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一笔记(开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一笔记(开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一笔记(开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学马克思主义?怎么学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日趋激化,强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社会主义马克思参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进行了理论创造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特点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与其发展规律一、哲学绪论1.哲学本质: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方法观、世界观,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结构①哲学=自然观+社会观+认识论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③唯物论=物质论+意识论+运动论+时空论④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几对范畴=(联系+发展)+(对立统一+质变量变+肯定否定)+(原因结果+现象本质+形式内容+可能实现+必然偶然)⑤唯物史观=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唯物主义的揭示社会的本质+结构+原因+规律+……⑥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元论+唯物论+辩证法+可知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主干)①哲学本质: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方法观、世界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②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主观=精神=意识存在=客观=物质)。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a)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本源,谁决定谁的问题,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卫衣标准,认为思维是世界本源,思维决定存在的是唯心主义,相反的是唯物主义(包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定义与基本思想)(b)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或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否认识事物。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认为思维能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够认识事物的观点是可知论,相反是不可知论(包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定义与基本观点)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不是精神,物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马克思主义学派认为)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客观存在性)1.人类世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依赖于自然界(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离开自然界人类社会无法存在,人类社会实践无法进行2.人类取得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是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三、判断“存在即是被感知”这一哲学观点。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如下: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的观点,其基本内容是客观存在是主观感觉的产物,主观感觉是实物存在的根源它完全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颠倒了根源和派生物的关系正确的观点应该是客观存在是主观感觉的根源、主观感觉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原命题错误时说明理由的模式】解释原命题的含义说明原命题错在哪里说明本问题的正确观点是什么四、世界的结构马克思主义把世界万物划分为两部分:物质和意识;目的是论证唯物主义思想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①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③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①意识能动的反映世界②意识通过实践能动的改造世界③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人的生理机能六、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a)只有在尊重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b)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正确,才能越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c)违背客观规律不可能实现主观目的2.要尊重客观规律,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深藏于事物内部,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不能认识它七、世界的原因1.神学认为是神2.牛顿认为是上帝3.爱因斯坦认为是质和能的相互转化4.黑格尔和马克思认为是矛盾八、世界的规律1.对立与统一的规律基本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包含着既相互对立有统一的两方面。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斗争又统一,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或动力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①二者相互区别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占主要地位起支配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在次要地位被支配的矛盾②二者相互联系主要矛盾不一定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对实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起影响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九、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理论①二者相互区别:(a)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事物有共性(b)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各有其特点②二者相互联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特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a)共性存在与个性之中,绝对存在与相对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b)个性与特性也离不开共性与普遍性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它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关系的具体应用(a)根据矛盾普遍性原理,各国最终都要走向社会主义(b)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各国又要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国情之路※十、用内外因关系原理说明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意义。(理论+实际)理论①内外因相互区别:(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依据(b)外因是实物变化发展的外部条件②内外因相互联系:(a)内因是根据,事物变化对发展起决定作用(b)外因是条件,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影响作用③二者相互转化(一定条件)实际④内外因原理是我们自力更生,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a)因为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的事业要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而不能依靠仅仅是外部条件(b)因为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的事业必须对外开放,而不能闭关自守质变与量变规律基本内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先从量变开始,当量变突破事物的度时,就发生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与量变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a)质变是事物性质变化(b)量变是数量变化二者相互联系:(a)任何质变都要以量变作为基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肯定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否定两方面②事物发展总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③不断否定使事物道路显现出波浪式而非直线式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本质和结构问题上的观点叫做唯物论,在世界原因、规律问题上的观点叫辩证法十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辩证法用联系的方法与观点认识与处理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的方法与观点认识与处理问题发展与静止辩证法用发展,形而上学用静止矛盾与非矛盾辩证法用矛盾,形而上学用非矛盾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否定观的根本对立①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事物外在否定②辩证的否定有两个重要线索(a)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旧事物的灭亡与新事物的产生,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b)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否定是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既发扬又抛弃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的本质:人脑对外在事物的反映二、认识的结构马克思主义把认识划分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同阶段(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想象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二者相互联系:(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现象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实践是人认识发展的原因、动力。正是因为实践的需要与推动,认识才得以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其他东西都不能作为认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是为实践服务的四、认识的规律认识的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再到新的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五、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并以此说明对待马、列、毛的正确态度理论①二者相互区别:(a)真理的绝对性是指每个真理都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人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事物的接近(b)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正确性是有限度的,认识有待于扩展与深化②二者相互联系:(a)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b)决定之中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联系实际④马列毛是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所以既要坚持又要发展(a)因其具有真理的绝对性,所以我们坚持它(b)因其具有真理的相对性,所以我们发展它六、判断“有用即真理”【解释原命题含义】①本观点是实用主义真理观,它认为(a)是否是真理决定于是否对人类有用(b)是否有用是真理的标准【指出错误在哪里】②它混淆了真与假的是非判断,同有用与无用的价值判断,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正确观点】③正确观点:(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b)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本性与实践特点决定的(a)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要探明是否符合,单在主观与客观范围内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主观、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实践才能检验主观是否符合客观(b)实践特点是普遍性与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这决定了实践能够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第三章人类社会与其发展规律一、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生活实践二、人类社会的结构1.经济(1)生产力①劳动者②劳动对象③劳动工具(2)生产关系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人们之间的关系③产品分配形式2.政治(1)政治法律制度①国家制度②法律制度(2)政治组织设施①军队警察监狱法庭②政党政府机关③国家政权3.文化(1)主体构成①个体观念②群体观念(2)层次构成①社会心理②社会意识形成(3)与经济基础关系①社会意识形成②社会意识形态【公式】1.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2.人类社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3.