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春日诗(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春日诗(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春日诗(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春日诗(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春日诗(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春日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①(节选)

欧阳修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注】①谢法曹:欧阳修的朋友,当时在许州(今河南许昌)任司法参军,此地有一个

西湖。欧阳修被贬谪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谢法曹从许州寄诗安慰他,他便写了这

首诗作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写谢法曹白发苍苍,多愁善感,春思如云。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传神。

B.“雪消”两句写冬雪消融,鲜花盛开的情景。“绿”字突出春至时千山变绿的动态之美。

C.诗的最后四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春天里的不同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D.全诗以春为线索,将想象之景与眼前之景交织在一起,一同衬托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2.本首诗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江村五首(其四)®

杜甫

扶病垂朱缓②,归休步紫苔。

郊扉存晚计,幕府愧群材。

燕外晴丝卷,鸥边水叶开。

邻家送鱼鳖,问我数能来。

【注】①广德二年(764),在严武的推荐下,杜甫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在任职期间,

杜甫与同僚多有不合。次年春,杜甫辞官回归成都浣花草堂。《春日江村五首》作于杜甫回

归浣花草堂后。②朱级(fli):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写杜甫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时的状况,对句写杜甫在浣花草堂的状况,这

两种状况对比鲜明。

B.颔联出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都表达了诗人对踏入

官场的悔恨之情。

C.颈联与《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对应的季节不同,营造的意

境也不同。

D.这首诗的诗眼是“归休”,这首诗主要反映了杜甫回归江村后的生活,也言及“归休”

之因和“晚计”。

4.这首诗反映了杜甫的苦闷与快乐,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临池

南北朝温子昇

光风①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壁,飘飙下散金。

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注:①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风动春树”既表明了雨后初晴,与下句“暮阴”写出了天气的变化,又照应了标题。

B.诗歌前两句点明了节令与时间,春天傍晚时分,树木在风中摇曳,红霞在暮霭中升

起。

C.三、四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地描摹了临池所见的独特景观,刻画细致,颇具

匠心。

D.“徒”“空,,两字别有深意,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6.王晖业尝云:“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昇足以陵颜轶谢,

含任吐沈。”此语极言温子昇的艺术才华,本诗作为其代表作,写景抒情颇有特色,请结合

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②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③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久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供职,并结识了许多知己和好友。第二年

春,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上林苑与下句中的细柳营,为汉代宫殿

和军营,此处代指长安。③南桥与下句中的西第,均在洛阳。④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

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了题目,交代出时间、地点,“愁思”一词奠定了全诗惆怅、伤感的感情基调。

B.宫花岸柳本是赏心悦目的春色,“徒”“漫”二字却加重了愁思之际百无聊赖的沮丧之感。

C.颈联写出春游者的风度翩翩、潇洒自得,并化用陈遵之典,表现了友人英侠豪爽的

性格。

D.尾联中诗人未直接寄语友人,却寄语洛阳的春日美景,巧用借代,构思新颖,语痴

情真。

8.本诗中出现的“京中”长安与东都“洛阳”两个地点,是如何巧妙联系在一起的,请结合具

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独酌

(唐)李白

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

时见馀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翻,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9.对于李白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风格。

B.这首诗从格律上看是古体诗。

C.李白这首诗歌的风格是风骨峥喋。

D.这首诗从内容上看是即景感怀的。

10.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四句用比兴手法,景情理结合,写对美景的珍惜。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1.画线句来源于陶渊明《咏贫士》,请从写法和情感两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独游禅智寺

罗隐

树远连天水接空,几年行乐旧隋宫。

花开花谢还如此,人去人来自不同。

鸾凤调高何处酒,吴牛蹄健满车风。

思量只合腾腾醉,煮海①平陈②一梦中。

注:①煮海:吴王刘浸曾煮海水制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但是后来他

又联合其他亲王发生七国之乱,最后却被消灭。②平陈:指隋文帝命令儿子杨广率领几十万

水、陆大军,一举消灭了陈朝的战役。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F理的一项是()

