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信息类文本阅读
2024届山东省(滨州,济宁,济南,淄博,青岛,德州,荷泽)
各地高三一模信息类文本阅读考情概述
试题简析
考区
题材考点
滨州中华文明史论细节判断、依文推断、论据匹配、文本解读、内容概括
济宁社会科学论文细节判断、依文推断、图表解读、观点提炼与实际运用
济南文学评论细节判断、依文推断、论据匹配、图表解读、内容分析
淄博自然科学论文图标解读、细节判断、依文推断、论证方法分析、内容概括
青岛文学评论细节判断、依文推断、依文分析、拟写标语、内容概括
德州社会科学论文细节判断、依文推断、论据匹配、内容概括、观点提炼与实际运用
荷泽社会科学论文细节判断、依文推断、论据匹配、图片分析、内容概括
一、(2024•山东滨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题材:中华文明史论】
材料一:
自从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古史辨运动兴起后,中国古史学界围绕着黄帝事迹是“神话的历史化''还是"历史
的神话化''这一问题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论。
所谓“神话的历史化”,就是认为黄帝本为天神,而后有一个被历史化的过程。持此观点的古史辨派学者使
用的关键词是“神话”和“历史”,并兼及“传说”。
按照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传说是以口传为特征的一种故事,它的内容包括神话和历史。神话是否可以为
古史研究采用,取决于其是否包含史实。从逻辑学角度来说,在文字记录没有产生以前(口传时代),传说是
神话和历史的属概念(上位概念)。同时,古史辨派学者认为有些神话中有历史真实。随着文字记录的出现(文
本时代),传说中的部分神话、历史内容开始转化为文本。这一时期,由于新的历史记录大多以文本的形式直
接产生,文字使用者还有可能直接创造新的神话。这时候,传说和历史、神话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所谓“历史的神话化”,就是认为黄帝传说有历史的根基,其后进入神话,这是历史与神话互渗的结果。从
持此观点的学者一方来看,批评古史辨派阵营使用的关键词则是“传说”和“历史”,而兼及“神话”,代表作品是
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在徐旭生著作中,与古史辨派相比,"历史'’的用法无别,"神话''的用法略有区别,“传说''的用法则差别极
大。就内涵而言,神话不含史实成分,传说则往往含有史实成分。这一阵营,更多的站在西方“传说”的传统上。
从概念关系来看,西方文献的传说与神话、历史是并列关系,徐氏基于这种关系把这三个概念引申为了“进化
论式”的历史分期概念(如下图),试图以此证明古史辨派的观点缺乏科学性。
徐旭生先生的传说、神话、历史关系图
“传说”这一概念,折射着东西文化的碰撞。从语源来看,徐旭生使用的“传说''对应着英语的legend,在西
方文献中,legend多用于讲述英雄的不凡才能,它的含义与今天我们说的“传奇”“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相近。
然而,汉语文献固有的“传说”一词若要译作英文,其译称则因语境差异而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用
汉语"传说来翻译legend时,也势必会陷入内涵难以“等价”转换的困境,这种窘况即翻译界所称的“不可通约性
当徐氏成为史学界批评古史辨派疑古倾向的旗帜性人物时,学者们如果不能站在中西文化碰撞的高度指出徐氏
著作中的问题,便难免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要同时解决“黄帝是人是神'’的问题和神话学在历史学、考古学研究中的地位问题,关键就在于重新确定神
话、传说和历史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基本采用古史辨派学者处理神话、传说、历史
这三个概念关系的方法,同时吸纳徐旭生对传说概念的处理,以上两个问题便有望初步得到解决。总之,近代
史上的这场“黄帝人神之争”,无论中国知识分子的观点存在多少瑕疵,我们都应该向这些在黑夜中摸索的前辈
致以敬意。
(摘编自郭放《黑夜中的探索:近代学术史上的“黄帝人神之争''与中西文化碰撞》)
材料二: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批青铜神像、神树以及黄金制品等,考古人员测定出六个祭祀坑的碳十四考
古学年代数据均集中于距今3200—3000年间。这些考古新发现带给世人强烈的冲击。然而,如何看待三星堆
考古与古史传承体系?三星堆在既往的历史文献中有无线索可寻?这首先涉及一个争议多年而至今仍存歧义
的基本立场,即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古史传说及其价值。
长期以来,对于古史辨派提出的疑古主张,学术界有过很多讨论。有学者认为,疑古思想在当时的背景下,
对于冲破以儒家经典为“正统”的封建思想的罗网、提倡科学与民主、重建古史均起到了推动作用。自顾颉刚发
起古史大讨论后,再也没有人糊里糊涂地将“盘古氏,开天地”的传说作为真实的历史。但“古史辨派''早期代表
人物胡适1921年提出“在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对此,李学勤先生早已提出过批评,认为其
“怀疑过度”,如此一来,“过去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一下子缩短了一半,以上部分统统成了空白
以今天考古学和古文献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似乎可以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我们在重建古史过程中,应在
对考古学文化谱系进行科学梳理的基础上,注重对古代口头或书本文献进行去伪存真、深入辨析的科学分析,
寻求可能存在的原初“历史信息''和“历史线索因为无论是考古实物,还是古史传说,前者虽然真实、客观,
但却只是历史零散的局部、片段甚至点滴;后者虽然貌似全面、周到,却是真伪杂陈的。
事实上,自1928年安阳殷墟考古发掘以来,出土的甲骨文和《史记•殷本纪》所记商代帝王世系的高度
契合,便已经以确切的证据印证了殷墟为商代晚期都邑,证明《史记》等文献记载的晚商史可为信史,也显示
出古史传说的史料价值。和中原王朝的古史传说相比较,三星堆考古文化的主体为夏商周时期的遗存,在古史
传承体系中也曾留下不少有关“古蜀”的传说和记载,有些古史传说还包含大量未经儒家经典“整束”之前不那么
“雅驯”的朴素内涵,恰可与三星堆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面貌相互对应、进行比较。因此,我们赞同当年徐旭生先
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当中所主张的观点:“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
是向壁虚造的。”通过探索古史传说中的这些“质素”与“核心”,从传说中去寻找“史实”的线索,或许可以从一个
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三星堆,从而也重新估量中国古史传承体系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霍巍《三星堆考古与中国古史传承体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题型:细节判断】
