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号公司研究报告:引领两轮车智能化-业务多点开花_第1页
2024年九号公司研究报告:引领两轮车智能化-业务多点开花_第2页
2024年九号公司研究报告:引领两轮车智能化-业务多点开花_第3页
2024年九号公司研究报告:引领两轮车智能化-业务多点开花_第4页
2024年九号公司研究报告:引领两轮车智能化-业务多点开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九号公司研究报告:引领两轮车智能化_业务多点开花九号公司:短交通智能化龙头,业务多点开花以平衡车起家,依托智能化技术拓展智能短交通工具和服务机器人两大品类。九号公司成立于2012年,2014年在开曼群岛注册,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是中国境内上市企业中VIE+CDR第一股。公司创立之初主营平衡车业务,2015年4月全资收购平衡车鼻祖Segway,获得400余项专利技术和品牌优势,奠定了全球平衡车龙头地位,自此凭借技术创新拓展产品体系,陆续进军电动滑板车、电动两轮车、机器人、全地形车等领域。目前,九号公司形成了智能短交通工具和服务类机器人两大产品领域,2022年成为收入超过百亿的全球智能短交通龙头,产品遍布欧美、澳新、日韩等主流市场的线上及线下渠道。股价复盘:从整体趋势看,由于公司具有智能化的技术壁垒和多元化的明星效应,其毛利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股票收益率整体而言和机器人板块平均水平相关度高。分阶段看:(1)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公司股价明显上涨,主要系小米、红杉等资本赋能,以及良好的销量业绩成长性驱动所致,该阶段公司的平衡车和滑板车产品份额持续走高,市场竞争者较少,享受较高的毛利率水平。2021年10月-12月,由于21Q3营收不及市场预期,公司股价下跌。(2)2022年,九号公司股价走低,主要因为公司在小米渠道调整过程中,销售业绩有所下滑,叠加机构投资者进行减持,股价下行。(3)2023年公司进入震荡期,较上市初期表现平淡,主要由于宏观环境因素影响,A股市场在2023年收跌,沪深300指数、上证指数较2022年底下降11.4%/3.7%。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九号公司股价跟随大盘波动,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我们认为估值处于相对底部区域。研发实力领先,助力智能化公司股权架构清晰,采用A/B股结构,股权结构稳定。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权的A/B股结构,A/B类普通股分别为1/5票投票权,公司创始人高禄峰、王野均持有B类普通股。截止23年底,根据其2019年3月签署的《一致行动人协议》,公司实际控制人高禄峰、王野合计控制公司62.83%的投票权,对公司具有绝对控制权,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公司技术基因沉淀深厚,管理层具有专业背景,大量的研发投入保障了创新能力。(1)创始人团队具有专业技术背景。公司创始人高禄峰、王野,总裁陈中元、CTO刘淼均毕业于国内顶尖理工科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工学、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学位,具备专业的技术背景,有利于打造内部重视研发创新的技术基因。公司管理层管理经验丰富,优化公司顶层设计和内部运营,实现公司高效运转。(2)研发费用增长稳健,研发人员占比高,提高技术和产品创新性。2020-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62/5.04/5.83/6.16亿元,同比+45.76%/+8.94%/+15.81%/+5.6%,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21-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51%/5.76%/6.03%,研发费用率稳定且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高于雅迪、爱玛及小牛电动。公司不断引进研发人员,2020-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1052/1386/1380/1434人,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39.64%/39.34%/39.02%/38.89%。