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鸡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者,贯道之器也”,出自唐代李汉所作《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贯道之器也;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昌黎先生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韩愈。他的诗文,由其学生李汉编纂成《昌黎先生集》。李汉在序中评价韩愈的功绩成就时,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文以贯道”的命题。这里的“文”指文学作品的文辞、文采等形式,“道”指思想、道理,“贯”可以理解为贯穿、连接、宣扬、显示。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使命。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秉持这一理念,以他们笔底“载道”的诗文,书写着心志和情感,描绘着现实和人生。三国时曹丕在《典论》中说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什么把文章提到如此高度?就是因为文艺作品不仅塑造着民族的文化认同,而且起着成风化人的社会作用。《周易》里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文化”一词的最早体现,以文教化,文以化人,是要通过精神的力量、教化的功能、春风化雨的形式来润泽人心,令人向美向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千多年前,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就鲜明表达了文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在唐代文坛,一度存在文表华艳、文学浮夸的现象,文学作品讲求形式、言辞华丽、软弱无力、内容空洞,甚至有的公文都是如此。韩愈,柳宗元等人提出文以贯道,文以明道,掀起了一场文体改革的运动,史称“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师法先秦两汉的古文,抛弃骈文形式,注重质朴语言的表达和文章内容的沉淀。韩愈的散文,如《师说》《马说》《进学解》等,无不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连,切中时弊,意义深远,被苏轼赞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文化先贤以此为价值追求,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魂,赓续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摘编自田心《文者,贯道之器也》)材料二:中国现代散文一方面写作队伍空前庞大,另一方面却没有出现伟大的作家和作品。在此,我们要认真思考散文的振兴之道。当代散文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重现中华散文的古典美。中国古代散文从上古延续到晚清,是一座内涵丰富、数量庞大的文化宝库。真情,是散文的灵魂,奠定了中国散文古典美的基础。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代很多散文名篇,能流传千载,首要在于为文者有真情实感。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作品无不是以情动人的散文精品。莫言曾说:“关于散文的写法,说法很多,如果让我说,那就是一个‘真’字,真心真情真感觉。有真乃大,有真乃美。”然而,现在很多散文没有感情。一些作家愿意炫技,但就是羞于谈“情”说“爱”。散文相对于其他文学门类,距离作者的本心最近,是人生境界的展示,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与审美情趣的呈现,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与潜心追求。散文要有真情实感,但是有真情实感,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散文。有两点应注意:其一,这种感情应该是健康积极的;其二,感情的表达,一定要内敛、节制、含蕴、引而不发,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诗·大雅·瞻卬》:“君子是识。”散文须有识,就是散文要有责任担当,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类共同命运。中国散文素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文以载道”乃散文之本。可以说,中国散文形成之初,就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自觉承担了较重大的社会责任。春秋战国时期,《左传》《国语》中的文章,讨论的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概括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散文要有开阔的胸怀、卓越的见识。作家对社会、对人类、对一切事物要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如果一个作家没有明晰的、积极的价值观,他的作品不会有思想的力量,而没有思想的散文是速朽的。散文有学,指的是有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散文被称作“美文”,应该是美的,这种美首先体现在语言上。语言美是散文美的重要标志。古代文人特别重视语言,古典诗词和散文都有炼字的传统,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有人反对雕琢更字,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过度的雕章琢句甚至以词寓意,当然是要反对的。但是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创作必须重视语言。散文的语言应该是美的。但这种美不是堆砌华丽的词藻,而是通过语言的有效运用营造出美的意境。同时散文的语言又要明白晓畅。韩愈说过:“文从字顺各识职。”现在不少散文的语言,要不苍白无味,要不雍容华丽,要不佶屈聱牙。我们提倡有难度的散文写作,这种“难度”体现为生活深度、思想高度和精神力度,但绝不要制造“有难度的阅读”。