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此诗堪称唐诗极品,其颈联尤为脍炙人口。原因安在?奥秘之一,是这首诗的颈联隐含着两幅高度抽象又极为形象的几何图形,极巧地动用了几何美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分别绘成如下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表示无限平面(大漠),一根直线(孤烟)从这个无限平面上沿垂直方向上升到无限的空间,由二维平面和一维直线组成了一个三维空间,又与时间组成四维宇宙。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上,一条长河滚滚奔流。一轮落日与长河从相离到相切到相交到相融;如果把镜头推远,长河成了一线,落日与之相离相切,最终成为落在线上的一点。初唐王湾,到跨越盛唐、中唐的王维、杜甫,到中唐刘禹锡,晚唐雍陶等人的不少佳作,均隐含着几何图形,并可据以绘成几何图形,这就是唐诗的“几何现象”。唐诗的美是千姿万态的,其“几何现象”便是其中特异的一态。它赋予读者简约美。据“大漠孤烟直”所绘之几何图形线条和结构都很简单,但它的内涵却无比丰富恢宏。“大漠”因有“孤烟”与其垂直而显得更广阔更空旷,仿佛真正达到了数学意义的无穷“大”;而“孤烟”则因有这无穷“大”与它垂直而显得更“直”,更显其上升是无限的,更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升腾力,也更切合那个“大漠”的“漠情”。这无比壮观的强劲升腾是只有那个“大漠”才有的景象,同时也是只有这个诗人才有的为国建功立业激情的真切写照。在这里已不纯是“大漠”与“孤烟”的垂直,更是诗人爱国思想和急剧升腾的奔赴边塞慰问将士的激情“垂直”而成的广阔胸怀。它赋予读者图画美。古人论诗历来推崇“诗中有画”。唐诗的“几何现象”已不仅是诗评家和读者一般认同的中国山水画之类,而更是具简约之美的几何图形,这就使这些诗中的“画”更富底蕴,更富气韵。唐诗“几何现象”赋予读者的图画美与一般“诗中有画”的“画”的美在质上是有所不同的。它赋予读者时空美。唐诗隐含的几何图形都是或极其壮阔、或玲珑剔透的三维空间,然后与其所发生的时间复合成含宏万汇的时空连续区,把有限的诗歌语言嵌镶于无穷的时空,给诗人一个写意的巨大“坐标系”,给骚人一个抒情的强大依托,使读者有了一个“沉思”的巨大空间。当诗人用简明的几何图形将自己的诗情驰骋在永远美丽的时空连续区之时,其诗歌对读者的心灵就有了极强的穿透力和张力。唐诗“几何现象”为何如是之美呢?几何图形尤其是立体几何图形是用具体的点线面来表示抽象的概念。一个有限的平行四边形表示一个无限的平面,这个平面是抽象的,无厚度无边际。当几何图形渗入唐诗领域就充分发挥其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特异功能,使唐诗显现出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美质,使诗歌创作必不可少的一翼形象思维与它不可或缺的另一翼抽象思维高度地统一,显现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摘编自彭晖《唐诗几何美浅谈》)材料二: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文化中,有不少使用几何意象的佳作。在古代诗词中“点”常常是孤人独物如孤帆、片花、泪滴、行客等远观似点的物象。线往往是似线的一些东西如行程、河流、远路、雁阵等等,面则是平的东西如荒原、水面、沙漠、长天等等,而无形的风、雾、云、光影、声音等则是介于面与体之间,似面非面,似体非体的用来连接以上固态几何体的气态几何体。唐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由两个意象孤帆和长江组合起来,孤帆是点,长江是线,点已是渐行渐远的远点,线已由李白身前的纵线转成天际的横线,点不断慢慢的在向横线移动,不见了,人心中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图形的〖解析〗中一目了然。李白口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浓。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却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该诗隽永的意境而成千古绝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则是“线线点,线线点”的构图,更为复杂但由于有相同的节奏使得意境更加动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明月为圆,汉关成线,征人作点。圆下引线,线外设点,点于线尽之处消亡悲凉不胜。在几何意象中云、风、雾、影就像一无形的无处不在的“面”轻拂人心,它使意境更加朦胧。如“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风是朦胧的面,月是思念的圆,叶、寒鸦是衰老的点,进而时空轮回转换,产生的美感不言而喻。(摘编自马晓华周乃军《例析诗词中的几何构图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的颈联隐含着诸多富有意蕴的几何意象,前一句的几何意象是平面和直线,后一句的几何意象是点、线、圆。B.“大漠孤烟直”中的几何意象蕴含着强劲的升腾之力,既展现了“大漠”独有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激情。C.唐诗的“几何现象”不是人们所推崇的“诗中有画”,而是更具简约之美的几何图形,它赋予读者更富底蕴、气韵的图画美。D.孤帆、泪滴、河流、雁阵,荒原、长天这些看去似点、似线、似面的物象常常被古代诗人运用创造出隐含几何意象的佳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诗人能把有限的诗歌语言融入到无穷的时空里,让自己的诗情纵横驰骋,诗歌就能产生极强的情感张力。B.如果想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高度统一,显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就一定要把几何图形渗入到诗歌创作中。