充足的研发经费和大量的研发人员投入保障公司不断更新技术,推出新的产品系列,保持创新活力。多品类协同发展,业绩短期承压长期有望增长基于共性技术构建产品矩阵,创新衍生新产品补充。九号公司以智能技术打造短交通出行工具,拓展产品线至智能机器人、储能电源等领域。在平衡车&滑板车的传统业务方面,公司在安全性和体验感方面均实现差异化,是全球龙头。在成长业务方面,公司的两轮车已发布多款战略级产品Bmax系列、F系列、A+系列和MMAX系列等,全地形车销往全球3000多个经销网点,室内配送机器人和割草机器人获得客户认可。在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有望基于同源的技术,继续更新产品系列和拓展产品矩阵,获得更多的业务增长点。平衡车和滑板车贡献主要的公司营业收入,但占比呈现下降趋势。2021-2023年,平衡车+滑板车收入同比+21.7%/-13.6%/-19.8%,营业收入占比为70%/55%/43%,不断下降,主要系公司产品结构/渠道调整,导致的短期下滑。电动两轮车自2020年发布以来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新动力,2021-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208.8%/+99.6%/+58.9%,营业收入占比为14.59%/26.30%/41.40%。从毛利率来看,受益于品牌和渠道优势,近两年平衡车和滑板车的毛利率仍然较高,两轮车虽然因规模效应仍待提高,毛利率偏低,但已经有所提升。机器人因技术附加价值较高,产品差异化较强,为毛利率最高的产品,亦是为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点。短期内虽受全球宏观经济波动,消费仍待进一步恢复等影响,23年盈利韧性显现。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46/101.24/102.22亿元,同比52.36%/10.70%/0.96%。2020年公司扭亏为盈,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11/4.51/5.98亿元,同比+458.84%/+9.73%/+32.5%。当前时点下,两轮车业务成为重要增长点国内市场:行业出清,产品高端化趋势延续新国标叠加价格战,小企业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在新国标设置准入门槛、价格战时有、品牌与渠道能力差距逐渐拉大的背景下,尾部淘汰加速,近年来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2016-2021年,行业CR3从26%提升至55%,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年前九大制造商占据80%以上份额,雅迪和爱玛双寡头格局逐渐形成。两轮车去标签化进程顺利,新的较高端用户逐渐加入市场,部分四轮车主用其补齐短距离通勤需求。两轮车逐步摆脱收入水平低的群体低价交通工具的标签,以智能化、微交通工具等新形象吸引较高端用户加入消费队伍。两轮车以代步为主要功能,使用两轮电动车上下班和买菜/逛超市是主要的使用场景。根据艾瑞咨询2023年2月对最近一年购买电动车的车主进行的用户调查,车主多为26-45岁,已婚已育,家庭中等收入,消费时注重品质及技术,且对智能产品感兴趣。在购买电动车偏好方面,92.4%的车主购买了智能两轮电动车,7.6%的车主购买了普通两轮电动车。智能化需求提升用户产品价格接受度。两轮车智能化程度较此前升级,根据艾瑞咨询,如今移动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两轮电动车中的应用较此前更为成熟,两轮电动车智能化功能表现也因此更加稳定和优越,在车辆状态采集与硬件管理、车辆交互传输系统、驾驶辅助系统、能源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有较大提升。伴随智能化技术的提升,消费者对其关注度也有了较显著的提升。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2022年车主购买两轮车的关注因素TOP10中,虽然前三名仍是电池及续航、质量和动力性能,但智能化功能的关注度环比2021年提升了28.4pct达到了49.4%,排名第四;另外,23年来83.9%的车主在购车时更偏好购买有智能化功能的两轮电动车。消费者对智能化需求的增强提升产品价格的接受度,根据艾瑞咨询,23年智能电动车可接受价格均值达到4665元。23年后新增需求将主要来自新经济业态和智能化带来的新需求。居民出行方式改变、新经济业态发展、智能技术初步兴起催生新需求:(1)餐饮外卖、电商、即时零售以及共享电动单车等新经济业态带来新需求。