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以人为本。其人文精神的养成,主要通过传
统礼乐教育来实现。礼乐教育一方面讲的是''礼",体现出一种伦理的精
神;另一方面是“乐”,体现出一种艺术的精神。这种艺术精神所包含的
意义比一般的艺术教育或者艺术种类宽泛得多,它超越了具体的艺术形
式,体现出艺术追求的境界。
可以说,中国文化精神包括伦理的精神与艺术的精神,两者相互融合,
不可分割。礼是用来规范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即“别异”“明
分”,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社会秩序;乐是用
来“统同”“合群”的,人们通过乐表达志向、情感,通过乐来交流,
从而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通过礼乐教化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合格的人、有高尚品德的人。过
去常讲,中国历史文化是一种伦理的文化。这种看法有其片面性,只看
到了“礼教”而忽略了“乐教”。要了解中国文化,如果不了解乐教,
不知道中国文化是一种充满艺术精神的文化,是不够全面的。
中国的文化是艺术的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从文学上讲,
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从音乐上讲,不仅有源远流长
的传统音乐,还把外来的音乐、舞蹈都吸收进来,使之形式与内容异常
丰富。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主要艺术形式有琴、棋、书、画,如果一
直上溯,还有六艺,即诗、书、礼、乐、射、御。这些都是艺术宝库中
的精髓。再有,中国的昆曲与印度的梵剧、希腊的悲剧、日本的古典戏
剧相比,无论是剧本的文学艺术、音乐演唱艺术,还是舞台表演艺术以
及整个戏剧理论体系,都更胜一筹。希腊的悲剧早已消亡,只剩下了一
些文学作品;印度的梵剧只零零散散地存在于现代印度舞蹈中;日本能
剧的历史比中国的昆曲要早几百年,但它从剧本到唱腔,再到表演艺术
理论都没有昆曲那么完整和丰富。这些例子说明,中国的很多艺术在世
界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其价值无法估量。
中国的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紧密结合,道德追求的最高境界实际上也
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经常讲“真善美”,“真”是对知识、真理
的追求,“善”是对伦理、道德的追求,“美”是对艺术境界的追求。
中国人不仅讲“天人合一”,也强调“真善美”的统一。在根本上,道德
的追求和艺术的追求是完全融通合二为一的。不仅如此,中国人还把艺
术精神贯彻到了日常生活中。
有人说,中国人的生活是艺术的生活。总之,中国文化渗透了一种追
求艺术境界的艺术精神,礼乐教化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
更注重通过乐来引导社会风气、培养人们的情操。形式固然重要,但只
是停留在外在上,并不是乐的本质。“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
也,乐之末节也”(《礼记•乐记》),乐并不单纯指奏响黄钟大吕,唱歌、
跳舞都是音乐的末节。真正的乐教,或者说艺术的精神,是通过外在形
式寻求人生最高的境界。音乐的根本在于培养人的德行,而不是单纯培
养人的艺事,“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礼记•乐
记》)。《乐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把艺事放在第二位。艺术不是一种
竞技性、表演性的活动,六艺“诗、书、礼、乐、射、御”中,“射”
跟“御”实际是体育活动,但其本质不是竞技性、表演性的,而是要通
过艺术、体育等活动来陶冶性情,以寻求达到人生更高境界。陶冶情操,
提升人生境界需要由艺人道,同时要用道来统摄艺,这应该是中国乐教
中最根本的精神。
(摘编自楼宇烈《立于礼,成于乐一一中国文化中“礼教”与“乐教”
的和谐统一》)
材料二:
礼乐之“结盟”,肇端于夏商,而大成于西周的礼乐制度,其一体性
之论述则在春秋战国的儒家那里获得定型,奠定了此后中国礼乐文化的
基本风貌和精神。在传统儒家经史子集或“六经”“六艺”的人文知识
体系中,礼乐在理论和精神上的一体性远大于差异性。历朝历代在国家
层面的演礼典乐之实践,更加深了这种礼乐论述的一体性。
自20世纪以来,西学传入中国,近现代学人开始以西方的学科观念
