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语文研究试题三(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个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的年代,我们都是追梦人,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只管撸(lū)起袖子加油干,着(zhuó)力将个人追求熔铸于中国梦中。B.白居易的讽喻诗自然都是些有裨(bì)于政事的说教,而他写闲适诗也要拿“知足保和”之意劝诫(jiàn)他人,并向大众传授他如何得大自在的心诀。C.中美双方不应设置壁垒,而应摒(bìn)弃零和博弈的旧思维;不应任由无耻谰(lán)言泛滥,而应秉持发展的眼光,为两国关系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D.托尔斯泰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zī),覆盖两颊的长髯,朝上倒竖的眉毛,一绺绺灰白的鬈(quán)发,看起来颇有长者风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A项,“不弛于”中“弛”应改为“驰”;B项,“劝诫”中的“诫”应读作“jiè”;C项,“摒弃”中的“摒”应读作“bìng”;D项,全部正确;故选D。【点睛】字音题应注意“据义定音”的方法,要多积累总结、归类;要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多摸索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的场合等理解记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个叫李仁志的中学生对着同学讲述自己的妈妈是外卖配送员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甲】尽管这只是一档节目,但一个男孩敢于向外人介绍母亲“卑微”的工作,表达对母亲的职业身份恰如其分的认同,还是需要足够勇气的。李仁志不但没有因母亲是一个外卖配送员而嫌弃她,而且在社会偏见的刺激下更加心疼母亲,这样的孝心可赞可叹。在关于外卖配送员的价值迷思亟须破解的背景下,李仁志呼吁大家用正常的眼光看待母亲的职业,这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乙】“我妈妈是外卖配送员”之所以能看哭很多人,一是李仁志的演讲体现了对一个平凡职业的正确认知,二是作为一个孩子,对于母亲的职业,李仁志一直保持着由衷的坦诚与体面感。【丙】自始至终,李仁志自尊,不煽情,所谓“少年感”,大概就应如此。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恰如其分 B.而且 C.亟须 D.难能可贵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 B.乙 C.丙【答案】2.B3.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题干要求选择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项,“恰如其分”:办事说话正合分寸,语境是对母亲职业身份的认同很恰当,使用正确;B项,“而且”:表示更进一步,语境是没有嫌弃母亲,更加心疼母亲,是反向递进,应用“反而”。C项,“亟须”:急切需要,语境是价值迷思急切需要破解,使用正确。D项,“难能可贵”: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非常可贵,语境是呼吁大家用正常眼光看待母亲的职业非常可贵。正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常考的标点符号有9种:问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括号、引号、书名号以及破折号。本题着重考查分号,应了解分号的用法结合原文辨析使用是否正确。乙处“一是李仁志的演讲体现了对一个平凡职业的正确认知”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一是”和“二是”这两个层次是并列关系,而且第二个分句里边已经用了逗号,大的层次间应该用高一级别的标点,故应使用分号。故选B。【点睛】要全面地掌握一个词语,应从读音、字形、意义、运用四个大的方面去把握。要尽量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运用,在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章中去体会词语。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要弄懂成语的意义,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掌握成语之间词义的差别、使用对象的不同、感情色彩的区别、词义的轻重、是否符合语境等,考查是否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失当、不合逻辑、表意重复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真正的默读,务必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进而扼要把握文章的大意。B.吴春耕表示,2019年要加强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等对外骨干通道的畅通,同时强化内部通道的连接。C.在过去几年里,中超球队大手笔不断,实力悍将甚至明星球员被纷纷引入,足坛名帅也纷至沓来,但大手笔的投入,本土球员的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D.