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搜索14:散文表达技巧题答题套路
【套路简介】
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鉴赏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把握的一个根本原则。
鉴赏表达技巧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设题点。鉴赏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是全文。从各省市
高考卷命题的切入点来看,多是一两个句子或者一个语段,而且这些句、段多是描写性的,有的题目题干中直接有
“描写”字眼,有的虽有“赏析”字眼,但其句、段仍是描写性的。因此,描写性句、段的赏析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从考生解答这类题的实际情况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答题没有明确的思考方向,比较随意;二是赏析角
度不全面。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做好描写性句、段赏析题呢?
1,从描写角度切入进行赏析。首先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是人物描写,则考虑是哪种描写(如动作、
心理等);是景物描写,则要考虑其描写的角度和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等角度来赏析),调动多种感
官,赏析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等手法运用的妙处。
2.其他切入角度有:
(1)修辞手法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使用。
多是联想想象、对比烘托等,较少涉及整篇文章赏析用到的象征、托物言志、以小见
(2)表现手法
大等。
如某段文字语言有特色,就应从这个角度考虑。至于表达方式,则文本有较大篇幅的文
(3)语言表达
字才可考虑。
对描写性句、段的赏析往往可从多角度切入,当然不要求面面俱到,可从最有把握的角度作答;还要看清问题
本身,有些考题在题干中已指明答题方向,考生只需按题目要求的角度去思考即可。
[题型1]鉴赏表达方式
1.熟悉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⑴记叙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达到拟人效
人称作用
果。
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顺叙的好处是条理清楚。
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使行文波澜起伏。
记叙顺序插叙的好处是对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和说明,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严密、行文
更活泼。
补叙的好处是对原来的叙述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丰富内容,深化主旨,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
①细节描写与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的描写。
描写技巧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④选取某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
⑤语言描写。
①感觉角度(形、声、色角度)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描写角度
②观察角度一定点观察,移步换景;远近,高低,内外。
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描写作用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④为下文作铺垫。
⑤推动情节发展。
⑶抒情和议论
用在开头能揭示事物所蕴含的哲理和意义,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用在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用在结尾点明意义,升华思想,起收束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还与开头相照应,首尾圆合。
2.解题基本思路
明确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语句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结合具体语句阐述表达效果。
注意联系全文主题。
[题型2]鉴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1.熟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深入浅出。
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富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
对偶
两两互补,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反问起强调的作用。
(2)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
耐人寻味。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
抑扬
术效果。
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表现的思想借助于
托物言志
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以最经济、最简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
白描
的效果。
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虚实结合
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既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
点面结合
又能突出重点,表现出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表现
以小见大
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联想、想象经常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
联想、想象
术表现力。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更鲜明。
2.基本解题思路
指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分析概括这种手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结合原文表现出来的内容)。
说出具体效果。
【新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雨中鹭鹭
陈炳熙
大约在一年以前,我应邀参观了一个画展。这是一次可怜的个人画展,作者是一位无名的中国画画家,据说
是自费办的。
那是一个将雨未雨的春阴的下午,参观者寥若晨星,一半还是未必懂得欣赏美术的孩子。我和画家在展室门
口内握着手,他是一个年近四十的瘦高个,方脸,眼睛深邃有光,也许因为肌肤不丰的缘故,眼下有明是的泪囊;
若不是有那长长的两鬓直伸到耳垂的地方,可说是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艺术家的特征。他嗓音微沙,未言先笑,
而每笑必带有一种隐约的凄凉味。
他的作品只能算作中流。我一面在他们的陪同下一帧帧地看着,一面为他们的平庸而感到莫可奈何。在目前
画家比欣赏家还多的情况下,只有这样的作品而想摆脱蹇滞,真是谈何容易!一一然而我忽然否定自己了!有一
幅好画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是一幅水墨山水,气韵浑厚而妙趣天成,沈石田的《碧梧清暑图》也不过如此!我在
赞叹之余,又往下看,居然看见了第二幅,第三幅……佳作。我开始觉得作者出手不凡,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作品
引起了我的兴趣,而使我再三流连不舍的,是一幅被我称作“雨中鹭鹭”的立轴,那两只鹭鹭,耸肩缩颈于柳丝
雨暮中的神态,钱羽时露着傲骨,凄凉中蕴着期待,似乎在瞩望着霁后的阳光,想象着振羽的高翥。看着看着,
两只鹭鹭竟然叠成了一只,又竟然幻成了画家的形象一一我于是惊悟:这不是画家的自写吗?想到这一层,我不
禁赞叹连声,对画家说,“这真是一幅杰作,在所有展品中我第一喜欢的就是这一幅!”