C.“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情景交融、意境隽永,根本原因就在于诗句中隐含着巧妙的几何意象。D.使用几何意象的诗词佳作屡见不鲜,可见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艺术有众多的相通之处。3.材料一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C2.D3.材料1从三个方面论证:首先指出什么是唐诗的“几何现象”;其次阐述唐诗的“几何现象”美在何处(美的类型);最后分析唐诗的“几何现象”如此之美原因。〖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C.“不是……而是……”逻辑关系错误,依据原文材料一“不仅是诗评家和读者一般认同的中国山水画之类,而更是具简约之美的几何图形”,二者都包括,应是递进关系,而选项“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只包括后者。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只要……就能产生……”错误,过于绝对,诗歌情感张力的产生,需要多个条件,“把有限的诗歌语言融入到无穷的时空里”只是其中之一,不能用“只要……就”。B.“如果……就一定要……”错误,过于绝对,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其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特异功能,使唐诗显现出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美质,使诗歌创作必不可少的一翼形象思维与它不可或缺的另一翼抽象思维高度地统一,显现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可知,“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高度统一,显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的方法不止“把几何图形渗入到诗歌创作”这一种。C.“根本原因就在于……”错误,“诗句中隐含着巧妙的几何意象是原因之一,不能确定是“根本原因”。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由材料出处《唐诗几何美浅谈》可知,材料一的中心话题是“唐诗中的几何现象”。材料一共九段文字,第一段由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引出“几何美学”,接着二、三段对这首诗颈联的几何美学进行解说,到第四段引出话题“唐诗的几何现象”,“初唐王湾,到跨越盛唐、中唐的王维、杜甫,到中唐刘禹锡晚唐雍陶等人的不少佳作,均隐含着几何图形,并可据以绘成几何图形,这就是唐诗的‘几何现象’”,这是第一部分,解说何为唐诗的“几何现象”。第五段“唐诗的美是千姿万态的,其‘几何现象’便是其中特异的一态”指出唐诗“几何现象”之美,六、七、八段从“它赋予读者简约美”“它赋予读者图画美”“它赋予读者时空美”三个方面阐释唐诗“几何现象”美在何处,这是第二部分。第九段“唐诗‘几何现象’为何如是之美呢”是分析唐诗“几何现象”如此之美的原因,这是第三部分。(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雷雨(节选)曹禺开幕时,四凤在靠中墙的长方桌旁,背着观众滤药,她不时地摇着一把蒲扇,一面在揩汗;鲁贵(她的父亲)在沙发旁边擦着矮几上零碎的银家具,很吃力地,额上冒着汗珠。鲁贵(喘着气)四凤!四凤(厌烦地,冷冷地看着她的父亲)是!爸!干什么?鲁贵我问你听见我刚才说的话了么?四凤都知道了。您少说闲话吧!(嘘出一口气)呀!天气这样闷热,回头多半下雨。鲁贵四凤,你听着,我再跟你说一遍,回头见着你妈,别忘了把新衣服都拿出来给她瞧瞧。四凤(不耐烦地)听见了。鲁贵(自傲地)是你爸爸混事有眼力,还是她有眼力。四凤(轻蔑地笑)自然您有眼力啊!鲁贵你还别忘了告诉你妈,你在这周公馆吃得好,喝得好,白天侍候太太少爷,晚上还是听她的话,回家唾觉。四凤那倒不用告诉,妈自然会问你。鲁贵(得意)还有啦,钱,(贪婪地笑着)你手里也有许多钱啦!四凤钱!?鲁贵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他们……四凤(赶紧接下去,,不愿听他要说的话)那您不是一块两块都要走了么?喝了!赌了!鲁贵(笑,掩饰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样。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我说啊,你等你妈来,把这些钱也给她瞧瞧,叫她也开开眼。四凤哼,妈不像您,见钱就忘了命。(回到中间茶桌滤药)鲁贵(坐在长沙发上)钱不钱,你没有你爸爸成么?你要不到这周家大公馆帮主儿,这两年尽听你妈妈的话,你能每天吃着喝着,这大热天还穿得上小纺绸么?四凤(回过头)哼,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鲁贵什么脸不脸?又是你妈的那一套!你是谁家的小姐?底下人的女儿,帮了人就失了身份啦。四凤(气得只看父亲,忽然厌恶地)爸,您看您那一脸的油,——您把老爷的鞋再擦擦吧。鲁贵(凶凶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四凤(忍气)爸爸,您留几句回家说吧,这是人家周公馆!鲁贵咦,周公馆挡不住我跟我女儿谈家务啊!我跟你说,你的妈……四凤(突然)我可忍了好半天了。我跟您先说下,妈可是好不容易才回一趟家。这次,也是看哥哥跟我来的。您要是再给她一个不痛快,我就把您这两年做的事都告诉哥哥。鲁贵我、我,我做了什么啦?(觉得在女儿面前失了身份)喝点,赌点,玩点,,这三样,我快五十的人啦,还怕他么?四凤他才懒得管您这些事呢!——可是他每月从矿上寄给妈用的钱,您偷偷地花了,他知道了,就不会答应您!鲁贵那他敢怎么样,(高声地)他妈嫁给我,我就是他爸爸。四凤(羞愧)小声点!这没什么喊头。太太在楼上养病呢。鲁贵哼!(滔滔地)我跟你说,我娶你妈,我还抱老大的委屈呢。你看我这么个机灵人,这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哪一个不说我鲁贵呱呱叫。