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医学心理学课件2008-30学时_第1页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课件2008-30学时_第2页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课件2008-30学时_第3页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课件2008-30学时_第4页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课件2008-30学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心理学2024/5/281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三章心理应激第四章心身疾病第五章变态心理与不良行为第六章心理评估第七章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第八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2024/5/282第一章绪论2024/5/283

第一节医学心理学概述

一、医学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任务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2024/5/284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研究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②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身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③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④研究如何通过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认知、支配或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以达到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2024/5/285二、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

1.临床心理学:研究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等医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对有精神障碍或心身疾病的患者进行心理的咨询指导和行为矫正的治疗。2.变态心理学: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

3.神经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与大脑神经结构与活动之间关系,是心理学与神经学的交叉学科。

4.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即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相应的最佳心理护理。

2024/5/286

5.健康心理学:研究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的心理学分支。

6.心身医学:以疾病中的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躯体疾病中的心理因素及其致病方式与条件。7.行为医学:行为医学偏向于行为主义心理学,而心身医学偏向于心理动力学理论,行为医学的产生同行为治疗和生物反馈技术的开展密切联系,故强调采用行为技术处理病人症状或矫正不良行为。

8.其他领域:药物与心理、缺陷心理等。2024/5/287

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三、医学模式的转化与医学心理学的发展1.医学模式的含义:2024/5/2882.医学模式的历史发展:

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巫医

2024/5/289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2024/5/2810③生物医学模式2024/5/2811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心理因素:情绪、个性社会因素:职业、家庭生物因素:细菌、病毒2024/5/2812人类疾病死亡谱顺序的变化;心理社会刺激增加引起人类大量不良行为的出现;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精神需求的增加。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时代动因:2024/5/2813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健康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2024/5/2814一、心理学(Psychology)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第二节心理学概述

2024/5/2815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意志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2024/5/2816三、心理现象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024/5/2817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2024/5/2818四、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灵魂论》春秋战国:管仲《心术》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的诞生。

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期的历史。”——艾宾浩斯2024/5/2819心理学的学科分支

2024/5/2820五、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024/5/2821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2024/5/2822第一节

认识过程一、感觉(Sensation)(一)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024/5/2823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2024/5/2824(二)种类外部感觉:视、听、嗅、味、皮肤觉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2024/5/2825特殊的感觉——痛觉

痛觉是人体的报警系统,痛觉的产生意味着人体受到了有害刺激,因此它可以帮助人们及时避开有害刺激,对人体有生物保护意义。与其他感觉相比,痛觉更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经验、注意力、情境的意义、暗示和个性等。2024/5/28262024/5/2827二、知觉(perception)(一)概念: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经验知觉+=2024/5/2828(二)种类:时间知觉:对事物顺序性及延续性的知觉;空间知觉:对事物大小、形状、方位、距离及深度的知觉;运动知觉:对事物位移速度及距离的知觉。2024/5/2829(三)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2024/5/2830知觉的整体性2024/5/2831知觉的理解性2024/5/2832知觉恒常性2024/5/2833(四)错觉:对事物错误的知觉2024/5/28342024/5/28352024/5/2836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重新反映。三、记忆(memory)(一)记忆的概念2024/5/2837瞬时记忆(immediatememory):

储存时间1s左右的记忆。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储存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长时记忆(long-termmemory):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二)记忆的类型及其特点2024/5/2838种类储存时间产生条件编码方式最大容量(组块)

神经机制瞬时记忆1s左右感

觉表象编码9-20感觉神经内部变化短时记忆﹤1分钟注意力语音编码7±2反响回路长时记忆﹥1分钟复

述语义编码表象编码

5-10万脑神经结构及化学变化三种记忆特点的对比2024/5/2839遗忘遗忘提取注意复述信息刺激感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记忆的关系2024/5/2840遗忘记忆(三)遗忘(forgetting)及其规律2024/5/284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赫尔曼(Ebbinghaus.Hermann185O~1909)1.时间与遗忘的关系2024/5/2842前摄抑制(proactiveinhibition):先学习的材料对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retroactiveinhibition):

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2.信息干扰与遗忘的关系2024/5/2843保持量学习后时间学习后立即睡眠倒摄抑制对记忆的干扰实验学习后从事其他活动2024/5/2844保持量学习材料顺序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综合两种干扰之后的遗忘实验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双重干扰

2024/5/2845强烈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详细的学习计划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时间安排提高复习频率(四)如何改善和提高我们的记忆2024/5/2846ABC·······

XYZ第一天:任务:“A”,时间分配:早上两次下午两次晚上两次第二天:任务:学习“B”(45分钟)复习“A”(15分钟),时间分配:同上第三天:任务:学习“C”(45分钟)复习“A,B”(15分钟),时间分配:同上

