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华十校2024年4月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卷1.全卷共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2.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4页。试题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Ⅰ和试卷Ⅱ的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3.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将学校、姓名、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试卷Ⅰ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它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国两大重要河流——黄河与长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两大河流域留有大量的文化遗存。下列选项中,均属于长江流域的是(

)A.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B.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C.兴隆洼文化、龙山文化 D.石家河文化、红山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均属于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B项正确;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属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排除A项;兴隆洼文化属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龙山文化属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排除C项;石家河文化属于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红山文化属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排除D项。故选B项。2.下图为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的四羊方尊,是目前我国出土的方尊中最大的一件。该方尊(

)A.体现了商朝精湛的青铜工艺 B.反映了西周时期礼制的发展C.说明铁器开始应用于日常生活 D.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四羊青铜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是目前我国出土的方尊中最大的一件,体现了商朝精湛的青铜工艺,A项正确;四羊青铜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不属于西周,排除B项;该方尊属于青铜器,不是铁器,排除C项;该方尊属于礼器,不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3.汉代《王杖诏书令》记录了如下案件:“汝南郡男子王安世,坐桀黠,击鸠杖主,折伤其杖,弃市(古代死刑的一种)。”这说明汉代(

)A.令不具有法律效力 B.采用严刑峻法治国C.重视优抚高龄老人 D.教化已与法律合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汝南郡男子王安世,坐桀黠,击鸠杖主,折伤其杖,弃市(古代死刑的一种)。”及所学可知,汉朝时期,统治者授予高龄老人击鸠杖。王安世折伤了击鸠杖,被处于弃市的惩罚。这折射出了汉朝重视对高龄老人的优抚,C项正确;汉代的令具有法律效力,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严刑峻法的治国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清时期法律与教化合流,排除D项。故选C项。4.下图为汉末至隋唐门阀出身的官员在官场上所占比例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制的日益衰微 B.士族开始弃政从商C.专制皇权由弱变强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末至隋唐时期中国。材料反映出汉末至东晋门阀出身的官员在官场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而隋唐时期门阀出身的官员在官场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受科举制等因素的影响,门阀士族的实力被削弱,皇权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C项正确;题干涉及时段中汉末至东晋时期,科举制还未形成,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士族开始弃政从商,材料反映的是汉末至隋唐门阀士族走向衰落,排除B项;D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涉及信息与经济重心变化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5.《唐会要·杂录》载:“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由此可知(

)A.西域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直接管理 B.边疆和内地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C.唐太宗为周边各民族共同的首领 D.唐政府在各少数民族地区设郡置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天可汗”是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体现的是唐太宗怀柔的民族政策,这有助于增强边疆和内地的民族交融,B项正确;西汉时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直接管理,排除A项;唐太宗并不是周边各民族的共同首领,表述有误,排除C项;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设置都护府等措施,并不是设郡置县,排除D项。故选B项。6.《容斋续笔》载:“国朝故实,台、谏官元不相见。故赵清献公为御史,论陈恭公,而范蜀公以谏官与之争。……今两者合为一府,居同门,出同幕,与故事异。”这一制度变化(

)A.有利于精简中央机构人员 B.激化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导致了宋朝政治日益腐败 D.适应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国朝故实,台、谏官元不相见。故赵清献公为御史,论陈恭公,而范蜀公以谏官与之争。……今两者合为一府,居同门,出同幕,与故事异。”和所学知识可知,原来,御史台负责监察,谏官负责谏议,二者性质不一。从宋代开始起形成台谏合一的特点,这样的合并使皇帝更容易掌握和控制监察机构,这适应了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台谏合一,职能合并不等于精简中央机构人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监察机构的变化,没有直接体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B项;宋朝政治日益腐败与台谏合一没有直接联系,材料也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C项。故选D项。7.下表为清代广东地区人口、耕地面积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广东(

