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储油库、加油站(征求意见稿)_第1页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储油库、加油站(征求意见稿)_第2页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储油库、加油站(征求意见稿)_第3页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储油库、加油站(征求意见稿)_第4页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储油库、加油站(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1号)和《排污许

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8号),完善排污许可技术支撑体系,指导和规

范储油库、加油站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储油库、加油站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的基本情况填报要求、许

可排放限值确定、实际排放量核算和合规判定的方法,以及自行监测、环境管理台账和排污

许可证执行报告等环境管理要求,提出了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

本标准附录A~附录H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青岛欧

赛斯环境与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青岛中石大环

境与安全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9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储油库、加油站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储油库、加油站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的基本情况填报要求、许可

排放限值确定、实际排放量核算和合规判定的方法,以及自行监测、环境管理台账和排污许可

证执行报告等环境管理要求,提出了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储油库、加油站排污单位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填报相关申请

信息,同时适用于指导核发部门审核确定储油库、加油站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许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储油库、加油站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的排污许可管理。

储油库、加油站排污单位中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表标准》(GB13271)的生产设施

和排放口适用于《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锅炉》(HJ953)。

本标准未做规定但排放工业废水、废气或者国家规定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储油库、加油站

排污单位其他产污设施和排放口,参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HJ942)执

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20950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952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494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495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HJ521废水排放规律代码(试行)

1

HJ608排污单位编码规则

HJ733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HJ820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火力发电及锅炉

HJ942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

HJ944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

HJ953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锅炉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部令第48号)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环监〔1996〕470号)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环大气〔2019〕53号)

《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环办水体函〔2017〕323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储油库排污单位bulkoilterminalpollutantemissionunits

指由储罐组成并通过油罐汽车、铁路罐车、船舶或管道等方式收发原油、成品油等油品的

排污单位(生产企业内的油品储存场所除外)。

3.2成品油petroleumproducts

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

等替代燃料。

3.3加油站排污单位oilfillingstationpollutantemissionunits

指由储油罐、加油机及油枪等组成为机动车添加成品油的排污单位。

3.4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本标准使用“非

甲烷总烃(NMHC)”作为排气筒和企业边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综合控制指标。

3.5挥发性有机液体volatileorganicliquid

任何能向大气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有机液体:(1)真实蒸气压大于等

于0.3kPa的单一组分有机液体;(2)混合物中,真实蒸气压大于等于0.3kPa的组分总质量

占比大于等于20%的有机液体。

3.6许可排放限值permittedemissionlimits

指排污许可证中规定的允许排污单位排放的污染物最大排放浓度(速率)和排放量。

2

3.7特殊时段specialperiods

指根据地方政府依法制定的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及其他相关环境管理规定,对排污单位

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有特殊要求的时段,包括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等。

4.储油库排污单位

4.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填报要求

4.1.1一般原则

排污单位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申报系统填报《排污许可证

申请表》中的相应信息。填报系统未包括的、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有规定需要填报或排污单

位认为需要填报的,可自行增加内容。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增加需要在排污许

可证中载明的内容,并填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申报系统中“有核发权的地方生态环境主

管部门增加的管理内容”一栏。

4.1.2排污单位基本情况

排污单位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是否需改正、许可证管理类别、邮政编码、行业类别、

是否投产及投产日期、生产经营场所经纬度、所在地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区(如大气重点控制区)、

是否位于工业园区及所属工业园区名称、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号(备案编号)、地方政府对违

规项目的认定或备案文件文号、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分配计划文件文号、挥发性有机物

(VOCs)总量指标(t/a)。

在填报选择行业类别时,选择《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C594危险品储存中的

C5941油气仓储。

4.1.3主要产品及产能

4.1.3.1一般原则

基本信息填报主体工程、生产设施、设施参数、设施编号、物料名称等。

4.1.3.2主体工程

储油库排污单位分为储罐区、装卸区和公辅设施。填报设计库容(万m³)、储罐数量、装

载鹤位数量、挥发性有机物流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数量,具体见附录A中表A.1。

4.1.3.3生产设施和设施参数

挥发性有机物流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数量≥2000)类型及数量,具体见附录A中表A.2。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罐型、公称容积、内径、罐体高度、储存物料名称、物料储存温度和

设计年周转量等,具体见附录A中表A.3,详细参数可选填附录A中表A.4~表A.6。

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载设施参数包括装载物料名称、设计年装载量、装载温度和装载形式(火

