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乒乓球技术指导拉球注意事项1.快收前臂:我在接受像这样正规的乒乓训练之前,曾经遇到一位非常资深的教练,他看了我的动作,第一句话就是提到了拉球必须收前臂的基本观念.在这之后,无论是业余的弧圈高手,或者是专业队的学生,都强调拉球要在触球时"快收前臂",我想对于"拉球瞬间要快收臂"这回事还有疑虑的,我想可以提供给您一个参考.初练时,建议先把触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挂起来,感觉球停在球拍上久一点,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离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快收前臂的动作.要注意,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有位弧圈高手告诉我:"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如果小臂用的不好,怎么练拉球都不可能练的好的.小臂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2.摩擦旋转的掌握:无论你要拉的多冲多爆,一定要保有强烈的上旋.从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跟我说,只要往前撞击就可以拉的更爆而不必顾及旋转.相反的,每次我撞击多了,总是会被要求要多摩擦.我曾经质疑过那专业队的学生为何拉球爆冲的时候撞击声那么大,那学生的回答是:那是我发力摩擦的结果.是力量集中与发力方向问题,不是减少摩擦增加撞击这么简单.3.掌握发力方向3360每次球拉得太软,老师们总是让我往前多点,但还是蹭。每次球拉离网或者转得不够,老师们就让我多蹭。4.上肢的放松:每个老师都强调要放松,但是怎么做真的不容易。经过长期练习,我的内心是,用腰踢腿与否的问题,对上肢的放松影响很大。腿和腰发力没用,想怎么放松上肢都是空想。真正想练弧圈球的朋友,不要再怀疑了,去学‘手技’吧,因为这真的是乞鱼的做法。我的5.还原与引拍:我看很多朋友总是认为自己的拉球不够爆,老是在"触球那瞬间"的细节来找问题,努力研究如何摩擦,却忽略了还原与引拍的重要性.没有还原,就不可能做到引拍到位这回事.引拍没到位,身体力量用不上,上肢非僵起来不可,这样怎么可能练好弧圈呢?所以挥拍击球结束,手不要停在空中做造型,重心也不要停在左脚不动,从挥拍击球,收拍还原要一气喝成,不只是手要还原,重心更要还原,把重心回到两腿之间(可以在还原过程加个垫步,两脚稍为腾空再一起落下)6.引线高度为:再者,很多人引拍都过低了,重心也下座,怎么拉都爆不起来.要想想,引拍过低,怎么拉都是往上摩擦的多,往上发力多,怕拉飞只好磨的更薄,不敢主动去迎球.重心下座,重心动不了,如何迎前发力?反过来,很多人就是掌握不好起下旋,时常下网,越是用力下网的越厉害,自己都没发觉,引拍时拍子根本没有往下放,往前发力过多,越是用力越惨.马琳拉完球后的快速还原动作,还有他引拍的位置,甚至我们经常看到马哥拉完球后会跳起!7.用你的右脚找到球其实步伐的学问说来不大,主要还是个练字.但怎么练法?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不管是定点还是走动击球,都要习惯去用右脚去找球(也可以说是用身体找球).有位老师就这么教我:每打一颗球,第一个念头就是右脚去踩那么一下,时常提醒自己养成习惯.即使是定点,也要在原地踩那么一下,这样只要来球位置一偏,自然就会移动右脚去找球了.各位可以一试.另外强调一点,右脚踩下去的时候全身要放松膝盖要弯要稍微沉那么一下,要有那种重量下沉到小腿与脚掌的感觉,脚掌要踩实,一位老师形容说就像是脚掌有爪一样扎实的抓住地面,不能踩的含糊.8.左脚打球,左脚还原:其实就是‘重心打球’和‘掌握击球节奏’。老师告诉我要等左脚踩下才能击球,击球后要主动踩而不是被动踩。主动踩左脚会逼着我踩右脚,我会主动迎前。等手是个节奏的问题,这样我可以左脚控制右手,做一个有腰有带的手。其实重心的转移就是这么简单。就像走路一样。但不要误会你是在重心完全转移后,才开始转腰击球。而是应该左脚踩地完成击球,在重心转移的过程中转腰击球。注意拉球的位置,因为你的左脚在右脚的前面,在你的后面,所以你不是在人前推,而是侧身推。你侧踢的力量主要取决于你小腿和手掌的力量。但是不需要完全伸直右脚。小腿力量把握不好的人可以多练习跳绳。至于用左脚还原这个,大家应该没有疑问。力量出去后,也就是重心转移后,你要马上用左脚把重心往后推。