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市2024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语文2024.05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表现确定的情感或激情完全不是音乐艺术的职能。②情感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心灵中,好像可以用一种艺术把它从心灵里提取出来,而这种艺术却无法表现其他的精神活动似的。相反地,情感是以观念和判断——即理智和理性思维的全部领域,也就是被人们看作是情感的对立面的那个领域为依据的。③是什么使情感成为某一特定的情感?使它成为渴慕、希望、爱情呢?也许只是内心波动的强弱么?不是的。不同的情感可以有同一的强度;同一情感,可以因人、因时,而强弱不同。只有在一系列的想象和判断的基础上——这些想象和判断在强烈感受的顷刻也许没有被意识到——我们的内心状态才可能凝结为某一特定的情感。希望的情感是与想象一个未来的、比之现今更幸福的情况分不开。忧伤则是把过去的幸福与目前情况相比较。这是一些非常确定的想象和概念,没有这些东西,没有这种思想的材料,就说不上我们目前的感受是“希望”或“忧伤”,造成这些情绪的,正是思想的材料。如果把它抽掉,那么留下来只是一种不确定的波动,或者只是一般的快感或不快的感觉。没有某个被爱者的形象,没有那种要使之幸福并企图赞美和占有这个对象的愿望,就不能设想什么爱情。不单是心灵的波动形式,更是这种波动所具有的概念核心,它的真实的、历史的内容才能使它成为爱情。就它的力度说,它可以是温柔的,也可以是暴风雨似的,它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痛苦的,在各种情况下表达的却都是爱情。仅从这点来看,就足可说明,音乐只能表达那些各种各样附加的形容词,而绝不能表达名词本身,即爱情本身。
④可是为什么音乐还是能引起(不是必然会引起)忧伤、欢乐等情感来呢,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在谈到音乐的主观印象时,还要加以探讨。上面我们只是从理论上来确定,音乐是否有能力去表现某一明确的情感。对这个问题我们给予否定的答复,因为情感的明确性是与具体的想象和概念分不开的,而后者不属于音乐造形范围之内。——相反地,有一类观念可以用音乐的固有方式充分地表现出来。那就是一切与接受音乐的器官有关的,听觉可觉察到的那些力量、运动和比例方面的变化,即增长和消逝、急行和迟疑、错综复杂和单纯前进等一类观念。——此外,一首音乐作品的审美表情,可以用优美、温柔、激烈、刚强、纤丽、清新等言词来形容,这些观念都可以在乐音的组合中找到相应的感性表现。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形容词来描写音乐的形象,而不需要联想到这些词对人类内心生活所具有的伦理上的意义,这种伦理意义被人们通过习惯的观念联系不假思索地应用到音乐上去,甚至时常与纯音乐的属性私下混淆起来。⑤作曲家所表现的观念,首先和主要的是纯音乐性的观念。在他的幻想中出现一支明确的、优美的旋律。这旋律只代表它自己,不代表别的东西。但是,正如任何一个具体现象那样,总是指向较高一级的属类概念,指向最先充实这个现象的观念,并且愈来愈高地一直到达绝对理念,同样地音乐的观念也是这样。例如一曲刚演奏完的、平静和谐的柔板可以优美地体现出平静和谐的一般观念。习惯于把艺术观念与人类自己的内心生活联系起来的一般幻想力,又把这个结束了的乐曲提高一步,比如说,把它解释成为表达了一种平静下去的顺从的心情,或者随即又可能把它提高为极乐世界永恒宁静的预感。⑥诗和造型艺术首先也只是表现一件具体事物。一幅卖花姑娘的图画只能间接地表示少女的满足和朴素那类较为一般性的观念,一片积雪的墓地只能间接地表示尘世倏忽的观念。同样地,听者也能从某一乐曲中听出青年的那种知足的观念来,从另一乐曲中听出人生空幻的观念来,当然这种解释比起图画的解释来是极不可靠,可能是随便臆想的;但正如这些抽象的观念不能说是图画的内容,同样,也不能说它们是音乐作品的内容:至于说乐曲表现了“倏忽无常的情感”或者“少女知足自乐的情感”,那是更谈不到了。