近年来外卖经济、即时零售蓬勃发展,带动相关配送市场规模成长迅速。(2)电动两轮车智能化初步发展,实时定位、导航、智能电池管理等功能增加对年轻一代用户的吸引力。我们预计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需求会稳步增长,基于以下假设:(1)考虑到各省市新国标执行情况,假设新国标替换需求在2022年达到高峰,23-24年由于各地政策执行节奏差异以及新国标过渡期与整车自然置换周期重合,我们预计新国标替换需求影响将减弱,但25年有望更新新国标,带动需求的提升;(2)结合智能化进展和社会观念迭代,两轮车已经逐渐摆脱了“低端用品”的标签,叠加23年以来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部分四轮车通勤消费者开始使用两轮车作为短途通勤工具,带来了新增需求;(3)普通用户整车置换周期一般为3-5年,即时配送所需电动二轮车替换频率更高,考虑今年4月商务部等14部门推出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我们预计替换需求会显著提升,拉动24年的自然替换需求增长;(4)假设共享电单车需求增长驱动23年共享电单车投放仍呈现增长,考虑到共享电单车相对共享单车采购成本更高,且存在交通安全和城市管理问题,地方政策存在差异,尚缺乏行业规范管理,我们假设24年起共享单车投放趋缓,进入存量管理与行业规范发展阶段。海外市场:增量空间大,公司布局尚处初期欧洲电踏车销量稳步增长,渗透率提升。欧美地区骑行文化与环保理念盛行,电动两轮车需求衍生于自行车骑行。欧洲城市较小,自行车文化历史悠久,电踏车发展趋于成熟,电动两轮车市场由电踏车主导。据欧洲自行车产业协会,2021年欧洲自行车及电踏车销量超过2200万辆,其中电踏车销量达到506万辆,同比增长12.3%,渗透率提升至约23.2%。东南亚电动摩托车处于发展初期,潜力大且替换空间广阔。因为人口密集、消费水平较低、极端天气少等原因,两轮出行成为了东南亚地区主要的交通方式,其也是全球摩托车保有量最高的区域之一。根据ASEANstats数据,东南亚目前约有2.5亿辆的摩托车保有量。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电动化转型成为了东南亚两轮车市场的大趋势,但目前电动化渗透率仍然偏低。目前东南亚摩托车电动化尚处于起步阶段,5大主要市场(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除越南外,电动渗透率均低于3%。从油摩销量上看,2022年东南亚六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共销售1227万辆。但是根据Marklines,雅迪和Vinfast在东南亚5大主要市场电动摩托车22年的销量仅分别为8.2万辆和8.8万辆,和油摩销量存在显著的差距,电动化未来发展空间大。此外,东南亚各国陆续出台禁摩限摩的政策,长期来看电动摩托车替换空间广阔。公司销量有望持续提升,或带动规模效应改善盈利能力新品贡献新增量,销量持续提升。在电动摩托车系列,2023年Q2和Q3,价格定位4500元以上的电动摩托车M系列贡献了27%/33%的销量,电轻摩的N系列销量表现稳定。在电动自行车方面,A+系列和远行者F系列销量表现优异,2023Q3分别贡献48%和32%的销量。A+系列中定价3000元以下的A30C+贡献大部分销量,远行者F系列定价4000元以上。公司电动两轮车销量增速较快,2021/2022/2023年同比+288.94%/+94%/+71%,2024年在新品的销量贡献下销量有望持续提升。九号为智能化龙头,品牌形象稳固,有望享受高端化红利。根据艾瑞咨询,鲁大师两轮电动车行业调研报告显示,九号品牌2021-2022年智能化年度总分值为626/629分,2022年整体智能化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1%,保持大幅领先,而两轮车两大巨头爱玛和雅迪则相对落后。九号公司智能化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价格接受程度,有望享受高端化的溢价。虽然雅迪和爱玛也在发展高端化车型,但是九号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1)规模优势:从进入行业开始鉴定立足中高端市场,相关细分市场的产品销量占比高,有规模效应,一定程度降低了智能化成本;2)品牌优势:虽然智能化技术上可能被传统厂商复制,但消费品的定位和品牌强相关,九号的中高端定位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与传统厂商的品牌定位有较强的差异性,短期内很难扭转。与同赛道的小牛相比,九号的智能化功能更完善,性价比更高。