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借助传统文化激活生物教学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充分利用我国传统文化,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关键词:传统文化案例生活实践核心素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精神。生物教学过程融入传统文化,不仅便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物学原理,而且能让课堂多姿多彩,潜移默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也能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任感。一、巧用传统文化,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文化,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主动探究、探索新知识。如《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教学时利用教材问题探讨中的我国唐代诗人杜牧的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同时利用图片展示,让学生想象夏天的夜晚天空繁星点点,萤火虫发出闪闪光亮与星星相辉映,享受这夜色迷人的画面同教师设疑:萤火虫为什么要发光?有什么生物学意义吗?体内有与发殊物质吗?发光过程中有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吗?通过设置问题串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新知。再如《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其他植物激素》课堂上可以利用苏轼在《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并无涩味”。提出疑问:这里的“气”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能让柿子无涩味呢?这样联系生活实践,易引起学生共鸣,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细节,勤于思考、留心观察生活处处是学问。二、善用传统文化,疑难点睛生物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熟知的成语和谚语故事解释疑难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在“植物激”学习过程中,顶端优势是难点,我们可以利用成语帮理解,比如:一枝独秀:植物的顶端优势,即侧芽生受到抑制的现象。还有,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后发生相互交换片段--失之交臂;细胞中多种细胞器之间的形态和结构的细小不同都导致了它们功能的差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食物链中不同生物都有各自的作用,一种生物变化,整个食物链都会受到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咀嚼馒头或者米饭能感觉--津津有味;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害变异,有的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良莠不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生物教学中善用成语、谚语故事既有利于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学习。三、活用传统文化,总结知识教学知识总结时借助传统文化中的诗句或者成语教学效果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细胞膜成分和功能之后可以利用诗句总结升华。全班同学齐朗诵:”是谁,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是谁,奏鸣了生命的交响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啊,伟大的细胞膜呀!没有你,我会是何等模样!”这段诗歌非常形象的展示了作为边界的细胞膜的重要性,体现了细胞膜的屏障作用、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功能。通过诗句形象生动总结知识生理解和记忆,并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总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归纳自然选择的适者生存规律。“一山容不得二虎”揭示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且逐级递进,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还有,有丝分裂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尤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各时期的特点,学生难以掌握,但是如果巧用诗句总结各时期特点,难点就能迎刃而解。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型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建壁。能通过简单的四句诗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记忆细胞分裂期的特点,结合细胞分裂图区分各时期不同点,这样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巧妙突破教学重难点。四、妙用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学中需要教师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心中。生物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农学、中医药中学生物对应的知识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生物科技成就融入中学生物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也引发了一些思考。例如有效成分提取》时,利用资料展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团队利用青蒿提取物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事例,讲解蛋白质我国首次合成牛胰岛素的重大生物科技成就,这些事例让学生体会我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不仅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时引导学生学习毕生追求“禾下乘凉梦”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获得者袁隆平院士,袁老一辈根在稻田,一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设计“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让学生提前阅读资料,谈谈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原理,成功的原因以及意义。同时课堂播放袁隆平的事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温饱问题,为解决世界粮食危机做出巨大贡名利,不申请专利把专利无私奉献给国家,2021年5月22日这位“国之脊梁”“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稻田守望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袁老的功勋用留世间,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更交育种,更是感悟我国科学家的高尚品质和敢于创新、顽强拼搏的崇高精神,教学过程中传递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生物教学中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以后人生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和底蕴。比如,“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我们无不感到莫大的自豪和骄傲。教学实践中我们动员多科教师组织学生收集二十四节气文化相关知识以及时令节气农作物生长规律,并且带领学生实际调查不同季节的植物生长、动物活动规律,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编制了多学科融合的校本教材,将传统文化与各学科融合,引导学生感知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性、科学性,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关注身边的物候变化,真实体会古人的劳动智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五、运用传统文化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让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现出中华民族之“魂”。”生命观念”不是具体的知识,更不是具体的生物学事实;它是指认识主体在了解事实基础上形成概念以后,再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内化在头脑中的与如何看待生命相关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关乎如何看待生命世界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古诗词中有许多对生命现象的生动形象描述,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生命现象,分析生命现象本质,感受生命之美,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比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一粒粟”化为“万颗子”这一奇妙的生命现象,感悟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它“是指人对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行为、认知方式和认知品质的反映”。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高远,把古诗词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能力。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提出问题:“落红”指的是什么?它含有哪些元素?又是怎么变成“春泥”的?为什么可以“护花”?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巧妙将古诗词引入教学课堂中,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例如,抗击疫情期间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表现了面对新冠病毒,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勇于担当,共同面对战胜疫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仁爱精神。总之,教学过程中巧用、善用、活用、妙用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有益于课堂知识教学,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能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热爱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参考文献[1]必修一《细胞与分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中人教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
- 2024年西安中远水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班级管理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 2024河北衡水中建邯港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招聘高速公路收费员6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2加强宪法监督(课时检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
- 2024广东佛山市高明展达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副职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2024年四川泸州市兴泸商贸有限公司社会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2章 第3节 多细胞生物体(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冀少版)
-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 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新闻编辑:案例教学-课件-全媒体新闻编辑:案例教学-第7讲
- 生理学泌尿系统6学时课件
- PySide学习教程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1 Introduction
-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
-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doc
- 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及实施细则
- 物业交付后工程维修工作机制
-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
- JJF 1752-2019全自动封闭型发光免疫分析仪校准规范(高清版)
- GB 1886.300-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离子交换树脂(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