和方法重新阐释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礼与乐逐渐分离。其中,乐因为符
合现代艺术与美学观念而被纳入美学和艺术研究领域。而礼乐中的礼,
则因为其内涵过于丰富,外延过于宽泛,且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被一部分
启蒙思想者指认为“吃人”的礼教,与现代美学所定位的自由价值相违
背,而被美和艺术排除在外。自此以后,近现代学人对传统礼乐的研究,
或者将之等同于单纯的音乐研究,特别强调其形式上的审美价值;或者
只是将礼分解为宗教、政治、伦理和法律范畴,儒家礼乐的一体性论述
被彻底切割。在这种现代西方美学和艺术观的主导下,一些学人开始抨
击传统礼乐中乐的非自律性,试图把乐从礼中拯救出来,致使礼乐各失
其本来面目,在不同学科和学术观念下延续自己的生命。
(摘编自易冬冬《礼与乐:中国文化内在的一体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乐并不仅指音乐这种艺术门类,它超越了
具体的艺术形式,体现出了一种艺术的精神。
B.传统礼乐教育通过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的融合来实现,礼乐教化有
助于培养出有高尚品德、健全人格的人。
C.传统文化中的乐教注重艺事,意在通过外在的形式寻求人生的最高
境界,最终实现由艺入道,以艺摄道。
D.礼乐在理论和精神上既有一体性也有差异性,其一体性论述经儒家
定型后,奠定了礼乐文化的基本风貌。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更全面了解中国文化,既要了解礼教,也要了解乐教,因为中国
历史文化不仅是伦理文化。
B.与世界其他的国家相比,中国的艺术更为完整,更为丰富,更有高
度,其艺术价值无法估量。
C.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单纯用于娱乐的歌舞并不能体现真正艺术精神,
也无法提升人生境界。
D.以西方学科观念和方法阐释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会使礼乐分离,破
坏中国文化内在一体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通典•礼典》)
B.“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僧》)
C“不要试图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在那空白的深处。”(泰戈
尔)
D.“从'序'与'理'说,礼的精神是科学的。"(《朱光潜全集》)
4.材料二最后一段使用了“指认”“切割”“抨击”等词语,请简析
其作用。(4分)
5.当下,如何才能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中“礼乐一体”的传统?请结
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鱼香大抄手
陈美桥
春雨漫润,泥土幸福得浑身起酥,暧昧地粘在赶路人的鞋帮鞋底。于
是,街道上交错着各式黄泥鞋印。有一双大头皮鞋,在无名饭店前停留
很久,鞋头已经磨损,鞋带也因长时间拉扯,失去了张力。
蒙蒙细雨落在穿皮鞋的老人头上;花白的头发丝像吐出了细微的气泡。
他退移到饭店屋檐下躲雨,久久打量着斜对面的“鱼香大抄手”店铺。
店老板张痛子正在涮洗客人刚刚吃完的面碗,洗洁精的泡沫和红油的
残余,在那双厚实的手掌上四处游移。这间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小店,生
意十分兴隆。他操持这家抄手店,亲自揉面团,压面皮,做得很精细。
特制的抄手皮,比普通抄手皮更方更大,更有韧劲,包着鲜嫩润泽的肉
馅,量足饱满。他发刀剃头----与众不同哦。
每每这时,张痛子习惯性地挤出憨笑,向大家拱拱手。他为人仁义,
如果有人身上钱揣得不够,他便说:“下回一起给嘛。”
这天的洗碗量比平常更多一些。急涌的自来水撞在碗壁,又弹出来,
砸在他的眼角,他用手肘去擦水的瞬间,视线移到远处,发现有双眼睛
盯着他。目光撞过之后,又各自移到了别处。
无名饭店的老板云巧出门去张罗一些杂事,在街上走了个来回,见老
人还立在门口,便问道:“大爷躲雨呀,外边风大,进屋坐一会儿嘛。”
风确实吹得老人的脸频有些泛红,双手冻得微红。他干咳了两声,说
道:“那就多谢老板了。”
老人在一张条凳上坐下,云巧递来一杯热茶。他双手捧住杯子,轻轻
呷了一口,问道:“你这饭店咋没营业呢?”
“快了。大爷想吃点儿啥子?”
“我肚子确实饿了,能不能帮我到对面买一碗抄手?”
云巧好生奇怪,老人在门口站那么久,为何不自己到抄手店里吃上一
碗?但她看老人的气色确实欠佳,便朝着对面的抄手店喊道:“张叔,
还有抄手没得?”
张痛子抬头,看看托盘里的抄手,赶忙答复:“不够一碗呢!”
