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期南阳市二中高一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小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一位深受唐诗影响的诗人,再加上曾奉旨刊刻《全唐诗》,唐诗从曹寅开始成为曹家的家学。受此影响,曹雪芹将唐诗之美融入小说创作,把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推上了顶峰。小说《红楼梦》和唐诗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学界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书名是从唐诗中来,只是具体从哪一首唐诗而来,则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从白居易《秦中吟》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而来,我认为韦庄《闺月》中的“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不论哪首唐诗,可以肯定的是小说的书名深受唐诗“红楼”意象的影响。小说中对唐诗的引用更是不胜枚举。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直接引用各代诗文共90处,其中唐诗占了近40%。如果作者自身才识不够,引用诗歌就容易画蛇添足。但是《红楼梦》中的唐诗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小说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诗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独没有直接引用初唐诗歌。不过小说中有些诗歌模仿初唐诗早已为学界所认同。小说更有多处化用晚唐诗句。他经常使用知名度不太高的晚唐诗人的诗句,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如第十七至十八回宝玉所说“蓼汀花溆”的“蓼汀”二字当从晚唐诗人罗邺的“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雁》)想来。曹雪芹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发现了这些不为普通大众读者所熟知的好诗,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即使是引用较少的中唐诗,曹雪芹也十分欣赏,化用在小说情节之中,如“史湘云醉眠芍药裀”一节就是化用了卢纶的《春词》。甲戌本第一回侧批说:“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传诗之意”包含了传作者的诗学观念。在小说中最为直接体现诗学观念的就是小说中出现许多人物的诗论。虽然《红楼梦》中的诗论不能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学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它与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分开来,小说人物的诗论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倾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和唐诗的渊源极深,他的诗学观大体上是宗唐派,但是他又并不否定宋诗,在把唐诗标举为最高典范的同时,也赞许那些能够突破唐诗藩篱的后世诗歌。(摘编自陶然、李能知《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材料二: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杜甫,李白、苏东坡写的诗词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红楼梦》中的诗词又是了不起的。《红楼梦》中的诗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第一类诗词是作为一种暗示的性质,要介绍小说的人物,预先用诗词来介绍。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判词,用了很多拆字、谐音的方法来总括小说里主要女性的平生。这一类作品非常巧妙恰当地来掌握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可是不是很好的诗词。《红楼梦》中还有另外一类诗词。小说中的女孩子往往组织一些诗社、词社。比如在菊花开时,组织菊花的诗社,大家都写菊花诗。作为一个男性,曹雪芹要设身处地设想人物的境遇、性情,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写结社来填写柳絮词。一篇是林黛玉的《唐多令》,其中写到:“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漂泊亦人如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粉堕百花洲”,在中国大陆的北方,每到春天,常随风飘舞着很多柳絮。在诗词里面,柳絮是非常美的,“蒙蒙乱扑行人面”,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也很烦恼的。我上大学时的辅仁大学女校校舍在恭王府。每到春天,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球”。正如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缝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这些诗词配合了角色的性格命运,写出不同风格来。而《红楼梦》里真正好的诗词是写出作者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开篇第一首诗词是《顽石偈》:“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青埂峰下那块石头是当时女娲炼石补天时留下的。这个顽石整天悲叹,那些石头都有补天的作用,独有我是荒废了,于是它就要求道士僧人带它到红尘中去。可是它来到红尘又怎么样?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要有用,唯一的路子就是学仕途经济之学,走仕途经济之路。贾宝玉追求的落空,正是曹雪芹对人生的失望。这些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真正表现了作者写作《红楼梦》的内心感情和动机,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活的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摘编自叶嘉莹《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的作者不认同《红楼梦》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认为韦庄的《闺月》才是其出处。