正确的节奏是慢慢引拍,快速还原,也就是重心停在左脚的时间比右脚短!注意你的身体重心!9.练习方法:引拍动作完成之后,手都不要有动作,脚往左前方跨一小步(不是正前方,基本站位:左脚在前右脚稍后).就跟走路一样.当脚往左前方踩人同时转向正前方,不就完成了蹬转了吗?你手不需要动,拍子也已经跟着身体走了一段了,最后在脚就要落下的同时,收臂击球,球一出手左脚立刻把重心顶回手跟着放下还原到准备动作.10.用腰拿球拍,把球打在你面前3360如果做到了‘右脚找球,左脚踢球’的节奏,步伐到位,做到了减分,那么接下来就要注意了,加上转腰动作。有非常多的业余朋友都犯了"用手引拍"的毛病,手直接往后拉,上半身还却忘了向右转腰.很多人都知道打球要用腰,结果引拍时都忘了用腰去引拍,击球时怎么能用好腰呢?其实主导动作很简单,就是在预备动作的基础上,重心向右移动,同时把脸转向右边(而不是转脖子),前臂微微张开(肘部保持在腰部但不要夹住)。这是标准的领先动作。只有用腰引拍,避免手肘后拉,才能做到所谓的身前击球,而不是身侧击球,击球点往前,才有足够的发力空间,这样球质才会高,也不会被球顶住发不了力.很多人只会打下半截出来的短球,却总是拉不好,这和‘手往后拉,身体前面不击球’有很大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转腰引拍是不对的,弯腰就好。好好用腰就行了。分享一下我大学时在校队比赛中算计对手的经历;那时候我还没有以大四的身份正式走出校园,但是出国手续已经完全办妥,真的很清闲。回想我大学四年的遗憾,其中一个就是没有在院系的团体乒乓球比赛中占有一席之地,于是决定去另一个校区参加院系的比赛。因为当时并没有明文规定高年级学生不能参加这个比赛,但是很多高年级乒乓球运动员都在忙自己的事情,确实没有时间。虽然那时我的球远没现在成熟,只是刚刚开始用长胶的第一年,还不会倒拍进攻,长胶技术只会拱挡撇削。我通过辅导员,直接跟我学院的队长H师弟联系,并要求他对其他学院的人保密,不要告诉对手忽然空降参赛。比赛的规则是:按照“女单、男单、女单、男单、男双、女双、混双”的顺序进行,七场四胜,每场五局三胜。任何选手最多只能打一场打单和一场双打。我们男选手现在有:队长h,学弟y(纯业余双反,蹭球好,杀球板强,但在比赛中基本没用),还有我(单面长胶)。h队长和我见过面,知道我不擅长上旋球相持,认为我无法胜任男双激烈的对抗。基于我对长胶的了解和自己打球的不足,我向队长建议,“如果我打男双,只要我们主动拉开短旋蹭球,就有机会打长胶,弟弟的强攻一击就能赢。但如果我打混双,我们的女一号可能根本无法自由进攻,或者被对方男选手防守,从而完全处于被动。”经过测试,队长发现我的做法可行,于是决定让我们打男双,他和女一配混双。所以我们决定战略性的放弃女单和女双中的一项,把优质资源集中到剩下的比赛上。比赛刚开始的时候,我单打遇到的对手水平都不高,能稳稳的控制比赛节奏。为了避免潜在对手过分关注我,我以11:8这样的分数获胜。因为我这个天降奇兵让对手无从得知我来头,我们队伍顺利杀入四强,半决赛输给了综合实力高我们很多的对手,我也干脆保留实力。一二名和三四名决赛定在下周周末。我们的季军争夺将要对阵的是有着最强男单野球王L君的队伍。我和队长两人分析了形势------女单和男单正常来说都是双方各赢一场。我单打对L君恐怕也是没戏。我们女双必败,所以我们的男双和混双必须拿下。但如果L君和对方女一号去打混双的话,最多是五五球。但是我方排阵必须固定,对方L君可以选择男双或者混双。我当然要和最强男单L君友谊赛,观察对手。我发现我长胶也有点吃他的发球,他第三板抢攻也落点刁钻,我难以应付,所以我单打是绝对不可能战胜L君了。在大局已定的的时候,我心念一闪,忽然改变战术跑到正手位去发了个短下旋,发现L君对正手短下旋也不敢用攻击性的手法回接。我输球后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回顾我对L君的比赛,发现我只是输在无法应付他第三板进攻而已,而并不是他对长胶的性能了如指掌,因为我拱中的他回球也飞老高。而且在双打中,他单打惯用的发球抢攻套路是用不出来的。我开始相自己可以通过双打队友的配合来在双打击败他了,因为他攻击能力特强,防守能力却不算出色,这个在双打是致命的。加上如果L君打了男双,对方混双比赛只能上第二主力,又怎能敌得过我方队长和女一号?鉴于选择男双或者混双的主动权其实在L君手里,我只能增加他去打男双的可能,于是我想出一条骄兵之计。在我队的会议上,队友们都说很好,他们每个人都按照我的指示执行计划:先是队长和我们的女一号每天高调出现在球场练双打,去练之前告诉l君,让每天去玩的l君对他们有所警觉。第二,我和我弟y晚上在宿舍楼的桌子上被队长偷偷训练。我弟y重点是短下旋,搓球,接发球,跑位扣杀。我主要打拱球和正手刮球,也有跑位。