根据艾瑞咨询,公司创造性打造了“无需钥匙,靠近就解锁”的RideyGo系统、全新电驱系统MoleDrive、全新彩屏仪表操作系统RideyFUN、全新视觉和体验设计APP6.0,以及打通了功能&服务可持续OTA升级优化的九号云电系统。我们认为相近价格段的九号F系列和MMAX系列较小牛MQiL系列和UQI+系列配置更丰富的硬件功能和智能化选项:(1)硬件方面:九号电池具有防盗、防水功能,车架经过100万次震动测试和死亡滚筒测试。(2)智能功能方面:九号独创“无需钥匙,靠近就解锁”的RideyGo!系统,具有乘坐感应、电动座桶锁、黑匣子+事故主动求救(SOS)功能,整车OTA支持新功能在线升级,配备智能BMS6.030+安全保护技术。小牛MQiL系列和UQI+系列相关功能尚未配备。渠道扩展稳步进行,20-22年单店效率实现跃升。公司已建立了线上和线下渠道的全面营销网络系统。线上渠道方面,公司产品入驻天猫、京东、小米商城、抖音、得物等主流电商销售平台,2023年双十一活动期间自营全渠道销售额破7.4亿,同比+85%,其中线上销售额达到4.79亿,同比+87%。线下渠道方面,从门店数量来看,2020-2022年,门店数量分别为700/1700/3000家,数量快速提升,截至2024年3月31日,九号公司线下门店已超过5000家,公司预计年末门店数量达到7000家,或基本覆盖全国各大行政区域。而小牛的渠道数量增速放缓且在2023H1出现下滑,2023年底为2856家,差异较显著。从车店平均收入来看,20-22公司单店收入快速增长,经营效率实现跃升,为61.7/78.5/88.8万/家,21-22年同比+27.2%/+13.1%,23年维持在85万左右。公司电动两轮车外销具备发展潜力和空间。公司电动两轮车E系列和B系列已陆续在英国、日本、墨西哥等十余个国家上市,进军海外市场,依托滑板车和平衡车的海外资源,具有发展潜力,但东南亚的布局仍处于萌芽期,目前市场格局未定,国产品牌仍有较多机会。东南亚燃油摩托车由本田、雅马哈、铃木主导,品牌壁垒极强,但是电摩领域集中度仍较低。横向对比来看,目前小牛、雅迪两轮车在海外市场的外销进展较快。根据雅迪23年业绩会,公司在东南亚产品ASP较高,约3500-4000元,当地消费者价格接受度高于国内。在2023/9/9的报告《电动两轮车:格局优化,走向全球》中,我们测算摩托油转电将带动东南亚电动两轮车在27年将增长至187万辆,考虑还有部分新增的电动两轮车需求(如学生/家庭主妇等),我们预计总体需求或有望超200万辆。九号将在26年逐步拓展海外市场,考虑东南亚消费者价格接受度符合九号的定位,公司后续有望抢占部分份额,获取新增量。规模效应有望扩大,对公司盈利能力贡献增强。公司自2019年开始生产两轮车,销量持续增长,2021-23年销量为44.46/86.26/147.15万辆,同比+289%/+94%/+71%,毛利率为11.19%/16.16%/19.27%,同比-7.06pct/+4.96pct/+3.11pct,规模效应逐步显现。考虑公司在中高端市场有较强的品牌壁垒,且推行“爆品”策略,单款SKU的销量较高,我们预计后续的单品规模效应也有望持续增强,未来两轮车销量规模和毛利率或将持续高增。传统业务短期承压,渠道调整影响或逐渐触底滑板车平衡车业务主力仍在海外,国内市场缺乏路权电动滑板车业务伴共享出行东风起飞。2017-2018年共享交通开始风靡全球,有别于中国的共享自行车,欧美地区更流行共享滑板车。得益于滑板和街头文化的基础,电动滑板车在欧美地区拥有一定的受众基础,在共享经济的推广以及科技和环保属性加持下,共享滑板车迅速成为了热门的欧美短距离交通工具。多家共享电滑板企业涌现,资金也对行业颇为看好,行业因此迎来显著增长,17-22年全球共享滑板车业务收入增长至15.4亿美金;用户数量22年达到6728万人。基于九号在电动滑板车市场累积的地位,其成为了共享出行的受益者,和Lyft、Lime、Tier、Voi、Whoosh、Swing等全球各大区域的头部共享滑板车运营商合作,成为全球最大ODM之一。对出行的影响消退,长期看欧美最后一公里的短交通需求稳固。伴随后的出行增长,人们对于最后一公里的通勤需求逐渐恢复,滑板车作为其他交通方式的补充品,需求有望回暖。根据涛涛车业公告及NHTS统计,23年5英里以下的短途共享出行占据了美国人60%左右的出行需求,主要包括共享的自行车、电动滑板车及电踏车。我们认为在欧美地区,共享滑板车前期的流行已经对当地消费者形成了一定的产品教育,叠加滑板和户外文化基础,后续在出行需求的刺激下,零售C端电动滑板车海外市场或有望持续增长。根据公司公告,由于电动滑板车和自行车的使用场景高度重合,且价格及便捷的优势,将来会有更多消费者选择电动滑板车而不是自行车作为短途代步工具,以欧洲举例,每年自行车销量在2,000万台,目前电动滑板车每年的销量不超过300万台,因此我们预计电动滑板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BCG数据,截至2022年5月以电动滑板车、电动两轮车等为主的全球微交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近1000亿欧元,预计未来十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30%,到2025年全球智能电动滑板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亿美元。