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耀正优”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安徽省“耀正优”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安徽省“耀正优”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安徽省“耀正优”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安徽省“耀正优”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耀正优+”高三名校期末测试语文考生注意:1.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日,上海外卖小哥陈思3年挣了102万元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随后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26岁的陈思。陈思是江西抚州人,之前在老家开饭店,为此向银行贷款80万元。据他所说,饭店开了5个月后亏损严重,只得放弃。背负着贷款,陈思决定来上海闯闯看,“当时满脑子就想着挣钱还债,迈出这一步去闯,不会比现在更差,只会更好。”2019年陈思刚来上海时,在饭店当厨师,月薪13000元。厨师干了快一年的时候,他发觉送外卖好像赚得更多,便也想尝试一下。于是,2020年,他加入了众多骑手的队伍,主业做厨师,副业送外卖,“那时比现在还辛苦,一天大概就睡3个小时。”后来,陈思索性辞掉了厨师的工作,专职送外卖,主要在静安寺、中山公园、徐家汇商圈跑单。如今,陈思已经还清了开饭店所贷的80万元,因为在老家买房,还背着10万元房贷。在与记者的对话中,他屡次提到“挣钱”二字。陈思坦言,自己把赚钱放在第一位,但也希望大家不要模仿他这样的工作强度,量力而行。澎湃新闻:去年8月,你一个月收入4万元,是怎么跑出来的?陈思:我觉得这个行业是能赚钱的,送外卖主要靠勤快肯干,同时还要对路熟悉,就是熟能生巧。比如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有的骑手要绕一圈,而我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到隔壁小区了,因为路熟,可以抄小道。去年8月,天气热,单子相对多,我不怕热,就一直接单。还有我会规划路线,我出去跑一圈,最多能带12单,一路上一定要规划,先去哪个商家,哪个商家出餐慢,就去下一家等。澎湃新闻:你一天要工作多久?送单超时过吗?出过事故吗?陈思:刚做的时候一天干18个小时,一个月就休息一天。后来平台出了规定,限制了我们接单时间,一天只允许工作12小时,我就马上到另一家平台注册骑手,多个平台接单。现在我做六休一,休完一天就继续干。我基本没有超时过,合理安排可以准时送达。,路上也摔过,都数不清楚伤口了。但摔一跤起来,拍拍身上的灰没啥问题,生活需要继续往前冲。澎湃新闻:你会一直跑外卖跑下去吗?以后有什么打算?陈思:把剩下的10万元欠款还清后,我打算回家乡再次创业。还是做餐饮,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如果失败了,大不了就重新回来跑外卖。人生就这么一次,干就完了。我想在两三年内结婚,在我老家,结婚彩礼加上办一场婚礼,要花的钱不少,我想要靠自己过上理想的生活。(摘自《澎湃新闻》,有改动)材料二:中国从世纪之交开始经历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城镇化进程,由乡土中国迈向了城乡中国。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巨大鸿沟,这是由城乡之间的大规模流动人口造成的。进入21世纪,长期蓄积于农村的大规模劳动力在短期内井喷式地涌入城市务工,他们逐渐从土地和家乡挣脱出来,投入异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巨大洪流之中,但却长期“候鸟式”漂泊于城乡之间,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大规模农民工的“半城市化”,本质上只是在生产方式和经济收入上挣脱了土地的束缚,不再主要依赖土地和农业为生,转而从工业和城市中获取经济收入。因此,中国城镇化率虽然已接近65%,但由于大规模农民工的存在,仍然只迈过了城镇化的上半程。农民工的真正市民化是中国城镇化下半程的关键任务之一。受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目的地不是东部沿海地区,而是返回家乡。阻碍农民工在东部城市地带扎根的首要因素仍然是住有所居问题,此外还有高昂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日常生活成本。除上述经济性因素外,农民工之所以更倾向于回归故土扎根,还与社会文化性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中国人具有很强的乡土或家乡情结,这是乡土中国最深沉的社会底蕴之一。不仅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长期束缚于乡土,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对乡土具有特别的感情和依恋。