短短两天时间,短视频《啥是佩奇》就刷爆网络,视频播放量超3100万次,微博“啥是佩奇”话题阅读量则高达3亿次之巨,这是主创者所始料未及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病句有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主干:看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句式的混用、语序是否恰当、有无逻辑错误、句式杂糅等。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没有语病。B项,搭配不当,“加强……畅通”不能搭配,可改“加强……建设”。C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但大手笔的投入”没表述完,就易辙为“本土球员的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可改“本土球员的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为“并没有让本土球员的水平得到提高”;D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高达3亿次之巨”两句式杂糅在一起,要么说“高达3亿次”,要么说“达3亿次之巨”。故选A。【点睛】句式杂糅的的类型:①两个句式的杂糅例如: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去掉其中一个即可)②两个句子的粘连例如:作为生物进化的直观而形象的证据,1861年在德国索伦霍芬附近的朗恩艾特罕出土了第一具始祖鸟化石成了尽人皆知的最为著名的化石。(句子结构杂糅,“出土……化石”和“成了……化石”两句话“拼装”在了一起,使整个句子的句子成分不再是“一套”,以致结构混乱,将“出土”后的“了”改为“的”)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_________,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西方的语文课程与教学非常强调“批判性”。在西方的语文课程和教学目标中,无论是总述还是细部,____________。许多表述中即使没有“批判性”这三个字,________。譬如,“认识作者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前提及隐含的意义”“识别别人讲话中的宣传成分和基本态度”等。在西方,“批判性”不仅作为一种治学的技巧来传授,而且当作一种理想的人格来影响学生。【答案】(1).开发人的批判性思维(2).“批判性”都占据着突出的位置(3).实际上也渗透着“批判性”的精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第一空,由前文“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和后文“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可知,此处应该填入“开发人的批判性思维”;第二空,由前文关联词“无论”可知该处填的句子中应该要包含关联词“都”,再结合“西方的语文课程与教学非常强调‘批判性’”这一表述,可知该处应该填入“都非常重视‘批判性’”(“批判性”都占据着突出的位置);第三空,由前文关联词“即使”可知该句填入的句子中应该包含关联词“也”,再根据后文“譬如”后面的内容,可知该处应该填入“实际上也渗透着‘批判性’的精神”相关的表述。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月29日晚,咪蒙公众号发表了《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该文主人公是某市理科状元,家境贫寒,名校毕业后不断打工贴补家用,最终因病早逝。在“寒门”“状元”“死亡”等多种标签加持下,此文迅速刷爆朋友圈,收获了无数人的眼泪。但次日一早就有网友指出该文存在诸多疑点,内容疑似虚构。如文中晒出的中学照片在四川某市,但该校并非全省排名前几;照片中标注时间为2011年10月,而该校操场是2012年秋才修好的;该市当年的理科状元现正攻读博士学位;主人公2013年看网络剧《灵魂摆渡》,而《灵魂摆渡》首次上线在2014年2月;主人公“进阿里两年就升到了P7”,而阿里公关部称两年升P7不可能等。面对汹涌的质疑,咪蒙团队回应称该文为非虚构写作,“细节上做了模糊化处理”。然而,一旦细节不可信,非虚构文本就无法称其为非虚构,而已堕落为网友谑称的“韭虚构”。为了流量,为了受众,为了金钱,为了收割大量韭菜,咪蒙团队不惜以虚假故事熬制鸡汤,骗取大众情感。(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90个字。【答案】(1)“寒门状元之死”刷爆朋友圈,并引发广泛质疑,受到尖锐批评。(2)咪蒙公众号以“寒门”“状元”“死亡”等博眼球的关键词来制造热点,虚构煽情故事,根本上是为了扩大自媒体流量,换取金钱。这种行为已丧失了媒介伦理底线,有关部门应适时介入,加强监管。【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解答此题,要采用要素提取法。第一段主要讲到《寒门状元之死》刷爆朋友圈,第二三段主要讲到该文引发网友质疑,咪蒙团队受到了大众的批评。答题时将这几点要素进行综合概括即可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本题要求就咪蒙团队不惜以虚假故事熬制鸡汤,骗取大众情感这一现象来发表观点,首先应指出这种行为的本质,即为了扩大自媒体流量,换取金钱,然后对这种行为进行评价,指出其不可取之处,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面对这样的不良现象,相关部门应该怎么做。语言要精炼,注意字数限制。【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显然,胡适的定义外延过于宽泛,内涵不够确定,所以没有被广为采纳。