人员。4.13应急管理4.13.1应急机构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企业应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即厂级、车间级管理。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DB50/T867.26—2022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应急救援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应急救援工作。企业应当建立应急值班制度,配备应急值班人员,成立应急处置技术组,实行24h应急值班应明确各级应急指挥系统和救援队伍的职责。4.13.2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的编制.1企业应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根据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情况,结合危险源辨识分析情况,按照GB/T29639的要求编制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有效实施。.2应急预案的编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a)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b)安全生产实际情况;c)危险性分析情况;d)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e)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f)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g)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h)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3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进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4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企业应编制现场处置方案;重点岗位应设置岗位应急处置卡,并张贴在附近显著部位。.5应急处置卡应规定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联系方式,便于从业人员携带。.6企业应急预案应包括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确保准确有效。.7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应急预案经评审、论证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企业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应急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应急预案的修订.1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对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2应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及时修订并归档:a)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b)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DB50/T867.26—2022c)面临的事故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d)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e)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f)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问题需要修订的;g)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4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内容变更的,修订工作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备案。.5修订应急预案时应保存修订记录。4.13.3应急资源企业应根据应急预案要求配备应急设施和装备,储备应急物资。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应急资源配备还应符合GB30077的要求。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固定报警电话,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应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定期检测、检查、维护、保养,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确保其完好、可靠、适用。对应急设备、装备和物资的储备应有监督管理制度,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应急设备、装备和物资应有完善的使用、调拨和购进程序和管理制度,且应有相应的登记记录。企业应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并且不易锁闭、封堵。4.13.4应急演练企业应对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逃生技能等应急常识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培训,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如实记入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企业应按照AQ/T9007-2019(为了便于使用,在附录A列出了相应被引用的具体条款和标准)中第5~7章的规定定期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做到一线从业人员参与应急演练全覆盖。