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我写这本书的此刻,有一则广告正在频繁播放,这是希伯来国民牌的法兰克福香肠。潇洒的山姆大叔身着红白蓝相间的服装,面带恰到好处的微笑,画外音描绘希伯来国民公司生产的醇美健康的法兰克福香肠。结尾时,画外音提高嗓门说,希伯来国民牌的法兰克福香肠就是好,它胜过国家标准。为什么?镜头移向苍天,画外音说,因为“我们必须要符合更高的权威制定的标准”。②这样的广告令人难以置信:上帝被用来卖法兰克福香肠?但你必须要记住,这真实的广告不是亵渎神明的例子,它们的问题更加严重。毕竟,亵渎是对一个符号的威力表示礼赞的一种形式。渎神者和偶像崇拜者一样,他们都认真对待符号。③我们在这里探讨的不是亵渎圣贤,而是委琐的庸俗化,对付委琐的庸俗化是不可能用法律制约的。在技术垄断论的条件下,主要文化符号的委琐化多半是由商业企业造成的。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对技术的崇拜占了先机,使其他形式的崇拜难以立足。在技术垄断论的条件下,凡是从传统的宗教和民族背景获取意义的符号必然会很快失去活力,换句话说,其神圣或严肃的内涵将会被耗尽。一位神的升格需要另一位神的降格。“你们在我的面前没有其他神”,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技术神灵。④有两个相互纠缠的原因使传统符号委琐化。首先,正如社会批评家杰伊·罗森明白表述的那样,符号尤其图像可以无限重复,但符号并不是不可耗竭的。第二,符号使用得越频繁,符号的意义就越是削弱。你可以反反复复说一个词,即使是最重要的词,不久你就注意到,这个词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声音,因为重复耗尽了它的象征价值。一旦滥用之后,有些词就失去了令人震惊或尴尬的效果,就不再唤起特有的心态。它们就沦为声音,而不是符号了。符号失去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因变量,如果用得越频繁,如果不问语境滥用,它们失去意义的速度就越快。广告对传统符号的利用宣告,在技术垄断论的条件下,区分神圣和世俗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⑤猛攻人的非理性时,广告能收到奇效。我这里所谓非理性当然不是疯狂,而是说,利用语言的魔力甚至诗意的力量,产品可以一路畅销。H-0公司率先打出这样的广告:婴儿坐在婴儿椅里,面前放着H-O牌麦片,手握小汤勺,欣喜若狂。到世纪之交时,广告商不再认为,理性是传播商品和理念的最好工具。广告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深度心理学,一定意义上已成为美学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一条根本原理被人摒弃:生产者和消费者从事理性的事业,消费者的选择建立在仔细考虑商品质量和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至少这是亚当·斯密昔日的想法。今天,介绍商品品质的广告却十分罕见。广告制作和消费者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电影和体育明星、平静的湖泊和男子的垂钓、精美的筵席和浪漫的情调、全家人乘旅行车到乡间野餐说的一切正是消费者可能的担心、想象和梦想。于是,权衡商品消费花销的重心就从产品研究转向了市场研究,这个导向使企业偏离生产高品质的商品,走向使消费者感觉自己有身价的道路。企业的正经事成为假性的治疗,消费者成为受心理剧安抚的病人。⑥这就意味着,靠近技术垄断论的核心地带有一个庞大的产业,它有权力用一切可用的符号来吞噬消费者的心灵,以助长商业利益。虽然各种估计略有出入,但保守的猜测是,到65岁时,美国人人均看过的电视广告已经接近200万种。如果再加上广播广告、报刊广告和户外广告,符号超载和符号流失就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高度。⑦我这样说的意思是,大众广告并非符号大流失的原因,如果没有技术使之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世界观使之值得向往,这样的文化滥用就不可能发生。广告是一种世界观的征兆,这种世界观把传统看成障碍。当然,如果没有对符号的尊重,传统就不可能起作用。实际上,传统就是承认符号的权威,承认产生符号的叙事意义。由于符号被侵蚀,叙事的损失随之而起,技术垄断力量使文化虚弱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符号的耗竭和叙事的流失。技术垄断的故事没有一个道德核心。它强调效率、利益和经济进步。它凭借技术进步创造的方便设施许诺一个地上天堂。它将一切表示稳定和秩序的传统的叙事和符号弃之不顾,用另一个故事取而代之;这个故事是能力、专业技巧和消费狂欢的故事。
(摘编自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何道宽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姆大叔卖法兰克福香肠的广告并不是意在亵渎神明,但广告中山姆大叔、上帝为一个委琐的目的服务,使这些符号的意义丧失殆尽。B.“你们在我的面前没有其他神”,言外之意是在技术垄断论的条件下,传统的宗教和民族背景下的神不再存在,技术神灵是唯一被崇拜的神。C.H-O公司的广告,向消费者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但它并没有告诉消费者H-0牌麦片有多少营养价值,商品品质几乎让位于美学理论。D.作者认为符号大流失后面技术起了很大作用,技术的垄断导致文化的虚弱,能力、专业技巧和消费狂欢取代了传统的叙事和符号。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符号使用得越频繁”“意义就越是削弱”,意味着符号不可以滥用,否则会失去它的权威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B.“猛攻人的非理性时广告能收到奇效”,指的是企业权衡商品消费花销的重心转向市场研究,广告制作转向消费者的想象、梦想等。C.从第⑥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为了助长商业利益,有些企业借助技术垄断,用一切可用的符号来吞噬消费者的心灵,不顾传统受到的损害。D.技术垄断导致符号的耗竭和叙事的流失后,如果不能凝聚一个道德核心,重建某种叙事,就会导致虚无主义的产生。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④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现代“广告媒介”将“11·11”这个原本称为光棍节的词,营造成了“购物节”的代名词。
