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涉农高职院校与农业示范区创新产教融合
“四维四化”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总结报告
一、成果产生背景
1.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政策
2013年,教育部全面启动产教融合工作。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产教融合、校企
合作。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提出
多元主体组建职教集团。2016年,教育部以“创新行动计划项目”持续推
进产教融合。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通过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要素融合。2019年,《国
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要求高职院校实施产教“双元”育人。2022
年《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明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农业示范区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需求
杨凌是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肩负着“通过体制改革
和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历史使命。现有
注册涉农企业31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2000亿元。示范区6大现代
农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每年以15%增加,技能培训需求
量大,要求区内高职院校必须创建满足区内产业发展培训体系。
3.学院自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学院作为示范区内唯一高职院校,迫切需要依靠示范区体制、人才、
科技、产业等资源优势,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多年来,学院按照“立足示
范区、依托示范区、融入示范区、服务示范区”发展思路,通过深化区校
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已经形成了高职院校与示范区
良性互动格局。
2
二、成果形成过程
依托国家建设现代农业职教改革试验区、陕西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
办学试点项目等4个项目,运用教育生态学及协同理论,将学校人才培养
置于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基于融合机制、育人体系、培训范式、
双创基地四个维度,全面系统研究涉农高职院校与农业示范区产教不同主
体协同育人规律,经过3年研究与8年实践检验,形成了产教融合“四维
四化”育人模式。
1.提出区校融合助推产业发展理念
2010年,学院与示范区联合成立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2011年,学
院承担了陕西省探索职教集团化办学试点项目,同年,陕西省在杨凌示范
区启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职教改革试验区。基于此,学院提出区校融合助
推产业发展理念,开始了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
2.实践探索孕育区校融合发展成果
2011到2013年,学院主动融入杨凌国家现代农业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
依托职教集团这一有效载体,区校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试点项目。经过三
年研究、实践、探索,创新形成了学院与示范区全面融合发展的“四维四
化”育人模式。
3.实践应用不断提升“四维四化”内涵
2014年后,学院依托“国家创新行动计划优质校”“陕西一流高职院
校”“国家双高校”等重大建设项目,不断丰富产教融合“四维四化”育
人模式内涵,成为国家农业示范区“杨凌模式”重要内容之一,先后在全
国20多个涉农高职院校应用,为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农业示范区产业发展提
供了可复制路径。
三、成果主要内容
产教融合“四维四化”育人模式中的“四维”是“融合机制、育人体
系、培训范式、双创基地”四个维度,“四化”是通过区校“三共三融”
运行机制、“五对接”育人体系、农民技术职称认证范式、“一站式”双
3
创基地,实现了区校发展一体化、人才培养精准化、技术培训系统化、就
业创业园区化的“四化”目标(图1)。
图1:产教融合“四维四化”育人模式图
1.基于融合机制,建立了“三共三融”区校融合机制,实现了区校发
展一体化
区校签订融合发展协议,共建双理事长职教集团,形成基地共建、过
程共管、成果共享“三共”格局。成立区校融合办公室专门机构,建立定
期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合作配套政策,实现区校需求、组织、资源“三融”
目标。
2.基于育人体系,构建了“五对接”校政企协同育人体系,实现了人
才培养精准化
专业对接示范区农业产业链,打造了6个高水平专业群;课程对接企
业岗位标准,重构了融“耕读教育”思政元素的模块化通识课程体系;教师
对接技师,建立了校企互聘互派师资机制;实训对接生产环节,校企共建
了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养模式对接农业生产季节与企业需求,实
施“季节分段、工学交替”。
4
3.基于培训范式,建立了农民技术职称认证制度,实现技术培训系统
化
区校共建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认定机构。学校组织教师“编大纲、定标
准、建题库”,示范区组织实施考评认证。搭建“杨凌农科”培训平台,
面向全省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开展技术培训。
4.基于双创基地,建立了“三阶六化四有”双创平台,实现就业创业
园区化
构建了“教育实践孵化”“三阶”双创训练体系。建立了教育
情境化、指导全程化、实践项目化、平台基地化、管理制度化、合作社会
化“六化”管理模式。形成了创业有基金、实践有载体、培训有导师、训
练有体系“四有”保障机制。
四、解决教学问题及方案
1.解决的教学问题
(1)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不够健全;
(2)人才培养对接区域农业产业需求不够紧密;
(3)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认证系统不够完善;
(4)双创教育载体不够丰富。
2.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院充分发挥80多年浓厚的涉农人才培养积淀与国家支持杨凌示范区
发展的优势,推进与示范区校政企全方位合作,通过搭建区校融合平台,
构建“制度、育人、培训、双创”四大体系,有效解决以上四个教学问题。
(1)建立“共建、共管、共享”制度体系
聚焦区校协同发展,建立了基本制度(区校融合协议、区校融合发展
意见)+专项制度(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农民培训)的制度体系,通过区
校领导定期协商、区内各单位分层对接,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投入,利
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基地共建、过程共管、
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不够健全问题(图2)。
5
图2:“基本制度+专项制度”的制度体系
(2)建立“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培养模式”协同育人体系
聚焦人才培养适应性,坚持从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及培养模式等
方面构建“五对接”校政企协同育人体系(图3),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对
接区域农业产业需求不够紧密问题。一是对接示范区六大主导产业,打造
国、省、校三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实施专业(群)动态调整,推进专业
集群式发展;二是对接生产岗位标准及人员素质要求,修订课程教学标准,
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融合、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了融
“耕读教育”思政元素的模块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三是对接企业技术创
新需求,建立校企人员互聘互派机制。学院聘请技能大师、土专家、田秀
才组建“大师”工作室,企业聘请教师组建技术研发团队,使专业教学与
技术创新有效协同;四是对接企业生产需求,校企共建生产性产教融合实
训基地,使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过程协同;五是对接农业生产季节性,创
