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绿化园林建设精细化管控技术导则(试行)_第1页
南京市绿化园林建设精细化管控技术导则(试行)_第2页
南京市绿化园林建设精细化管控技术导则(试行)_第3页
南京市绿化园林建设精细化管控技术导则(试行)_第4页
南京市绿化园林建设精细化管控技术导则(试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则

1.1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绿化园林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标准打造具有

南京人文特色的绿化园林精品工程,编制本导则。

1.2本导则坚持以解决绿化园林建设过程中常见问题和强化建设管理薄弱

环节管控为导向,突出关键环节、关键要素、关键技术的管控要点,指导有关主

管单位和建设责任主体正确掌握绿化园林建设全过程中的管控要点,系统、全面

提升我市绿化园林建设水平。

1.3本导则适用于我市范围内各类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绿化园林建设工程及

绿化园林设施维护提升项目。

1.4我市绿化园林建设项目在执行本导则时,应符合上位规划和条例,并符

合国家和省市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1.5提倡自然生态和节约型的绿化园林建设方式,坚持“保护性”开发,避

免大拆大建,减少人为干预痕迹,对于珍稀品种或树龄在20年以上的树木,尽可

能实施原地保护。注重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使绿

化园林建设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相得益彰。

1

2术语

2.1立地条件:植物生存需要的土壤、水分、气候、空间组合而成的外部环

境。

2.2季相: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

2.3节点景观绿化:从强化城市意象、增强公众对城市景观、风貌感知度

的角度,选取有代表性的特色区域、道路、广场和入城口节点、地标建筑物等

空间载体,重点开展景观绿化。

2.4用地比例:游园内各类用地,包括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

场地用地等,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

2.5郁闭度:群植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栽植地面积之比。

2.6花境:利用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栽植在树丛、绿

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及建筑物前,自然式栽种。它是根据自然风景中

林缘野生花卉自然分散生长的规律,加以艺术提炼后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一种植

物造景方式。

2.7立体绿化: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植物栽植并依附或铺贴

于各种建、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2.8屋顶绿化:以建、构筑物顶部为载体,以植物为主体进行配置,不与地

面土壤接壤的绿化方式,是各种屋面种植方式的总称。

2.9墙面绿化:选用适宜的绿色植物采用一定的栽培方式,使植物覆盖各类

建(构)筑物和其他结构立面的一种绿化形式。

2.10构筑物绿化:沿口、棚架、景墙及各类园艺小品等类型构筑物的竖向

空间的绿化形式。

2.11立体花坛:将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或小型灌木种植在层叠台地

或立体构架上的花坛布置形式。

2.12绿雕:立体花坛的一种,将植物种植在立体构架上,以植物的形态和

色彩搭配出不同造型,经日常精细管理,形成特定植物艺术造型的绿色雕塑。

2.13通透式配置: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90-300cm

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2.14有效土层厚度: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栽植土壤深度。

2.15分枝点高度:乔木从地表面至树冠第一个分枝点的高度。

2.16客土:非当地原生的、由别处移来用于置换原生土的外来土壤。

2.17胸径:乔木主干高度在1.3m处的树干直径。

2

3景观设计控制要点

3.1总体控制

3.1.1建设单位在编制项目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将园林景观与其它相关

专业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与周边环境协调,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

谐统一。不具备植物栽植条件或不宜进行常规绿化园林建设的区域,可因地制宜

采取立体绿化、绿雕、建筑小品等方式实现景观建设目标。

3.1.2景观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地方历史人文特色为灵魂,围绕

绿地功能需求,注重保持原有风貌,注重维护原有特色与肌理,注重彰显历史

文化遗韵和内涵,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山体、水系和植被,合理运用海绵城市

建设手段,因地制宜发挥绿化园林设施优化生态、美化环境、传承文化、保护

和彰显历史遗存等作用。

3.1.3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提倡使用乡土树种,减少过于追求视觉冲击

而栽植、移植所谓“高档”树种和外来树种,严控大树进城,防止盲目引进高价

品种,避免建设与管护成本过高。

3.1.4竖向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避免大规模地形改造,

结合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层次,确需进行地形改造的可因

地制宜,宜就地平衡土方。

3.1.5水体驳岸设计须遵守蓝线保护的相关要求,不得轻易减少、占用水

系面积。应以生态驳岸为主,注重保持河道、湖泊的天然形态,强化与周边环

境景观的协调。

3.1.6景观设计应以植物为主要元素,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芳香美、

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突出乔、灌、花、草、藤复层栽植结构,合理配置落叶

树种与常绿树种,突出季相的静态和动态变化,达到景观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

效益并重。

3.1.7积极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1)新建绿地,喷灌、滴灌系统须与绿化园林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已有绿地结合环境整治和提档升级,鼓励实施喷灌、