第三,让弟弟y单独和l先生打,让l先生有一种我和y都不是他对手的感觉。三四名争夺战的时刻终于到了,不出所料,L君打的是男单和男双,而不是混双。事情有一半已经在我意料之中了。前面三场对方暂时领先2:1,我打第四场的男单,对手不是我一个级别的,我可以11:5赢,但是我就故意打丢了几个机会球,让L君以为我今日状态不佳。在最后一次麻痹L君之后,总比分成了2:2,男双这场天王山之战终于来了。我计算了轮换发球的次序,确保到了决胜局5分换边的时候,造成“我搭档发球给L君”的顺序,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优势局面保持到最后。比赛刚开始,L君就开始体会到猪队友带来的无奈和痛苦了。我队友死命发短的下旋,L君无法上手,搓球回来,我的长胶就把他队友搞得无所适从,球高了我队友一拍过去,L君一点办法都没有。就算是我接L队友的球,我也只需要专注在半台,用反手长胶技术全台控制落点,L君进攻的失误率也增加。L君双打的位置发球质量也没有单打的高,大概因为发球位置不同导致动作别扭了。而且我指示队友,每赢一个球就吼,对方的士气更加低落了。很快我们就2:0领先,后来我队友的心态急躁了点,我们输了一局。但是我队友很快就调整回来了,我们3:1赢了最关键的男双。之后混双,对方实力不如我们,很快兵败如山倒。于是,我们学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大学生乒乓球团体赛中获得了第三名,我也如愿以偿。后记:这是我之前写下的一段回忆。我稍微修改了一下,分享给我的球友们。虽然这只是一个没什么分量的低级比赛,但我觉得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稍微换个方式可能会用在其他场合。就像长胶,出其不意的取胜,绝对让对手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更容易占便宜,所以最好低调。本文提到的自大计划虽然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可能增加我达成目标的概率。有时候在可以控制局面的情况下,******对手,计算轮换发球的顺序。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细节,其实可能决定成败。前国手石磊针对球友们的一些错误动作、错误认知进行了纠错。搓球应该搓底部许多球友在搓球时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如果对方的下旋球旋转越强,那就越要用力向下搓,月发力就越能避免吃对方的旋转,但其实不然。通常越用力下搓球的人,越容易在接发球时出现失误。纠正方法:在搓球下旋球的时候,首先应该将底板放平,然后摩擦来球的底部,至关重要的则是要向前用力搓球,如果来球方旋转很强,自己在搓球的时候就要稍微轻一些,向前摩擦把球送给网即可;如果对方旋转不强,才要向前用力摩擦,主动制造旋转。面对侧旋搓侧面当对手发强侧旋球时,很多球友就像下旋球一样搓球,只有通过改变搓球时的用力方向来改变回球的落点,克服对手的旋转。但这种方法往往会“失灵”,到了旋转性强的侧旋球,往往会把吃球搞得************。纠正方法:搓球就是利用旋转来服务对方的旋转。侧旋球还是可以作为慑安丘搓球的,只是旋转的平面和旋转轴变了。通过改变球拍的角度,使球拍的平面平行于来球的旋转轴,就可以使来球在球拍形成的平面上变成相对的“下旋球”。也就是说,改变触球的位置,竖起球拍,将球的侧面向前摩擦。摩擦底部才能转很多球友都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发球时用了非常大的力量,但发出来的球就是不转,不管怎么用力都发不转。经常会出现用上了吃奶的力气发出一个下旋球,却被对方一板拍死的尴尬局面。纠正方法:在发球时,最重要的不是发力,而是找到正确的摩擦位置和方向,一定要将板型放平,然后向前摩擦球的底部。只要板型和摩擦的方向正确,即使不发力,只是依靠套胶的摩擦力也完全能够发出比较赚的下旋球,如果摩擦的速度更快一些,那么旋转就会更加强烈。乒乓球技术:浅析反手拉球中的顶肘与抬肘顶肘和提肘是一对纠缠不清的概念。听教练经常批评小球员,说“拉球的时候抬手肘。快把它放下。提手肘怎么发力?”但波尔和格林卡在他们的教学片中,明确指出反手拉球时要注意手肘。这样,推肘是帮助你发力的正确动作;抬肘是一个妨碍用力的错误动作。从字面上看,两者非常相似,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看顶肘:因为反手拉球有两种不同的发力方式:一种是转腰式(以格林卡为代表),一种是“收腹-挺出”式(以马龙为代表),我们分开来看。