A.持“神话的历史化”观点者认为,黄帝本来存在于神话传说中,但在他的故事中可能包含了史实。
B.持“历史的神话化”观点者认为,黄帝的传说可作为历史研究的内容,但要剔除后来神化的部分。
C.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徐旭生及其作品《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并涉及了其观点,但各自具体用意不同。
D.材料二通过探究古史辨派及其批评者争论的问题,解决了三星堆在历史文献中无线索可寻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题型:依文推断】
A.中国史学界围绕着“黄帝人神之争”爆发的学术争论旷日持久,其焦点之一是神话能否被历史研究采用。
B.翻译具有“不可通约性”,若将汉语“传说”一词译作英文legend,会陷入内涵难以“等价”转换的困境。
C.中国古史传承体系有关于“古蜀”内容的记载,包含未经儒家整理的史实信息,从而为三星堆出土实物提
供了对应记载分析。
D.安阳殷墟考古发现和《史记》相关记载高度契合,有力地推翻了胡适“东周以上无信史”的说法。
3.下列选项能够支撑材料一中“神话含有史实成分”这一观点的一项是()【题型:论据匹配】
A.三星堆考古中,出土了大量迄今为止在中原青铜文化体系中所不见的器物群,对于古蜀历史的研究具有
重要价值。
B.良渚遗址中,王城废弃,神话流传下来,发掘的玉器有大量天地日月崇拜、龙凤崇拜的神话物象,实证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地位。
C.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示了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成果,这双重证据使传说中的夏朝走向历史真实。
D.《大戴礼记•帝系》:"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嫖祖氏,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泯水,昌意降
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
4.根据材料一中古史辨派的观点,下列对“文本时代”传说、神话、历史之间的关系标示正确的一项是()【题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对“传说”与“史实”关系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古史传说及其价值?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题型:内容概括】
1.D2.C3.B4.A5.(1)两位作者都认可传说中有史实的成分。
(2)①正确理解“神话”“传说”“历史”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②科学梳理考古学文化谱系,注重对
古代口头传说或书本文献的科学分析,寻求原初的历史信息和线索。③探索古史传说中历史方面的质素和核心,
寻找史实线索,为重建中国古史传承体系提供有力证据。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解决了三星堆在历史文献中无线索可寻的问题”错误,原文说“或许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三星
堆”,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为三星堆出土实物提供了对应记载分析”错,材料二中为“恰可与三星堆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面貌相互对应、
进行比较”,提到记载的内容恰可与三星堆考古文化面貌相互对应、进行比较。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考古对历史研究的作用。
B.“……神话物象,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地位”表明“神话含有史实成分”。
C.是传说中有史实成分。
D.是书籍记载的传说内容。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结合“文本时代,传说中的部分神话、历史内容开始转化为文本。这一时期,由于新的历史记录大多以文本
的形式直接产生,文字使用者还有可能直接创造新的神话”分析,三者是互相包含的,“神话”“历史”既有
属于“传说”中的,也有“传说”之外的。此项关系标示正确。
B.错误。
C.为西方概念关系。
D.为口传时代概念关系。
故选Ao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第一问,围绕“传说”与“史实”的相关内容筛选概括并比较作者观点即可。
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要紧密结合文章关于“古史传说及其价值”的相关内容筛选概括信
息。
相同之处。材料一,“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传说是以口传为特征的一种故事,它的内容包括神话和历史”“在
徐旭生著作中……传说则往往含有史实成分”“我们可以基本采用古史辨派学者处理神话、传说、历史这三个
概念关系的方法,同时吸纳徐旭生对传说概念的处理”,认可传说中有史实的成分;材料二有“我们赞同当年
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当中所主张的观点:'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
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可见两位作者都认可传说中有史实的成分。
结合”按照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在文字记录没有产生以前(口传时代),传说是神话和历史的属概念(上
位概念)”“从概念关系来看,西方文献的传说与神话、历史是并列关系,徐氏基于这种关系把这三个概念引
申为了‘进化论式’的历史分期概念”可知,和古史传说相关的概念“神话”“传说”“历史”人们有不同的
理解,这需要正确理解“神话”“传说”“历史”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
结合“我们在重建古史过程中,应在对考古学文化谱系进行科学梳理的基础上,注重对古代口头或书本文献进
行去伪存真、深入辨析的科学分析,寻求可能存在的原初'历史信息'和‘历史线索’”可知,应科学梳理考
古学文化谱系,注重对古代口头传说或书本文献的科学分析,寻求原初的历史信息和线索;
结合“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通过探索古史传说中的这些‘质素‘与‘核心’,从
传说中去寻找‘史实'的线索,或许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三星堆,从而也重新估量中国古史传承体
系的价值和意义”可知,应探索古史传说中历史方面的质素和核心,寻找史实线索,为重建中国古史传承体系
提供有力证据。
二、(2024•山东济宁•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题材:社会科学论文】
材料一:
公共艺术泛指公共空间中具有公共性质的艺术形态及艺术活动,是创造性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独特艺术形
式,是一种地方公众共同参与并享有的具有在地性的文化艺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国家对乡村建设愈加重视,
因其满足艺术的公共性和促进文化发展的双重特点,人们对公共艺术应用于乡村文化建设的需求更加强烈。
公共艺术以自由开放的空间来设计和制作具有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将公共艺术引入乡村建设中,有利于
传承乡村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基础。同时,公共艺术建设也是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体现,以这种全
新的方式来展示新时代农村面貌,不仅能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还能增强全村居民的凝聚力,使乡村文化更加
多元化,从而使农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不断提升。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乡村经济建设的有效助推力,更是增
强乡村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以文化自信为本,突出艺术赋予乡村空间的特色。在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规划时,重视本土地域特色,应
选择部分与当地人文环境相关的设计理念,加入乡村文化建设中,利用艺术的优势,用符号、图画、文字等艺
术手法展示和推广乡村本土文化,真正反映当地居民的心声,引起村民与观赏者的共鸣,产生乡土认同感和文
化参与感,进一步形成乡村文化自信。当代乡村社会尽管经历过很多挑战和失败,却依然保留了很多具有鲜明
人文特质的古老村落,这给“艺术乡建”创造了必不可少的社会文化空间。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引入公共艺术,充
分利用乡村独特的社会文化空间资源,以艺术的力量,树立民族文化的信心,挖掘乡村优秀历史与民俗文化,
并对其进行艺术的精练与符号重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以文化传承为纲,丰富乡村艺术文化产业发展。公共艺术应用于乡建的策略,符合现阶段乡村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符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中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各个时期的文化风俗都有差异,每个村落的创
立条件都不相同,其所产生的礼仪文化和风俗也相差甚大。将公共艺术引入乡村文化发展中,要结合当地自然
环境、发展状况、礼仪文化和风俗中蕴含的文化因素,选择合适的建设路径,丰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形
成独特的发展模式。例如,在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或传统古村落的乡村发展人文旅游,提供传统文化体验服务
和相关纪念品;在环境优越、有独特自然风光的乡村提供旅游观光,同时发展民宿、生态农场产业等。
(摘编自陆知姗《公共艺术赋能乡村建设》)
材料二:
按照学者陈伟燧对传统村落类型的划分方法,传统村落可以分为历史积淀类、村域格局类、传统建筑类、
民俗文化类、全面综合类五大类型。对传统村落文化创意资源的挖掘可以按照不同类型探索可用元素。如湖南
省现存传统村落多形成于明清时期,有汉族、瑶族、苗族、土家族等多民族聚居,而民族文化的不同和地域特
征的差异,又形成了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湖南省传统村落的资源价值。
文创产品设计,重“形”也要重“意从传统村落文化中所蕴含的建筑造型、装饰图案、思想观念、人文精
神等角度入手,对建筑造型、装饰图案、非遗文化等物质形态进行“形”的提取,然后对原生文化符号"形''按照
形式美法则设计解构再现,并在设计创新后能保持原生文化"意'’的表达。文创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往往与文化
的物质载体和文化内涵密不可分,基于物质载体使蕴含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的设计具有可行性。对文化内涵的
挖掘程度决定了文创产品创意水平的高低,因此文化内涵是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核。以传统村落为物
质文化载体进行文化符号挖掘,使用现代设计手段与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多方面对传统村落文化符号进
行创意转化和创新设计,拉动乡村文旅产业经济发展,赋予传统村落文化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
文创产品是基于文化精神产生的,是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的物质载体,基于传统村落文创产品设计资源挖
掘的基础,可以在文创产品外观造型设计、色彩设计、图案意蕴表达、实用功能、材质等方面对传统村落资源
创新应用,设计出具有当代社会审美和使用功能的创新型文创产品,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角度让传统村落文化
活态传承下来。
艺术介入乡村振兴,挖掘传统村落文化中的地域和历史文化基因,活化重塑传统村落文化中的价值点,以
现代美学、设计学为手段,用文化和创意让传统文化以新时代面貌与消费者见面,赋予其更多审美和实用价值,
使传统村落文化转化为新型生产力。
(摘编自刘春侠《传统村落文创设计助力文化传承》)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题型:细节判断】
A.公共艺术是创造性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独特艺术,由地方公众共同参与,共同享有,是一种具有在地性
特点的艺术形式。
B.利用乡村独特的社会文化空间资源,挖掘优秀历史与民俗文化,进行艺术精练与符号重构,可以促使乡
村文化自信形成。
C.在有传统古村落的乡村发展人文旅游,提供传统文化体验服务和相关纪念品,就可以达到传承和发展传
统文化的最终目的。
D.在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创意资源时,可探索建筑造型、装饰图案、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可用元素,进行
“形”的提取。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题型:依文推断】
A.湖南省传统村落资源非常丰富,为当地“艺术乡建”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文化空间。
B.文创产品的设计要重“形”又重“意”,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核就在于此。
C.在乡村振兴中引入公共艺术,有利于丰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独特发展模式。