滴灌等系统改造建设。

(2)面积在3000㎡以上的绿地(广场游园)以及宽度在3m以上的道路绿

岛应设置喷灌系统。重要景点及城市重要景观窗口可结合实际设置滴灌系统。

宽度较小的道路绿岛及小面积的绿地(广场游园)内应设置浇灌水源,方便日

3

常养护灌溉。

3.1.8鼓励在绿化园林建设中综合运用智能传感、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

手段,为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4

3.2色彩季相

3.2.1色彩配置应符合《南京市城市色彩控制导则》要求。

3.2.2坚持“主题基调”原则,每个栽植空间中的色彩,须确定一个主题

或一种色彩基调。

3.2.3坚持“季相节律”原则,设计时要遵循植物季相变换的原则,进行

科学合理的配置,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态和色彩,将不同花期、色相、形态的植

物协调搭配,提升观赏品质、延长观赏期,营造季节性景观。

3.2.4坚持“环境色调协调”的原则,植物色彩及季相变化要与建筑、园

路、广场等周边环境相协调。

3.2.5植物色彩配置须作为空间情感意境营造的核心元素,通过不同的色

彩及色彩比例搭配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赋予环境不同的性格,从而形成热烈

奔放、朴素合宜、恬淡雅致、含蓄隽永等不同风格的景观氛围。

3.2.6部分景观植物色彩季相配置方式参考示例:

(1)黄色、橙色与红色植物搭配,色域范围为中高明高彩度。

(2)淡紫色、淡黄色与绿色植物搭配,色域范围为中高明度。

(3)灰绿色、米黄色与红色植物的搭配,色域范围为中明度中彩度。

(4)黄绿色同色系植物搭配,色域范围为中高明度。

(5)粉红色与绿色植物搭配,色域范围为中高明度。

(6)紫色、橙色与黄色植物搭配,色域范围为高彩度。

5

3.3立地条件

3.3.1设计方案编制前,设计单位应在查看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的基础

上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范围内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土壤条件、地下

构造等进行调查,有针对性地编制设计方案。

3.3.2绿化园林与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交通等专业须同时设计、有序

实施,为植物提供有利的地上、地下生长条件,同时又不会因植物生长影响其它

结构及设施安全及使用功能。植物栽植部位绿化带(或树池)宽度、有效土层厚

度和有效土层下透水条件等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植物后期生长需要,

3.3.3对一些不能满足种植要求的地点,应予硬化美化处理或因地制宜地采

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一些栽植条件不佳的重要城市节点可探索绿化园

林建设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3.3.4景观设计应科学分析本地区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极寒、洪涝、台风

和高温干旱等)、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等)种类和频度,针对性选择能有效抵

抗灾害的树种。

3.3.5对于一些位于特殊结构如隧道和防洪堤等部位的绿化园林设施建设,

可采取埋设盲管等方式对有效土层下不透水层进行透水处理。

图3.3.5盲管埋设参考做法

3.3.6对于前期施工未给后续植物栽植提供基本的地下构造条件的,须对结

构进行改造以适应植物栽植需要。经改造也满足不了栽植条件的,须由设计单位

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

3.3.7绿化栽植前应对该预栽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以便采取相

应的土壤改良、施肥和置换客土等措施。

6

3.4尺度密度

3.4.1乔木种植应根据景观要求进行布置:若要创造开阔疏朗的树林空间,

可根据整体空间的大小,自由确定植物间距,在满足空间透景线的前提下,使植

物有充分自由生长的空间;若要创造较开阔的林下空间,以满足浓荫环境下的集

体活动的需要,可选择分枝点高的大乔木;若要创造较郁闭的植物空间,以相临

两树的树冠连接为好,其间距大小依不同树种生长稳定时期的最大冠幅为准。

3.4.2行道树相邻树木株距、高差及分枝点高度应符合表3.4.2的要求。对

既有绿化园林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时,应根据道路尺度和立地条件等有关要求对

行道树株距进行合理控制。

表3.4.2行道树株距及分枝点高度要求

项目内容标准要求备注

株距≥6.0m

相邻树木高差≤30cm

分人行、非机动车

枝及小型客车通过≥3.0m

点的道路

高满足大客车通过

≥4.5m

度的道路

3.4.3分车绿带种植模块应根据道路设计时速有一定的节奏变化,通常情况

下种植模块的长度不应小于下表要求:

表3.4.3分车绿带种植模块长度要求

设计时速

20-3030-4040-5050-6060-80

(km/h)

模块长度

3040506080

(m)

3.4.4绿篱、色块内栽植植株行距、高度、冠幅大小应相对均匀,成苗后宜

覆盖地面,根据冠幅不同按照下表要求安排栽植密度:

表3.4.4绿篱、色块栽植密度要求

冠幅(cm)10-1415-2021-30

密度(株/m²)81-10036-6416-36

7

3.4.5水湿生植物栽植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湿生植物栽植必须保证植物对最适栽培深度要求。常用的水湿生植物

栽培水深度应符合表3.4.5-1的要求:

表3.4.5-1常用水湿生植物栽培水深

项次分类植物名称栽培适宜水深(cm)

