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1(江苏专用)(考试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1(江苏专用)(考试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1(江苏专用)(考试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1(江苏专用)(考试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1(江苏专用)(考试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

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

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疾病及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

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再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等治疗方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平衡而康

复。

有人说:“中医像天上的雄鹰,西医像森林里的老鼠。”雄鹰飞在高处,看到的是整体和表象;老鼠

走在低处,看到的是具体和机理。中医关注生命的高度抽象,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生命体的养护规律。

西医关注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从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中,获得各种信息并进行研究。两者各有各的优势,

各有各的天机。

中医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重视养生。不仅在于养生意识、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还包括食疗、针灸、

推拿、刮疹、拔罐、贴敷、气功等丰富多样的中医养生技术。这些中医养生方法,简便易行,价廉效佳,

非常适合现代社会的健康理念,也适合那些过于忙碌、无暇抽出过多时间锻炼和保养的人。

世界公认较好的运动,依次为步行、跑步、骑车、游泳、跳健身舞、做健身操、扭秧歌及一些温和运

动。而这些都与中医所提倡的养生理念相近相似。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健康和长寿的需要,也已

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人类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关注生命、重视生命、研究生命,

寻找生命的密码,把握生命的规律,延长寿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质量。

(摘编自汪金友《给中医更大的用武之地》)

材料二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

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

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唯有秉持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扬光大。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

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

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深入挖掘

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中医临床功夫、中药

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

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

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

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当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

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

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摘编自白剑峰《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

材料三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

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打造2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20个左右中

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0个左有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00个车有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一批中医优势专科。

在国家的引领和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

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中医药体现出独特优势,其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理念为人们提供了

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佑护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侠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

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步行、跑步、骑车、游泳、跳健身舞、做健身操、扭秧歌等世界公认较好的运动,与中医所提倡的养生

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B.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都有着值得去深入挖掘并加以

传承的中医药精华。

C.将以“标准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个性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有助于为中医药发展打下

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D.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多学科、跨行业合作将为中医药现代化

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的优势在于从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中获得各种信息后,进一步关注生命的高度抽象,站在更高的层

次上,研究生命体的养护规律。

B.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给中医在新时代有

更大的用武之地提供了可能。

C.传承不足,会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要使中医宝库中的精华代代相传,就必

须培养大批中医方面的人才。

D.只有传承才能够正本清源,只有创新才能够与时俱进;只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

则,才能够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东阿阿胶药理研究学术研讨会”,专家们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重新审视了具有三千年传统的中药

阿胶,推动了对中药阿胶药效成分的现代化研究。

B.习近平总书记说:“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

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C.同仁堂通过首席技师工作室、师徒班等多种带教模式,让中药制作技艺和制药精神薪火相传;还加大研

发投入,以科技创新提升产品价值,构建起优势产品群。

D.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古老的中医药

焕发新的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医”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高三学生刘明立志学中医,他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也能填报中医类大学。现在他有机会在“亲近专业,预

见未来”的主题班会课上发言。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以刘明的身份向同学们简要介绍选择中医学专业

的优势。(6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时光里的黄姚

王剑冰

黄姚这个名字,会让人一下子记住。它远远地在那里,在你的念想里。那或是一种乡间情怀,一种乡

愁感念。

古旧的黄姚,一进来便有一个气派开场:怪石崖壁,拱桥亭廊,八百岁的格树,以迎客的姿态撩幔牵裳;