后来大家把国学和我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钱穆提出:“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事,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马一浮也指出:“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这是与胡适不同的国学定义了。长期以来,学界使用的事实上是后一个定义。不难看出,只就这两个定义所涵蕴的范围而言,国学概念的界定,已经历了内涵收缩的过程。一个概念的成立,其涵义不应过宽过泛,否则将造成概念的流失。为此,马一浮又给出了国学新定义。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今揩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节选自刘梦溪《国学辨义》)材料二: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事实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现在不是都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什么叫“特色”?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觉得,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都属这个范畴。这些东西也是能够交流的,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这个道理属常识范围。以上这些学问基本上都保留在我们所说的“国学”中。其中有不少东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了国外。最近听一位领导说,他在新德里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这足征中华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这是我们中国人应感到骄傲的。所有这些中国智慧都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节选自季羡林《谈国学》)材料三:究竟何谓国学?国学内容究竟何指?又该如何理解?迄今仍众说纷纭。理解的歧异主要表现在国学内容究竟指何方面。吕思勉说:“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吕思勉对国学并未就学术本身予以界定,只是较为概括地指出国学包含中国学术性质与变迁,尤为强调国学与西学并无绝然不同,而在这方面是有深意的。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击了西化派认为国学与西学绝然对立,不可调和,而必以西学取代国学的观点。虽然就国学本身而言,吕思勉并未讲得分明。(节选自姜寿田《国学概念的提出与辨析》)7.下列对材料中“国学”概念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胡适对“国学”概念的界定过宽过泛,事实上已造成了“国学”概念的流失。B.马一浮将“国学”揩定为六艺之学,内涵确切容易把握,在国学界影响深广。C.季羡林认为“国学”要放在古今中外框架下考察,打破中国“固有”的观念。D.吕思勉指出“国学”里面也包含了西学成分,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梦溪认为,与胡适不同,钱穆和马一浮将国学和中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使国学概念变得明确,尤其是马一浮的国学定义。B.季羡林指出,国学虽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国学虽然诞生于中国,但照样能够影响世界。C.姜寿田认为,吕思勉虽然没有明确界定国学概念,却强调国学与西学有相通之处,从而反击了以西学取代国学的主张。D.总体而言,三则材料对于国学概念的阐述各有侧重,也可互补,国学既是本国固有的,也与世界相通,封闭中有开放。9.比较马一浮和吕思勉对于“国学”理解的异同。【答案】7.A8.B9.同: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异:马从学理上界定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吕从国学和西学的关系上阐释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普适性,即国学与西学的相通性。【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有关“国学”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中“国学”概念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B项,“内涵确切容易把握,在国学界影响深广”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可见“影响深广”一说错误。C项,“……打破中国‘固有’观念”错误,该信息属于曲解文意,材料二中说的是“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并非是打破“中国固有”,而且国学就是一国固有之学术。D项,“‘国学’里面也包含了西学成分,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且“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也错误,材料三中说的是“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并非“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B项,“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的说法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材料没有把国学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影响放在一起比较,“更为紧密”一说错误。