散文写作,光有漂亮的外衣还不行,还要有内在的品质。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篇散文,如果没有文化底蕴,就算写得再好,也是苍白空洞的。当今散文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没有文化底蕴。很多作品,技巧娴熟,表达细腻,但缺少思想底蕴。我们需要一批有学者底蕴的作家,来改变目前散文创作中“善于表达却无可表达”的窘境。(摘编自徐可《呼唤散文的古典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用《典论》和《周易》的说法,证明了文艺作品对塑造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B.“文以贯道”是指文学作品的形式是用以表现思想内容的,这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使命。C.秉承“文以载道”的传统,在散文创作中融入积极的价值观成为中国古代许多散文家的自觉。D.散文的语言既要精心锤炼,营造美的意境,又要明白晓畅;但不应过度雕琢甚至以词害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的作品都是“文以贯道”的典范,李汉在《昌黎先生集》序中就曾大赞韩愈这一成就。B.因为散文更能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要更好地了解作家,就必须阅读其散文作品。C.散文的情感表达贵在内敛、节制、含蕴,因而性格内向的作家更容易创作出优秀作品。D.作家应努力丰厚“学”“识”,创作有生活深度、思想高度和精神力度且文质兼美的文章。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文以载道”观点的一项是()A.杜甫《蜀相》中对诸葛亮的赞颂以及感时忧国的情怀、以身许国的抱负。B.鲁迅《阿Q正传》暴露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民族众生的“病苦”。C.徐志摩《再别康桥》表达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体现新月派“三美”的主张。D.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由种树之术讲到做官治民之术,批评当时弊政。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新时代弘扬“文以载道”这一传统创作理念,有哪些现实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豫让行刺叶敬之赵襄子乘着马车,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脸上发出红扑扑的油光。他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左右摇晃着。城外不远,矗立着层层叠叠的山岭。山下河道弯曲,河上一座木桥,被垂柳挡住了半边。开路的随从过了桥,车夫鞭子一甩,催马过桥。谁料,马却“咯噔”一下停住了。马头乱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赵襄子疑虑重重。自从杀了智伯,把智伯的人头做成了饮具之后,他整天疑神疑鬼的;而智伯的臣子豫让刺杀自己未遂,更让他提高了警惕。如今,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他拍了拍参乘青茾的肩膀,指着桥下说道:“你去看看什么情况。”青茾下了马,正了正头上的帽子,扶了扶腰间的佩剑,往桥下走去。赵襄子等候着。不知过了多久,青茾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眼见的那个随从下了桥,忽然听得一声尖利的叫喊:“主公,不好了!青茾死了!”赵襄子脑子“嗡”的一下,急忙下了马,扶着腰间的佩剑,三步并两步走近桥头,拐弯下桥。不用他吩咐,他的随从们也纷纷下马,拔出佩剑,跟着赵襄子下桥。刚到桥底,赵襄子吓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他没有看见青茾,却看见了他的仇家豫让!豫让垂着头,握着佩剑,脸上的疤痕绷得紧紧的,使他看上去更加丑陋不堪。而豫让的脚下,就躺着青茾。鲜血浸透了青茾的衣服,往河边汩汩流淌。赵襄子怒火中烧,他拔出剑来,挥舞着,怒斥豫让道:“我原先以为,你不惜牺牲性命替主子报仇,是个义士,所以放了你。谁料,青茾与你是好友,你连他也杀掉,看来你不是义士!且吃我一剑!”豫让并不举剑,抬起头来,脸上竟有晶莹的泪珠。赵襄子的手抖了一下,剑锋低了下去,他催促豫让道:“你有什么话赶快说,说了好受死!”豫让因为吞了炭火,嗓子嘶哑。他艰难地发出声音来:“青茾发现我,欲放我走,则对不起主子;欲将我杀了,又对不起老友,所以自裁身亡。”豫让说完,扔了佩剑,往地上一跪,抚着青茾尸体,大哭起来。声音微弱如蚊虫之鸣,粗粝似老树之皮,似凄风掠过。在场的人,无不低头垂泪。赵襄子提剑的手,也扑地垂了下去。豫让忽然爬起来,抹了一把眼泪,浑浊的眼光投向赵襄子:“我有一事有劳于君。”赵襄子目睹刚才的一幕,敌意已然消失,就允诺道:“你说。”豫让道:“从今以后,再想刺君,已无可能。何况多年好友,为我而死。只是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能否请君脱下外衣,让我刺上三剑,以报主公?”赵襄子听了,没有言语,把剑交给一个随从,脱下外衣。两个随从上来,接过外衣,各扯一条袖子,来到豫让面前。豫让举剑,跳跃呼喊,连刺三剑,三个洞口,边缘皆染血,赫然出现在衣上。赵襄子见了,不免心惊。豫让停下剑来,拱手施礼,大呼道:“我已报答主公!”说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滚了几滚。目光最后瞥一眼赵襄子,嘴唇略动了动:“谢,……”豫让的尸体依然直立,不知过了多久,才轰然倒地。赵襄子为豫让修了一座坟墓。那墓就在河边,桥侧。后人称坟墓为豫让墓,称桥为豫让桥。河水流淌两千年,粼粼清波,至今倒映着墓和桥。河水不枯,墓桥永恒。(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5期)文本二: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客们会如何选择呢?从豫让刺杀赵襄子的事迹中可以看出,豫让第一次刺杀赵襄子失败,赵襄子感动其贤,释放了他。于豫让而言,赵襄子有救命之恩。但豫让与智伯的君臣之义让他不可能“怀二心”而事赵襄子,更不可能放弃为智伯复仇。智伯的“国士遇之”的恩情与二人之间的君臣之义大于赵襄子的救命之恩,“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因此,豫让最终仍然选择了再次刺杀赵襄子。