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_第1页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_第2页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_第3页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_第4页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的学习方式。该模式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并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从而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激发对生活观察、问题探究的兴趣小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活动来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积极观察和思考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他们通过简单的实践操作,体验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乐趣,初步掌握问题探究的经验,激发了对自然与社会问题探究的兴趣,并初步形成了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倾向。2、初步培养观察发现和问题探究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小学生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发展出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这包括在特定情境中仔细观察事物并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收集基本信息和数据,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数据对问题进行简单但合理的解释或回答;用清晰的语言与同伴分享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和心得,展示研究成果。3、培养合作与分享意识的初步形成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既分工合作又互相支持;他们要克服依赖心理和骄傲心理,养成认真完成任务的自觉性;他们还应培养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4、培养尊重科学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应初步培养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他们应该敢于大胆想象,同时也要认真实践、尝试和探究;他们不应害怕困难和挫折,而是应该坚持不懈;他们应该能够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1、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研究过程来学习。2、所积累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在研究过程中随着研究的发展所涉及的。3、所获得的各种经验和体验:这是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主体,只能通过在研究过程中的感悟获得。以上这三个层面的内容通过研究课题作为内容的载体,通过选择和组织课题来调节学生的研究方法、能力和态度的提升,以及各种体验。因此,课题的选择和组织成为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主要途径。三、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系统与职责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实施涉及从学校到学生五个层面.1、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文中副组长:周智负责全面领导,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保证.2、教导处、教研组、少先队大队部.以教导处、教研组为主,负责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开展教师培训,检查课程实施情况,为教师、学生提供科研方法的咨询、指导.大队部与教导处密切配合负责对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的组织与管理,与社区的联系与协调.3、年级组.上承学校课程管理职能部门,下接年级组内班主任、学科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和监控作用.具体落实本年级学生课题研究计划,及时提出阶段的具体要求,规范学生的研究活动.4、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课题指导工作,随时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包括选题、研究方案、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报告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关注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态度和表现,负责与家长沟通联系,通报情况.5、学生课题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同学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安排小组人员分工,真实记录每次活动情况,主持小组活动和组内评价,及时向老师反映出现的问题.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细则1、教师培训①对全体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动员与培训.②对全体学生的动员与培训.③有关研究性学习材料的准备和组织学习.2、时间安排(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的教育和培训:采用讲座形式.第一讲:研究性学习的动员和教育.(第5周)第二讲: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南发布,指导选题和分组.第三讲: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案的指导和研究方法的指导.第四讲:开题报告与结题报告的撰写.第二阶段:学生分组(组织落实)、调研(课题和研究方案落实).①学生选题,上交名单;由教务处和年级组公布小组名单,落实指导教师.(第5周)②集中讲座: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的指导.(第8周)③各校(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和调研计划.(第8周)④分组调研.(第9周-第14)第三阶段:材料汇总,撰写研究报告.①小组汇总材料,进行小结.(第15周)②指导教师指导研究报告的撰写.(第15周)③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第15周—第16周)第四阶段:研究成果的交流展示与总结评价.①学生成果展示.(第17周)②学生分小组进行总结、互评,指导教师进行成绩评定.(第17周)3、研究性学习的操作程序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学校发布课题指南→学生选题和分组→选择、指定指导教师→课题立项、申报、论证、审定→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实话计划进行调研→形成成果、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成果交流与展示→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五、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和评价切实加强实施过程的管理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并注意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在管理和评价上开拓创新.(一)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加强对研究性学习从开发、实施到评价的全过程管理.1、成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组长:文中副组长:周智成员:詹永平粱凤全体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承担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好设备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落实、实施情况检查等项工作.要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分享,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2、教师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职责.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3、学生要做好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对研究情况和体验及时记载,这是以后进行研究成果总结的素材和评价的依据.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要通过交流研讨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与同学们分享成果.每个学期按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二)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要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要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要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是形成性评价而非总结性评价.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展示活动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评价内容多样化,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的发展;评价等级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终级评价结果为学生此门课程的学期成绩.篇二: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为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法.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一、选题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选题.从众多未被认识和需要研究的问题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就叫选题.选题也是一个学习、思考、创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目的是要回答“研究什么”和“为什么研究”及“有无研究可能”等问题.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过程包括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明确研究方向、界定研究内容等环节.概括起来说,这些环节要围绕两项任务展开,那就是提出问题和确立课题.