D.创新应用传统村落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离不开现代美学、设计学。
8.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题型:论据匹配】
A.对杨柳村老宅的青石板颜色等图案进行元素提取后设计的两款手机保护壳销量火爆。
B.田铺大垮村瞄准市场需求,围绕“乡村创客''主题打造了河南省首个乡村创客小镇。
C.江头村有机融合纪念性、文化性、地域性特点,打造出“爱莲”文化旅游文创产品。
D.“三峡渝礼”系列产品以《千里江山图》为元素,结合三峡的自然人文风光设计而成。
9.下面是黑龙江海林市雪乡旅游发展一览表,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当地旅游发展进程的解读不恰当
的一项是()【题型:图表解读】
时间事件
2013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及《爸爸去哪儿》等电视节目的热播带火雪乡。
2015年省旅游局局长组建“局长导游团”推动旅游发展。
2016年发河生态园特色餐馆住宿区、野外烧烤区、木质观光栈道等改造工程竣工。
2017年景区开发种类繁多、富有冰雪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丰富了游客活动内容。
2022年冬博会前期带动冰雪旅游目的地再次发展。
2023年接待游客72.5万人次,同比增长10倍,雪乡已成为冰雪经济中的“热土”。
A.引入公共艺术,是雪乡振兴进程中的创新性举措。
B.管理部门推介,强化了雪乡认同感和文化参与感。
C.发挥地域和自然优势,展示和丰富雪乡本土文化。
D.雪乡旅游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与发展驶入快车道。
10.下面是某古镇所拥有的独特资源优势,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该镇打造传统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议。
【题型:观点提炼与实际运用】
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四面环水,出入以舟代步;风景优美,水产丰富,以渔业和旅游业为主;历史悠久,
有皇宫所、皇粮殿、石板街等历史遗存,至今还有祭水神、赶庙会等传统民俗活动。
6.C7.B8.C9.B10.①重视本土地域特色,挖掘文化创意资源:古镇地理位置独特,环
境优美,水资源丰富,有古老的京杭运河、皇室所等历史遗存,且有形式丰富的传统民俗活动。②基于文化精
神传承,挖掘多种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设计出符合当代民众需求的文旅项目,如“运河文化体验长廊”“渔家风
情街,,等。③丰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形式,综合开发旅游、水上运动、文化体验、文创产品研发等项目,形成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解析】6.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就可以达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错,材料一只是说“在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或传统古村落的乡
村发展人文旅游,提供传统文化体验服务和相关纪念品”,并没有说就可以达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最终目
的,且选项的说法太绝对。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B.“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核就在于此“错。材料二说“文化内涵是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核”,
而文化内涵的核心重在“意”,"形”为物质载体的体现。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基本观点是“传统村落文创设计助力文化传承”。
A.强调的是文创产品的销售情况,不能支持材料二的观点。
B.没有提到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并进行创意的应用与开发,不能支持材料二的观点。
C.体现对传统村落“爱莲”特色文化产品开发,与材料二观点一致。
D.“三峡渝礼”系列产品不属于传统村落文化的挖掘与应用,不能支持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B.“管理部门推介,强化了雪乡认同感和文化参与感”,条件关系不成立。材料一说“重视本土地域特色,应选
择部分与当地人文环境相关的设计理念,加入乡村文化建设中,利用艺术的优势,用符号、图画、文字等艺术
手法展示和推广乡村本土文化,真正反映当地居民的心声,引起村民与观赏者的共鸣,产生乡土认同感和文化
参与感”,可见,管理部门推介并不是强化雪乡认同感和文化参与感的条件。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一“在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规划时,重视本土地域特色,应选择部分与当地人文环境相关的设计
理念,加入乡村文化建设中”,和“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风景优美,水产丰富”“历史悠久,有皇宫所、皇粮殿、
石板街等历史遗存,至今还有祭水神、赶庙会等传统民俗活动”可知,古镇地理位置独特,环境优美,水资源
丰富,有古老的京杭运河、皇室所等历史遗存,且有形式丰富的传统民俗活动。故应建议重视本土地域特色,
挖掘文化创意资源;
(2)根据“以传统村落为物质文化载体进行文化符号挖掘,使用现代设计手段与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多
方面对传统村落文化符号进行创意转化和创新设计能”“重视本土地域特色,应选择部分与当地人文环境相关的
设计理念,加入乡村文化建设中,利用艺术的优势,用符号、图画、文字等艺术手法展示和推广乡村本土文化,
真正反映当地居民的心声,引起村民与观赏者的共鸣,产生乡土认同感和文化参与感”分析,基于文化精神传
承,挖掘多种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设计出符合当代民众需求的文旅项目,如利用“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四
面环水,出入以舟代步”的条件,建议开展“运河文化体验长廊”活动;利用“风景优美,水产丰富,以渔业和旅
游业为主”的条件,建议搞一个“渔家风情街”等。
(3)由材料一中“将公共艺术引入乡村文化发展中,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发展状况、礼仪文化和风俗中蕴含
的文化因素,选择合适的建设路径,丰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分析,独特资源优势
的某古镇,在打造传统特色文化品牌方面,建议利用“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四面环水,出入以舟代步”的优越