B.2024年央视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民族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C.电视连续剧《延禧攻略》中演员聂远饰演的乾隆形象被制作成“大猪蹄子”的表情包,导致帝王权威形象的消解。D.无图不社交的网络虚拟社交时代,“为图像而图像”的从众心理,会造成网络非语言符号的滥用,从而导致“符号爆炸”,符号意义流失。4.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符号大流失”的原因。(4分)5.材料中出现了意义深远的两则广告,请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5分)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阶段性考试(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写到元妃省亲,宝玉应命作诗,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一眼瞥见,便劝他改去。且不说宝玉胶柱鼓瑟地有些学究气,也不说宝钗自呈才博地把钱翊的诗张冠李戴地算到了韩翊名下,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典诗论里尽管有那么多对用典的讽刺贬斥,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却依然那么喜欢用典。②一般说来,中国诗,尤其是山水诗乃是一幅幅“以文字构成的图像”的有意味的缀合。读诗的人在接触这些文字的时候,脑荧屏出现的不是文字而是直接出现了一组组连续不断的流动图像,在这组图像的依次流动中,它所伴生的情感内核也随之凸现,而诗的韵律及内部节奏又调节与控制着这些意象的流动频率。这种象、意、节奏乃是融于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视境流动与心理快感。如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头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在读者的视境中立刻凸现出的就是乌云、乌云翻滚、(未)遮住山头这样一幅连续呈现的动态画面。这种节奏流畅的视境依次呈现——尤其是全诗引起的连续流动的视觉呈现——在引起读者心理快感上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看电影正看到赏心悦目时突然灯光大亮,屏幕上打出“片子未来,请稍候”,或者吃饭吃得正香时忽然来个石头硌牙,必然令人大为扫兴。事实上读诗也是如此,视境有节奏地连续,就令人感到自然、轻松,就容易“神入”诗境,而视觉突然中断或节奏被突然打乱,则令人感到别扭、难受,也就无法很舒适地进入境界。③由于作者与读者之间文化对应关系的差异,典故便常常造成了读者读诗时的“视境中断”,比如李贺《感讽五首》之二中有四句: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杨天,愤景长肃杀。在“合格的读者”的脑海里,依次呈现的是郊外——贾谊墓——无人凭吊(荒草衰飒)——清明时节白杨却在风中摇曳——一种悲愤的情绪、一种肃杀的情景,人们可以由此而联想到贾谊墓前过去曾有过络绎不绝的凭吊者与连绵不断的香烟,而如今却冷落荒疏,就是踏青扫墓的时候,也那么冷冷清清,因而引发一种久远的惆怅。然而,在并不具备这种“认知能力系统”的读者那里,“青蝇”这个典故便使得中间断开了,缺少了这个中介环节,不仅大大降低了诗歌的整体可感性,造成了节奏失调,甚至连诗意都会误解。像那个清代最博学的注释家王琦,就把“青蝇”按照《诗·小雅·青蝇》的意思理解为“谗谮之人”,“青蝇久断绝”就变成了“昔时谮言之人亦归乌有”这种大快人心的好事,但既然是好事又何必“愤”“肃杀”,于是王琦只好硬着头皮把它扭成“盖妒能嫉贤虽只在一时,而千载之下犹令人恨恨而不能释”,因此李贺对今世的感慨变成了替古人生气。④但是,在熟悉典故的那些读者的眼里,这种“视境中断”便不存在了。在他们读诗时,这些深奥而有来头的典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困惑而只是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遐想。这种遐想所引起的暂时停顿,并不是录音机突然断电式的中止而是交响乐曲谱中有意识的暂时休止符号。这短暂的休止实际上成了一种更深刻、微妙的连续,正如______。⑤前者是节奏的打乱而后者是节奏的延绵,具有“认知能力”的读者读到这种用典的诗句时,他在瞬间里就理解了典故的涵义。再进一步,他又能从中更多地体会到典故在诗中的象征意义与感情色彩,并由典故为联想的契机,在脑荧屏上浮现出用过这一典故的诗句,这样,诗句的内涵顿时便丰富了许多,层次也增加了不少。这种诗歌语言现象,西方新批评派文论家阿伦·泰特称之为“张力”,它借助读者的知识使一个意象的外延与内涵迅速膨胀,在宋人杨亿看来,就叫“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换句话说就是典故像个橄榄,入口之初不觉如何,但越嚼就越有味儿。或者说诗中用典如造院“借景”,园内只有曲栏池水,但借着游人的目光,却使远山、蓝天、飞鸟都齐汇小院,使小园平添了许多景致。在“合格的读者”面前,典故已不再包裹着生涩坚硬的外壳而呈露了它的内核,而它的原型及其使用史又引起了一连串的联想,使它具有了极大的“张力”。(摘编自葛兆光《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材料二: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摘编自王国维《人间词话》)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宝玉应命作诗,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一眼瞥见,便劝他改去。材料一引用这一内容的目的是批驳宝玉的学究气和宝钗的张冠李戴。B.读诗的人在接触中国诗的时候,脑荧屏不仅出现了文字,而且直接出现了流动图像,如读者读“黑云翻墨未遮山”时,视境中会出现乌云、乌云翻滚、(未)遮住山头的画面。C.由于作者与读者之间文化对应关系的差异,典故常常造成读者读诗时的“视境中断”,因而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虽喜欢用典,但中国古典诗论对于用典却多有讽刺贬斥。D.