研究兴趣、基础知识、合作伙伴、指导教师、研究时间二、设计经过选题阶段,明确了“研究什么”和“为什么研究”,接下来就是通过研究方案的设计回答“怎样研究”的问题.是对研究内容的推敲和界定;是对研究过程的分析和设计;是对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的预测和防范.确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调查法、试验法、观察法、资料研究等等).明确任务分工和活动步骤三、过程注意事项:避免两个错误倾向.一是先验论,头脑里先有一个铁定的结论,调查知识为了搜集符合结论的材料.另一种倾向是指罗列现象,写了一大堆庞杂的材料,但没有分析归纳,这样的报告毫无意义.收集材料要实事求是,力求全面、充分.四、成果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成果是多样的,所以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也就是多种多样的了.可以是宣读论文、展示课件、演示实验过程、展示发明、课本剧等.多用数字图表,少用模糊语言.能量化的量化,尽量用图表显示,给人清晰、明确的印象.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的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2、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3、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4、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的指导,如着重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或指导设计解决总是的方案,或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等等.篇三: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一、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落实《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保证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五到位:课程落实到位,教师指导到位,学生组织到位,活动实施到位,过程管理到位.特拟定本实施方案,以规范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学生的研究活动.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及组织原则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界、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筛选信息和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元研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道德;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活动的指导,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加强学科间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面,改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了终身求学的学习观念.通过过程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与观察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与交流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培养了自身的科研能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原则: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具有开放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小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10人以下的课题小组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研究为主.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导和评价的作用,重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尊重学生的自主创造力.三、阶段目标高一年级:以培养学习“问题意识”为核心,以学科内知识为载体,组织问题的背景材料研究与学习.年级以主题讲座、组织参观、专家访问、现象观察、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文献资料收集等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思考与分析社会、生产、生活现状,发掘问题,提出问题.体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注重学科内综合为主.高二年级:以培养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为核心,以“课题式研究”为载体,使学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自主设计与进行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确定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背景综述与研究,寻找解决的最佳方案与途径,选择研究成果的合适表述方式等.使学生了解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了解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科技文化的综合,注重以文理课程综合为主.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略)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的具体分工1.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日常管理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制订,检查和落实.对全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管理,对活动场地活动设备的组织与协调,为学生创造活动的便利条件.负责组织和协调年级和班主任对活动的指导与具体管理,做好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育,为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负责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与管理.2.教学管理处与学生工作处——组织与具体实施教学管理处与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包括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培训,学生选题开题的指导,课题的结题与交流,并负责对全校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培训.3.班主任——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协助好本班级的学习动员、学习经验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参加与报名组织工作,落实活动的常规教育等.4.指导教师——具体课题管理指导老师负责对自己所指导的课题进行全程指导,管理与评价,为学生提供帮助、建议和鼓励,并具体指导学生最终整理、撰写出论文或做出其它研究成果,对本课题成员作出学分评定的初步意见.5.研究性学习学生管理委员会——自主管理学生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强调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研究性学习学生管理委员会协助学校管理小组的老师,对课题进行过程性指导与管理,及时将学生的研究进展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指导各课题小组中课题组长与组员合理分工,协调研究,相互促进,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1)选题阶段:②学生根据课题的类别与性质,自由组成课题研究小组,选举课题组长.③教学管理处负责对全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并开设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讲座;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负责对课题组长进行培训与指导,对研究过程进行全程管理与协调.④课题小组进行课题的前期背景研究,拟定研究方案.(2)开题阶段:①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的写作,并进行组间开题报告的论证.②在教师组织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组间开题报告的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并填写“开题报告评价表”.③学生针对开题阶段的研究情况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④每位学生就这部分的研究写一份“开题阶段研究心得”.⑤指导教师就这一阶段的指导写一份“教学设计”.(3)研究过程阶段:①学生根据课题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每利用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小组就填写一份“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③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每一次出席情况、活动情况和完成任务情况,都要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研究档案”袋上进行记录.④指导教师就这一阶段的指导写一份“教学设计”.(4)结题阶段:①学生进行结题报告的写作.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组间的结题报告的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并填写“结题报告评价表”.③在所有研究小组中选择出色的小组,在年级的“结题汇报会”上进行展示.④每位学生就这部分的研究写一份“结题阶段研究心得”.⑤学生针对结题阶段的研究情况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⑥指导教师就这一阶段的指导写一份“教学设计”.七、研究性学习课程各年级推进日程(略)八、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评价参见《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管理手册》、《研究性学习学生活动手册》九、研究性学习的论文答辩会优秀论文答辩会初步评委组成:校内资深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指导教师.优秀论文答辩会最终评委组成:成立优秀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校内资深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高校专家组成.研究性学习优秀论文设为三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励办法:优秀课题指导教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加分,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优秀课题论文或成果:优先送上级部门进行专业评比.