来这里不到两个月,我的女儿就在这公馆找上事;就说你哥哥,没有我,他能在周家的矿上当工人么?叫你妈说,她成么?这样,你哥哥同你妈还是一个劲儿地不赞成我。这次回来,你妈要还是那副寡妇脸子,我就当你哥哥的面不认她,说不定就离了她,别看她替我养女儿,外带来你这个倒霉蛋哥哥。四凤(不愿听)爸爸。鲁贵他哪一点对得起我?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好不容易我荐他到了周家的矿上去,他又跟工头闹起来,把人家打啦。四凤(小心地)我听说,不是我们老爷先叫矿上的警察开了枪,他才领着工人动的手么?鲁贵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四凤您听错了吧。哥哥说他今天自己要见老爷,不是找您求情来的。鲁贵(得意)可是谁叫我是他的爸爸呢,我不能不管啦。四凤(轻蔑地看着地的父亲,叹了一口气)好,您歇歇吧,我要上楼给太太送药去了。(端起了药碗向左边饭厅走)(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贵和四凤两人边干活边谈话,既是他们普通生活的场景,又是作者的特意安排。B.鲁贵和四凤的谈话体现了父女两人的脾性,也流露出鲁贵自私、贫婪,趋炎附势等性格特征。C.节选部分两次写到天气热,既体现了不同人物此时的心情和性格特征,更写出了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D.节选部分一方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为全剧的发展做铺垫,有利于推动剧情发展。5.节选部分通过鲁贵和四凤的对话除了揭示父女间的矛盾外,还揭示了哪些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简要概括四凤母亲的性格特点。〖答案〗4.C5.①鲁贵与妻子、儿子的矛盾。鲁贵认为妻子穷讲究,认为儿子不好好干。②鲁贵的儿子与周家矿上的矛盾。鲁贵的儿子率领矿工罢工,要到周家给老板讲罢工的条件。6.①爱家庭。舍不得自家女儿当人家的使女,回来先看自己的女儿,会问女儿的具体情况;把挣的钱寄回家。②讲脸面。为了自家脸面到很远的地方做帮佣。③有骨气。鲁贵认为这是“穷骨头”,体现了她的傲骨。〖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更写出了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错误,剧本里的环境具有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作用,但当时四凤提到“天气这样闷热”只是对闷热天气的描述,主要是为了表现在这种天气下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征,与社会环境无关。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可知鲁贵和妻子之间有矛盾;根据“他哪一点对得起我?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好容易我荐他到了周家的矿上去,他又跟工头闹起来,把人家打啦”可知鲁贵和儿子之间有矛盾。鲁贵认为妻子穷讲究,认为儿子不好好干。根据“反正这孩子混蛋,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可知,鲁贵的儿子与周家矿上的矛盾。鲁贵的儿子率领矿工罢工,要到周家给老板讲罢工的条件。【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四凤的话“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我跟您先说下,妈可是好容易才回一趟家。这次,也是看哥哥跟我来的”可知,四凤母亲爱自己的家庭。根据鲁贵的话“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可知,四凤母亲讲脸面,自尊自爱自强。根据“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可知,在鲁贵眼里的没骨气其实是有骨气,这一反面描写反而体现了她的傲骨。二、古代诗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7.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①毋无以也②失其所与,不知 B.①刑于寡妻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①砉然向然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①莫春者②异乎三子者之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以”通“已”,停止。句意: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话)。“知”通“智”,明智。句意: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B.“刑”通“型”,树立榜样。句意:(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戮”通“勠”。句意: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C.“向”通“响”,响声。句意:都发出皮骨相离声。“颁”通“斑”。句意: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D.“莫”通“暮”。句意:晩春。“异乎三子者之撰”,没有通假字。句意:和他们三人(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不同。故选D。8.下列各项句中的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①约为婚姻②未尝见全牛也 B.①依乎天理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C.①莅中国而保四夷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①而听细说②视为止,行为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婚姻”,古义为“亲家”,今义指“结婚的事情”。