树下姚江环绕,水气蒸腾,直惊艳得人眼目迷离,不知往哪里聚焦。水上的老屋,替镇子保存着岁月,必

是格外地喜欢这里,才有了如此宏大的聚集,且聚集得紧凑而有条理。

每日里听不到多少喧嚷,声音都被那些水那些石收纳了。数百年的时光,把黄姚经营得古典而端庄。

偶尔会来一场雨,雨带着雾,像一页页屏风,次第翻过。那些摞在高处的瓦,总是最先得到冷热的讯

息。瓦片承受不了的雨滴,会滴滴传递,最终给了姚江。

一条条囊括着深宅大院的老街,老街上旗幌飘摇的店铺,一座座器宇轩昂的宗祠,宗祠内外的庆典喜宴,

一个个通江码头,连着码头的灯笼节提灯会,会上的大戏连唱,让人知道,黄姚不是多少年前就为今天的热

闹埋下了伏笔,而是多少年前就像今天这样热闹。

除了“悦泰兴”“金龙门”“金德庄”那些老字号,还有“春天里”“那些年”“一米阳光”等新招

牌。欧阳予倩以及其他名人的寓所隐在其中,传递着黄姚的温暖与情义。什么时候,这里都像是安适而幽静

的后院。

往往想不到,小门里藏着几百岁的老宅院。有的依山就势,攀到最上边的,是一片翅膀翻扑的瓦。总

能见到残垣断壁处转石的接续,见到朽旧的房门又有了新的木楔。那些或都是生活的叠加。

黄姚,它不突出个体,显示的是整体的大气。

如果在姚江上看,就会感觉古镇是从水里长上去,一直长到地老天荒。奇峰与凤竹簇拥的江水,像丝

绸,不必去触摸,也能想象到触摸上去的感觉。姚江融入桂江、西江,最后进入大海。

黎明在风中把黄姚叫醒。一群鸟,聚在一起飞,像开在空中的花。群山在不远处维着罗髻,似要赶一

个露水墟。

早上看黄姚,觉得黄姚氤氢中会飘起来,各种日常都在缭绕,包括炊烟,亮嗓,豆豉的浓香,草药的

异香。

进入黄姚,我也会飘起来,气韵爽身,心劲飞扬。

背着书包的孩子,从门里出来,阳光将小小的身影打在石板路上。一只白蝴蝶飞走了,土墙上划出一

道翩然痕迹。一个女孩轻轻走过支着板子的老屋,生怕惊了房顶的瓦。墙根的胡枝子,开着粉色小花。这

一切,让你想到,在黄姚,哪怕一片叶子,都有它的意义。

夜晚的黄姚,有点像寓言。月提着一盏青灯,随我上着层层石阶,而后不动声色地跃上屋顶,将古镇

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巷子忙碌了一天,在红灯笼的轻摇下,睡得很沉。天的穹庐笼盖了四野,一切都在

孕育。有什么掉进了水里。偶有一两声虫鸣。

我相信,只要经历过黄姚以及黄姚的夜晚,他会变得深涵而宁静。

我曾经来过,却总是不能真正领略黄姚的全部。我想以对黄姚的热情邀请更多的热情。我想穿越千年,

邀李白来望月,这里的月有家的味道;我想邀杜甫来住厦,这里从不会风卷三重屋茅;我想邀郦道元来看

水,这里才应该是《水经注》的结尾。

但是黄姚似并不在意,她就那么纯秀地站在芳香馥郁的田野间,站在桂林山水的旁边,站在广西贺州

的土地上,等谁,又不似在等谁。

(有删改)

文本二: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

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溪水,养育我们,同时也

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

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他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

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其次就是鼠麹草。这种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一年两季地长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

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

强。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

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

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

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

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那是些从五六里外趁早上山来采菌子的

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我

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

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目前的世界。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会两样。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

少民族的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节选自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姚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了乡村、乡愁的回忆载体,源于黄姚这个名字有其动人的魅力,让人一下子能

够记住。

B.黄姚的月、厦和水等景物的美丽可以写人李白、杜甫和郦道元的诗文当中,但纯秀的黄姚对攀附名家并

不在意。

C.文本一既提到了黄姚数百年的悠久历史,也描绘了黄姚一天的美丽时光,但没有涉及新、旧时光的延续

与变化。

D.文本二“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中的“醒”字,意在表现山中采菌人的人数之多、采摘时间

之长。

7.下列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把雨带着雾比作屏风翻过,文本二中把纷扰消除比作黄叶凋落,虽然两个比喻本体的实虚不同,

但都韵味悠长,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B.文本一写黄姚的夜晚,月亮“不动声色地跃上屋顶”,这与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软泥上的青荐/油

