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文言文训练-柳宗元作品(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文言文训练-柳宗元作品(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文言文训练-柳宗元作品(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文言文训练-柳宗元作品(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文言文训练-柳宗元作品(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柳宗元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杨八书,知昌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问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

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场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

淄遁之具[注],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日: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

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停,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苫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

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尺下家有积货,土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

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

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

道于行列,犹有陛视而穷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

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奉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

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

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

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

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

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有删改)

[注]脂膏滞随之具:调和饮食的工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

人皆然/

B.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

人皆然/

C.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

人/皆然/

D.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

人/皆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群,旧时交际用语,多用于书信。

B.“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与“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两句中“信”字的含义不同。

C.“其为多能若是”与“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两句中“若”字的含义不同。

D.顾,意思是回头看,与“去不复顾”(《种树郭橐驼传》)中“顾''字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在得知王参元家里失火的消息后内心波澜起伏,刚开始很吃惊,接着感到怀

疑,最后才非常高兴。

B.因为京城的很多人都说王参元有很多钱,所以当时之士不敢称赞王参元,担心说出

称赞王参元的话会被认为得了王参元的厚礼。

C.文中作者对不敢在同事面前称赞王参元感到自责,并对自己为了名誉仕途而没有向

皇帝推荐王参元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反省。

D.王参元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小学”很有研究,写有《醉赋》及《对问》,

还曾向柳宗元索要文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2)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5.请简要概括作者“大喜”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尉①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②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

州,纵士卒乎题。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

市,不嚎,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

孝德以王故,感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口:“天子以牛勺付公攀,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日:"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

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日:“幸甚!

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

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日:“将奈何?”

太尉日:“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臂者一人

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因谕目:“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

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日:“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

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

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日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日:“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日:“皆解甲散还火

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日:“吾未嗔含,请假设草具。"既食,目:“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佚打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熊请改过邠州

(节选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注】①太尉:指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济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这里以段秀实死后追赠的官名称呼他,以示尊敬。②汾阳

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于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进封汾阳王。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B.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C.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D.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无赖”含义不

同。

B.“戚不敢言”的“戚”指心中忧伤,与《声声慢》中的“凄凄惨惨戚戚'’的"戚”含义相同。

C.生人,今义是“不熟悉的人”,文中指生民,百姓。理,治。唐代为避李世民、李治讳

而改。

D.晡食:晡,申时,下午三至五时。晡食,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吾小人辍飨蜜以

劳吏者且不得暇”的"飨''含义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汾阳王的儿子郭晞担任尚书之职,兼任行营节度使,以客军名义驻于邠州,纵容士

兵违纪枉法。

B.郭晞士卒肆志,段秀实自荐担任都虞候前去平乱。不久,在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

段秀实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

C.段秀实知道要治服郭晞,不可能凭借武力,只能晓之以理,因此,辞卫士,解佩刀,

选年老腿跛的人持马,这是从行动上消除对方的戒备。

D.段秀实用大义和利害晓喻郭晞,使郭晞心悦诚服,再拜谢罪,顾叱士卒。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2)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

10.文段写段秀实勇服郭晞,请结合材料概括其“勇”的表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攀,可乎?”驼目:“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

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

植,督尔获,早缥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

小人辍维饕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

其亦有类乎?”

问者口:“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攀拳,

家不居碧®斫之器。问其能,日:“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

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一刀锯皆环立向之样人在持

弘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

指日:“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

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

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日: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

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

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郡有守,邑有隼,皆有佐政。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

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其安业。视都知野,

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

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衍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

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攀。士或谈殷、周之理者,目:”伊、傅、耳、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

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节选自柳宗元《梓人传》)

【注】①梓人:木匠。②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弓I:十丈。③碧:磨刀石。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B.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C.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D.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弓I/右执杖/而中处焉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移之官理”的“理”和乙文“万国既理”的“理”,都是治、治理的意思。唐人避唐

高宗李治讳改“治”为“理”。

B.乙文中的“绳墨”指用绳染墨在木上弹印直线,是木工用来取直的工具。在《离骚》“背

绳墨以追曲兮”中,“绳墨”喻指准绳、准则。

C.乙文中的“守”,又称郡守,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宰”,又称太宰,一乡的

最高行政长官。

D.乙文中“伊、傅、周、召”中“周”,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姓姬,名旦,

曾辅佐武王灭商,又辅佐成王平定管、蔡之乱。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题目虽称为“传”,却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都兼有寓言性质,它从形式上看是

一篇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是一篇寓言。两文都是以奇人奇事来讽喻时政的传。

B.《种树郭橐驼传》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有郭橐驼和“他植者”的对比,种植的当与

不当、管理的善与不善的对比。对比有叙事性也有论述性的。

C.两文的行文格局相似,前幅叙事,后幅议论,前幅叙郭橐驼、梓人,后幅议吏治、

相道,前后两者是类比、对应的关系。叙事是主,议论是宾。

D.《种树郭橐驼传》最后点明中心“养人术”,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

的还要“养民《梓人传》特别点出的“体要”二字,是全篇之纲绳,“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

