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4届高二年级联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这里出土的扁壶皆为泥质灰陶,有的器物上朱书文字,如图所示,学者认为是“文”、“尧”二字,它可以反映()A.已出现家庭手工业 B.中国古代文字成熟C.尧的传说真实可信 D.早期国家某些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材料“这里出土的扁壶皆为泥质灰陶,有的器物上朱书文字”,结合图示可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寺遗址中,考古发现了文字,说明其已具备早期国家的某些特征,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判定出现了家庭手工业,排除A项;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成熟的标志,排除B项;仅从“尧”字,无法判定尧的传说真实可信,排除C项。故选D项。2.《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子产不毁乡校》,有人建议毁掉乡校(乡人聚会议事地方),子产答复说:“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体现了()A.礼乐制度走向衰落 B.生产关系变革引发矛盾C.原始民主制度遗风 D.依法治国思想逐渐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材料“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段话的意思是人民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人民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人民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子产认为乡校可以议论政事,人民是老师,人民的意见是补救弊政的良药,有着原始民主制度遗风,C项正确;礼乐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变革,排除B项;依法治国思想强调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秦统一后把它的一套政治措施推行到六国故地,造成秦的速亡;汉初在秦的旧地和六国故土实行不一样的政策,“从俗而治”。这种现象可以说明()A.暴政是秦亡的原因 B.汉初“无为”理念C.文化因素决定兴亡 D.汉代未继承秦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秦统一后把它的一套政治措施推行到六国故地,造成秦的速亡……从俗而治”,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并没有采取休养生息,来恢复生产,而汉初在“无为”理念的指导下,经济生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秦汉治国策略的不同,并不是秦亡的原因,排除A项;文化因素是兴亡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对秦制有一定的继承,排除D项。故选B项。4.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中,对比了汉唐之间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唐代()西汉与唐人口密度最低地区比较(单位:人/平方千米)西汉唐郡国密度今地州密度今地郁林0.56广西营0.06辽宁合浦0.81广西瓜伊沙西庭0.16新疆祥柯0.84云南肃甘0.33甘肃南海0.96广东灵盐夏胜0.59宁夏、陕西、内蒙古交趾1.02越南邕0.65广西A.人口大幅增长 B.统治疆域扩大 C.民族政策开明 D.南方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汉代西南地区人口密度较低,而唐朝人口密度最低的地方除广西一地外,集中于北部边疆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南方兴建州县,水利工程,说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仅从人口密度,无法判定人口的增长状况、统治疆域信息以及民族政策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5.清代总督巡抚都要加上中央的头衔,二者级别接近,都有给皇帝上奏折的权力;他们没有本衙门的属官,没有人事、财政、司法等关键问题的决定权。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制度设计()A.提高了行政效率 B.缺少相互监督机制C.加强了集权体制 D.容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他们没有本衙门的属官,没有人事、财政、司法等关键问题的决定权”,可知清代的总督巡抚虽然有上奏皇帝的权力,但是对于关键问题并没有决定权,说明强化的是集权体制,最终集权于中央和皇帝,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集权,并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有上奏折的权力,说明存在监督机制,排除B项;对地方总督巡抚权力的限制,不易形成地方割据,排除D项。故选C项。6.《点石斋画报》是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由上海《申报》附送。如图为该画报的一幅《迎迓李傅相》(李傅相指李鸿章),图中的文字是“中日失和已有一年,各埠生意清淡。故泰西诸国从中劝和,特来电音恳请傅相至东瀛议和。倭主派伊藤(博文)引舆迎迓。”据此推知,当时()A.清政府美化自身形象愚弄百姓 B.国人认知水平亟待提升C.清政府占据与日本谈判的先机 D.国人注重国际舆论造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特来电音恳请傅相至东瀛议和。倭主派伊藤(博文)引舆迎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派李鸿章赴日谈判,但是《点石斋画报》仍以“倭主派伊藤(博文)引舆迎迓”的字眼来描述,说明国人对时局不清楚,认知水平亟待提升,B项正确;《点石斋画报》属于民间的宣传媒介,且材料并未提及清政府,排除A项;清政府在与日本谈判中,并未占得先机,排除C项;《点石斋画报》属于国内画报,谈不上“国际舆论造势”,排除D项。故选B项。7.如图是陕甘宁边区人民投票选举的情况。当时流传着一首《豆选诗》:“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一行为()A.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C.产生了代表民意的苏维埃政权 D.践行了“三三制”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陕甘宁边区存在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边区政府推行民主选举,将豆子作为选票进行选举,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国民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苏维埃政权存在于土地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三三制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材料中只有民主投票,不涉及三三制,排除D项。故选A项。8.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一策略()A.适应了发展周边关系的需要 B.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C.有助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使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55年(印尼万隆)。据材料“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推动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中国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D项正确;“求同存异”,适用于亚非国家,并不仅仅是周边国家,排除A项;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排除B项;涉及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排除C项。故选D项。9.