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1页
书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2页
书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3页
书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4页
书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书法下册教学设计

第1课欧阳询楷书笔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点画,能分点画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

学会书写”之、玉、玄、宫、注、云”六个例字。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点的书写

难点:两种点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具体书写中应多加注意。

教具准备:笔、墨、纸、砚、垫毡、课件、展台等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端正坐姿、握笔姿势。

二、导入新课

1.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简介。2.导入新课。

三、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观察“之”“玉”点的形状,区分方点、圆点。

(2)学习写法

①出示“玄”“宫”“注”“云”的图片,学生观察,分别说一说这三种点的运笔方

法。

②师示范写“玄”的点,并讲解要领。

③师再范写,生书空。

④学生试写。

⑤教师巡视检查,个别指导。

⑥作品展示:师生互动评价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总结,指出写得好的笔画好在哪里,

写得不好的笔画欠缺在哪里。

⑦利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宫”“注”“云

2.临摹例字

(1)教师出示例字“之”“玉”“玄”“宫”“注”“云”,观察点的变化。

(2)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六个例字进行讲解,分析不同例字中点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

事项。

(3)教师示范写“之”,并讲解这个字的书写要点。

(4)学生尝试写“之”,临摹四个,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自荐或教师选择一至三份作业,进行师生互动评价,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上

述书写要点描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以加强认知。

(6)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玉”“玄”“宫”“注”“云

四、拓展延伸

1.默读“临习指导”。2.观察“临习指导”中的四个字的点,临摹。

五、读“知识链接”,认识现代书法家一一吴昌硕。与同桌交流对篆书认识。

六、整理反思,课堂总结。

1.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

第2课欧阳询楷书笔法(二)

《欧阳询长横》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欧楷长横,指导学生练习书写含横画的字“三”。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汉字艺术。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横的书写要领。掌握它们的书写要领,写好长横以及“三”字。

(三)教具准备:毛笔、粉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课件),你们认识它吗?是啊,他就

是大名鼎鼎的“长横”,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上课之前我想代表他邀请同学们走

进书法的世界去瞧一瞧。

2.同学们,咱们去书法的世界浏览了一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看来,同学们都想学

好毛笔字,不过学好毛笔字可不容易,需要细心地观察字帖、用心地临摹,还得有坚持不

懈的恒心,(板:细心,用心,恒心)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一定能坚持到底,一次比一次有

进步!有信心吗!

二、指导学生写好横画

(一)长横

(1)(出示课件)细心观察横画:你觉得他的形状像什么?横如桥,人们常说长横是笔

画之师,在一字之中,长横通常为主笔,是全字的关键所在。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出示运笔图片)先切锋入笔,右下顿笔,再向

右中锋行笔,边行边提,边行边按,最后提按收,回锋收笔。

(3)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横的运笔口诀。(跟着老师边说边书空-自己书空)谁愿意来说一

说?不看课件能说吗?自己先练一练,说给同桌听一听。指名说。我们一起念行笔的口诀

在空中写一写。

(4)试着在课本的长横中用铅笔钩一下线

(5)我们用这个口诀来看书法名家老师书写(生边念口诀,边看书写视频)

(6)相信你们自己也可以写好,说到写字,正确的姿势能使我们事半功倍,我们一起回

忆一下坐姿,(齐背):(出示课件)正确的握笔姿势也是写好字的良好开端,请大家齐

说口令拿起笔,跟随握笔姿势歌,检查调整自己的握笔姿势。

(7)万事具备,我们试着写2个吧,注意下笔之前回忆运笔口诀,慢慢写、用心写、求

质不求量。(师巡视指导)

(8)实物投影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作业,全班评议,先夸一夸他的字,谁来当一当小医生,

找出他不完善的地方,大家一起帮他改一改。师随机用红笔纠正。

(9)同学们,对照着字帖,再写一个。

(10)同桌互相看一看,字有没有进步?有进步的站起来,大家用掌声鼓励他们(指名展

示),其他人也要加油哦!

(二)现在再仔细地看着这个“三”字,在心里想一想笔画该怎么写,位置该怎么摆,自

己先在空中写一写,再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写2个!(注意双姿)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

导。

(1)实物投影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作业,师生评议,先夸一夸他有哪些地方写的好,哪些

地方还需要加以注意,师随机用红笔纠正。咱们班的同学可真是有潜力,相信课后再用功

练习练习,肯定比老师写的更好!