车/汽车/轮船/驳船),具体见附录A中表A.7。

3

其他生产设施为选填内容。

4.1.3.4生产设施编号

排污单位可填报内部生产设施编号,若排污单位无内部生产设施编号,则根据HJ608进行

编号并填报。

4.1.3.5物料名称

填写主要物料名称,包括原油、汽油、乙醇汽油、煤油、柴油、生物柴油、燃料油、石脑

油、蜡油、渣油等。

4.1.3.6其他

排污单位如有需要说明的内容,可填报。

4.1.4主要辅料

4.1.4.1一般原则

填报废水处理和废气治理过程中添加的辅料。

4.1.4.2名称

包括活性炭、催化剂等。

4.1.4.3设计年使用量

填报设计年使用量。无设计年使用量的按照近三年实际使用量的平均值进行填报,运行满

一年但未满三年的按照自然年实际使用量的最大值进行填报,投运不满一年的排污单位根据实

际使用量折算成年使用量。

4.1.4.4其他

排污单位如有需要说明的内容,可填报。

4.1.5产排污节点、污染物项目及污染治理设施

4.1.5.1一般原则

废气产排污节点、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包括产排污环节、污染物种类、污染治理设施名

称及工艺、是否为可行技术、污染治理设施参数、排放口编号、排放口设置是否规范及排放口

类型等。

废水产排污节点、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包括废水类别、污染物种类、废水去向、排放规

律、污染治理设施名称及工艺、是否为可行技术、污染治理设施参数、排放去向、排放口编号、

排放口设置是否规范及排放口类型等。

4

4.1.5.2废气

1)产排污环节、污染物项目及污染治理设施

产排污环节、污染物项目、排放形式、污染治理设施填报内容见表1,表中未列明的内容

由排污单位自行填报。污染控制项目依据GB14544、GB20950、GB16297、GB37822确定。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更严要求的,从其规定。

表1储油库排污单位废气产排污节点、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表

产污污染物污染防治是否为可

生产设施排放形式污染治理工艺排放口类型

环节项目设施行技术

吸附、吸收、冷凝、

膜分离、热力焚烧、

有组织油气回收主要排放口

挥发性有机储罐挥发性催化燃烧或组合技术

液体储罐挥发有机物

等。

无组织———

吸附、吸收、冷凝、□是

膜分离、热力焚烧、□否

挥发性有机装载挥发性有组织油气回收主要排放口

催化燃烧或组合技术如采用不

液体装载挥发有机物

等。属于“4.3

无组织——污染防治—

挥发性有机可行技术

密封

物设备与管挥发性泄漏检测要求”中的

点泄无组织——

线组件密封有机物与修复技术,应提

点供相关证

废气收集明材料。

污水处理设挥发性有组织油气回收或燃烧净化一般排放口

逸散处理装置

施有机物

无组织———

非甲烷

企业边界总烃、硫无组织———

化氢a

a当储存物料为凝析油时,污染物项目需管控硫化氢。

2)污染治理设施参数

包括参数名称、设计值和计量单位,其中必填参数包括废气排放量、运行时间、污染物(具

体见表1)排放浓度、处理效率等。

3)污染治理设施、有组织排放口编号

污染防治设施编号可填报排污单位内部编号。若排污单位无内部编号,则根据HJ608进行

编号并填报。

有组织排放口编号填报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现有编号,或者由排污单位根据HJ608进行

编号后填报。

4)是否为可行技术

按照本标准第5.3章填报。

5)排放口类型

排污单位的废气排放口分为主要排放口和一般排放口。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挥发性有机

5

液体装载有组织废气排放口为主要排放口,其他为一般排放口。

6)排放口设置

根据排污单位执行的排放标准中有关排放口规范化设置的规定以及环监〔1996〕470号,

填报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

4.1.5.3废水

1)废水类别、污染物种类及污染治理设施

废水类别、污染物种类及污染治理设施具体见表2。污染物种类为GB8978中的各污染物

项目。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后,从其规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更严要求的,从其规定。

