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收收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目录TOC\o"1-2"\h\u21504税收收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111459摘要 11104关键词:税收收入;税收结构;经济增长 210971一、前言 230614二、相关理论概述 214463(一)税收收入规模与结构 22020(二)经济增长的定义 33338三、我国税收收入以及经济规模分析 426250(一)税收收入分析 45726(二)我国GDP现状 511350(三)我国产业结构分析 610945(四)劳动力的产业流动状况 77289四、税收收入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813976(一)指标及数据选取 814290(二)实证结果分析 911538InGDP=β1+β2lnTR+ε 1027515五、优化税收规模的建议 1131480(一)促进经济增长带动税收收入 1115556(二)保持合理的税收收入 1130022(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税收收入 119730(四)深化对外开放程度 1218739(五)提升居民收入扩大内需 1213023结论 1325041参考文献 14摘要2020年开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的经济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克服难关,共度时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惠民政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有力的减税降费,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内容中提到,预测全球经济将萎缩4.9%,只有中国经济会实现正增长,而美国的GDP增速预期为-4.3%。这一方面与党和政府对疫情高速重视、迅速部署、统一防控有紧要联系,另一方面与减税降费、发挥税收的逆周期调控作用也关系密切。放眼海外特朗普2016年上台后大规模降低企业税,调低个人所得税,各欧洲国家也相继跟进,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目的都是为了提振经济发展后劲。由此可见世界各国对税收的调节作用非常重视,那么税收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是促进还是抑制,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对税收收入造成多大影响,一个合适的税收负担水平是多少,研究清楚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传导链条,因果关系等对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保持税源税收稳定、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税收收入;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一、前言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可以发挥调控宏观经济、改善收入分配、实现效率与公平、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地方政府在履行自己职责义务时需要一定的财力保障,而财力保障的来源则是财政收入,而税收则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对外贸易以及财政税收收入来源等。虽然我国的税收改革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如税收结构变化,社会消费能力不足问题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和压力逐渐成为制约改革继续推进的障碍,这些问题对地方税收影响较大。通过了解当地税收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当地政府也能更好地开展自身的税收工作,提高税收效率,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也为地方政府制定自身财政决策时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地方税收收入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的税收收入规模与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税收收入发挥了很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分析我国财政税收收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利于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解决财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二、相关理论概述(一)税收收入规模与结构1.税收收入规模从广义上来说,税收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是当局依照政治权利或法律规定获得货币资金的总称。地方政府负责向其辖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了满足财政支出的需求,地方政府将遵循某些权利原则,通过对辖区居民征税来获得运行资金。所谓税收规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税收水平,反映了该国政府的效率和公民管理水平和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实力以及社会资源的集中度。2.税收收入结构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获得税收收入有不同的收入来源,这些来自不同收入来源的收入占财政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反映了税收收入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这就形成了税收的收入结构。对一个地区的税收收入结构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更加直观的了解财税收入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例关系,从而对税收收入规模的进一步深化分析提供了更加直观简洁的资料,还有利于政府掌握各产业部门发展在税收收入中的作用,从而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方针,增加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二)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的水平,在经历了一个较长期的时间跨度后,达到了不断增加的变化过程。在较早期的研究中,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在一定的时期范围内,实现了与前期相比增加的变化过程。经济增长的总产出,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即GDP来表示。经济增长率,用来表示经济增长的速度,经常被用来衡量某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变动的快慢。由于产品、服务等存在价格变动的影响,GDP可以用名义GDP和实际GDP来表示。采用当年价格测算的GDP是名义GDP,而采用基年价格测算的GDP是实际GDP。名义GDP能够用来衡量经济发展总量,而实际GDP则能够对经济增长速度做出测算。产业融合主要是指由于技术革新、政府放宽管制等原因,产业间的壁垒不断削弱,彼此往来趋于频繁,在互动中,产生交叉、渗透融合,进而产生新产业的一种产业发展新趋势。其思想源于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时期,马克思对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工有收敛的趋势,出现结合生产的现象的认知;以及马歇尔对在机器生产条件下,出现了的与分工运动相左的融合现象的察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技术融合为基础的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在不断的涌现,产业融合逐渐成为各产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手段。为此,各国或地区及其企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进步,加深人力资本投入、丰富人才资源,加强财政支持、放松市场管制,增加新产品研发力度、迎合市场需求,促进产业集聚、提高行业竞争力等方法,促进各产业融合发展。其中,技术进步是产业融合的根本硬动力,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一方面通过开发出具有多元化、高质量、多功能的新产品或服务,刺激了市场需求的改变,从而为产业的融合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高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和以信息技术产业为纽带的邻近产业的重组融合。