(2)观察自己的字,和字帖中的字对照,想一想有哪些地方写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

正,再临写1个。

(3)自我检查,是否有进步?觉得有进步的,举起手来,让老师也分享你的喜悦。

(4).展示优秀作品,大家再临写一个,相信大家能写的更好。

(三)、表扬鼓励

同学们,看看自己的作品吧,

1、(出示课件)想一想:

(1)你欣赏自己写的哪些字?

(2)选出你自己认为写得最得意的一个字,给它一个五角星。

相信只要你们有恒心、坚持不懈地练习书法,总有一天,掌声会主动去找你们的!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细心

长横J用心

、恒心

第3课欧阳询楷书笔法(三)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一个字中两笔后两部分背对背书写变化和书写特点。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一个字中两笔后两部分背对背书写变化和书写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欧阳询说")、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意思是说,撇要写得有笔锋,就象是用

利剑来截断犀牛的角和大象的牙。撇的神态,由此可以想见。

撇的形态是由粗到细,使人觉得在写的时候,力要由重到轻,行笔的速度要快捷,

正是如此,往往会使人产生误解,仿佛不这么写,就写不出一撇的气势来。因而有

的人在写的时候,急促行笔,使笔锋在纸上一滑而过,这样的撇画,看似尖利,实

则单薄没有韧性,如鼠尾一般。所以说,虽是一撇,也不要轻易地写过。

卫夫人说“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这就是说写一撇,也要用力。若

急促用笔,也就不可能用到撇画中,只能是“撇”出了画外。而力要能用到撇画中,

就要象是写其它的笔画那样。起笔时,使笔锋有涩势,以腕的动作来调整笔锋,不

使笔锋绞在一起,直至收笔。有节奏地写出一撇,这样写出来的撇画才能婉转流畅。

(­)要领图解。

楷书入门(点画练习)

?涉

左上行笔;

笔2,

3>行4,折笔左下:

5X出6,驻笔;

一7>8,凌空收笔。

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和练习。

(二)临习指导。

1、让学生观察“物、我、后、在、致、氏”在田字格的位置。

瘫西行平、斜.长、短的变化;虫、织个平.而灶,y«

色竺^,家”手学《3个撇电月也少阿当勺变化,危

临习指导'字的左友直长..君撇形态加&C■弧成梃画左支李监.长

短和角度因字,而手驾坚提时竖国要带有孤度,长提要写印+

二些:短提则要了将斜一些,扣"地"字。-扶”字的提画付上.

收笔穿过坚钩."以”字的竖与提连写:

M),

/W

、比

/JX

雨,

2、观看向背变化在左右结构、半包围的字中表现较明显。

(三)单钩对比。

让学生用钢笔勾画,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向背关系的。

(四)拓展思考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

第四课《集字临摹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复习巩固点、横、竖、撤和提的写法。

2.学写集字临摹作品《登鹳雀楼》,掌握横幅和斗方的章法布局,从创作中体会书

法章法的形式美。

3.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书写端正的良好书写习惯教学分析

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练习(一)》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本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习

指导、作品展示、课外拓展”四部分要求学生了解《登鹳雀楼》诗文的含义,通过临写作

品,复习本单元所学笔画的书写,尝试用集字的方法创作横幅或斗方作品。

重点:复习巩固点、横、竖、撇和提的写法并熟练运用到集字临暮作品中

难点:合理安排作品的章法布局

教具准备:笔、墨、纸各张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看过《中国诗词大会》把?节目中有个看图猜诗句的环节,

今天老师也想来考考大家。

2、出示图片,学生猜诗句。

3、出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请学生朗读,并说说诗文的意思。(夕阳

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落,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

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4、小结导入新课:这首《登鹳雀楼》气势磅醵、意境深远。特别是后两句,常常被

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今天,让我们怀着积极的态度,一起走

进以《登鹳雀楼》为题材的《集字临摹练习》。贴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学写例字,复习笔画

(1)课件出示一、上、山、千、日、更、海、觉、黄、穷

(2)老师带领分析一、上、山、干的笔画和结构特征。

(3)学生分小组讨论余下五个例字中的点、横、竖、撤、提分别有什么不同特征,

每字的主笔是什么、结构有什么特征。

(4)分小组汇报:一人说,一人贴字卡,一人板书。明确:不同字里的相同笔画,分

别有不同特征。

书写时还要注意:

一”字笔画要粗壮

“上”字横长竖短,字形呈扁状。

“山”字宽博,中竖挺拔。

“千”字修长秀美。

“日”字笔画少,字形略小

“更”字上密下疏,撇收捺放。

“海”字左窄右宽。

“黄”字上横下纵,中间收紧。

,,穷”字中间笔画繁多紧密,取纵势。

(5)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对照例字临习,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价。重点关注点、横、竖、撇、提的用笔是否到位主笔是否突出。

2、书写作品,学习章法。

(1)出示《登鹳雀楼》横幅和斗方作品,请学生回忆之前所学,说一说两者在章法

上的不同之处。

(2)讨论书写作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大小基本一致,字的中心居同一中线上,

落款字比正文小)

(3)按照书写要求,选择一种章法,分小组合作书写集字临摹作品。写好后相互观摩、

学习。

(4)展示、点评优秀作品

三、拓展延伸

课外用集字临摹的方法,从《九成宫醴泉铭》中集字书写五言对联:“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

四、整理反思

1、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创作作品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安排好布局,书写大小、高低一致,落款字小一些)

2、今天,我们在相互学习和切磋中共同成长,希望大家以后在学习书法的路上,每天

都能更上一层楼。

板书设计:

集字临摹练习(一)

一(粗)更(上收下放)

上(扁)海(左窄右宽)

山(宽)黄(上横下纵)

千(长)穷(中部收紧)

日(小)

第5课欧阳询楷书笔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欧体楷书中捺的基本用笔方法。

2、学会运用长短、角度和捺画形状的变化,表现不同形态的捺,准确临写带有捺

的汉字。

3、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书写端正的良好书写习惯。

教材分析

《欧阳询楷书笔法(四)》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板块包括“笔画

解析、临习指导、比一比、知识链接”四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欧体楷书中捺的基本

用笔方法,学会通过长短、角度和捺角形状的变化来表现不同形态的捺,体会欧体

楷书中汉字书写的丰富变化。

1、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捺的基本用笔方法。

难点:因字而异,准确表现不同的捺的特征。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崇拜的人?为什么崇拜他?你们知道老师崇拜谁吗?看了

这段视频你就知道我崇拜谁了。这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歌?你们喜欢看《西游记》

吗?最喜欢里面什么人物?他有什么本领?(火眼金睛)下面看看大家谁有这个本

领。

2、课件出示“天、令、文、之、道、延”六字,请学生运用之前所学,说一说这

些字的主笔是哪一笔,分别叫什么名称。

3、教师引导:捺常为字中的主笔,主笔是否写好,对一个字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把捺写好。出示本课课题:《欧阳询楷书笔法

(四)》。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初步学习捺的基本写法。

(1)我们再来观察“天、令、文、之、道、延”六字,你们发现这些字中的

捺有什么不同?如果叫你分类你会怎么分,叫什么名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斜捺和平捺。

(2)如何写好这两种捺,我们先看老师示范。(微课)

(3)看图,边看图边拿笔书空。

(4)小结两种捺的写法。

(5)回顾正确书写姿势。

(6)两种捺各写三个。

(7)师生共同评价。

2、带笔画进字。

(1)观察“天、之”中的斜捺和平捺,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明确:斜捺角度较斜,起笔较轻平捺取平势,头部拱起,捺角略粗重。

(2)示范(微课)。

(3)学生临写“天、之”各三个。

(4)师生共评。

2、深入学习不同形态的捺的写法。

(1)课件出示“令、文、道、延”四字。

(2)教师引导:捺的形态可远不止这两种。请同学们说一说,四个字中的捺各有

什么不同。

(3)学生讨论,明确;

同为斜捺,“令”字的斜捺起笔较轻,粗细更分明,捺角平出;“文”字的斜

捺长度更长,弧度相对较直挺,捺角略向下。

同为平捺,“道”字的平捺头部较小,捺长而平,捺角短促有力;“延”字的

平捺斜势起笔,捺角较细长。

(5)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三、拓展延伸。

1、感受不同书法家书写的捺。

(1)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文”字,体会不同捺的形态变化。

(2)学生比较后自由发言,小结明确:捺的写法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书法家书

写的结构不同,风格不同。捺画一般与其他笔画在用笔上的呼应关系。

2、知识链接。

沈尹默书法欣赏。读一读书中有关沈尹默学书经历的介绍,并谈一谈对自己的

启示。引导学生明白学习书法要融合各家所长,持之以恒地用研究一门学科的态度

来研习。

四、布置作业。

认真研读临习指导后,临行二遍。

五、课堂小结。

1、《写字歌》。

2、四个字《天道酬勤》

3、整理学具。

板书设计

欧阳询楷书笔法(四)