由此可以看出,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客豫让选择了“死名之义”,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摘编自高婕《〈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恩义”关系》)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赵襄子的拔剑相向,豫让不躲避不反抗,竟然流下眼泪,说明他对青茾之死深感愧疚,也因失去老友黯然神伤。B.豫让的复仇之路坎坷,充满艰辛;他三击赵襄子外衣之后的大呼,既是对智伯之灵的告慰,也是对自我心灵的宽慰。C.豫让自杀后,其直立的尸体过了许久才轰然倒地,这一超现实的手法,表现了豫让不甘失败、生命顽强的精神品质。D.小说最后一段“河水不枯,墓桥永恒”具有象征意义,它意味着豫让的可贵精神千百年以来世代流传,永不磨灭。7.关于青茾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茾许久未归且桥下静悄悄的,反常的现象增添了现场的紧张氛围。B.青茾在杀死与放走豫让的两难之中选择自杀,体现了他的忠义精神。C.青茾形象地塑造主要通过豫让的交代来完成,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D.青茾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8.豫让为智伯复仇,最终不得不以剑三击赵襄子衣服而后自杀,结合文本一、二,谈谈豫让身上有哪些优秀的价值追求。9.“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寥寥数语,却在文本一中浓墨重彩,这一改写带来怎样的文学效果?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王羲之字逸少,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羲之书为世所重。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年五十九卒。(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文本二: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节选自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B.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C.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D.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岁在癸丑”中“癸丑”与“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中“丁丑”都是用干支纪日。B.“茂林修竹”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两句中的“修”字含义不同。C.“其致一也”与“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D.“使人耽之若是”与“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两句中的“耽”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小时候说话木讷,人们认为他没有什么奇特,但他长大后善于辩论,擅长隶书,为古今第一,深受堂伯王敦、王导器重。B.王羲之不愿意留在京城,有终老浙江之意,曾经在三月三日这一天,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兰亭聚会宴饮,亲自作序来申明心志。C.王羲之在序中畅叙幽情,情感由乐转痛,他指出不同人虽然各有各的爱好,但是生命最终会消亡,不由痛感世事无常,人生短暂。D.王羲之已看淡生死,赞同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看法;他认为后世的读者也将会对这次兰亭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14.王羲之和孙绰的序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双白鹄《玉台新咏》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①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吴欲负汝去,羽毛日摧颓。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歭止②顾群侣,泪落纵横垂。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③【注】①卒:同“猝”,突然。②歭止:同“踟蹰”,徘徊不前。③“今日”两句:是乐府中的套语,是配乐演唱时所加,与原诗内容没有联系。其大意是“今日相聚快乐无比,希望能这样天长地久万万年”。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与《孔雀东南飞并序》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B.通过诗与《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对比,我们认识到《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起兴不是与下文情节全无关系,而是有一定暗示的。C.“十十将五五”一句以白鹄们结伴而飞,反衬出一对白鹄因其中一只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画面。D.本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对话的形式,反应了封建社会夫妻别离的悲剧。16.此诗与《孔雀东南飞并序》表达的主题有相同之处,但在表现主题的方法上却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四、默写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_________”描写庭院台阶的景象,用“_________”描写了枇杷树生长的情况。(2)《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李密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影子与自己作伴的境况。