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化主体性凸显出一个民族对其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信程度。历史证明,没有文化主体性,不仅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会迷失方向,沦为强势文明的附庸,个体亦会陷入身份认同的迷茫,成为无根的浮萍。因此,文化主体性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命题,对于我们自觉地肩负起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重任,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意义。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植根于对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的自觉自信。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彰显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作为主旋律。构成多元一体的文化主体性的历史存在场域,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特禀赋和突出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根脉,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成为支撑我们国家和民族蓬勃向上、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仁者爱人、贵和持中、刚柔相济、和而不同的多重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思想源泉,塑造了国民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风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中华文化生命体起到了重要的凝聚和引领作用。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形塑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语境。19世纪40年代,中国国门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在多元文化的交锋中,许多仁人志士第一次“睁眼看世界”、重新审视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探寻化解“古今中西之争”的文化方案。文化主体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没有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对话,就难以达成真正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当今人类已经进入普遍交往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共时性的社会结构已然形成,各种文化形态由封闭隔绝的离散时空转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步时空。随着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以独立的文化主体姿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这就需要我们摒弃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中心主义”范式,在与“他者”文化的交流交往中取长补短、携手共进。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生成一面向未来的创新动力和超越意识。《诗经》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学)开篇阐述了“新民”思想,又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说。正是这种流淌于民族血液中的创新性文化基因,使得中华文明随时代大潮而动,将外部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通过不断的自我更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从容自信地走向未来。纵观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探索历史,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因子,点燃了人类前行的思想火炬,推动着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文化主体性的现代生成。中国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不仅为唤醒文化的主体自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激发起整个民族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意识。