而人才资源则是产业融合的重要软动力,人才资源是贯穿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行为主体,是促进产业向更好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整体人才层次的提高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从而进一步的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此外,诸如政府管制放松则是产业融合的一个外部刺激因素,最初,各国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中抢占更多的份额,对规制产业逐渐放宽管制,使得相关产业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从而为产业融合发展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促使关联行业与规制产业相互竞争,共同走向融合,同时也为服务业向一二产业的延伸提供更大的便利,进而实现各产业的交叉延伸融合。三、我国税收收入以及经济规模分析(一)税收收入分析税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税收收入也逐年增加,本文选取2011年至2019年的我国税收收入情况进行分析:表1我国2011-2019年税收收入概况年份税收(亿元)增长率(%)2011年9572622.62012年11047011.22013年1104979.82014年1202218.82015年1265455.72016年1158784.82017年1259598.72018年1379679.52019年1393491表1反映了我国2011年至2019年的税收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税收收入由2011年的9572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39349亿元,税收收入翻了近2番。然而,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和我国总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影响,2010年至2014年地方性财政收入增长率逐年下降,至2014年地方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至8.52%为最低点,随后几年我国地方性财政收入呈波动性上升。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财政收入的变化很大一部分是由税收收入的变化导致的,从2011年至2019年税收增速总体来看呈下降趋势,2015年税收增速降至低点为4.8%,随后税收增速波动上升。尽管税收仍占财政总额的绝大部分,但其比例却在下降由2011年的22.6%下降到2019年的1%。在我国现行的地方税体系中,税收收入各项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退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其他税收收入等。(1)地方财政国内增值税收入(25%部分)从2010年持续增长。(2)地方财政营业税收入由于“营改增”改革的持续推进,至2017年已经没有地方财政营业税税收数据了。(3)地方财政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的深入和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及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所致。(4)地方财政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较快,这主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不断提高所致。(5)除烟叶税外,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这些税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表明自2011年到2019年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二)我国GDP现状国内生产总值可用于衡量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目前最有效及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与该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因此,若要了解一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必须分析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图1我国1999-2018GDP及增速空前释放了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上升,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上升,速度之快令我们走出贫困,震惊了全世界。目前我国已从一个农业大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总量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扣除物价指数后我国1999-2018年的实际GDP增长率达7.8%,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另外,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7.97万亿美元。下图为我国1999-2018年GDP总量及增长率图。图4-1中的GDP为以1999年为基准价的可比GDP。从图中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1999-2008年经济增速极快,增长势头极其强劲;2008-2011年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仍在9%以上;在2007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后,全球陷入了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一定的冲击,2008-2018年我国的经济增速处于逐步下滑的趋势。(三)我国产业结构分析表2中国历年产业结构占比情况时间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2011年9.246.544.32012年9.145.445.52013年8.944.246.92014年8.643.148.32015年8.440.850.82016年8.139.652.42017年7.539.952.72018年7.039.753.32019年7.139.053.9表3中国历年的产业结构优化情况时间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2011年0.950.202012年0.950.192013年1.000.172014年1.060.152015年1.110.132016年1.230.132017年1.290.122018年1.280.132019年1.280.13如表3.7所示,近10年来,即2009年至2018年间我国三次产业占比的趋势呈现了较大的变化,第一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占比都呈现出整体减少的态势,第三产业占比则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从2009年到2018年,第一产业比例从9.6%减少到了7.0%,第二产业的比例从46%减少到了39.7%,第三产业更是从44.4%增加到了53.3%。从2012年开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超过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达到了45.5%,成为了国民经济中占比最大的组成部分,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更是达到了50.8%,首次超过国民经济组成部分的一半。整体来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依旧较慢,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例依旧偏低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表3.8是根据基础理论部分的具体公式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后所得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从该表的数据中可以发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历年来正在不断向高级化与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但发展趋势有所波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从2009年的0.97已经上升到了2018年的1.28左右,这代表着随着我国的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甚至逐渐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占比,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于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从2009年的0.22已经下降到了2018年的0.13左右,这代表着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在三产业之间的流动情况与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越来越相符,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于合理化。