老人听后,对云巧说:“不要紧,喊他煮起。”
“煮起哈!”不一会儿,云巧撑着伞过去端抄手。张稿子给煮好的抄
手淋上鱼香汁,又加了小半勺蒜泥和葱花。老人看到碗里鼓胀的大抄手,
瞬间眼睛明亮,精神抖擞。云巧将筷子递过去,只见大爷夹起抄手咬了
一口,突然走神似的并不吞咽。
“大爷,抄手不对味吗?”
“不是不是。”
“那您……”
“这个张痛子是本地人吗?”
“不是,是前几年来镇上租那间屋开的店。”
“哦?”
张病子是单身汉,勤快老实,除了那条痛腿,挑不出别的毛病。有媒
婆主动为他介绍过好几回对象,他都以残疾为由笑着婉拒,也有人揣测,
他心里已经有人了。
他隔壁是一家裁缝铺,铺子的主人,是带着八岁儿子的寡妇严琼花。
每当集日,严琼花铺子里人多,来不及做午饭,便打发儿子到隔壁吃抄
手。张痛子知道孩子不吃辣椒,特意做成清淡口味。孩子快要端着抄手
对着张病子笑,两个酒窝显露出来特别好看。
街坊有意撮合他们,但张痛子总是笑而不答。时间长了,严琼花觉得
张痛子嫌弃自己,便不想和他再有任何瓜葛。张瘤子想向她解释,却又
不知如何开口。严琼花也只冷冷回他一眼,那张圆脸再没泛起过一丝涟
漪。
老人端着空碗走到抄手店,把钱递给张瘤子,夸赞道:“这个鱼香大
抄手味道安逸,跟我在永川吃的差不多。”
“难得您夸奖。”张痛子的脸一下子红了。
老人没有马上离开,他在旁边瞅着张痛子调完作料,用勺子点一滴沾
在指尖尝了尝:“浓稠、咸鲜、甘香,就是这个味!”接着从裤兜里拿出
一张照片,叫了声,“刘道义!”
正埋头往瓶里装调料的张病子听到这声呼唤,瞬间呆立,手中的汤勺
坠落在地。
“当真是你啊!尽管你隐姓埋名,可你的手艺出卖了你。这世上的痛
子多,但会做鱼香大抄手的瘤子不多。”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啊!”
“告诉你,你那个老板,坟上都长树了!”
“老板死了?我不是故意的,是他误会我偷钱,跑到厨房来打我,我
顺手一推,他撞在厨台角上了”
“那你为啥子要跑?你晓不晓得,我从警队退休到现在,因为你这桩
没有破的命案,一直到处找你。”
“我害怕说是我杀了人……我……没有杀人,真的没有杀人……”张
浦子双膝跪在老人面前。
老人一把将他拉起来,要带他去自首。他瞬间又跪着央求道:“警官,
请相信我一回,办完这件事,明早就跟你走。
黎明时分,张痛子写好两封信,一封塞进严琼花的门缝,又将一大包
钞栗藏到她放置废布的纸箱。另一封塞进无名饭店门内,便随老人一起
搭乘汽车进了城。
云巧展开门缝里塞进来的信,上面详细地记录着鱼香大抄手的制作方
法,包括肉品的选用、肉馅。
云巧觉得十分惊诧,失落地凝视那店铺门外贴着的“停业”二字。严
琼花从信中读出男人的深情和无奈,拉着儿子,流着泪往进城的方向追
去,嘴里不断地喊着“癞子”。那些眼泪比春雨来得热烈,来得滚烫。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鞋头已经磨损,鞋带也因长时间拉扯,失去了张力”的细节描写,
暗示了老人追踪案犯过程的艰辛与持久。
B.“目光撞过之后,又各自移到了别处”,写出了二人不同的心理活
动,张腐子是心虚慌乱,老人则是不动声色。
C.面对云巧的疑惑,老人转换话题问“张腐子是本地人吗”,进一步
了解张摘子的信息,体现出老人办案的严谨细致。
D“两个酒窝显露出来特别好看”和“那张圆脸再没泛起过一丝涟漪”
形成对比,折射出严琼花对张腐子态度的转变。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独具匠心,运用动态视角描写画面,由面到点,
由下到上,由物及人,富有镜头感。
B.文中对鱼香大抄手做了详细介绍,突出了鱼香汁干拌的独特吃法,
为后文老人凭此追踪到他埋下伏笔。
C.小说的语言极富特色,既细腻又质朴,文中对话多采用日常口语,
“味道安逸”“为啥子”等词语带有地域色彩。
D.小说补叙张痫子与严琼花的爱情故事,一方面补充了文章内容,另
一方面丰富了人物形象,同时还设置了悬念。
8.小明要将小说中张痛子招呼食客的内容(文章第3-4段)改写成一
个话剧表演的台本,请你根据文本内容帮小明完成下列表格。(4分)