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党中央作出这一决策旨在()A.调整国家工业布局 B.应对国际紧张局势C.平衡地区经济发展 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据材料“……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苏联的威胁,美国的封锁等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不得不作出重大战略决策,进行三线建设,B项正确;调整国家工业布局是客观上起到的效果,而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党中央的目的是应对国际形势,并不是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所述三线建设主要是为应对国际紧张局势,而不是为了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10.1992年10月,山东省诸城市国营电机厂的职工提出了企业改制方案,其内容为:“将企业净资产平均出售给每一位员工,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入股,让企业有偿使用。”诸城市政府将之总结核定为“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方案,准予实施,并在全市推广。这一做法()A.助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 B.落实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政策C.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 D.表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逐渐加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92年(中国)。据材料“山东省诸城市国营电机厂的职工提出了企业改制方案……”,可知山东省通过企业改制方案,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并未提及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排除A项;1993年才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B项;股份合作制方案,说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逐渐放松,排除D项。故选C项。11.约自公元前5世纪后期起,雅典城邦直接介入公民教育,对18~20岁的青年进行集体训练。受训期间,青年人要学习重装步兵的格斗技术,驻防雅典要塞,宣誓把城邦利益置于个人之上,遵从雅典文化传统。雅典的这一措施()A.说明了城邦公民素质低下 B.严重冲击了城邦传统文化C.有助于城邦对外殖民扩张 D.适应城邦政治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据材料“青年人要学习重装步兵的格斗技术,驻防雅典要塞,宣誓把城邦利益置于个人之上,遵从雅典文化传统”,可知通过对青年人进行教育和集体训练,来增强青年人的公民意识,适应城邦政治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对青年进行集体教育和训练,不代表素质低下,排除A项;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和继承了城邦传统文化,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2.图1、图2现象的出现说明了()A.失业率是经济好坏的晴雨表 B.经济指导思想不同C.政府协调经济发展职能加强 D.市场经济体制缺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欧美)。据图示信息可知,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影响下,失业率会大幅增高,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使得失业率逐渐下降,且控制的效果较好,C项正确;物价指数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它反映了全社会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化,排除A项;资本主义国家指导思想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作用,并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缺失,排除D项。故选C项。13.如表为苏联1965—1985年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该表说明了()苏联1965—1985年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单位:卢布)城市职工集体农庄庄员年份月均收入(含补贴)月均货币工资月均收入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1965129.296.551.5534%1970164.512274.861.3%1975198.9145.89263.1%1980232.7168.9118.5702%1985268190.1153.480.7%A.苏联经济全面均衡发展 B.农业集体化成果显著C.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D.工业的发展优于农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65—1985年(苏联)。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集体农庄庄员的月均收入以及所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同时城市职工的收入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说明这一时期苏联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项正确;苏联经济并没有均衡发展,排除A项;上述表格的成就,体现的是原有体制的改革,并不是农业集体化的成果,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工农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14.文艺复兴将人们的思想带回到了彼岸世界,但是并没有真正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将人们的思想和世俗权利带回到彼岸世界,但是依旧没有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而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彼岸世界。作者意在强调()A.人文主义的发展 B.民族意识的觉醒C.教会势力的强大 D.理性主义的力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题。时空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据材料“文艺复兴将人们的思想带回到了彼岸世界……而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彼岸世界”,可知虽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彼岸世界的有着重要的影响,但都有缺陷,而启蒙运动时期,提倡理性,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彼岸世界,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理性主义,并不是人文主义,也不是民族意识,更不是教会势力,排除ABC项。故选D项。15.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经济学家指出新的经济秩序的特征是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这一时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A.区域经济集团的出现 B.世界银行的推动C.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D.世贸组织的成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199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科技发展迅速,科技的发展推动全球联系的加强,也促进了全球化的飞速发展,C项正确;区域经济集团出现于20世纪中期,排除A项;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排除B项;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排除D项。