表42017年世界部分国家工、农业占比情况时间农业增加值占比(%)工业增加值占比(%)世界水平3.425.4美国0.918.2英国0.717.6德国0.827.4法国1.617.2日本1.229.1中国7.640.5印度15.626.5马来西亚8.638.1俄罗斯联邦3.630.5本文在此处选取并整理了世界银行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对世界部分国家与我国工、农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对比。表3.9所列举的是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工、农业增加值的情况,由于有些国家2018年的数据并没有更新,本文此处将以201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所列举的国家之中,印度的农业占比最高,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农业占比同样较高,美国农业在GDP中的占比不到1%,且中国的工业在所列举的国家中增加值的占比最大。由此看来,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工、农业占比依旧较大。相关数据显示,早在2014年,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就已经在70%左右,英国、法国、美国第三产业的占比甚至更高,2018年美国的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75%,而中国的第三产业的占比在2014年还不足50%,2018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占比也仅为53.3%,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比情况远低于美国、英国与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四)劳动力的产业流动状况表5产业就业人数流动情况时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万人)2011年2793121842263322012年2659422544272822013年2577323241276902014年2417123170296362015年2279023099313642016年2191922693328392017年2149622350337572018年2094421824348722019年202582139035938从表3.10中可以看到,2011年到2019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减少,从29923万人下降到了2025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先增加后减少,人数从2008年的20553万人上升到了2012年的23241万人,后又下降到了2018年的2139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则从2008年的25087万人增加到了2018年的35938万人。2014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超过了第一产业,近十年来,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也一直高于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从劳动力的产业流动状况看来,其大体符合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劳动力的产业流动呈现着合理性的变化趋势。根据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随着时间的发展,劳动力对于第一产业的重要性将会逐步减少,第二产业与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也会随着经济总额的增加而逐步增加,劳动力的就业将会日益向第三产业转移。根据相关学者们的研究也可以发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各个产业的劳动力需求以及吸纳劳动力的状况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对于各个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来看,第一产业的需求会逐渐减少,第二、三产业则会日益增加,而最终吸纳劳动力的主导部门会逐渐成为第三产业。且我国高级人力资本在三次产业间分布具有的较大差异性,其流动的整体情况基本可概括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又大于第一产业。四、税收收入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指标及数据选取首先定义实证中所用到的指标及相关数据,兼顾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本文选用2010年到2018年的相关指标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TR表示我国税收收入,GDP表示生产总值,单位皆为亿元,实证所选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6.0。表62011-2019年我国收收入和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年份税收收入生产总值20119572675515020121104708532222013110497957040201412022110475682015126545110615520161158781123327201712595912310402018137967138948120191393491434290(二)实证结果分析1.平稳性检验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对TR和GDP取自然对数得到新的序列InTR和InGDP,再利用Eviews6.0进行平稳性检验,以判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在平稳性检验方面,采取的是ADF单位根检验的方式,这可以及时发现InTR和InGDP假回归的问题,检验的结果如表4.2所示。从表中数据可知,在1%显著性水平下,两个时间序列InTR和InGDP的水平形式均存在单位根,即非平稳,而其一阶差分形式均不存在单位根,即平稳,由此可得两者都是一阶单整,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表7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ADF检验值MackinnonI临界值1%P值结论InTR-0.430251-3.8021620.8216非平稳InCDP-0.752036-3.8610240.8260非平稳D(1nTR)-3.925418-3.8702630.0069***平稳D(1nCDP)-4.952141-3.9052140.0010***平稳注:临界值是在1%显著性水平下得到;InTR和InGDP序列均包含“截距项”,不包含“趋势项”;***、**、*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2.协整检验利用Eviews6.0对InTR和InGDP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从表4.3的检验结果可知,InTR和InGDP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即红河州税收收入和红河州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可对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便确定红河州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8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变量特征值迹统计量5%临界值P值假设的协整方程数协整关系(1nTR,InCDP)0.55857719.41531015.4947100.0122**没有存在0.062710].4247853.8414660.2326至多一个注:临界值是在5%显著性水平下得到;***、**、*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3.Granger因果检验利用Eviews6.0对InTR和InGDP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如表4.4的检验结果,结果显示,InTR和InGDP是在5%显著性水平下的单边因果关系,即InTR在5%显著水平上是InGDP的格兰杰原因,但InGDP却不是InTR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税收收入的稳步增加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表9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零假设样本数F统计值P值结论InTR不是InGDP的格兰杰原因224.434850.0282**拒绝零假设InGDP不是InTR的格兰杰原因0.700910.5099接受零假设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得到我国的税收收入是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由此建立以下实证模型以研究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InGDP=β1+β2lnTR+ε利用Eviews6.0对InGDP和InTR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方程的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表4可得,模型中的自变量InTR通过t检验,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R2=0.971151,调整的可决系数R2=0.969840,两个系数都接近等于1,说明模型的拟合度很高,税收收入能够很好地对生产总值进行解释。