人类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意识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存在的基础,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是人文交往产物,社会意识因人们交往而产生、发展、灭亡③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社会意识发展,社会存在发展到新的阶段,社会意识早晚也要跟着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是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有时超前于、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以与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水平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力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和形式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便促进生产力发展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需要、性质和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过、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表现为作用的方向、方式和效果等方面人类社会的原因马克思主义重点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或动力(现在人类文化成为发展文化),尤其强调生产力、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科学技术、人民群众的动力作用。五、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间接决定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中的根本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变化发展会引发其他社会矛盾产生、发展,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社会动力的总根源。它从根本上影响、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发展六、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有效手段之一2.在某一社会形态内,当社会基本矛盾还不至于引起革命时,改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中的不合理因素会推动生产力发展七、人类社会的规律马克思最主要研究下面三条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生产力状况决定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形式、反战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时就促进,不适合时就阻碍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状况与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必须服从于经济基础状况与要求人类社会总是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样向前发展八、人类社会的主体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主体是人民群众(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他们创造了社会的的一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他们既创造了精神财富源泉,又直接参与了精神财富的创造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社会力量,他们是每次社会革命的主力军九、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①坚持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2.群众路线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群众路线的引导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1.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方法对历史人物评价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不能用今天的标准过于苛求或赞美2.阶级分析要将历史人物与其所属阶级联系起来,分析其阶级属性与背景【判断“时势造英雄”】时势呼唤英雄时势锻炼英雄时势筛选英雄不管英雄多么卓越,他们都只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起作用【原命题正确时说明理由模式:如同回答一个简答题】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其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认识1.资本主义的本质:维护有产者对无产者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文化奴役的社会制度2.资本主义的结构=经济+政治+文化=无产阶级+资产阶级3.资本主义的原因:①私有制②追求剩余价值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4.资本主义的规律:马克思主要两个规律①剩余价值规律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规律二、资本主义的起源1.工商业资本家的来源:①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的条件好的作坊主②商人与高利贷者③封建社会末期的地主、贵族④各种渠道富裕起来的人2.雇佣商人的来源:①手工作坊里的帮工与学徒②破产的作坊主③城乡的穷人三、劳动价值论1.价值的本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2.价值的来源:价值来源于劳动3.价值的衡量标准:商品中包含多少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4.价值的原因:因为商品中有劳动5.价值的结构:商品的价值可分为价值与使用价值6.价值的规律:①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追寻等价交换原则四、价值规律的作用1.积极: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与优化②自发地促进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最终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的分配2.消极作用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②可能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可能导致生产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五、剩余价值论1.本质: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工人工资的那部分价值2.结构或来源(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形式)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或增加劳动强度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实践,相对延长剩余劳动实践来生产剩余价值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①生产社会化表现为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了,生产过程成为许多人协同进行的社会化大声各个企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在加强社会分工在不断扩大,生产范围从一个企业扩展到一个国家,乃至世界②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表现为: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生产出的商品完全归资本家占有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本质:经济危机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2.结构或表现:①大量产品积压②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③许多金融企业盗笔整个经济社会生活一片混乱3.根源或原因马克思认为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4.周期性或规律一般包括经济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八、商品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关系1.区别: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②价值指包含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③二者相互排斥,一个人不可兼得价值与使用价值,要取得一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2.统一:作为剩余价值,必须同时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中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1.早期自由竞争阶段特点:基本上没有垄断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指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与联合,操纵或控制商品价格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4.经济全球化阶段二、经济全球化1.本质: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一地区范围2.结构/表现:①生产的全球化:生产活动不再孤立进行,而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组成部分,整个地球成为一个统一大工厂②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扩大,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高度一体化金融的全球化,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高度一体化企业经营全球化,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主体原因科技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的推动跨国公司提供了合适的企业组织形式各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①资本主义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所有权与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②后来股份公司成为主要企业形式,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2.劳资关系与分配关系变化早期劳资矛盾明显,剥削方式残酷①职工参与决策②终身雇佣③职工持股④社会福利制度⑤提高工资3.阶层结构与阶级结构的变化①因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资本家成为食利者②经理成为企业实际操作者③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数目增加4.政治制度的变化①国家行政机构权限不断加强②政治制度多元化③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改良主义政党影响扩大四、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与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产业结构变化明显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变化,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与生活条件的斗争迫使资本主义进行社会改革3.资本主义吸收了社会主义一些优越性与经验4.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推行国有化、计划调控、倡导公平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与其发展一、社会主义发展史:可概括为三个飞跃、四个阶段三个飞跃=四个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改革二、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社会主义基本特征1.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特征①公有制②计划积极③按劳分配④没有商品和货币⑤没有阶级和剥削2.列宁设想的社会主义特征①公有制②有商品生产与交换③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和生产率④人民的政权与民主3.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②建设和完善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按劳分配为主,多重分配形式并存④党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明4.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社会主义的原因1.为什么建立社会主义:为了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或源于资本主义弊端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3.改革五、社会主义规律1.落后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现状的因素
- 影响混凝土的塌落度
-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交流开关设备 第3部分:测量、控制和保护装置技术条件 编制说明
- 阳春市启贤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卷
- 货车延迟过户协议书(2篇)
- 《数学物理方法》第3章测试题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商务谈判》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金瑞.林城住宅小区 2#及 1-9 轴地下车库水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对鲜花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汽车电子控制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个人开车与单位免责协议书
- 《护理文书书写》课件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月考英语试卷
- 2023年北京市重点校初三(上)期末历史试题汇编:第一次工业革命
- 2024新人教版道法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大单元整体课时教学设计
- 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会商管理制度
-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书成长赛道
- 肺结节科普宣教培训
- 维克多高中英语3500词汇
- [专业英语考试复习资料]专业八级分类模拟41
-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