第四天:任务:学习“D”(45分钟)复习“A,B,C”(15分钟),时间分配:同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26天记住所有单词详细的学习计划

强烈的学习动机——26天后参加考试

瞻后顾前学习法

2024/5/2847思考题?检查自己平时的学习方法有哪些与记忆规律不相符合的地方,如何改善。2024/5/2848四、思维(thinking)(一)概念:人脑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指人脑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概括性:是指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2024/5/2849(二)种类:

1.按照思维的凭借物: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按照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3.按照思维的方式: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2024/5/2850五、想象(imagination)

(一)概念: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2024/5/2851(二)种类:1.无意想象:指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梦是极端的无意想象”2024/5/2852梦原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生理机制:大脑皮层的不完全抑制作用:休息、整理信息、心理安慰2024/5/28532.有意想象:有目的,自觉产生的想象。①再造想象:通过别人的描述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②创造想象:是不依赖于现成的描述而在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2024/5/2854

3.幻想:结合生活愿望指向未来的想象。2024/5/2855一、情感过程的概念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第二节情感过程2024/5/2856情绪(emotion

)与情感(feeling

)的关系:

联系:情感以情绪为基础,通过情绪予以表达区别:情绪:机体需要、外显、易波动情感:社会需要、内隐、较稳定2024/5/2857

二、情绪、情感过程的种类:

1.情绪:

性质: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2.情感:

内容:理智感道德感美感对象:亲情友情爱情性质:爱恨2024/5/2858

三、情绪对生理活动的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外分泌腺内分泌腺2024/5/2859“测谎仪”的原文是Polygraph,直译为“多项记录仪”,是一种记录多项生理反应的仪器,可以在犯罪调查中用来协助侦讯,以了解受询问的嫌疑人的心理状况,从而判断其是否涉及刑案。

2024/5/2860四、情绪的生理机制:

詹姆斯--兰格理论:使人激动的外部事件所引起的身体变化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感觉。机体活动2024/5/2861

刺激感受器Cannon丘脑学说:12534效应器2024/5/2862阿诺德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刺激感受器认知比较器化学激活神经激活知觉分析认知加工

强调认知过程对情绪发生的重要作用,而且这种认知评价过程也以过去的经验和情景刺激对个体的作用为依据,当机体对环境刺激的评价结果是"好","坏"或"无关"时,机体则分别以接近,回避或忽视的具体情绪作出反应记忆2024/5/2863情绪的中枢生物学研究:

①大脑皮层:认知,评估

②皮层下中枢:丘脑:情绪中枢下丘脑:情绪的躯体反应和内脏反应的整合

杏仁核:控制“怒”反射网状结构:情绪形成的重要条件

2024/5/2864

第三节意志过程自觉的确定活动的目的,不断的调节自身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024/5/2865

认识、情绪与情感和意志过程的联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024/5/2866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又称人格(personality),是指在先天素质(个体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基础之上,经过后天不同的实践所形成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独特性复杂性稳定性第三节个性心理2024/5/2867

据美国媒体12月20日报道,2000年,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和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两对素不相识的美国夫妇,先后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的社会福利院领养了2名9个月大的女婴。数年后,当这两个相隔数百英里的家庭通过因特网结识之后,意外地发现这2个养女不仅正巧都被起名叫做“梅瑞迪丝”,而且相貌也一样,随后DNA检测发现,这2名养女竟真是一对孪生亲姐妹!据悉,日前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杂志首次披露了包括孪生姐妹爱伦和格蕾丝在内的10组中国孪生孤儿的传奇人生经历。据悉,这10组中国孤儿均为孪生兄弟或姐妹,但出生后不久均被美国不同家庭领养。目前,美国加州大学“福勒顿双胞胎研究中心”的主管南西·瑟加尔正在对这10组孪生孤儿进行研究,试图找到双胞胎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神秘的纽带。“福勒顿双胞胎研究中心”的主管南西表示,目前这项研究工作尚未得出最终结论。但她称,研究发现爱伦和格蕾丝之间显然有某种奇特的“心灵感应”,因为她们第一次重逢时均立即表现出了亲密感情,而每次分开时均情绪低落。2024/5/2868

二、个性倾向性:心理活动的动力1.需要(need)

:个体对某种事物的必要感生理需要社会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2024/5/2869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高级低级2024/5/2870①需要是分层分等的;②需要的满足是有顺序的;③需要顺序与个体心理生理发育的顺序一致;④需要结构与个体的教育程度有关;⑤群体需要的结构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2024/5/28712.动机(motivation):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动力。