起行收

斜捺轻边行边按(斜势)慢

平捺重、拱边行边按(平势)慢

第6课欧阳询楷书笔法(五)

第六课基本笔画圆转方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基本笔画圆转、方折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带有圆转、方折的字。

教学时间:1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圆转方折

2.王羲之《天鹅饺子》故事激趣

3.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圆转、方折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圆转方折的字可依据字的运笔方向的不同分为两类。

2字框两竖下端内斜的有小方型和扁方型两种。

(1)讲解圆转的运笔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圆转”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讲解方折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方折”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3字圆转笔画,“甚”字的运用。

(1)讲解长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深”和“甚”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讲解带有方折的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山”和“又”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第7课欧阳询楷书笔法(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欧楷中带有隶意笔画的特征,掌握欧楷中钩的基本用笔方

法。

2、写好“也、风、”等字,掌握欧楷书中带有钩的生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书写端正的良好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钩的基本用笔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表现不同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字(可、乎……)1、出示“可、乎”,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字中

的钩画特点。

2、通过课件,感知隶书的“蚕头雁尾”特征。指导书写要领:竖画的区别、钩角

的方向和运笔区别。

上课,直接引读课题,明确此节课的学习内容。

3、比对欧体的“冠”、“心”两个字中的钩画,哪个像隶书,即隶意明显。

4、分析竖弯钩和卧钩的各自书写特点:抓住钩角方向和隶意、楷味。

二、学习竖钩、竖弯钩、斜钩、卧钩的写法

1教师范写。(边写边解说)1、观察分析“也、乾、同、力、引、风”字的钩画

特点。

、师示范写“也”,视频范写“心”。强调字架合理,各笔画在米字格的起、终位

置。

2.教师点明坐姿(腰直、肩平、足息)和握笔(腕平、掌虚、指实)方法。

3.学生临摹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

自学斜钩特点,通过视频播放范写学生临写后,对照评价标准,自我修改评价。再

展示优秀作品

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评。

三、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竖弯钩的特点(欧体、颜体、赵体)

四、知识链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用笔特点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下观赏比对褚遂良和欧阳询笔法的不同。

2、临写本课生字(每个字临写2遍)。

板书设计:

第7课欧阳询楷书笔法(六)

钩的写法

8《书法幅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幅式的知识。

2.赏析不同书法幅式之美。

3.练习用对联幅式书写对联。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叫书法幅式。

2.深入学习从哪些方面看一幅作品的幅式。

教学难点:

学会欣赏一幅作品,说说它的幅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一幅书法作品的而言,不仅需要把每个单字写好,而且应当把众多的字

组成完整的篇章。无论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至天头地脚、题款用印,都

须作一番总体设计,合理布局。

二、新授

1、什么叫做书法幅式?

书法作品的幅式是书法作品篇幅的形式,主要包括条幅、中堂、横幅、长卷、

斗方、册页、对联、扇面等。

2、生读。

三、了解赏析书法作品的幅式

书法作品的幅式有多种,包括条幅、横幅、对联、屏条、中堂、斗方、镜心、

匾额、长卷、扇面、册页、报头、题签等。

条幅,也叫“直幅”,装裱后称之为“立轴”。是指直挂的长条形作品。上

下长,左右窄。

横幅,也叫“横披”。是指横向悬挂的形式,宽度大于高度,可书写单行大字

或数行小字。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或“联语”。用两张相同的长条纸书写,分

为上下联,语句对偶,左右对称。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挂在中国传统民居堂屋的中央。尺寸一般