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根,家乡实际上是家的外推和扩大,因此乡土情结对中国人社会行动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家乡的社会关系网络具有很强的完整性,一旦其远离家乡在外彻底扎根,就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这一重要的社会网络。他们在家乡的城乡空间体系中重新扎根,则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有社会关系网络的完整,并可进一步扩展和外推,进而嵌入家乡的城乡社会之中,浸润和汲取这一社会的养分,避免成为城市化洪流中的原子化个体,家乡的城乡社会是他们的栖居地和避风港。因此,农民工的真正市民化很大程度上会通过返回家乡实现,他们会在家乡的城乡空间体系中重新分层级扎根下来,县域范围内的县城和小城镇是农民工返回家乡后的主要空间载体。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农民工的“分层沉淀”过程,即农民工根据自身的经济收入、家庭结构等因素,主动选择在家乡的中小城市、小城镇、小集镇和村庄等不同层级空间中重新扎根落地的过程。农民工“分层沉淀”的过程,也是回归乡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返乡农民工作为主体力量,将对以县域为核心的城乡空间体系和社会形态完成重塑。因此,中国城镇化下半程的核心是农民工回归乡土并重构乡土的过程。但是,由于县域非农就业空间有限,农民工家庭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跨区域的“半工半耕”家庭形态仍然会长期存在,这也反映了中国城镇化下半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摘编自焦长权《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上半程与下半程》,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陈思在回答“今后有什么打算”时说道“我打算回家乡再次创业”,能够体现材料二的“家乡的城乡社会是他们的栖居地和避风港”的说法。B.外卖员陈思一个月收入4万元,主要得益于会规划路线,先去哪个商家,熟悉对应小区环境以及学会抄小道。C.陈思在上海跑外卖三年挣得百万,依然有归乡的想法,这可以印证材料二中的“中国人具有很强的乡土或家乡情结,这是乡土中国最深沉的社会底蕴之一”。D.陈思将来返乡开饭店,体现了材料二所说的农民工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收入,主动选择在家乡不同层级空间重新扎根落地。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情结对中国人社会行动具有很强的引导性,所以农民工一旦远离家乡在外扎根,就会破坏先前很强且完整的社会关系网络。B.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不愿意扎根发达的东部城市,除了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日常生活成本外,主要因素是他们有很强的乡土或家乡情结。C.农民工只有通过返乡才能真正实现其市民化身份,并在家乡空间体系中根据需求分层分批扎根来达到理想生活。D.农民工家庭的现状加之县域非农就业空间有限,中国城镇化下半程将面临长期性和艰巨性,相关部门要做好备案,积极应对。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搬砖”男孩林万东清华本科毕业选择回到家乡云南当一名公务员。B.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当地企业,给非农人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C.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代·宋之问《渡汉江》)D.近年各地出现大量的“土专家”“农创客”返乡创业谋发展。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城乡之间的大规模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幅度提高,远远超越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B.材料二认为中国城镇化的上半程是挣脱乡土的过程,而下半程的主题则是回归乡土。C.在城镇化的下半程,回归乡土的农民工将以县域为主要空间载体,重新分层扎根,重构社会形态。D.进入21世纪,长期蓄积于农村的过剩劳动力,逐渐从土地和家乡挣脱出来,涌入城市另谋出路。5.材料二说“农民工的真正市民化很大程度上会通过返回家乡实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间烟火朱长伟烟火是立在生命里的一道风景,是飘在岁月里的一种味道,是活在记忆中的一抹乡愁。从呱呱坠地起,熊熊之火,缕缕炊烟,便伴随着我一天天长大。而最先让我认识烟火的便是母亲。儿时,或伏背上,或拥怀中,或立一旁,看着母亲擦燃火柴,火光一闪,瞬间升腾起一股刺鼻的硫磺味,母亲迅速点燃手中的柴禾放入灶中。一把米面,几个煎饼,一锅炖菜,在烟火熬煮中“咕嘟嘟”吟唱,飘溢出人间幸福的味道。