⑦假如音乐不能表现情感的内容,那么它能表现情感的哪一方面呢?⑧它只能表现情感的“力度”。音乐能摹仿物理运动的下列方面:快、慢、强、弱、升、降。像爱情、愤怒、恐惧等一类观念不能在器乐作品中体现出来,因为这些观念与优美的乐音组合间没有必然联系。那么这些观念的哪一方面是音乐实际上能有效地掌握的呢?是运动的一面(当然是广义的运动,它包括各个乐音或和弦的强弱变化方面)。这个运动是音乐和情感状态的共有因素,音乐能创造性地以无数的差别和对比来塑造这个因素。(摘编自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情感的依据属于理智和理性思维的领域,这与人们的通常认知相反。B.音乐只能表达各种附加的形容词,却无法表达名词——也就是具体的情感。C.形容音乐的优美、温柔、激烈等词语,都是由音乐创作者内心的情感引起的。D.我们对图画的解释通常是间接的,相比而言对音乐作品的解释就更不可靠了。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一系列想象和判断的参与,我们的内心状态才可能凝结成某一特定的情感。B.因为感性表现具有相应性,所以人们会把伦理意义不假思索地应用到音乐上去。C.纯音乐的属性决定了旋律只代表它自己,但是一般幻想力改变了纯音乐的属性。D.作者认为音乐只能表现情感的力度,因此否认了情感和激情是音乐艺术的职能。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文章中艺术观的一项是(3分)A.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C.流水高山,独许钟期,最知伯牙。
D.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为了让论述更为周全、严密,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策略?请结合文本第③段加以说明。(4分)
5.班级围绕“音乐是否具有伦理意义”展开辩论,你作为反方代表,将进行立论陈词,请结合文本列出陈词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棵被描写的树东西它就站在那儿,站在谷里村风声呼呼的坳口,年龄两百多岁,身材粗壮,需要两人张开手臂才能合抱,高一百多米,枝丫撑开像一把巨伞。进村的人首先看见它,离村的人最后离开它。第一次长久地注视它,是父母去卖粮迟迟不归。一大早,他们就挑着晒干的粮食走出村庄,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下午还没看见他们的身影,我便担心起来,担心他们遇到麻烦,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太阳离落下去的地方越来越近,饥肠辘辘的我坐在家门口盯着村头,盼望他们快点从枫树下闪出来。可是直看到太阳落山,直看到枫树的叶子由一张一张变成一团一团,直看到枫树的枝干糊成一片,他们也没有出现。虽然小路看不见了,枫树也看不见了,眼前一片漆黑,但我的目光仍然朝着它的方向,好像还看得见它,好像只要这么长久地看着,父母就会回来得快一点。第二次长久地注视它,是我高考之后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那年夏天,我在县城参加完高考后,便回家跟着父母劳动。在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如雨的日子里,心里总是隐隐腾起一丢丢希望。那时姐夫在村部做文书,他说了,只要在村部看到我的录取通知书,就会提前飞奔而来。于是,每天下午我就伸长脖子遥望,第一次知道“把坳口望矮”是什么滋味,第一次晓得一个人跟一棵树可以望出伟大的友谊。是的,那年夏天,我望着它的叶子从深绿变成浅绿,发现即使每一片树叶都是绿的,但却有一层淡淡的黄晕提前笼罩在树冠上。我记住了它的粗枝,记住了它的整体和局部,记住了树叶如何在夕阳照耀下折射反光,而又因为风的干扰让那些反光若隐若现,记住了不同等级的风如何摇晃它,记住了夜色如何像襁糊渐渐挂满它的枝丫。直到快把它的每个细节都倒背如流时,我才接到姐夫带回来的录取通知书。那份迟来的通知书,仿佛是为了腾出时间,让我更加仔细地打量树,了解它。
那年九月,我离开村庄到更远的地方上学。走过大枫树时我像被谁拽了一下,忽然回头,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端详它。这是另一番景象,它的两根主枝丫像巨人的手臂那样张开,树冠撑得更大,比从村庄看它时显得更为粗犷有力,仿佛那边是柔美,这边是刚健。透过它的枝丫可以看见村庄零零星星的房屋,看得见站在家门口挥手送别我的亲人。这样的情景在我的短篇小说《天空划过一道白线》中有所描述,那就是:“走着走着,他感到前方的吸力渐渐变弱,身后的吸力却越来越大,忍不住一回头。全村人都在朝他挥手,他们的手像风里翻飞的树叶。而他的家孤独地站在村头,被狂风呼呼地吹着,仿佛快要被吹哭了。”也是从我回望的那一刻起,它在我心目中不再是一棵普通的树,而是具有了强大的牵引力。21岁那年,我到布柳河畔的平腊村做基层工作。布柳河是红水河支流,水美鱼肥,青山隐隐。平腊村坐落在布柳河河谷,地势平坦,水量充足,周围尽是稻田。站在浪花翻滚的河岸,闻着树木百草的馨香,我抬头朝家的方向望去。天哪!