觅食动机成就动机社会动机好奇动机性动机

母性动机2024/5/2872

一、能力(ability)

1.概念:影响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和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2.种类:

能力倾向:一般性能力特殊性能力

第四节个性心理特征2024/5/2873一般性能力和特殊性能力的关系一般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空间认知能力绘画能力2024/5/2874

3.能力的差异

类型差异: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2024/5/2875水平差异2024/5/2876表现早晚差异100%80%

50%

04817(年龄)2024/5/28774.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先天因素:遗传素质

后天环境:早期营养早期经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实践活动2024/5/2878

二、气质(temperament)

1.概念:气质是表现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发生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持久性等方面的动力性的个性心理特征,俗称“脾气”。2.特征:天赋性、稳定性、独特性

2024/5/2879强、平衡、灵活型:其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比较强,并巳容易转化,反应敏捷,表现活泼,能适应变化的外界环境,又称活泼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其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较强,但两者转化较困难。它是一种安静、沉着、反应较为迟缓的类型,也称安静型。强、不平衡型:其特点是兴奋、抑制过程都强,但兴奋过程略强于抑制过程,是易兴奋、奔放不羁的类型,又称兴奋型或不可遏制型。弱型:其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弱。过强的刺激容易引起疲劳,甚至引起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并以胆小畏缩、反应速度缓慢为特征,又称抑制型。①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类型学说:3.气质的类型2024/5/2880多血质胆汁质②体液说2024/5/2881抑郁质粘液质2024/5/28822024/5/2883

4.气质的意义不决定能力的大小,不决定性格的好坏;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对社会生活工作不起决定性作用;与心身健康有一定联系。2024/5/2884

三、性格(character)1.概念:人对事物稳固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2024/5/2885

2.性格的类型

①按照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内倾型:内向,心理活动指向内心,好思考、阅读及内省,安静。

外倾型:外向,心理活动指向外部,好热闹和社交。2024/5/2886

②按照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程度:

独立型:有主见,不易受环境影响,行为以自己意志为准。

顺从型:少主见,易受环境干扰,易与人相处,行为以他人意志为准。2024/5/2887

3.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生物性因素:生理素质,身高、相貌等

家庭环境(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父母性格教养方式家庭结构角色特点③

学校教育

社会文化

社会实践2024/5/2888第三章心理应激2024/5/2889一、应激(stress)理论及其由来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H.Selye,1936):“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全身性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包含警戒、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的全身性生理反应。第一节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2024/5/2890二、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的定义:

个体觉察自身受到“威胁”时产生的紧张性心身反应过程。2024/5/2891以上三者比较:应激刺激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应激刺激病理生理症状治疗事件认知个性压力社会制度社区行为流调统计健康干预心理学——

重视应激刺激预防医学和行为医学——

重视社会生活的整体压力医学和精神病学——

重视应激反应2024/5/2892应激过程示意图生活事件认知评价个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健康疾病应激源中介机制应激反应结果2024/5/2893第二节应激过程一、生活事件(lifeevents)1.概念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应激源(stressor)。2024/5/28942.分类①按事件的生物、心理、社会属性分类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2024/5/2895②按事件的现象学分类工作问题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个人健康问题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问题喜庆事件2024/5/2896③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正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2024/5/28972024/5/2898一年内生活事件总和>30086%患病=150~30050%第二年患病<150第二年平安2024/5/2899序号生活事件合计青年中年更年老年序号生活事件合计青年中年更年老年1丧偶11011311211010418大量借贷48435049532子女死亡102102106978419突出成就荣誉47434947473父母死亡9611095816020恢复政治名誉45414651474离婚656568616021重病外伤43424346465父母离婚627358535422严重差错事故42424147406夫妻感情破裂606460535623开始恋爱41453638577子女出生586260494824行政纪律处分40364342438开除576152547425复婚40424036359刑事处分574959628026子女学习困难403444442910家属亡故536052443227子女就业402944523911家属重病525653483728怀孕394438332712政治性冲击514852517129升学就学受挫394139412613子女行为不端505152474630晋升392844474014结婚505050505031入党入团392941535915家属刑事处分504253545332子女结婚383441393316失恋485545444233免去职务373638363417婚外两性关系484852413934性生活障碍3742363219正常人生活事件评定(LES)常模项目2024/5/28100序号生活事件合计青年中年更年老年序号生活事件合计青年中年更年老年35家属行政处分363140423651退休261828352936名誉受损363737353352工种更动262527262537中额借贷363238403353学习困难252625231738财产损失362940433454流产252526252339退学354430333355家庭成员纠纷252325291940好友去世344033282656和上级冲突242127233041法律纠纷343235343757入学或就业242625231442收入显著增减342838422358参军复员232023322543遗失重要物品333134393159受惊202021251444留级333829302660业余培训202021221645夫妻严重争执323034292861家庭成员外迁191720201946搬家322236392562邻居纠纷181620211747领养寄子313232291663同事纠纷181620191648好友决裂303628252364睡眠重大改变171219212549工作显著增加302531353865暂去外地161218182250小量借贷3023303220