记忆中,灶屋低矮窄小,靠墙垒有一个四四方方的灶台,上蹲一口大铁锅,锅上扣有一个用玉米苞叶编织的锅盖,左边配有烧火用的风箱,锅头前杂乱堆积着烧火用的柴禾、炭盆和炭铲等。不大的壁龛内放置着一个小小的煤油灯,灯芯如豆,发出昏暗的光,映照出主人忙碌的身影。黑乎乎的墙壁上张贴着灶王爷像,灶王爷慈眉善目,心存仁爱,护佑着朴实善良的凡俗人家。在凡尘行走的日子,总是充满烟火气。印象最深的是在春节“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下饺子时的情景。母亲一只手托举着上面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排列着饺子的盖垫,另一只手则灵巧、麻利地往热气腾腾的大锅里下着白白胖胖的水饺。只见它们在母亲的“催促”下,一个个奋不顾身地“跳入”热锅里。母亲边下着饺子,边不停地轻轻吹拂着扑面而来的热气,以防遮挡住视线。当饺子完全下到锅里,一时间便热闹起来了,饺子们在沸腾的大锅里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翻滚着、嬉闹着、追逐着。母亲不敢怠慢,迅速抓起笊篱,用背部沿着锅的边缘顺一个方向轻轻推动一下拥挤的饺子,然后盖上锅盖,任凭饺子们在锅里再“调皮”上一阵。母亲手拿笊篱站在锅灶旁认真候着,等饺子在锅里煮三个滚才能熟。姐姐也没闲着,她与母亲密切配合,左手卖力地拉着“咕哒、咕哒”的风箱,右手不时地往火塘里填充着柴禾,努力把炉火烧旺,让鼓煸起的烈火起劲地烘烤着锅底。干柴燃烧得很彻底,也很壮烈。呼呼响的火苗扭着身子,跳着舞蹈,郑重地完成了它在人间的最后一个仪式后,便化为了灰烬和青烟。青烟最需要安抚和疏导,烟道则是其告别人间的最佳路径。它们多数都能顺从乖巧、井然有序地滚滚涌出,排向天空。但也有少部分青烟自由散漫,随机开了“小差”,从灶口“偷偷溜出”,先是顽皮地钻入烧火人的眼鼻里,然后再在灶屋里四散开来,一边“捣乱”,一边乘机和锅里冒出的热气搅和在一起,分不清你我。烟雾弥漫,能见度低,咳嗽流泪,环境“恶劣”,但我们心中有期盼,嘴上便无怨言。每天的炊烟都是在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啼鸣声中醒来,伸伸懒腰,然后从烟囱里袅袅升起,去迎接初升的太阳,在母亲蒸、煮、熬、炒的忙碌中演奏着锅碗瓢盆的“交响乐”。至深至纯的烟火气里,弥漫着饭菜的甜香,充满着家庭的温馨,满载着心底的快乐。当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每次摊煎饼,母亲从一旁的盆里舀出一勺玉米糊倒在烧热的鏊子【注】中间,赶紧用煎饼耙子转着圈均匀地摊满鏊子,轻盈飘逸的动作就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更像是在用心描绘着美好生活的蓝图。随着“吡吡啦啦”的声响,热气蒸腾起来,飘浮在母亲的脸上。其间要适时续柴,掌好火候,瞬间煎饼的边沿翘起,一张泛着豆香玉米香的酥脆煎饼便从母亲灵巧的手上揭了下来。母亲要把满满的一盆磨糊变成一摞厚厚的煎饼,非个把小时不可。有时遇上逆风,排烟不畅,灶屋内浓烟滚滚,常传出母亲被烟熏的咳嗽声。母亲每次摊完煎饼,便能攒出一个冒着轻烟的大火堆,余烬闪闪烁烁,热度持续良久。母亲把早已准备好的地瓜埋入火堆中进行焖烤,熟时取出,皮焦瓢甜,香气扑鼻,口味胜于煮地瓜,常吃不厌。家里喂着十几只鸡,它们常常溜达到柴垛旁,时不时地从垛上扒拉下些柴禾来,无聊地啄来啄去,大风一吹,刮满院落。母亲每次摊完剪饼,都把掉下来的碎煎饼渣扔给它们吃。鸡们扑扇着翅膀一窝蜂地围过来抢食,狗也撒开腿窜了过来,吓得鸡们扑棱棱惊叫着飞出去老远,狗则伸出红红的长舌头贪婪地独吞着。小时候看母鸡趴窝下蛋是一件乐事,眼瞅着鸡蛋从鸡屁股里亮晃晃地滚落出来,落在身下软和和的麦穰上,我第一时间抓在手里,热乎乎的。几只鸭子也不闲着,当姐姐从水井里打上水来,担着两只水桶颤颤悠悠地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将水倒进水瓮,几只鸭子便一拥而上,争先把头扎进了水桶里。有一年遇到了近半个月的阴雨天气。垛在院子里的柴禾禁不住缠绵雨水的细浇慢涸.变得湿漉漉的。柴禾点不着,冷锅冷灶难见烟火的日子,真是一种煎熬!每当黄昏时,炊烟便迎着余晖在村庄的上空依次袅袅升起,飘出一股股幸福的味道。这时,母亲便开始在锅台旁忙碌了。我时常和小伙伴们在外边疯玩,常常忘记了吃饭。天一擦黑,大街上便想起了母亲们吆喝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多少年过去了,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仍然清晰如昨,亲切依旧。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每每看到烟火,便会想到母亲,想到老家,想到生命里的点点滴滴。(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注】鏊子:(àozi))烙饼的器具。用金属制成,平面圆形,中心稍凸。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画出农家灶屋内部图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农村生活的简单与淳朴。B.文中写了农村常见的鸡、狗、鸭等动物,与“人间烟火”没有什么关系,体现了文章选材的自由。C.文中写到“真是一种煎熬”,这种“煎熬”能强化下文村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时的幸福感。