地理条件,开发水上运动旅游项目;利用“水产丰富,以渔业和旅游业为主”的人文条件,开展钓鱼活动;利用“有
皇宫所、皇粮殿、石板街等历史遗存,至今还有祭水神、赶庙会等传统民俗活动”文化条件,开展文化体验、
文创产品研发等项目。综上,建议:充分利用好现有条件,综合开发旅游、水上运动、文化体验、文创产品研
发等项目,丰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形成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三、(2024•山东济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题材:文学评论】
材料一,:
唐代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
唐至北宋丝路沿线的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响。从共时性角度看,又可将此线路
切分为三个单元。首先,关中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关中古迹众多,其中尤以宫殿、帝陵和宗
教遗迹最为有名。宫殿巨丽,与赋之精神相合,其中尤以杜牧《阿房宫赋》最为有名。这些赋作所书写的阿房
宫、未央宫、大明宫等宫殿群的历史记忆或现实观照均属唐人的盛世文学书写范畴,包举天地之心,并烛见时
代礼治精神。华清宫与兴庆宫则因白居易《长恨歌》在宫殿政治意蕴书写之外,展现出其浪漫唯美的一面。秦
汉以来,长安迭为帝都,京城为帝陵环拥,形成别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圈,游离于京城与地方之间,
成就了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华山、终南山是关中久负盛名的山川,与帝都在空间上形成巨大的张力,
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等卓绝一代的大诗人在内心对其充满复杂感情,并借此成为他们叩问仙道与天人关系
的重要载体和思考人生进退出处的重要场所。其次,河西走廊人文遗存的文学写作。“陇头”是河西走廊上最
具影响的文学意象,由于其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殊价值,故使“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重要题材,也成为中
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就其内涵而言,书写内容主要包括边塞战事、征人思乡、大漠风光、
陇头风俗等,分别展现出苍凉、悲壮和豪迈三种情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待“家”与“国”的矛盾心理和忠孝
观念的碰撞,并最终使其经典化为中国文学写作中的重要意象。最后,西域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也有
重要影响。西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丝绸之路在天山南北两麓共分三条道路向西通行,也因此形成了
西域文学创作的绿洲化,体现出交通路线的分异与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差异。此外,唐代诗歌中大量存在着有关
西域的地名、人物、器皿、民俗等,许多诗人都先后有从军西域的经历,但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焦点还主要停
留在材料发掘与整理层面,而缺乏对其背后机制、关系的深入挖掘,这或许是日后此方面研究的重要抓手。
而另一方面,文学文本又具有主观性,表达出文本作者所理解的地方意义。英国学者迈克•克朗认为,“文
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对地方的简单描述,我们可借助文学作品了解人们想象中的地方……这些充满想象的描述可
使读者认识到一个地方独特的风情或特色。由于人们可从各种媒介了解到不同的地方,所以多数人对一个地方
的了解在亲眼所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所以人们透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读出作者对某一特定空间地域
之地方性的理解。基于此点可知,唐代文人创作受到丝路沿线人文遗存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时,千万个行走其地
的文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首先,再现地方典型的景观。例如轮台这一地名,汉“轮
台“位于天山之南,而唐时治所则位于天山之北,汉唐轮台县治的巨大差异和唐代前后期统治区域的伸缩,使
“轮台”在唐代文学的前后期创作中成为一个悲喜俱存的地理符号和文学意象。其次,文学写作重构丝路遗失
的地方文化。楼兰是汉代丝路上的一个邦国,后为黄沙所掩,但唐人却通过反复吟咏书写“楼兰”,最终借助
想象与回忆,建构起诗文中的“楼兰”意象,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功
名意识、进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
(摘编自王伟《丝路人文遗存与唐代文学的西域书写》)
材料二:
西域文化丰富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内容,西域风光、歌舞、人物、服饰、用具都进入唐代诗人的视野。岑参
的70多首边塞诗出现“沙碱、沙、城”37次,“轮台”18次,“火山”11次,“白草”11次,“热海”4次,
“雪海”3次,“胡虏”29次。他两次西北军幕供职,活动地域广阔,超过以往任何一位边塞诗人。这样的经
历决定了他的诗中对西域地名多有记录。沟通与防御成为西域历史文化产生时代差异的驱动力。战争与和平成
为唐代西域诗歌的两大主题。在战争主题之下,唐代西域诗歌意象主要表现为辽阔苍茫、严寒冰冻、萧瑟荒凉、
苍凉悲壮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边塞诗的战地风光描写,陌生事物出现的多,熟悉的东西相对少些。写入陌生事物使作品带
有奇异、浪漫的色彩,熟悉的因素出现诗中则增加亲切感。二者各具艺术魅力,彼此补充,相得益彰。陌生的
事物是诗人在边塞才见到的,故冠以“胡”、“虏”等字。边塞诗中汉和胡、虏对举的句子,往往都是把熟悉
和陌生的两类事物加以比校。“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胡霜如剑铐,汉月似刀环。”汉月是熟悉的事
物,胡尘、胡霜则属于陌生类。“蒸沙砾石然虏云,沸浪突波煎汉月。”《天山歌送萧治归京》:“能兼汉月
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和虏云、胡风、胡沙相对的都是汉月,前三者作
为陌生事物出现,汉月则是作者熟悉的对象。以熟悉的意象写陌生的环境,表达的是心理定势与对家乡的眷恋;
在熟悉与陌生的比较中,以倍增其哀乐。
(摘编自郭院林《唐诗中的西域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题型:细节判断】
A.丝路沿线各类遗存众多,大量宫殿遗迹宏伟壮丽,与赋体文学的精神相符合,常常被唐代文人赋予政
治与审美意蕴。
B.长安帝陵众多,带给文学书写者丰富的生命体验,影响着他们的创作,由此形成唐代独具特色的陵寝
文化和陵邑文学。