故选C项。16.“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据此可知()A.冷战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B.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更趋稳定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世界的意识形态进一步趋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据材料“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C项正确;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冷战双方彼此制约,避免了世界大战爆发,另一方面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动荡,排除A项;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更加不稳定,排除B项;“趋同”,表述错误,世界的意识形态并没有趋同,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秦汉以来,以户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治理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历代政府所重视,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分析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经过春秋战国的蜕变,古代的封建社会转变为编户齐民的天下国家。在同一个统治机制下,一般平民百姓虽有贫富之分,人的地位也有高有低,却没有永久的贵族与大量永远不能翻身的奴隶。大多数国民,都在同一个国家体制下交粮纳税,也由统一法律规范其生活所依的秩序。编户齐民的国家形态,在古代世界并不多见。在历史上,中国的编户齐民制可能是延续最长久的例子了。——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二自先秦到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林辉煌《“皇权不下县”治理方式的历史两面性》材料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编户齐民”带给后世国家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3)现代基层治理如何从历史经验中继承、创新,请谈一谈你的认识。〖答案〗(1)变化: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加强中央集权,保障和巩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特点:具有一定的自治色彩;重视宗法观念;乡绅主导;注重教化。原因:自然地理条件;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儒家思想的影响;政府行政的现实需要。(3)认识: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理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一般平民百姓虽有贫富之分,人的地位也有高有低,却没有永久的贵族与大量永远不能翻身的奴隶”,得出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据材料“大多数国民,都在同一个国家体制下交粮纳税,也由统一法律规范其生活所依的秩序”,得出加强中央集权,保障和巩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得出具有一定的自治色彩;据材料“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得出重视宗法观念;乡绅主导;注重教化。原因:从地理环境分析,得出自然地理条件;从经济思想分析,得出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儒家思想的影响;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分析,得出政府行政的现实需要。【小问3详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从不同地区不同的特点分析,得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从人民利益角度分析,得出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从社会主义民主角度分析,得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从依法治理角度分析,得出依法治理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曼彻斯特)。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材料二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表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万人)城市化率(%)194954167576510.6419606620713075.8819.7519636917211648.5616.8419789625917249.6117.92199211717132374.3527.63200012674345906.3136.22201113473569078.6351.27——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阶段性变化。〖答案〗(1)特点:工厂推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新兴工业城市崛起;人口结构变化,工人数量庞大;贫富分化严重、分区居住。(2)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期计划经济的巨大成功,促进了城市化的较快发展;六七十年代,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革等左倾错误的影响,经济建设出现了曲折发展,影响了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并在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曼彻斯特)”,得出工厂推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新兴工业城市崛起;据材料“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得出人口结构变化,工人数量庞大;据材料“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得出贫富分化严重、分区居住。【小问2详析】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率分析可知,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城市化是10.64%,至1960年时期,我国城市化达到19.75%,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期计划经济的巨大成功,促进了城市化的较快发展;20世纪70年代,我国城市化是17.92%,相比六十年代,城市化没有较大发展,这时期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革等左倾错误的影响,经济建设出现了曲折发展,影响了城市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达27.63%,21世纪初,我国城市化发展至36.22%,在2011年增至51.27%,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并在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交往”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所说的“交往”,是指从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的“世界历史性交往”。……主要是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两种形式。