油的在水底招摇”都运用了比拟手法,富有动态美。

C.两则文本中的“我”与文中的景物融为一体,既是自然世界的观照者,又是思想情感的抒发者,这和鲁

迅的小说《祝福》中的“我”有着明显的不同。

D.两则文本在选择描写对象时,文本一重点选取姚江等名山胜水,文本二主要关注小溪、彩菌等风物,但

都着力书写它们在无形中带给作者的感动或启示。

8.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提到了“热闹”一词,请理解两处加点的“热闹”的不同含义。(4分)

9.中国现代散文的很多作品,往往是情理兼备,但各有侧重。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用范蠡、计然。计然目:“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巾。以物相贸易腐败面食之货勿留无职居贵逾

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区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

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叹目:“计

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鹉夷子

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

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支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

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①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②不与糟糠,

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与之今屋板多。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

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能薄饮食,与用事僮仆同苦乐,

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

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科

白圭。

(《史记•货殖③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1)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汆于野人,得米一石焉。(《孔

子家语》)

(2)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日:“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谶T也;仲尼,

日月也,无得而瑜焉。”(《论语•子张》)

【注】①废著:犹“废举”“废居”,买贱卖贵。②原宪,字子思,孔门七十二贤之一。③货殖:指商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B.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C.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D.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币,古人用作馈赠或祭祀的丝织品,引申为财物、货币,文中指货币。

B.厌糟糠的“厌”指“满足”,与《短歌行》“山不厌高”的“厌”义同。

C.分庭抗礼,以平等的礼节相见。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

D.祖,形声字,文中指效法、宗仰,与“唐宗宋祖”中“祖”字意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货殖生利,要洞悉“时”“用”。计然认为,应该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

时卖出。

B.勾践能够灭吴并称霸中原的主要原因有:按计然的策略治国十年,使国家富强;重赏士兵,使士兵勇于

作战。

C.谋财兴家,应择地、择时。范蠡功成身退后择陶邑隐居,借陶邑的位置优势与时逐利,富有后,还行仁

德之事。

D.白圭经商如治国施政、统兵作战,他认为经商需要的不是智、勇、仁、强,而是权变、决断、取予、有

所持守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2)能薄饮食,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14.材料一中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请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子贡对孔子名声、

思想的传播起了哪些作用。(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样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久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信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椁:乘木筏子。《论语•公

冶长》:“道不行,乘椁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

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1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客至》中“,”两句,用平白朴实的家常话语描写了主人热情待客

频频劝酒的欢快情景,让读者体悟到主客之间的深情厚意。

(2)《种树郭橐驼传》中一些所谓的爱树忧树者与郭橐驼的做法不同,甚至出现了“,

”的极端做法。

(3)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且是被迁戍

边的兵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数据,中国的老字号企业从最初的16000余家到现在只剩下1600余家;即使

是在这些为数不多的老字号幸存企业中,仅20%能维持生计,剩下的70%举步维艰,能够盈利的只有10%

左右。

()o一些老字号无论从管理还是从企业文化上,远远未跟上现代化的节奏;此外,一些老字号的

技术面临传承问题,还有一些是产品缺乏与时俱进的能力。当然,也有一些是后知后觉,陷入昔日的辉煌

而难以自拔,缺乏对市场变化的应对,箧终在社会政堇的木潮中彻底镣过升级的机会,与消费者渐行渐远。

而敢于走出历史光环、主动接受现代市场的挑战,是谋求新生的老字号们必须迈开的第一步。老字号

并不一定只能被岁月淹没,以至彻底“老化”消失。只要敢于创新,老字号依然有被市场重新接受的可能。

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国内外创新成功的经验,能够给予老字号更旺盛的生命力,它们诠释出更为隽永的故

事。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字号大面积陷入窘境,原因当然很多B.大面积陷入窘境的老字号,原因当然很多

C.老字号陷入大面积窘境,当然原因很多D.陷入大面积窘境的老字号,当然原因很多

19.下列诗句,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