企业应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应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和至少1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企业应按照AQ/T9007-2019中第8~9章和AQ/T9009-2015的规定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按照的要求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4.13.5应急处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企业应根据应急预案要求,确定响应级别,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事故情况,并开展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救援措施:a)迅速控制危险源,组织抢救遇险人员;DB50/T867.26—2022b)根据事故危害程度,组织现场人员撤离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c)及时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d)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e)根据需要请求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参加救援,并向参加救援的应急救援队伍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信息和处置方法;f)维护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g)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急救援措施。企业抢救人员应佩戴好相应的防护器具,对伤亡人员及时进行抢救处理。当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后,对事故中的伤亡人员进行安置,对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给予补充。4.13.6应急评估完成险情或事故应急处置后,企业应当开展应急处置评估。企业应当每3年进行1次应急预案评估。4.14隐患排查治理4.14.1隐患排查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制。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实行隐患闭环管理。企业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组织制定各部门、岗位、场所、设备设施的隐患排查清单(见附录B)。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应按照以下要求编制:a)企业应按照GB/T6441和其他行业标准的要求确定影响本单位安全的潜在风险和触发条件;b)危险因素应按照本单位存在的增加疾病或死亡发生可能性的各种因素进行确定;c)企业应按照影响生产经营安全的危险因素、风险程度、危害程度等确定风险等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形式包括:a)日常排查:是指基层单位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厂)管理人员和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b)综合性排查:是指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各要素落实情况为重点开展的全面检查;c)专业性排查: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专业对生产各系统进行的检查;d)季节性排查: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检查,主要包括: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超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e)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是指在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事故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安全保卫、应急、消防等方面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假日期间领DB50/T867.26—2022导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f)事故类比排查:是指对企业内或同类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g)复产复工前排查是指节假日、设备大检修、生产原因等停产较长时间,在重新恢复生产前,需要进行人员培训,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进行综合性隐患排查;h)外聘专家排查:是指聘请外部专家对企业进行的安全检查。企业应按照“日、周、月”排查制度2)的要求,根据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形式编制相应检查表,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按照隐患排查清单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的频次应满足:a)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装置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h,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和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h;b)车间(装置)直接管理人员(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电气、仪表人员每天至少2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c)车间应结合班组安全活动,至少每周组织1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企业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组织1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d)企业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1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安全风险隐患排查;e)企业至少每季度组织1次综合性排查和专业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f)当同类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服务范围。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企业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4.14.2隐患治理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企业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d)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e)治理的时限和要求;f)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度化,建立隐患班组日排查、部门(车间、工段)周排查、经理(厂长、矿长DB50/T867.26—2022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企业应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应按计划和规定的要求在限定期限内完成。