新“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与农业生产同步。
6
图3:“五对接”协同育人体系结构图
(3)建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认证体系
聚焦技术培训,积极整合区内各类培训资源,创新培训体制,区校共
建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认定机构,由学院编制培训大纲、制定认证标准、建
立考评题库,示范区开展考评认证。采用“走出去教和请进来学”相结合,
搭建培训平台,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形
成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认证体系(图4),有效解决了农民培训认证系统不够
完善问题。
图4:职业农民培认证体系结构图
7
(4)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就业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聚焦双创孵化,依托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实施“三阶六化四有”管
理与辅导,构建“一空间”(就业创业实践资源空间)“二智库”(创业
就业专家智库、行业企业与产业智库)“三中心”(实训中心、孵化中心、
科创中心)全方位、多层次的“一站式”双创育训体系(图5),帮助学生
投身创新创业,有效解决了双创载体不够丰富问题。
图5: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双创育训体系结构图
五、成果创新点
1.创新形成了高职院校与农业示范区政校企“金三角”合作运行机制
运用教育生态学及协同理论,有效整合示范区政策资源、学院科教资
源、企业市场资源,将学院人才培养置于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生态圈,
通过建立区校联席会议、签订合作协议,创新形成了以农业示范区为支点、
职业院校为落点、区内企业为重点的政、校、企“三元”共建共享的“金
三角”合作机制(图6),并以协议契约形式明确三方的责、权、利,以利
益共享激发三方融合动力,有效促进了区校在人才、智力、技术、资本、
管理等要素的全方位、实质性的融合互补,实现区校“共生共荣、共建共
享、互利共赢”良性互动发展。
8
图6:校政企“三元”共建共享的“金三角”合作机制结构图
2.创新形成了高职院校与农业示范区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技术职称认证
范式
整合杨凌示范区各类资源,校政共建陕西(杨凌)职业农民培育学院,
搭建“杨凌农科”培训平台,围绕果树管理、设施蔬菜、奶牛生猪养殖、
食用菌等产业发展需求,编制《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规范标准》《职业农民
培训工作流程》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一套符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
的职业农民培训与考评制度,实施“理论+实操”双项考核,系统性开展农
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农技员、农技师、高级农技师”三级职业农民技术职
称认定工作,形成了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范式(图7)。该范式推动了中国农
民由身份向职业的重大转变,有效提升了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的积极性
和技能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9
图7:职业农民培训技术职称认证结构图
3.创新形成了融“耕读教育”思政元素的模块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依托杨凌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传统农耕文化积淀和杨凌“现
代农业硅谷”新技术、新业态、新变化的“三新”文化优势,深度挖掘涉
农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耕读教育元素,将“农耕文化、绿色发展、
粮食安全、藏粮于技、生态文明、治水节水、健康养殖、劳动光荣、工匠
精神”等思政元素纳入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构建了“农耕文
明、乡土民俗、劳动教育、乡村治理、生态文明、大国三农、未来农业”
等7个模块化耕读教育课程,通过文化浸润、典型引导、社会实践等方式,
形成了融“耕读教育”思政元素的模块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图8)。该体
系实现了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素养和强农、兴农能力双提升,丰富了新
时代涉农高职院校耕读教育内涵,学校产教融合育人特色更加鲜明。
10
图8:融“耕读教育”思政元素的模块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图
六、成果实施及推广应用成效
经过8年校内外的实践应用与推广,该成果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
政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推职业农民培训、促进双创教育等方面,
取得了显著效果。2018年,该成果成为国务院在全国新建的30个国家级农
业示范区推广“杨凌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为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农业示
范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路径。
1.区校融合发展平台作用凸显,办学空间显著扩大
学院依托区校融合发展平台,在杨凌示范区内建成了8个生产性产教
融合实训基地、14个产业(企业)学院、6个国家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
个国家级双创基地。2018年中华职教总社授予学院“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示范校”,获陈昌智副委长高度评价。学校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
位、国家“优质校”及“双高校”建设单位。
2.区校协同育人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基于杨凌示范区主导产业建设的6个专业集群入选国、省高水平专业
群建设项目。形成了专业教学、课程、岗位实习等系列标准体系,编制的
11
13个专业教学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35%。学生报
考率、报到率达173.6%、95.2%,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技能大赛获国
赛奖109项、省赛奖399项。45名教师获国省教学名师,9个专业为国家
骨干,22门课程获国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14门教材成
为“十三五”规划教材。学院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3.技术培训体系更加完善,农民技术职称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
近8年,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华师范大学《商务文案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理工大学《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高铁站区建筑劳务清包合同
- 2024版条码设备维护保养协议版
- 2024房地产买卖合同(含装修及配套设施)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代理运输服务协议
- 2024版禁牧管理员合同
- 2024版二人合作创业开店协议要览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能源行业核心技术人员保密及竞业限制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国有企业法人借款合同合规审查要点3篇
- 电商公司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 火灾应急处理课件
- 创新者的逆袭3:新质生产力的十八堂案例课-记录
- 2024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2-2024北京初三二模英语汇编:话题作文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10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英语真题(含解析)
- GB/T 44561-2024石油天然气工业常规陆上接收站液化天然气装卸臂的设计与测试
-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20210810154931
- 网球场经营方案
- 2024年公司保密工作制度(四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