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显然,在诸多的交往中,“物质交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精神交往的基础和前提。生产力的发展,使各民族之间开始有了交往,逐渐成为经常性的交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交往的水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难看到这样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孤立、封闭、隔绝总是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联系在一起,反之也如此,即交流、交往、开放,往往是和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客观存在的辩证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言:“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请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围绕“交往”这一主题,自拟论题,运用唯物史观,结合中外史实进行阐述。(要求:①论题明确②阐述中要结合中外史实③运用唯物史观,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生产力发展是促进地区交流的根本动力。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于世界,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中外交流、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海外贸易发达;中国的制度影响日本、朝鲜的改革;中国的儒家文化影响周边国家形成东亚文化圈。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美的资本主义制度传播到各地,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的到来;民主思想的传播,成为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思想武器。总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区域间文明的交流,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据材料“生产力的发展,使各民族之间开始有了交往,逐渐成为经常性的交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交往的水平”,得出论题:生产力发展是促进地区交流的根本动力。论述:分别列举中外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述,如:首先,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说明丝绸之路对中外交流的作用,说明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即可。其次,说明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同时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即可。最后总结,得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区域间文明的交流,推动世界历史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苏战后支配世界,无论苏联还是美国,都不愿旧的殖民体系继续存在。为了争霸世界,苏联时常以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来扩大自己的影响,抗衡美国和西方。美国也想争取新独立国家站在美国和西方阵营一边。二战中,原先占有广大殖民地的英、法、日等国遭到打击。尽管丘吉尔扬言“不愿成为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但大英帝国还是崩溃了。宗主国的统治者看到,继续维持殖民统治既不可能,也成本太高,不如采用合作的方式更为有利。因此,一些殖民地通过和平交权的方式获得独立。这种方式被称为“非殖民化”。“非殖民化”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壮大但尚未足够强大,殖民主义力量削弱但又非完全衰弱这一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当然,有相当多的国家与地区的独立是经过武装斗争获得的,因为这些国家与地区的殖民统治者不愿意放弃殖民统治。——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非洲大陆诞生了32个新独立国家。其中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取得了独立。1963年,非洲统一组织成立,其宗旨是:促进非洲的统一与团结,在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到1968年,非洲独立国家已增至41国。至此,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上被摧毁。70年代主要是葡属非洲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时期。1975年,莫桑比克、安哥拉等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赢得了独立,结束了葡萄牙在非洲长达500年的殖民统治。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时期,其标志是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的独立。——赵登明《简明中外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原因,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答案〗(1)原因:美苏争霸;宗主国实力的衰落;联合国非殖民化运动的推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发展和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影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实现了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特点:发展迅速;独立国家产生的时间比较集中;斗争方式多样;出现了反对殖民主义的区域一体化组织。〖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中国)。据材料“美苏战后支配世界,无论苏联还是美国,都不愿旧的殖民体系继续存在”,得出美苏争霸;据材料“二战中,原先占有广大殖民地的英、法、日等国遭到打击”,得出宗主国实力的衰落;从联合国的角度分析,得出联合国非殖民化运动的推动;据材料“有相当多的国家与地区的独立是经过武装斗争获得的”,得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发展和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影响:从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经济和民族发展分析,得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实现了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分析,得出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非洲)。据材料“其中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取得了独立”,得出发展迅速;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非洲大陆诞生了32个新独立国家。其中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取得了独立。1963年,非洲统一组织成立”,得出独立国家产生的时间比较集中;据材料“1975年,莫桑比克、安哥拉等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得出斗争方式多样;据材料“促进非洲的统一与团结,在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得出出现了反对殖民主义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4届高二年级联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这里出土的扁壶皆为泥质灰陶,有的器物上朱书文字,如图所示,学者认为是“文”、“尧”二字,它可以反映()A.