宋人杨亿认为“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这一说法与西方新批评派文论家阿伦·泰特提及的“张力”有共通之处,他们都肯定了读者有丰富诗歌内涵的作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代注释家王琦把李贺《感讽五首》之二中的“青蝇”理解为“谗谮之人”,把李贺对今世的感慨变成了替古人生气。由此可见,读者即便极为博学,也会误读典故,对于多意的典故,还需结合上下文理解。B.“‘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是指这两句词中运用了谢灵运、江淹等人的典故,在不熟悉典故的读者那里,阅读节奏就被迫暂时中止了。材料二中的“隔”与材料一中的“视境中断”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C.王安石诗云:“萧萧搏黍声中日,漠漠舂鉏影外天。”这两句本不失为一组声色俱佳、动静相生的好诗句,但“搏黍”(黄鹂)和“舂鉏”(鹭鸶)横亘其中,必然会造成“视境中断”,降低诗歌的整体可感性。D.材料一中出现了“合格的读者”、具有“认知能力”的读者、熟悉典故的读者,这几个词在语境中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些读者能读懂典故在诗歌中的意思,典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困惑,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遐想。3.下列选项,最适合出现在材料一第四段划线处的一项是()(3分)A.阿恩海姆说:“由声音突然的中止所产生的那种死寂的静止与充满着生机的安静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B.朱光潜说:“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C.美国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如果我们把一个静止的镜头插入到影片的连续系列中,它就会呈现出一种呆板僵化的姿态。”D.刘勰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气一定,则馀声易遣;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4.材料一的作者曾表示,他写书奉行“让人爱看的原则”,“总想把文字写得轻松些”。文中多处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深入浅出地论证观点,请结合文本,完成填空。(3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论证观点看电影正看到赏心悦目时被迫中断吃饭吃得正香时石头硌牙①录音机突然断电式的中止交响乐曲谱中的暂时休止符号②造院“借景”,园内只有曲栏池水借游人目光,使小园平添了许多景致③5.面对善用典故的中国古典诗词,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读者”?请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孙权”的典故为例,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普通高中高三适应性考试(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美学家荷迦斯说,曲线往往产生优美。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在中国美学的观念中,曲线富有和西方不同的意思。曲线代表一种自然本有的节奏,它是非人工的、非几何性的。曲线代表宛自天开的精神。从审美上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带来一种审美的惊奇感。曲线是柔和、温雅的,反映了中国美学重视和谐的精神。曲线在唐代以后为许多文人所重视,这是文人意识崛起以后在审美领域的反映。曲线所关心的是那悠远的纵深、那层层推进的妙处,那深藏于有形之象背后的有意味的世界。婉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风荷响,其韵传出遥远。影的舞动、味的轻扬和婉曲的小径、澹荡的清池,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其境界是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的。曲也是中国园林的至上原则之一。曲曲的小径、斗折萦回的回廊、起伏腾挪的云墙、婉转绵延的溪流、虬曲盘旋的古树,等等,都体现了这一原则,所谓“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陈从周说:“园林造景,有有意得之者,亦有无意得之者,尤以私家小园,地甚局促,往往于无可奈何之处,而以无可奈何之笔化险为夷,终挽全局。苏州留园之华步小筑一角,用砖砌地穴门洞,分隔成狭长小径,得‘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趣。”(《说园》)曲的艺术趣味,显然受到内倾型的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造园家这方面的努力,大概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隔、抑、曲。虽然所有园林创造都会追求旷远的空间感,但在具体的造园中有时却故意封闭空间、隔开景区,使各个景区自成一个生命单元、一个生命整体,由此再与其他园林景区襟带环映。这样既见出园景的参差错落,富有变化,又可使人有迤逦不尽之感,景外有景,象外有象,壶中天地于是变宽了,一勺水也见出了深处,一拳石也葆有了曲处。这就是隔。那种开门见山的方法显然是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的。而抑景真正可以说是在玩欲露还藏的游戏。中国很多园林进门处都不畅通,往往总是横出障碍,或有巨石障眼,如扬州个园一进园门,有一块巨石堵住。颐和园东宫门的入口处,有一大殿仁寿殿挡住人的视线,这都是抑景。然而抑是为了放,设置障碍的目的在于开。其命意正在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一抑,使景物暂时出现空白,犹如发箭时回拉;一放,则如手松箭发,在一片空白中映出最盎然的生机。抑玩的是心理牌。它使游览者心意收敛,犹如给游兴正酣的游客一剂清凉剂,抑后之放,却在此刚刚回抑的心灵中掀起狂澜,达到理学家所说的大快活境界。而曲更具韵味。钱泳《履园丛话》说:“造园如作文,必使曲折有法。”曲折历来被视为园林的命脉。园林重曲线,看重的就是这种优美中的运动、运动中的优美,曲线的构造自然就具有生命力。