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比较马一浮和吕思勉对于“国学”理解的异同。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找到马一浮和吕思勉关于“国学”的言论,再比较异同。马一浮的观点主要在材料一中,如“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今指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吕思勉的观点在材料三中,“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并未就学术本身予以界定,只是较为概括地指出国学包含中国学术性质与变迁,尤为强调国学与西学并无绝然不同”“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击了西化派认为国学与西学绝然对立,不可调和,而必以西学取代国学的观点”。找到这些内容之后,分析二人观点的相同之处,他们二人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接着分析二人观点之中的不同之处,由这些内容可知,马一浮是从学理上来界定国学,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而吕思勉是从国学和西学的关系上来阐释国学,强调国学的普适性。【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住在溪边张宪光搬到大张泾的溪边两年多了,独赏四时景物,静观晨昏天色,多少将那人生的焦灼稀释了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是寻常的景象,每次散步我都要去看望那只白鹭,就像看望一位老友。它似乎一直在那儿,或停于水中杂木之上,或优雅地掠过河面,或没入竹丛深处。而让我沉迷的,则是观水。五六月的水色是清明的,七月的雨水则让水位一下子涨了三十多公分,也变浑浊了,晨昏时刻水波旖旎流转,最是让人莫测深浅。那深绿色的河水里,究竟有多少游鱼,有多少淤泥,有多少水藻荇,有多少动物的尸骨,还有多少肮脏的垃圾,没有人知道。但是河水依然悠哉乐哉,每天随风泛起波纹,缓缓地流淌,藏污纳垢的同时,保有一份淡然。仅仅看着那默默的河水,心里便感到一种安定,一种无忧无惧的从容。溪边的蝉声,总让我想起歙县的渔梁街。我曾在那里的一幢老房子里住过几天,每天都可以听见河对岸知了和鸟儿的怪叫声,把我从寂静中叫醒。窗子下面,就是徽溪,发源于黄山东麓,一路迤逦而前,汇入新安江。晚上推窗而望,零星的渔火闪闪烁烁,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江面上。那几天的晚上,朋友们坐在桌边,一杯一杯复一杯,在月色里对酌,似乎忘掉了整个世界,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身在何处,但闻蟋蟀声时起时落。酒酣,复继之以茗谈。谈了些什么?胡开文的墨,巴慰祖的篆刻,腐乳及酱菜,黄牛肉,鬼故事……偌大的禅院,空荡荡的,黑魆魆的,除了我们的声音,便只有淡淡的月色,以及偶尔传来的蝉声。住在溪边,喜欢听雨,也喜欢独坐窗前,看着晚霞一点点烧红了西天,然后从树巅慢慢落下去,淡下去。然后,看着暮色一点点从杂草丛中爬上窗台,爬上树梢,与笼盖四野的天色接起来。此刻,溪边的莽苍烟树全都静默着,樟树静默着,桂树静默着,成排的柳树静默着,散发着淡淡香气的四五棵香橼树静默着,长满了杂草的园子亦静默着。这个时候,我知道,这溪水,这园子,真正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此刻,我才懂得了辛波斯卡所说的那种“单向关系”:“我知道叶子、花瓣、核仁、球果和茎干为何物,也知道你们在四月和十二月会发生什么事”,但是,“矮树林,灌木丛,草地,灯心草……,我对你们说的一切只是独白,你们都没有听见”。然而在这个静寂的时刻,动物们则不甘寂寞地表达着它们的存在:鸟儿在鸣叫,虫儿在低吟,也许蚯蚓在泥土中翻身,远处的青蛙也时不时地吊吊嗓子。静寂与喧闹,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相反相成,不可须臾分离,这就是自然的声部。说起来,我也是出生在溪边的。我的故乡就在溪边,水瘦山寒的那个冬天,母亲不知怎样咬断了脐带,将我带到了这个世界。那个名叫西崮的山村,前边有一条清浅的小溪,水源来自上边的一个群山环抱的河坝。山都不高,但恰好围成一个河坝,将四山的雨水、山溪汇在一起,成为整个村子的水源。从河坝流下来的水,沿着一个不高的崖壁流下来,汇成一个石盆,再蜿蜒而下,清清浅浅地汇入下游的大河。村子的后边,也是一条小溪,从北崮那边流下来,与村前的小溪汇在一起。记得有个堂兄带我去崖头下洗澡,溪水不大,落在身上沁凉无比。那晚的月色,也很明亮。回沪之前,专门去了一趟西崮,村子里盖了瓦房,修了水泥路,吃上了自来水。山前的小溪不见了,山后的小溪不见了,不是被填平了,就是塞满了垃圾。我出生的那栋房子早已不在了,亲戚们也多搬离了那个村子。十几年前回乡去,那个石盆以及两条小溪都还在,如今都已经不在了。住在溪边,于这暑热中体验昼气的纷扰,也不免想起渔梁坝夜气的深邃,想起去年园中干枯的三叶草和雏菊。东坡诗云:“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住在溪边,本是偶然的事,非有意为之,现在就要离开这条可爱的溪水,其实也不必过于伤感。人生不过是从一处溪边到另一处溪边,而那些始终呆在一处的人也会暂时离开,去别处的溪边与市镇看风景。不管怎样迁徙不定,此处的我们似乎总是可以听到彼处溪流的淙淙回响。倘能以蝉鸣蛙噪为鼓吹,以鹭飞清溪为清凉散,则在在可以自安,不必在意那酷暑与流转了。(选自2018年8月21日《文汇报·笔会》)10.