表2储油库排污单位废水类别、污染物项目及污染治理设施表

废水类别污染物项目废水去向污染治理设施及工艺是否为可行技术排放去向排放口类型

pH值、化学需氧预处理:隔油、气浮、

生产废量、悬浮物、氨混凝、吸附、调节等;□是

厂内污水

水、污染氮、石油类、总生化处理:活性污泥□否一般排放口

处理设施

雨水有机碳、挥发酚a、法、生物膜法等;如采用不属于环境水体/

总氰化物a深度处理:过滤等。“4.3污染防治公共污水

厂内污水可行技术要求”处理设施/

预处理:吸附、调节等;

pH值、化学需氧处理设施中的技术,应提回用

生化处理:活性污泥

生活污水量、悬浮物、氨/城镇集供相关证明材一般排放口

法、生物膜法等;

氮中污水处料。

深度处理:过滤等。

理设施b

a原油储库填报该污染物项目;

b单独排入城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生活污水仅说明去向。

2)污染治理设施参数

包括参数名称、设计值和计量单位,其中必填参数包括废水排放量、运行时间等。

3)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及排放规律

排放方式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排放去向包括直接进入海域,直接进入江河、湖、库,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江河、湖、

库),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沿海海域),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入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

进入其他单位等。

排放规律包括连续排放和间断排放,具体参见HJ521。

4)污染治理设施、排放口编号

污染治理设施编号可填报排污单位内部污染治理设施编号,若排污单位无内部编号则根据

HJ608进行编号并填报。

排放口编号可填报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现有编号或根据HJ608进行编号并填报。

5)排放口类型

废水排放口为一般排放口。

6)排放口设置

6

根据排污单位执行的排放标准中有关排放口规范化设置的规定以及环监〔1996〕470号,

填报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

4.1.6图件要求

4.1.6.1厂区平面布置图

给出厂区平面布置图,图中应标明主要生产设施名称、位置、有组织废气排放口、废水排

放口、雨水排放口位置。

4.1.6.2全厂雨水和污水管线走向图

分别给出厂区雨水、污水集输管线走向及排放去向等。

4.1.6.3生产工艺总流程图

给出全厂工艺流程图,图中应标明主要生产设施等。

4.1.7其他要求

存在依规需要改正行为的排污单位,在首次申报排污许可证填报申请信息时,应在全国排

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申报系统中“改正规定”一栏,提出改正方案及时限。

4.2产排污节点对应排放口及许可排放限值

4.2.1排放口及执行标准

4.2.1.1废气

废气排放口应填报排放口地理坐标、排气筒高度、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及承

诺更加严格的排放限值。

4.2.1.2废水

废水直接排放口应填报排放口地理坐标、排放规律、对应入河排污口名称及编码、受纳自

然水体信息、汇入受纳自然水体处的地理坐标及执行的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间

接排放口应填报排放口地理坐标、排放规律、受纳污水处理厂信息及执行的国家或者地方污染

物排放标准,单独排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生活污水仅说明去向。废水间歇式排放的,应

当载明排放污染物的时段。废水向海洋排放的,还应说明岸边排放或者深海排放。深海排放的,

还应说明排污口的深度、与岸线直线距离。

4.2.1.3雨水

雨水排放口主要填报排放口编号、排放口经纬度坐标、排放去向、受纳水体名称及水质目

标,以及汇入受纳自然水体处经纬度坐标。雨水排放口编号填报排污单位内部编号,如无内部

编号,则采用“YS+三位流水号数字”(如YS001)进行编号并填报。

7

4.2.2许可排放限值

4.2.2.1一般原则

许可排放限值包括污染物许可排放浓度和许可排放量。许可排放量包括年许可排放量和特

殊时段许可排放量。年许可排放量是指允许排污单位连续12个月污染物排放的最大量。有核发

权的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根据环境管理规定细化许可排放量的核算周期。

有组织废气主要排放口应明确污染物许可排放浓度和规定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一般排放

口应明确污染物许可排放浓度;无组织排放源应明确企业边界污染物许可排放浓度。

废水一般排放口应明确污染物许可排放浓度。

根据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许可排放浓度。依据依法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及本标准规定的方法从严确定许可排放量,2015年1月1日(含)后取

得环境影响文件批复的排污单位,许可排放量还应同时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批复要求。

排污单位应在《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写明申请的许可排放限值计算过程。

排污单位承诺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浓度,应在排污许可证副本中载明。

4.2.2.2废气

4.2.2.2.1许可排放浓度

以产排污节点对应的生产设施或排放口为单位,明确各排放口各项大气污染物许可排放浓

度。

汽油油气回收设施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许可排放浓度和处理效率、油气密闭收集系统任何