总之,构建和培育民族文化主体性,既要尊重历史传统,保持文化定力,又要葆有时代关切,拓展世界眼光,在融汇古今中西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创新,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摘编自邹广文《文化主体性的哲学审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主体性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意义重大,需要我们将尊重历史传统和实现综合创新紧密结合。B.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巨大,其主旋律影响了我国文化主体性历史存在场域的多元一体的特征。C.保持与别的文化交流交往,取长补短,实现共赢,有助于中华民族作为独立的文化主体立于世界之林。D.中华民族的创新性文化基因源于《诗经》《大学》,它推动着中华文明抓住发展机遇,自我更新,一路从容走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先论述文化主体性的一般作用,然后引出其对当代中国的作用,为下文张本。B.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阐明了哲学审视下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特征,思路清晰。C.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阐释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与创新动力、超越意识的关系。D.末段收束全文,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明确了构建和培育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丧失了文化主体性,一定是该国家和民族没有发展方向,民众无法认同自己的身份。B.中华文化精神具有多重性且意义重大,它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思想源泉,凝聚和引领了中华文化生命体。C.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形成必须有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碰撞,我国第一次文化交锋始于鸦片战争时期。D.中国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激发了整个民族的创新精神,是因为它奠定了唤醒文化主体自觉的物质基础。【答案】1.D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中华民族的创新性文化基因源于《诗经》《大学》”分析有误。由“《诗经》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学)开篇阐述了‘新民’思想,又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说。正是这种流淌于民族血液中的创新性文化基因,使得中华文明随时代大潮而动,将外部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通过不断的自我更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从容自信地走向未来”可知,原文只说《诗经》《大学》中的相关思想为创新性文化基因,并没有认为它们是源头。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分析有误,阐释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与创新动力、超越意识这一关系,运用的是例证和引证,没有对比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一定是该国家和民族没有发展方向,民众无法认同自己的身份”过于绝对,原文“历史证明,没有文化主体性,不仅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会迷失方向,沦为强势文明的附庸,个体亦会陷入身份认同的迷茫,成为无根的浮萍”强调的是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C.“我国第一次文化交锋始于鸦片战争时期”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1840年,中国国门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在多元文化的交锋中,许多仁人志土第一次‘睁眼看世界’”。D.“是因为它奠定了唤醒文化主体自觉的物质基础”强加因果,从原文“中国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不仅为唤醒文化的主体自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激发起整个民族‘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和变革意识”可看出。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有着极其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资源,也具备全世界最庞大的教育规模,有将近20万名音乐教师为2亿多的小、中、大学生提供着音乐教育,并且有388所各种类型的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培养着各种类型的音乐教师。这些音乐教育学校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国民并不了解、不熟悉自己的民族音乐知识,也不喜欢传统的民族音乐,喜欢西方流行音乐的人却占大多数。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增大。