画家的眼里闪过一阵异样的光影。我说不出那代表一种怎样的感情。感激吗?欣慰吗?自豪吗?谦抑吗?都
不是。他欲言又止,而以意味深长的一笑取代了任何回答,随即转过身去,捧出一本册页,让我题辞留念。
这种荣幸在其他展览中常常轮不到我,这次我却在主人的仰望中占了先。我又想忽然妙想天开,设想自己若
真是一位大名人,提笔便有九鼎之重,让画家只要一出示我的题辞,便会有扬眉吐气之快,那该多好!可惜我终
究成不了大名人,只能尽我之绵薄,发两句不值钱的牢骚而已。
于是我拈笔凝想,然后题道:
虽有高风堪自勉
世无公价待时评
我念了一遍,又觉得没意思起来,这种不着边际的宽慰之辞,有点近乎精神胜利法,说着快意,思之无聊。
我正在懊悔,忽然看见画家的表情,却使我吃了一惊。他刚才还在微躬了身子,站在旁边看我挥毫,此刻则直起
腰来,板了面孔,瞳神一动也不动地僵立在都里,而那脸上骤然失了血色,变成土一般的灰黄。我顿时感到自己
的孟浪了一一是我这不妥的题辞,招了他的愠怪,以至于在神情上也表露出来了!
“谢谢!”
正在我惴惴不安的片刻间,他竟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同时道谢着。
我的头脑还没有反应过这是怎么一回事来,他已经抬起了头,那一双依然是动也不动的眼睛上,有一层光亮
的东西迎着窗口的微明熠耀……
四个月后,有一天我下班回家,邻居交给我一轴字画,说是有人访我未遇,托他转交的。我把画展开,看见
是那幅“雨中鹭鸳”的原作,我不免为之一征,杰出的原作也可以送人吗?画展露到最后,一张白色的小笺从尽
底外飘然飞落在地上。我拾起笺纸来看,上面写道:
上次蒙谬赏此幅拙作,当时便有意奉赠求正,唯因不久后还要参加外事部门展览,未敢遽尔相许,今则两次
展览俱毕,可以奉上了。当年吴季子挂剑赠徐君,也是之前未敢相许,而到可以奉赠时,徐君已等之不及,只好
挂于丘墓的树上。我虽不敢妄拟古人之信义,但为能不失时机地答谢知己,而感到欣慰不已。谢谢!
至此,我终于弄懂了他那次欲言又止的原因。捧着信纸,想到为我赞叹了一声,就把原作相赠的这古道热肠,
我的眼里也居然有些酸热起来。
从此在我的素壁上挂上了这幅越赏越有味儿的佳作。
大半年以后,外事部门的一位主任因事到我家来找我,看见了壁上的画,愣了一愣。
“这幅画怎么在你这儿?”
我感到他问得奇怪,反问道:
“你见过这幅画?”
“岂但见过……”
“还怎样?”
“为这幅画我还得罪了宾馆的一位领导呢。”
“这是怎么说?”
“这幅画参加过我们举办的一次展览。那次展览是展销性的。有一位宾馆的领导亲自来选画,要装饰几间接
待外宾的客厅。选定的几幅中就有这一幅。可是作者怎么也不肯出手,表示任凭哪幅都可以,唯独这一幅不能通
融。说实话,不但那位领导有点不高兴,连我也心中窝火:既然参加展销性质的展览,按说都不是非卖品,为此
我对他不算很客气。可是他只管赔不是,到底也还是不卖这幅画。想不到……”
他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不说了。我知道他下面的意思:“想不到是为了这样一个不值得跟宾馆领导闹僵的原
因。”
其实我何尝想得到?若不是他说破,我哪知道这画的得之不易。虽然作者默许了我,但毕竟没有明说;况且,
即使说了不兑现,在现今的某些艺术家眼中又算了什么呢!