B.《红楼梦》中人物的诗论可以体现作者的诗学观念,所以可以将作品中的人物诗论看作作者的诗学理论。C.叶嘉莹认为《红楼梦》诗词的艺术水平比不了古代名家作品,但她并不否认其存在的价值。D.《红楼梦》所引的苏轼柳絮词中,以柳絮的随风飘落、无人珍惜,暗示了林黛玉的生活遭遇。2.依据两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黛玉的《唐多令》是曹雪芹依照林黛玉的遭遇和性情而为其量身定制的,内容符合她的个性特点。B.盛唐诗句在《红楼梦》中直接引用最多,可见盛唐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远超其他时期的诗歌。C.叶嘉莹将《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类,认为其中真正好的是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情感的诗。D.两则材料均写到《红楼梦》中的诗词,而探究的方向各不相同,体现了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二十三回黛玉想起的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引自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B.现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认为,“黛玉跟香菱谈诗,不妨看作悼红轩(曹雪芹的书室名)的诗话”。C.小说第五十回探春在芦雪庵的联句“价高村酿熟”是化用了晚唐诗人郑谷的诗句。D.小说第二十三回中,黛玉和宝玉一起阅读《会真记》(《莺莺传》),“但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4.叶嘉莹对《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唐多令》的品读方法,对我们学习诗歌鉴赏有何启发?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红楼梦》的诗词运用方面,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文本一:风筝①鲁迅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杂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②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③。“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文本二:我的兄弟鲁迅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我的父亲死去之后,家里没有钱了。我的兄弟无论怎么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一天午后,我走到一间从来不用的屋子里,看见我的兄弟,正躲在里面糊风筝,有几支竹丝,是自己削的,几张皮纸,是自己买的,有四个风轮,已经糊好了。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也最讨厌他放风筝,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我的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他总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他却连影子都记不起了,他仍是很要好的叫“哥哥”。阿!我的兄弟。你没有记得我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么?然而还是请你原谅罢!一九一九年【注】①《风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早在六年之前(1919年)鲁迅就曾在《我的兄弟》一文中讲述过这一故事。②胡蝶,现在写作“蝴蝶”。③胡途,现在写作“糊涂”。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开头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早春二月时节放风筝的习俗以及儿时往事,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乡愁。B.“我”认为“弟弟”喜欢风筝“是笑柄,可鄙的”,因为“我”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他的行为,没有设身处地地从“弟弟”的角度去想。C.由于“弟弟”的忘却,“我”没有机会弥补曾经的过错。这“忘却”表明“弟弟”自己可能都不曾意识到这是一种伤害,也更加凸显了主题。D.结尾段两次写到“严冬”,第一处写“我”想要逃避内心的自责,第二处强调无从逃避、无处可避:表现了作者直面自我、严于自剖的态度。7.下列关于文本一、二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加入了弟弟被“我”发现时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弟弟被抓现场时的恐惧,也暗示了弟弟可能在心里认为背着“我”做风筝是不对的。B.相较于文本二,文本一关于弟弟制作风筝的细节描写更充分,更突出了弟弟制作风筝的用心,也与前文弟弟喜欢风筝的表现相照应。C.相较于文本二,文本一毁掉风筝的描写多了修饰词“即刻”并粗暴地先“掷”而后“踏”,意在表现“我”因被隐瞒实情而出离愤怒。D.文本一写到弟弟“绝望地站在小屋里”,“我”对于后来如何,“不知道,也没有留心”,表现了那时的“我”对弟弟的漠不关心与嫌恶心理。8.“我”对于弟弟喜欢风筝一事有着复杂的心理感受,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本二原来以“我的兄弟”为题,鲁迅时隔六年重新书写同一件小事,改以“风筝”为题(文本一),改后的题目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与王介甫书介甫参政谏议阁下:光不材,不足以辱介甫为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道,安可同也?然其志则皆欲立身行道、辅世养民,此其所以和也。囊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令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至闾阎细民,莫不非议介甫。介甫知其故乎?光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今人诋毁介甫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于是更立制置三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骚扰百姓,怨嗟盈路。