千屈菜5-10

1近水湿生类

鸢尾(耐湿类)5-10

荷花30-100

雨久花5-10

旱伞草10-20

香蒲20-40

菖蒲5-10

2挺水类水葱5-10

芦苇20-80

慈姑3-10

荸荠1-5

梭鱼草5-20

再力花5-60

凤眼莲60-100

3漂浮类睡莲10-60

菱角60-100

(2)栽植应留出1/3以上的水面空间,水湿生植物栽植高度宜低于人的正常

观赏视线。

(3)水生植物的设计密度应确保成活后单位面积内成活苗(芽)数应符合表

3.4.5-2的要求:

8

表3.4.5-2常用水湿生植物成活后密度

每m2内成活苗

项次种类、名称单位地下部、水下部特征

(芽)数

近水千屈菜丛9~12地下具粗硬根茎

1湿生

类鸢尾(耐湿类)株9~12地下具鳞茎

荷花株1~2地下具横生多节根状茎

雨久花株6~8地下具匍匐状短茎

旱伞草株8~15地下具根茎

香蒲株4~6地下具粗壮匍匐根茎

菖蒲株4~6地下具较偏肥根茎

挺水

2水葱株6~8地下具横生粗壮根茎

芦苇株不少于1地下具粗壮根状茎

慈姑株6~8地下具根茎

荸荠株6~8地下具根茎

梭鱼草株6~8地下为须状不定根

再力花株4~6地下具块状根茎

控制在繁殖水

凤眼莲盆根浮悬垂水中

域以内

漂浮

3地下具横生或直立块状根

类睡莲盆按设计要求

菱角株9~12地下具根茎

3.4.6游园绿地植物配置应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为植物生长预留空间。种

植密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树林郁闭度应符合表3.4.6的规定。

(2)观赏树丛、树群近期郁闭度应大于0.5。

表3.4.6树林郁闭度

类型种植当年标准成年期标准

密林0.30-0.700.70-1.00

疏林0.10-0.400.40-0.60

疏林草地0.07-0.200.10-0.30

9

3.4.7公园树木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3.4.7

要求。

表3.4.7公园树木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m)

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

测量水准点2.002.001.00

地上杆柱2.002.00-

挡土墙1.003.000.50

楼房5.005.001.50

平房2.005.00-

围墙(高度小于2m)1.002.000.75

排水明沟1.001.000.50

3.4.8新建道路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3.4.8要求。对

既有道路进行改造、提升时,如道路内的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之间的距离不能满

足要求,则应遵循规划意见和初步设计批复,现场确有困难的,由项目审批的同

级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和管线产权单位现场研究明确方案。

表3.4.8道路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最小水平距离(m)

管线名称距乔木中心距离距灌木或绿篱边缘距离

电力电缆1.00.5

通信电缆(直埋)1.00.5

通信电缆(管道)1.50.5

给水管1.5-

雨水管1.5-

污水管道1.5-

燃气管道1.21.2

热力管道1.51.5

排水盲沟1.5-

3.5防护栏杆

10

3.5.1同一路段、同一河道、同一区域等所采用的栏杆规格、样式、颜色应

统一。

3.5.2道路绿化栏杆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栏杆的设置应与道路绿化景观相协调,宜设置在人流量较大及易发生交

通安全事故的区段。栏杆上部不能有尖角,以保障安全。

(2)有侧分带的,栏杆宜设置在侧分带临近慢车道一侧;只有中分带的,宜

设置在中分带中间,长度不应超过岛头倒圆角处。道路绿化栏杆设置可参考下图:

图3.5.2-1道路绿化侧分带栏杆设置(单侧设置)参考示意图

图3.5.2-2道路绿化中、侧分带栏杆设置(两侧设置)参考示意图

图3.5.2-3道路绿化中、侧分带栏杆设置(单侧沿中间设置)参考示意图

11

图3.5.2-4以乔灌木结合的绿岛部位栏杆设置参考示意图

图3.5.2-5乔、灌及花卉地被结合的绿岛部位低栏杆设置参考示意图

图3.5.2-6绿岛岛头部位低栏杆设置参考示意图

(3)栏杆应选用不易攀爬的形式,顶部所能承受的水平推力不小于0.5KN/m,

12

饰面色彩宜为绿色,无压顶横杆的栏杆其立杆头部应加栏杆同色PVC盖帽。

(4)栏杆高度应考虑道路绿化的种植形式,并符合下表要求:

表3.5.2道路栏杆高度设置要求

与植物的

设置部位设置高度(cm)材质颜色

关系

静电喷涂墨绿

中分带130-180镀锌方钢管

色绿色比相邻绿篱高

静电喷涂墨绿15cm

侧分带70-100镀锌方钢管

色绿色

镀锌方钢管或新静电喷涂墨绿

岛头花境20-30比例协调

型环保材料色绿色或白色

(5)道路绿化栏杆样式可参考下图:

图3.5.2-7高度75cm道路绿化栏杆参考样式立面图(适合高度50-60cm的绿篱)