我又认真欣赏起这幅一直忽视了它的身价的杰作来。两个鹭鹭重新叠在了一起;画家的形象又一次出现了,
在雨中,但期望着新霁……
(选自《十月》1986年第5期,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画展可怜、画家普通、画作中流,而后以“气韵浑厚而妙趣天成”等语转
写画作的不同凡俗。
B.写参观者中一半还是未必懂得欣赏美术的孩子,既突出了画展的“可怜”,没有真正的欣赏者,也暗示真
正的欣赏者在未来。
C.描写画作中的“雨中鹭鹭”侧重于神态、神韵及“我”的主观感受,“耸肩缩颈”写神态,“钱羽时露着
傲骨”等语写神韵。
D.赠画由邻居转交而未让画家出场,可以减省交往的交代,突出笺纸的作用,集中笔墨来展现赠画原因,凸
显画家的古道热肠。
7.对文章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所写的这位画家名气不大,却是一位出手不凡的画家,“我”也不是大名人,却能独具慧眼,两人相
识颇有惺惺相惜的境况。
B.作品言“目前画家比欣赏家还多”,暗含着对画坛不良风气的批评,意思是说平庸画家太多,如此更能突
出无名画家的难能可贵。
C.文中题辞对无名画家评价甚高,同时又为他未能得到世人公正的评价而鸣不平,但是牢骚过甚,以致于重
读题辞时产生无聊之感。
D.文中两处写到两只鹭鹭叠成了一只,幻成画家的形象,旨在突出雨中鹭鹭和无名画家共有的品格,即困境
中不失傲骨,永保希望。
8.画家在“我”题辞之后的神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怎样理解这种变化?(6分)
9.文章以“雨中鹭鹭”为标题,有哪些作用?(6分)
答案与解析
B.写参观者中一半还是未必懂得欣赏美术的孩子,既突出了画展的“可怜”,没有真正的欣赏者,也暗示真
正的欣赏者在未来。
6.B【解析】B项,任意解读。“也暗示真正的欣赏者在未来”错误,文中“参观者寥若晨星,一半还是未
必懂得欣赏美术的孩子”为实写,并无象征意义。
7.C【解析】C项,曲解文意。文中“发两句不值钱的牢骚而已”是自我贬抑之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牢骚。
“思之无聊”是指题辞不能迅速提高无名画家的知名度,不是“牢骚过甚”。
8.①先是板了面孔,僵立着,脸上失血,一副冷峻严肃的神情;而后眼生光亮,冷峻消失,心中顿时释然。
②题辞“世无公价”语揭示了画坛评价不公的现实,深深触动了无名画家的痛处,故而情不自禁地冷峻严肃起来。
③题辞“虽有高风堪自勉”“待时评”语让他看到有人赏识自己的画作,真正的价值终究不会被埋没,于是眼生
光亮,心中释然。
【解析】本题考查对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作答本题,首先要答出具体的神情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实
质,抓住“板了面孔”“僵立着”“脸上失血”,点明冷峻严肃的实质,抓住“有一层光亮的东西迎着窗口的微
明熠耀”,点明冷峻严肃、心中释然的实质。然后结合题辞内容上分析变化的原因,抓住“世无公价”,从触动
心中痛处的角度归结冷峻严肃的原因,抓住“虽有高风堪自勉”“待时评”语,从有人欣赏、终究不会被埋没的
角度归结冷峻消失的原因。
9.①小说写无名画家将“雨中鹭鹭”这幅杰出的原作赠送给“我”,以“雨中鹭鹭”为标题,概括了故事情
节;②无名画家像画作中的鹭鹭一样,困顿时不失傲骨和期待,以“雨中鹭鹭”为标题,可以凸显无名画家的人
物形象。③人应当不为一时的名气和暂时的不公所困扰,要像鹭鹭一样在雨中仍期望着新霁,以“雨中鹭鹭”为
标题,可以突出小说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场探究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可从概括故事情节、凸显人物形象和突出小说主题三个角度进行
阐述。答题是要结合具体内容作用,可以先说作用后概述内容,也可以先概述具体内容后点明作用。概述情节要
突出“雨中鹭鹭”的杰出和原作,概述人物形象要突出不失傲骨和期待,概述主题要突出不为一时的名气和暂时
的不公所困扰。
3.解结构技巧类题,应做到“三看”:
其一,看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对散文思路、构思的整体分析,绝少不了对线索的分析,因为线索对散文有重要作用:
(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2)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3)揭示主题。
(4)使行文富于变化
其二,看思路特点。
梳理全文内容、层次后,再看它在写作顺序上有何特点,如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等
其三,看文本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特点,如开头的倒叙,中间的衬托对照,结尾的以景结情等
答题规范:
①开门见山,总领下文。
②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优笔;为下文写……张本;呼应下文……;奠定了
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下文写……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