《书》曰:“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明主宽容,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此光所谓自信太厚者也。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此岂老氏之志乎?今介甫弃先圣之道,违天下人之心。将以致治,不亦难乎?夫人谁无过,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何损于明?介甫诚能进一言于主上请罢条例司则国家太平之业皆复其旧而介甫改过从善之美愈光大于日前矣。光今所言正逆介甫之意,明知其不合也,然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介甫方欲得位以行其道,泽天下之民;光方欲辞位以行其志,救天下之民。此所谓和而不同者也,故敢一陈其志,以自达于介甫,以终益友之义,其舍之取之,则在介甫矣!光俟命而已。不宣。光惶恐再拜。(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介甫诚能进一言A于主上B请罢条例司C则国家太平之D业皆复E其旧F而介甫改过G从善之美愈光大于日前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谏议:指谏议大夫,古代官职名,专掌议论。因当时司马光任右谏议大夫,故自称。B.广惠仓:宋仁宗时期建立的用于平时扶助老幼病残者的粮仓。将每年征收上来的部分税粮囤藏在仓库里。C.所以:文中表原因,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不同。D.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司马光就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直接对王安石提出自己的意见,委婉地希望王安石能够采纳。B.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任命常平仓、广惠仓特使,派他们到各地推行新法骚扰了百姓,造成民怨沸腾。C.司马光引用古代圣贤的话“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来表明自己的治国主张。D.司马光引用老子的话来证明王安石变法带来了社会混乱,是违背了老子的主张,最终难以成功。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明主宽容,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过失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晚泊岳阳①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②失江路③。夜深江月弄清辉④,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⑤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⑥去如飞。【注】①岳阳:湖南洞庭湖边岳阳城。这首诗为诗人途经岳阳所写。②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③失江路,指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④清辉:皎洁的月光。⑤阕:乐曲终止。⑥短楫:小船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途经岳阳而暂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诗人闲卧舟中,心中不由生发思绪。B.“空江”,写出了洞庭湖口冷寂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从遐想中回过神来的茫然。C.诗人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诗人探寻那归去的水路。D.当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夜已深,诗人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16.这首诗的后四句与杜甫《登岳阳楼》的后四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达的情感和情感抒发的方式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海纳百川”的道理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比较来凸显秦人的穷奢极欲:阿房宫用于建筑的钉头数量,甚至“____________”;宫内嘈杂的器乐之声,甚至“____________”。(3)苏洵的《六国论》中认为齐、赵二国虽不赂秦。但齐国因为“____________”而导致灭国;赵国不能始终坚持抗秦,也为秦所灭,作者感慨“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我国地大物博,南北风景、美食、民俗等各不相同,①。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34.3%;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47.3%。人们出游意愿不断增强,南北文旅行业交流也不断增进。这不仅能让游客产生新鲜感,感受到异域风光,也能助力更多地方提升人气,活跃文旅市场。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文旅消费需求呈现升级趋势。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被动接受式的“到此一游”,更加青睐深度体验、主动参与的沉浸式旅游。各地文旅行业顺势而为、积极创新,推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举措。如何变“流量”为“留量”?答案无他,②。面对游客的涌入,哈尔滨市政府和群众用真诚换真心,开启“宠游客”模式。冻梨切块摆盘、冻草莓按个卖、广场上建起了“温暖驿站”……无论是此前淄博烧烤的出圈,③,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有优质文旅产品,还需政府在监管和服务上用力、从业者在产品设计和品质上用心、市民在理解和参与上用情。携手同心、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游客认可,实现口碑传播。面对机遇,扎扎实实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着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哈尔滨”“淄博”被人们看见,给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情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走马观花,意思是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在文中用以表达目前消费者不满足浅尝辄止的旅游,更倾向于参与感强的旅游。