企业应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a)评价报告和技术结论;b)评审意见;c)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d)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e)竣工验收报告。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企业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4.14.3验收与评估治理完成后,应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重大隐患治理完成后,有条件的企业应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企业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4.14.4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企业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至少每月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其中,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前,应向从业人员公示事故隐患所在位置、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企业应运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隐患排查、报告、治理、销账等过程进行电子化管理和统计分析,并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定期或实时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4.15事故管理4.15.1事故报告企业应建立事故报告程序,明确事故内外部报告的责任人、时限、内容等,并教育、指导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报告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前状态等简要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及时补报、续报有关情况;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有关部门报告;对可能引发次生事故灾害的,应及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事故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DB50/T867.26—2022事故发生后应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4.15.2事故调查和处理在事故调查期间,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应配合调查,如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接受询问等。事故发生单位应对照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漏洞和隐患,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企业应将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在单位内部发生的事故和企业发生的未遂事故纳入本单位事故管理。企业应按照GB/T6441、GB/T15499的有关规定和行业确定的事故统计指标开展事故统计分析。4.16文档管理4.16.1企业应严格执行文档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4.16.2企业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和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4.16.3文档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并按文档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4.16.4安全记录文档应包含但不限于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下列内容:a)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b)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文件、批复文及会议资料等;c)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会议记录材料、安全学习资料、领导指示材料等;d)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e)各种安全活动记录、安全管理台账、事故报告、安全通报等;f)安全设施检测、校验报告、记录等;g)安全、职业卫生评价报告。5场所环境5.1工厂总平面规划5.1.1工厂总平面布置,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地形、风向、交通运输等条件,按生产、辅助、公用、仓储、生产管理及生活服务设施的功能分区集中布置。5.1.2全厂性重要设施应布置在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宜统一、集中设置,并位于散发可燃气体、蒸气的生产设施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5.1.3可能散发可燃气体、蒸气的生产、仓储设施、装卸站及污水处理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在山丘地区,应避免布置在窝风地段。5.1.4空分站应布置在空气洁净地段,并宜位于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等散发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DB50/T867.26—20225.1.5可燃液体储罐(组)等储存设施,不应毗邻布置在高于生产设施、全厂性重要设施或人员集中场所的阶梯上;当受条件限制或工艺要求时,可燃液体储罐(组)毗邻布置在高于生产设施、全厂性重要设施或人员集中场所的阶梯上时,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流入上述场所的措施。5.1.6消防废水池可与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布置。消防废水池与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5.1.7采用架空电力线路进出厂区的变配电所,应靠近厂区边缘布置。