)年代人口及其指数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168511094003023925527.26172413078663124746423.8917533969248328832938.2817666938855336962534.86181219174031320348351.67A.人地矛盾日益严重 B.农业生产力得到革命性发展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人口增长缘于大量海外移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清中期耕地面积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却原来越小,反映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清朝赋税制度的变革,人口增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反映了人地矛盾的尖锐,A项正确;此时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生产力没有革命性发展,排除B项;土地兼并指的是土地集中与少数人手中,材料强调的是人口增长导致人均占有面积的减少,与土地兼并无关,排除C项;人口增长主要是国内人口自然增长,而不是大量外来人口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A项。8.1902年以前“每届江南乡试,应试人数总在二万数千”,而据《中外日报》1902年的报道,“本届江南文闱,应试人数甚少。三场完毕者,不过一万四千余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末新政的实施 B.学堂选官制确立C.戊戌变法的推行 D.科举制度的废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2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新式学堂,冲击了传统的科举制度,A项正确;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排除B项;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此时科举制度还未废除,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9.据《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估计1930年,红军总数约有5万人;1931年增加到10万人以上;1932年增至20万人;1933年增至50万人。”这一变化得益于(

)A.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B.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民大革命席卷全国 D.遵义会议的拨乱反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类。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1933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军人数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为发展红军扩大群众基础,采取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B项正确;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是1945年中共七大,排除A项;国民革命结束于1927年,排除C项;遵义会议开展于1935年,排除D项。故选B项。10.有学者在讲述某一文明的农业生产时这样说:“他们要取得收获,并不需要用犁犁地,不需要用锄掘地……只需等河水自行溢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赶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这一文明是(

)A.古埃及 B.古希腊C.古巴比伦 D.古代美洲【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埃及人可以很轻松的从事农业种植,这是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给农业种植带来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体现了尼罗河为埃及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A项正确;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的范畴,排除B项;古巴比伦文明位于两河流域,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古代美洲的农业种植与“只需等河水自行溢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是著名的“马尼拉大帆船”,它航行的贸易线路也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下列关于其论述正确的是(

)A.装载的货物以中国生丝与瓷器等为主 B.该航线是罪恶的黑奴贸易的组成部分C.葡萄牙殖民者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D.马尼拉成为大西洋沿岸国际贸易枢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6世纪以来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在葡萄牙人独占对日贸易利润的刺激下,西班牙人也致力发展对中国的贸易。马尼拉大帆船将近两年往返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一次,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特产,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深受欢迎,A项正确;黑奴贸易的路线是从欧洲到非洲,再从非洲到美洲,最后从美洲到达欧洲的过程是一个三角航程。该航线并不是黑奴贸易的组成部分,排除B项;西班牙殖民者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排除C项;马尼拉成为太平洋沿岸国际贸易枢纽,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图为美国著名漫画家纳斯特于1869年创作的一幅名叫《和平的骑士》的漫画,图中挥舞着鞭子的牛仔形象代表美国白人,留着辫子的人物形象代表华人。对该漫画寓意解读合理的是(

)A.美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B.在美华工遭受虐待和压榨C.中美间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D.中美两国实现了和平共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69年的美国。根据材料“图中挥舞着鞭子的牛仔形象代表美国白人,留着辫子的人物形象代表华人”及所学可知,《和平的骑士》一画中,纳斯特生动地刻画了白人穷凶极恶地虐待剥削华人,却又虚伪地欢迎中国移民的丑恶嘴脸,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华人在美国社会所遭受的不公,B项正确;1869年美国并未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美之间的文化信息,无法得出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排除C项;近代中国遭到了美国殖民者的侵略,并不是和平共处,排除D项。故选B项。13.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针对19世纪的欧洲曾这样说:“世界充满财富,但到处笼罩着贫困。”对此解读最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未得到改善C.欧洲贫富分化现象极为严重 D.殖民掠夺导致了殖民地日益贫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财富分配不均,财富聚集在占少数的资产阶级手上,大多数人贫困,贫富两极分化严重,C项正确;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主要指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欧洲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并未涉及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欧洲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没有涉及殖民掠夺导致了殖民地日益贫困,排除D项。故选C项。14.粮食一直是美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外交工具,1954年前后,美国粮食援助对象发生变化,由西欧和日本开始转向第三世界国家。这一变化(