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

屏条,是指成组的条幅,也可称为“条屏”。通常是四幅为一组,构成了四条

屏。此外,还有六条屏、八条屏.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的一半。书写内容

一般是四行至六行。斗方的字体和数字没有限制。

镜心,是指把斗方加工而成的圆形。书写时,依圆形而团式布局。

扇面,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上面宽下面窄。

册页,分横、竖两种,每册八页、十二页乃至数十页不等,此幅式便于集稿作

画、题字签名、玩赏保存。

匾额,是指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的牌子,字形力求易认醒目,浑

厚凝重。

长卷,也叫“手卷”,是指横向窄长形式,长度可以任意延伸,用于书写长篇

文章或数篇诗文。

报头,是指报纸的名称。由领导人、书画家及名人题写或集古代书法家的字而

拼成。有横竖两种形式。

题签,是指各种书籍杂志的名称。由领导人、书画家及名人题写或集古代书法

家的字而拼成,形式多样。

四、用对联幅式练写“山间明月,江上清风”

L重点强调对联幅式的特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临摹

4.展示评价

5,再次临写

五、课后作业

第九课《欧阳询楷书结构(一)》教学设计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是在学习欧体楷书的笔法后,开始学习欧体

楷书的结构。本课主要包括“图解结构、我来动笔、练一练、比一比”等四个部分

内容,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欧体楷书的中间紧凑结构原则,学会分析欧体楷书的中

间紧凑的结构原则并运用这个原则准确书写汉字。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欧体楷书中间紧凑的结构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中间紧凑的结构原则,会运用中间紧凑的结构原则准确临写。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书写端正的良好书写习惯,激发学生热爱

书法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和掌握欧体楷书的中间紧凑的结构原则。

教学难点:书写中准确表现中间紧凑的结构特点。

教具准备:毛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展台、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楷书四大名家,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醴泉铭》。

2、揭示课题:《欧阳询楷书结构(一)》,呈现“泉”字形状标注图。

二、新知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例字“泉”、思考“泉”字中间笔画和四周笔画的特点。

2、师生交流总结:“泉”中间笔画密、四周笔画舒展。我们把这样的结构特

点称为“中间紧凑”。

3、用钢笔或是铅笔双钩“夏、视、东”三个字所缺的笔画,观察并体会中间

紧凑的特点。

(1)、双钩的笔画的特点,讨论:这些笔画为什么斜度这么大?

(2)、师生交流讨论:斜画紧结,体现中间紧凑的特点。

4、引导学生讨论,明确:“泉”上下结构、上紧下展。

5、合作探究,交流体验处理中间紧凑的各种方法。

(1)、出示“家、泰、德、新”例字,选择“家、德”引导学生观察

思考和讨论总结如何巧妙安排中间紧凑的。

(2)利用“家、德”二字渗透思想教育,介绍“德”字与现在“德”

的不同之处。

师生讨论、明确:

“家”字中间撇画和弯钩紧密四周舒展勾画直挺

“德”字左右紧靠,横和竖间距均匀,底部舒展

(3)、教师示范“家”写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两姿”的教育。

(4)、视频示范“德”的写法。[学生观看教师和视频示范,学生可

以跟着书空。]

(5)、引用唐朝的欧阳修说“凡欲书之时,贵在沉静,令意在笔先,

笔在心后”,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写习惯。

(6)、学生临写

(7)、教师巡视指导

(8)、展示点评[点评重点:临写的字是否中间紧凑。]

三、拓展延伸

1、呈现四个例字,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四位不同书法家在处理中间部分的特

2、引导学生体会书法学习虽说“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但是“法无固定”。

四、总结整理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端正的态度和心态看待书法学习。

教学反思:

1、问题设置和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明确,比如,在引导孩子关注“泉”字中

间红圈里笔画的特点?学生不是很明确要观察什么?所以学生短暂出现冷场,所以

我在提示“中间红圈里面笔画是否紧密”后,一部分学生才反应过来。

2、上课因为紧张没有注意到某些细节,比如上课示范临写“家”字时,摄像

头没有放正,学生看到的角度是斜着的,有瞬间手把笔尖挡住了,学生没有看到运

笔的过程,所以示范的效果打了折扣。

3、教师讲解的还是多了,学生的练习时间还不够。

4、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与衔接的还不自然。

第10课欧阳询楷书结构(二)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认真临写好课文中所列的例字。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正确临写好课文中所列的例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观察解读。