泄漏点排放的油气体积分数浓度和底部装油结束并断开快接头时汽油泄漏量按照GB20950确

定;其他物料新建油气回收设施、废水处理有机废气收集处理装置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许可排

放浓度或处理效率按照GB37822确定,现有油气回收设施、废水处理有机废气收集处理装置排

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许可排放浓度2020年7月1日前按照GB16297确定,许可排放浓度或处理

效率2020年7月1日后按照GB37822确定。重点地区的排放单位执行无组织排放特别控制要

求,执行的地域范围和时间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企业边界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硫化氢许可排放浓度分别按照GB16297和GB14554确

定。

地方有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的,从其规定。

新的行业污染物控制排放标准出台后,从其规定。

若执行不同许可排放浓度的多台生产设施或排放口采用混合方式排放废气,且选择的监控

位置只能监测混合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则应执行各限值要求中最严格的许可排放浓度限值。

4.2.2.2.2许可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包括年许可排放量和特殊时段许可排放量。储油库排污单位应明确油气回收设

施有组织排放口和挥发性有机液体常压储罐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年许可排放量。

a)主要排放口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年许可排放量

8

1)单独排放

各主要排放口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年许可排放量按公式(1)计算。

9

EihiQiCi10(1)

式中:Ei—第i个主要排放口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t/a;

hi—第i个主要排放口年运行小时数,h/a。

3

Qi—第i个主要排放口设计排气量,Nm/h;

3

Ci—第i个主要排放口污染物许可排放浓度限值,mg/m;挥发性有机物无许可排放浓度

限值时,采用出口实际监测值(近1年的最大值),但同时去除效率应满足排放标

准要求。

主要排放口中挥发性有机物年许可排放量为各主要排放口大气污染物许可排放量之和,按

公式(2)计算。

n

EE主要排放口年许可排放量i

i=1(2)

式中:E主要排放口年许可排放量—排污单位大气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t/a;

Ei—第i个主要排放口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t/a。

n—排污单位主要排放口数量,无量纲。

2)混合排放

若执行不同许可排放浓度的多台生产设施采用混合方式排放废气,许可排放量为各设施排

放废气的许可排放量之和。

3)特殊时段许可排放量

排污单位应按照国家或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制定的重污染天气预案、冬防(现阶段主要指错

峰生产)文件等,根据停产、限产等要求,确定特殊时段短期许可排放量和产量控制要求。特

殊时段大气污染物日许可排放量按公式(3)计算。地方制定的相关法规中对特殊时段许可排放

量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法规定的其他特殊时段短期许可

排放量应当在排污许可证中规定。

特殊时段排污单位有组织排放的污染物日许可排放量按公式(3)计算。

EE=-(1)

日许可排放量日均排放量(3)

式中:E日许可排放量—排污单位特殊时段期间日许可排放量,t/d;

E日均排放量—排污单位日均排放量基数,t/d;对于现有排污单位,优先采用前一年环境统计

实际排放量和相应设施运行天数计算,若无前一年环境统计数据,采用实际排放量和相

应设施运行天数计算;对于新建排污单位,采用许可排放量和相应设施运行天数计算。

—特殊时段期间排放量削减比例。

b)挥发性有机液体常压储罐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年许可量

1)计算方法

未设置有机废气回收或处理设施的挥发性有机液体常压储罐,其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年许可

9

排放量,在国家排污许可证管理平台采用公式(4)~公式(11)自动计算。

固定顶罐:

E=+EE

固定顶罐SW(4)

2

ES365DHVOWVKEKS

4(5)

5.614

EMPQKKK

WRTVVANPB

LA(6)

浮顶罐:

E=+EEEE

浮顶罐RWDFD(7)

EKKvnDP*MK

RRaRbVC(8)

0.943QCSLWNFCC

EWD1

DD(9)

EFP*MK

FFVC(10)

EKSD2*PMK

DDDVC(11)

上述所列公式中符号解释见《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环办〔2015〕104

号)。

2)计算参数

i.储罐参数:包括罐体、浮盘、密封、浮盘附件等。

ii.介质参数:有机液体雷德蒸汽压(取近1年实际储存物料雷德蒸汽压的最大值)。

iii.气象参数:包括大气压、日平均最高环境温度、日平均最低环境温度、水平面太阳总辐

射和年平均风速。

iv.设计年运行参数:物料储存温度(近1年平均值)、固定罐年平均液面高度、设计周转

量。

以上参数信息,除气象参数由平台自动选取距离近的气象数据外,其余信息由排污单位参

照附录A中表A.4~A.6填报。

3)填报要求

i.排污单位填报的储存介质与罐型应符合排放标准和相关管理要求。

ii.若不符合相关要求,国家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在计算年许可排放量时,按照符合排