句意:(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未尝”,古今同义,都指“不曾”。句意:再也不曾见过完整的牛了。B.“天理”,古义为“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指“天然的道理”。句意:遵循自然规律或道德标准。“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指“很,十分”。句意: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C.“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句意: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以及”,古义指“从而推广到”,今义指“表并列的词或词组”。句意:孝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D.“细说”,古义指“小人的谗言”,今义指“详细地讲述”。句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行为”,古义指“动作因此”,今义指“一个人的做法或者活动”。句意: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故选A。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风乎舞雩②然后从而刑之 B.①以无厚入有间②谨庠序之教C.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D.①族庖月更刀②朝济而夕设版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①名词作动词,吹风。句意:在舞雩台上吹风。②名词作动词,处罚。句意:然后就用刑法处罚他们。B.①形容词作名词,厚度。句意: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②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认真从事学校的教育。C.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句意: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句意:交叉持戟的守卫想要阻止他不让他进。D.①名词作状语,每月。句意: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②名词作状语,早晨。句意: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故选B。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全正确一项是()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怜惜)B.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哀怜)故幸来告良(幸亏)C.素善留侯张良(交好)臣之所好者道也(自然的规律)D.尝为晋军赐矣(恩惠)沛公则置车骑(放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句意: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君子来施行了。“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句意: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惜一头牛。爱,吝惜。B.“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句意: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故幸来告良”,句意:因此幸亏他来告诉我。C.“素善留侯张良”,句意: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臣之所好者道也”,句意:我所注重探究是解牛的规律。D.“尝为晋军赐矣”,句意:国君您(秦伯)曾经施予晋君(晋惠公)恩惠。“沛公则置车骑”,句意:刘邦就放弃车辆和随从人马。故选A。11.下列各项,特殊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A.①然则一羽之不举②籍何以至此B.①百姓之不见保②吾属今为之虏矣C.①加之以师旅②王坐于堂上D.①臣之所好者道也②以其无礼于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两句均为宾语前置句,①正常语序为“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句意:这样看来,那么拿不起一根羽毛。②正常语序为“籍以何至此”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我怎么会这样对你呢?B.两句均为被动句,①“见”表被动,句意:老百姓没有被保护。②“为”表被动,句意: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C.两句均为状语后置句,①正常语序为“以师旅加之”,句意:有别国的军队来侵犯它。②正常语序为“王于堂上坐”,句意:大王在殿堂上坐着。D.①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②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以其于晋无礼”。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①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②、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③,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备注〗①萧:萧县。