项目内容
舞台说明(环境、
动作)
对话设计“张腐子,你这是菜刀剃头一一与众不同哦。”“忘带钱了,
您看……”“下回一起给嘛。”
旁白(人物介绍)
9.作者在创作小说时一直斟酌末段是否删去,你认为删与不删哪个效
果好?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
之。夫小人者,必先得于其君而自固于天下,是故法不可击。击之而不
胜身死,其祸止于一身。击之而胜,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是以《春
秋》之法,不待君命而诛其侧之恶人,谓之叛。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是
也。
世之君子,将有志于天下,欲扶其衰而救其危者,必先计其后而为可
居之功,其济不济则命也,是故功成而天下安之。令夫小人君不诛而吾
诛之则是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夫既已侵君之权,而能北面就人臣之
位,使君不吾疑者,天下未尝有也。国之有小人,犹人之有屡①。人之
瘦,必生于颈而附于咽,是以不可去。不胜其忿而决去之,夫是以去疾
而得死。汉之亡,由此之故也。自桓、灵之后,天下之权,归于内竖,
贤人君子,进不容于朝,退不容于野,天下之怒,可谓极矣。当此之时,
士大夫之论,以为天下之患独在宦官,惟宦官之务去也。然窦武、何进
之徒击之不胜,止于身死,袁绍击之而胜,汉遂以亡。
方其未去也,是累然者瘦而已矣。及其既去,则溃裂四出,而继之以
死。何者?此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且为人臣而不顾其君,捐其
身于一决,以快天下之望,亦已危矣。故其成则为表,败则为何、窦。
然则忠臣义士,亦奚取于此哉?夫窦武、何进之亡,天下悲之,以为不
幸。然亦幸而不成,使其成也,二子者将何以居之?故曰:以义正君,
而无害于国,可谓大臣矣。
(节选自苏轼《大臣论》)
材料二:
安石误国之罪,本不容诛,而安石无误国之心,天地可鉴。主意于误
国而误国者,残贼之小人也,不待诛也。主意利国而误国者,执拗之君
子也,尚可怜也。卓吾②曰:“公但知小人之能误国,不知君子之尤能
误国也。小人误国尤可解救,若君子而误国,则未之何矣。何也?彼盖
自以为君子而本心无愧也。故其胆益壮而志益决,孰能止之。”
(节选自李贽《焚书》)
【注】①瘦,瘤子。②李贽,号卓吾。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
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今夫A小人B君不诛C而吾诛之D则是侵君E之权F而不可G居之
H功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犹,指如同、好像,与《六国论》中“犹抱薪救火”的“犹”意思
相同。
B.惟,指只要、只是,与《陈情表》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惟”
意思不同。
C.捐,指舍弃、抛弃,与成语“细大不捐”中的“捐”意思并不相同。
D.盖,指大概,与《屈原列传》中“盖自怨生也”的“盖”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春秋》记事法,晋国赵鞅进入晋阳应被认定为叛乱,因为赵
鞅不等待君主的命令而杀其身边的恶人。
B.强行替人割掉脖子上的瘤子可能导致人的死亡,大臣强行清君侧也
会导致亡国,汉朝灭亡就是这个原因。
C.汉末宦官当道,君子进退两难,天下忿怒,士大夫们认为国家的灾
难在于宦官,必须除去专权的宦官。
D.李贽认为王安石的误国是君子误国,本来就不应被诛杀,因为王安
石没有误国之心,这是天地可证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亦幸而不成,使其成也,二子者将何以居之?