(3)菊花是文人笔下的常见意象,常用来象征高尚的情操和潇洒隐逸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群山绵豆,泉水潆洄,梦泉村静谧地藏于山坳里。老屋石墙,汩汩清泉,历经数百年沧桑,生生不息,见证着村庄的变迁。步入村子,游客①______,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偶遇一位卖杏仁的老者,闲聊时,老者指向身后的房屋,将悠远的历史②______。定晴一瞧,村内民居风格统一,这些石屋皆是石头垒墙、石板铺顶,整体厚重古朴、美观大方。村中漫步前行,喧嚣渐渐散去,石板路曲径通幽,泉水叮咚,轻轻吟唱。泉水旁,青苔斑斑,不由得让人想起“________”的诗句来。立于山村开阔处,举目四望,便看到齐长城遗址。齐长城如同一条巨龙,横豆在山崖之上,蜿蜒盘旋,雄姿尚在,蔚为壮观。置身此间,仿佛能看到2000年前的金戈铁马。如今的梦泉村建成了40多处融合了现代设施与传统风情的、让游客有新体验的特色民宿;搭建的露天营地与自然天成的山色、泉音③______;特色的研学游线路,让孩童们拥抱大自然……古村落绽新颜,吸引了八方游客,昔日偏僻的小山村热闹起来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框的部分改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情因景生,情与景谐。《红楼梦》第三十五回林黛玉回到潇湘馆,见满地苔痕浓淡,不觉想起《西厢记》中“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冷冷”的语句来。漫步梦泉村的石板路,三游客看到斑斑青苔,不由得吟咏起诗文佳句来。你认为哪一游客吟咏的诗句填入“______”处最为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甲: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白居易《秋思》)
乙: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王维《书事》)
丙: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晏殊《清平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有些恒星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恒星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则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他们之间川流不息;多数双星都像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或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运用哪个说明方法()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作诠释22.下列各句中的“像”与文中加粗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学说很多,像“盖天说”“浑天说”等。B.有一种像啄木鸟形态大小的鸟不是在树上而是在地面上捕食昆虫。C.四月洛阳,置身牡丹花海、汉服人丛,就像回到了千年前的汉唐。D.五一假日,人民路和大学路交叉口突然出现拥堵,像发生了车祸。六、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刚出场时是个穷书生,他饱读诗书,有真才实学,心怀大志,脂砚斋曾为他写下“雨村真是英雄”的批语。可在登科及第步入官场后,他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道德,逐渐变成了一个忘恩负义、丧尽天良的奸险小人。书中曾预言他“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脂砚斋曾十几次怒批他为“奸雄”。热播剧《狂飙》中的高启盛出身寒微,从小学习刻苦,有较高的人生目标,凭借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是,由于毕业后长期遭到旁人的歧视,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扭曲,他贪慕钱、权与“胜”,失去了读书人的信仰,逐渐沦为一个不择手段、没有道德底线的黑恶分子,最终坠入毁灭的深渊。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警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证明了文艺作品对塑造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错。引用《典论》是说明文艺作品对家国人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作用,不仅塑造着民族的文化认同,而且起着成风化人的社会作用;而引用《周易》则是说明文艺作品成风化人的社会作用。故选A。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韩愈的作品都是‘文以贯道’的典范”说法绝对化。原文“李汉在序中评价韩愈的功绩成就时,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文以贯道”的命题”,并不意味着韩愈的作品都是“文以贯道”的典范。B.“要更好地了解作家,就必须阅读其散文作品”推断不当。阅读其散文作品是了解作家的途径之一。C:“因而性格内向的作家更容易创作出优秀作品”错。原文“感情的表达,一定要内敛、节制、含蕴、引而不发,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强调的是散文感情表达的艺术要求,并不是说性格内向的作家更容易创作出优秀作品。故选D。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文以载道”在文中指要有社会责任。C.侧重个人情绪和艺术形式。故选C。4.答案:①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提出“当代散文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重现中华散文的古典美”这一中心论点。②接着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从三方面论述散文要有情、有识、有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本文按照“提出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论述了向古典散文学习的三个方面。