1、学生理解"者”字。首先写这一短横,露锋起笔,要短而轻,与第

二笔的较重形成对比,竖笔起笔的坡度不宜过大,然后中锋向下行笔。

第三笔的长横,起笔用方笔,中锋行笔,结尾藏锋收笔,两头略粗中

间略细。接下来的这个长撇是这个字里边的主笔,也是最难的一笔,

起笔用半藏锋,另外起笔也应轻一些,然后整个撇身都要用中锋行笔,

我以前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常把这一撇当做是普通的撇画来写,就中

锋和侧锋混合着用笔,后来发现这样是不对的,而且写不出这种感觉,

就发现只有一直用中锋才能写成。这一撇不能写的太直,又不能写的

太弯,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下边的这个日字要写到中间偏右一点,

还要注意收紧,不能写的太大。

2、观察"事、是、地”在田字格的位置。

(二)临习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书中书写结构的要点。

独体字难写,想写好独体字,要根据字本身的疏、密、大、小、长、

短、偏、斜,来巧妙安排结构。笔画疏的要饱满,密的则要匀称;大

的要精练,小的要丰满;长、短、偏、斜要随势为宜。

2、总结书写结构要点。

(三)作品展示。

1、让学生欣赏书中的作品。

2、领悟书写要点。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临摹。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

箱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

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

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

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

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

妥贴。

其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

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

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

代书家奉为楷书的楷模,亦是历代书法初学者临摹最多的作品。

第11课欧阳询楷书结构(三)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书写时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相让。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书写时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相让。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一)要领图解。

1、让学生观察"然”在田字格的位置。

2、引导学生观看书写的避让。

3小结:小让大、左让右、上让下、短让长、简让繁。

上中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各部位穿插得宜,不要写得过大或过于拘束。

1、上中下比例相等的,横向宽容要有变化,适当伸展主要部分,如

“寻”字。

2、上面或下面是两部分组成的情况,要把两部分写出有主有从的意味。

(二)临习指导。

1、让学生观看“额、蕤、辉、既、塔、如”在田字格的书写格式。

2、比较每个字中的避就相让。

(三)单钩对比。

用钢笔勾画例子,比较不同的书法家是如何处理避就相让关系的。

(四)扩展思考。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

阅读知识链接

第12课集字临摹练习(二)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认真临写好课文中所列的例字。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正确临写好课文中所列的例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集字解读。

1、学生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观察"西、月、中、风”在田字格的位置。

(二)临习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书中书写结构的要点。

2、总结书写结构要点。

(三)作品展示。

1、让学生欣赏书中的作品。

2、领悟书写要点。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临摹。

第13课欧阳询楷书结构(四)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书写时虚实结合,结构才合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书写时虚实结合,结构才合理。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一)要领图解。

1、让学生观察“弱”在田字格的位置。

2、引导学生观看书写的虚实。

(二)临习指导。

1、让学生观看“尚、色、询”在田字格的书写格式。

左右结构的字要根据左右所占的比例分:

相等比例的字,要写有高矮、向背的变化,以求生动。

比例不等的字,要随字之宜,要相互呼应,尽量形成疏密对比。

2、比较每个字中的虚实。

(三)单钩对比。

用钢笔勾画例子,比较不同的书法家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

(四)扩展思考。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

阅读知识链接

第14课欧阳询楷书结构(五)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认真临写好课文中所列的例字。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正确临写好课文中所列的例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德”字的写法,字中少一横或多一横,其原因并不简单,它反映了

这个字在我国文字书写史中的演变过程。除甲骨文较难搜索外,“德”

字最早的写法,见于周代的青铜器《麦彝》,“双人旁”的半边,只

写个“四”字,上无“十”下无“一”无“心”。在西周晚期的《毛

公鼎》中,其写法已与后代的写法相近,但“德”字中间无一横。见

下图:

这种写法从先秦至汉魏六朝至隋至唐初,在大篆、小篆、竹简、帛书

以及汉隶、魏碑中,“德”字中间无一横的写法都一贯未变。唐高祖

李渊曾写过一篇《为男世民祈疾疏》,其中“合家大小福德”的“德”

字中间即无一横。此碑文拓片现收入《中国书法史国录》中。

1、先秦至明代,“德”字中间不写横;

2、从清代开始,“德”字规范需写横;

3、今人写规范字需写横,若作书法,写不写无妨,并非错字。新课。

(一)观察体会。

观察“代、我、克”在田字格的位置。

(二)临习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书中书写结构的要点。

2、总结书写结构要点。

(三)作品展示。

1、让学生欣赏书中的作品。

2、领悟书写要点。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临摹。

第15课欧体与颜体特点比较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书写时运用纵横变化,使字重心平稳。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书写时要纵横变化,使字重心平稳。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一)要领图解。