2024/5/28101二、中介机制(一)认知评价所谓认知评价(cognitiveappraisal)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做出估计。塞里所指出的:"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它."2024/5/28102问题初级评价次级评价情绪关注应对情绪反应(不适应)问题关注应对适应无利害关系不可改变认知评价示意图可改变有利害关系有效无效有效2024/5/28103(二)应对(coping)应对又称应付。可以被直接理解成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故又称为应对策略(copingstrategies)。2024/5/28104应对方式应对与应激过程的关系应对的主体角度应对的指向性生活事件(如面对、回避、问题解决)认知评价(如自责、幻想、淡化)社会支持(如求助、倾诉、隔离)心身反应(如放松、烟酒、服药)心理活动(如再评价)行为操作(如回避)躯体变化(如放松)问题关注应对情绪关注应对意识层面的应对2024/5/28105潜意识层面的应对

心理防御机制: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的防御(defenseofego)。

2024/5/28106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利他、升华、幽默等。

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压抑、置换、退行、隔离、反向形成、抵消、合理化等;

自恋性防御机制:儿童、成人梦境和幻想、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否认、妄想性投射、分裂作用、歪曲作用等;

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儿童和青少年、人格障碍和情感障碍、神经症患者:非精神病性投射、防御认同、被动攻击、见诸行动等;

2024/5/28107(三)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客观的或实际的支持主观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2024/5/28108(四)个性特征个性特征与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应激反应等因素之间均存在相关性。2024/5/28109三、应激反应(stressreaction)1.概念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2024/5/28110心理反应情绪:焦虑、恐惧、愤怒、抑郁、悲伤行为: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

轻度应激认知:重度应激2024/5/28111生理反应心理-神经机制:冲动传递至下丘脑,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被激活,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导致心理的、躯体的和内脏的功能改变。心理-神经-内分泌机制:应激源作用强烈或持久时,冲动传递到下丘脑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H)分泌,通过脑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促使腺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心理-神经-免疫机制:长期较强烈的应激会损害下丘脑,造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使内环境严重紊乱,从而导致胸腺和淋巴组织退化或萎缩,抗体反应抑制,巨噬细胞活动能力下降,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阻滞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等一系列变化,从而造成免疫功能抑制,降低机体对抗感染、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的能力。

2024/5/28112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

行为表现生理表现情绪表现

工作能力或效率下降

血压升高

焦虑或急噪不安

判断力降低、失误增多

肌肉紧张或僵硬

紧张感

思维缓慢或停顿

心跳、呼吸加快

易激惹

记忆力降低

手心出汗或发冷

恐惧、多疑

注意力下降或难以集中

紧张性头痛

倾诉增多

创造性工作能力下降

胃痛

抑郁

开始或增加饮酒或药物

低热

哭泣

吸烟或喝咖啡

食欲下降

冲动、敌意、争斗

生病或不适频率增加

尿频

自残或毁物

疲乏、缺乏活力与兴趣

睡眠困难或易醒

内疚、自责、自杀倾向

发生事故的频率增加

休息不好或萎靡不振

无价值感

生病或不适频率增加

疲乏、缺乏活力与兴趣发生事故的频率增加

2024/5/281132024/5/28114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就像艰苦的体育锻炼能铸就出强健的体魄一样,痛苦的心理应激常常能打造出优秀的心理素质和生理功能.

⒈心理应激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的成长发育取决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了两个主要方面.心理应激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环境因素.研究表明,个体的早期特别是青少年时期,适度的心理应激经历可以提高个体后来在生活中的应对与适应能力.如青少年艰苦的家庭条件与生存环境,锤炼出他们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各种艰难困苦面前应对自如,社会适应能力大大增强.所以有位哲人说过,痛苦和逆境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实例是很多的.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也从反面证实了这种情况:缺乏心理应激的青少年(如被父母过度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在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环境适应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

