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张中行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他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叶圣陶,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作品有散文《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曾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关系密切。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叶先生去世三个月后的悼念追怀之作。写作背景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二三事?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亲自和“我”谦虚恳切地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亲自送客到大门外。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强调“简洁”的文风。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品性?待人厚,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待他人都谦虚恳切、彬彬有礼、尊重有加。律己严,在文字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在文风方面,叶圣陶还特别重视“简洁”。过渡句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是在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一半,是自我批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的作风,是对是错,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力量会比“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放到文中哪里合适?1.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示例:《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1)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2)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3)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2.文中有哪些句子简洁明了的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示例: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1)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2)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小见大3.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4.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示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

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段话写先生送客人出门的场景,全句直白如话,甚至没有一个形容词,只是把先生送行时的一系列行动直白地描画出来,“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能让读者看到一个谦恭有礼的先生。5.分析首尾:•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万”字写出了作者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在这时离世,写出了作者听闻此消息的震惊。‚“罩”是笼罩之意,“罩”字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除夕之时离世带给作者巨大的悲哀,这种悲哀把整个心都占满了,痛苦悲伤之情难以形容。·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前面几个短语隔开,读时语速便不由自主地放慢,再加上“往矣”两个字,表现出作者的无奈、沉痛和悲哀。又突出先生过世之后我对他的怀念之切。先生的“往”与“我”的“常常想到”并列在一起,更显现出先生给些什么,留下些什么。6.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