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提出“当代散文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重现中华散文的古典美”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引用莫言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散文创作应有真情实感;以《左传》《国语》等著作讨论“国计民生”为例,论证了散文写作应有责任担当;最后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在强调应重视语言美的同时,也指出不应过度雕琢,具有辩证色彩。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从三方面论述散文要有情、有识、有学。5.答案:①可以促进知识分子书写心志和情感,描绘现实和人生,可以润泽人心,成风化人。②可以引导文艺创作关注国计民生,承担社会责任,增强作品的思想力量。③可以实现当代散文的振兴,重现中华散文的古典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材料一原文“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秉持这一理念,以他们笔底‘载道’的诗文,书写着心志和情感,描绘着现实和人生“以文教化,以文化人,是要通过精神的力量、教化的功能、春风化雨的形式来润泽人心,令人向美向善”可知,新时代弘扬“文以载道”这一传统创作理念可以促进知识分子书写心志和情感,描绘现实和人生,可以润泽人心,成风化人。②由材料二原文“散文须有识,就是散文要有责任担当,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类共同命运。中国散文素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文以载道”乃散文之本。可以说,中国散文形成之初,就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自觉承担了较重大的社会责任”可知,新时代弘扬“文以载道”这一传统创作理念可以引导文艺创作关注国计民生,承担社会责任,增强作品的思想力量。③由材料二原文“在此,我们要认真思考散文的振兴之道。当代散文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重现中华散文的古典美”可知,新时代弘扬“文以载道”这一传统创作理念可以实现当代散文的振兴,重现中华散文的古典美。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不甘失败、生命顽强”错。这一超现实的手法,是对豫让忠义精神的赞美。故选C。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D.“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错。青并是赵襄子的参乘,为赵襄子探查情况,遇到豫让而自杀,只出现在文章前面,没有贯穿全文,所以不是线索人物。故选D。8.答案:①秉持为人之道,豫让一诺千金,践行诺言,坦然赴死;②坚守君臣之义,豫让完成了为智伯复仇的职责,以死报君;③报答知遇之恩,面对智伯的礼遇、赵襄子的赏识,豫让以死回报;④重视朋友之谊,豫让与青荓惺惺相惜,青荓为成全豫让而自杀,豫让便以命相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结合“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说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可知,豫让秉持为人之道,践行刺杀赵襄子的诺言,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结合“只是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能否请君脱下外衣,让我刺上三剑,以报主公?*说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可知,豫让选择了“死名之义”,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坚守君臣之义,最终仍然选择了再次刺杀赵襄子,豫让完成了为智伯复仇的职责,以死报君;结合文本一“我已报答主公!“目光最后瞥一眼赵襄子,嘴唇略动了动:‘谢,谢……”文本二“于豫让而言,赵襄子有救命之恩”“智伯的‘国士遇之’的恩情”可知,赵襄子对他赏识,有救命之恩,智伯对他有知遇之恩,为了报答知遇之恩,面对赵襄子的赏识,豫让以死回报;结合“多年好友,为我而死”“头颅落地”可知,重视朋友之谊,豫让与青并惺惺相惜,青并为成全豫让而自杀,豫让最后自杀,以命相报。9.答案:①丰富了内容,渲染了气氛,有利于刻画豫让、赵襄子等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②使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增强了小说可读性;③为后文豫让自杀铺垫蓄势,使结局更为合理;④强化矛盾冲突,有利于凸显小说主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从塑造人物看,结合“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青并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可知,小说描写赵襄子一行人过桥时,写马的变化、赵襄子的心理变化以及随从察看未归等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渲染了气氛,从侧面衬托豫让的出场,有利于刻画豫让、赵襄子等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从情节和效果看,结合“马却‘咯噔’一下停住了。马头乱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青并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可知,小说在豫让出场前,先是写过桥时马的变化,又描写赵襄子的心理,再写派随从去桥下察看,使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增强了小说可读性;从结构看,此处浓墨重彩的描写豫让出场前的情势,为豫让出场蓄势,也为后文豫让自杀做铺垫,使结局更为合理;从主题看,结合“智伯的臣子豫让刺杀自己未遂,更让他提高了警惕*刚到桥底,赵襄子吓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他没有看见青井,却看见了他的仇家——豫让*“赵襄子怒火中烧,他拔出剑来,挥舞着”可知,疑虑重重的赵襄子看到豫让后拔剑刺杀豫让,强化了矛盾冲突,制造紧张气氛,这种剑拔弩张的形势有利于凸显小说主旨。