⒉心理应激是维持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需要刺激的存在.一只刚出生的猫被蒙上眼睛两个月之后,由于失去了光线的刺激,它便终生失明.经常参加紧张的球赛,运动员的骨骼肌,心,肺功能,神经反射功能,大脑分析,判断,决策功能均得到增强;同样,紧张的学习,工作使人变得聪明,机灵,熟练,大大增强了个体的生存,适应能力.心理学的许多实验研究证明,人在被剥夺感情或处于缺乏刺激的单调状态超过一定时间限度后,会出现幻觉,错觉和智力功能障碍等身心功能损害.流水线上的工人从事单调和缺少变化的工作,容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当心理应激超过人的适应能力就会损害人的健康,因此,心理应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二十世纪70年代就有人提出:"现代人类疾病一半以上与应激有关".从目前人类的疾病谱及死亡顺位的变化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⒈直接引起生理和心理反应,使人出现身体不适与精神痛苦强烈的心理刺激作用于体弱或(和)应激能力差的人,便可发生这种情况.①急性心理应激状态.临床常见的有急性焦虑反应,血管迷走反应和过度换气综合征等.②慢性心理应激状态.固然,"失败是成功之母",可以锤炼人的意志和勇气.然而人不能总是失败,总是受挫,总是失意.强度虽小但长期的心理应激常使个体出现头晕,疲惫,乏力,心悸,胸闷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和体征,还可以出现各种神经症表现,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样表现,并常常被医生忽略而久治不愈.

⒉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病,或使旧病复发已患有各种疾病的个体,抵抗应激的心理,生理功能较低,心理应激造成的心理,生理反应,很容易加重原有疾病或导致旧病复发.paykel的研究发现,门诊神经症病人的心理应激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线性关系.躯体疾病的例子则更为常见.如高血压病人在工作压力增大时病情加重;冠心病人在争执或激烈辩论时应激发生心肌梗死;病情已得到控制的哮喘患儿,在母亲离开后哮喘继续发作等.

⒊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人是心,身的统一体,身可以影响心,心也可影响身.严重的心理应激引起个体过度的心理和生理反应,造成内环境的紊乱,各器官,系统的协调失常,稳态破坏,从而使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机体处于对疾病的易感状态.体内那些比较脆弱的器官和系统便极易首先受累而发病,如心身疾病.临床上的应激性胃溃疡就是典型的例子,生活中,那些因亲人突然亡故而痛不欲生者,常常一病不起.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点将在后面论及.一般而言,由于青少年处于生命的旺盛时期和心理的可塑阶段,经过科学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多可使心理应激发挥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对老弱妇孺则应通过关爱和帮助,尽可能使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作用降到最低程度.

2024/5/28115第四章心身疾病2024/5/28116一.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s)的概念

狭义: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广义: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如口吃,书写痉挛,神经性厌食等。第一节心身疾病概述2024/5/28117二、心身疾病的范围内科: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外科:全身肌肉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妇科:痛经、经前紧张症;儿科:支气管哮喘、糖尿病、肥胖症;眼科:原发性青光眼、眼肌疲劳;口腔科:口臭、心因性齿痛;耳鼻喉:口吃、耳鸣、慢性副鼻窦炎;皮肤:神经性皮炎、斑秃;神经科:偏头痛、肌肉紧张性头痛。2024/5/2811820世纪人类死亡疾病谱发展顺位1957年1963年

1975年

1985年

1991年

死因%死因

%死因

%死因

%死因

%1呼吸系病

16.9

呼吸系病

12.0

脑血管病

21.6

心脏病

23.39

恶性肿瘤

22.39

2传染病

15.4

传染病

10.7

恶性肿瘤

18.8

脑血管病

20.98

脑血管病

21.05

3消化系病

7.3

恶性肿瘤

8.6

呼吸系病

18.6

恶性肿瘤

20.32

呼吸系病

15.21

4心脏病

6.6

脑血管病

6.9

心脏病

11.7

呼吸系病

9.08

心脏病

14.88

5脑血管病

5.5

心脏病

6.7

传染病

5.8

消化系病

4.17

损伤和中毒

7.12

2024/5/28119三、心身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2024/5/28120四、心身疾病发病机制1.心理动力理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潜意识心理冲突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哮喘、溃疡原发性高些压甲状腺功能亢进2024/5/281212.心理生理学理论应激心理-神经机制心理-神经内-分泌机制心理-神经-免疫学机制2024/5/281223.学习理论糖水环磷酰胺糖水环磷酰胺条件性免疫抑制反应动物实验Ader,Cohn,1975

免疫能力降低2024/5/281234.综合理论心理社会刺激边缘系统:产生有情绪色彩的内脏活动运动前区:产生随意运动应激系统:产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生理变化薄弱环节心身疾病2024/5/28124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是个体对应激源经过认知评价,察觉威胁或挑战的存在后,大脑边缘系统去唤醒应激系统,并影响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各种内脏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如超过个体的承受能力(反应阈值),破坏了机体的稳态,便会产生心身疾病.