1、让学生观察“往、注”在田字格的位置。

2、引导学生观看书写的纵横变化。

(二)临习指导。

1、让学生观看“祥、禅、池、见”在田字格的书写格式。

书法中所说的“欧体”和“颜体”分别是指欧阳询的楷书体、颜真卿的楷书体。自

古有楷体“四大家”之说,即颜、欧、柳、赵。颜体字的特点是楷法谨严,拘而不

拙,结字方圆,笔法肥劲。欧体字的特点是正书结字,易方为长,四面停匀,八方

平正。

两位书法家都是“二王”传承,习得王羲之笔法,不过俩人走的却是不同路线,欧

阳询深谙结构法度,颜真卿注重笔法神意。结果,欧体特点笔力险峻,结构规整,

颜体特点气势恢宏,刚健圆润。今天凤和老师就带大家分析一下二者明显的笔法区

别。

2、比较每个字中的虚实纵横变化。

(三)单钩对比。

用钢笔勾画例子,比较不同的书法家是如何处纵横关系的。

(四)扩展思考。

三、课堂总结。

欧阳询和颜真卿同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大家,都属于唐楷系统,都

是楷书发展成熟之后的典型。欧阳询受二王以及北碑影响,形成欧体

风格。颜真卿楷书受褚遂良影响较大,从而形成颜体风格。若从创新

的角度来看,颜真卿必然是高于欧阳询的。那么欧体和颜体具体有何

不同,我们下面来论述一下。

第一:审美取向的不同。欧体和颜体的不同充分体现了初唐和盛唐审

美取向的不同。初唐书法崇尚“书贵瘦硬方通神”,这一审美取向成

就了欧、虞、褚、薛“初唐四家”的风格特点。而盛唐崇尚雍容华贵,

如美人以丰满为美,这当然更加体现了盛唐气象。放到书法上也是一

样的,由初唐的书贵瘦硬转向了方正茂密、庄严雄浑。

第二:用笔不同。欧体用笔受北碑影响,多切笔,以方笔为主。颜体

受篆书影响,多篆籀气,以藏锋为主。欧体用笔较为瘦劲,颜体用笔

较为丰腴。

第三:结构不同。欧体结构中宫收紧,四面放开,结字上追求险中求

稳。颜体中宫较为舒朗,结字上追求方整稳重,字内空间分布较为均

匀。颜体这种结构特点使其在气势上压欧体一头

第三:章法不同。欧体和颜体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他们章法的不同。欧

体章法以舒朗为主,字与字之间距离以半字为佳。颜体章法以茂密为

主,字字满格,更凸显颜体的整体气势。

四、作业。

阅读知识链接

第16课书法作品欣赏

六年级下册第16课

教学目的:

学会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各种书法样式。

教学用具:

毛笔、墨汁、砚台、教材和大字册、宣纸。

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一些古今书法家的作品。

2、了解“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朋友们来到会

稽山阴的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为大家的诗歌合集写了序,就

是这篇《兰亭序》。《兰亭序》的书法流露出王羲之平日的俊朗

风神以及书写时内心所充满的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被誉为“天

下第一行书”。

3、出示:书法作品欣赏要素

4、欣赏

A、横幅:指在高宽比约为1:3的横条纸上书写的作品,又

称“横披”,如上图伊秉绶“友多闻斋”。

B、条幅:指在高宽比约为3:1或4:1的长条纸上书写的作

品。图为明代书法大家王铎作品。

C、中堂:整张宣纸所书写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

比例是2:1,以竖式为准。整张宣纸的尺寸,有三尺、四

-r~|A/r

D、扇面:团扇,为椭圆形或圆形,常用素绢制成,书写时字

数多少随意,也可在扇面中央用方形构图书写;折扇,上

宽下窄,呈圆心辐射状,字数可多可少,书写安排必须适

合扇子的弧线式形制。

5、欣赏其他书法作品。

6、出示示范。

7、学生练习书写,并创作自己的作品。(师巡视)

8、教会学生签名,签章,课后装裱自己的大字作品。

中国书法发展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课时:1节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的第8课我们曾经对中国画题款艺术作了介绍,了解到书法在画面有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授:

1、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1)古文字系统

甲骨文一钟鼎文一篆书(打出古文字各体幻灯)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

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

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

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

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

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2)今文字系统.

隶书一草书一行书一楷书(打出今文字各体幻灯)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