②榖:榖水。③孝惠、鲁元:刘邦的子女。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B.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C.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D.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之地,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在秦、汉时“关”专指函谷关。B.致命,指宣布命令。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宣布项王的命令。C.“故当分其地而王之”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王”字含义不同。D.“汉军皆走”与“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两句中的“军”字含义不同。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手段残忍。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咸阳,杀死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B.项羽有私心。他为实现称王的目的,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C.项羽善于用兵。在彭城之战中,杀死汉兵十多万人,且把汉军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D.项羽做事迟疑。在睢水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军层层包围,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致使汉王借狂风从西北吹来之际逃脱。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子薄也。〖答案〗12.D13.B14.D15.(1)然而身披坚硬的铠甲,手持锐利的兵器,带头起事,多年暴露在山野,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2)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让我治理它,等到三年后,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君子(推行)了。(3)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而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解析〗【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四月,汉军已经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女,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于是引兵向西从萧县进军,早晨向东攻打汉军,推进到彭城,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其货宝美人”是“收”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日中”为时间状语,“日中大破汉军”说的是“日中”时“大破汉军”,故“日中”前应断开,排除C。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的能力。A.正确。B.错误,“致命”指传达言辞、使命。“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报告请示破关入侵的情况。C.正确。名词使动用法,使……称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句意:按理也应当分给他土地使他称王。/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D.正确。将士。/名词作动词,驻军。句意:汉朝将士都四处逃跑。/刘邦驻军在霸上。故选B。【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羽做事迟疑”“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原文没有相关内容,选项无中生有。故选D。【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被”,同“披”,披着;“执”,拿着;“定”,平定。(2)“如”,第一处为“或者”,第二处为“至于”;“比及”,等到;“俟”,等待。(3)“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亡”,使……灭亡;“陪”,增加。参考译文:项羽率兵向西进军屠掠咸阳城,杀死了秦国的降王子婴,焚烧了秦朝的宫殿,大火三个月都没有熄灭,劫取了秦朝的财宝、美女,往东而去。有人劝项羽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富饶,可以建都成就霸业。”项羽看到秦朝宫殿都被大火烧得残破不堪,心里又思念家乡,打算向东而归,说:“富贵以后不回故乡,就好像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谁能知道他富贵了呢!”那个劝项羽的人说:“人说楚人好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到这话,把那个劝说的人扔进油锅里烹炸而死。项王派人向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怀王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于是项羽尊称怀王为义帝。