2024/5/28125五、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一)心身疾病的诊断1.诊断标准①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②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变化;③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2024/5/281262.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理学检查综合分析2024/5/28127(二)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1.心理干预目标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消除心理学病因;消除生物学症状。

2.心、身同治原则2024/5/28128(三)心身疾病的预防原则心身疾病的心理学预防应从早做起,并兼及心、身两方面。2024/5/28129第二节常见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一、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

一般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重度吸烟、遗传心理社会因素:A型人格>B型人格

B型人格:随与而安、顺其自然、逍遥自在A型人格:时间紧迫感、过度敌意、争强好胜。2024/5/281302024/5/281312024/5/28132二、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hypertention)

一般因素:高钠膳食、遗传心理社会因素:不同群体的大白鼠生活在缺少食物的一个笼子里,结果大白鼠均因争食撕打殴斗而患高血压病:关在笼子里的狒狒王,眼看自己的“下属”自由地进食而不理它的威风和尊严,经常气得暴跳如雷,终于患上顽固性的高血压病。

2024/5/281332024/5/28134三、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

一般因素:胃蛋白酶原高水平倾向心理社会因素:著名学者wolff对一位因食道烫伤而不得不通过腹壁造瘘进食的病人阿汤进行过细致的观察。通过病人的瘘口,wolff直接观察到:当阿汤处于忿怒、怨恨或焦虑时,他的胃和脸一样充血发红,胃液分泌增多,胃运动增加,甚至看到胃酸和胃蛋白酶腐蚀胃粘膜;当他悲伤、忧虑时,胃粘膜苍白,胃液分泌不足,胃运动减弱,此时即使把食物放进去也不易消化,而且损伤胃壁。2024/5/28135Brady设计了一个实验:两只猴子关进不同的笼子里,各坐在一张约束椅上。每隔20秒钟给它们一次电击,两只猴子各有一开关,只有A猴的开关是真的,能切断电源,使两只猴子都免遭电击。只要A猴在接近20秒时按一下,即将来临的这次电击就不出现。很快A猴学会了按开关。而B猴因为开关不起作用,只有受惠才不致电击。一个月后A猴突然死亡,经解剖发现,它患有严重的胃溃疡。A猴处于随时准备按开关的紧张状态,导致胃酸分泌过量,终因溃疡而死;而B猴反正无法躲避电击,听天由命,没有时刻准备切断电源的惊恐、紧张状态,虽然遭受同样次数的电击,反而平安无事。2024/5/281361.胃蛋白酶原的高水平倾向是消化性溃疡的遗传性生理基础.这些人在应激情境下容易患消化性溃疡.

2.被动,顺从,依赖性强,缺少人际交往,守旧,刻板,情绪不稳定是消化性溃疡患者常有的人格特征.这些人对心理社会性的刺激较敏感.

3.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强烈的心理应激可扰乱消化系统的正常工能,促使胃液分泌过多或(和)排出减慢,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2024/5/281372024/5/28138四、支气管哮喘(bromchialasthma)一般因素:过敏反应、感染心理社会因素:

家庭关系特别是母子关系失常的人心理感受敏感而强烈,并惯于压抑克制自己情绪容易接受暗示的人2024/5/28139五、癌症(Cancer)

①一般因素:理化因素、病毒、慢性感染、遗传、药物、激素及年龄等

②心理社会因素:

C型性格:过分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行为退缩;易出现无助、无望的心理状态。

调查发现:癌症发生前一年左右,病人大都有极度伤心的事件发生。2024/5/28140C型性格测试1.你感到很强的愤怒时,是否能把它表达出来?2.你是否不管出了什么事都尽可能把事情做好,连怨言也没有?3.你是不是认为自己是个很可爱的、很好的人?

4.你是否在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是否常常感到孤独,被别人排斥和孤立?5.你是不是正在全力做你想做的事?你满意你的社交关系吗?6.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你只能活6个月,你会不会把正在做的事情继续下去?

7.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病已到了晚期,你是否有某种解脱感?

理想的答案是:1.是;2.否;3.是;4.否;5.是;6.是;7.否。如果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中有两个以上与上述答案相反,就说明你具有C型性格的特征。2024/5/28141六、糖尿病(diabetes)

一般因素:病毒感染、肥胖和遗传心理社会因素:Stein等(1985)对38名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与38名患其他慢性疾病的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糖尿病组双亲去世和严重的家庭破裂的生活事件者远较对照组多,且77%发生在糖尿病发病前。Holmes通过回顾性和部分前瞻性调查发现,离婚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也有人发现失业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有资料表明,在美国的贫困人中糖尿病是常见的,美国黑人死于糖尿病者比白人高一倍多。

Schiwartz等(1986)观察了他们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发现其中有19名代谢控制不良者在近期有明显的生活事件。