从政策端看,欧美地区在放开滑板车路权。早期因电动滑板车车速快,骑行人交规意识比较薄弱等原因,电动滑板车的使用安全隐患较高,多个国家地区都对其上路进行了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电动滑板车属滑行工具,禁止在城市道路上行驶”。但在欧美地区,大部分国家都赋予了电动滑板车路权:美国加州、密歇根州等允许电动滑板车上路行驶,西欧、北欧等主要国家已出台电动滑板车品类立法,例如德国、法国、西班牙、波兰、挪威、意大利、丹麦、奥地利等,爱尔兰即将出台有关电动滑板车使用的规定,英国也在推进立法开放路权。我们认为,政策端的放开有助于市场的扩张。公司渠道调整进入尾声,传统主业有望回暖从历史业绩看,电动平衡车及滑板车业务持续贡献大部分营收。平衡车和滑板车是公司业务的基本盘,过去五年营收占比一直在50%以上,但占比持续下滑。从业绩增速看,虽然22年因渠道调整叠加影响,业绩承压,但23年三季度开始拐点出现,三季度自主品牌零售滑板车收入6.98亿元,销量37.29万台,同比增长29.89%,23年以来首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反映了需求的恢复。从盈利能力看,伴随自主零售渠道的建设及放量,业务毛利率稳步提升,未来有望持续对公司利润率产生正向影响。背靠小米起家,产品全球畅销,品牌力强大。公司成立之初与小米就开发和销售进行深度合作:米家品牌的智能滑板车等产品由九号生产,并经由小米渠道销售。九号的产品背靠小米的知名度、资源及资金优势,实现了快速的规模扩张,其中17年来自小米的收入超过10亿,收入占比达74%,18年实现翻倍达24.34亿元。15年九号在小米、红衫等资本助力下,实现“蛇吞象”式收购,全资收购了知名平衡车品牌Segway,由此依托Segway的技术、渠道和知名度,并重新定位了客户,推出低价格段自有品牌九号平衡车,实现Segway-Ninebot双品牌布局,在小米平台的扶持下成为畅销品,而后在国内外市场多年销量位于前列。根据财联社,23年九号电动滑板车占据了53%的全球份额。根据九号公司2023年年报/半年报,公司电动平衡车累计出货量超400万台,电动滑板车超1200万台。短期因共享滑板车受宏观因素扰动,影响公司ToB出货。《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榜单中共享经济共22家,排名第八,占全球独角兽公司数量的4.4%,而在《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共享经济已经跌出行业前十,曾在2019榜上且估值150亿元的共享滑板车龙头BirdRides也已宣布破产。共享滑板车市场的困局主要系1)在发展投放期,降低了出行,收入大幅下滑,加速了共享经济的泡沫破裂;2)共享滑板车的运营成本控制不佳,商业模式欠佳;3)行业壁垒低,产品同质化,竞争剧烈。共享市场的玩家面临危机,叠加欧美通货膨胀、加息周期等宏观经济影响,电动滑板车投放减少,影响公司ToB端收入。代工模式毛利率低,上市后逐步脱离小米生态链,收入有所下滑。虽然在公司刚成立时小米渠道的订单助力了规模的快速扩张,但是公司小米渠道销售毛利率远低于其他渠道毛利率水平。17-19年,九号公司对小米的毛利率分别为22.46%/20.79%/15.11%,同时在2019年九号自主品牌毛利率高达42.58%,比小米渠道毛利率高27pct。因此在公司业务逐渐成熟后的17-21年,小米渠道收入占比逐步下滑,以降低对小米依赖度,谋求盈利能力更强的渠道结构。与小米解绑产生的阵痛显著:2022/2023Q1/2023Q2/2023Q3/2023Q4定制渠道营收同比分别-58%/-59%/-45%/-86%/-65%,对总体营收产生了负面影响。定制渠道占比逐渐触底,后续对公司影响较微。从营收占比来看,2021年以来,小米分销(即定制产品)渠道以及ToB渠道的占比持续下滑,截至2023,占比已经下调至1%/20%,2021Q1占比分别为43%/20%。我们认为,考虑目前的占比已经大幅降低,公司渠道调整或已接近尾声。23Q4ToB收入同比-12%,降幅收窄,后续ToB渠道对公司业绩的压制有望减少。考虑共享滑板车的投放节奏受制于资本市场投融资的进度、公司经营情况等,ToB端销售更容易受到宏观因素扰动,我们认为发展自主品牌零售将为公司提供更为稳定的需求。24Q1ToC自主品牌收入18.88亿,同比+64%,总收入占比达到74%,其中自主品牌滑板车零售收入同比+8%,我们认为自主品牌销量增势良好,后续有望弥补渠道调整的销量损失,且自主品牌毛利率较高,后续传统主业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技术储备强,新品类有望带动新增长曲线机器人技术基础扎实,割草机器人有望放量掌握机器人核心技术,进军服务机器人行业。