已出现家庭手工业 B.中国古代文字成熟C.尧的传说真实可信 D.早期国家某些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材料“这里出土的扁壶皆为泥质灰陶,有的器物上朱书文字”,结合图示可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寺遗址中,考古发现了文字,说明其已具备早期国家的某些特征,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判定出现了家庭手工业,排除A项;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成熟的标志,排除B项;仅从“尧”字,无法判定尧的传说真实可信,排除C项。故选D项。2.《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子产不毁乡校》,有人建议毁掉乡校(乡人聚会议事地方),子产答复说:“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体现了()A.礼乐制度走向衰落 B.生产关系变革引发矛盾C.原始民主制度遗风 D.依法治国思想逐渐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材料“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段话的意思是人民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人民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人民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子产认为乡校可以议论政事,人民是老师,人民的意见是补救弊政的良药,有着原始民主制度遗风,C项正确;礼乐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变革,排除B项;依法治国思想强调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秦统一后把它的一套政治措施推行到六国故地,造成秦的速亡;汉初在秦的旧地和六国故土实行不一样的政策,“从俗而治”。这种现象可以说明()A.暴政是秦亡的原因 B.汉初“无为”理念C.文化因素决定兴亡 D.汉代未继承秦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秦统一后把它的一套政治措施推行到六国故地,造成秦的速亡……从俗而治”,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并没有采取休养生息,来恢复生产,而汉初在“无为”理念的指导下,经济生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秦汉治国策略的不同,并不是秦亡的原因,排除A项;文化因素是兴亡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对秦制有一定的继承,排除D项。故选B项。4.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中,对比了汉唐之间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唐代()西汉与唐人口密度最低地区比较(单位:人/平方千米)西汉唐郡国密度今地州密度今地郁林0.56广西营0.06辽宁合浦0.81广西瓜伊沙西庭0.16新疆祥柯0.84云南肃甘0.33甘肃南海0.96广东灵盐夏胜0.59宁夏、陕西、内蒙古交趾1.02越南邕0.65广西A.人口大幅增长 B.统治疆域扩大 C.民族政策开明 D.南方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汉代西南地区人口密度较低,而唐朝人口密度最低的地方除广西一地外,集中于北部边疆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南方兴建州县,水利工程,说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仅从人口密度,无法判定人口的增长状况、统治疆域信息以及民族政策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5.清代总督巡抚都要加上中央的头衔,二者级别接近,都有给皇帝上奏折的权力;他们没有本衙门的属官,没有人事、财政、司法等关键问题的决定权。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制度设计()A.提高了行政效率 B.缺少相互监督机制C.加强了集权体制 D.容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他们没有本衙门的属官,没有人事、财政、司法等关键问题的决定权”,可知清代的总督巡抚虽然有上奏皇帝的权力,但是对于关键问题并没有决定权,说明强化的是集权体制,最终集权于中央和皇帝,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集权,并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有上奏折的权力,说明存在监督机制,排除B项;对地方总督巡抚权力的限制,不易形成地方割据,排除D项。故选C项。6.《点石斋画报》是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由上海《申报》附送。如图为该画报的一幅《迎迓李傅相》(李傅相指李鸿章),图中的文字是“中日失和已有一年,各埠生意清淡。故泰西诸国从中劝和,特来电音恳请傅相至东瀛议和。倭主派伊藤(博文)引舆迎迓。”据此推知,当时()A.清政府美化自身形象愚弄百姓 B.国人认知水平亟待提升C.清政府占据与日本谈判的先机 D.国人注重国际舆论造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特来电音恳请傅相至东瀛议和。倭主派伊藤(博文)引舆迎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派李鸿章赴日谈判,但是《点石斋画报》仍以“倭主派伊藤(博文)引舆迎迓”的字眼来描述,说明国人对时局不清楚,认知水平亟待提升,B项正确;《点石斋画报》属于民间的宣传媒介,且材料并未提及清政府,排除A项;清政府在与日本谈判中,并未占得先机,排除C项;《点石斋画报》属于国内画报,谈不上“国际舆论造势”,排除D项。故选B项。7.如图是陕甘宁边区人民投票选举的情况。当时流传着一首《豆选诗》:“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一行为()A.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C.产生了代表民意的苏维埃政权 D.践行了“三三制”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陕甘宁边区存在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边区政府推行民主选举,将豆子作为选票进行选举,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国民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苏维埃政权存在于土地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三三制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材料中只有民主投票,不涉及三三制,排除D项。故选A项。8.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一策略()A.适应了发展周边关系的需要 B.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C.有助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使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55年(印尼万隆)。据材料“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推动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中国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D项正确;“求同存异”,适用于亚非国家,并不仅仅是周边国家,排除A项;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排除B项;涉及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排除C项。故选D项。9.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党中央作出这一决策旨在()A.