格林卡顶肘:马龙手肘:我们看到,两者的区别在于身体的转动幅度,格林卡转腰更往左,而马龙则是收腹含胸;但就顶肘的动作而言,都是相同的,大臂往前方放出,小臂后收,将肘向前顶出,肘尖指向前方(指向来球方向)。我们来个实际操作,看看怎么推手肘。第一步、小臂与地面保持水平,贴住腹部,注意胳膊肘要夹紧(胳膊肘紧挨身体)。第二步。保持肘部夹紧,大臂呈直线向前抬起。第三步:收回前臂,肘部向前推,肘部指向前方。保持上一步的姿势,如果在此基础上向左沉肩转腰,就成为格林卡式顶肘:如果不怎么转腰,而是向后收腹提背,就成为马龙式顶肘:(与马龙作比对)(与唐建军博士作比对)上面是顶肘,那什么是抬肘呢,不如我们也来做一遍好了。先回到基本准备姿势。胳膊肘向右抬起(胳膊肘远离身体)。将大臂呈直线向前抬起。这就是“抬肘”,示例中幅度做得夸张了一些,但基本意思能表到就行了。下面这张是顶肘与抬肘的对比图:抬肘的错误示范,得委屈一下施拉格先生来当我们的模特了。尽管不是所有时候都会有这种现象,但细看之下老施的反手确实常常会出现抬肘过高的问题:好了,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顶肘与抬肘外观上有什么不同,但还不知道为什么抬肘阻碍发力,顶肘却能帮助发力的原理,下面就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吧。我们在这里做一个由表及里的推理:首先,我们知道顶肘和抬肘的区别在于胳膊肘是否向外翻起。继续往深处想,胳膊肘是否外翻会影响什么呢?如果胳膊肘夹紧,靠近身体,肘尖能正对前方,与来球方向基本呈一条直线;而胳膊肘外翻,远离身体,肘尖指向斜前方,与发力方向错开。想到这一步,很接近了,再加把劲。无论我们是转腰式发力,还是收腹挺出式发力,身体的最终合力方向都是指向来球方向的。肘尖方向与击球方向相同时,可以起到叠加发力的作用;如果肘尖方向与身体发力的方向错开,反而会分散发力。推理完毕,答案如下:顶肘时胳膊肘靠近身体,肘尖指向前方,与最终发力方向呈一条直线,可以顺畅地利用身体展出(转体)的合力,起到叠加作用,形成蹬地->展体(转体)->大臂引领->小臂快甩的合力过程;而抬肘时,肘尖外拐,与最终发力方向错开,分散了身体的合力,而且肘部远离身体,使身体的合力不易传到拍子上。光说文字太单调,还是以动画来解说吧。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格林卡的反手拉球:这一点非常关键。很多人在反手拉球的时候,只快速挥拍小臂,却往往忽略了身体转动(或者地面向前推)和大臂向前挥拍的过程,从而白白浪费了这两个非常有力的发力点,所以力量也大打折扣。这就是肘的用途:由于肘部向前顶,肘尖与身体发力方向呈一直线,能更好地利用蹬转的力量,大臂向前挥动领起整个动作,小臂也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力空间。同样,马龙的反手拉球也呈现出同样的特点:收腹后缩,双肩下沉后拉,身体前伸时形成手肘,身体大臂,大臂带动小臂快速前挥。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马龙大臂的领先动作和格林卡一样明显,但是如果仔细欣赏的话,马龙也是大臂向前摆动,形成手肘,然后进行整体的拉动动作。结合前后的整体发力动作,大臂的主导动作更加清晰。唐博士示范马龙式反手拉球时如何利用身体的合力:注:由于唐博士这里示范的是加转起下旋,因此身体向前上方顶得比较夸张,拉前冲时不会前顶那么明显,参考马龙的动作,但两者基本的发力原理是相通的。但由于手肘离身体较远,肘尖指向斜侧,身体和手肘所受的力不能在一条直线上,大臂不能前移,使身体带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的动作不能顺利实施。在中近台时,抬肘所带来的缺点被老施用快速凶狠的反手小臂快拉所掩盖,但在退台后,其缺点就暴露了出来,反手拉球力明显减弱且发力不易稳定。最后从侧面角度补充两张动画,可能能更好地演示顶肘后反手发力的一些环节,就此结束此文章。顶肘后,身体向前方展出,同时带动大臂顺着肘尖方向往前方送:在此基础上,以肘部为支点,前臂画半圆加速球向右前方快速摩擦。所以整个过程是:收腹沉肩顶肘->蹬地->身体前顶(或往侧前方转动)->大臂前送->小臂以肘为轴快磨。好了,关于顶肘与抬肘的浅析就到这吧,小猫才疏学浅,分析肯定有不到之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希望朋友们多多提出批评意见。乒乓技术绝密呈现:提高发球质量的秘诀1.上菜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持拍手在触球前要放松,加快球拍碰球时的摆速。