)A.旨在解决第三世界的粮食安全 B.服务于美国的冷战战略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 D.扭转了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前后(美国洲)。根据“1954年前后,美国粮食援助对象发生变化,由西欧和日本开始转向第三世界国家”和所学可得出,到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美国向第三世界国家援助粮食是为了拉拢受援助的国家,是服务于当时冷战的政策,B项正确;“旨在解决第三世界的粮食安全”不是美国的真实目的,美国的目的是企图控制第三世界国家和称霸世界,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第三世界因美国的政策而民族独立,排除C项;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表展示了1970、1995、2020年世界部分主要经济体的GDP总量及占全球GDP的比例(单位:美元)。据此可知(

)1970年1995年2020年美国1.1万亿(31.4%)7.6万(24.4%)21.06亿(24.7%)苏联(俄罗斯)4330亿(12.7%)3955亿(1.3%)1.49万亿(1.8%)德国2160亿(6.3%)2.6万亿(8.3%)3.8万亿(4.5%)日本2130亿(6.2%)5.5万亿(17.7%)5.1万亿(5.9%)英国1310亿(3.8%)1.3万亿(4.3%)28万亿(3.2%)法国1480亿(4.3%)1.6万亿(5.1%)2.6万亿(3.1%)中国1310亿(3.8%)7340亿(2.4%)14.7万亿(17.3%)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B.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变慢C.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相互依存度剧增 D.世界经济领域日益呈现出多极化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由表格信息可知,美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力量不断增强,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多极化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欧洲的德国、英国、法国和苏联(俄罗斯)的情况,不能整体反映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没有涉及世界国家之间联系的加强,不能反映全球化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有文献记载:“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该赋役制度(

)A.沿袭了赋和役分别征收的办法 B.征税标准开始从人丁转向资产C.减轻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 D.不利于该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涉及到的赋税制度体现了明朝的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将力役部分地摊入田赋,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把力役改为折银,这就使农民摆脱了一部分封建国家的劳役束缚,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减轻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C项正确;材料信息是说将所有的赋税徭役并为一条,没有沿袭赋和役分别征收的办法,排除A项;唐朝实行两税法,征税标准开始从人丁转向资产,排除B项;一条鞭法规定赋役征银,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必须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以获取金银来缴纳赋税,因此它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7.戊戌变法时期及以前政治文献中“革命”一词的用法,几乎完全是在传统意义上使用的,例如法国大革命。但变法失败后,“革命”一词众多新含义开始出现,例如以诗言志的“诗学革命”、打破不平等的“女界革命”和推翻旧王朝的“排满革命”。然后“社会革命”“家庭革命”“文学革命”等术语出现,其含义均为这些领域发生彻底变化和相应主体在该领域实行根本变革之意。材料旨在说明(

)A.传统“革命”是顺从天道周期性王朝更替B.传统意义上的“革命”不适合中国实际情况C.新“革命”观反映了中国对西方道路的反思D.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革命”含义的更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几乎完全是在传统意义上使用的”、“其含义均为这些领域发生彻底变化和相应主体在该领域实行根本变革之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是大动荡,大破坏的同义词,“革命”含义从顺从天道进行周期性王朝更替,到社会的各领域发生彻底变化或实行根本变革,新“革命”观反映了中国对西方道路的反思,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革命”含义变化,而不是原意,排除A项;材料并未论证“革命”不适合中国实际情况,排除B项;“革命”含义的更新与人们对其认识深化有关,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8.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这一修改(