D.作者引用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言,突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爱与怀念,字里行间传递着浓浓的亲情。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描写了乡村的生活环境,文风质朴平实,用词鲜活,有鲜明的乡村特色。B.文章综合使用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内容充实,且生动富有感染力。C.文中记叙小时候看母鸡趴鸡窝下蛋一事,属于插叙,体现了作者童年时代充满童趣。D.文中写到青烟自由散漫时用到开了“小差”“偷偷溜走”“捣乱”等词语,生动形象,且富有情趣。8.文中细腻地描写了母亲下饺子、摊煎饼的具体场景,有何作用?9.本文为何以“人间烟火”为题,请从构思角度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节选自《韩非子·和氏》材料二:魏文侯以吴起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节选自《史记·吴起列传》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案标号涂黑。不如使封君之子孙A三世B而收爵禄C绝减百吏D之禄E秩F损不急之枝G官H以奉选练之士。11.下面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中的“期”,与“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亭集序》)的“期”词义不相同。B.“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中的“显”,与“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的“弱”用法相同。C.“乃以为西河守”中的“以为”,与“自以为得其实”(苏轼《石钟山记》)的“以为”词义相同。D.“尚魏公主”中的“尚”,娶公主谓之尚。春秋时期,诸侯之女和天子之女都可称公主。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鞅执政,对百姓户籍实行什伍编制;烧掉儒家的诗书,进用对国家有功劳的人,韩非子表示赞同。B.吴起被肢解,商鞅被车裂,韩非子认为原因是大臣苦于吴起、商鞅的法令而小民憎恨他们的法治。C.吴起担任将军,睡觉不用褥席,行军不乘马车,和士兵分担劳苦。这是他屡战屡胜的秘诀所在。D.吴起变法,强调赏罚分明,裁减冗员,收回三代以上封邑贵族爵禄,因此,楚国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2)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14.韩非子和司马迁对吴起死因的分析多有不同,请分别概括二人的看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东溪①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注】①一名宛溪,在梅尧臣故乡安徽宣城。梅尧臣有志报国,但仕途一直不顺,此时丁母忧在家闲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描写自己到东溪游玩中所见所感,笔下画面清丽雅致,语言朴素自然。B.诗人眼中的景物平常而优美,乡村常见之景透露出他向往归隐田园的心情。C.颈联使用叠词“短短”“平平”,状物生动,笔触鲜活、细腻、灵动。D.“情虽不厌”与“发船迟”首尾呼应,表现出诗人对东溪美景的不舍之情。16.梅尧臣论诗主张“意新语工”,要求意趣新颖、语句精炼。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意新”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由梦境忽然惊醒后,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身现实中的他不由感慨世间欢乐如同梦中幻境。(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木”“水”设喻,指出若要树木生长得好,泉水流得远,一定要“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每年春节,小刚家都会有亲朋来拜年,亲朋举杯畅饮之时,小刚常吟诵一些带“酒”的古人诗句助兴,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小学校园里有很多合抱粗的柏树。有风的时候,老柏树浓密而深沉的响声一浪一浪,传遍校园,传进教室,使吵闹的孩子也不由得安静下来,使琅琅的读书声时而飞扬时而沉落,使得上课和下课的铃声飘忽而悠扬。摇铃的,看门兼而摇铃。极和蔼,随你怎样摸他的红鼻头和光脑袋他都不恼,看见你不快活他甚至会低下头来给你,说:想摸摸吗?孩子们都愿意到传达室去玩,挤在他的床上,挤得①,没大没小地跟他说笑。上课或下课的时间到了,他摇起铜铃,不紧不慢地在所有的窗廊下走过,目不旁顾,一路都不改变姿势。叮当叮当——叮当叮当——铃声在风中飘摇,在校园里回荡,在阳光里漫散开去,在所有孩子的心中留下②的记忆。那铃声,上课时摇得紧张,下课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