有人说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表述太啰嗦,你觉得呢?11.简要说明文中加点词“单向关系”的内涵。12.作者时常由此处的溪边,写到彼处的溪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3.综合全文,说说“住在溪边”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启悟。【答案】10.①不啰嗦。②作者以重复的句式,长短句结合的形式,具体而又充分地渲染了“静默”的浓厚与深广,为“我”的生命启悟提供了情境契机。11.①“我”领悟了外物的意义,而外物却茫然无觉,毫无反应。②这种关系实质上是“我”借外物体悟自我生命的意义,是生命的独白。12.①结构上,由此处的溪边联想到彼处的溪边,彼此映衬,彰显共通的心境。②内容上,丰富行文内容,充实“住在溪边”的情感与精神内涵。③主题上,由此及彼,将“溪边”隐喻化,成为人生处境的象征。13.①包容淡然,人生方能无忧无惧,从容不迫。②在静默中遇见自己的灵魂,获得生命栖居的处所和诗意。③在迁徙不定的人生中,保持应有的豁达,安人也自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内容及表达效果,理解含义要学会灵活应变。作答本类题型,可以按照“明手法+析内容+点效果”的套路来。题干要求回答:有人说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表述太啰嗦,你觉得呢?回答时,首先表态不啰嗦。然后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静默着”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句式长短不一,显得参差错落,渲染了暮色中“静默”的氛围,从而为“我知道,这溪水,这园子,真正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此刻,我才懂得了辛波斯卡所说的那种‘单向关系’”的感悟提供必要环境。【1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文中加点词“单向关系”的内涵。根据后文“‘我知道叶子、花瓣、核仁、球果和茎干为何物,也知道你们在四月和十二月会发生什么事’,但是,‘矮树林,灌木丛,草地,灯心草……,我对你们说的一切只是独白,你们都没有听见’”可见,是“我”能够感悟到外物,但外物无法知道“我”知道它们的秘密;实际上“我”的感悟只是“我”自身的,对它们没有任何关系,是“我”自己的“生命的独白”。【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常见的手法,注意结合文本内容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实际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散文中较常见的从篇章的角度是抑扬的运用、以小见大的运用和对比的运用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讲一般为抒情、议论、描写、叙述等多种方式运用,从表现手法上看主要是对比、衬托等,从文句上看主要是修辞,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答题时注意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明确效果。题干要求回答作者时常由此处的溪边,写到彼处的溪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现散文“形散”的特点,由现在住的“溪边”回想起“歙县的渔梁街”的“徽溪”、故乡的溪边,体现出自己在溪边有着相类似的心境,彼此相互映衬;让文章内容更丰富,说明作者对溪水的感悟不是一朝一夕而来的;自己在不同的“溪边”居住、离开的情景,也与文章结尾“住在溪边,本是偶然的事,非有意为之,现在就要离开这条可爱的溪水,其实也不必过于伤感。人生不过是从一处溪边到另一处溪边,而那些始终呆在一处的人也会暂时离开,去别处的溪边与市镇看风景。不管怎样迁徙不定,此处的我们似乎总是可以听到彼处溪流的淙淙回响”的人生感悟相映衬,从而深化主旨。【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题干要求综合全文,说说“住在溪边”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启悟。抓住关键句“那深绿色的河水里,究竟有多少游鱼,有多少淤泥,有多少水藻荇,有多少动物的尸骨,还有多少肮脏的垃圾,没有人知道。但是河水依然悠哉乐哉,每天随风泛起波纹,缓缓地流淌,藏污纳垢的同时,保有一份淡然。仅仅看着那默默的河水,心里便感到一种安定,一种无忧无惧的从容”可见,要有淡然从容、无忧无惧的心境;“这个时候,我知道,这溪水,这园子,真正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此刻,我才懂得了辛波斯卡所说的那种‘单向关系’:‘我知道叶子、花瓣、核仁、球果和茎干为何物,也知道你们在四月和十二月会发生什么事,但是,‘矮树林,灌木丛,草地,灯心草……,我对你们说的一切只是独白,你们都没有听见’”可见,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感受灵魂的独白;“住在溪边,本是偶然的事,非有意为之,现在就要离开这条可爱的溪水,其实也不必过于伤感。人生不过是从一处溪边到另一处溪边,而那些始终呆在一处的人也会暂时离开,去别处的溪边与市镇看风景。不管怎样迁徙不定,此处的我们似乎总是可以听到彼处溪流的淙淙回响”,人生即使总是迁徙不定,也应该心有定数,自在安然。【点睛】赏析句子的方法: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哀伟朋赋》序(明)汤显祖昔人友朋之义,取诸同心。梦簧者得贤友,绝琴者伤知音,其致然矣。予年未弱冠,有友二人:钟陵饶伯宗仑,临川周无怀宗镐,皆奇士也。仑长不尽九尺,瘠而青,瞻视行步有异。