其实隔、抑都是曲。曲是园林的灵魂。古代造园家在曲中追求生机,在一定程度上说,造园可以说是造曲的艺术,山曲水曲堤曲廊曲,曲景处处,造园家曲为之,是要于曲水中见出沧海之浩茫,于曲廊中见出梯云之绵延,于曲栏处使一身黑白之姿显出袅娜之态,于拳石中曲出一贯通天地的气势来。曲廊邃宇,虚栏回环,层楼盘桓,绿萝袅烟之依回,嘉树翳晴之参差,均注意一个曲字,个园似乎是被这曲法曲成的。古人造园在无一笔不曲,无一笔不藏,径越伸越曲,廊越回越深,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也包含了层深,游者步步移,景色步步改。园林中有所谓漏云透月轩、掩山楼、宜雨亭、住秋阁,都在曲,含蓄蕴藉,一个唤起你更多想象的引子。今存之江南园林,如扬州的小盘谷,以小中见大著称,小中何以见大,即是成功地利用曲折幽深的造园方法,进门有厅横前,此乃是抑景,绕厅而后,忽见一汪池水,澄波荡漾,俨然平旷,随后步回廊,过曲桥沿轰墙,随行更步,随步改景,景中见曲,曲景相和,一行回廊、几曲清流、幽深的洞穴、蜿蜒的阶梯和那波浪起伏的园墙、参差错落的花窗遥相呼应,体现出优游回环、流转不绝的大化生机来。云墙和回廊很能体现出曲之妙。如拙政园的回廊,婉曲回转,极尽优柔。中国江南园林中的云墙设置非常有特色,往往如绵延的长龙横卧于一片青山绿水之中,白色的墙壁和黑色的瓦在青山绿水之中勾出一条逶迤的曲线,别具风致。(选自朱良志《中国艺术论十讲》,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美学观念中,曲线代表一种自然本有的节奏,宛自天开,是非人工、非几何性的,具有和西方美学不同的意蕴。B.苏州留园之华步小筑一角,虽然地小狭促,但用砖砌地穴门洞,分隔成狭长小径,同样可以形成悠远绵长的纵深之感。C.“造园如作文,必使曲折有法”,所以开门见山的方法显然不能呈现旷远的空间感,是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的。D.古代造园家在曲中追求生机,造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造曲的艺术,山曲水曲堤曲廊曲,能唤起人们更多的想象。促成决定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理过程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促成决定缘自促成促成引起A.园林中的封闭空间→→→景外有景,象外有象→→→“隔”的效果
B.园林进门处多不畅通→→→眼中景物暂时空白→→→游览者心意收敛
C.富有生命力的曲线的构造→→→运动的美感→→→园林重曲线
D.“内倾型”中国文化思想→→→“曲”的艺术趣味→→→苏州留园华步小筑一角缘自促成促成引起体现影响体现影响3.“曲”作为中国传统审美的重要追求,除园林建造外,在其他艺术形式上也有体现。以下例子最不符合“曲”的审美特性的一项是(3分)A.在书法艺术中,草书和行书尤其偏爱“婉若游龙,飘若惊鸿”的至高境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就体现这一精神。B.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C.“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一行文笔法,在《红楼梦》中被作者运用得炉火纯青,也使情节环环相扣,前后呼应。D.红烛啊,即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4.文艺研究作品往往注重考证,又将艺术、人生、哲学融为一体,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5.扬州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多样的园林文化而闻名于世,请结合材料,为市文旅局在电视台宣传“城市名片”写一则文案。(不超过100字)(6分)2024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语言学家陆志韦曾在《汉语的并立四字格》一文中说:“汉语有这么一种特性:我们听一段话或是念一段白话文,老是会觉着句子里的字(音节)会两个两个、四个四个地结合起来。”最典型的四字格,就是四字成语。还有一些四字格不是成语,如“高高低低”“有吃有喝”等。四字格与汉语美感密切相关。汉语的音步一般由两个音节组成。为了追求音节平稳,汉语总是尽量追求二音步前后连接。比如,汉代晁错《论贵粟疏》中,“不可得也”,全句四字,恰好组成两个二音步。有些词语,最初并不是二音步前后连接,比如“大腹便便”在《后汉书·文苑列传》中是“腹便便”,“笑里藏刀”在白居易的《劝酒十四首》中是“笑里刀”,最后流传的却是“大腹便便”和“笑里藏刀”,主要就是因为它们音节平稳。除了二音步前后连接,汉语的对仗和押韵也能带来美感,这在诗词和骈文之中尤其明显。其他类型的文章不像诗词和骈文那样,大量使用对仗和押韵,但是通过四字格,依然尽力保留了对仗和押韵。比如《红楼梦》中的这段文字: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文中的“长廊曲洞”“方厦圆亭”这两个四字格,“廊”和“洞”分别是平音和仄音,“长廊”和“曲洞”构成对仗,“厦”和“亭”分别是仄音和平音,“方厦”和“圆亭”也构成对仗。不同四字格之间也存在对仗。如“长廊曲洞”中第二和第四字分别是平音和仄音,“方厦圆亭”中第二和第四字则分别是仄音和平音,所以“长廊曲洞”与“方厦园亭”也构成对仗。至于押韵,可看《红楼梦》这些句子中的四字格,“黛玉本是个绝顶聪明人”“都像宝丫头那样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的”“街头巷口,俱系围幕挡严”“微风一过,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趁今日清静,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其中,“绝顶聪明”的“顶”和“明”,“百里挑一”的“里”和“一”,“街头巷口”的“头”和“口”,“神清气净”的“清”和“净”,“兴利剔弊”的“利”和“弊”,都存在押韵。先贤在文章中大量使用这些四字格,以此将骈句与散句互相穿插,促使二者水乳交融。这样既能精准表达文义,又能利用对仗和押韵,回环照应,调和音调,从而不断生发美感。汉语讲究节奏,其重要方式除了二音步前后连接,还有长短句读互相搭配。汉语的句子,是由一个个句读不断堆叠,行进之中又有停顿,因此读起来断续相间,从容不迫,不需要一口气说完。四字格是调整句子节奏的重要元素,因其高度凝练,句读短促,可和长句读互相搭配,从而使句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我们阅读之时,声气忽短忽长,脑海之中也会产生美感。