A.诗人于春日独自游览禅智寺,一个“旧”字点明寺庙的前身曾是隋炀帝的行苑离宫。

B.禅智寺院周围热闹非凡:高楼里舞鸾歌凤,环佩铿锵;酒馆中猜拳行令,觥筹交错。

C.吴牛蹄健,满车生风。诗人面对寻常而忙碌的生活场景心有艳羡,顿生归隐之情。

D.“平陈”“煮海”终究南柯一梦,典故中寄托着诗人对历史人事的无尽思索与感慨。

13.你认为本诗颔联所表达的人生感慨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句有何异

同?请结合相关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日上方即事

王维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好读《高僧传》,故后世称其为“诗佛”。辟谷,屏除谷食。本诗语言空灵悠然、

沉郁淡远。

B.《后汉书》“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尺,端以鸠鸟为饰",故“鸠形将刻仗”指寺僧

己甚老。

C.“北窗桃李下”与“桃李罗堂前”利用“桃李”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写出了“桃李”具体的位

置。

D.“闲坐但焚香”与“坐看云起时”共同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诗中透露的雅趣与禅意

是相通的。

15.本诗颈联“梨花夕鸟藏”一句,如果写成“梨花藏夕鸟”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c2.①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友情及对朋友安慰我的感激之情。诗人想象诗友独酌湖

上,默默思念远方被贬的自己。

②借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伤感之情。诗人触景伤怀,蓦然回首:昔日把酒对

春、风流倜傥的少年,如今却已是鬓发苍苍。诗人感叹自己年老,如今面对春色无可奈何。

③抒发了作者遭遇贬谪之后的孤独失意之情。这贬谪之地,诗人眼中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唯有岁岁年年按时相伴的春风仍是那么熟悉,诗人身处异地,内心孤独落寞。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的最后四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说法错误,昔日把酒对春、风流倜傥的少年,如今而立刚

过,却已是鬓发苍苍;在这贬谪之地,诗人眼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冷淡,唯有岁岁年年

按时相伴的春风仍是那么熟悉、亲切,似在安慰一颗孤寂的心。这是对比的手法。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三句,诗人想象诗友独酌湖上,默默

思念远方被贬的自己。诗友殷勤多情,特从这美丽的地方寄来美好情意,谢法曹在万里之外

还记得我这个被贬谪沦落天涯的人,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友情及对朋友安慰我的感激之情。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诗人触景伤怀,蓦然回首:昔日把酒对春、风流倜傥

的少年,如今而立刚过,却已是鬓发苍苍。诗人感叹自己年老,如今面对春色无可奈何。诗

人借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伤感之情。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在这贬谪之地,诗人眼中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冷淡,

唯有岁岁年年按时相伴的春风仍是那么熟悉、亲切,似在安慰一颗孤寂的心。诗人身处异地,

内心孤独落寞,抒发了作者遭遇贬谪之后的失意之情。

3.B4.苦闷:

①首句"扶病垂朱级”描绘出了带病入幕的形象,“紫苔”与“朱级”相对照,显示出“归休”后的

闲适生活。两句一气呵成,把“忧中有乐”的心情,自然而然地刻画了出来。

②诗人辞职的原因,实在是因为不惯与幕中文武官员勾心斗角。“愧群材”三字,用得十分巧

妙,以自责表现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但骨子里仍含不满之意。

快乐:

①“燕外晴丝卷,鸥边水叶开”写春日江村的景物,描写了春日的燕子翻飞,游丝飘扬,鸥鸟

嬉戏,诗人面对美景,自然生出无限的欣喜之情。

②“邻家送鱼鳖,问我数能来”表明诗人回到草堂,除了大自然的乐趣之外,还和邻里关系很

融洽,轻松愉快的心情,跃然纸上。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都表达了诗人对踏入官场的悔恨之情”错误。“郊扉存晚计,幕府愧群材“,解释清楚了诗

人“归休”后的生活及“归休”的原因和所去之处。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情感的能力。