)①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②收回了国家的关税自主权③实现了全国关税的统一④适应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A.①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一税则的不少规定已不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因此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这有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①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关税自主权就已恢复,②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实现了统一全国关税制度,③项错误;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后国企改革的目标,与题意不符,④项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9.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对于再生人之男,首先须与同种姓之女结婚。”佛教文献在形容某一婆罗门血统的纯正时,常常使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这一句惯用语,就是说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上述规定和宣传旨在(

)A.保证高级种姓特权,维护种姓制度B.树立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和地位C.说明佛教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D.遏制不同种姓通婚的现象,保持种姓纯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婆罗门血统的纯正”、“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和所学知识可知,婆罗门为了保证自己的特权和地位不致因通婚而发生混乱,制定种姓内婚制原则,印度种姓制度下,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有利于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A项正确;树立法律权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种姓制度,并没有说明佛教对种姓制度冲击,排除C项;D项重复题干,其目的仍是为了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20.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帝国的兴起。图中粗黑线所包含的区域是公元前7世纪中叶某个帝国的疆域,以下关于这一帝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B.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并与埃及多次进行争霸战争C.编纂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D.所建巴尼拔图书馆藏书众多,有大量泥版文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世纪中叶(亚述帝国)。结合材料划定的区域和“公元前7世纪中叶某个帝国的疆域”可知这一帝国是亚述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述帝国首都建有巴尼拔图书馆藏书众多,有大量泥版文书,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排除A项;赫梯帝国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并与埃及多次进行争霸战争,排除B项;古巴比伦编纂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C项。故选D项。21.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的注释里说:“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这段话旨在(