(摘编自郝志景《偶语易安,奇字难适——四字格营造的汉语美感》)材料二:对称平衡是汉字起源的基因,更是成就汉字美学的核心基因。剖开汉字发展的任何一个共时层面,对称平衡是一种普遍现象。甲骨文作为最早而成体系的汉字,多见正反不定、斜置扭曲之形,但卜巫史在坚硬的甲骨上运作“刀笔”时,尽力捕捉相对对称性的形体以留存于字形符号。有专家对一千个常见甲骨文形体进行了十六字格编码统计后指出,“这些形体(甲骨文)所显示的图像都是按照平衡原则结构起来的,形成一种对称的平衡美”。秦代一统,书同文字——小篆,这种字体整体作竖方形,圆劲均匀,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将汉字的对称平衡之态展现到了极致。据统计,《说文解字》收录小篆字形共9831个,作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十”形对称的形体达807个;另外还有32对通过改变一个字形的方向,成就另外一个字形的对称字组。足见作整字对称和字际对称的形体在小篆字形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若加上构件在所构字形中展现的局部对称,则小篆形体的对称平衡特征更为明显。汉字系统中还有一种重叠相同形体而成的所谓叠形字,有二叠、三叠、四叠几种。比如,“林、喆”等为左右二叠,“晶、鑫”等为正三角三叠,“燚”等为“田”字形四叠。不论如何叠置,外形都极为匀称规整,更加直观地展现了汉字结体竭力追求对称平衡之形的特点。在一些由汉字生发、塑造、展现的中华传统艺术中,采取不同形式展现对称平衡之美也似乎成了一种默契般的坚守。根植于汉字书写,以汉字独特形体成就的书法艺术,就极力追求对称平衡的美学特质。这种追求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已发,如“犬”“马”“虎”等动物类象形字,若客观摹画其形而横置,则宽度较大,于是为了跟其他自上而下的直行字符相和谐,均改向作竖直形。近代以来,纸张载体的书法艺术走向多样化,不管是单幅的中堂、斗方、扇面,还是多幅的对联、条屏、册页,无不展现出那种默契。此外,滥觞于五代十国的对联,融汉语艺术与汉字艺术为一体,更为追求对称平衡。字数相等、左右对称、文辞精炼、言简意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极尽深刻地展现着这一审美旨趣。汉字用符号形体表现汉语,而字符与汉语语音之间为单一性对应关系,使得汉语的结构和一些艺术形式在汉字符号组构上也讲求平衡稳定。(摘编自雷黎明《大美汉字,美在大方—对称平衡彰汉字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中,四字格都能营造一种音律调和、节奏有致、声气协调的美感。B.通过四字格,保留对仗和押韵,这是我国传统诗词和骈文之所以富有整饬美感的重要原因。C.最早而成体系的汉字甲骨文,在刻录时也被极力留存相对对称性的形体,体现对称平衡美。D.无论是汉字本身还是一些相关的传统艺术,都注重以不同形式展现汉字对称平衡稳定之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说“治疗病”,因为它的音节停顿是一双一单,不够平稳;而会说“治疗疾病”,这也符合汉语“二音步前后连接”以追求音节平稳的传统。B.作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囍”,由两个“喜”字对称拼合而成,非常巧妙地体现了人们祈求婚姻幸福的美好愿望,象形表义,这种叠形就是成就汉字美学的核心基因。C.甲骨文“雨”字,尽管各时期的形体或有差异,但表示水滴的形体都左右对称、数量均等地排置在表示云层的形体之下,从中可见甲骨文追求对称平衡美的最高原则。D.近代以来,纸张载体的书法艺术走向多样化,单幅的中堂、斗方、扇面,多幅的对联、条屏、册页,这种多样性也意味着有些中华传统艺术不再注重追求对称平衡之美。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司马光《资治通鉴·进书表》: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B.曹雪芹《红楼梦》: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C.姚鼎《答翁学士书》:意与气相御而为辞,然后有声音节奏高下抗坠之度,反复进退之态,彩色之华。故声色之美,因乎意与气而时变者也。D.金庸《笑傲江湖》: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4.材料二“汉语的结构和一些艺术形式在汉字符号组构上也讲求平衡稳定”这一点,在材料一中也有所体现。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5.甲辰龙年来临之际,社交圈掀起了一阵用含有叠形字的四字格词语送祝福的热潮,如“龙行龘龘(dá)”“前程朤朤(lǎng)”“生活䲜䲜(yè)”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看法。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三联生活周刊:近几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建成。文博界对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具体定义是什么?高蒙河:要谈如何定义考古遗址博物馆,我们首先需要将其解构为两个核心:博物馆和遗址。遗址,尽管是一个出现在《辞海》等工具书中,已经常识化并被广泛接受的考古术语,但大众可能对其含义尚未完全明确。许多人参观考古遗址博物馆,比如去看兵马俑、石峁或殷墟,通常是出于观赏文物的目的,对遗址本身的理解和认知较浅,也不知道这类遗址博物馆与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有什么区别。实际上,遗址博物馆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看宝”的地点,而且是了解和体验遗址本体的场所,遗址本身就是个“大宝”。遗址博物馆的主旨在于让观众意识到他们所参观的是遗址本身,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文物。虽然文物也是展示的一部分,但它是次要的,遗迹和现场本身才是主角。在传统博物馆中,我们经常可见的是“可移动文物”,如国家博物馆中的后母戊鼎,它们被展示在玻璃展柜中供人欣赏。然而,遗址博物馆不同,它不仅展示文物,更重要的是展示遗迹和现场本身。遗址博物馆是一个“考古地带”,按照考古的术语解释,它是一个可能有闭环的空间区域,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自然角度来看,是人造物和自然物共同结合的杰作。遗址一定既有遗迹又有遗物,但观众到遗址博物馆主要就是看遗迹、看现场。