C.天山南北两麓三条向西通行的丝绸之路上,文学会随绿洲发生发展,交通路线影响着文学创作及其传
播状况。
D.岑参西域活动地域之广远超以往的边塞诗人,这使他诗中对西域地名有较多的记录,其经历也丰富了
诗歌创作的内容。
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题型:依文推断】
A.“陇头诗”能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是因为“陇头”地处河西走廊的特殊人文地
理价值。
B.对唐诗中有关西域的各种信息、唐代诗人从军西域的经历等材料中蕴藏的机制、关系的挖掘可形成重
要的研究路径。
C.楼兰作为丝路邦国,文明文化早已遗失,而唐诗中反复书写的“楼兰”,其实寄寓的是唐人的思想和精神。
D.边塞诗中陌生事物出现的比熟悉的东西多,是因为要以“熟悉”写“陌生”,凸显边地风光奇异、浪漫的色
彩。
13.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唐代文人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观点的一项是(
【题型:论据匹配】
A.“阳关”以西已是穷荒之地,唐人反复书写,反映了汉时“阳关大道”到唐后期屡被外族侵扰的盛衰变化。
B.丝路南道上的精绝国,在公元3世纪以后就已神秘消失,却因为唐人的记述获得了文学新生。
C.唐诗经常“以汉喻唐”,汉代西域旧地名“河西四郡”常出现于唐人笔端,成为国力强盛的文化符号。
D.李白《战城南》诗中用万里征途来形容西域地区的遥远,进而表达士兵的疲惫之态与思乡之情。
14.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对表格内容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题型:图表解读】
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相关文字“轮台”释义
盛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
李广利攻占轮台大汉武力征伐对象
年—《汉书》
汉武
帝
晚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汉武帝反思用兵之祸
下诏驳回轮台屯田
年之诏。——《汉书》舍弃之地
唐疆域扩大,在天山北麓,今乌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一岑用汉代典故,代指北
初盛唐
木齐市附近设轮台县参庭或边塞
吐蕃最终攻陷北庭,唐与西域联系文吏何曾重刀笔,将军犹自舞轮台。借武帝轮台诏事,讥
中晚唐
松散——李商隐刺穷兵黑卖武
A.盛唐时期设立的轮台县比汉代的“轮台”地理位置更远。
B.初盛唐诗人好借汉代轮台典故表达征战建功的精神鼓舞之“喜”。
C.中晚唐诗人多借用轮台意象表达国力衰退无奈舍弃西域之“悲”。
D.“轮台”作为意象表情达意的巨大反差与统治区域的伸缩变化相关。
15.结合两则材料,从“边塞诗”创作的角度简析唐代“丝路遗存”与“文学书写”的关系。【题型:内容分析】
11.B12.D13.D14.C15.(1)①“丝路遗存”丰富了边塞诗的题材(内容),“陇头”等成为
边塞诗中的重要题材。②丰富了边塞诗的主题(情感),出现了征人思乡、反战等主题。(2)边塞诗的创作赋
予了“丝路遗存”丰富的内涵。边塞诗人将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精神附加在“丝路遗存''上,增添了“丝路
遗存”的文化内涵。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带给文学书写者丰富的生命体验,影响着他们的创作,由此形成唐代独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错,
因果导致。原文“秦汉以来,长安迭为帝都,京城为帝陵环拥,形成别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圈,游离
于京城与地方之间,成就了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可见是“别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圈”成就了
“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是因为要以,熟悉,写邛百生,”错,原文“写入陌生事物使作品带有奇异、浪漫的色彩,熟悉的因素出现诗中则
增加亲切感”,可见是写入陌生事物凸显边地风光奇异、浪漫的色彩,不是“以‘熟悉'写‘陌生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用万里征途来形容西域地区的遥远,进而表达士兵的疲惫之态与思乡之情”,没有增加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
不能作为论据支撑观点。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
C.“表达国力衰退无奈舍弃西域之,悲,”错,应是表达借轮台讥刺穷兵跋武之“悲”。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1)
①由“'陇头’是河西走廊上最具影响的文学意象,由于其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殊价值,故使‘陇头诗’成为唐诗
中的重要题材”可知,“丝路遗存”丰富了边塞诗的题材(内容),“陇头”等成为边塞诗中的重要题材。
②由“‘陇头诗'……也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体现了古代土人对待‘家'与'国’的矛盾心
理和忠孝观念的碰撞”“楼兰……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
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可知,丰富了边塞诗的主题(情感),出现了征人思乡、反战等主题。
(2)
由“唐代文人创作受到丝路沿线人文遗存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时,千万个行走其地的文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
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楼兰……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
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可知,边塞诗的创作赋予了“丝路遗存”丰富的内涵。边塞诗人将唐人强烈的功名
意识、进取精神附加在“丝路遗存”上,增添了“丝路遗存”的文化内涵。
四、(2024•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题材:自然科学论文】
1985年,英国南极科考队的约瑟夫•法曼等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揭示南极哈雷湾观察站自20世纪70
年代中期出现严重臭氧损耗,从而使南极臭氧洞这一严重的环境危机走入全球视野。臭氧洞的发现引发了全球
的极大震动和担忧,围绕臭氧层保护的各项工作被迅速推进。为了制定具有实质性控制措施的新协议。1987年
9月16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对五项氟氯碳化物和三项哈龙的生