九号公司机器人研发团队成立于2015年,但其实早在2001年,Segway就推出了自平衡机器人底盘,2005年推出过排爆机器人。团队15年正式成立后开始推出服务机器人产品。公司机器人技术储备丰富,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已掌握包括室内外定位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高精度伺服轮毂电机等机器人核心技术。另外,公司高管及机器人事业部核心人员大多具备相关机器人研发背景。目前九号公司产品有路萌机器人(户外物流)、配送机器人、割草机器人和RMP移动平台。截至目前,九号机器人已与英伟达、英特尔、微软等全球多家知名企业展开合作。割草机器人可降低欧美用户家庭花园养护支出。欧美发达国家因人口相对少,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且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大多数人居住在独立的住宅空间,通常包括私人草坪和花园。根据公司2023年报,全球约有2.5亿个私人花园,欧洲和美国地区占1.8亿个,约72%。考虑欧美有打理花园的家庭文化及人文环境,以及欧美多数地区对家庭草坪养护有严格的规定及惩处措施,户外动力设备(OPE)形成了类刚需属性。在锂电考虑欧美劳动人口较少,人工费用高昂,无人化的OPE或可以减少家庭开支。根据MordorIntelligence,割草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亦是以家庭为主。以美国为例,根据Statista,美国人均单位草坪年支出在逐年上涨,从2007年107美元已增长至2020年171美元。从渗透率看,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PrecedenceResearch,2022年全球割草机市场规模约为310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到563亿美元。Freedonia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消费者对电动草坪和花园设备的需求将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达到152亿美元。根据ResearchandMarkets数据,2020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3亿美元,预计2021-2025年将以12%的年复合增长率实现高增长,到2025年,全球割草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升至23亿美元,欧洲、北美将是割草机器人的核心市场。分地区来看,欧洲地区对割草机器人的用户基础更强,接受度更高,未来的渗透速度或更快,主要系1)欧洲家庭的草坪面积普遍比美国小,初期覆盖面积小的割草机器人更快地得以普及,培养了用户习惯;2)环保政策实行更早;3)欧洲发达国家劳动力参与率低于美国,养护费用或更高。割草机器人行业目前集中度较高,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全球割草机行业内公司主要分为以下3类:1)以园林器械工具起家的老牌公司,其中富世华含子品牌Gardena及宝时得22年合计市占率高达90%;2)有机器人背景的新能源、电动工具、家电公司,如科沃斯、九号公司;3)初创科技企业,如松灵机器人、河森堡等。因目前户外动力设备行业(OPE)的主要购买途径仍是线下,老牌头部公司的优势主要来自日积月累的品牌知名度和渠道建设,但考虑随着锂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智能割草机器人突显的自动避障、解决无序割草、应对复杂环境、制定草坪护理方案等优势持续强化,消费者的接受度有望继续提升,带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并强化产品差异度,强化良性市场竞争,给予新玩家更多的潜在份额。九号公司割草机器人具备产品竞争力,解决部分用户痛点。目前割草机器人的关键痛点在于1)需联系专人上门预埋线;2)大都采取随机碰撞的模式。而九号产品作为首家落地并完成批量交付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可解决这两大痛点。其主要采用EFLS(ExactFusionLocatingSystem)融合定位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