调整国家工业布局 B.应对国际紧张局势C.平衡地区经济发展 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据材料“……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苏联的威胁,美国的封锁等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不得不作出重大战略决策,进行三线建设,B项正确;调整国家工业布局是客观上起到的效果,而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党中央的目的是应对国际形势,并不是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所述三线建设主要是为应对国际紧张局势,而不是为了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10.1992年10月,山东省诸城市国营电机厂的职工提出了企业改制方案,其内容为:“将企业净资产平均出售给每一位员工,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入股,让企业有偿使用。”诸城市政府将之总结核定为“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方案,准予实施,并在全市推广。这一做法()A.助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 B.落实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政策C.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 D.表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逐渐加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92年(中国)。据材料“山东省诸城市国营电机厂的职工提出了企业改制方案……”,可知山东省通过企业改制方案,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并未提及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排除A项;1993年才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B项;股份合作制方案,说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逐渐放松,排除D项。故选C项。11.约自公元前5世纪后期起,雅典城邦直接介入公民教育,对18~20岁的青年进行集体训练。受训期间,青年人要学习重装步兵的格斗技术,驻防雅典要塞,宣誓把城邦利益置于个人之上,遵从雅典文化传统。雅典的这一措施()A.说明了城邦公民素质低下 B.严重冲击了城邦传统文化C.有助于城邦对外殖民扩张 D.适应城邦政治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据材料“青年人要学习重装步兵的格斗技术,驻防雅典要塞,宣誓把城邦利益置于个人之上,遵从雅典文化传统”,可知通过对青年人进行教育和集体训练,来增强青年人的公民意识,适应城邦政治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对青年进行集体教育和训练,不代表素质低下,排除A项;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和继承了城邦传统文化,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2.图1、图2现象的出现说明了()A.失业率是经济好坏的晴雨表 B.经济指导思想不同C.政府协调经济发展职能加强 D.市场经济体制缺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欧美)。据图示信息可知,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影响下,失业率会大幅增高,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使得失业率逐渐下降,且控制的效果较好,C项正确;物价指数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它反映了全社会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化,排除A项;资本主义国家指导思想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作用,并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缺失,排除D项。故选C项。13.如表为苏联1965—1985年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该表说明了()苏联1965—1985年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单位:卢布)城市职工集体农庄庄员年份月均收入(含补贴)月均货币工资月均收入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1965129.296.551.5534%1970164.512274.861.3%1975198.9145.89263.1%1980232.7168.9118.5702%1985268190.1153.480.7%A.苏联经济全面均衡发展 B.农业集体化成果显著C.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D.工业的发展优于农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65—1985年(苏联)。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集体农庄庄员的月均收入以及所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同时城市职工的收入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说明这一时期苏联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项正确;苏联经济并没有均衡发展,排除A项;上述表格的成就,体现的是原有体制的改革,并不是农业集体化的成果,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工农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14.文艺复兴将人们的思想带回到了彼岸世界,但是并没有真正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将人们的思想和世俗权利带回到彼岸世界,但是依旧没有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而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彼岸世界。作者意在强调()A.人文主义的发展 B.民族意识的觉醒C.教会势力的强大 D.理性主义的力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题。时空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据材料“文艺复兴将人们的思想带回到了彼岸世界……而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彼岸世界”,可知虽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彼岸世界的有着重要的影响,但都有缺陷,而启蒙运动时期,提倡理性,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彼岸世界,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理性主义,并不是人文主义,也不是民族意识,更不是教会势力,排除ABC项。故选D项。15.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经济学家指出新的经济秩序的特征是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这一时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A.区域经济集团的出现 B.世界银行的推动C.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D.世贸组织的成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199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科技发展迅速,科技的发展推动全球联系的加强,也促进了全球化的飞速发展,C项正确;区域经济集团出现于20世纪中期,排除A项;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排除B项;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排除D项。