如果握拍太深太死,就不利于发挥手腕的灵活性,这样摩擦球就不充分。﹝2﹞引拍时,手臂与身体要拉开一些,不要靠得很紧,使整个发球动作舒展些,以便充分发力摩擦球。﹝3﹞击球位置也是有讲究的。在球下降的不同时刻击球,发出球的效果也不一样。我在练习发球时体会到,击球位置总有一个最佳点。在这点触球。便能产生最大的合力,这个位置随每个人的身高、力量和发球动作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一般在腰部位置上下。只要能”吃”住球就行了。每个人多练习,多体会,才能把握其规律。﹝4﹞击球部位。一组好的发球,不仅要求上旋、下旋或不转球之间的差距要大而且发球动作要近似。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击球部位上做文章,因为击球部位相近,发球动作就可以类似,这样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效果就好。所以。要尽量在球同一部位的左、右或上、下接触球,并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这样的发球就容易迷惑对方。如果发上旋时击球上部,发下旋时击球下部就很容易被对方识破。一般来说,不同旋转发球时,接触球的中后部比较理想。练习旋球和转球时,先在中间和左边触球,转球直到基本掌握为止。然后,在同一个地方练习触球,比如推球或者包球。当球被释放后,进行发球和旋转球的后续动作。在你熟练了动作之后,你应该进一步提高你的要求。比如“吃”球的程度、击球的声音、发力的动作等,应该没有明显的区别。从而增加对手判断的难度。当你发侧上下旋球时,需要摩擦球,摩擦部分也在球的中后部附近。就在触球的一瞬间,要勾一边或者向上,切下一个,然后尽量近似动作。(5)球拍触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力,二是摩擦力。其中用力更重要,因为有摩擦力但爆发力不够。你发不出高质量的球。当然,如果你只有力量没有摩擦力,球的旋转就差了。﹝6﹞发球时出手动作一定要快。因为发不同旋转球,不管动作如何近似,总还是不一样。如果出手较快,即使对方意识到有点不同,但心里会犹豫。这样,在接发球时就不会很从容。发上旋时,球的弧线要低。这样与下旋球的弧线接近,既能迷惑对方,又能限制对方进攻。对方一旦察觉来球是上旋,由于弧线低,进攻起来也不容易。发球时,身体、前臂、手腕和手指要协调配合,使发球动作既稳定又放松,发球的第一落点要准确、稳定。如发长球第一落点要靠近端线。发球力量要大;放松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手腕的灵活性,以加强对球的摩擦。有些运动员不敢用大力去发球,怕球发出界,其实不必有此顾虑。只要第一落点稳定,用力去摩擦球,就不易出现这种情况。另外,在手臂向后引拍时,最好配合身体重心向后移动,向前挥拍击球时,身体也随之前移,并在移动过程中加速挥拍击球。要想提高发球质量,还应注重手臂力量的训练,提高手臂的爆发力。一般来说,做些引体向上、俯卧撑和跳绳等,对于发展手臂力量是有好处的。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办法能提高手臂肌肉力量。如以前我曾做过一个握力橡胶圈,弹性很大,握一会儿,前臂及手腕、手指的有关肌肉群就累了,天天练习,将有助于提高手腕、手指小肌群的力量,陈龙灿也采用过这种训练方法来加强手腕、手指的力量。再如,在哑铃上拴一根绳,绳上系一根很长的木棒,然后双手转动哑铃,通过绳子在哑铃上的缠绕,把木棒提上来,然后,再做反向动作,把木棒放下去。放时,手腕做伸的动作,更累。这样做上几组,手就酸胀得很厉害,但效果很好。手腕柔韧性的好与差对于发球也是很重要的。以前我常做一些手腕柔韧性练习,以致手腕做伸的动作时与前臂的夹角可以小于90度。由于手腕的柔韧性较好,因此在发球时,手腕摆幅大,发力足。2、训练方法﹝1﹞多球训练:这是发球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运动应每天坚持这种练习20分钟。练习时一定要结合自己比赛战术的需要,不要为练而练。﹝2﹞单项战术:练定点的发球抢攻,把发球与抢攻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发球和抢攻的配套,提高发球的效果。练习时,对接发球一方可以提出要求,比如,自己要练习发侧下旋球与近网点球技术相结合,即要求对方摆短到近网接球为主,适当配合一些其它接发球技术(落点有时也可变化),自己发球后,即练网点球技术,这样,既练了发球,也练了发球抢攻,即使定点练习,也要求有点判断,是一种符合实战需要,比较活的训练方法。