只一眼,我就看见它站在高高的山上,浓荫如盖,仿佛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乡愁瞬间涌来,像拳头猛地捶打胸口。我背上书包朝着它的方向拔腿就走,一会儿淹没于草坡一会儿穿行于树林,上沟下坎,爬山越岭,虽然多次迷路,但只要找个空地一抬头,准能看到它。只要一看到它,我就把它当准星瞄准,两点一线,便又能回到正确的路上。当时交通不便,在县城工作的我快一年没回家了。我扑哧扑哧地走着,一刻也不想停歇,一边走一边想念父母,想象他们见到我时的惊讶表情。从太阳初升走到日头悬顶,三个多小时,又饥又渴的我终于回到谷里。不巧,父母下地干活去了,我家门头挂着一把铁锁。我不知道他们在哪块地头,便拨开自家的窗闩,爬进屋去,炒了一碗米饭,煮了一碗鸡蛋汤,填满肚子后,留下一张字条和几张钞票,又拔腿回程。出发前我站在儿时遥望树的位置,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想只是因为在山下多看了它一眼,我竟要来回走三十多公里的山路。后来我开始写作,当需要一个村庄的名称时,我脱口而出“一棵枫”,就这样,它被我写进了散文和小说。“到了秋天,那些巴掌大的树叶从树上飘落,它们像人的手掌拍向大地,乡村到处都是噼噼啪啪的拍打声。无数的手掌贴在地面,它们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地方,要等到第二年春天,树枝上才长出新的手掌。”我曾这样描写过它。在小说里,它拉近了老乡间的情感距离:“刘建平说我是鼎罐厂的,就在你们村的山下。平时我们一抬头,就看得见你们坳口那棵树。那棵树实在太大了,十几里远都看得见。有次我路过时正好落雨,就躲到树下,结果衣服一点都没湿着。”
就这样,它变成了一棵被我经常描写的树,变成了一棵具有审美价值和精神力量的树。是的,如果我要给我的家乡设计一个标志,那一定就是它。因为在这里只有想象的历史,却没有印证的实物;只有口口相传的过往,却没有文字的记载。唯一大一点的物件或者说久一点的实体就是它。它像挺立在村口的摄像头,既见证了村庄的历史,也捕捉了每个人的蛛丝马迹。(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母外出卖粮迟迟不归,幼小的“我”一直在盼望,直接原因是从太阳快要落山到眼前漆黑,我早已饥肠辘辘。B.高考后我焦急地等待录取通知书,在村部做文书的姐夫虽然答应一看到通知书就会送给我,但他还是因故迟送了。C.“我”在布柳河畔与回来的山路上看到村口的老枫树,可以说,每一次“看到”都是物理意义上的,即真的看到。D.老枫树“那边是柔美,这边是刚健”,两种不同的风格其实是老枫树本身就具有的,并不是源于“我”的发现。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运用拟人、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老枫树,使老枫树高大巍峨和村庄守护者的形象毕现。B.作者在写老枫树的过程中多次抒发对父母的挚爱之情,但不能据此得出“老枫树象征父母”的论断。C.文章细致描写平腊村的景象,意在说明他乡再怎么富饶美好,也取代不了家乡在“我”心中的地位。
D.从“拨开自家的窗闩”到“拔腿回程”,一串的动词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我”的行程之紧跃然纸上。8.本文三处引用作者自己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4分)
9.散文在写景状物的同时,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折射出民族的审美传统。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体现了哪些民族审美传统。(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古者,匈奴之强,不过冒顿②。当暴秦刻剥,刘、项战夺之后,中国溘然矣。以今度之,彼宜遂入践中原,如决大河,溃蚁壤,然卒不能越其疆以有吾尺寸之地,何则?中原之强固百倍于匈奴虽积袭新造而犹足以制之也。五代之际,中原无君,晋瑭②苟一时之利,以子行事匈奴,割幽、燕之地以资其强大。孺子继立,大臣外叛,匈奴扫境来寇,兵不血刃而京师不守,天下被其祸。匈奴自是始有轻中原之心,以为可得而取矣。及吾宋景德中大举来寇,章圣皇帝一战而却之,遂与之盟以和。夫人之情胜则狃,狃则败,败则惩,惩则胜。匈奴狃石晋之胜,而有景德之败;惩景德之败,而愚未知其所胜,甚可惧也。虽然,数十年之间,能以无大变者,何也?匈奴之谋必曰:“我百战而胜人,人虽屈而我亦劳。驰一介入中国,以形凌之,以势邀之,岁得金钱数十百万。如此数十岁,我益数百千万,而中国损数百千万;吾日以富,中国日以贫,然后足以有为也。”匈奴之势,日长炎炎。今也柔而养之,以冀其卒无大变,其亦惑矣。——苏洵《审敌》材料二:中国之有夷狄之患,犹人之有手足之疾也。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于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于药石,而伤之不止于针砭也。中国以禽兽视二虏,故每岁啖以厚利,使就羁绁。圣人之爱中国,而不欲残民之心,古未尝有矣。然夷狄贪怵,日富日骄,久亦难制。故自宝元以来,赋敛日繁,虽休兵十有馀年,而民适以困者,潜削而不知也。昔先皇帝震怒,举大兵问罪匈奴,师不逾时,而丑虏就盟。