产标准、使用控制基准、淘汰时间表、贸易做了严格的管制规定。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极臭氧洞几乎每年都会季节性地发生,且面积越来越大。1992年和1993年,臭
氧损耗非常严重,平流层部分区域臭氧浓度下降了99%。1998年12月,世界气象组织观测发现,南极上空的
臭氧洞连续100天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千米,同年9月的空洞最大面积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2790万平方千米。
南极臭氧洞最大面积出现在2000年9月9日。面积达到创纪录的2990万平方千米。如此大规模的臭氧洞已经
能危及到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的火地岛和阿根廷圣克鲁斯的南部地区。不仅是在南极上空,臭氧洞事件也出现在
北极,只是出现的频率比较低。历史上,北极在1997年和2011年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臭氧洞。2020年3月,
北极地区再次形成了更大的臭氧洞,此次臭氧低值区域面积约600万平方千米,几乎达到3个格陵兰岛的大小。
其中,符合臭氧洞标准(臭氧总量数值低于220DU)的面积超过了100万平方千米。
目前,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已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曾盛赞《蒙
特利尔议定书》是“迄今为止唯一最成功的国际协议在协议签署后的十余年间,共有超过85%的消耗臭氧层
物质被淘汰。时至今日,氯氟烧的使用已经减少了99%,其他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也都在减少。直到2000年,
随着人类对臭氧层破坏的减轻,大气层自我修复功能开始发挥作用,臭氧层“健康状况''开始停止恶化。2016年
6月30日,气候学家苏珊所罗门教授等人在《科学》上发表文章,向全世界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南极臭氧洞正
在修复。这被看作南极臭氧洞“治愈”之路上的第一缕曙光。
不过,用“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来形容南极臭氧洞的恢复再合适不过。尽管为了应对臭氧层损害带来
的环境危机,国际社会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之后已经努力了35年,但根据臭氧监测数据,2022年10月
5日,南极臭氧洞面积依然达到2600万平方千米。由此可见,南极臭氧损耗依然严重,人类恢复臭氧层的努力
仍处于“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艰难阶段O
2022年10月发布的臭氧评估报告显示,臭氧的恢复之途不仅与大气中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持续减少有关,
而且与全球变暖相互交织。这主要因为温室气体飙升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在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同时,还会
引起全球环流调整,尤其是会引发布鲁尔-多布森环流的加强。布鲁尔-多布森环流是一个自热带上升、到两极
下沉的全球环流图。这一环流圈的增强,会将热带地区富含臭氧的空气输送到两极,并通过向下输送,将臭氧
层中损耗臭氧的物质输送到低层大气,最终有助于臭氧损耗物质的清除。
因此,如果未来全球保持高碳排放,全球变暖继续加速,反倒有助于臭氧层中臭氧损耗物质的清除,全球
臭氧层的恢复时间有望提前。在2019年,南极上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突发性平流层变暖事件”,导致臭氧洞迅
速缩小到40年来最小。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他们利用卫星、探测器、模型等手段来分析其
原因和影响。根据预测模型,在中等排放情境下,北极到2045年,南极到2066年,臭氧层能恢复到1980年
的水平。实际上,在1980年之前,南极臭氧层已经出现了损耗,这意味着若要恢复到臭氧洞出现之前的1960
年的水平,则需要更长时间。按照这次评估报告,南极的臭氧层起码要等到2100年才能恢复。
通过观测和研究,人类可以更好地了解臭氧洞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为未来更有效地保护臭氧层提供科
学依据。但是,臭氧层的恢复涉及大气中很多物理运动和化学变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臭氧洞的大
小还受到火山喷发、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的影响,恢复过程还会出现反复。因此,我们只能基于已知的科学认
知推测其恢复的进程,具体恢复时间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魏科《臭氧层在“自愈”》)
1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题型:图表解读】
17.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题型:细节判断】
A.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00年,南极臭氧洞面积持续扩大,已经危及到火地岛和圣克鲁斯的南部地区。
B.《蒙特利尔议定书》是“迄今为止唯一最成功的国际协议”,此协议在臭氧洞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布鲁尔-多布森环流圈的增强实现了臭氧和臭氧损耗物质在热带与两极之间的输送,加快了臭氧洞的修
复。
D.臭氧层恢复时间还存在不确定性,这与我们科学认知的局限性和影响臭氧洞大小的因素众多都有关系。
18.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原因解释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题型:论据匹配】
A.自1990年以来,全球平流层的臭氧浓度已经增加了约4%,臭氧层将在本世纪中叶基本恢复到工业化
前的状态。
B.尽管全球已经极少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但大气中还存在这类物质且浓度远高于臭氧层出现明显损耗
之前。
C.臭氧洞常常会在8月至12月之间形成,导致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D.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类大量排放损耗臭氧层物质,对臭氧层的破坏日益严重,臭氧洞逐渐
形成。
19.文中在介绍臭氧洞面积时为什么大量使用数字?请简要分析。【题型:论证方法分析】
20.从文本来看,人类应该如何应对重大环境问题?请结合臭氧洞修复的过程进行分析。【题型:内容概括】
16.D17.D18.B19.①体现了文章科学、严谨的语言特点,更具有说服力;
②直观具体地呈现臭氧洞的面积之大,更易引发关注。20.①加强国际协作。各国签署议定书形成合力共
同保护臭氧层让臭氧洞的修复产生了希望。
②借助科技力量。运用有效的科技手段分析臭氧洞的成因、变化等增强了修复措施的有效性。