放标准要求的参数进行核定。

iii.所需计算输入参数,排污单位按照国际单位制填报,由国家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自

动转化成美制单位体系参与计算,计算输出结果为国际单位制(吨)。

如果排污单位未填报相关参数信息,平台选取默认值计算许可排放量,默认值具体见附录

B。

10

4.2.2.3废水

储油库排污单位水污染物许可排放浓度按照GB8978确定,许可排放浓度为日均浓度(pH

值为任何一次监测值)。地方有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的,按照地方排放标准从严确定。

排污单位生产设施同时生产两种以上产品、可适用不同排放控制要求或不同行业水污染物

排放标准,且生产设施产生的污水混合处理排放的情况下,应执行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最严格的

浓度限值。

4.3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4.3.1一般原则

本标准所列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及运行管理要求可作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判断排污单位是否

具备符合规定的污染治理设施或污染物处理能力的参考。

排污单位采用本标准所列的可行技术,原则上认为其采用的技术具备符合规定的污染治理

设施或污染物处理能力。

未采用本标准所列可行技术排污单位应在申请时提供说明材料(如已有污染物排放监测数

据;对于国内外首次采用的污染治理技术,还应提供中试数据等),证明可达到与可行技术相

当的处理能力。排污单位应加强自行监测和台账记录,评估所采用技术的达标可行性。

待行业相关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发布后,从其规定。

4.3.2废气

4.3.2.1可行技术

主要废气治理可行技术参照附录C中表C.1。

4.3.2.2运行管理要求

4.3.2.2.1有组织排放

a)有组织排放要求主要针对废气处理系统的安装、运行、维护等过程。废气治理设施应与

产生废气的生产工艺设备同步运行。由于事故或设备维修等原因造成治理设施停止运行时,应

立即报告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b)废气收集系统的输送管道应密闭。废气收集系统应在负压下运行,若处于正压状态,应

对输送管道组件的密封点进行泄漏检测,泄漏检测值不应超过500mmol/mol。

c)汽油储罐油气回收挥发性有机物有组织排放应满足GB20950要求。其他物料储罐油气

回收挥发性有机物有组织排放应满足GB37822要求,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实施后从其规

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更严要求的,从其规定。

4.3.2.2.2无组织排放

a)汽油储罐及装载等无组织排放应满足GB20950要求。其他物料的储罐、装载、设备与

管线组件、敞开液面等无组织排放应满足GB37822要求,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实施后从其

规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更严要求的,从其规定。

11

b)加强储油库发油油气回收系统接口泄漏检测,减少油气泄漏,确保油品装卸过程油气回

收处理装置正常运行。

4.3.3废水

4.3.3.1可行技术

排污单位主要废水处理可行技术参照附录C中的表C.2。

4.3.3.2运行管理要求

a)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应满足设计工况条件,并根据工艺要求,定期对设备、电气、自控仪

表及构筑物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污染治理设施可靠运行。

b)做好雨污分流,避免受污染雨水和其他废水通过雨排口排入外环境。

4.3.4工业固体废物

a)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在专门区域分隔存放,减少固体废物的转移次数,防止发

生撒落和混入的情况。

b)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间应设置防渗、防风、防晒、防雨措施,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c)危险废物暂存间应按照GB18597相关要求执行,有效防止临时存放过程中二次污染。

4.3.5土壤污染预防

a)源头控制:对有毒有害物质特别是液体或者粉状固体物质的储存及输送、生产加工,污

水治理、固体废物堆放,采取相应的防渗漏、泄漏措施。

b)分区防控:辅料储存区、生产装置区、输送管道、污水治理设施、固体废物堆存区的防

渗要求,应满足国家和地方标准、防渗技术规范要求。

c)渗漏、泄漏检测:对管道、储罐等配置泄漏、渗漏检测装置,对阴极保护系统等配置防

泄漏、渗漏装置并配套相应措施。

4.4.自行监测管理要求

4.4.1一般原则

排污单位在申请排污许可证时,应按照本标准确定的产排污环节、排放口、污染物项目及

许可限值等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并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填报。