“扶病垂朱级,归休步紫苔”说明在幕府办公之苦和归休之乐。上句描绘出了带病入幕的形象。

“朱级”红色绶带,是官位的象征(杜甫是六品官,应用朱色表示官阶。),人们心目中,穿戴

它的人应该是健康的,既然“扶病”了,“在其位”不能很好地“谋其政”,当然应该“归休”。虽

是托词,然为自己“归休”找到了一个无可辩驳的理由。“紫苔”与“朱级”相对照,显示出“归

休”后的闲适生活,同时证明了病人应该得到休息,天衣无缝地给扶病之人找到了合适的归

宿。两句一气呵成,把“忧中有乐”的心情,自然而然地刻画了出来。

“郊扉存晚计,幕府愧群材”是对上两句的补充说明。仅仅十个字,解释清楚了诗人“归休”后

的生活及“归休”的处所。“幕府愧群材”顶“扶病垂朱级”,点明“归休”的真正原因。“愧群材”

是谦词。诗人辞职的原因,实在是因为不惯与幕中文武官员勾心斗角。“愧群材”三字,用得

十分巧妙,以自责表现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但骨子里仍含不满之意。

“燕外晴丝卷,鸥边水叶开”写春日江村的景物。成都的暮春天气,燕子开始衔泥筑巢,飞得

很低。在草堂向外观看,燕子穿来穿去低飞,晴天的阳光下,条条游丝随着微风飘扬舒卷;

草堂的柴门之外,有沟渠,鸥鸟在沟渠里嬉游。诗人发现鸥鸟嬉游之处,水草已经张开嫩叶,

充满了无限春意。诗人与生物不分彼此地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

“邻家送鱼鳖,问我数能来”表明诗人回到草堂,除了大自然的乐趣之外,还和邻里关系很融

洽,邻居不仅送了劳动所得的鱼鳖,还希望他常常去玩。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跃然纸上。

间接补充说明了“郊扉存晚计”之原因在于景物人情都十分相得。

从全诗看,前四句着眼于表白心情,后四句着眼于抒写“归休”之可乐,节奏一紧一松,颇具

匠心。

5.C6.①诗歌前四句写景,构思奇巧。三、四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云霞映照在碧玉

似的池水中,犹如山峰的倒影峥噪多姿;云霞四散开去,池中倒影似片片碎金闪烁不定。②

以临池所见丹霞映照的独特景观,将天上地下变幻不定的景象融为一体,写得极为壮观而出

色,充分显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③后四句用典,化用庄子与惠施、伯牙与子期的典故,表

达了知音难觅的感叹,抒情含蓄典雅。④情感的抒发与景色描写密合无间,相融为一。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运用拟人手法”说法有误。“嵯峨映连壁,飘飘下散金”运用的是比喻手法,把池水比作碧

玉,把波光粼粼比作碎金,并无拟人。

故选Co

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首先,作者在这首诗前四句里重点写景。第一、二句直接点明节令与时间,呼应标题,而三、

四句,“嵯峨映连璧,飘飘下散金”意思是满天云霞映照于碧玉似的池水中,犹如山峰的倒影

峥噪多姿。不久,云霞逐渐四散开去,由深色而变为浅淡,池中的倒影亦不断地变化。在粼

粼波光中,万千光点闪烁不定,仿佛片片碎金。其中,“嵯峨”形容云霞高峻;“连璧”表示波

平似镜;“散金”比喻波光粼粼的状态。由此可见,作者充分运用了比喻手法,对临池所见进

行了细致刻画。

而从前四句整体来看,诗人在傍晚时光的推移之中,描摹丹霞的升起(“丹霞起暮阴”)与消

散(“飘飘下散金”),以临池所见丹霞映照的独特景观,将天上地下变幻不定的景象融为一

体,写得极为壮观而出色,充分显示了这位北朝诗人的艺术才华。

本诗后四句是抒情,但诗人在这里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连用两个典故表达好友不遇、知音

难觅的感情。庄子与惠施曾游于濠梁之上,见脩鱼从容出游,庄子称之为“鱼之乐”。惠施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是“徒自临濠渚”

和“谁辩游鱼心”的出典。“空复抚鸣琴”和“莫知流水曲”则是用了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伯

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日: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

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这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知音”故事。诗