出现了大量的以音乐为名义的节目活动,但这些节目活动中又带着极浓的娱乐化、市场化、商业化和极重的名利化,给音乐教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众多的青少年把参加音乐选拔比赛看成改变命运的途径,热衷于追求音乐带来的名和利,迷失了学习音乐的方向。(摘编自《中国音乐教育现状分析》)材料二:“互联网上的音乐教学,特别是一些个人的社交平台的内容、形式都非常有趣,如用户将一些新流行的音乐迅速在某些平台上翻译成谱并教大家弹奏,极大地方便了大家学习乐器。同时,用户可在丰富的资源中搜索、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针对性非常强。”长期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李霄鹏告诉记者,他的平台上经常发布一些简单短小、适合尤克里里弹奏又热门的曲子,还有很多小视频是他跟3岁女儿一起弹奏、演唱时,形式自由且充满了生活气息,很受欢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师黄梅也表示:“对于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线上音乐教学有助于音乐教育的推广和音乐的普及。”但在相关互联网音乐平台学习过的人,往往都困惑于如何让学习更有效率。互联网音乐教学以单向发布和少量的交流为主,大多是碎片化的信息,缺乏学习所必需的系统性,有许多微妙的小动作如拨弦的位置,学生很难在网上看清楚,且老师也看不到学生,无法给学生指导。另外,节奏延迟是在线面对面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瓶颈,网速限制导致了实时的视频交流会出现演奏节奏延迟的情况,这对音乐教育来说非常不利。对一些传统的音乐行当而言,传统的音乐教育形式更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古琴教育,音响效果至关重要,线上音乐教学无法确定收音的材料能否真实传达音效,如果一些音效接收或传达有误,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出现错误,很难很好地完成线上教学与线下学习的互动沟通。”黄梅表示,“线上音乐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教师的讲义十分重要,需要未雨绸缪,全方位考虑到电脑前学习者不能切身接受教学所带来的问题,如音色、力度、技巧等。”(摘编自《线上教学:为音乐教育添彩》)材料三:在对音乐教育进行开展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文化进行一定的理解,只有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理解,才能够真正明白文化传统的相关意义,这可以说是音乐教育的最有效保障。其次,音乐多元化已经逐渐发展成了音乐教育的主流思想,学校教学中也相应地增加了各个地区的音乐,这充分体现出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多元化音乐教育并不仅仅是对音乐进行学习,还应该在过程中了解各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并将这些文化和自身文化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自身文化。对民族音乐进行教育,是走向文化自觉的关键所在。从1995年开始,人们对音乐教育逐渐重视,并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教育力度,这充分体现了对本民族音乐学习的自觉意识,但是,我们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西方文化,对民族音乐的教育仍然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这就要求针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教育。如讲述新疆音乐时,不能应用西方音乐中的视练唱方式,只能有针对性地对新疆音乐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独有的特点。(摘自《文化自觉理论视角下音乐教育的开展探讨》)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音乐文化资源丰富,音乐教育规模庞大,不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人数多,高等音乐教育机构也很多。B.当下一些节目活动带着极浓的娱乐化、市场化、商业化和极重的名利化,给音乐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C.网络线上音乐教学虽然有助于音乐教育的推广和音乐的普及,但对传统的音乐行当来说是不适宜的,需谨慎对待。D.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加入对文化的理解是对音乐教育的最有效保障,这有助于学生真正明白文化传统的相关意义。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民对民族音乐知识并不了解,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学校的作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B.互联网上的音乐教学以个人的社交平台为主,内容、形式非常有趣,极大地方便了大家的学习。C.互联网上的音乐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主要采用单向发布形式,信息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性。D.音乐教育在注重多元化的同时,应加强对相关地区文化内涵的了解,在与自身文化进行比较中提高自身文化内涵。6.根据材料二,谈谈应该如何处理好线上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答案】4.C5.B6.