B.顺势而为,意思是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在文中指文旅行业敢于抓住时机,可替换为“顺理成章”。C.留量,使用仿词的修辞手法,意在生动形象说明各地文旅行业长足、持续发展是目前更值得思考的问题。D.哈尔滨,使用借代的手法,指只要文旅行业用真心做好服务工作,各地都可以和哈尔滨一样实现旅游爆火。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晚饭时候,家将们听得马蹄声,早已迎了出来,都在宅门外垂着手直挺挺地站着。羿在垃圾堆边懒懒地下了马。他刚要跨进大门,低头看看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箭和网里的三匹乌老鸦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心里就非常踌蹰。但到底硬着头皮,大踏步走进去了;箭在壶里豁朗豁朗地响着。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他知道她眼睛快,一定早瞧见那几匹乌鸦的了,不觉一吓,脚步登时也一停,——但只得往里走。“太太……”他擦过手脸,走进内房去,一面叫。嫦娥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没有答应。这种情形,羿倒久已习惯的了。他仍旧走近去,坐在对面的铺着脱毛的旧豹皮的木榻上,搔着头皮,支支梧梧地说——“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哼!”嫦娥将柳眉一扬,忽然站起来,风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噜着,“又是乌鸦的炸酱面,又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这里来,整年的就吃乌鸦的炸酱面!”(选自鲁迅《故事新编》)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直挺挺”“豁朗豁朗”“支支梧梧”,说说它们和“直挺”“豁朗”“支梧”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三个并列成分,为什么不用标点断开?请说说理由。(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嫦娥多次说到“乌鸦的炸酱面”,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唐僧有什么能耐让孙悟空和猪八戒跟随他去取经?因为他一路向西向西,最后修成正果。八仙的使命是前往东海采药,化解瘟疫,拯救众生,横渡东海,向东向东,结果成功了。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向北向北,北上抗日就是中国最根本的出路,结果他也成功了。邓小平带领中国改革开放,寻找出路,就必须要参照香港经验,向南向南,他也成功了。……时代青年跟着共产党为人民造福,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向上向上,国富民强,建功立业。作为时代青年,你认为前进方向,正确道路与人生自信,哪一个更重要?做出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请以“时代青年,向上向上”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年春期高一年级5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C2.B3.D4.①鉴赏诗中的意象。叶嘉莹抓住意象“柳絮”赏析《唐多令》。②结合自身体验帮助理解诗句。在理解“一团团逐队成毬”意境时,叶嘉莹想到了自己大学时期见到的有关柳絮的情景。③了解作者的境遇,做到知人论世。理解诗句时,想到了林黛玉的身世。④从炼字或炼词的角度加以赏析。抓住“空缱绻”的“空”来分析句意和情感。⑤须知诗歌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⑥参考其他同类型诗歌。(每点1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5.①使《红楼梦》中的诗词引用恰到好处。②对诗词的使用能够信手拈来,不落俗套。③能够按照小说中不同的人物个性写出不同的风格的作品。④能够写出表达自己真情感的诗词。(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6.A7.D8.①厌恶心理:年少时,作为兄长的“我”对弟弟酷爱风筝的行为充满嫌恶和鄙视。②自责心理:成年后的“我”对自己因幼时无知而扼杀弟弟儿童天性的行为充满了内疚和自责。③沉重悲哀:鲁迅从弟弟的“全然忘却”中体会到自己曾经造成的伤害已然无法弥补,内心沉重悲哀,无法释怀。(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9.①文章通过“风筝”来串联事件,以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引入,带着“惊异与悲哀”的情绪回顾“我”和弟弟有关“风筝”的往事,风筝是本文的线索。②“风筝”是年少时的“我”“精神虐杀”弟弟的罪证;在当时社会,这种“精神虐杀”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都缺乏认识,作者通过“风筝”事件揭示封建社会中长幼之间不平等的现象,旨在引起读者的深刻反思。③“风筝”一题,揭示了当时封建秩序的残酷和无情,有利于深化文章主旨。(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0.BCF11.A12.C13.(1)贤明的国君(对您是)如此宽容,而您拒纳谏言竟然这个样子,这恐怕够不上“恕”道吧?(关键词:“拒谏”,拒绝纳谏;“无乃……乎”,恐怕……吧。每个关键词1分,句意2分,意思对即可)(2)处在深深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了志愿,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关键词:“殷忧”,深深的忧虑;“既”,已经,……之后;“傲物”,看不起别人。每个关键词1分,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14.①用心太过②自信太厚(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介甫参政谏议阁下:我没有才能,够不上委屈您当作朋友。“君子能够做到意见一致,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能做到意见一致。”君子(处世待人)的道理,怎么可以盲从附和呢?但他们的志向都是想树立事业,实行政治主张,辅助社会,养育黎民百姓,这是他们一致的地方。从前,跟您议论起朝廷的政事,意见屡有不合,然而对于我来说,对您的向往、敬慕之心始终没有改变。私下观察您独享天下的大名已经有三十多年,才能出众,学识丰富,到现在您执政才一周年,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不责备您。