(2)主意利国而误国者,执拗之君子也,尚可怜也。
14.李贽为何认为君子“尤能误国”?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摸鱼儿(并序)
元好问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
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
开,无不并蒂者。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①,湘妃②江
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
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
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注】①谢客,谢灵运写过“何意冲飙激,烈火纵炎烟",后“谢客
烟中”指伤感之境。②湘妃,传说
是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听到舜帝死讯后,她们投湘江殉情,
死后化为湘水之神。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序中详细交代了民间青年男女殉情的悲剧产生的时间、地点、人
物以及故事的始末,哀婉动人。
B.上片以比拟的笔法写花,描写并蒂莲花含情脉脉对望的情态,与小
序中二人殉情的情节相照应。
C.谢灵运笔下的伤感之境与潇湘妃子殉情湘江的典故,都及不上这对
儿女的投水一事令人心伤断肠。
D.词人面对并蒂莲花瓣飘零、一片狼藉的景象,心生不忍,不愿长时
间停留,更不忍心载酒重游。
16.这首词以情见长,种种感情错杂其间,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逐客书》中李斯分别阐述了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原因,目
的在于说明:“,"。
2)与魏晋名士对生死的消极看法截然不同,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
直接表示:“,"。
(3)古代诗文中,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化,
例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黑天鹅”事件是指难以预测,但突然发生时会引起连锁反应、带来
巨大负面影响的小概率事件。“灰犀牛”事件是指明显的、高概率的却
又屡屡被人忽视、最终有可能酿成大危机的事件。相比耳熟能详的“黑
天鹅”事件以及“灰犀牛”事件,介于两者之间的“大白鲨”一词近期
受到了关注。如果说新冠疫情的发生是“黑天鹅”事件,那么疫情在多
地重复反弹就属于“大白鲨”事件。①r第一,大白鲨分布很广,具有
普遍存在性;第二,大白鲨攻击性很强,几乎没有天敌,破坏力强;第
三,它的行动没有明显规律,也就是随机游走。
针对“大白鲨”事件的特性3。过去,我们所处的世界大部分时侯
是常态世界,而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或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假设是理性预
期,比较适合解释常态世界。然而,人类过去曾经面临的很多时期以及
当下面临的状态都属于非常态世界,而且常态世界的很多规则、规律或
者经验很可能并不适用,③。因此,为了尽可能规避风险,需要在理论
创新上下功夫。
18.结合材料概括“黑天鹅”事件和“大白鲨”事件有何异同?(4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用“黑天鹅”“灰犀牛”“大白鲨”等动物的名字命名某个事件,
有何好处?请简要概括。(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
总好像是随波荡漾的小艇,绝没有想到是(①)的飞舟。
岸上看的人不免(②),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
么,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而那位
艄公,就比较沉着,他小心地撑着篱,(③)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
前行。
羊皮筏上的艄公,应该是更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
上,身后是几个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险恶的黄河风浪。手里呢,只有那
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篇子。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
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
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
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2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成“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
经验和判断,使得这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
履平地”,两者意思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理解、鉴别、选择、评价以及有效利用传媒信息的
自觉与能力,如批判性思维、信息筛选能力等。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
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然而大量信息有时也会误导
我们,或给我们带来烦恼,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学校将以“涵养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为主题开展宣
传活动,请你为学校公众号写一篇文章,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两种:
①请就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②讲述你与某种媒介发生的故事,来展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表达你
的思考和感受。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LC(“以艺摄道”错误。原文意为“由艺入道,同时要用道来统摄艺”。)
2.B(“更为完整,更为丰富,更有高度”以偏概全。)
3.A(材料一的观点是“中国文化中“礼教'与"乐教’的和谐统一”。
B项谈礼乐与做人的关系;C项,谈的是音乐对生命的重要性;D项不涉及
乐礼乐关系也未谈及。)
4.①情感上,这三个词语富有感情色彩,态度鲜明地否定了一部分启
蒙者以西方理论为依据否定中国传统礼教的做法。②表达上,这三个词
语富有力度,有力地展示了近现代学人的偏颇攻击是造成近代中国传统
文化中礼乐分离的重要因素。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5.①正确认知:认识到“礼教”和“乐教”和谐统一,两者相互融合,
不可分割教育和艺术要紧密结合。