①要充分发挥线上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各自的优势,相互借鉴。②要根据不同音乐行当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音乐教育形式。【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但对传统的音乐行当来说是不适宜的”说法绝对。根据文中“网络线上音乐教学有助于音乐教育的推广和音乐的普及”“对一些传统的音乐行当而言,传统的音乐教育形式更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知这一推断过于绝对。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互联网上的音乐教学以个人的社交平台为主”说法错误。原文是“特别是一些个人的社交平台的内容、形式都非常有趣”。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互联网上的音乐教学,特别是一些个人的社交平台的内容、形式都非常有趣,如用户将一些新流行的音乐迅速在某些平台上翻译成谱并教大家弹奏,极大地方便了大家学习乐器。同时,用户可在丰富的资源中搜索、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针对性非常强”可知,要充分发挥线上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各自的优势,相互借鉴。由“对一些传统的音乐行当而言,传统的音乐教育形式更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古琴教育,音响效果至关重要,线上音乐教学无法确定收音的材料能否真实传达音效,如果一些音效接收或传达有误,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出现错误,很难很好地完成线上教学与线下学习的互动沟通”可知,要根据不同音乐行当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音乐教育形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多余而又不多余王小鹰人活在世上忙忙碌碌地要干许多活儿,有些是为了生存必须干的,有些是为了某种责任或义务去干的,有些是为了追逐名誉金钱去干的,有些是被命运安排了不得不干的,等等。以上诸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被动式的,还有一种活儿,是凭自己的心喜欢至极了才去干的,完完全全是主动式的。对于人生来说,这种活儿看似多余却又不多余,犹如一张脸上,目能视,鼻能嗅,嘴能说,耳能听,那么眉毛呢?无眉毛照样能视能听能说能嗅,看似多余了。然而,你且把它剃去了看看?浑身地不舒服,左右不像一张脸了。你方才明白,这眉毛实在不多余了。打个譬喻,或许不很确切。观赏国画并偶尔习之是我生活中多余而又不多余的“眉毛”。我无须靠卖画换钱度日,亦不想成为名扬四海的画家,更无什么东西逼迫我作画,细细想来,仅仅因为喜欢而已。这喜欢从何而起无从追根溯源,只还记得少小不懂事时蹲小书摊,每每看那小人儿书上栩栩如生的多情公子、窈窕淑女如醉如痴,并依样画葫芦地描画下来。我记得有个叫董天野的人画的连环画特别使我入神,那些长袍水袖的小人儿情态万种,呼之欲来,实在惹人怜爱。小学里我画古装小人儿是很有些名气的,过年的时候画了赠予要好的女友,都十分珍贵的样子。1968年,我去安徽黄山茶林场落户,出发前夕,父亲送我一本清代董熊所作的梅花册页,他是从旧书店里淘来的,跟现在比比价格简直是便宜透了。父亲叫我空时临摹梅花,起初,我并不解其中真意。那本梅花册页每幅不过尺半长宽,墨骨花朵儿,疏密随意,确实耐人寻味。工余下来,我常于木箱垒起的书桌上临摹,渐渐有许多得益,画那姿态万千的梅花使我时而张皇时而渺茫的心境得以宁静。在黄山的山沟里待了六年,抬头见山,抬脚登山,生活清苦,那山景却是引人着迷。我所在的生产队三面环山,双溪夹流,若不是接二连三的什么运动弄得一百多号人哭哭笑笑无片刻安生,倒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了。我因喜欢山景,闲暇时便在纸上乱涂乱抹,总是画不出山景的精神,常常恼恨至极地摔笔。不久有著名山水画家应野平老先生率一帮学生到农场来体验生活,我像铁钉遇着磁铁似的跟着他转,随他在大山里跑来跑去,看他的笔在纸上随意摄下处处山景,拼命记,暗暗地仿效几下,略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仍不能笔随心意。应老先生后来送给我一把画扇,待我结婚时他又赠我一横幅山水画。最常来我们家的是唐云先生,号老药,与父亲是挚友。还有一个叫戴敦邦的,与父亲遂为忘年交。父亲大概没有料到,他生病过世后正是此两人为他设计了一个精巧的红木骨灰盒。终于有一次,我于父亲的故友处见得一幅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顿时像灵魂中有什么东西被人唤醒了,但觉眼目精神,心窍透亮。我恍然大悟,这便是捉住了山水的灵魂了。自此便对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爱之入迷,大小画册买了许多本,每每玩罢,自叹不能为之。父亲得知我心,便领我去见翻译家裘柱常的夫人顾飞女士,拜她为师。顾飞女士乃黄宾虹先生的女高足,深得其师笔意,且为人厚道长者,我从未捧送任何礼品,却得她的精心教悉,嘱我遍临名家珍品,并手把手地做楷模。那一年的工夫,我于画间长进不少。后因考入大学读书,又鬼使神差地写起了小说,时间分不转了,渐中途辍学,如今想来亦是一件憾事。日后又曾于政协办的一所业余美校中学了两年,跟乔木先生的弟子詹仁左学习花鸟鱼虫,那时届已误入文学魔道,常被胡思乱想侵扰,用心不专,所获甚浅。如今似乎已经认认真真地当起作家来了,也搞不清是命运所遣还是责任所使还是名利所惑,总之,正儿八经地当起了作家,而且以生命的绝大部分用于构思种种莫名其妙的故事。然而,稍有空暇便捉笔玩墨地来过过瘾头。凡有好的画展,不去看便像失落了什么似的。记得有一次博物馆开任伯年大师的画展,我进去了便像被魔法定住了似的走不开了。