)A.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阐明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不如当事人C.反映历史认识随时代而变 D.揭示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马克思认为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应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旨在揭示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D项正确;“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表述过于绝对,不是这段话强调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后人与当事人对历史的认识,排除B项;历史认识随时代而变,但这段话强调的是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应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不能超越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试卷Ⅱ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14分,第23题6分,第24题20分,第25题12分,共5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朝法律体系中专门设有犯罪为奴的《收律》,秦简《法律答问》中有多处涉及“收其妻、子”的规定。籍没的场合如此广泛,民众动辄犯禁,随时都有可能沦为官奴婢。汉文帝继位不久,就“尽除收帮相坐律令”。此后,很少再见到籍没罪犯全家的做法,但是“今农夫五口之家……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的现象日益严重,到了东汉,有人批评时政说:“夫奴婢虽贱,俱含五常,本帝王良民,而使编户小人为己役,哀穷失所,犹无告诉,岂不枉哉?”——整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材料二(明朝隆庆年间)看得本县路冲地狭,民少商多,以十分为率,二分务农,尚有八分说牙。……每现年里甲,每里仅存二三贫户,有司所费不赀,里长指称,恣意重科,苦将贫民锁押,买完方行释放,只得卖儿䰞女,破产倾家。里甲萧条,十室九空。而富商大贾,坐享厚利。当道者惟见市肆之繁华,不知乡野之疾苦。——摘自《仪真县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文帝“尽除收帑相坐律令”所体现的治国思想,概括秦汉奴婢来源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经营方式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仪真县“民少商多”的成因。结合所学,列举清朝针对“里甲萧条”所采取的制度改革。【答案】(1)思想:黄老无为思想。变化:从籍没罪犯到破产小农。影响:冲击了家庭式劳作的发展;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壮大;扩大了商业契约的应用。(2)成因:耕地面积狭小:官吏恣意盘剥;交通位置优越,从商利润丰厚。改革: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行“摊丁入亩”;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的“尽除收帑相坐律令”体现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反映了黄老无为思想。变化:据材料“很少再见到籍没罪犯全家的做法,但是‘今农夫五口之家……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的现象日益严重”可知,从籍没罪犯到破产小农。影响:据材料“今农夫五口之家……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及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大量自耕农沦为奴婢,冲击了家庭式劳作的发展;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壮大;据材料“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可知,扩大了商业契约的应用。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成因:据材料“本县路冲地狭,民少商多”及所学知识可知,交通位置优越,耕地面积狭小;据材料“里长指称,恣意重科”可知,官吏恣意盘剥从商利润丰厚。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清朝时期,针对“里甲萧条”的情况,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与之相适应,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外,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会审公廨,又称“会审公堂”,即混合法院。是清政府与各国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构。会审公廨首先于1864年设立于上海,1869年,上海县和英美两国领事议定并颁布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会审公廨正式成立。按会审章程的规定:纯属外国人案件,只能由外国领事审理;原告为中国人,被告为外国人的案件,由外国领事“主审”,中国会审官只能观审;适用的法律,由外国领事从帝国主义国家法律中选择。——摘编自《中华法学大辞典·国际法学卷》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对近代中国出现的“会审公廨”加以阐释。【答案】阐释:会审公廨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由外国领事主导的专门审理涉洋案件的特殊司法机构。会审公廨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物。它的出现受租界制度和领事裁判权的直接影响:满足了西方列强对外国人权益保护和法律体系差异的需求。会审公廨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损害了租界内国人的正当利益):但客观上对中国法制的近代化产生一定影响。【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内容;其次分析设问,题目要求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对近代中国出现的“会审公廨”加以阐释。根据材料“会审公廨,是清政府与各国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构”可知会审公廨的性质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由外国领事主导的专门审理涉洋案件的特殊司法机构。根据材料“纯属外国人案件,只能由外国领事审理;原告为中国人,被告为外国人的案件,由外国领事“主审”,中国会审官只能观审;适用的法律,由外国领事从帝国主义国家法律中选择”可知会审公廨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它的出现受租界制度和领事裁判权的直接影响;满足了西方列强对外国人权益保护和法律体系差异的需求。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会审公廨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损害了租界内国人的正当利益);但客观上对中国法制的近代化产生一定影响。24.国际危机管理核心是危机决策,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危机管理的成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一时期的……政策使得苏俄的工业生产、物资供应、民心汇聚达到了一个空前集中的状态,起到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国内反动叛乱的作用……不过,随着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这一政策的弊病愈加凸显……不仅没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物质产品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矛盾也不断激化,以至于引起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乱,年轻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垮台的多重危机。——摘编自韦光波、朱喆《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材料二经济危机下的大国选择大事年表1929年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狂潮,经济大危机爆发。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效仿。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与货币会议召开,英法力图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得到美国响应。1933年美国颁布《紧急银行法》,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1940年德国提出“马克计划”,提出以马克代替黄金。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递交“战后货币政策”“关于国际货币同盟的建议”,对抗马克计划。——根据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等整理材料三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7月21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国内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8月24日)(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所实行的“政策”名称,并结合所学,从危机处理的视角评述这一政策。(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面对经济危机的选择,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的“选择”造成的经济影响。(3)根据材料三,提炼三个关键词以说明我国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政策变化依据。综合材料一二三,围绕“应对风险挑战”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政策名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述:这一政策克服了战时危机但又引发了新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战后继续施行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选择:提高进口税;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颁布《紧急银行法》)。经济影响:使美国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引发各国的关税战;导致金本位制崩溃(或形成各自为政的货币集团);使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3)依据: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外部环境(外部风险挑战、逆全球化);国内条件(国内优势)。认识:要有危机意识;统筹眼前和长远利益;兼顾本国和他国利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8—1920年的苏俄。政策名称:依据材料“这一时期的……政策使得苏俄的工业生产、物资供应、民心汇聚达到了一个空前集中的状态,起到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国内反动叛乱的作用……不过,随着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述:依据材料“这一时期的……政策使得苏俄的工业生产、物资供应、民心汇聚达到了一个空前集中的状态,起到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国内反动叛乱的作用”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依据材料“不仅没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物质产品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矛盾也不断激化,以至于引起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乱”可知,战后继续施行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9—1941年的美国与欧洲。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