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课件_第1页
《蜀相》教学课件_第2页
《蜀相》教学课件_第3页
《蜀相》教学课件_第4页
《蜀相》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杜甫,字(),河南巩县人,自号()。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2.杜甫的诗被称为(),他被后人冠以()的美称。3.评价杜诗的名句“()”。4.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诗人。5.诗作风格多样,以()为主知人论世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诗圣

语不惊人死不休现实主义沉郁顿挫律诗中登峰造极之作

《秋兴八首》杜集七言律第一

《登高》诗史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诗歌的主要思想: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主要作品题解

《蜀相》(1)交代写作对象: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封为武乡侯。(2)表达敬佩缅怀之情: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说明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

(3)拉近了诗人与蜀相的时空距离。写祠也是为写人,“诸葛祠”比较冷静客观,而“蜀相”带有深沉的敬佩之情与真诚的缅怀之意。更有温度,更蜀

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

见所

闻所

感所

思临古地↓思古人↓怀古事↓抒今情写

景怀古抒情武侯祠诸葛亮英

雄咏史怀古诗涵咏字句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题目是“蜀相”,为何首句用“丞相”?以官职名去称呼,表达了杜甫的亲近崇敬仰慕之情。2.“寻”这一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寻”——有意识的寻访“何处寻”有目的地专程来访,体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钦慕和寻访的迫切。3.锦官城外:自问自答,点明地点(设问)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4、对郁郁葱葱的翠柏(柏森森)的描写有什么作用?1、写实,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2、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诗人参拜时内心的崇敬之感。3、用松柏的万古长青衬托诸葛亮的伟大人格和不朽功德,深受后人爱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手法+翻译+主题赏析首联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眼是哪两个字?自、空炼字题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1.释字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绘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明手法: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4.点作用:(特点、意境、情感)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①“自”“空”二字

。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释词义)②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却无人欣赏;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是一幅清冷、寂寥的春日图(绘景象)。③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由低到高、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点手法)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伤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以及思念与崇敬。(析情感/作用)。解读一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解读一

《方舆胜览·成都府路·成都府》载:“武侯庙,在府西北二里,今为乘烟观。孔明表云:薄田十顷,桑八百株。即此地。孔明初亡,百姓遇节朔各私祭于道上。李雄称王,始为庙于少城内。桓温平蜀,夷少城,独存孔明庙。后封武兴王庙,至今祠祀不绝。”

诸葛亮在历朝历代都属于人们普遍崇敬的对象,“祠祀不绝”才是常态,何况此时成都并无战乱,平和安乐,又值春光明媚之际,很难想象杜甫前往拜谒时祠中会空荡寂寥。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①“自”“空”二字都是白白的,徒然的。(释词义)②遮着台阶的青草徒然变绿,茂密枝叶间的黄鹂白白地发出好听的声音,“热闹是它们的”,我却无心去欣赏、倾听。(绘景象)③景与情不相融,景起到反向衬托的作用。(点手法),表现出诗人心中只有对诸葛亮深深的崇敬和追怀。(析情感/作用)。解读二解读一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李华《春行即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一剪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频烦——即频繁,多次。天下计——诸葛亮通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鼎足三分,联吴抗曹,也称“隆中对策”。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老臣心——刘备求贤若渴侧面反映诸葛亮才干出众雄才大略亦略含事业艰难之意居功至伟白帝城托孤: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u)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频烦——即频繁,多次。天下计——诸葛亮通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鼎足三分,联吴抗曹,也称“隆中对策”。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一片忠心。刘备求贤若渴侧面反映诸葛亮才干出众雄才大略亦略含事业艰难之意居功至伟忠贞不二、坚毅不拔才德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德,可谓字字干钧。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丰功伟绩的

之情对诸葛亮鞠躬尽瘁、忠贞报国的

之情为诸葛亮得遇明君、君臣相得的

之情景仰敬佩羡慕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长使——在后世总能引起“英雄”共鸣。对自身功业未就的感伤。泪满襟——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痛惜。思考:最后一句诗中的英雄究竟是指那些人呢?英雄

指千古以来一切有志于匡扶社稷的仁人志士。尤其如杜甫这样许身社稷、志在匡国之人。

指失败的英雄,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作者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咏史怀古诗的主旨怀古伤令: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国运衰微借古讽今: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奢侈,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怀古伤己:感慨壮志难酬借古抒己: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此时的杜甫,刚刚来到成都不久,暂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颠沛流离,一度身陷安史叛军中,逃脱后做过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之类的小官,之后又弃官而去。这五年里,他目睹了安史之乱中兵火连天、百姓涂炭、田园荒芜的景况,加之唐肃宗昏庸,宠信宦官,排斥功臣,而杜甫本人亦因上书救宰相房瑁而遭疏远、贬斥,这使得早年间一心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他倍感失落,对时局的忧虑也始终徘徊在心头。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杜甫游览了成都城外的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蜀相》一诗。写作背景作者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诸葛亮杜甫

时代

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颠沛流离,矢志不移大业未成壮志未酬汉末三国动荡不安战争不断安史之乱肃宗亲小远贤,有志难骋君臣关系融洽,鱼水相得

志向未就

壮志未酬作者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诸葛亮杜甫

时代

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颠沛流离,矢志不移大业未成壮志未酬汉末三国动荡不安战争不断安史之乱肃宗亲小远贤,有志难骋君臣关系融洽,鱼水相得

志向未就

壮志未酬主旨: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也暗含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唐诗钞》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起承转合叙事议论写景抒情律诗的基本结构【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志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驰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合,富有含蓄和引人联想的特色,为读者留下了空白,增加审美情趣。列锦1、所“书”何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所“书”何愤?1153年,29岁进士得第一名,但由于排名在秦桧之孙秦埙之上而被除名。1162年,37岁因主张北伐,被罢为镇江府通判。1164年,39岁因陈国弊,被贬为建州府通判。1180年,55岁因赈灾提前开仓放粮,又遭弹劾,陆游愤而辞官,回到老家山阴。恢复之志抵屡遭艰难世事的消磨;一时抗金胜转瞬利化为泡影瓜洲渡:张浚处境艰难,第二年陆游也被罢免;大散关:王炎被调走,北伐又成泡影。塞上长城:檀道济早年曾随刘裕平定孙恩、桓玄之乱。一路西进,所向披靡。刘裕代晋建宋后,檀道济升任将军。他对刘宋江山赤胆忠心,屡立战功。后遭猜忌被杀。他被拘捕前曾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2、所“书”何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3、所“书”何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相同点: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不同点:诸葛亮率军北伐;陆游有心无力谁堪:无人堪愤收复无望谁堪:我堪愤报国无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抒写自己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痛惜。·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也抒发了志士报国无门的忧愤。尾联对比《蜀道难》《蜀相》诗体古体诗近体诗句式韵律句式灵活、跳跃性强格律严格、对仗工整表现手法善用反复、大胆夸张、想象奇特(直接抒情为主,情感强烈)借景(事)抒情(间接抒情为主,含蓄深沉)语言风格飘逸豪放沉郁顿挫诗歌风格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蜀道难》和《蜀相》很能代表李、杜二人的诗歌风格。试比较二者的诗歌风格。《蜀道难》《蜀相》诗体古体诗近体诗句式韵律句式灵活、跳跃性强格律严格、对仗工整表现手法善用反复、大胆夸张、想象奇特(直接抒情为主,情感强烈)借景(事)抒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