彼其时之费,与今无已之赂,不可以同日而语矣。天子恭俭,过于文、景,百官奉法,无敢逾谮,而二虏者实残吾民,此天下雄俊英伟之士,所以扼腕而太息也。——苏轼《休兵久矣而国益困》【注】①冒顿:匈奴首领,统一各部落后,南下侵汉。②晋瑭:即后晋国主石敬瑭。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中原之强A固B百倍C于匈奴D虽积衰E新造F而犹G足H以制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却:使……退却,与《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鸣”用法相同。B.惩:因受创而戒止,与《离骚》中“岂余心之可惩”的“惩”意义相同。C.然:然而,表转折,与《六国论》中“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的“然”用法相同。D.丑虏:语出《诗经》,即“众虏”,是对敌人的蔑称,文中指匈奴等少数民族。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洵通过推论指出,匈奴一直想取得中原,当前和平的态势是匈奴所不愿看到的。B.苏轼将夷狄之患与手足之疾相类比,意在劝当朝勇于忍一时之痛,解决夷狄问题。C.苏洵和苏轼都提到了先皇帝大战匈奴后与之结盟的旧事,委婉表达了其备战思想。D.材料中对赂敌危害的认识与《六国论》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基本一致。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驰一介入中国,以形凌之,以势邀之,岁得金钱数十百万。(4分)
(2)中国以禽兽视二虏,故每岁啖以厚利,使就羁绌。(4分)
14.对于当权者赂敌的出发点,苏洵和苏轼的见解有何不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除架①(唐)杜甫束薪已零落,弧叶转箫疏。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除架(清)沈德潜豆架高于屋,垂藤满院阴。清霜欺太早,弱蔓力难禁。自识荣衰理,元无爱恶心。呼童执斤斧,斫取一沉吟。【注】①除架:指瓜收后拆除瓜架的农事。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首联“已零落”“转萧疏”,以精辟的语言呈现时节变换的景象,“零落”与尾联“牢落”相呼应,结构谨严。B.杜诗颔联代瓜架传达心声:架子上开过花,结过果,见证了成长的历程,而此时藤蔓尚青,除架并不是好时机。C.沈诗尾联以动作和神态描写收束全诗,含蓄而悠远,与颈联通达的认知形成反差,体现了诗歌跌宕起伏的美感。D.两首诗均选择了典型意象,杜诗用“秋虫”“暮雀”,其悲可见;而沈诗用“清霜”并着一“欺”字,其怨自显。
16.两首诗均见除架而有感,你认为二者所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姚鼐《登泰山记》描写叙事简洁明快,善于取舍,例如写泰山松树,“_▲_,▲_”,短短两句就写出其特异之处,很是凝炼。(2)《红楼梦》中,香菱学诗谈体会时,感叹王维的诗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极妙,黛玉告诉她,“上孤烟”三字化用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_▲_,▲_”。(3)小刚在瘦西湖看到二十四桥后,被桥梁之美深深打动,不禁联想到中国古典诗词中写“桥”的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朱雀桥边野草花”“_▲_”“_▲_”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鹤是鸟类中的模特,如同踩着高跷,它有异乎寻常的高个子、绳子一样灵活的脖颈。鹤的瘦打破了我们习惯中的平衡比例,但它依然奇异地保持着自身均匀的美态。涉水而居的鹤仪态万方,《诗经》中“(▲)”,也可看作是对鹤的献辞。