﹝3﹞实战训练在以上两种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全面的实战训练,如记分练习、比赛等,以检验发球和发球抢攻的实效。进行这种训练时,要求运动员大胆运用自己已经学会的发球和抢攻技术。﹝4﹞制定一些指标、数量:在发球或与抢攻结合练习时,还可以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些指标或数量要求。如:练习单个发球时,要求队员发球质量要高,命中率达80一90%。国家乒乓球队对发球与抢攻结合性技术要求多一些,我们要求运动员要带着实战观念练习发球及发球抢攻技术,不断提高抢攻的命中率和落点的准确性,逐渐加大抢攻的力量,提高发球抢攻的力。综上所述,中国运动员的发球类型不如上一代,好的发球技术也没有很好的传承。相反,外国运动员对我们的发球了解很多,他们有相当的素质。以高抛发球为例。现在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发球比我们好。反手发球,日本的宫崎和韩国的金焕质量更高。欧洲人吃得很多。所以我们现在的服务质量不是很高,某种程度上已经落后于国外选手。要说完善发球,实际上也不难,无非就是在发球种类、旋转和落点上做文章。目前,发球的主要问题是发短球太多,发长球太少。这是有几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一是基本功比较差,运动员总想发完球后对方搓过来自己抢攻,而怕发长球后被对方抢攻。其实,你的发球如果有质量,有长、短落点的变化,对方即使抢攻,也是很勉强的,主动权仍在自己这一面。二是抢攻一板质量不高,或与发长球配合不熟练。这是目前大多数运动员的薄弱之处。所以,当前主要应在发长球上有突破。要解决这个技术难关,首先应重视它,不要怕被对方拉;其次,要掌握发球的几个关键环节,这在前面已经讲到了。第三,发球后的抢攻一板要有质量,特别是要提高侧身抢攻的能力。我们的反手推挡、正手快带和快点技术也要配合协调。目前中国运动员发球普遍单一,没有成龙的配合,容易被对手改编。根据现有的发球,一般每个人都有两种以上的发球,比如正手、反手、高抛、低抛。只是变化太少,水平不高。如果这几套发球能在旋转和落点变化上有所创新和提高,力会大很多,这也是完善发球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于发球的种类,目前还不多,其中高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建筑垃圾清运及资源化利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招投标保证担保合同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年度水电设施节能减排承包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MCN达人内容创作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交易资金监管协议4篇
- 2025年度模具行业市场调研与分析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交通事故致人受伤后续治疗费用补偿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转让合同规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公交车车体广告租赁服务协议4篇
- 2025年智慧农业设施建设项目合同3篇
- 劳务协议范本模板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大巴车租车合同范文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疗专家共识2024
- 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国家保密培训
- 2024年公务员职务任命书3篇
- CFM56-3发动机构造课件
- 会议读书交流分享汇报课件-《杀死一只知更鸟》
- 2025届抚州市高一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雾都孤儿人物分析4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