③坚定打好持久战。持之以恒地关注臭氧洞的修复工作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臭氧洞的修复进程。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臭氧洞面积最高记录约600万平方千米”错误。由原文“2020年3月,北极地区再次形成了更大的臭氧洞,
此次臭氧低值区域面积约600万平方千米”可知,约600万平方千米是2020年3月北极地区形成的臭氧洞臭氧
低值区域面积,而不是最高记录。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已经危及到火地岛和圣克鲁斯的南部地区”错误,过于绝对。由原文“南极臭氧洞最大面积出现在2000年9
月9日。面积达到创纪录的2990万平方千米。如此大规模的臭氧洞已经能危及到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的火地岛
和阿根廷圣克鲁斯的南部地区”可知,能产生这种危害的是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
B.“《蒙特利尔议定书》是,迄今为止唯一最成功的国际协议"'错误,于文不符。由原文“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
菲・安南曾盛赞《蒙特利尔议定书》是‘迄今为止唯一最成功的国际协议'”可知,《蒙特利尔议定书》是“迄今为
止唯一最成功的国际协议”是安南的观点。
C.“……在热带与两极之间输送”错误。由原文“这一环流圈的增强,会将热带地区富含臭氧的空气输送到两极,
并通过向下输送,将臭氧层中损耗臭氧的物质输送到低层大气,最终有助于臭氧损耗物质的清除”可知,是将
臭氧和臭氧损耗物质从热带输送到两极。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四段的观点是为了应对臭氧层损害带来的环境危机国际社会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南极臭氧损耗依然严
重,人类恢复臭氧层的努力仍处于艰难阶段。
B.选项是说全球已经极少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但是臭氧层仍然没有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人类还需要做出更多
地努力。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把握能力。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讲究科学性和严谨性,本文在介绍臭氧洞面积时列举了大量的数字,体现了文章科学、
严谨的语言特点,更具有说服力。
本文在介绍臭氧洞面积时说到“1992年和1993年,臭氧损耗非常严重,平流层部分区域臭氧浓度下降了99%。
1998年12月,世界气象组织观测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洞连续100天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千米,同年9月的
空洞最大面积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2790万平方千米”“2020年3月,北极地区再次形成了更大的臭氧洞,此次
臭氧低值区域面积约600万平方千米,几乎达到3个格陵兰岛的大小。其中,符合臭氧洞标准(臭氧总量数值
低于220DU)的面积超过了100万平方千米”,采用了列数字的形式,直观具体地呈现臭氧洞的面积之大,更
易引发人们关注。
20.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为了制定具有实质性控制措施的新协议。1987年9月16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
《蒙特利尔议定书》,对五项氟氯碳化物和三项哈龙的生产标准、使用控制基准、淘汰时间表、贸易做了严格
的管制规定”“目前,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已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可知,各国签署议定书形成合力共同
保护臭氧层让臭氧洞的修复产生了希望,所以,应对重大环境问题应加强国际协作。
由原文“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他们利用卫星、探测器、模型等手段来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可知,
运用有效的科技手段分析臭氧洞的成因、变化等增强了修复措施的有效性,所以,应对重大环境问题应借助科
技力量。
由原文“通过观测和研究,人类可以更好地了解臭氧洞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为未来更有效地保护臭氧层提
供科学依据”可知,持之以恒地关注臭氧洞的修复工作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臭氧洞的修复进程,所以,应对重大
环境问题应坚定打好持久战。
五、(2024•山东青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建材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2025班主任教育教学研究合作合同3篇
- 2025版数据中心建设劳务扩大协议书3篇
- 2024版商业代理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高科技产品外观设计顾问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企业股东股份转让及投资合作协议书3篇
- 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初步设计
- 2024年苹果产业绿色发展基金合作协议范文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半挂车租赁与驾驶员培训及考核协议3篇
-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说课稿 3.2.5 形成报告001
- 医疗企业未来三年战略规划
- 急诊科运用PDCA循环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品管圈QCC专案结题
-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单元)
- 四川雅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课件(完整版)
- DB11T 1470-2022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规程
- 中考数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 护士急诊科进修汇报
- 2025届上海市闵行区闵行中学数学高一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企业级员工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合同
-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