1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小人辍飨蜜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

15.根据乙文,请分条概括“相道”的具体做法。

参考答案:

1.A2.D3.C4.(1)可现在(您的财物)幸好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

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

(2)现在我陈述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所以本来准备慰问您,却变成向您道

喜。5.①王参元才能不再被谣言污染。②可以公开宣扬王参元的才能。③主持考试的,

可以大胆录取王参元,不再怕别人说闲话。

【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

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

士都是这样。

“乃始厄困震悸”中“厄困震悸”表并列关系,意思是“受到种种妨碍和惊吓”,句意完整,中

间不宜断开,排除BC;

“古之人皆然”是主谓宾结构,意思是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以及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信,相信/实在。句意:即使是圣人也不能根据这种(断定)一定会这样/实在很快乐。

C.若,像/你的。句意: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

D.“含义相同”错。顾,回头看/照看。句意:还有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笑的/离去不再照看。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对不敢在同事面前称赞王参元感到自责”错误。根据原文“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

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可知,柳宗元敢于在同事面前

称赞王参元,自责的是人微言轻。

故选Co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为……所”,表被动;“涤荡”,烧光;“举”,完全。

(2)“陈”,陈述;“吊”,慰问;“更”,变。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原文"乃今奉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据此看出,王参元才能不再被谣言污染。

②原文“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手心者,

咸得开其喙”。据此看出,可以公开宣扬王参元的才能。

③原文“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据此看出,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王参元,不再怕

别人说闲话。

参考译文:

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

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

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

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您殷勤地奉养父母,终日安乐,只希望恬静安闲不出事情。如今竟然遇到意外的大火灾,

使您震动惊惧,甚至连普通饭食的供给,也许都已经很困难了。因此我刚听说时吃了一惊。

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果,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

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

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但是,这种理论非常抽象、

奇怪,即使是最聪明的圣人也不能根据这种(理论来断定事实)一定会这样,所以(我)接着就

感到怀疑。

像您这样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很有研究,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可

是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而取得高官厚禄,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大多数说您有很多

钱,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顾虑,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

个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口。加之公道不容易说清,世上的人很

多是喜欢怀疑和妒忌的。一说出称赞您的话,那般(喜欢)嘲笑的人就认为得了您的厚礼。我

从贞元十五年看见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

公道很久了,不但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己认为庆幸而做了皇上身边的臣

子,能够尽量说话,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疏通足下不能上达的情况。但是,我时常在同事面前

称赞您时,还有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笑的。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使人信任,平时

的好名誉没有树立,竟被世人把这种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几道谈这些事情,非常痛

心。可现在(您的财物)幸好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烧黑了您

的屋宇,烧红了您的断垣残壁,从而表示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

被谣言污染,您的真相显露了。这是火神祝融扶助您啦!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

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造成的好名誉。(以后大家)都会原谅你,可以公开宣

扬你的才能了,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时,可

以大胆录收您,不再怕别人说话。现住,我就是想要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

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我非常高兴。

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

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之。现在我陈述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所以本来准备慰

问您,却变成向您道喜。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

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

您先前要我的文章古书,我始终没有忘记,只是想等到有几十篇后再一起带给您而已。

吴二十一来我这里,说您写有《醉赋》及《对问》,非常好,可要寄给我一本。宗元向您问

好。

6.B7.D8.C9.(1)副元帅难道对不起你们吗?为什么要用暴乱来败坏郭家

的名声?替我告诉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

(2)现在您放纵士兵为非作歹,这样将造成变乱,扰乱天子边地,应该归罪于谁?罪将连

累到副元帅身上。10.①自荐平乱;

②诣营陈辞;

③请留宿营。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就睡在营中。郭晞连衣服也不脱,命警卫敲打着梆子保卫段太尉。第二天一早,

郭晞和段太尉一起来到白孝德那儿,道歉说自己实在无能,请求允许改正错误。邠州从此没

有了祸乱。

“军中”是“遂卧”的后置状语,原句应为“遂(于)军中卧”;而“晞”则是后一句的主语,故应

在“中”后断开,排除CD;

“戒”是“候”的修饰副词,“太尉”是动词“卫”的宾语,故中间不能断开;“邠州”是后文“由是无

祸”的主语,应在“邠州”前断开,排除A。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无赖”:违纪枉法/指小孩顽皮、淘气。句意:纵容士兵违纪枉法/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

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B.“戚”:心中忧伤。句意:心中忧伤却不敢明说/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C.说法正确。

D.“晡食”“飨”,都是晚餐、晚饭的意思。句意:我还未吃晚饭/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

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从行动上消除对方的戒备”错,这一做法应该是“从心理上”。

故选Co

9.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⑴“固……耶”,难道……吗;“若属”,你们;“奈何”,为什么;“白”,告诉。

(2)“恣”,放纵;“且”,将;“乱”,扰乱;“欲谁归罪”,欲归罪于谁,宾语前置。

10.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而段秀实说“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