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文武大臣为王,并对他们说:“天下发动起义之初,暂时封立诸侯,为的是讨伐秦朝。然而身披坚硬的铠甲,手持锐利的兵器,带头起事,多年暴露在山野,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按理也应当分给他土地使他称王。”诸将都说:“好。”于是分封天下,立诸将做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的土地,在南郑建都。项王立自己为西楚霸王,统辖九个郡,在彭城建都。这年春天,汉王部署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楚国。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命令诸将攻打齐国,他自己又率领三万精兵向南从鲁县穿过胡陵。四月,汉军已经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女,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于是引兵向西从萧县进军,早晨向东攻打汉军,推进到彭城,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汉朝的将士都四处逃跑,前后相随掉进穀水、泗水,楚军杀了汉兵十多万人。汉兵都向南逃跑到山里,楚军又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汉军退却,被楚军逼挤,被杀的人很多,汉军十多万士兵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汉兵堵塞而不向前流动了。楚军把汉王包围了三层。正在这个时候,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摧折树木,掀毁房含,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向着楚军迎面扑来。楚军非常混乱,队阵崩溃,四处逃散,这时,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到沛县,接取家眷向西逃跑;项王也派人追赶他到沛县,擒取汉王的家眷,汉王的家眷都已逃散,没有跟汉王见面。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选。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姐弟俩才得以脱险。(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立春①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③,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备注〗①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②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③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④那:通“挪”,移动。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着眼前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B.颔联叙写了昔日京城里庆祝立春的热闹,反衬出诗人眼前客居他乡的冷清。C.颈联视线又回到现实,诗人看着巫峡中那滚滚而来的冰冷江水,悲愁满怀。D.“呼儿觅纸一题诗”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悲苦处境。17.“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答案〗16.B17.①因国家的处境而悲伤。以往立春时,两京热闹美好,时过境迁,国家动荡不安,让诗人悲伤不已。
②因自己的处境和前途而悲伤。自己历经战乱,漂泊他乡,“此身未知归定处”,自己萍踪难定,前途渺茫,这也让诗人感到真切的悲苦。〖解析〗【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反衬出诗人眼前客居他乡的冷清”错误,颔联叙写了昔日京城里庆祝立春的热闹,反衬的不是作者此刻的冷清,而是“昔盛”反衬国家的“今衰”,以从前的乐景反衬作者当下客寓流离生活的愁苦,深沉曲折地表达出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与浓烈的怀乡之愁。。故选B。【17题详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人悲伤的原因:杜甫在寓居夔时所做,离安史之乱结束不过数年。杜甫由眼前的春盘,回忆起往年太平“盛世”,两京立春日的美好情景。但眼下的现实,却是飘泊异乡,萍踪难定。面对巫峡大江,愁绪如东去的一江春水,滚滚而来。悲愁之余,只好“呼儿觅纸”,寄满腔悲愤于笔端了。这是封建时代,一个正直诗人命运坎坷,前途未卜的形象写照。分析时可通过“忽忆两京梅发时”和注释中的“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分析,时过境迁,因国家的处境而悲伤;结合“此身未知归定处”可知“诗人萍踪难定,前途渺茫”因自己的处境和前途而悲伤。(四)名篇名句默写18.补写出系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哂”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遭际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的国事,直接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的悲苦情感,余韵无穷。(3)《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看到的开阔高远的深秋金陵江山景象。〖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三、语言文字运用19.