本标准未规定的其他监测因子指标按照HJ819等标准规范执行。

排污单位行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发布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管理要求从其规定。

有核发权的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根据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增加自行监测管理要求。

排污单位应制定自行监测方案,设置和维护监测设施,按照监测方案开展自行监测,做好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记录和保存监测数据,依法开展信息公开工作。

4.4.2自行监测方案

自行监测方案中应明确排污单位的基本情况、监测点位及示意图、监测污染物项目、执行

12

标准及其限值、监测频次、采样和样品保存方法、监测分析方法和仪器、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其中监测频次为监测周期内至少获取1次有效监测数据。采用自动监测

的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填报采用自动监测的污染物指标、自动监测系统联网情况、自动监测系统

的运行维护情况等;未采用自动监测的污染物指标,排污单位应当填报手工监测的污染物排放

口和监测点位、监测方法、监测频次。

4.4.3自行监测要求

4.4.3.1一般原则

排污单位应开展自行监测的污染源包括产生有组织废气、无组织废气、生产废水等主要污

染源,污染源的监测点位、指标、频次具体见表3、表4。

4.4.3.2废气

4.4.3.2.1监测点位设置

各类废气污染源通过排气筒等方式排放至外环境的废气,应在排气筒上设置废气排放口监

测点位。点位设置应满足GB/T16157等技术规范的要求。废气监测平台、监测断面和监测孔

的设置应符合HJ/T397等的要求。排污单位有组织废气监测指标及最低监测频次见表3。

4.4.3.2.1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频次

排污单位废气排放口的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具体见表3。

表3储油库排污单位废气排放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和最低监测频次

监测频次

监测点位监测项目

重点管理简化管理

有组油气回收装置废气排气筒a挥发性有机物月

织排

放源废水处理有机废气收集处理装置排气筒挥发性有机物季度半年

汽油油气收集系统泄漏点油气体积分数浓度年

底部装油结束并断开

无组汽油油罐车底部发油结束断开快速接头泄漏点汽油泄漏量

快接头时

织排

泵、压缩机、搅拌器(机)、阀门、开口阀或开口

放源挥发性有机物半年

管线、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b

法兰及其他连接件、其他密封设备b挥发性有机物年

企业边界非甲烷总烃半年年

a汽油储油库油气回收处理装置需同时监测进口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

b现有排污单位2020年7月1日后开展监测。

注: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确定。

4.4.3.3废水

4.4.3.3.1监测点位设置

排污单位应在排污单位废水总排放口、排污单位雨水排放口设置监测点位。对于有多个雨

13

水排放口的排污单位,对全部雨水排放口开展监测。

4.4.3.3.2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频次

排污单位各废水排放口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最低监测频次具体见表4。

表4储油库排污单位废水排放口监测指标及最低监测频次

监测频次

监测点位监测项目

直接排放间接排放

化学需氧量、氨氮月季度

废水总排放口pH值、悬浮物、石油类季度半年

总有机碳、挥发酚a、总氰化物a半年年

生活污水排放口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半年

雨水排放口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日a

a原油储库开展监测。

b排水期间按日监测,如监测一年无异常情况,可放宽至每季度监测一次。

4.4.3.4周边环境影响监测点

对于2015年1月1日(含)后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排污单位,周边环境质量影响监测

点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设置。

4.4.4采样和测定方法

有组织废气手工采样方法的选择参照GB20950、GB/T16157、HJ/T397、HJ732执行。无

组织排放采样方法参照HJ733、HJ/T55执行。废水手工采样方法的选择参照相关污染物排放标

准及HJ493、HJ494、HJ495和HJ/T91执行。

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按HJ38规定的方法执行,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按HJ733规定的方法执

行。其他废气、废水污染物浓度的测定按照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测定方法执行。国家

或地方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4.5数据记录要求

监测期间手工监测的记录和自动监测运行维护记录按照HJ819执行。

应同步记录监测期间的生产工况。

4.4.6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排污单位应根据自行监测方案,建立自行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

4.4.7自行监测信息公开

排污单位应按照HJ819要求进行自行监测信息公开。

4.5环境管理台账记录与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编制要求

排污单位应按照HJ944要求进行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和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编制。