图3.5.2-8高度90cm道路绿化栏杆参考样式立面图(适合高度60cm以上的绿篱)

13

图3.5.2-9高度75cm、90cm道路绿化栏杆参考样式剖面图

图3.5.2-10高度150cm道路绿化栏杆参照样式立面图(适合于道路中分带)

14

图3.5.2-11高度150cm道路绿化栏杆参考样式剖面图(适合于道路中分带)

3.5.3河道绿化栏杆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河道栏杆的材质、样式、颜色等应与河道及周边景观相协调。

(2)水体岸边2m范围内水深超过0.7m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3)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

有儿童活动的场所,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无安全要求的隔离栏杆,其成

品防护栏杆顶部必须保证所能承受水平推力不小于0.5KN/m,有安全要求的防护

栏杆,其成品防护栏杆顶部必须保证所能承受水平推力不小于1KN/m。

(4)防护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但不宜超过1.2m,栏杆空隙应符合设计

要求,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5)金属栏杆和钢筋混凝土栏杆应设置基础,基础强度和埋深应符合设计要

求,设计无明确要求的应遵循下列规定:高度在1.5m以下的栏杆,其混凝土基

础尺寸不小于300mm×300mm×300mm;高度在1.5m以上的护栏,其混凝土基础尺

寸不小于400mm×400mm×400mm。

(6)当采用玻璃做防护栏杆(板),应采用夹层玻璃或钢化夹层玻璃。

(7)现场加工的金属栏杆应做防锈处理。

15

(8)竹木质防护栏杆的主桩下埋深度应不低于0.5m。主桩的下埋部分应做防

腐处理。主桩之间的间距应小于6m。

3.5.4常见道路绿化、花境栏杆实例见下图:

图3.5.4-1道路侧分带栏杆实例

图3.5.4-2花境栏杆实例

16

3.6树池树围

3.6.1树池树围处理应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树池覆盖物材质、

形状、质地、纹路及色彩等应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环

境,同一区域、同一路段所采用的树池覆盖物须统一。

3.6.2树池树围覆盖材料应满足生态、透水、通气等要求,在保证树木正常

生长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适宜的材料,尽可能考虑按照树木胸径大小,合理设计树

池尺寸,利于树木生长。

3.6.3道路树池边缘高度应与道路标高平齐。树池内栽植植物的,植物的生

态习性应与乔木相近,且根系生长不得与乔木根系在同一土层内争夺养分,宜选

择浅根性的灌木或地被。

3.6.4各类树池常见样式见下图:

(1)坐凳式树池

材质:一般为金属材料、木质、石材或几种材料组合。

适用范围:有游览功能的路侧绿地、广场游园、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等。

坐凳式树池参考样式1坐凳式树池参考样式2

坐凳式树池参考样式3坐凳式树池参考样式4

17

坐凳式树池参考样式5坐凳式树池参考样式6

(2)硬质材料树池

材质:一般为金属材料、木质、石材、透水材料、混凝土砖、玻璃钢、高分

子材料或几种材料组合。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行道树树池。

硬质材料(金属)树池参考样式1硬质材料(石材)树池参考样式2

硬质材料(卵石)树池参考样式3硬质材料(弹石)树池参考样式4

硬质材料(玻璃钢)树池参考样式5硬质材料(高分子材料)树池参考样式6

18

硬质材料(透水材料)树池参考样式7硬质材料(木材)树池参考样式8

(3)软质材料树池

材质:一般为灌木、花卉、草坪、地被、树皮或几种材料组合。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人流量较少的部位。

软质材料树池参考样式1软质材料树池参考样式2

软质材料树池参考样式3软质材料树池参考样式4

软质材料树池参考样式5软质材料树池参考样式6

19

(4)硬质与软质材料结合的树池

材质:一般为金属、混凝土砖、木材、石材等材料与植物等软质材料组合。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行道树或人流量较大的部位。

硬质与软质材料结合树池参考样式1硬质与软质材料结合树池参考样式2

硬质与软质材料结合树池参考样式3硬质与软质材料结合树池参考样式4

硬质与软质材料结合树池参考样式5硬质与软质材料结合树池参考样式6

20

4景观绿化配置控制

4.1道路景观绿化

4.1.1道路工程项目应当安排附属绿化用地;道路绿地率为道路红线范围内

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建道路主干道不得低于20%,次干道不得低于15%。

(2)出新整治的不得低于原有绿地率。

(3)属于旧城改造的道路绿化,前款规定的比率可以降低5%。

4.1.2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同一道路的绿化应确定骨干树种,层次分明,具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

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宜有所变化。

(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

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3)应采用乔木、灌木、地被、花卉、草坪等植物合理搭配、高低错落,形