优秀课题学生发放《优秀研究性学习论文获奖证书》.十、研究性学习专项经费及教师的工作量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经费支持与配备,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专项经费每年约150000元,其中校外科研经费50000元.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指导教师:以学生实报时间进行累计,每40分钟为一课时,课时津贴以学科辅导课标准进行计算.年级组长、班主任:以实际组织活动课时计算.专家讲座:按照外请专家的标准进行.成果计算:研究性学习优秀论文答辩会:一等奖(150元/篇)、二等奖(100元/篇)、三等奖(50元/篇)篇四: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发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这一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并正已成为各校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和良好契机.教育部在20xx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在20xx年4月11日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广东省教育厅决定从20xx年秋季起,在全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开始设置"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每周三节.三年内,在高中各年级开齐"研究性学习"课程.20xx年秋,我校已在高一年级政治学科中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2001年3月开始承担省级课题"网络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这为本次从20xx年秋季开始正式在我校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制定了本方案,从20xx年秋季开始正式实施.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二)分阶段目标高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提出研究的问题,尝试研究性学习方式,体验自己学习的乐趣.高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初步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知识模型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础.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原则1、开放性原则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的态势.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学习空间是开放的.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而是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通过网络搜集信息等.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学生可针对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封闭发展到开放.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学生不再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2、主体性原则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要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予指导和帮助.要给予学生较多地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增长才干.3、过程性原则与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目标不同,研究性学习将整个学习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可能他们最后的研究结果稚嫩可笑,不足称道.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诸如设计课题、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知道除了教材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等.能够让学生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4、因地制宜、结合本校实际原则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全体学生必须参与.研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目前在教材、指导用书、师资、设备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困难.毫无疑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又不能削弱基础性学科的教学工作.作为实验学校,我校决定在20xx年秋季的新学年中,高一级不设置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而是在各基础性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并由物理、化学、政治科作为实验重点科目.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在各年级的各个学科中展开.我们认为,在当前这种做法具有五个有利:一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解决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教材载体问题;三是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课时,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四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研究课题的质量;五是有利于克服学生在基础性学科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学习方法相悖的问题.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实施(一)课程的时间安排20xx年秋季起,在我校高一年级正式在物理、化学、政治科中开"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每科安排一节课,共三节课.其它学科,也应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二)课程的内容和研究类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可以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2)某一学科领域的问题.(3)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或问题.(4)与社会生活相关又涉及跨学科的内容.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⑴课题研究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⑵项目(活动)设计类.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三)课程的组织形式我们采取以下三种形式来组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1、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2、个人独立研究形式适当采用"开放式长期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一个学期内(可以利用假期)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3、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在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班级采取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四)课题(活动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步骤1、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的一般流程2、实施步骤(1)研究课题的选题①教师选取题目公布,学生自选研究课题各年级的各个备课组,每学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提出若干个研究课题,上报教科室审批后,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②学生自主选题为了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新,学生也可自定研究课题或子课题,上报各科任教师后,审批确定.③学生选题之后,填写开题报告(见附表),上交教科室审核.学校教科室根据学生选题的汇总情况,进行调整、平衡,避免出现某些课题学生选择过于集中的情况.(2)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组成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小组研究方案设计.(3)研究方案的交流(开题报告会)小组研究方案确定后,各班组织一次研究方案设计的交流,以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与提高,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4)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学生按确定的研究方案,利用课程安排的时间和周末、节假日,分工协作,开展各项调查、研究、实验、制作等研究性活动.在此基础上完成研究报告.学生填写活动过程表、研究成果报告表.(见附表)(5)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各小组完成研究报告后,进行成果的交流:各小组派出代表介绍研究成果,总结参加研究性学习的体验和收获.研究成果的交流可采取网络展示、讨论会、答辩会等形式进行.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1、评价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一般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遵循以下五个原则:①激励性评价与管理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为主;②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为主;③自己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自己评价为主;④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为主;总之,要做到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去评价,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去评价,为学生的成功与发展去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