在那神奇的笔墨间徜徉,可以忘却尘世间的一切烦恼与不快。去年一年写一部洋洋四十八万字的长篇,闯进另一个世界不能自拔,加之十六平方米的小屋内我与丈夫各据一张写字桌便无周转之地了,要画画需得将桌上乱七八糟的稿纸收拾去再铺画纸,十分费时,故而有好一段时间不习丹青了。那时便在枕边放一本《黄宾虹山水册》,临睡前细细地读几页,不觉心旷神怡,一切疲劳与忧烦便都消除了。我以为要当好一个作家实在是不容易的,殚精竭虑,终日神思恍惚,若不是常有笔墨丹青为我消神,恐怕寿命会折了许多的。我于绘画并无许多灵气,东涂西抹的也尽是一些幼稚的东西,然而,我却离不开它,就像脸上那两条多余而又不多余的眉毛一样。(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运用排比手法罗列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事情都是被动去干的之后,自然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B.在“我”去黄山茶林场落户出发前夕,父亲因为“我”从小喜欢绘画,送了“我”一本画册,让“我”临摹梅花。C.“我像铁钉遇着磁铁似的跟着他转”一句反映了应野平老先生的魅力,表达了“我”对应野平老先生的敬仰之情。D.“我”跟顾飞女士学画时长进不少,后来跟乔木先生的弟子詹仁左学习花鸟鱼虫,但由于醉心于文学,收获不多。8.为什么说绘画于“我”是“多余而又不多余”的“眉毛”?请简要分析说明。9.本文在选材方面匠心独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在选材方面的特点及效果。【答案】7.B8.①说绘画于“我”是“多余”的是因为绘画于“我”是凭自己的心喜欢去做的,并无功利心。②说绘画于“我”是“不多余”的是因为绘画帮“我”消除疲劳与忧烦,有利于“我”写作。9.①以时间为顺序选取的材料,选取了从少小不懂事时到如今与绘画相关的材料,条理清晰。②围绕“观赏国画并偶尔习之”中心选材,表达“多余而又不多余”的主题,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③围绕着“我”选材,选取的材料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使文章真实可感。【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因为‘我’从小喜欢绘画”错误。父亲送画册是想让“我”在临摹画作中获得内心的宁静,而不是因为“我”从小喜欢绘画。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绘画于“我”是“多余”的“眉毛”,“我无须靠卖画换钱度日,亦不想成为名扬四海的画家,更无什么东西逼迫我作画,细细想来,仅仅因为喜欢而已”,绘画于“我”是凭自己的心喜欢去做的,并无功利心。绘画于“我”是“不多余”的,“在那神奇的笔墨间徜徉,可以忘却尘世间的一切烦恼与不快。去年一年写一部洋洋四十八万字的长篇,闯进另一个世界不能自拔,加之十六平方米的小屋内我与丈夫各据一张写字桌便无周转之地了,要画画需得将桌上乱七八糟的稿纸收拾去再铺画纸,十分费时,故而有好一段时间不习丹青了。那时便在枕边放一本《黄宾虹山水册》,临睡前细细地读几页,不觉心旷神怡,一切疲劳与忧烦便都消除了”,绘画帮“我”消除疲劳与忧烦,有利于“我”写作。【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文本的选材,可以从叙述的角度、叙述的顺序以及写作的内容等方面分析。从叙述的顺序来看,作者以时间为序选取材料,先从少小不懂事时蹲小书摊写起,接着叙述“去安徽黄山茶林场落户”,然后写到如今与绘画相关的材料,脉络清晰,有条理。从叙述内容来看,作者围绕自己“观赏国画并偶尔习之是我生活中多余而又不多余的‘眉毛’”的理解选材,表达“多余而又不多余”的主题,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从叙述的视角来看,全篇都以我的角度来写,所选择的材料也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比如“只还记得少小不懂事时蹲小书摊,每每看那小人儿书上栩栩如生的多情公子、窈窕淑女如醉如痴……”“不久有著名山水画家应野平老先生率一帮学生到农场来体验生活,我像铁钉遇着磁铁似的跟着他转……”等处,使文章真实可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法曰:“因势破之。”晋武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惟羊祜、杜预、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及祜卒,拜预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既至镇,缮兵甲,耀威武,遂拣精锐,袭破吴西陵都督张政,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上表曰:“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之利,而其害一二,止于无功耳。朝臣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故守之耳。昔汉宣帝议赵充国所上事效之后,责诸议者,皆叩头而谢,以塞异端也。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之。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添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矣。”时帝与张华围棋,而预表适至。华推枰敛手曰:“陛下圣明神武,国富兵强,吴王淫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帝乃许之。预陈兵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奇兵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遂虏吴都督孙歆。