镐长不尽三尺,髯而甚口。当予谭说有致,仑笑龂然,镐笑轩然。三人嵯峨蹒跚而行乎道中,旁无人也。仑父废莪公于丰城李大司马遂,镐于钟陵张大司马臬、南昌刘都督显,皆中表。少长其家,故习谭帝王大略,所喜皆大臣将相筹策占候之事。而仑复晓夜诵书,常与予映雪月,交书而尽,乃已。同卧处三岁余,前后别去。至同赴南宫,试都下,卧未尝有异衾枕,履袜先起者即是,不知其谁也。仑同举进士,出理顺德,有洁清公忠之名。三察并关将吏,凡却万金。征试御史,病,告卒于临清,汰舟于姑孰。予在南祠,望江濆而哭之,曰:“伤哉伯宗!君亲友之望未塞,而遽尔乎!”镐久为诸生,以文字不伦,落去。益学骑射兵法,年四十,走长安,以策干陈御史大夫炌,不受。说谭大司马纶,纶阴用其策而阳弃其身。镐发愤恚懑归而病目几瞑贫甚发尝所受异人书作黄金不就。苦饥,则学辟谷,然不可久。时来就予食。予为收教其子仲儿。壮慧而死,益自伤,慨然有长游不返之志。或讽止之,则曰:“重华、祖龙皆客死,何必我!”既而谓予曰:“我数梦之帝所,终当仙去,公不甚信我。我所有异书兵诀,长以与仑。”后仑死,而镐书散乱尽。所与卧起信宿,掀髯长叹者,又独予一人而已。辛卯秋,裁六十,来送予岭南,握手而唏曰:“伯宗与予,独一子,皆不好读父书,无能言其父者,即从此长别。子能忘言于故友乎?”予怅然止之,曰:“勉饭自怡,长生固人所为也。”去大梅之南,夜梦镐来告别,指伯宗之旧馆曰:“镐其如是矣。”予惊而晤,曰:“有是耶!”起而发烛踟伫,为赋而哀之。(选自《汤显祖集》)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瞻视行步有异瞻视:左顾右盼。B.君亲友之望未塞塞:阻断。C.以策干陈御史大夫炌干:谋求,求取。D.或讽止之讽:委婉劝告。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髯而甚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交书而尽,乃已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以文字不伦以勇气闻于诸侯D.镐其如是矣吾其还也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家庭环境影响,饶仑经常谈论帝王之术,也喜欢读书,经常跟我换书而读。在京城参加考试时,饶仑跟我同住一处,要好到不分彼此,只可惜因病早逝。B.周宗镐是奇士,却因所写文章不合官方正统价值观,长期沦于诸生。后来,他奔赴长安,想用策略向京城权贵谋求职位,却一一碰壁,于是更加落魄了。C.我去大梅之南时,周宗镐来送行,他希望我能好好地评说一下他与饶仑的一生,并指着饶仑的旧居,预感到自己离大去之日也不远了,我只能竭力安慰。D.本文简要地记叙了饶仑和周宗镐的生平遭遇,以及我与他们的交往情况,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两位知交或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或终生不遇的遗憾与感伤。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镐发愤恚懑归而病目几瞑贫甚发尝所受异人书作黄金不就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三人嵯峨蹒跚而行乎道中,旁无人也。(2)说谭大司马纶,纶阴用其策而阳弃其身。【答案】14.B15.B16.C17.镐发愤恚懑/归而病目/几瞑/贫甚/发尝所受异人书/作黄金/不就。18.①三人个子高矮不齐,摇摇摆摆地走在路中央,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②向大司马谭纶游说,谭纶暗地里使用他的策略而表面上舍弃他这个人。【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题干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塞”应解释为“满足”,而不是“阻断”。该句译文:亲友们的期盼还未满足。【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B项,两个“乃”都是副词,均解释为“才”。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并且”;第二个,译为“而”,连词,表递进。C项,第一个“以”,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第二个,介词,表方式,可译为“凭借”。D项,第一个“其”,副词,表揣测语气,译为“或许、大概”;第二个“其”,副词,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并指着饶仑旧居,预感到自己离大去之日也不远了”错误,原文“去大梅之南,夜梦镐来告别,指伯宗之旧馆曰”可见,这是梦中所见。故选C。【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浪线句的译文是:周宗镐十分愤怒,回家后眼睛生病,几乎失明。非常贫困,散发曾经所获取的奇异人士的书籍,充当黄金,没有成功。“发愤恚懑”做“镐”的谓语,形容词谓语其后不带宾语,在其后断开;“病目”是眼睛生病,语意含有宾语,在其后断开;“几瞑”指眼睛病得近乎失明,形容词谓语,不带宾语,在其后断开;“贫甚”十分贫穷,与前文语意不连贯,单独成句;“书”做“发”的宾语,在其后断开;“黄金”做“作”的宾语,在其后断开。【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嵯峨”:高矮不一;“蹒跚”:摇摇摆摆的样子。第(2)句采分点:“说”:游说;“阴”:暗中;“阳”:明面上(与“阴”相对);“其身”:他本人(这个人)。【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参考译文:从前的人交朋会友的情谊,取之于志同道合。梦见簧鼓者是因为得到了良友,破琴绝弦者是因为失去了知音,这些都是一样的情况。我还未成年的时候,有两位好友:钟陵人饶仑(字伯宗)和临川人周宗镐(字无怀),都是奇士。饶仑身高接近九尺,又瘦又黑,走路左顾右盼,与众人不同。周宗镐身高不到三尺,满脸胡须很有口才。