5.1.8厂区的绿化应符合下列规定:a)不应妨碍消防操作;b)生产区内应选择含水分较多的树种,不应种植含油脂较多的树木;c)生产设施或可燃液体的储罐(组)与周围消防车道之间不宜种植绿篱或茂密的灌木丛。5.1.9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应满足GB51283-2020中4.2.9的规定。5.1.10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控制室、化验室、变配电室、机柜间等不得与设有甲、乙A类设备的房间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控制室、机柜间面向有火灾危险性的设备侧及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不燃烧材料实体墙。5.1.11长度不大于50m的可燃液体设备的平台或其他设备的框架平台应设置不少于2个通往地面的非燃烧材料扶梯,作为疏散通道。但长度不大于8m的甲类气体或甲、乙A(闪点大于等于28℃至闪点小于等于45℃)液体设备的平台或长度不大于15m的乙B(闪点大于45℃至闪点小于60℃)、丙类液体设备的平台,可只设1个扶梯。5.1.12储存液态有毒物质的场所应设置围堰或导流槽(沟),围堰的容积应不小于最大单罐地上部分储量。从围堰或导流槽(沟)引出的排水(排污)管(沟)应汇集到专用的污水池。相互抵触的液态物质储存容器应分别设置围堰或导流槽(沟)、排水(排污)管(沟)、污水池,并有可靠措施避免同时发生泄漏时散发出的气态物质发生反应。5.2厂内道路5.2.1工厂出入口不宜少于2个,并宜位于不同方位。5.2.2生产设施、仓库、储罐与道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表1生产设施、仓库、储罐与道路的防火间距5555.2.3厂内消防车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高层厂房,甲、乙、丙类厂房或生产设施,乙、丙类仓库,可燃液体罐区消防车道设置,应符合GB50016-2014(2018版)中7.1的规定;DB50/T867.26—2022b)主要消防车道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路面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5.3厂房(仓库)5.3.1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应符合GB51283中第8章的规定。5.3.2高度、层数、面积同一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该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符合GB50016-2014(2018版)中第3.1.2条时,可按照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涂料生产(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和火灾危险性举例参见AQ5204-2008的附录A。5.3.3涂料产品、树脂的生产和包装车间以及仓库等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泄压面积和设施应符合GB50016-2014(2018版)第3.6节的规定。5.3.4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高于1.2m。5.3.5当燃油、燃气导热油炉房与甲、乙类厂房贴邻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导热油炉房应采用防火墙分隔;b)导热油炉房的门和窗、排气筒应位于爆炸危险区域以外;c)燃气导热油炉房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仪。5.3.6电热煤炉(包括电锅炉房)可布置在装置边缘的同一建筑物内,应用非燃烧材料的实体防护墙隔离。其门窗之间的距离及电气设备应符合GB50058-2014的有关规定。5.3.7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厂房内不宜设置地沟,必须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地沟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及粉尘、纤维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与相邻厂房连通处应采用防火材料密封。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的厂房内的管、沟不应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该厂房的下水道应设置隔油设施。5.3.8甲类仓库应单层独立设置。甲、乙类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甲、乙类仓库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并不应贴邻建造。5.3.9甲、乙、丙类厂房的安全疏散门应符合GB50016-2014(2018版)的要求。生产区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门应向外开启,不应使用卷闸门及平移门,通道和出人口应保持通畅。5.3.10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如设置截流池、截流槽或慢坡5.3.11生产车间应根据生产需要规定原料的存放时间、地点和最高允许存放量。相禁忌的原料不应存放在同一区域,应划定区域分类隔开或分离贮存。生产车间的生产物料、产品、半产品的堆放,应用黄色和白色标记在地面上标出存放地点,堆放整齐,保证通道畅通。5.3.12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应设置应急通风装置及与其联锁的自动报警装置,其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12次/h。5.3.13企业应在有毒有害物质作业区域就近设置淋浴器、洗眼器、急救药品和其他相关急救装备。5.3.14使用的各类溶剂原料容器应加盖封闭存放,不应无序乱堆;应随时将粘有涂料等易燃物质的棉纱、抹布等物放入带盖的装有阻燃液体的金属箱(桶)内,当班清除,不应乱抛、乱放;应及时清理作业场所的废物、油迹、漆垢等,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DB50/T867.26—20225.4警示标志5.4.1安全警示标志的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分别符合GB2893、GB2894的要求,工业管道安全标识应符合GB7231的规定,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GB13495.1的规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应符合GBZ158的规定。5.4.2企业应在生产区的入口、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职业危害警示标识。5.4.3企业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5.4.4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在厂内道路设置限速、限高、禁行等标志。5.4.5企业应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安全标志,在检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灯。