起伏。
③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由……
结构类
转而写到……。
④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
达了……。
⑤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的
感情推向了高潮。
是为了写(或为了说明)……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营造了……
内容类
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一般效果是引入自然,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特殊效果须结合语段所用的表达技巧
表达效果类
来谈。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使读者产生共鸣,强化了读者印象;给读者留下思考、回
读者角度
味的空间。
[题型3]鉴赏语言特色
1.审题
弄清题型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明考型,即题干直接要求分析其特色,如''请分析其
审题型表达特色”等;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等提示性词句。
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某一段或几段、某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
体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
审范围
如果赏析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赏析的是局部,则首先要看修辞手
法。“首先"就是优先,但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单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谓“单向”,即题干明确规定
审角度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等。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
角度。
2.答题
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表达特色”“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概念的
要区分概
异同,因为它们决定着答题方向。前三个概念问的几乎是同一方面,只是在分析“表现
念、牢记概
手法”时,应先从狭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的角度考虑,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手
念
法等角度考虑。如果问的是“修辞手法”,绝不可同“表达特色”等术语混用。
除题干明确规定赏析角度外,一般都要求从多角度切入鉴赏。如果是局部鉴赏,则优先
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其次从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等角度考虑。如果是整体鉴赏,则优
多角度切入
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其次从表达方式角度切入。至于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除非从
整体、主要、显著的角度看确实存在,才可切入鉴赏。
分析时要把握好两个结合:一是与文章的中心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表达技巧,任何表达
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中心服务的;二是与语言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评价主
重点在赏,
旨还是鉴赏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体会、把玩、涵泳。因此,作答之前,须对所
关键在析
给材料反复品读。有时分析表达技巧不单单要看所给文字本身,还要联系上下文才能
准确判断。
四.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万鞋墙
梁衡
①陕北多山,千山万壑。有村名赤牛,世代农耕,名不见经传。近年有退休回村的干部老高,下决心搜集
本地藏品,建起一农耕博物馆。我前去参观,不外乎锄、犁、楼、耙、车、斗、磨、碾之类,也未有见奇。当
转入一巨大窑洞时,迎面一堵高墙,齐齐地码着穿旧了、遗弃了的布鞋,足有两人之高,数丈之长。我问:“有
多少双?”答道:“13000双。”我脱口而出:“好一堵万鞋墙!”