每当我谈论到有趣之处时,饶仑笑得露出牙龈,周宗镐高声大笑。我们三人个子高矮不齐,摇摇摆摆地走在路中央,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饶仑的父亲饶废莪与丰城大司马李燧,周宗镐与钟陵大司马张臬、南昌都督刘显,都是表亲关系。我的两位友人自幼在这样的家里成长,所以经常谈论帝王之术。所喜欢的都是一些大臣将相筹划计策、观天象预测吉凶祸福的事情。而饶仑又日夜读书,经常与我一起刻苦学习,互相交换书籍并且读完才停止。我们同榻而眠,相处三年多,先后告别离开。等到一起赴礼部,在京城参加考试,睡觉从未区分过卧具,穿的鞋袜谁先起床就是谁的,不区分它是谁的。饶仑与我同年考取进士,去管理顺德,有廉洁清正公正忠实的名声。各级属官吏员的馈赠,共拒绝万金。被征召担任御史,生病,宣告在临清去世。用船运送灵柩到姑孰。我在南祠,遥望江边而痛哭,说:“太悲伤了啊,伯宗!亲友们的期盼还未满足,你却匆匆去世了!”周宗镐长期为秀才,因为文章不合道理,落第。渐渐学习骑马射箭及兵法,四十岁时,前往长安,用策略向御史大夫陈炌谋求职位,不被接受。向大司马谭纶游说,谭纶暗地里使用他的策略而表面上舍弃他这个人。周宗镐十分愤怒,回家后眼睛生病,几乎失明。非常贫困,散发曾经所获取的奇异人士的书籍,充当黄金,没有成功。苦于饥饿,就学辟谷术,然而不能持久。常常到我这里吃饭。我为此收养教育他的儿子仲儿。非常聪慧却去世了,他更加自我伤感,感慨有远游不回乡的想法。有人婉言劝告他停止这一想法,他就说:“舜帝、秦始皇都客死异乡,我为什么一定要死在家乡!”不久对我说:“我多次梦见天帝住的地方,我最终会成仙而去,你不是很相信我。我所获得的异书兵法,经常把它们送给饶仑。”后来饶仑死了,周宗镐的异书也散乱尽失。我和他同住了两夜,他抚须长叹,又只有自己一人了。辛卯年秋天,周宗镐才六十岁,来送我去岭南。他握着我的手叹息说:“饶仑和我,都是只有一个儿子,他们都不喜好读父亲的书籍,也没能力评说自己的父亲,我们就在此处永别。你对老朋友的情谊能心领神会吗?”我失落地制止他,说:“努力吃饭,自己开心,长寿本来是个人可以做到的。”我到大梅之南的时候,晚上梦见周宗镐来与我告别,他指着饶仑的旧居说:“我或许也要像这样了(死去)。”我惊醒后明白过来,说:“有这样的事!”起床点亮蜡烛,徘徊不安,写了这篇赋哀悼他们。(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悼室人十首(其一)(南朝)江淹佳人①永暮矣,隐忧遂历兹。宝烛夜无华,金镜昼恒微。桐叶生绿水,雾天流碧滋。蕙弱芳未空,兰深鸟思时。湘醽②徒有酌,意塞不能持。【注】①佳人:此处指江淹亡妻。②湘醽(líng):湘地名酒。19.开首两句用“_________”一词,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20.本诗是如何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之情的?试简要赏析。【答案】19.隐忧20.①先以人去后“宝烛”“金镜”等物也无光彩,来叙写内心的悲痛。②又以桐叶、碧色等凄迷的景色来渲染内心的伤感。③再以妻子“芳未空”、我“鸟思时”来抒写自己长久的思念。④最后以湘酒也难以化解哀愁,来表明丧妻之痛,总束全篇。【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表情达意的关键词的能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前两句诗中筛选出能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词语。前两句“佳人永暮矣,隐忧遂历兹”,其中“隐忧”二字直接传达出诗人的伤感情绪,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为妻子的离世而悲伤不已,充满“隐忧”的情愫。【20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感情和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回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注意回答手法,一定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人的情感。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和抒情,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象征、用典等,修辞包括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诗人在第一句就用了一个“矣”字,说妻子离开我了,永远不得相见了,无限辛酸。在三四句中说妻子死后,在夜晚烛光仿佛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华,白天的时候铜镜也显得黯淡无光。通过叙写“宝烛”“金镜”等无光彩,来衬托内心的伤痛。五六句通过写凄凉之景,如碧绿的桐叶、碧绿的水、弥漫的雾气等渲染内心的感伤。七八句说妻子虽然离世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兰草深处,鸟也仿佛在为她的离世而悲鸣,抒发了自己对妻子长久不能忘却的思念之情。最后,说湘酒也难以化解我心中之愁,只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思念之情难以派遣。【点睛】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孟子•离娄下》)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朱熹)21.上述材料,贯穿了一个共通的儒家哲学观念,即__________。22.综合三则材料,简析这种哲学观念的特征。【答案】21.中庸之道22.①原则性。材料一孔子强调只有仁者才能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因为他们心中有仁义这一准则,这就是中庸的原则性。②均衡性。