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吧?我有愧作为你的朋友中的一员,不敢只求目前免于您的谴责、愤怒,而不向您一一陈述自己的恳诚。当今天下对您毁谤、污蔑,所有的坏话都用上了。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您本来是大贤人,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古来圣贤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使众官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他们的养民之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您认为这些都是迂腐儒生的老生常谈,于是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集擅长文章之士及通晓财利之人,让他们去大讲功利。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假使他们真的是君子,就本来不应该讲利;假使他们真的是小人,则本来要刮尽人民的财富。因此知道三司条例司这一官署,是不当设置而设置了。又委任常平仓、广惠仓的特派员,使他们在各个地方推行新法。起初是发放青苗钱,接着想使每户出免役钱,后来又想再制订出农田水利法而加以推行。扰乱百姓,怨恨、嗟叹之声充满了道路。《尚书》说:“民心不平静,有的就出在王宫里面和邦君的家里。”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您也当自己想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哪里,不可单单归罪于天下的人。说到侵夺原有官吏的职权,只能把政治秩序搞乱,您反而以为是治国良法而首先实施;放歉收利息,这是鄱陋的事情,您反而作为王道善政而尽力推行;劳役自古都由平民负担,您反而打算征收免役钱,而由官府雇人代为服役。这三项措施,普通的人都知道不适合,而您独自以为可行。这就是我所说的用心过了头。贤明的国君(对您是)如此宽容,而您拒纳谏言竟然这个样子,这恐怕够不上“恕”道吧?这就是我所说的自信心太过。老子说:“我只管无所作为,人民会自自然然地服从教化;我保持清静的态度,人民自己会在正道上生活;我只管无所事事,人民会自己作到富足;我没有任何欲望,人民自然会变得淳朴。”现今您治理国家,完全改变祖宗的旧法,使上自朝廷、下到田野,没有一人能够因袭故典、固守常法、纷繁混乱,无人可以安居,这难道符合老氏的意愿吗?您抛弃古代圣人的道理,违背天下人的心愿,准备依靠它来治理好国家,不是很困难吗?人嘛,谁没有过错,君子的过错,如像日蚀月蚀,他有过时人人都看得见;他改过时,人人都仰望着他。这何损于日月之明?您真能向主上进一言,请求罢去条例司,则国家太平的景象都会恢复其旧貌,而您改过从善的美德比起过去来越发显得光明正大了。我现在所说,正好跟您的意见相反,明明知道不合您的心意,但是我与您虽然在政治上的趋向有别,但其总的目标却是相同的,您正欲得到相位以行其治国之道,使天下的人民受其恩降:我正欲辞去官职,以行个人之志,使天下的人民得到拯救,这就是我所说的“和而不同”的涵意。因此敢于略陈我的志愿,亲自传达给您,以尽益友的情谊,至于是采纳或者拒绝,就全在您了。我等候命令就是了。言不尽意。我内心惶恐,谨再拜。15.B(“冷寂”理解错误,应是“空旷开阔”)16.(1)情感:①欧阳诗的后四句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感;②杜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老病漂泊、孤舟为伴的悲伤,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2)抒情方式:①欧阳诗的后四句借景抒情,月洒清辉,轻舟晚归,歌声传来,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诗人久久凝视,思归之情寄寓其中;②杜诗的后四句直抒胸臆,写自己羁旅漂泊,年老多病,孤舟为伴,亲朋故旧杳无音讯;而诗人还关注着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忧思国家安危。(情感不同共2分,抒情方式不同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7.(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2)多于在庾之粟粒多于市人之言语(3)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每句1分)18.B.(“可替换为‘顺理成章’”错。“顺势而为”,通俗地理解为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顺理成章”,为写文章、说话、办事顺着条理或合乎情理,就能顺利地做好。也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文中指文旅行业敢于抓住时机,故只能用“顺势而为”,不可以替换为“顺理成章”。)19.A催生出广阔的文旅市场B唯有真情最动人C还是这次哈尔滨旅游的爆火(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20.三个重叠词语“直挺”“豁朗豁朗”“支支梧梧”与“直挺”“豁朗”“支梧”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①“直挺挺”形容身体很笔挺,比“直挺”更能够突出家将们见回家的羿时肃立的状态;②“豁朗豁朗”是拟声词,比“豁朗”更能突出箭在壶里发出响声的频率;③“支支梧梧”是说话时的情态,比“支梧”更能突出羿见到嫦娥时惭愧、紧张等心理。(每点1分)21.①不用标点将“满壶的簇新的箭”“网里的三匹乌老鸦”“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断开,更能表现羿在极短的时间内同时看到了这些事物,也突出了收获不多;②不用标点将这三个并列成分断开,用一个长句加快了叙述节奏,更能突出羿紧张的心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①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嫦娥对乌鸦的炸酱面的厌烦,突出了家中饮食的单调,②表达了嫦娥对羿的强烈不满与责怪,③反映了嫦娥不安于现状的心理。(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立意:1.敢问路在何方,方向最重要。2.道路正确,目标才能实现。3.没有自信,何来前行的动力?例文:弘扬中国精神,勇担复兴重任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国精神,勇担复兴重任》。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总览神州纵横九万里,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梦想,永怀赤诚的花火,点燃征程希望之火,照亮前行之路。不论是西天取经,还是东海寻药;不论是北上长征,还是改革开放,心中有方向,脚下生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