14

4.5.1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求

4.5.1.1一般原则

储油库排污单位在申请排污许可证时,应按本标准规定,在《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明确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求。有核发权的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增加

和加严记录要求。排污单位也可自行增加和加严记录要求。

排污单位应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落实环境管理台账记录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

确工作职责,并对环境管理台账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负责。

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应真实记录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自行监测记录信息和其他环境管理信息。

为便于携带、储存、导出及证明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台账应按照电子化储存和纸质储存

两种形式同步管理,保存期限原则上不得少于三年。

4.5.1.2记录内容

4.5.1.2.1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生产设施运行信息记录内容包括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和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载运行参数,可

参见附录D中表D.1~表D.2。

4.5.1.2.2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信息应按照设施类别分别记录设施的实际运行相关参数和维护记录。

a)有组织废气治理设施记录设施运行时间、运行参数等,可参见附录D中表D.3~表D.5。

b)无组织废气排放控制记录措施执行情况,包括储罐、动静密封点、装卸的维护、保养、

检查等运行管理情况。可参见附录D中表D.6。

c)废水处理设施记录每日进水水量、出水水量、药剂名称及使用量、投放频次、电耗、污

泥产生量等,可参见附录D中表D.7。

d)污染治理设施运维记录,包括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故障原因、维护过程、检查人、检查

日期及班次等。

4.5.1.2.3监测记录信息

手工监测记录信息包括手工监测日期、采样及测定方法、监测结果等,可参见附录D中表

D.8~表D.10。

4.5.1.2.4其他环境管理要求

a)记录4.3.2.2和4.3.3.2中各项运行管理要求落实情况、雨水外排情况等。

b)如出现设施故障时,应记录故障时间、处理措施、污染物排放情况等,可参见附录D

中表D.11。

c)如生产设施开停工、检维修时,应记录起止时间、情形描述、应对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浓

度等,可参见附录D中表D.12。

15

4.5.1.3记录频次

4.5.1.3.1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a)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

运行状态:按照排污单位生产班次记录,每班次记录1次。

收油量:按照一个收油周期进行记录,周期小于1天的按照1天记录。

b)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载

按照排污单位装载次数记录,每个装载周期内记录1次。

4.5.1.3.2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a)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信息:按照班次记录,每班次记录1次。

b)废气无组织排放控制:按月记录,1次/月。

c)药剂添加情况:采样批次投放的,按照投放批次记录,每投放批次记录1次。采用连续

加药方式的,每班次记录1次。

4.5.1.3.3监测记录信息

按照本标准4.4.3中所确定的监测频次要求记录。

4.5.1.3.4其他环境管理信息

记录频次按照实际情况或工况期进行记录。

特殊时段的环境管理信息记录频次原则上与正常生产记录频次要求一致,涉及特殊时段停

车的排污单位或生产工序,该期间原则上仅对起始和结束当天进行1次记录,地方管理部门有

特殊要求的,从其规定。

4.5.2执行报告编制要求

4.5.2.1一般原则

储油库排污单位应按照排污许可证中规定的内容和频次定期提交执行报告,排污单位可参

照本标准,根据环境管理台账记录等归纳总结报告期内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按照执行报告提

纲编写执行报告,保证执行报告的规范性和真实性,按时提交至有核发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台账记录留存备查。技术负责人发生变化时,应当在年度执行报告中及时报告。

4.5.2.2报告分类及周期

4.5.2.2.1报告分类

储油库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分为年度执行报告和季度执行报告。

储油库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时间提交执行报告。

实行重点管理的储油库排污单位应提交年度执行报告和季度执行报告,实行简化管理的储

油库排污单位应提交年度执行报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环境管理需求,可要求排污单

位提交季度/月度执行报告,并在排污许可证中明确。

16

4.5.2.2.2报告周期

a)年度执行报告

排污单位应每年提交一次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于次年一月底前提交至有核发权的生

态环境主管部门。

对于持证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年度,报告周期为当年全年(自然年);对于持证时间不足三

个月的年度,当年可不提交年度执行报告,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纳入下一年度执行报告。

b)季度/月度执行报告

排污单位每季度/月度提交一次排污许可证月度/季度执行报告,于下一周期首月十五日前提

交至有核发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交季度执行报告或年度执行报告时,可免报当月度或季

度执行报告。

对于持证时间不足十天的,该报告周期内可不上报月度执行报告,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纳

入下一月度执行报告。对于持证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季度,报告周期为当季全季(自然季度);