故选C项。16.“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据此可知()A.冷战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B.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更趋稳定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世界的意识形态进一步趋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据材料“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C项正确;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冷战双方彼此制约,避免了世界大战爆发,另一方面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动荡,排除A项;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更加不稳定,排除B项;“趋同”,表述错误,世界的意识形态并没有趋同,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秦汉以来,以户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治理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历代政府所重视,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分析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经过春秋战国的蜕变,古代的封建社会转变为编户齐民的天下国家。在同一个统治机制下,一般平民百姓虽有贫富之分,人的地位也有高有低,却没有永久的贵族与大量永远不能翻身的奴隶。大多数国民,都在同一个国家体制下交粮纳税,也由统一法律规范其生活所依的秩序。编户齐民的国家形态,在古代世界并不多见。在历史上,中国的编户齐民制可能是延续最长久的例子了。——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二自先秦到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林辉煌《“皇权不下县”治理方式的历史两面性》材料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编户齐民”带给后世国家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3)现代基层治理如何从历史经验中继承、创新,请谈一谈你的认识。〖答案〗(1)变化: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加强中央集权,保障和巩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特点:具有一定的自治色彩;重视宗法观念;乡绅主导;注重教化。原因:自然地理条件;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儒家思想的影响;政府行政的现实需要。(3)认识: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理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一般平民百姓虽有贫富之分,人的地位也有高有低,却没有永久的贵族与大量永远不能翻身的奴隶”,得出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据材料“大多数国民,都在同一个国家体制下交粮纳税,也由统一法律规范其生活所依的秩序”,得出加强中央集权,保障和巩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得出具有一定的自治色彩;据材料“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得出重视宗法观念;乡绅主导;注重教化。原因:从地理环境分析,得出自然地理条件;从经济思想分析,得出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儒家思想的影响;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分析,得出政府行政的现实需要。【小问3详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从不同地区不同的特点分析,得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从人民利益角度分析,得出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从社会主义民主角度分析,得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从依法治理角度分析,得出依法治理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曼彻斯特)。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材料二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表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万人)城市化率(%)194954167576510.6419606620713075.8819.7519636917211648.5616.8419789625917249.6117.92199211717132374.3527.63200012674345906.3136.22201113473569078.6351.27——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阶段性变化。〖答案〗(1)特点:工厂推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新兴工业城市崛起;人口结构变化,工人数量庞大;贫富分化严重、分区居住。(2)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期计划经济的巨大成功,促进了城市化的较快发展;六七十年代,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革等左倾错误的影响,经济建设出现了曲折发展,影响了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并在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曼彻斯特)”,得出工厂推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新兴工业城市崛起;据材料“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得出人口结构变化,工人数量庞大;据材料“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得出贫富分化严重、分区居住。【小问2详析】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率分析可知,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城市化是10.64%,至1960年时期,我国城市化达到19.75%,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期计划经济的巨大成功,促进了城市化的较快发展;20世纪70年代,我国城市化是17.92%,相比六十年代,城市化没有较大发展,这时期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革等左倾错误的影响,经济建设出现了曲折发展,影响了城市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达27.63%,21世纪初,我国城市化发展至36.22%,在2011年增至51.27%,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并在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交往”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所说的“交往”,是指从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的“世界历史性交往”。……主要是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两种形式。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