5.4.6企业应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按照GBZ158的要求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同时设置告知牌,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5.4.7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在生产区域设置风向标。5.4.8企业应每半年至少检查1次安全标志、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确保无破损、变形、严重褪色等,保存检查记录。5.5储罐区5.5.1储罐区的设立应符合GB51283-2020第6.2节的规定。5.5.2易燃、可燃液体的储罐和管线的绝热材料、装卸栈台、安全梯和管架等,均应用非可燃材料建造。5.5.3盛装甲、乙类液体储罐应设降温设施,设施的电器开关宜设置在远离防火(护)堤处,不应将电器开关设在防火(护)堤内。5.5.4储罐区防火(护)堤的排水管应相应设置隔油池或水封井,并在出口管上设置切断5.5.5储罐区应设置视频监控,能有效监控储罐的罐顶等重要部位。5.5.6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区内,不应有与储罐无关的管道、电缆等穿越,与储罐区有关的管道、电缆穿过防火(护)堤时,洞口应用不燃材料填实,电缆宜采用跨越防火(护)堤方式铺设。5.6防雷5.6.1厂区的各类建筑物、露天装置、储罐应设置防雷设施。防雷设施及防雷装置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防雷设施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检测。5.6.2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各建筑物及风帽、放射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5.7防静电5.7.1生产区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物体应采取工业防静电接地措施,并应符合GB12158和HG/T20675的规定。使用、贮存、输送、装卸、运输易燃溶剂、溶剂型涂料及树脂、产生可燃性粉料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装置(反应釜、稀释罐或釜、分散机、研磨机、配料缸、DB50/T867.26—2022装卸场所以及产生静电积聚的生产设施都应有防静电接地措施。5.7.2静电导体于大地间的总泄漏电阻在通常情况下应不大于1MΩ。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不宜大于100Ω。5.7.3接地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a)采用法兰或螺栓连接的配管系统,螺栓少于5颗时,法兰间应进行跨接。室外的架空配管系统应按GB50057执行;b)油罐车在装卸易燃液体的过程中应采用专设的接地导线。夹子和接地端子将罐车与装卸设备或储存容器相互连接接地。接地线的连接应在油罐开罐以前进行。接地线的撤除应在装卸完毕、封密罐盖以后进行。有条件时,可尽量采用接地设备与装卸用泵相互间能联锁的装置;c)油漆、稀料包装过程中,放料管与漆船必须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²多股铜线跨接接地,漆船与漏斗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²多股铜线跨接接地,计量磅秤用截面积不小于6mm²多股铜线接地。用聚脂袋过滤时,除采取以上接地措施外,还应采用铜丝包裹聚脂袋,铜丝与放料管牢固接触,铜丝过滤筛的“四脚”必须有金属片,金属片应与铜丝良好接触;d)洗涤固定大调缸的刷子的金属部分必须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²多股铜线连接并与已经接地的调缸连接接地。洗涤小型活动调缸时,调缸必须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²的多股铜线接地;e)抽取溶剂、溶剂油到调缸或金属桶(严禁用不导电材料制成的容器)时,调缸、金属桶必须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²的多股铜线接地;f)移动式的调缸、砂磨机的接浆槽必须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²的多股铜线进行跨接接地;g)活动泵体(输送植物油、甘油和水除外)必须用截面积不小于6mm²多股铜线接地。5.7.4涂料生产中用来储存易燃液体的储罐等固定设备应有良好的静电接地。当设备直径不小于2.5m或容积不小于50m³时,其接地点应设置2处以上。接地点应沿设备、容器的外围均匀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3m。5.7.5输送易燃液体的管路应采用金属材质的管线。当用软管输送易燃液体时应使用导体软管,且在连接时,注意静电的通导性。管路系统的所有金属件包括护套的金属覆层必须接地。管路两端每隔200m~300m处应有1处接地。当并行管路净距100mm内,每隔20m应加跨接。当管路与其他管路交叉间距小于10cm时应相连接地。对金属管路中间非导体管路段,除需做好屏护外,两端的金属管应分别与接地干线相接,非导体管路段上的金属件应跨接接地。5.7.6高速搅拌、分散和调漆设备所有金属部件应可靠接地,如果设备有绝缘内衬,可用内部接地措施促使静电释放。5.7.7易燃液体的进料管距离贮罐、贮槽等容器的底部应小于200mm或采取其它防飞溅措施。输送易燃液体的泵体要接地,应选用铜质齿轮。5.7.8在易燃易爆区域的入口处,应设置人体静电消除装置。5.7.9易燃易爆甲、乙类厂房内转动设备的皮带应采用防静电皮带。当皮带具绝缘性时,皮带的接头不应使用金属材料。皮带罩应接地,且固定牢固,不应与皮带发生碰刮的状况。5.7.10在液体石油产品中可加入微量的油溶性的防静电添加剂,使其电导率大于250ps/m5.7.11在溶剂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接近爆炸浓度极限范围的场合下,应采用强制通风措施。DB50/T867.26—20225.7.12溶剂输入罐、槽、塔时,应严格控制输入速度,对电阻率低于50ps/m的油品,在输入口浸没前,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当注入口浸没200mm高,可逐步提高流速,但最大流速不应超过6m/s。其流速宜满足下列公式:VD≤0.5式中:V—油的流速m/sD—输送管管径m5.7.13汽车槽罐车放料前应采取以下措施:a)外来槽罐车入库后不得立即放料,应至少静置30min以后方可放料;b)卸油前还应检查卸油管的材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金属管并对罐车外接卸油管跨接接地;c)槽车的卸料管必须是金属软管,不应使用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非金属管直接放料;d)槽车的放料管应浸没在容器的底部,并控制放料的速度;e)放料完毕后,先拆放料管,盖好罐盖。再拆罐车与装卸设备或贮存空器的静电接地5.7.14汽车槽罐车卸料前应采取以下措施:a)检查槽罐车放料管是否符合放料安全要求,若是内衬金属丝的导管其两端应与金属管跨接;若是一般橡胶管应另加金属跨接线;若是硬质塑料管不应放料。b)在油罐开罐以前,静电夹和接地端将罐车与装卸设备或罐(桶)相互连接接地。检查泵体接地是否良好。c)槽罐车熄火静置30min以上,所有静电跨接连接好后,开始卸料。