10.答案:D解析:句意: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听到说媒的信使到来全都很拘谨,只有一个人在东边床上露出肚皮吃东西,好像不知道一样。”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探问得知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信至”作“闻”的宾语,“闻信至”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一人”作“在东床坦腹食”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11.答案:A解析:A.“都是用干支纪日”错误,“岁在癸丑”中“癸丑”是用于纪年,“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中“丁丑”用干支纪日。B.正确。第一个“修”,高高的:第二个“修”。修补。句意: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上面不再漏雨。C.正确。第一个“致”,思想情趣;第二个“致”,使获取。句意: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D.正确。两个“耽”,都解释为“痴迷”。句意:如果人们都像张芝这样痴迷。/女子沉溺在爱情中,很难自拔。故选:A。12.答案:D解析:D.“赞同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看法”错误,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安造的”,可见王羲之并不赞同“一死生”“齐彭殇”的看法。故选:D。13.答案:(1)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愉,实在很快乐。(2)于是(我们)以碧绿的芳草为席,以清澈的溪流为镜,观看花草树木,欣赏飞鸟游鱼,与万物共同自由生活。解析:参考译文:文本一:王羲之字逸少,小时候说话木讷,人们不认为他有什么奇特。长大后,他善于辩论,以耿直著称。他很擅长隶书,为古今第一,深受堂伯王敦、王导的器重。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位女婿,王导让门生到东边厢房里去一个个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听到说媒的信使到来全都很拘谨,只有一个人在东边床上露出肚皮吃东西,好像不知道一样。”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探问得知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王羲之不愿意留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王羲之曾经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宴饮,并亲自作序以申明其志,说:永和九年,是癸丑年,阴历三月初,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老老少少都会集在一起。这地方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还有清澈而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作流觞的曲水,众人列坐在曲水之旁。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畅叙幽藏内心的情感。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舒心爽人。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性格也有安静与躁动的不同,当他们对所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感到自得,很欢畅地感到高兴和满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等他们对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时,感慨随着产生了。以前感到欣喜的事物,顷刻之间就变成了旧迹,尚且不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我们能不感到痛惜吗!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那样相合,总难免要在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如今人看待古人一样,真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引起人们兴叹抒怀的原因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也将会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王羲之的书法为世人所推崇。他曾给人写信说:“张芝在水池边学写字,池水都被墨汁染黑了,如果人们都像张芝这样痴迷,不一定比他差。”(王羲之)享年五十九岁。文本二:在暮春之始,我们在南涧边举行修禊活动。山岭高峻达千寻,湖面广阔呈万顷。山岭的起伏、湖泊的澄澈汪洋态势,可以称之为“壮观”了。于是(我们)以碧绿的芳草为席,以清澈的溪流为镜,观看花草树木,欣赏飞鸟游鱼,与万物共同自由生活,老少心情全都十分舒畅。但欢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悲伤也萦绕心头。人生来回推移,新旧交替,今天的新鲜事物,到明天就又变得陈旧了。14.答案:①都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②都抒发了人生苦短、欢乐易逝的感慨。解析:王羲之的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信可乐也”,天色晴朗,空气清新,舒心爽人,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孙绰的序“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观花草,赏鸟鱼,与万物共同自由生活,让人心情舒畅,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可见,二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王羲之的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们相交往,很快就度过一生,心中的快乐也会转瞬即逝,抒发了人生苦短、欢乐易逝的感慨。