成较稳定合理的植物群落。宜采用观花、观叶、观果、芳香植物有机结合,同时

考虑季相变化,以达到“四时有景”的效果。

(4)可结合道路实际和观赏需求,在分车带岛头、道路交叉节点、道路对景

等景观视觉焦点布置立体花坛、花境、花带等;宜利用开花灌木、多年生宿根花

卉和具有自衍能力、花期与叶绿时间长的草花设置花境。

(5)鼓励对立体化交通进行垂直绿化。

(6)毗邻山体、水系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宜

采用通透式配置。

4.1.3行道树设计要点

(1)行道树树种应根据道路实际情况确定,应选用主干通直、冠大荫浓、兼

具观花或观叶的树种,宜采用全冠苗。

(2)新建道路栽植的行道树,宜采用全冠苗,其苗木胸径不得大于15cm;速

生树不宜小于5cm,慢生树不宜小于8cm。出新道路补植行道树树种应与原树种一

致,宜选择胸径相近的苗木,但苗木胸径不得超过20cm。

(3)行道树树池内径不得小于1.2m,树池覆土深度不得小于1.5m;树池内不

得黄土裸露,可采用柔软耐用的树池篦子进行覆盖;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树

池宜采用平树池。

4.1.4分车绿带设计要点

21

(1)道路分车绿带的宽度不得低于1.5m。

(2)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宜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

合的植物配置方式,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分车绿带宽度小

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地被为主。

(3)道路绿化带内有效覆土深度:草坪和地被不得小于30cm;灌木不得小于

60cm;乔木不得小于150cm。

(4)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

绿带其端部,绿化形式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5)分车绿带的绿篱应以耐修剪的常绿灌木为主,并富于色彩变化。

4.1.5路侧绿带设计要点

(1)当路侧绿带面积大于400㎡、宽度大于8m时,应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2)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

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3)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公园设

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22

4.2河道景观绿化

4.2.1河道景观绿化设计应纳入河道综合整治规划设计,与河道其他建设规

划统筹实施。河道绿化应反映滨水特性,在保护生态、防洪、排涝、供水等功能

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修复、水质净化、水土保持及环境美化功能的需

要,同时确保亲水活动的安全。

4.2.2河道景观绿化应与自然环境融合,保护河道原有的景观特色,维护河

流的整体性、连续性与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应与城市发展规划、城市景观协调,

注重保护河道蓝线。

4.2.3同一连续河道的景观绿化风格宜统一协调,主流与支流间景观绿化

风格应协调并过渡自然;不同河道景观绿化风格宜有所变化。

4.2.4河道绿地提倡自然生态设计,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便于管理维护。

慎用大面积的硬质广场、景观雕塑、修剪绿篱等,河道堤顶、堤防迎水坡及背水

坡一般不宜栽种高杆树木,以利白蚁防治。

4.2.5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河道可在两侧滨水区域设置连

续、贯通的开敞空间,提供临水平台、临水步道等亲水场所,人行步道提倡采用

天然材料,并串联沿线亭廊、水景、绿地、服务设施。

4.2.6应结合河道水位状况分层进行河道绿化种植设计,非通航水域可综合

运用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以强化水体自净能力为主。通航水域应以

挺水、浮水植物为主,创造条件使用沉水植物,避免对通航产生影响。

4.2.7有条件的河道应营造变化丰富的岸线,尽可能延长岸线长度,增加水

体自净植物生长空间。驳岸应尽量采用自然缓坡、水下石坎、松木桩、自然叠石

等自然生态驳岸,注重保持河道的天然形态,强化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4.2.8宜布置垂挂植物对河道两侧的硬质驳岸进行景观软化;有条件的地

段对于河道出入水口等设施进行绿化美化。

4.2.9单侧河道绿化用地宽度超过8米且靠近居民区,宜设置为开放式绿地,

其设计应符合《公园设计规范》。

23

4.3游园景观绿化

4.3.1游园景观绿化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要求,根据

“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情况,合理安排近期、远期建设计划。

4.3.2游园设计应根据周围环境、功能定位等要求,结合现状条件对功能分

区、景点设置、交通组织、地形处理、水系布局、植物配置以及建构筑物的位置、

规模、造型及各类管线系统等进行综合设计。

4.3.3应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因地制宜采用雨水花园、生态草沟、可渗透

路面和生态屋顶等技术,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

4.3.4植物配置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常绿和落叶树种配比得当,色叶和

香花植物点缀其中,植物种植疏密得宜,以达到步移景异、四季有景可观的效果。

植物配置应与地形相结合,通过植物层次体现地形的落差起伏感。

4.3.5植物应选择耐踩踏、无刺、无毒、无种毛果实污染、病虫害少、有地

方特色的植物。

4.3.6游步道设计应保证连续贯通,并设置残疾人通道。游步道铺装应采用

透水材料,路线设置应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有机

结合,并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4.3.7游园用地比例应符合表4.3.7要求。

表4.3.7游园用地比例(%)

