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采莲曲(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采莲曲(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采莲曲(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采莲曲(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采莲曲(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采莲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采莲曲①

李白②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骗嘶入落花去,见此蹦蹋空断肠。

【注】①采莲曲,古曲名。王琦注:“《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②天宝

六年,李白因受谗,不为玄宗所喜,愤而辞官后,漫游至会稽,其时正值采莲季节,于是他

写下这样一首《采莲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笑隔荷花共人语”一句,写出了采莲女隔着莲花,似有若无的朦胧之美,富有生活气

,息、O

B.诗人描写了采莲女的笑声、新妆与香袖,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到采莲女

的欢愉。

C.诗人写岸上“游冶郎”驻足垂杨下,想引起采莲女的注意。紫骚马的嘶叫,惊扰了采莲

女。

D.本诗采用正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妩媚、活泼的采莲女形象;语言清新脱俗、

委婉传神。

2.诗人为什么“见此蜘J8空断肠”?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莲曲

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值采莲时节,一条精致华丽的小舟在水中缓缓划动,采莲女边玩耍边采莲。

B.淡雅的莲香隔着长满蒲草的渡口传来,莲叶密布,江面上铺满了鲜艳的颜色。

C.莲蓬低垂,很容易就可以摘下;莲茎弯曲,使莲花和莲蓬自然下垂接近莲叶。

D.本诗写莲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明快流畅,给人以清新之感。

4.刘孝威的这首《采莲曲》情感丰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莲

方干

采莲女儿避残热,隔夜相期侵早发。

指剥春葱腕似雪,画梯轻拨蒲根月。

兰舟尺速①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

才到河湾分首去,散在花间不知处。

[注]①尺速:速度相差在尺,形容船速相近。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采莲女儿为了避开天气的酷热,在头一天就相约好,天刚亮就出发去采莲。

B.第三句写采莲女儿娇美的细节与“指如削葱根”“皓腕凝霜雪”两句诗意思相近。

C.第四句写采莲女儿摇着有画饰的船桨,轻轻地拨碎了水中那蒲草根下月亮的倒影。

D.诗歌以时间为序,叙写了采莲女儿相约、出发、划桨、赛船以及采莲的生动场景。

6.诗人笔下描绘的采莲女儿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作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莲

李群玉㈤

露冷芳意尽,稀疏空碧荷。

残香随暮雨,枯蕊堕寒波。

楚客罢奇服,吴姬停棹歌。

涉江无可寄,幽恨竟如何。

[注]李群玉,晚唐诗人,生于洞庭湖之滨的湖南澧县(屈原曾行吟于此)。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晚开迟谢的碧荷稀稀疏疏,大多已经开败,它的残花因露冷而香消。

B.颔联写晚莲又遭夜雨而纷纷凋落的景象,与首联共同表现晚莲的不幸遭遇。

C.颈联的“楚客”本指楚国诗人屈原,这里是作者自指或泛指其他骚客文人。

D.“吴姬”泛指采莲的女子,“停棹歌”写人睹物伤怀,借以反衬莲塘的衰败。

8.本诗抒情方式多样,请结合后两联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采莲曲(其一)

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采莲曲

张籍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9.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开篇“吴姬”“越艳”“楚王妃”三词连用,意在通过铺写表现采莲女争芳斗艳、美色

纷呈的景象。

B.张诗五、六句紧承上文写寻藕过程,断处丝多、绿茎伤人,表现采莲女寻藕和争相

采莲子时一样动作飞快、细致。

C.腰系白带、不插玉钗、只施淡妆,张诗用白描手法描绘采莲女的装扮,表现出一种

独特的朴素自然美。

D.两首诗歌都多用口语,语言浅显易懂,风格纯朴明丽,内容有画面感,具有浓郁的

江南民歌风味。

10.两首诗结尾两句都写了采莲女采莲而归,请从手法和形象两方面分析有什么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莲曲

(唐)戎昱

虽听采莲曲,说识采莲心。

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

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

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

1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对仗看,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B.本诗虽是拟乐府旧题,但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创新。

C.“诅识采莲心”句写采莲人的心别人难以理解。

D.“日落半江阴”句写太阳下山半个江面都变得阴沉。

1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豪迈雄奇B.清新高雅C.深沉含蓄D.刚劲凝练

13.扣住“怜”字,赏析“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两句。

参考答案:

1.C2.①诗人看到岸边的落花,产生了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断肠”暗含诗人对时光

飞逝、岁月不居的感叹;

②诗人独自远游,采莲女的快乐生活使他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断肠”暗含了诗人远游的孤独;

③诗人在官场上受挫,“断肠”暗含着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愁思。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紫骚马的嘶叫,惊扰了采莲女”说法有误。诗句说的是游冶郎骑着紫骚马在岸上逗留,看

水中采莲女嬉戏,马儿嘶鸣,落花点点,此情此景令诗人空断肠。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原诗第七、八句"紫驱嘶入落花去,见此胸强空断肠”,是说诗人骑着紫疆马,马儿嘶鸣处,

落花点点,平添凄怆断肠之痛。“落花”使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有对美景易

逝的无奈之情;

由注释“天宝六年,李白因受谗,不为玄宗所喜,愤而辞官后,漫游至会稽”可知,诗人独自

远游,采莲女的快乐生活使他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人家是喜,自己如何也高兴不起来,“断肠”

暗含了诗人远游的孤独;

由诗中第五、六句“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写采莲女的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