孙绰的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欢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人生来回推移,新旧交替,抒发了人生苦短、欢乐易逝的感慨。可见,二者都抒发了人生苦短、欢乐易逝的感慨。15.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本诗描写的是两只白鹄生离死别的场景,叙述描写的主体是“白鹄”,所以不存在用“白鹄”起兴的艺术手法。故选A。16.答案:相同点: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妻别离的悲剧。不同点:《孔雀东南飞并序》是一首叙事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本诗主要运用托物言志(比喻、拟人、象征)的方法,通过两只白鹄的生离死别的场景,委婉地表达主题。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这是一道比较鉴赏的题目。解答时精读诗句,在整体了解两首诗的基础上比较异同,注意从诗歌的主题和表现主题的方法两个角度做分析,分析“表现主题的方法”时,应结合诗歌的体裁特点,着眼整体,分析两首诗歌在塑造形象描述场景等方面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作答时先写出两首诗的相同点,(如:都是爱情悲剧),然后再分析不同点。《孔雀东南飞并序》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这里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其中个性化的语言尤其能展现人物形象,“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一个“故”字,既显示了焦母的故意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贞。《双白鹄》写一对白鹄因雌鸟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托物言志,以白鹄离别象征夫妻离别。17.答案:17.(1)而庭阶寂寂,今已亭亭如盖矣(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18.答案:①络绎不绝(接踵而至、接踵而来、川流不息、纷至沓来)②娓娓道来(娓娓而谈)③相得益彰
解析:①结合最后一段内容可知,梦泉村吸引了八方游客,大家接连不断地来到村子,街道上人来人往,所以此处应填“络绎不绝”;②“我”与老人路边闲聊,老人应是不间断地向我介绍梦泉村悠久的历史,所以此处应填“娓娓道来”;③结合前后句意可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露天营地”与“山色”“泉音”相互映衬,搭配和谐,所以此处应填“相得益彰”。19.答案:如今的梦泉村建成了40多处特色民宿,这些民宿将现代设施与传统风情融合在一起,让游客多了新体验。
解析:先提取句子主干单独成句,再分别把复杂成分拿出来,作为分句存在。20.答案:乙解析:原因:王维诗中的“苍苔色”与前句的“青苔”相呼应,生动展现了青苔的勃勃生机;“月照”“雨后”两句一写夜晚之景,一写雨后之景,与语段意境、语境不符。品味语境体会作者情感,再品读三句诗,找出与语段语境相符的句子。2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有些恒星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这是作比较;“有些恒星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这是打比方和列数字。没有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故选D。22.答案:B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Ⅳ》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生理学医学医药》课件
- 心肌梗死护理诊断及措施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图形创意》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食品安全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谷物品质分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儿鼻炎的健康教育
- 《手部防护培训》课件
- 2024待签样本兰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储备项目审计服务合同
- 开放性手外伤的护理
- 13.1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3-2024学年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共2套)
-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课件
- 五年级上册解方程练习100题及答案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英语试卷 含解析
- 2024年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官方备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S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调查报告4000字(论文)】
- 《“119”的警示》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道德与法治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海南省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油气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