陆地面积A1(hm²)用地类型比例

绿化>65

管理建筑▁

A1<2

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7.0

园路及铺装场地15~25

绿化>65

管理建筑<0.5

2≤A1<5

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1.0

园路及铺装场地15~30

绿化>70

管理建筑<0.3

5≤A1<10

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1.3

园路及铺装场地10~25

24

4.4居住及单位附属绿化

4.4.1居住及单位附属绿化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规划设计同步进行。应依据建

筑规模和风格,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

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4.4.2城市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改建的居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

25%,改建前绿地率超过25%的,改建时不得低于原有绿地率。属于旧城改造的,

在不低于原有绿地率的基础上,本款规定的比例可以降低5%。

4.4.3根据单位性质不同,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1)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等单位,不

得低于35%;

(2)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不得低于20%;

(3)经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产生有害气体及有污染排放的企业不得低于

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防护林带;

(4)其他单位附属绿地不得低于30%。

属于旧城改造的,前款规定的比率可以降低5%。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

貌区和历史街巷内进行建设活动,不得减少原有的绿地面积。

4.4.4鼓励结合建构筑物外立面、顶面等区域,采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

立体绿化形式。

4.4.5靠近建筑物区域的植物配植应以不影响通风和采光为准,乔木树冠与

建筑的墙面开窗应保持合适的距离,一般与南面的开窗距离不应小于6m,与其

他面的开窗距离不应小于4m。建筑南面应选用落叶乔木,建筑北面选择耐阴、

抗寒的花灌木,建筑的西面、东面植物选择应充分考虑夏季防晒和冬季防风的要

求。

4.4.6居住及办公区停车场应在主要满足停车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充分

绿化。应选择高大庇荫落叶乔木形成林荫停车场,停车场树木间距应满足车位、

通道、转弯、回车半径的要求,停车场内花坛树池等部位应设置保护设施。

4.4.7应选择寿命较长、病虫害少、无针刺、无落果、无飞絮、无毒、无花

粉污染、抗污染、净化空气、吸附粉尘的植物,同时兼顾植物景观的营造,配置

观赏性较好的观花、观叶、观果及芳香植物。

4.4.8居住区植物种类宜丰富多彩,体现植物材料的多样性,一定面积绿地

内的植物种数应符合表4.4.8的规定:

25

表4.4.8居住区绿地面积与植物种数关系表

绿地面积(㎡)植物种数

﹤3000>40

3000~10000>60

10000~20000>80

>20000>100

4.4.9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要同步配建雨水收

集利用系统。鼓励有条件的多个住宅小区联合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住宅小区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成后应实施专业化维护。

26

4.5节点景观绿化

4.5.1节点景观布置应坚持“经济合理、主题突出、整体协调”的原则,从

强化城市意象、增强公众对城市景观、风貌感知度的角度,选取有代表性的特色

区域、道路、广场和入城口节点、地标建筑物等空间载体进行。

4.5.2根据立地条件、周边环境等,可采取花境、花钵、花箱、绿雕等形式

进行节点景观营造。

4.5.3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为模式下的视觉习惯和行车功能要求等,合理确定

布置间距和密度、选择花卉种类,花卉的选择尽量考虑花期较长的品种。

4.5.4花境节点布置设计要点:

(1)结合立地条件与周边建筑风格,合理确定花境布置的位置。

(2)要结合植株形态、观赏特性、花期分布等进行花境植物的选择,力求营

造错落有致、观赏期长的节点景观。

(3)光照条件良好的分车带岛头宜布置花境,宽度低于2m的分车带岛头花

境品种不宜过多过杂,以草坪收边。

(4)游园绿地的出入口、视觉观赏点、游人停留区宜布置花境,并与周边景

观相融合。

(5)常见花境节点布置实例见下图:

图4.5.4常见花境节点布置实例

27

4.5.5花钵、花箱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设置分车绿带确实有困难的城市主要道路,可采用花箱形式进行隔离。

(2)在重要节点可采用花钵、花箱组合布置,增加城市空间色彩。

(3)花箱材质应结实耐用;颜色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淡雅为宜。

(4)应选择冠形饱满、花大色艳的花卉,观花与观叶组合布置。

(5)常见花钵、花箱节点布置实例见下图:

图4.5.5-1常见花箱布置实例

图4.5.5-2常见花钵布置实例

4.5.6绿雕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造型设计应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可使用活动构件。

(2)立体花坛中的绿雕骨架应进行基础、架身的形体结构设计,应考虑当地

气候条件,整体结构应满足安全要求。

(3)植物配植设计应保证花期交替合理,植物色彩搭配忌杂乱、零碎。

(4)选用植物应具有萌发能力强、病虫害少等特点。植物应选择枝叶细小、

植株紧密、耐修剪的观叶观花植物为主;以生长缓慢的多年生植物为主,可选植

株低矮、花小而密的花卉作图案的点缀。

(5)常见绿雕节点布置实例见下图:

28

图4.5.6常见绿雕节点布置实例

29

4.6立体绿化

4.6.1应根据环境条件和景观需要,贯彻适用、美观、经济的原则,选择适

宜的立体绿化形式。立体绿化设计时应进行结构荷载验算,确保结构及使用安全。

4.6.2公共建筑及部分居住建筑,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可考虑立体绿化,

并预留立体绿化位置。不具备植物栽植条件或不宜进行常规园林绿化建设的区

域,可因地制宜采取立体绿化方式实现景观建设目标。

4.6.3既有建(构)筑物实施立体绿化应充分考虑结构承重和防水(潮)要

求。新建建(构)筑的立体绿化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高架道路、

天桥等沿口应考虑预留种植槽,高速公路声屏障、高架桥柱、围墙、道路隔离栏

等市政公共设施宜同步建设立体绿化。

4.6.4立体绿化灌溉宜采用喷灌、滴灌、微灌、渗灌等自动、半自动灌溉形

式。雨水收集、太阳能利用等技术可同步设计应用。

4.6.5屋顶绿化类型选择设计应根据具体项目的建筑物高度、屋面类型、坡

度大小、风荷载、光照、功能要求和养护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植物选择应符合

下列要求:

(1)屋顶绿化植物须选择耐修剪植物,不宜选择高大乔木及深根、穿透能力

强的植物,宜选择适应性强的耐寒、耐旱、抗风、抗病虫、抗日灼、不易倒伏的

植物。

(2)植物高度、冠径大小应根据土层厚度、女儿墙高低等周边环境因素确定,

一般高度不应超过3m,冠径不应超过2.5m,大灌木、小乔木种植位置距离女儿

墙应大于2.5m。

(3)种植高于2m的植物应设计防风支护,选择支柱类型不得破坏过滤层、

阻根层和防水层。局部常发生强风的地方,应设计防风栅栏。

(4)屋顶绿化可设计蓄水装置,收集降水和灌溉水,过滤后再次利用。

4.6.6墙面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墙面的牢度、强度、稳定及朝向光照

等因素,不得破坏墙面结构和功能,同时考虑绿化载体的其他功能。植物选择应

在适应地域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观赏性,以木本或多年生草本为

主。

(1)室内植物宜选择耐荫性好,株型优美、无毒无害的观叶植物,室外植物

宜选择耐寒性、耐热性好的常绿植物。

(2)攀爬型和容器栽培型植物应选择抗性强、养护方便的植物品种,种植苗

一般选择2年生3分枝以上规格的植物品种。

30

(3)模块装配型和种植毯(袋)栽培型植物宜选择高度15cm以下、枝条柔

韧、耐修剪植物。

4.6.7构筑物绿化的各类构件应满足有效荷载条件下的施工作业和种植荷

载,其构件必须牢固、耐久,不得损坏构筑物的结构,并必须定期维修保养。大

型复杂项目构筑物绿化应对灌水系统、排水收集、供电系统等作全面考量。构筑

物绿化植物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地栽攀爬植物宜选用3年生以上生长健壮、根系丰满植物。独藤状的攀

缘植物,宜选独藤长200cm以上的;丛生状的攀缘植物,应剪掉多余的丛生枝条,

留1-3根最长的茎干。

(2)容器种植植物宜选择柔软下垂、喜阳、耐旱、抗风的品种;遮挡光照时

段较长或光照条件一般的,宜采用耐荫或半耐荫、耐寒、抗风、抗逆性强的植物

品种。

(3)高架桥下立体绿化的实施不得影响桥梁的使用安全及日常检测。

4.6.8立体花坛景观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造型设计应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可使用活动构件。

(2)立体花坛布置应与环境相协调,应充分展示园林技术水平和艺术感染力,

体现园林和艺术的有机结合。

(3)植物应以灌木、草花为主,选择叶型细密、植株矮小、高度一致、花期

整齐、色彩艳丽、耐修剪、萌发能力强、病虫害少、抗性强的植物。

(4)立体花坛中的构架应进行基础、架身的形体结构设计,应考虑当地气候

条件,整体结构应满足安全要求。

(5)应隐蔽喷灌、滴灌和灯光等辅助装置,不得影响外观。

4.6.9立体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见下图:

图4.6.9-1屋顶绿化实例

31

图4.6.9-2墙面绿化实例

图4.6.9-3构筑物绿化实例

32

5建设管理控制要点

5.1质安保证体系

5.1.1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为绿化园林工程建设的五方责任主体,

其中建设单位为第一(首要)责任主体。项目开工建设前,建设单位应牵头建立

参建各方主体构成的质量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并按要求配备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

管理人员。

5.1.2五方主体法定代表人应当在工程开工建设前签署授权书,明确本单位

项目负责人;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应当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及安全文明

施工承诺书,连同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在办理工程监督手续时由建设单位报工程

监督机构备案。

5.1.3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承担相应的

质量终身责任。

5.1.4建设单位须指定一名现场负责人专门进行现场质量管理,监理单位和

施工单位机构及人员配备应符合《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和项目监理机

构主要管理人员配备办法》(苏建建管〔2014〕701号)要求。

5.1.5建设单位须指定一名现场负责人专门管理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监理

单位须在现场配备一名符合条件的安全监理人员;施工企业须按有关规定给项目

部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参照《建

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

〔2008〕91号)文件执行。

5.1.6工程建设五方责任主体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

规定履行质量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职责,落实施工现场的各项规定,承担相

应责任。

(1)第一责任主体建设单位的工作要求:

向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供与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

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有关部门审查;

④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

安全监督手续;

⑤设计文件确定前,组织有关单位对可能造成毗邻建(构)筑物、各类管线、

33

重要设施等产生影响的现场进行勘查,并将勘查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设计单

位;

⑥因工程施工对毗邻的建(构)筑物、各类管线、重要设施等造成安全隐患

的,应当组织相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并及时委托专业检测机构

或鉴定机构对其进行安全性鉴定,排除安全隐患;

⑦建设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

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2)监理单位的工作要求:

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

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承

担监理责任;

审查进场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园林古建筑施工企业)以及项目经

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记录施工单

位主要管理人员的在岗情况;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等专项施工方案,并实施跟踪监理;

④重点监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对涉及施工安全、结构及使用

功能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实施旁站监理;

⑤对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投入、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审查,督促施工单位

做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⑥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拨付工程款,不进行竣工验收;

⑦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工

程实施监理。

(3)施工单位的工作要求::

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

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植物材

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

④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

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未经

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34

⑤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质

量检查和记录。

⑥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⑦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项目经理应当指定相应专业技术人员

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共同进行现场监督。

35

5.2安全文明管控

5.2.1安全管理

(1)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组织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开工条件检查,

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当按照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履行论证、

审核、审批等程序和交底、验收等手续。

当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至关键节点时,施工单位

应当至少邀请一名参与专项施工方案论证的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的实施情况进

行现场检查。专家应当在市施工现场监管部门公布的专家库中选取。

(3)从事园林工程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建设主管部

门颁发的相应资质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其资质许可范围内承揽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施工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单位应当在起重机

械安装(拆卸)前2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告知监督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应审核施工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单位提供的备案证明,并核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否为告知名单内人员。施工起重机械设备检

验检测机构在检测检验前应审核安装单位备案证明。

(4)施工单位应当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用火、

用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易燃易爆材料使用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

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

(5)施工单位应当定期对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

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6)施工单位应当向施工人员提供符合规定的安全防护用具、安全防护服装

和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反操作规程操作的危

害。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季节和天气特点,按照有关规定采取预警和安全防护措施;

出现高温天气或者其它异常天气时,应当限制或者禁止室外露天作业。

(7)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保障制度和体系,制定企业、项目应急预案,

落实物资、设备、人员等应急资源。

(8)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报告制度。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组织救援,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并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

后,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地的施工现场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36

5.2.2树木支撑

(1)树木支撑应遵循连接牢固、用材及支撑形式安全美观、协调统一的原

则。

(2)应根据设计及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支撑方式,主城范围内乔木应采用镀

锌钢管支撑或工厂定制四角支撑。同一路段须采用同规格、同材质、同色彩的扶

木。

(3)支撑物的支柱应埋入土中不少于30cm,支撑物、牵拉物的强度应保证

支撑有效;与地面连接点的连接牢固。

(4)连接树木的支撑点应在树木主干上,连接处应衬软垫,并绑缚牢固。

(5)支撑物、牵拉物用软牵拉固定时,应设置警示标志。

(6)针叶常绿树的支撑高度应不低于树木主干的2/3,落叶树支撑高度为树

木主干高度的1/2。

(7)支撑须在苗木栽植一年后根据生长情况予以拆除。

(8)树木支撑参考样式

镀锌钢管支撑

适用范围:大风区域或栽植高大乔木。

镀锌钢管尺寸:DN40,长度根据树木高度及冠幅确定。

外观要求:钢支撑表面内层镀锌防锈,外层涂刷绿漆。

工厂定制四角支撑

适用范围:中小型乔木

37

材料及规格要求:材料选用高脂聚物等新型材料,规格根据树木高度及冠幅

确定。

5.2.3树木裹杆

(1)同规格同树种的裹杆形式及材料应统一,裹杆高度宜在一级分枝点。

(2)主城范围内裹杆材料宜采用绿色的植物绷带。

(3)裹杆材料须在苗木栽植一年后根据生长情况予以解除。

5.2.4文明施工

(1)工地围挡:施工现场围挡设置应符合《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围挡标

准化图集》相关要求,参考样式见下图。

图5.2.4-1综合性园林工程围挡参考样式

38

图5.2.4-2道路景观工程围挡参考样式1

图5.2.4-3道路景观工程围挡参考样式2

(2)施工现场的主要出入口及对外形象:施工现场的主要入口处应当设置工

程概况牌,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安全生产牌,

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扬尘防治公示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建筑垃圾运输

处置公示牌,以及其他应当设置的施工标牌;

(3)工地冲洗设施、工地交通、工地临时设施和现场管理应当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