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微专题 种群数量的变化 作业_第1页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微专题 种群数量的变化 作业_第2页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微专题 种群数量的变化 作业_第3页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微专题 种群数量的变化 作业_第4页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微专题 种群数量的变化 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种群数量的变化1.(2022·嵊州适应性)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自然种群的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的唯一原因是资源因素的限制B.新迁入某农场中田鼠的数量增长在种群增长初期不会受到种群密度的制约C.不同鱼塘中某种鱼养殖密度不同时,该鱼在单位时间单位水体内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某细菌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先逐渐减弱后逐渐升高解析:C某自然种群的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的原因是资源和环境因素的限制,还要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A错误;新迁入某农场中田鼠的数量增长在种群增长初期就受到种群密度的制约,B错误;单位时间单位水体内的产量可以表示为增长速率,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少,因此种群密度不同时增长速率也会相同,即单位水体中该种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正确;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就越强,D错误。2.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B.t2时,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最大C.t2~t3,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将无限增长解析:C图示为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和乙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无法比较二者的增长速率大小,A错误;t2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处于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错误;t2~t3,甲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多,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数量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D错误。3.棉盲蝽是一种对棉花危害很大的小型昆虫,其成虫和若虫刺吸棉株汁液,导致棉花减产。科研工作者对我国某地棉盲蝽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干旱年份和涝年,棉盲蝽种群数量变化分别如A、B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样方法对棉田中的棉盲蝽种群数量进行调查B.不同年份自6月中旬到7月上旬,棉盲蝽种群都呈现“J”形增长C.使用杀虫剂会诱发棉盲蝽产生抗性突变,因此最好进行生物防治D.涝年棉盲蝽的危害更加严重,掌握气象数据是棉盲蝽防治的关键解析:C由于棉田中的棉盲蝽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所以可以用样方法对其种群数量进行调查,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不同年份自6月中旬到7月上旬(正常雨季),棉盲蝽种群都是呈现“J”形增长,B正确;使用杀虫剂会对棉盲蝽进行抗性选择,而不会诱发产生抗性突变,C错误;由题图对比可知,涝年棉盲蝽的危害更加严重,掌握气象数据是棉盲蝽防治的关键,D正确。4.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B.图甲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C.图甲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D.图甲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解析:C图甲中生殖前期个体明显多于生殖后期个体,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图乙中,t1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而t2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此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5.甲和乙是两个种群的生物,它们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如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Ⅰ、Ⅱ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值(a>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B.时期Ⅰ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C.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D.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解析:D甲、乙两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开始往往呈“J”形增长,自然增长率a大于1,且维持稳定,A错误;时期Ⅰ,甲、乙两个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此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一定等于乙,B错误;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率大于乙种群,但是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不一定相同,故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不一定大于乙种群,C错误;甲、乙两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开始时种群数量增长的快,随时间的延续,增长速率减慢,故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D正确。6.如图是甲、乙两种群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N表示种群数量,dN/dt表示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数量。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食物是影响甲、乙种群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B.甲、乙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导致乙种群被淘汰C.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始终处于稳定型D.乙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解析:D气候是影响甲、乙种群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A错误;据图示信息,不能确定甲、乙种群之间一定是竞争关系,B错误;甲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加,说明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始终处于增长型,C错误;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其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D正确。7.下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在不考虑迁入率、迁出率等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增长速率一定相等B.O~d段,鲤鱼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波动C.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推断,a~b段,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b~c段,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解析:C据图可知,a、b点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相等,但因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不定,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量也不定,故种群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A错误;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增多,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减少,O~d段,鲤鱼种群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没有呈现周期性波动,B错误;a~b段,出生率/死亡率>1,出生率>死亡率,鲤鱼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b~c段,该鲤鱼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8.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一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若图1所示为草原上某羊群的种群数量变化,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2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种群数量变化,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C.若图3中c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天敌大量入侵D.若图4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种群数量仅消灭到K/2的水平上,就达不到理想效果解析:B图1所示a点后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小,并最终低于初始数量,可能是由于过度放牧,导致环境发生改变,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小,A正确;图2所示b点后K值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食物、空间增大,而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不会使K值发生变化,B错误;图3中c点后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可能是环境急剧恶化或者天敌大量入侵造成的,C正确;图4中曲线若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数量仅消灭到K/2的水平上,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正确。9.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λ值,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前4年间和第6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第5年和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C.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D.从第5年末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直到第9年,保持相对稳定解析:D前4年间λ>1,该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第6年到第9年间,λ=1,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结构为稳定型,A错误;第5年末到第9年间,λ=1,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错误;从第11年到12年λ<1,该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12年后λ>1,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C错误;由图可知:在第1年到第5年之间λ>1,该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在第5~9年间λ=1该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10.为研究稻螟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地区将鸭子引入农田捕食稻螟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对4000亩地里的稻螟虫进行有效控制。据此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决定该地区稻螟虫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B.甲图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稻螟虫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C.乙图AB段,稻螟虫初始数量为N0,且每天增加3%,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D.通过鸭子捕食稻螟虫属于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解析:C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其他因素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稻螟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形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1+0.03)t只,C错误;通过鸭子捕食稻螟虫属于生物防治,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D正确。11.如图表示养殖中野生桑蚕种群的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家蚕种群的数量主要受寄生等内源性因素影响而呈周期性波动B.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家蚕种群的数量C.随着家蚕种群密度的增长,病毒数量减少D.据图解分析,在家蚕养殖上应注意合理控制种群的养殖密度解析:D家蚕种群的数量主要受寄生等外源性因素的影响而呈周期性波动,A错误;家蚕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由图可知,野生桑蚕种群密度与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一致,所以随着野生桑蚕种群密度的增长,病毒感染率升高,C错误;由图可知,在家蚕养殖上要注意合理控制种群的养殖密度,可以降低病毒的感染率,D正确。1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用培养瓶培养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并计算种群增长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时间(天)3691215182124273033种群增长率10.90.80.70.60.50.40.30.20.10A.该果蝇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培养33天的果蝇数量达到了K值C.该果蝇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D.该果蝇种群不呈指数增长答案:A13.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解析:D图1中净补充量为正值,则曲线a表示出生率,曲线b表示死亡率,A错误;E点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净补充量为0,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净补充量最大,B错误;对有害动物而言,当其数量很少时应控制,而F点时净补充量最大,控制效果最差,C错误;G点时净补充量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14.如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0~t1乙种群所含的能量一定大于甲种群B.t1~t2甲、乙曲线峰值代表种群K值C.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内源性因素调节D.t3~t4甲种群呈“S”形增长解析:Dt0~t1乙种群数量大于甲种群,但生物量无法判断,A错误;t1~t2乙曲线峰值和峰谷的中间值代表种群的K值,而甲种群的K值在t3~t4,B错误;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外源性因素调节,如与甲种群竞争的结果,C错误;t3~t4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S”形增长,D正确。15.(2022·浙江1月选考)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A.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B.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C.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D.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解析:B从年龄结构看,该生物群体包含了一定空间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所有个体,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种群,A错误;比较单一周龄的个体所占比例,两种性别的个体数均为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一般来说意味着该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出生率>死亡率,可能是某种处于增长状态的昆虫,B正确;由图可知该物种2周龄即进入生殖期,且雌性最大寿命仅10周,雄性最大寿命仅4周,不可能是某种雌雄异株的果树,C错误;性引诱剂诱杀会使生殖期各周龄个体数均减少,且不会使生殖期个体提前进入生殖后期,而图中显示2~3周龄雄性所占比例并未减少,且4周龄雄性即进入生殖后期,说明雄性生殖期个体数并未发生意外减少,D错误。16.某隔离海岛上主要存在着草本植物、野兔等生物,科研人员对岛上野兔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海岛上野兔的种群密度主要由决定。