如果是放桶作业,放料管与桶应跨接接地,放料管必须浸没在桶的底部,卸料阀门开始开启到一半处,液面漫过放料管后阀门可以全开。d)放料完毕后,先拆放料管,盖好罐盖,至少静置2min,再拆罐车与装卸设备或罐(桶)的静电接地线。5.7.15溶剂、溶剂油灌注、从贮罐中放接小桶溶剂或溶剂油时,应采取以下措施:a)接溶剂的容器不应使用不导电材料制成的容器;b)放料管与桶应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²多股铜线跨接;c)不应用手提着桶放接溶剂,桶应置于地面;d)放料管必须插入接料桶或调缸底部(距底部200mm);e)放完溶剂后应静置2min后取下跨接线再使用;f)严格控制放料速度,放料流速不应超过1m/s。5.7.16接放溶剂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用50kg以上的铁桶接装溶剂,不应用手提着桶接、放溶剂,桶必须置于地面;b)接放溶剂时按照“一装二夹三缓慢”的操作原则,即放溶剂前先加装导流管(导流管出口距容器底部20cm以内,导管材质为铝管或合金管)导流管尽量靠近盛放容器壁,夹好静电夹,将放料阀门开启到一半处,确认完好后启动溶剂泵放料,先慢后快,然后缓慢将阀门全部打开;c)接放溶剂超500Kg时,接放溶剂完成后按照顺序关闭泵电源停泵、关阀门,依次拆除导流管、静电夹;d)从53加仑桶抽取溶剂到调缸或金属桶时,53加仑桶与调缸或金属桶进行静电跨接,使用移动声控式静电夹并保证可靠接地。DB50/T867.26—20225.7.17生产中不应使用压缩空气对苯类、汽油、煤油等油品管线进行清扫。不应使用苯类、汽油等易燃液体对设备、容器、地面进行清洗。5.7.18当易燃液体在设备内灌装循环或搅拌等过程中,不应进行取样。在工作停止后,需下落速度不应大于1m/s。6生产设备设施6.1一般要求6.1.1生产设备的安全卫生功能应符合GB5083的规定。6.1.2各设备之间、管线之间、以及设备、管线与厂房、建(构)筑物的墙壁之间的间距,应符合有关设计要求和建筑规范要求。6.1.3设备本身应具备必要的防护。对有爆炸危险的设备,还应具备泄压、防爆等装置。各种外露的传动设备或危险部位,应有便于观察传动运行的安全防护装置,机械设备上安装的各种防护罩应符合GB/T8196的要求。6.1.4在设备、设施、管线上有发生坠落危险的部位,应配置便于人员操作、检查和维修的扶梯、平台、围栏和安全系挂装置等附属设施。扶梯、平台和栏杆的设置应符合GB4053(所有部分)的规定。6.1.5机械设备在停车后进行扫除、加油、检查、修理,应在机械设备电源开关或危险部位加挂明显的警示标志。6.1.6有降温水的设备,在运转前必须开启降温水,正常运转后应经常检查机器,漆浆物料的温度,若超过允许温度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向安全员或车间主管领导反映。6.1.7凡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仍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应先清洗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6.1.8新建和改扩建装置的管道、法兰、垫片、紧固件选型,必须符合安全规范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6.1.9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要按安全控制要求设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联锁或紧急停车系统和可燃及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安全联锁保护系统要符合功能安全等级要求。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如高、低液位报警和高高、低低液位联锁以及紧急切断装置等。6.2研磨设备6.2.1设备运行前应确保机封密封液充足(油视镜观察),流动正常,冷却水畅通,转动方向正确。6.2.2卧式砂磨机应有内筒超压停机保护、出料温度保护,不应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6.2.3溶剂型涂料制造企业不应使用开放式研磨设备。6.2.4设备长时间停用,应清洗或浸泡内筒,防止筒体内分散介质板结。6.2.5生产含有易燃液体色漆的研磨设备应使用封闭式研磨机,使用的配料缸、调漆缸、拉缸等敞开式设备应加盖防止易燃液体挥发。6.2.6砂磨机不应开空车。设备运转时随时注意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松动及异响、电流是否稳定。6.2.7及时清洗砂磨机并检查分散盘是否需要更换,以免发生意外事故。DB50/T867.26—20226.2.8根据分散介质的耗损情况和设备处要求,随时注意补新的分散介质。6.2.9搅拌后的铬绿、铁蓝漆浆应当天研磨,不得过夜存放,以免自然起火。6.3高速分散机或搅拌机6.3.1使用前应检查各部位的螺丝有无松动、脱落等现象﹔电气、升降柱、气动升降手柄是否完好,灵活。6.3.2开启前,应确保搅拌齿片无触及操作桶内壁任何地方,搅拌机升降柱紧固,且操作桶己完全固定好。6.3.3不使用时搅拌机应将升落装置降至最低且关闭电源。6.3.4搅拌所添加的半成品物料应可追溯,有记录可查。6.3.5生产中中转缸中有物料时应保持中转缸搅拌开启。6.3.6高速搅拌机及中转缸搅拌不得空转。6.4调缸6.4.1调缸运行前应检查搅拌叶或分散盘紧固可靠,密封盖封盖是否完好。6.4.2投料口应有防止人员或其它物品坠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Unit2GrowingpainsSectionⅥLanguagepointsⅢProject教师用书教案牛津译林版必修1
- 2025店面出租转让合同
- 2025年中山下载b2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考试
- 中国加气混凝土切割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私人房产合同范文
- 上海外国语大学《ProE三维造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民法考点解析合同法解释
- 2025门头制作安装合同
- 基层水务调研报告范文
-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材料及成形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学英语阅读二分册翻译及答案-参考
- 市政道路扩建工程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防护措施
- 结构化面试的试题及答案
- 新一代信息技术导论-教案-1章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监督学》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性考核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GB/T 15822.1-202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
- QC080000培训资料课件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译林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之填词适当形式
- 线性代数(上海电力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上海电力大学
- 2024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