鹤是一种懂得呼应美学的鸟,身躯是白色的,头和尾却是黑色的,雪地中的鹤体现出一种格外的和谐美学。鹤在求偶时,要进行优美的舞蹈仪式。除却舞姿,鹤的叫声也有一定名气。著名的淝水之战中,自以为投鞭断流的苻坚大败,溃兵失魂落魄,闻听“_①_”,皆以为追兵来剿。鹤的叫声不若百灵、夜莺等鸣禽婉转,但有着别样的清澈,让人产生一种岁月苍茫之感。神话传说中,鹤是神仙的坐骑。碧蓝无限间,仙人骑鹤杳杳而去,优雅又浪漫。鹤因神仙的荫护关系,而被人们认为享有千年的传奇寿命。古人以“龟鹤遐龄”来祝福老人的长寿,其实,鹤龄不逾五十年,根本不能与老道的龟相提并论。国画中“_②_”是经久不息的表现内容,毫不顾及鹤并不栖止于松树的科学事实。更有影响的是酷爱梅与鹤的林逋,因“_③_”而成为《梦溪笔谈》的著名典故。
18.将下列《诗经》中的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D.所谓伊人,在水一方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与“鹤”相关的成语。(3分)20.仿照文中划横线句子,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基本相同,个别词语可重复,字数可略有增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从太空上看,台风就像饼干一样,是一个扁平的近于圆柱形的涡旋。在它的中心半径10~70千米的范围内,往往是天高云淡,我们称之为台风眼。与眼区的宁静形成明显对比的是,_A_。高耸的强对流云像墙壁一样将台风眼包围起来,我们通常将这一区域称为台风眼壁或眼墙。眼墙以外的暴雨依然活跃,只是这些暴雨区往往呈现螺旋状,从台风外围向中心区域卷入,被称之为螺旋雨带。为什么台风总是在夏半年的西北太平洋等地区生成发展呢?这是因为此时该地区的海水温度比较高,水汽充沛,在合适的条件下,水汽就会上升凝结,其所释放的凝结潜热为台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台风的形成_B_,还有大气不稳定、上下层风速差别小等其他条件。台风在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会带来一些好处。测算显示,一个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在登陆过程中可以带来近30亿吨的淡水,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东南亚各国,每年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25%以上,尤其是在干旱、炎热的季节,台风暴雨的光临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旱情、消除酷热,也可以让我们储备一定的淡水资源,化害为利。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2.下图为材料第三段的思维结构图,请指出图中不合理之处,写出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潦草小狗余华”源自网友把一只毛发潦草、神情慵懒的小狗和余华的照片叠加在了一起,大家惊奇地发现,无论是发型还是神态,二者都出奇一致。得知此事后,余华马上更改了发型,却发现“不是发型的问题,而是长得像”,于是便戏谑地认领了这一昵称。余华以松弛感,击中了年轻人的心。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C(无根据,从相关段落来看叙述的对象是听众)2.D(强加因果)3.B4.虚拟论敌,“也许只是内心波动的强弱么”;举例论证,列举希望、忧伤、爱情等方面例子;分类讨论,讨论情感与强度的关系;反面推理,设想“没有这些东西”“如果把它抽掉”的结果;语言严谨,如使用了“仅从这点来看”等限定性词语。(答出2点即可,每点2分)5.反方观点是音乐并不具备伦理意义。①音乐缺少思想的材料,不能表现确定的情感或激情,因而不具有伦理意义;②人们认为音乐有伦理意义其实只是受到习惯性观念的影响,跟具体的音乐作品无关;③音乐只能表现情感的力度,不能代表情感,无法表达伦理意义。(每点2分)6.C(A“从太阳快要落山到眼前漆黑,我早已饥肠辘辘”错,直接原因是担心父母的安全;B“因故迟送了”错,文中所说的“迟来”是相对“我”的盼望而言;D这两种风格是“我”的发现,老枫树并不具备。注意,D选项是常见的套路题,C选项则是反套路)7.A(没有运用夸张手法,文中的“两百多岁”“高一百多米”是事实)8.