既平上流,于是湘江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郡,望风归附,预仗节宣诏而抚绥之。时诸将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易尽克。今大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伺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遂平孙皓。(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材料二: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之。而朝议方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直是计不出A己B功不在C身D各耻E其前言F之失G故H守之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指“举荐、推荐”,与《鸿门宴》中“杀人如不能举”的“举”意思不同。B.适,指“到,到达”,与《石钟山记》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相同。C.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D.“祜复表曰”中的“表”与“非能水也”(《荀子·劝学》)中的“水”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武帝策划消灭吴国计划得到了羊祜、杜预、张华的支持,羊祜因为病重,向晋武帝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的职务。B.杜预到任后,整修装备,训练士兵,打败了吴国西陵都督张政,又向晋武帝请示发兵攻打吴国的日期,得到了晋武帝的明确答复。C.杜预在给晋武帝的表书中借西汉宣帝评论赵充国一事,希望晋武帝尽快与朝中大臣权衡一下攻打吴国的利害关系。D.在湘江以南到交、广二州以及吴国其他州郡投降后,杜预在这些地方颁布安民告示,尽力做好安抚工作。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2)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答案】10.BDG11.B12.C13.①趁着敌人内部已经露出崩溃的态势,我方再施加军事压力,那么,敌人必定会溃败。②假若现在停下来,孙皓害怕被伐而被迫定计,或许迁都武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决策,功劳和成绩都与他们无关,他们还都羞于承认曾经讲过错话,因而这次又故意说不行。“计不出己”和“功不在身”句式对称,应在“己”“身”后BD处断开;“故”用于句首,引出结果,其前G处断开。综上应在BDG三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举荐、推荐;尽。句意:向晋武帝推荐杜预代替自己。/杀人惟恐不能杀尽。B.错误。刚才、刚刚;到。句意:适逢杜预的表书也刚刚送到。/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C.正确。D.正确。表:名词用作动词,上疏、上表;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游泳。句意:羊祜上疏请求伐吴。/并不善于游泳。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希望晋武帝尽快与朝中大臣权衡一下攻打吴国的利害关系”错,杜预在给晋武帝的表书中借西汉宣帝评论赵充国一事是希望晋武帝不要受朝议影响。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因”,趁着;“迫”,指施加压力;“溃”,溃败。②“若”,假如;“怖”,害怕;“徙都”,迁都。参考译文:材料一:凡是作战,所说的“势”,就是善于利用形势。趁着敌人内部已经露出崩溃的态势,我方再施加军事压力,那么,敌人必定会溃败。兵法说:“要利用有利态势去击破敌人。”晋武帝司马炎暗中策划消灭吴国的计划,可是朝中大臣的某些看法与此相违背,只有羊祜、杜预、张华和晋武帝的看法相同。羊祜病重,向晋武帝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等到羊祜病死,(晋武帝)就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负责荆州府的军事大计。杜预到任后,整修装备,训练士兵以显示威武,并且整编能打仗的精锐队伍,打败了吴西陵都督张政,又请示发兵攻吴的日期。晋武帝回复说明年再大举进攻。杜预上表说:“凡是国家大事,应当从利害关系出发进行相互比较,如果目前出兵有十之八九的胜利把握,而不利方面只有十之一二而已,要是停止不动,那就毫无胜算可言了。朝中大臣有的认为我军可能被打败,这种估计是毫无根据的,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决策,功劳和成绩都与他们无关,他们还都羞于承认曾经讲过错话,因而这次又故意说不行。从前西汉宣帝评论赵充国的表书时,经过反复比较之后,批评了那些参与评议的人,而评议者都行礼做了检讨,这是为了堵住反对者之口。从入秋以来,攻吴的大好形势已经存在。假若现在停下来,孙皓害怕被伐而被迫定计,或许迁都武昌,加固江南城防工事,远离居民,分兵防守,则城池不易被攻破,野外也没有物资可以掠夺,如果吴国把大船集中于夏口,则明年的攻吴计划便要化为泡影了。”当时晋武帝和张华正在下棋,适逢杜预的表书也刚刚送到。张华推开棋盘拱手说:“陛下英明伟大又通达武事,国家殷富,兵力强大,吴王孙皓过于暴虐,迫害贤人,应当立刻出兵进行讨伐,不费多大代价就可以打败他。”晋武帝同意了。杜预立刻把兵力集中在江陵,派周旨、伍巢等率领一支奇袭部队,于夜晚乘船出发,偷袭乐乡,他又设置许多旗帜,并在巴山放火,到处攻占重要地区,从心理上瓦解敌人斗志,在战斗中俘虏了吴都督孙歆。长江上游已被平定,于是从湘江以南到交、广二州,以及吴国其他州郡,都闻风投降,杜预在这些地方散发并张贴以晋武帝名义颁布的安民告示,做好安抚工作。