2024/5/28142第五章变态心理与不良行为2024/5/28143第一节变态心理概述一、概念:

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

变态病态2024/5/28144二、变态心理的分类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

①器质性精神障碍

②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③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④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⑤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⑤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⑥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⑦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心理发育障碍

⑧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⑨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2024/5/281452024/5/28146三、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

1.内省经验标准:一是个体自身的主观体验,二是观察者根据自身经验对被观察者的判断;

2.医学标准:把异常心理当作躯体疾病看待,主张根据是否存在导致异常心理发生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的变化作为判断标准;

2024/5/281473.统计学标准:根据个体的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程度,对偏离程度大者给予异常判断;4.社会适应标准:根据个体心理行为满足自身需要以及被周围环境接受程度,对不能有效满足需要且被环境无法接受者予以异常判断。2024/5/28148三、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1.生物学因素:遗传素质生化改变躯体疾病药物影响2024/5/281492.心理因素心理动力学派: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是潜意识中压抑的矛盾冲突的表征。行为主义学派:异常心理是对环境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适当行为是错误学习和不适当条件联系的结果。人本主义学派:人是不断成长和发展的,人的自我实现的固有倾向是人的基本需要和行为动力,一旦自我实现的过程受阻,人就会发生心理障碍。2024/5/281503.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态环境和家庭、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不同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2024/5/28151第二节常见变态心理一、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药物依赖)精神活性物质:导致成瘾的物质,如毒品、烟酒和某些药物等,它们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精神活动。主要包括:酒精类、鸦片类、大麻类、镇静催眠剂、可卡因类、基他兴奋剂包括咖啡因、致幻剂类;烟草、挥发性溶剂;其他精神活性物质。2024/5/28152诊断标准为:

①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②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社会功能受损。2024/5/28153(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1.酒精依赖——慢性酒精中毒

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表现为对酒的渴求和经常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停止饮酒后常感心中难受、坐立不安,或出现肢体震颤、恶心、呕吐、出汗等戒断症状,恢复饮酒则这类症状迅速消失。2024/5/28154①癌症:咽癌、喉癌、食道癌、口腔癌、肝癌、肝癌及胰腺癌等②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类躁狂状态、类精神分裂症样状态,震颤性谵妄、酒中毒性幻觉症、偏执状态、柯萨柯夫精神病,人格改变、记忆力下降和智力减退,严重者可导致痴呆。③消化系统: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酒精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等。④神经系统:小脑变性,共济失调,双手震颤,脑梗塞,癫痫等。⑤生殖系统:胎儿畸形、低能儿等。

2024/5/28155

2.醉酒——急性酒精中毒由一次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表现为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对肝、肾、胃、脾、心脏等人体重要脏器造成伤害,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大多数成人致死量为纯酒精250~500ml。高浓度的乙醇摄入导致呼吸中枢和控制心跳的神经中枢的暂时性麻醉,使人无法摄入氧气,或者养料不能送达全身,从而引起死亡。酒精中毒是由遗传、身体状况、心理、环境和社会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个体而言差异较大,遗传是关键因素。2024/5/28156(二)烟草所致精神障碍

烟瘾,又名烟草依赖,是指过量吸烟或过分地依赖烟草。DSM-Ⅲ(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对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

1.持续地吸用烟草至少一个月;

2.至少有下述行为中的一项:①郑重企图停用或显著减少使用烟草量,但未能成功;②停止吸烟而导致停吸反应;③不顾严重的躯体疾病,自知使用烟草会使其加剧,但仍继续吸烟。2024/5/28157

世界科学公认,吸烟对健康危害很大,近20多年的医学研究无可置疑地证明吸烟是引起肺癌,慢性支气管炎,阴塞性肺气肿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宣告在工业发达国家中,65岁以下的男性,90%的肺癌,75%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25%的冠心病死亡是由于吸烟引起的。2024/5/28158

二、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1.精神分裂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状态。2024/5/281592.偏执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异常。30岁以后起病者较多。3.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指一组起病急骤,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短暂精神障碍,多数病人能缓解或基本缓解。2024/5/281604.感应性精神病:以系统妄想为突出症状的精神障碍,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夫妻、师生等),其妄想内容相似。5.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指一组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常有反复发作的精神病。分裂症状为妄想、幻觉,及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症状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症状。6.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2024/5/28161三、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2024/5/281621.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②语量增多;③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⑥鲁莽行为;⑦睡眠需要减少;⑧性欲亢进。2024/5/281632.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减退。2024/5/281643.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2024/5/28165四、应激相关障碍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2024/5/28166

1.急性应激障碍:以急剧或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2024/5/281672.创伤后应激障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出现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①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②持续的警觉性增高;③持续的回避;④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⑤对未来失去信心。2024/5/28168