人通过典故的运用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也使得诗歌的抒情含蓄典雅。

从总体来看,诗人情感的抒发与景色描写是密合无间的。春日临池,惜乎没有知音同游,于

是有知音难觅的感慨。由临池凝思,联想到濠上不辨鱼之乐,也极为顺理成章。满天云霞似

高山嵯峨,满池春水如晶莹碧玉,也自然能使人联想到高山流水的故事。这样,整首诗写景

与抒情有机组合,显得浑然一体。

7.D8.此诗先实写眼前寓居长安之无聊,乃至时逢春至也没有好心情;后虚写想象,

怀念洛城风日,引出无限归思和遐想。虚实结合,把“京中”长安与东都“洛阳”巧妙联系在一

起,抒发了诗人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借代”错,寄语洛城春天的景物,明年春光更胜今年,诗人直接和大自然对话,用的是拟

人手法。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前四句实写,写此次寓居长安之无聊。开篇“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

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

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看春不当春”表现出一种怨艾和无可奈何的情态。长安古都

风物形胜,又值冬去春来,节序的推移,自然容易引起异乡人感昔怀今触动愁思。这联诗十

四个字,生动地塑造出一个“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的诗人自我形象。

后四句虚写,写怀念洛城风日。“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化用典故描绘了诗人

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寄语洛

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诗人并不是直接寄语“公子”,寄语“将军”,而是“寄语洛城风

日”,直接和大自然对话表现出诗人对洛城春色爱恋之深。

全诗虚实结合,把“京中”长安与东都“洛阳”巧妙联系在一起,诗人人在长安,却思念洛城的

人,也怀念洛城的风日,更留恋洛城的春光美景。抒发了诗人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

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9.C10.A1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作(与

己相对的)“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

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情感上都是孤独无

依;李白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C.“风骨峥蛛”错误。“风骨”,指刚正的气概,顽强的风度、气质;“峥竦”卓越,不平凡。李

白的这首诗表达的是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之情以及作者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的孤独之意,格

调情调既是感伤,也是豁达。并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

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A.“起首四句用比兴手法”不当。诗前四句是叙述,写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爱惜,也抒发作者对

生命的感慨。东风吹来美好之气遍于天地之间,树木在春光中欣欣向荣。灿烂的阳光照耀得

芳草遍地生绿。但到了暮春之时,花朵散落飞扬,因此感叹自然规律的不可转移。应是“兴”,

没有“比”。

故选Ao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以及抒发的情感的把握能力。

李白《春日独酌》画线句子从日暮时孤云众鸟各有所归,想到自然中的万物皆有所托,而自

己却漂泊无依,用“孤云”“众鸟”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了孤独无依的伤感。联系写作背景来

看,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冬李白因贫病来投当涂令李阳冰,次年初春,病稍好转,起

居有能,但终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吾生无依”的孤独,由此可见,李白的孤独更多的是

理想破灭的伤感。

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意思是万物各皆有

倚靠,孤云飘荡独无依。知音如果不存在,万事皆休何必悲!用“万物”与“孤云”进行对比,

同时又是以“孤云”自比,表达了孤独之感和对高洁品性的坚守。

12.C13.(1)相同点:都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本诗颔联写“花开花谢”是自然常态,

不管枯荣花依然在,而“人去人来”,人已不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句也

写到年年岁岁江月依旧,个体生命消亡,人已代际更迭。

<2)不同点:

①本诗更强调人们对“花开花谢”的自然现象习以为常,年年春景皆相似,不会因此徒增感伤。

但作者认为毕竟“人不同”,如果后世人面对朝代更迭也像面对“花开花谢”那样,不能从历史

中吸取教训,难免会重蹈前人覆辙。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句着重从发展

和变化的眼光看人际代续。表明虽然个体生命短暂即逝,但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也

有个体生命短暂但自然亘古永恒之感。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心有艳羡,顿生归隐之情”错。“吴牛蹄健满车风”着眼于吴地百姓寻常而忙碌的生活,旨

在表达老百姓关注的都是当下的生活实际,而并不把朝代的盛衰与更迭放在心上。所以,即

使盛衰无常,他们的生活依然如旧。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都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抒发了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慨叹。本诗颔联写“花开花

谢”是自然常态,大自然中日月轮转、春去秋来,不管枯荣花依然在,而“人去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