(2)对野兔数量的调查一般采用法,主要原因是。

(3)由图分析在3月~8月期间,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填“大于”“小于”或“先大于后小于”)。

(4)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月~次年1月)不利于野兔中个体的生存;当野兔种群中雌性数量(填“>”“<”或“=”)雄性数量时,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解析:(1)海岛上野兔的种群密度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2)对野兔数量的调查一般用标志重捕法,主要原因是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3)由图分析,在3月~8月期间,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4)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月~次年1月)性别比例(♀∶♂)较小,不利于野兔种群中雌性个体的生存;当野兔种群中雌性数量大于雄性数量时,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答案:(1)出生率、死亡率(2)标志重捕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3)大于(4)雌性>17.图甲是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乙是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生态学调查后绘制的某昆虫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未发生迁入和迁出)。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A曲线表示的种群生活在的环境中。

(2)图甲中B曲线呈“”形,阴影部分表示的个体数量。

(3)图乙中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图甲中(填“A”或“B”)曲线增长,可推测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

(4)该昆虫种群数量在第15年时(填“是”或“不是”)最小值,在第20~25年间种群数量(填“增多”“基本不变”或“减少”)。

解析:(1)题图甲中A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呈指数增长,由此可推知该种群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环境中生活。(3)图乙中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λ>1且保持不变,可推知该种群数量在此期间呈“J”形增长,即图甲中A曲线。由此可推测,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增长型。(4)图乙中在10~20年间,λ值都小于1,表示该昆虫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该昆虫在第15年时的种群数量不是最小值;在第20~25年间,λ值都等于1,表示该昆虫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答案:(1)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或理想条件下)(2)S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3)A增长型(4)不是基本不变18.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入侵种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而且在入侵地缺乏天敌,因而生长迅速,导致本地物种衰退甚至消失。回答下列问题:(1)入侵种爆发时,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J”形,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至少答出两点)。入侵种的爆发通常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

(2)三裂叶豚草是辽宁省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某锈菌对三裂叶豚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该锈菌对三裂叶豚草的专一性寄生,科研人员进行了侵染实验。方法:在三裂叶豚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将叶片静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和记录发病情况。实验结果:。

(3)为了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科研人员开展了生物控制试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部分试验结果见下表。组别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2)第1年第2年第3年A:三裂叶豚草8.0712.2412.24B:三裂叶豚草+锈菌7.656.434.77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8.1012.4312.78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4.894.023.12注:野艾蒿——植物,锈菌——真菌,广聚萤叶甲——昆虫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除锈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判断依据是

(4)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解析:(1)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无限增殖,呈现“J”形增长。生物入侵会使当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通常会降低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2)根据题干信息“某锈菌对三裂叶豚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可知,在三裂叶豚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只有三裂叶豚草出现锈斑,其他植物叶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