这时召集将领开会,有人说:“敌国已有百年根基,不易一举击灭。如今正是暑天,山洪到来,传染病也将蔓延,应当等到来年冬季,再大举进攻。”杜预说:“过去东周时候燕国的乐毅凭借济西一战,吞并了强大的齐国。目前我国军队所取得的胜利,已使敌人震慑,现在好像用利刀劈竹,等到劈破几节,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不用再使多大劲了。”当即向部下讲明对策,大军直趋秣陵,所过城邑,未遇任何抵抗,很快便平定了吴国孙皓。材料二:咸宁二年冬十月,任命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羊祜上疏请求伐吴,晋武帝很赞同羊祜的意见。但当时朝廷大臣正在担忧秦州、凉州地区的胡人动乱,羊祜又上表说:“平定吴国后,胡人动乱自然就平息了,现在应当迅速完成平定吴国的伟大功业。”朝中有很多人不同意羊祜的意见,羊祜叹息说:“世上不如意的事情,十分中常占七八分。上天赐给的东西不去取,这岂不是让经历此事的人因为失去时机而感到遗憾吗!”只有度支尚书杜预和中书令张华与晋武帝的意见相合,赞同羊祜的建议。(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和曾竑父见招曹勋使君邀我避炎蒸,好句先驰识故情。长日流金虽可畏,小槽酿玉得同倾。耡荒喜已亲三径,作吏谁能更一行。且与诗翁频啸咏,个中佳处绝将迎。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标题“和曾竑父见招”表明,本诗是曾竑父邀请诗人去他那里避暑时,诗人的唱和酬答之作。B.诗的首联叙述了曾竑父的热情好客,而诗人为表感谢,在未去之前先写诗一首让人骑快马送至曾府。C.颔联中“长日”突出了“夏日昼永”的特点,“流金”则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酷暑难耐的天气特点。D.宋诗讲究“义理”,诗中未免有难懂之处,但本诗语言浅显,且有俗语,即使用典也是常见之典。15.唐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中云“偷得浮生半日闲”,本诗中的“闲情”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答案】14.B15.①酷热难耐之时,与故友举杯痛饮之畅快。②公务繁忙之余,与故友亲近田园之闲适。③朋友相见之际,吟诗唱和之愉悦。【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诗人为表感谢,在未去之前先写诗一首让人骑快马送至曾府”错,诗首联“使君邀我避炎蒸,好句先驰识故情”是说曾竑父邀请诗人去避暑,同时派人送来封信,通过这封信,诗人感受到了故人之情。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由颔联“长日流金虽可畏,小槽酿玉得同倾”可知,夏日永昼,虽然酷暑难耐,但与故友的相聚痛饮让诗人感觉无比畅快。由颈联“勒荒喜已亲三径,作吏谁能更一行”可知,本联前一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三径就荒”一句,表明诗人在朋友这里得以亲近田园生活,在公务繁杂之余感受到了田园生活之闲适。由尾联“且与诗翁频啸咏,个中佳处绝将迎”可知,诗人与朋友你唱我和,频频作诗,在这种活动中,诗人感觉佳处颇多,内心无比愉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表明诗人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追溯了蜀秦隔绝、不通人烟的漫长历史。(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简练生动地说明了洞庭湖阴晴变化的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众女嫉余之蛾眉兮②.谣诼谓余以善淫③.尔来四万八千岁④.不与秦塞通人烟⑤.朝晖夕阴⑥.气象万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嫉、蛾、谣、诼、淫、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网上流传,叶黄素可以抵御蓝光,保护视力,熬夜学习、长时间刷手机的人可以通过补充叶黄素来预防和治疗近视。研究表明,叶黄素在保护视网膜健康、预防老年黄斑变性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①。此外,人体并不需要额外补充叶黄素。因为在我们平时摄取的芒果、玉米以及所有绿色蔬菜中,②,(a只有能做到均衡饮食,日常摄入的叶黄素就可以满足人体所需。b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c我们只能通过科学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方法避免近视度数不加深。d良好的用眼习惯和适当的户外活动对预防和改善近视很有帮助。)日常生活中应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在书写和阅读时保证适宜的照明度,将桌椅调到合适的高度,使眼与视物保持适当的距离。其中,防控近视最有效也最经济的方法是保证每天户外运动的时间达到两小时,通过远眺绿色风景等让眼睛处于放松状态,可有效缓解视疲劳。③,就应该向专业医生寻求建议,并采取多种综合措施预防和管理近视问题。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8.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字母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①对于近视的疗效并未得到证实②含有足够多的叶黄素③如果有近视的问题18.a句修改为:只要能做到均衡饮食,日常摄入的叶黄素就可以满足人体所需。c句修改为:我们只能通过科学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方法避免近视度数加深。