①以文学作品中对老枫树的描述,照应标题中的“被描写”;②从有牵引力、钟情大地(扎根大地)、拉近乡情三个方面刻画老枫树,丰满老枫树形象,体现作者对老枫树情感的一贯性;③使行文富有变化,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9.①体现了眷恋故土的民族审美传统,作者写自己生命之源、精神之根的故乡谷里村,描写家乡,讴歌家乡;②体现了珍爱亲情的民族审美传统,作者刻骨地牵挂留守在故乡的父母血亲,表达亲情,呵护亲情;③体现了亲近自然的民族审美传统,作者极力描写见证并参与自己成长的老枫树,尊重自然,拥抱自然。(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0.ADF11.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的“然”表示“这样的话”)12.A(“当前和平的态势是匈奴所不愿看到的”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这种看似和平的态势是匈奴削弱中原、壮大自己的手段)13.(1)(匈奴)派遣一个使者到中原去,用形势来逼迫中原、向中原求取利益,每年就能得到数十万、上百万金钱。(“一介”、“凌”、“邀”、句意各1分)(2)中原用对待禽兽的方式看待夷狄,所以每年用丰厚的利益来诱惑他们,让他们安于被束缚。(“视”、“啖以厚利”、“羁绁”、句意各1分)14.苏洵认为赂敌是出于畏敌苟安(1分);苏轼认为赂敌是为了稳住敌人、不想百姓受到伤害(2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古时候,匈奴人强横的也不过是冒顿而已,在经过暴秦侵夺剥削、楚汉战乱纷争,中原的势力迅速衰弱。以如今的形势来度量,他们应当由此而进犯中原,如大河泛滥、冲决蚊堤那样容易,但是他们最终没有越过自己的边界来侵占我们哪怕很小的土地,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中原国势的强盛,确实要比匈奴强上一百倍,虽然汉朝是经历重重磨难而新建立,但尚且足以制服他们。而五代的时候,中原没有统一的君主,后晋石敬瑭为了贪图一时的利益,以儿子的身份事奉匈奴,割幽燕之地给匈奴,来帮助匈奴进一步壮大。等到他的儿子继位,大臣发动叛变,匈奴率领全军侵犯中原,兵不血刃就攻下了京师,天下人遭受他们的祸害。匈奴从此开始有了轻视中原之心,认为中原是可以取得的。等到我大宋景德年间,他们又兴兵大举来犯,真宗皇帝亲自督战,一战击退匈奴后,就和匈奴订立盟约来求和。人之常情在于,一旦取得了胜利就会安于现状并习以为常,一旦习以为常就容易导致失败,一旦失败了就会引起反思戒止,一旦反思戒止了就会再次取得胜利。匈奴因为战胜过后晋而将胜利视为理所当然,因此便有了景德年间战争的失败,而一旦他们对景德之败进行反思惩鉴的话,我不知道他们接下来将会取得怎样的胜利,很是让人担心呀。
虽然是这样,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故,这是什么原因呢?匈奴的谋策一定是这样的:即便我能够百战百胜,他人虽然妥协,我也会劳损。匈奴派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物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租门面协议合同范例
- 玉米购销合同范本玉米制种合同范本
- 终止山林合同模板
- 矿业项目合作合同范例
- 画室教师协议合同模板
- 版维保服务合同模板标准版可打印
- 借款合同印花税率 2篇
- 禹州租房合同范例
- 手车汽车销售合同模板
- 中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主题班会
- 上海市莘庄中学等四校联考2025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施工承包合同(包工包料)(30篇)
- 2024年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四篇)
- GB/T 44351-2024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 第5单元 圆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P气瓶充装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北京高校物业管理服务人员配置及费用测算指导意见
- 第10课《我们不乱扔》(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期末大作业
- MOOC 自然保护与生态安全:拯救地球家园-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