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基本前提是它必须是考古发掘的,得有考古遗产或遗存,是专题性博物馆,包含文化景观、自然环境、考古遗迹和博物馆等多个元素。博物馆只是在这个考古地带中为访客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历史和文化的窗口。现在我提出一个问题:故宫是不是遗址博物馆?首先,我们得确定故宫本身是否是一个遗址。这个问题引发了对遗址博物馆与考古遗址博物馆之间差异的探讨。考古遗址博物馆通常指的是已进行考古发掘的地点。而遗址,无论是否经过考古挖掘,都是遗址。所以这里的细微差别在于,遗址博物馆可能未经过大量考古工作,而考古遗址博物馆则明确基于考古发掘。以故宫为例,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但其实故宫能看到5个朝代的建筑,故宫考古研究所往下挖掘,发现更古老的元代皇宫也是在这个位置上。除此之外,故宫还有民国时期西洋风格的水晶宫,和使用庚子赔款建造的用来存放承德文物的宝蕴楼。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为王府井饭店造得太高,站在上面能够看得到中南海,故宫西华门区域又增建了影壁楼,这些建筑虽然是近现代的产物,却也成为故宫历史的一部分。所以,故宫实际展示了从元代到近现代的建筑遗址。三联生活周刊:除了考古遗址博物馆,近些年我们还看到有些类似概念的出现,比如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博物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高蒙河:在中国,遗址通常以土质为主,我们将其称为“土遗址”或者“软遗址”,这与以石块和砖砌成的古罗马、古希腊的“硬遗址”有所不同。这些土遗址需要保护的难度更大,所以考古遗址博物馆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实际是展示为辅,保护为主。这种保护和展示的结合,进而导向了遗址公园的设立。考古遗址公园在中国的建设其实起步较早。早在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就已明确提出“要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殷墟原先有个殷墟博物苑,是1987年成立的,由于2006年殷墟申请世界遗产,2005年又建成了殷墟博物馆,目前的新馆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又重新建的。中国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概念于2001年开始推出,当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制定了秦陵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这是中国考古遗址公园的雏形。到了2010年,国家文物局提出要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步规划了12个遗址。这些公园的建设要以遗址保护为首要前提,但2010年第一批评选的这12个遗址,实际只有四分之一有保护规划,但项目还是被推进了,因为当时做这件事情有着很大阻力,文物利用观念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重大转变。建立考古遗址公园的提议在初期遇到了考古学界的阻力,部分老专家认为考古遗址本该是沉寂、寂静的,转变为公众可随意进入的公园可能会破坏遗址原本的特性。到了2012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明确文物应被进一步合理利用,这一年《中国文物报》的头版评论员文章称之为“破冰之旅”,标志着文物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重大转变。而且张忠培先生当时也在“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表示支持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提议,但强调必须遵循一个核心原则,即“遗址定性公园、公园表现遗址、切忌公园化遗址”。这个原则旨在保护遗址为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后来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方针。解决了关键性问题之后,中国于2010年正式推出了首批12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到去年为止已经发展到第四批。这些公园并非像传统城市公园那样完全开放和免费,而是强调了保护和有限度的利用,通常需要收取门票,目的是控制人流。保护规划仍然是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任务,但现在也增加了利用规划的要求,是否建立遗址博物馆就成为其中一个考虑因素,如今考古遗址博物馆已成为评定考古遗址公园的标准之一。至于考古博物馆,应被视为一个考古行业博物馆,旨在向公众介绍考古学本身,包括考古流程和田野考古、保护利用等。以陕西考古博物馆为例,这种博物馆的目的是让各地考古研究所内的大量文物标本得以展示,而不仅仅是储存在库房。考古博物馆在许多方面有些类似于科普馆或科技馆,旨在教育和展示而非仅仅“亮宝”。(摘编自《考古遗址博物馆:遗址和现场才是主角》)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遗址是常识化考古术语,但许多人参观考古遗址博物馆,并不清楚遗址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的区别,可见大众可能对其含义尚未完全明确。B.遗址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不同,后者展示的是“可移动文物”,如国家博物馆玻璃展柜中展陈的后母戊鼎,而前者展示的是遗迹和现场本身。C.考古遗址博物馆是一个以考古发掘为前提,可能有闭环,包含文化景观、自然环境、考古遗迹和博物馆等多个元素,既有遗迹又有遗物的空间区域。D.基于是否进行过明确考古挖掘的细微差别,加上故宫实际展示了从元代到近现代多个朝代的建筑,我们可以判断故宫本身是一个遗址博物馆。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与石砖遗址不同,我国遗址多以土质为主,保护难度更大,所以我国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展示为辅,保护为主,进而导向了遗址公园的设立。