游冶郎,他们三五成群、似隐非隐地徘徊在垂杨下。诗人将采莲女置于荷花丛中,又以游冶

郎的徘徊搔首来衬托她们的娇美。采莲女是美的,因为美而吸引“游冶郎”,而诗人在官场上

受挫,“断肠”暗含着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愁思。

3.D4.①表现了采莲女采莲时嬉戏的欢愉。②表现了采莲女收获的喜悦。③表现了诗

人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的赞美。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D.“虚实结合”错误,本诗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没有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

手法。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联“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写正值采莲时节,一条精致华丽的小舟在水中缓缓划动,

采莲女一边采莲一边玩耍。“戏采”一词,表现了采莲女采莲时嬉戏的欢愉。

颈联“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写满江莲叶将小船掩映其中,果实饱满的莲蓬垂下了头,

伸手就可以摘下。“易入”和“自临”写出了采莲女收获时的轻松与喜悦。

尾联“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写晨起的露水打湿了采莲女的发簪,微风乍起,拂过了珠

宝的美饰,发出清脆的声响。露湿发簪,风拂珠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一,表现了作者对

此的赞美之情。

5.D6.①勤劳能干:凌晨就出发去采莲,擅长划船,身手快捷;②青春美丽:指如葱,

腕如雪;③活泼要强:比赛行船赌东西,到了河湾处却又分头忙着采莲而去,不计较。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及采莲的生动场景”错

误,诗歌没有直接写采莲的场景。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采莲女儿避残热,隔夜相期侵早发……画槎轻

拨蒲根月”,采莲女儿为了避开天热,凌晨就出发去采莲。她们摇着有画饰的船桨,轻轻地

拨碎了水中那蒲草根下月亮的倒影。可见采莲女儿勤劳能干,擅长划船,身手快捷;“指剥

春葱腕似雪”,手指想春天的葱白一样细腻洁白,手腕洁白似雪。可见她们青春美丽;“兰舟

尺速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才到河湾分首去,散在花间不知处”,她们比赛划船赌东西,

到了河湾处却又分头忙着采莲而去,一点不计较。可见采莲女儿活泼要强不计较。

7.D8.①第三联寓情于事(间接抒情),以人物的行为动作来表达对莲塘衰败之象的

怆然之情。②尾联直抒胸臆,“幽恨”等词直接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愁绪。③用典,借用屈

原涉江的典故,抒发内心的苦闷之情,表达自己怀瑾握瑜的高尚品格。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借以反衬”错,“停棹歌”是睹物伤怀,莲塘的衰败亦令人伤怀,应是正面衬托。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楚客罢奇服,吴姬停棹歌”,“楚客”是作者自指或泛指其他骚客文人。“奇服”是志行高洁之

意。作者见莲塘衰败,只好“罢”此奇服了。“吴姬”即吴国女子,诗中是泛指。她们当是采莲

女子,愉快地唱着“采莲曲”,即所谓“耀歌”,当是常事。“吴姬停耀歌”是写人睹物伤怀,并

借以衬托莲塘衰败之象和人的怆然之情的。这一联以人物的行为动作来表达对莲塘衰败之象

的怆然之情,为间接抒情。

尾联直抒胸臆,诗人或他人,不论是楚客涉江还是吴姬飞棹,总是精神空虚,无所寄托,其

幽恨莫可名状。“幽恨”等词直接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愁绪。

用典,“楚客”,本指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子曾在《涉江》中自我表白过:“余幼好

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锲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奇服”非实指屈子的奇服,

而是指屈子志行高洁。作者李群玉生于洞庭湖之滨的湖南澧县,此处正是屈子曾行吟之地,

他想到屈原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借用屈原涉江的典故,抒发内心的苦闷之情,表达自己怀瑾

握瑜的iWi尚品格。

9.B10.王诗中,“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

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张诗中,最后两句使用白描的手法,展现出一幅采莲女暮归的画面。直到傍晚才回家,她们

同出同归,边荡着桨边拿着荷花玩耍,表现了采莲女的勤劳和丰收后的欢乐。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表现采莲女寻藕和争相采莲子时一样动作飞快、细致”错误,。“试牵”说明她们寻藕的目

的只是想看一看藕长得多大了。因为此时的藕只是小嫩藕,还没有到扒藕的季节。绿茎上有

刺,如果不小心就会刺伤手。因此,她们就慢慢地、小心翼翼地顺着绿茎向下摸藕,采莲子

是那样飞快,寻藕却是如此缓慢,一快一慢,突出了她们寻藕的细致。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的手法和形象的能力。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的意思是: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

月把她们送回江边。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

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

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近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

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采莲女的可爱。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的意思是:日暮涨潮,正好可以乘船疾驶而归,在归途

中,她们边荡着桨边拿着荷花玩耍。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们的勤劳。在归途中,她们边

荡着桨边拿着荷花玩耍,体现了她们丰收后的欢乐。

11.A12.B13.“怜”即是爱。“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两句写纯洁可爱的采莲女

爱惜那如明镜一样的“静波”,在船上探出身子,俯首水面照看自己的妆扮是否漂亮,以致于

头上的玉簪都掉落水中。“怜”字,准确地刻画出采莲女的爱美之心,很有感染力。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体裁和理解诗词的内容的能力。

A.“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错误,诗题以“曲”命名,是唐代人拟乐府旧题所做的乐府诗;三、

四两句“爱花远”与“愁良深”、五、六两句“极浦色”与“半江阴”不构成对仗,不符合律诗要求,

故不是五言律诗。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的能力。

诗歌前一部分写因未采到喜爱的花朵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