3.适应障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不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个月。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内起病。随着事过增迁,刺激的消除或者以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度,精神障碍随之缓解。

2024/5/28169五、神经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2024/5/281701.焦虑症: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惊恐障碍(急性焦虑):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2024/5/28171

2.强迫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

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强迫性观念:怀疑、回忆、联想、对立思维强迫性行为:计数、礼仪动作、洗涤、检查2024/5/281723.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但病人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2024/5/281734.神经衰弱:指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感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2024/5/281745.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神经症。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2024/5/28175六、人格障碍

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并由此引起较严重的痛苦状态或冲突。2024/5/28176人格障碍的特点:有遗传基础往往发病于青春期,无明显诱因,但患者往往童年经历不佳。患者无自知力,难以治疗。30岁后往往有所缓解。2024/5/28177

1.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2.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悖德型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2024/5/281784.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5.表演性人格障碍(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的感情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6.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约70%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2024/5/281797.焦虑性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8.依赖性人格障碍:缺乏独立性,感到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深怕为人遗弃。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别人,过分顺从于别人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当亲密关系终结时则有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应对逆境时倾向推卸责任。2024/5/28180七、性心理障碍

1.性指向障碍:性行为选择异常对象,如异种生物(恋兽癖)与无生物(恋物癖)及违反社会规范的恋童癖等。

2.性偏好障碍:以异常的性行为方式来满足性欲,如露阴癖、窥阴癖、摩擦癖、性施虐与性受虐癖。

3.性身份障碍:心理上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恰好相反,有持续而强烈的变换自身性别的愿望。

2024/5/28181第三节不良行为调查数据表明:在影响死亡的诸多因素中,生活方式因素占37.3%,环境因素占32.1%,人类生物学因素占19.2%,保健康复服务因素(包括医疗、预防、康复)占10.9%。2024/5/28182一、不良行为习惯1.不良饮食行为进食不规律高热量、高油脂、高钠盐食品饮食不卫生(共食现象)营养平衡2.运动缺乏生活节奏过快交通工具依赖非体力性娱乐2024/5/28183二、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

成瘾行为传统上是指药物依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现代社会关注的成瘾行为大大扩展,如吸毒、吸烟、酗酒、赌博等。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看,成瘾行为是人们对精神应激的一种应对方式,是一种社会适应不良行为。2024/5/281841.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络成瘾指的是个体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从而导致情绪焦虑,进而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的行为表现。2024/5/281852.网络成瘾的种类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强迫信息收集计算机成瘾(网络游戏)网络强迫行为(网上赌博、网上拍卖或网上交易)2024/5/281863.网络成瘾的特征

①突显(Salience)性质。网络成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所控制,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②情绪调节作用(MoodModification)。上网成为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一种策略,通过网络活动可以产生激惹,兴奋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也可以获得一些安宁,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2024/5/28187

③耐受性(Tolerance)。成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

④戒断症状(WithdrawalSymptoms)。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的情况下,成瘾者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和全身颤抖等生理反应。

⑤冲突(Conflict)。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成瘾者内心对成瘾行为的矛盾心态,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舍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⑥反复(Relapse)。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之后,成瘾行为会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2024/5/281884.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特征

①道德认识模糊

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会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②延迟满足能力差

产生某种需求时立刻就要满足,而不考虑满足这种需求的时间和条件。2024/5/28189③

“T-型人格”:“T型人格”是指爱寻求刺激的、爱冒险的人格特征,它分为T+型和T-型。T+型从事的冒险活动是被社会所认可的;T-型所从事的冒险就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他寻求的这种刺激可能对他的成长是负面的。④人际交往困难、内心敏感等。2024/5/281905.“网瘾综合征”的自我诊断标准:(1)Young的诊断标准(≥5):①我会全神贯注于网际或在线服务活动,并且在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②我觉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线上才能得到满足;③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网络,但并没有成功;④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使用,我会觉得沮丧、心情低落或是脾气容易暴躁;⑤我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比原先意图的还要长;⑥我会为了上网而甘愿冒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工作机会损失的危险;⑦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说谎以隐瞒我涉入网络的状态;⑧我上网是为刻意逃避问题或试着释放一些感觉诸如无助、罪恶感、焦虑或沮丧。2024/5/28191(2)Bread提出了8条诊断标准:以下5条必须具备:①一心想着上网;②需增加更多的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③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不能成功;④在努力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抑郁或易激惹;⑤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以下3条至少要出现1例:①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或工作,或失去教育与就业的机会;②对家人、好友、治疗者或其他人说谎,隐瞒陷入网络的程度;③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2024/5/281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