B.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追溯到1983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殷墟博物馆也可以追溯到1987年,可见考古遗址公园在我国的起步是较早的。C.由于十几年前的文物利用观念在遗址保护方面还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所以2010年第一批评选的这12个遗址,实际只有四分之一有保护规划。D.张忠培先生提出的原则,既避免了公众破坏遗址原本特性的可能,也解决了文物和遗址始终被“冰封”而远离公众视野的困境,成为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方针。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普及“考古遗址博物馆”意义的一项是()A.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6565家博物馆,其中大约130家是遗址博物馆,占总数2%左右。但在2002年评定的5058处国家级文保里,1612处是遗址,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一。B.著名考古遗址博物馆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其年参观量约为1000万人次,若加上其他遗址馆的总参观人次为2000万,也仅占全国博物馆总参观人数的3%。C.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大规模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较早的例子包括湖北大冶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之后又诞生了1993年河姆渡遗址博物馆,1997年三星堆博物馆等。D.许多观众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就为了看看兵马俑壮观的阵列,却忽略了其作为遗址的真正意义,可能不会深入探究这个遗址究竟有多大,也不会去探索秦陵。4.高蒙河发现目前依旧活跃的遗址博物馆可能只占全数的一半,其中还包括一些网红景点。如何才能发展遗址博物馆?请结合全文,提两条建议。5.“考古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博物馆”虽然名称相似,但其定义和作用却不尽相同,请结合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答案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考试语文试题1.(3分)B。“传统的宗教和民族背景下的神”还是在的,但其符号意义失去,其神圣或严肃的内涵将会被耗尽。2.(3分)D。“导致虚无主义”无中生有,原文并无依据。3.(3分)C。第④段的观点是:分析传统符号委琐化的原因。A.“11·11”不是传统符号,只是指出技术垄断使词语被赋予新的含义。B.正好相反,保持了传统符号的权威性。D.“非语言符号”不是传统符号。
4.(4分)①符号的频繁使用甚至滥用,使符号委琐化。②传统文化符号成为了商业企业谋取自己利益的工具。③传统是承认符号的权威和叙事意义的,但广告中有把传统看成是障碍的倾向。④技术垄断将一切表示稳定和秩序的传统的叙事和符号弃之不顾。(每点1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5.(5分)①三姆大叔卖香肠是符号委琐化的例子,说明某些符号本身应该具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被消解,无形中将使消费者对传统的东西漠然处之;②H-0牌麦片的广告以及明星出场的画面等广告是符号利用的例子,商家用一切可用的符号来抓住消费者,使消费者忽略了商品质量和自身利益;③这些广告说明技术垄断以经济利益为上,只强调效率、利益和经济进步,这也是“符号大流失”的一个缩影。(1点1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阶段性考试(三模)语文试题1.D.A项目的是引出“用典”。B项原文是“不是……而是……”。C项强加因果。2.C.“必然”太绝对,在熟悉典故的那些读者的眼里,这种“视境中断”便不存在了。3.A.根据上下文,划线处要与两种停顿的区别有关。4.①读诗时视觉突然中断或节奏被突然打乱,则令人无法舒适地进入境界。②熟悉典故的读者因遐想而引起的暂时停顿与其他读者因不了解典故而引起的“视镜中断”不同。③诗中用典,但诗中内容有限,但可以借助读者的知识丰富诗歌内涵。5.①减少与作者之间文化对应关系的差异,理解典故的涵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孙权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曾经建都京口,并且打垮了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②能从中体会到典故在诗中的象征意义与感情色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诗人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用孙权典故,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③能由典故联想用过这一典故的诗句,丰富诗句内涵和层次。比如联想到《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也用了这一典故,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也暗含了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普通高中高三适应性考试(三模)语文试题1.【C】“开门见山的方法显然不能呈现旷远的空间感”于文无据。2.【A】“决定”有误。3.【B】属于直白地记叙与劝诫。4.注重考证:①文中引用陈从周《说园》、钱泳《履园丛话》等园林专著进行观点佐证(1分);②并举苏州留园、扬州个园、小盘谷等具体实例进行分析;(1分)三者融为一体:①第1段由审美的和谐联系到精神的和谐;②第4段由园景的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联系到人的迤不尽之感;③第5段提到抑放之效时联系到心灵中掀起的狂澜,达到理学家所说的大快活境界;④第7段由景的含蓄蕴藉能唤起人更多的想象。