②这鞋平常是踩在脚底下的,与汗臭为伴,与尘土、泥水厮磨,是最脏最贱之物,穿之不觉,弃之不惜,几
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今天忽然被请到墙上,隆重聚会,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顿然感到它的伟
大。不管什么鞋,都已经磨得穿帮破底、绽开线头,鞋底也磨成了薄片。仔细看,还能依稀辨出原来的形状、
针脚、颜色。每一双鞋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从女人做鞋到男人穿它去种田、赶脚、打工等,一个长长的故
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布鞋长大的,又穿着布鞋从乡下走进城市,每一双鞋都能勾起心底
一段甜蜜或辛酸的回忆。这鞋墙就像是一堵磁墙,又像是一个黑洞,我伫立良久,一时无语,半天,眼眶里竟有
点潮湿。
③在回县里的车上,大家还在说鞋。想不到这个最普通的穿戴之物,经今天这样一上墙,竟牵动了每一个
人的神经。一种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中国革命是穿着草鞋和布鞋走过来的。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建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才发现脚上还穿着延安的布鞋,匆忙
到委托店里买了一双旧皮鞋上路。大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北方农村的人一律穿自家做的布鞋,小时穿
妈妈做的鞋,成家后穿老婆做的鞋。布鞋是维系农耕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一根纽带。我想,
做鞋也成了农村妇女生命的一部分,从少女时学纳鞋底开始,一直到为妇为母,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她们一
针一线地纳着青春,纳着生命。遇孩子多的人家,做鞋成了女人的沉重负担。男人们很珍惜这一双鞋,夏天干
活尽量打赤脚,出门时穿上鞋,到地头就脱下来,两鞋相扣小心地放在田垄上,收工时再穿回来。每年农历正
月穿新鞋是孩子们永远的企盼,也是母亲笑容最灿烂的时刻。要说乡愁、亲情、家,布鞋是最好的标志。
⑤鞋不但是人情关系的标志,还是社会进步的符号。有人说,看一个人富不富,就看他家地上摆的鞋。我
是1963年进大学的,同班有一位从湘西大山里考来的同学,赤着脚上课。老师问,为什么不穿鞋。他说长这
么大,就没有穿过鞋。1968年大学毕业,按那时的规矩,我到内蒙古农村当农民劳动一年。生产队饲养院的热
炕,是冬季的晚上村民们聚会、抽烟、说事的热闹地方。腾腾的烟雾和昏暗的灯光中,炕沿下总是一大堆七
扭人歪、又脏又瘪的鞋,其中有一双就是我从北京穿来的,上面已补了13个补丁。九十年代我已在北京中央
国家机关工作,那时的会议通知常会附一句话:请着正装。“正装”什么意思?就是要穿皮鞋。
⑥那几天在县里采访,虽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但脑子里总是转着那些鞋。立一堵墙以示纪念,是人们常用
的方法,最著名的如巴黎公社社员墙、犹太人的哭墙,还有国内外经常看到的烈士人名墙,但集鞋为墙,还是
第一次见到。鞋虽踩在脚下,不像帽子风光,却要承一身之重,走一生之路,最是苦重,也最易被人忘记。
⑦我们常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却很少人说到“游子脚下鞋”。做鞋,首要是结实。先要用布
浆成“衬”,裁成帮,裹成底。将麻搓成绳,锥一下,纳一针。记得幼时,深夜油灯下,我躺在母亲身旁,是听着
纳鞋底的刺刺声入睡的。现在市面上已找不到人工布鞋了,那天我在县里托人找了一双,不为穿,是想数一下
一双鞋底要纳多少针。你猜多少?2500针。那堵鞋墙共有13000双鞋,你算一下,总共有多少针呀!每一个
人都说自己的事业轰轰烈烈,走过的道路艰辛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学信息处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低价仓库租房合同范本
- 2024年出售百年树木合同范本
- 2024年承接全屋定制工程合同范本
- 《餐饮服务与管理》高教版(第二版)7.3菜品的定价原则与方法单元练习卷(解析版)
-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两人合作简明合同范本
- 2024年胸苷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船用滚轮闸刀掣链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粉末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实验室十大危险操作和安全隐患
- 妇幼保健院关于修订岗位轮转制度
- 气候影响着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顶管及盾构施工技术及特点(62页)
- 生产部管理人员考试题(新进转正)范本
- 高中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确立研究性学习课题PPT通用PPT课件
- 6S管理知识图解
- 高速铁路ZPW-2000轨道电路
- 县国家税务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 儿童消化道出血诊疗(课堂PPT)
- 桥梁荷载试验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