材料二孟子说孔子不做过分与过度的事,说明中庸就是综合各方因素,积极调和,保持均衡。③灵动性。材料三朱熹说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中庸的具体形态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的。【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需要综合三则材料,概括三则材料的共同思想。通读三则材料,材料一论述了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材料二论述了做事不能太过分,要把握度,材料三论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庸之道也是需要随时调整的,三则材料都在论述中庸之道,只是侧重点不一样。【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答题。如本题“综合三则材料,简析这种哲学观念的特征”,三则材料对中庸之道的论述各有侧重点,分别加以概括。材料一孔子强调只有仁者才能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因为他们心中有仁义这一准则,这就是中庸的原则性。材料二孟子说孔子不做过分与过度的事,说明中庸就是综合各方因素,积极调和,保持均衡,这是均衡性。材料三朱熹说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中庸的具体形态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的,这是灵动性。【点睛】参考译文: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论语·里仁》)孟子说:“孔子处事待人从不做太过分的事。”(《孟子•离娄下》)所以中庸之道是没有定论的,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是很平常的道理啊。(朱熹)(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2)爱其子,___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3)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4)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5)我最怜君中宵舞,____________。看试手,_________。(辛弃疾《贺新郎》)【答案】(1).(1)乐亦在其中矣(2).不义而富且贵(3).(2)择师而教之(4).则耻师焉(5).(3)其势不俱生(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4)怨归去得疾(8).柳丝长玉骢难系(9).(5)道男儿到死心如铁(10).补天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不义”“择师”“耻师”“焉”“俱生”“私仇”“玉骢”“补天裂”等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人会长大三次:第一次是在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努力不一定有成效、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没有成效或回报却依然倾尽全力的时候。你经历过哪几次“长大”?有何人生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答案】范文:但闻耕耘,莫问收获耕耘,谓之耕地和除草,耕耘的目的是为了收获。春种秋收,自然之理。而我却要说:但闻耕耘,莫问收获。世人多注重的,都为其最终的结果,其过程,往往都被其忽视。也因为人心总有太多的执念,方才会生出太多的烦恼。若能够凡事只求耕耘,不问收获,忘记得与失,忘记成与败,只活在当下,把握好此时此刻,就能够做到心安理得,无愧于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凡尘百相,皆有因果,你不必问最终的结果会如何,你应该问自己在这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不问收获的有多少,而是要问这一路上的追求,让你懂得了多少人生的真理,让你收获了多少的快乐。世事难料,你永远都无法预料未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组安全培训试题及一套答案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心理护理方案
- 物业安全生产工作
- 市政工程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 职业心态培训
- 解除劳动协议书的心理疏导建议
- 培训班交通指南
- 环保项目利益相关方参与制度
- 农业抗菌素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方案
-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含教案-《情绪》课件
- 折翼的精灵:青少年自伤心理干预与预防
- 2023年资产负债表模板
-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 吸附式空气干燥机操作规程
- 《中国餐桌礼仪》(说课稿)-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 三角函数在新旧教材中的对比(全文)
- 总法律顾问述职报告书
- 高速公路机电维护安全培训编制课件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PT(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