F统计量为740.5926,其P值为0.000000,说明模型显著,即税收收入与生产总值的线性相关性显著。根据估计结果写出具体的回归方程为:InGDP=3.134551+0.9271141nTR依据回归方程(1),税收收入每增长1%就能引起生产总值0.927114%的增长,由此可见,对于红河州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表10回归方程估计结果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3.1345510.23553213.308380.0000***X0.9271140.03406827.213830.0000***R-squared0.971151Meandependentvar8.792000AdjustedR-squared0.969840S.D.dependentvar17.41690S.E.ofregression10.72126Akaikeinfocriterion7.676973Sumsquaredresid2069.016Schwarzcriterion7.776546Loglikelihood-74.76973Hannan-Quinncriter.7.696411F-statistic740.5926Durbin-Watsonstat0.595867Prob(F-statistic)0.000022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五、优化税收规模的建议(一)促进经济增长带动税收收入既然经济规模对于税收收入而言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那么进一步扩大我国经济规模,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拉动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保证税收收入来源的最有效办法。我国应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经济规模,深入了解经济发展,克服制约经济增长的弱点,完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型优化,经济结构更新,优化固定资产投资设计,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深化经济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金融资源建设,提供为政府履行职责提供财政保障。(二)保持合理的税收收入税收收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但是不能盲目追求税收收入占全国税收收入比重的提高,只有合理的税收收入规模,地方政府才能良好地履行自身行政职能,提高地区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能力,这样才能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环境,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促进地方税收收入增加。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应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能一味追求高的税收增长速度,应该着眼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等各方面,在保证政府正常运转、满足公共支出需要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增长目标,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税收收入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往往通过税收来实现,且税收作为政府财政收入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最主要的部分。税收收入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将极大地影响税收收入的质量,因此必须不断提高税收收入的比重。首先,经济结构的优化带动了税收来源结构的优化。为了优化产业结构,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得益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要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优化步伐,实现三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合理发展,不断改变生产方式,不断形成产业增长新点。通过技术创新为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增长提供新的机会。完善税收来源的基础,可以优化地方政府税收来源的结构,实现税收稳定增长。二是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促进对外贸易的科学发展,增加有关税收收入。城镇就业比重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社会消费群体,优化和改善消费结构,继续为税收提供大量资源;进出口贸易量的扩大将影响当地经济和当地企业,具有产生税收,优化进出口商业结构,进行商业结构转型和改善的能力,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改善,促进了GDP的持续增长,间接增加了政府税收收入。(四)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为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必要通过开放促进发展,为此,必须执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提高互利,双赢,多边,平衡,安全和有效的开放经济体系。要做到保持平衡,坚持“引进”和“走出去”的原则,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深化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为在华经营的企业创造公平合法的环境。促进自由贸易港口的探索和建设。我国地理位置优越,国际化程度高,要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和地理位置优势,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这样财政税收收入也会不断扩大。(五)提升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政府应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增加就业和改善就业质量,采取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以支持小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发展,加强职工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就业促进的机制,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完善就业补贴政策,促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减税,补贴,教育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术评估补贴等大专院校政策,规范劳动力市场,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牢牢把握城乡产业发展要素,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区经济组织、市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高尔夫技术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农产品加工业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
-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含整合医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球类(乒乓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邮电大学《快题专题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深圳实验校2025届初三下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结构试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加工承揽合同范本示例
- 2025网站开发合同书范本
- 银行存款日记账课件
- 2023年保康九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3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 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课件
- 2022年江苏安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美国地图高清中文版
- 金属监督监理实施细则
- 正确认识汽车太阳膜课件
- 工程建筑给排水外文文献翻译1
- 曲线上梁的平分中矢坐标计算方法解读
- DB4201∕T 646-2021 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结构监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