【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研究表明”统领的句子是从科学的角度谈“叶黄素”对“近视”的作用,横线①前面谈的是“预防”的作用,“但”字后面接续的应该是照应前面“治疗近视”的内容,从语意关系看是转折关系,所以应填“对于近视的疗效并未得到证实”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前面“人体并不需要额外补充叶黄素。因为在我们平时摄取的芒果、玉米以及所有绿色蔬菜中”,可判断这里应填入“含有足够多的叶黄素”之类的句子。第③处,横线后的内容是给近视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横线处内容与“就”相呼应,应填入“如果有近视的问题”之类的句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根据关联词语“就”,前句与之呼应应是“只要”。改为:只要能做到均衡饮食,日常摄入的叶黄素就可以满足人体所需。c句,否定失当,“避免”后面不应出现否定性的词语。改为:我们只能通过科学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方法避免近视度数加深。(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小栓子是宋妈的儿子。宋妈这两天正给我们讲她老家的故事:地里的麦穗长啦,山坡的青草高啦,小栓子摘了狗尾巴花扎在牛犄角上啦。“那么他也上三年级啦?”我问。“乡下人有你这好命儿?他成年价给人看牛哪!”她说着停了手里纳鞋底儿的活儿,举起锥子在头发里划几下,自言自语地说:“今年个,可得回家看看了,心里老不顺序。”她说完愣愣的,不知在想什么。“那么你家丫头子呢?”宋妈的丫头子和弟弟一样,今年也四岁了。她生了丫头子,才到城里来当奶妈,一下就到我们家,做了弟弟的奶妈。她的奶水好,弟弟吃得又白又胖。她的丫头子呢,就在她来我家试妥了工以后,被她的丈夫抱回去给人家奶去了。我问一次,她讲一次,我也听不腻就是了。“丫头子呀,她花钱给人家奶去啦!”宋妈说。“将来还归不归你?”“我的姑娘不归我?你不归你妈呀?”她问我。“那你为什么不自己给奶?为什么到我家当奶妈?为什么你赚的钱又给了人家去?”“为什么?为的是——说了你也不懂,俺们乡下人命苦呀!小栓子他爸爸没出息,动不动就打我,我一狠心就出来当奶妈自己赚钱!”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结合语境分析其原因。20.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问号,两者在语气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试结合语境分析。21.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出自语言文字运用Ⅰ和语言文字运用Ⅱ,结合语境试分析带点字表意上的不同。①通过远眺绿色风景等让眼睛处于放松状态,可有效缓解视疲劳。②今年个,可得回家看看了,心里老不顺序。【答案】19.①动词多为单字,“长”“高”“摘”“扎”等单字的运用符合宋妈的身份,语句通俗简洁。②句末均用“啦”字结尾,语气舒缓,韵味悠长,符合给儿童讲故事的语境。③句式基本相同,读来朗朗上口,听来亲切自然,更适合儿童听故事的特点。20.①前者属于反问,无疑而问,表现了宋妈对女儿强烈的爱意。②后者属于普通疑问,连续的问句表现了“我”的纯洁天真。21.第(1)句,“可”表示可能,是“可以”的意思。第(2)句,“可”表示强调,有强化语意的意味。【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据题干中“句子表达”的提示,解题时应从语体、语境的角度考虑解题思路,包括用词特点、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文中是作者转述宋妈给孩子们讲故事。用词方面,宋妈多选用符合她自己身份的单音节词,如“长”“高”“摘”“扎”等,语句通俗简洁。画波浪线句最明显的特点是每个句子结尾的语气词都是“啦”,而非“了”,句尾的“啦”给人一种舒缓悠长之感,符合给儿童讲故事的语境。同时,画波浪线的三个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包工包料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海洋工程转让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年度大数据分析服务合作经营协议2篇
- 2025年度XX小区门卫服务与社区治安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国际体育赛事举办及赞助独家合同3篇
- 2025年度工厂室内装修与消防检测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物流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多人股东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古董家具修复与保养合同签的版2篇
- 2025年度工厂货车承包及智能物流平台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 造纸行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 律师事务所人员管理制度
- 带封面的新员工入职登记表
- 20以内的加法口算练习题4000题 205
- 玻璃打胶记录
- 《全媒体营销与运营(微课版)》-教学大纲
- Module3 Unit2 Do they like apples?(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二年级上册
- 医院教学工作汇报
- 篮球球星姚明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计算机视觉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