由景联系到人的情绪变化,拓宽想象空间。(2分)(评分标准:引用园林专著、实例分析各1分;有提到艺术、人生、哲理相融的一个具体例子并分析2分)5.扬州园林设计精巧,风格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个园甫进园门,便有障石堆叠,抑放间让你感受到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小盘谷石阶花墙参差错落,曲水回廊流转不绝。“曲”美扬州,“直”等你来!(评分标准:结构有分有总2分,突出介绍扬州园林“曲”的美学特征且语言雅俗共赏2分,突出宣传旅游的目的2分)2024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模)语文试题【答案】1.A2.A3.A4.①音节平稳与二音步前后连接:汉语的音步一般由两个音节组成,这种特性使得汉语在表达时尽量追求二音步的前后连接,以形成平稳的音节组合。②对仗的使用:在汉语中,对仗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字词的音、形、义的对应,达到平衡稳定的效果。③押韵的运用:押韵也是汉语追求平衡稳定的一种方式。通过押韵,使得句子在音韵上形成呼应和协调,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④长短句读的搭配:汉语在句子结构上注重长短句读的搭配,以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感。5.①这种热潮是对汉字对称平衡美学基因的深刻认同和尊重。②这种热潮反映了现代人对汉语美感的追求和欣赏。③这种热潮也展现了汉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不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中”过度推断。材料中主要讨论了四字格在书面语中的美感,如《红楼梦》中的例子,以及对仗和押韵在诗词和骈文中的使用。虽然提到四字格在汉语中常见,但并未明确说明在口语中也同样能营造这种美感。口语中的表达通常更加随意和直接,不一定能完全体现出书面语中通过四字格营造的音律调和、节奏有致、声气协调的美感。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这种叠形就是成就汉字美学的核心基因”错误。原文“对称平衡是汉字起源的基因,更是成就汉字美学的核心基因”明确了对称平衡是成就汉字美学的核心基因,这是就多数汉字的共同特点而言的,而不是“囍”这个非叠形字本身。C.“追求对称平衡美的最高原则”过于绝对。材料二提到对称平衡是汉字美学的重要方面,但并没有说它是最高原则。D.“这种多样性也意味着有些中华传统艺术不再注重追求对称平衡之美”错误。“不管是单幅的中堂、斗方、扇面,还是多幅的对联、条屏、册页,无不展现出那种默契”,“那种默契”指的是极力追求对称平衡的美学特质。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这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进书表》中的自述,表达的是他自己对于历史学习的热爱和投入,并未涉及到汉语美感、四字格、对仗、押韵、节奏等主题,与材料一讨论的汉语美感及四字格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无关。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观点的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材料一中确实体现了“汉语的结构和一些艺术形式在汉字符号组构上也讲求平衡稳定”这一点。如“不可得也”这样的四字短语,是尽量追求二音步前后连接,体现了汉语在音节上的平衡稳定。有些词语,最初并不是二音步前后连接,比如“大腹便便”“笑里藏刀”,但最后流传的却是“大腹便便”和“笑里藏刀”,主要就是因为它们音节平稳。材料一中提到的《红楼梦》中的四字格,如“长廊曲洞”和“方厦圆亭”,就是通过对仗的方式,实现了在语义和音韵上的平衡。如材料一中提到的《红楼梦》中的句子,通过四字格的押韵,使得整个句子在音韵上达到了平衡稳定的效果。汉语在句子结构上注重长短句读的搭配,以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四字格作为短句读的一种形式,与长句读相互搭配,使得句子在整体上形成了一种平衡稳定的美感。【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本解读社会现象的能力。这种热潮是对汉字对称平衡美学基因的深刻认同和尊重。汉字自甲骨文以来,就蕴含着对称平衡的美学特质,这种特质在小篆等字体中得到了极致的展现。叠形字作为汉字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重复相同的形体,更加直观地体现了汉字在结构上的对称平衡之美。因此,用叠形字的四字格词语送祝福,不仅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钢筋承包合同
- 个人合作协议合同
- 绿色能源采购供应合作协议
- 物流运输行业风险免责协议
- 合伙人退出协议6篇
- Module3 Unit2 Point to the window(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一年级上册
-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 美化图像我来做》教学设计
- 济南非金属声屏障施工方案
- 26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砼滴水坑施工方案
- 《超级操盘手训练营》课件
- IEC 62368-1标准解读-中文
- 15J403-1-楼梯栏杆栏板(一)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课件 学习情境3:驱动电机的检修
- DB43T 744-2012 锰水质在线自动分析仪
- QC课题提高金刚砂地面施工一次合格率
- 《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2022年修订版(原版)
- 研学旅行基地评估认定评分表
- 第5课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DL∕T 5210.4-2018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 承包设备拆装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