②去粗取精:通过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礼”“乐”)的艺术精神来引
导社会风气、培养人们的情操。
③继承创新: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礼”“乐”的价值,改造其
不符合时代的内容。
④思辨批判: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学科观念和方法来阐释礼乐文化。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6.B(“心虚慌乱”不准确)
7.D(“补叙”错误,应是插叙)
8.(共4分。意思对即可。)
项目内容
舞台说明环境:店外细雨蒙蒙:店内坐满食客(1分)动作:张腐子在忙碌
(环境、动作)(1分)
对话设计“张腐子,你这是菜刀剃头一一与众不同哦。”“忘带钱了,
您看……”“下回一起给嘛。”
旁白张腐子手艺好(做的抄手风味独特/生意红火)(1分)
(人物介绍)他仁义善良(1分)
9.示例一:删去好。①从情节安排看,删去后的结尾已经交代了事情
的结局,情节完整。
②从表达效果看,删去后故事在云巧看信后戛然而止,给读者留足了
想象空间。
③从人物形象看,两封信已折射出主人公的形象,没必要再借次要人
物读信后的反应来衬托。
④从结构关系看,删去后以云巧看信知晓鱼香大抄手制作方法为结尾,
照应题目,首尾更圆合。(每点2分,写出任意三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不删好。
①从情节安排看,删去后的结尾没有交代云巧和严琼花看信后的反应,
情节不完整。
②从表达效果看,以严琼花看信后流泪去城里探望张痫子为结尾,故
事结局令人欣慰,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
③从人物形象看,结尾再次借次要人物读信后的反应来侧面衬托,使
人物形象更鲜明。
④从主题上看,以两个人读信的反应结尾,展现了小镇整体民风的善
良淳朴,丰富了小说主题。(每点2分,写出任意三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BDF(“夫”是发语词,故A处不可断,;第一个“而”表并列,C
处不可断:“则是”表示对前面行为的判断,D处需与前文断开;第二个
而表因果,F处需断开;综合考量B处可断开)
ll.C(C项中“细大不捐”中的“捐”也是抛弃,与文中意思相同)
12.D(D项原文意思是王安石误国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他所犯的
罪恶,但也承认其本心是不想损害国家的)
13.(1)然而这也幸亏不成功,假使他们取得成功,他们二人将怎样自
处?(幸,幸亏;使,假如;居,自处,自居;关键词每个1分,句意1分,
共4分。)
(2)用心想要有利于国家却损害国家的人,是固执任性的的君子,还
是值得怜悯的。
(主意,用心、用意;可怜,值得同情、怜悯;判断句1分,关键词
每个1分,句意1分。共4分。)
14.①君子误国有迷惑性(难以发现)o②君子误难以补救(很难阻止)。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15.D(“花瓣飘零、一片狼藉的景象”是词人想象之景,“心坐不忍,
不愿长时间停留,更不忍载酒重游”也与词意不符)
16.①痛惜之情。本词以问起句,后又通过对比谢客烟中的伤感、湘
妃的悲情抒发作者对年轻男女殉情的痛惜之情。
②控诉之情。“天已许”的爱情,在人间却不被允许,矛头直指禁锢
男女爱情自由的封建礼教,表达了作者愤怒与控诉之情。
③赞美之情。用灵芝、瑞露这样的仙物来映衬他们爱情的纯洁神圣,
盛赞他们坚贞的爱情,任凭海枯石烂不损,就连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
④珍惜之情。词人恐并蒂莲会遭风雨欺凌,花瓣凋零,希望“兰舟少
住”欣赏表现词人对并蒂莲以及其象征的忠贞爱情的珍爱之情。(每点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7(1)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萌为妄作
(3)示例一: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示例二: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桓示例三: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围绕“古代诗文”“自然景色”“人物
特征”“形象化”精选包含叠词的句子即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同:两者都非常难以预测且影响大。(2分)
异:“黑天鹅”事件是小概率事件(罕见),难以预测;“大白鲨”事件
具有普遍性,但没有规律(具有随机性)。(2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
19.①为何用“大白鲨”形容呢?②研究风险的理论待革新③于是
无法形成理性预期。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0.①运用借代(或借喻)修辞,化枯燥为生动形象,加深读者印象;
②可以使读者通过名称联想事件的内涵和特点。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21.①乘风破浪②提心吊胆③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22.①原句用两个“就凭”分说,强调了艄公的品质和撑船的经验丰
富;②原句用“小小的”修饰“筱子”,体现了小船的轻巧,与“惊涛骇
浪”的强大形成对比,突显了艄公撑羊皮筏技术的高超;③原句在比喻后
又加了一个比喻,将羊皮筏比作“黄河的主人”,对“如履平地”作了
生动形象地补充诠释,体现人对自然的征服。(每点2分,答任意两点即
可)
23.[写作指导]
围绕“涵养媒介素养”,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北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5年广东省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图书情报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数字游戏美工设计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工信职业学院《航天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色彩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工商大学《音乐课程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学(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关于学习方法的国旗下讲话稿(5篇)
- 肺栓塞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委托书之工程结算审计委托合同
- 《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开展体能大循环活动》课件
- (完整版)重力式挡土墙专项方案
-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山东省2024届科目一模拟考试100题(答案)
- 共享wifi贴合同范本
- 借款人借款合同
- 统战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 国能辽宁北票 200MW 风力发电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