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主动请缨可看出其自荐平乱之“勇”。

根据原文“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蹙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

者出,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

听我言。’”可看出其诣营陈辞之“勇

根据原文“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而后面“晞

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可看出其请留宿营之“勇”。

参考译文:

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汾阳王的儿子

郭晞担任尚书之职,兼任行营节度使,以客军名义驻于邠州,纵容士兵违纪枉法。邠州人中

那些惯偷以及狡黠贪婪、强暴凶恶的家伙,纷纷用贿赂手段使自己有军队的名号,恣意妄为,

官吏都不能干涉。他们天天成群结伙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一不满意,就用暴力打断他人的

手脚,用棍棒把各种瓦器砸得满街都是,然后裸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还撞死怀孕的妇女。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的缘故,心中忧伤却不敢明说。

段太尉从泾州用文书报告节度使府,表示愿意商量此事。到了白孝德府中,他就说:“天

子把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却无动于衷。大乱将要发生,您怎么

办?”白孝德说:“我愿意听您的指教。”段太尉说:“我担任泾州刺史,很空闲,事务不

多;现在不忍心百姓没有外敌却惨遭杀害,使得天子的边防被扰乱。假如你任命我为都虞候,

我就能替您制止暴乱,使您的百姓不再遭到伤害。”白孝德说:“太好了!”听从了段太尉

的请求。

段太尉代理都虞候职务一个月后,郭晞部下十七人进街市拿酒,又用兵器刺酿酒的技工,

砸坏酒器,使酒流进河沟中。段太尉布置士兵去抓获这十七人,全都砍头,把头挂在长矛上,

竖立在市门外。郭晞全军营都骚动起来,纷纷披上了盔甲。白孝德惊慌失措,把段太尉叫来

问道:“怎么办呢?”段太尉说:“没有关系!让我到郭晞军营中去说理。”白孝德派几十

名士兵跟随太尉,太尉全都辞掉了。他解下佩刀,挑选了一个又老又跛的士兵牵马,来到郭

晞门下。全副武装的士兵涌了出来,段太尉乘机述说道:“郭尚书难道对不起你们吗?副元

帅难道对不起你们吗?为什么要用暴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告诉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

说话。”

郭晞出来会见太尉。段太尉说:“副元帅的功勋充塞于天地之间,应该使其流传。现在

您放纵士兵为非作歹,这样将造成变乱,扰乱天子边地,应该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

身上。现在邠州那些坏家伙用贿赂手段使自己有军队的名号,杀害百姓,像这样再不制止,

还能有多少天不发生大乱?大乱从您这儿发生,人们都会说您是倚仗了副元师的势力,不管

束部下。那么郭家的功名,将还能保存多少呢?”话没有说完,郭晞再拜道:“承蒙您用大

道理开导我,恩情真大,我愿意率领部下听从您。”回头呵斥手下士兵说:“全都卸去武装,

解散回到自己的队伍里去,谁敢闹事,格杀勿论!”段太尉说:“我还未吃晚饭,请为我代

办点简单的食物。“吃完后,又说:"我的毛病又犯了,想留宿在您营中。“命令牵马的人

回去,次日清早再来。于是就睡在营中。郭晞连衣服也不脱,命警卫敲打着梆子保卫段太尉。

第二天一早,郭晞和段太尉一起来到白孝德那儿,道歉说自己实在无能,请求允许改正错误。

邠州从此没有了祸乱。

11.D12.C13.C14.(1)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

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

(2)我听说做脑力劳动的人役使别人,做体力劳动的人被人驱使,他大概就是做脑力劳动

的人吧?15.①目光长远,知人善任;

②纲纪严明,赏罚清楚;

③运用智慧,掌握全局;

④不自尊自大,不虚图功名;

⑤信任下属,各司其职。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

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

间。

“委群材”“会众工”为并列结构,应在“会”之前断开,排除AB;

“左持引”“右执杖”为并列结构,应在“右”之前断开,排除C;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句意: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

B.句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

墨斗等东西。/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

C.“一乡的最高行政长官”错误,“宰”,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

D.句意:伊尹、傅说、周公、召公。/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

我。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叙事是主,议论是宾”错误,两文叙事是宾,议论是主,前宾后主。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小人”,小民,百姓;“飨餐”,吃饭;“劳”,慰劳;“蕃”,使……增多。

(2)“役”,役使,驱使;“役于人”,被动句,被人驱使;“彼”,他;“其”,表揣测,大概。

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依据“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能者进而由之,

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可概括出:目光长远,知人善任;

②依据“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可概括出:纲纪严明,赏罚清楚;

③依据“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

手据其图而究焉”可概括出:运用智慧,掌握全局;

④依据“不衙能,不矜名”可概括出:不自尊自大,不虚图功名;

⑤依据“不亲小劳,不侵众官”可概括出:信任下属,各司其职。

参考译文: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

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

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

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

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

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

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

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