对于持证时间不足一个月的季度,该报告周期内可不提交季度执行报告,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

纳入下一季度执行报告。

4.5.2.3编制流程

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编制、质量控制、提交四个阶段,具体要求按照HJ944执行。

4.5.2.4编制内容

4.5.2.4.1一般要求

排污单位应对提交的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中各项内容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并自

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应自觉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监督,如提交的内容和数

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应积极配合调查,并依法接受处罚。

排污单位应对上述要求作出承诺,并将承诺书纳入执行报告中。执行报告封面格式、编写

提纲参见HJ944。

4.5.2.4.2年度执行报告

年度执行报告内容应包括排污单位基本信息、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自行监测情况、台

账管理情况、实际排放情况及合规判定分析、信息公开情况、排污单位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与运行情况、其他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内容执行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结论、附件附图要

求。

具体内容要求参见HJ944的5.3.1,实际排放量核算按照本标准规定方法进行。表格形式参

见附录E。

4.5.2.4.3季度/月度执行报告

季度/月度执行报告应包括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合规判定分析、超标排放或者污

染防治设施异常情况说明等内容。

17

4.5.2.5简化管理要求

实行简化管理的储油库排污单位应提交年度执行报告,年度执行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排污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自行监测执行情况、环境管理台账执行情况、实际排

放情况及合规判定分析、结论等。表格形式参见本标准附录E中表E.1~E.9、E.12~E.13。

4.6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

4.6.1一般原则

排污单位应核算废气主要排放口和无组织排放污染物实际排放量。实际排放量为正常情况

和非正常情况实际排放量之和。

4.6.2废气

4.6.2.1有组织排放

a)有组织废气主要排放口污染物排放量

有组织废气主要排放口具有有效手工监测数据的污染物,采用公式(9)计算实际排放量。

n

CQii

Ei1h109

有组织废气n(9)

式中:E有组织废气—核算时段内废气有组织主要排放口污染物实际排放量,t;

n—核算时段内有效监测数据数量,量纲一;

Ci—第i小时标准状态下干烟气量的平均排放浓度,mg/m³;

3

Qi—第小时标准状态下的干烟气量,m/h;

h—核算时段内污染物排放时间,h。

排污单位应将手工监测时段内生产负荷与核算时段内平均生产负荷进行对比,并给出对比

结果。

b)全厂主要排放口污染物排放量

全厂有组织废气主要排放口污染物,采用公式(10)计算实际排放量。

m

()

EE主要排放口j,有组织废气10

j1

式中:E主要排放口—核算时段内所有有组织废气主要排放口污染物实际排放量,t;

m—主要排放口数量。

4.6.2.2无组织排放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无组织源参考环办〔2015〕104号文中《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

工作指南》,开展排污单位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排查,并核算报告周期内的实际排放量。生态

18

环境部发布新的核算方法后,从其规定。

4.7.合规判定方法

4.7.1一般原则

合规是指排污单位许可事项和环境管理要求符合排污许可证规定。许可事项合规是指排污

单位排污口位置和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放限值符合许可证规定。

其中,排放限值合规是指排污单位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满足许可排放限值要求;环境

管理要求合规是指排污单位按许可证规定落实自行监测、台账记录、执行报告、信息公开等环

境管理要求。

排污单位可通过记录环境管理台账、按时上报执行报告和开展自行监测、信息公开,自证

其依证排污,满足排污许可证要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依据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执行报

告、自行监测记录中的内容,判断其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是否满足许可排放限值要求,也

可通过执法监测判断其污染物排放浓度是否满足许可排放限值要求。

4.7.2废气

4.7.2.1排放浓度合规判定

排污单位废气排放浓度合规是指各有组织排放口和企业边界无组织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

4.2.2.2.1要求。

4.7.2.1.1执法监测

按照监测规范要求获取的执法监测数据不超过许可排放限值的,即视为合规。

若同一时段的执法监测数据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不一致,执法监测数据符合法定的监

测标准和监测方法的,以执法监测数据为准。

4.7.2.1.2排污单位自行监测

a)自动监测

按照监测规范要求获取的自动监测数据(剔除异常值)计算得到的有效小时浓度均值不超

过许可排放浓度限值,即视为合规。对于污染物项目应采用自动监测而未采用的,即视为不合

规。小时浓度均值指“整点1小时内不少于45分钟的有效数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