以下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饥馑(jǐn)目眦(zì)暂时(zhàn)提炼踌躇满志B.褊狭(biǎn)抱厦(shà)罪愆(qiān)纯粹前合后偃C.崤山(xiáo)孝悌(tì)石墁(màn)青蒿沧海一栗D.忖度(cǔn)桅杆(wéi)陨落(yǔn)迷惘五彩斑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暂时”的“暂”应读作zàn;C.“沧海一栗”的“栗”应写作“粟”;D.“五彩斑阑”的“阑”应写作“斓”。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四大家族”是指《红楼梦》中以贾家(①)(②)二府为代表,由“(③)”四家为主组成的一个封建利益集团。他们按照门当户对的观念,通过长期联姻等方式,形成家族式垄断,______经济利益和政治资源,最终达到“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共生模式。金陵“四大家族”内部包括姻亲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金陵“四大家族”外部存在荣辱与共,______的密切关系。“四大家族”的姻亲关系,使得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注定沦为悲剧,而“金玉良缘”则成为利益权衡的必然;“四大家族”的经济关系,使得他们为维持腐朽生活而加剧对底层劳动者的剥削;“四大家族”的政治关系,激化了他们和无产者之间的阶级矛盾。“四大家族”作为明暗线贯穿《红楼梦》始终,有三:一是通过介绍人物之间______的复杂关系,为刻画人物性格及昭示其命运起伏增添了现实合理性;二是通过对“四大家族”的铺陈和渲染,______故事发生的大背景,推动情节的起承转合;三是明写贾府从“钟鸣鼎食”到“树倒猢狲散”,。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攫取唇亡齿寒盘根错节营造B.攫取唇腐齿落根结盘据营造C.获取唇亡齿寒根结盘据建造D.获取唇腐齿落盘根错节建造21.下列在文中波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暗述“四大家族”整体的由盛转衰,以点带面地描绘出封建社会末期贵族的没落衰亡。B.暗述整体由盛转衰的“四大家族”,点面结合地描绘出封建社会末期贵族的没落衰亡。C.暗述“四大家族”整体的由盛转衰,点面结合地描绘出没落衰亡的封建社会末期贵族。D.暗述整体由盛转衰的“四大家族”,以点带面地描绘出没落衰亡的封建社会末期贵族。22.结合你对《红楼梦》的阅读理解,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内容。〖答案〗20.A21.A22.①荣(荣国府)②宁(宁国府)③贾史王薛〖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攫取:掠夺,贬义词。获取:获得,取得。语境指四大家族对经济利益的掠夺占有,带有贬义,应填“攫取”。唇亡齿寒: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语境指关系密切,应填“唇亡齿寒”。盘根错节:比喻事物的关系错综复杂,很难处理。根结盘据:形容基础牢固,势力强大。语境指关系复杂,应填“盘根错节”。营造:①经营建造。②经营制造。建造:打造一些楼房等建筑,制造依照规划而建,造成规划的实施。语境指经营关系,应填“营造”。故选A。【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照应前句“明写”,应先说“暗述”,“点”指的是“贾府”,“面”指的是“四大家族”,前文明写的是“点”,下面应衔接暗述的“面”,排除BD;贾府是“四大家族”的代表,“以点带面”更准确,描绘出的应该是封建社会的“没落衰亡”,排除C。故选A。【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金陵四大家族指《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家亡血史)四大家族。以贾家荣国府、宁国府为代表,四家同为金陵的显贵,有权有势,透过长期的权宜婚姻,关系密切。如贾母娘家为史府;王夫人与王熙凤嫁入贾府;王夫人胞妹王氏嫁入薛家;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等等。书中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正因如此,才有“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诫女婿:咱们庄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饭。材料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运动员谷爱凌曾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此诗堪称唐诗极品,其颈联尤为脍炙人口。原因安在?奥秘之一,是这首诗的颈联隐含着两幅高度抽象又极为形象的几何图形,极巧地动用了几何美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分别绘成如下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表示无限平面(大漠),一根直线(孤烟)从这个无限平面上沿垂直方向上升到无限的空间,由二维平面和一维直线组成了一个三维空间,又与时间组成四维宇宙。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上,一条长河滚滚奔流。一轮落日与长河从相离到相切到相交到相融;如果把镜头推远,长河成了一线,落日与之相离相切,最终成为落在线上的一点。初唐王湾,到跨越盛唐、中唐的王维、杜甫,到中唐刘禹锡,晚唐雍陶等人的不少佳作,均隐含着几何图形,并可据以绘成几何图形,这就是唐诗的“几何现象”。唐诗的美是千姿万态的,其“几何现象”便是其中特异的一态。它赋予读者简约美。据“大漠孤烟直”所绘之几何图形线条和结构都很简单,但它的内涵却无比丰富恢宏。“大漠”因有“孤烟”与其垂直而显得更广阔更空旷,仿佛真正达到了数学意义的无穷“大”;而“孤烟”则因有这无穷“大”与它垂直而显得更“直”,更显其上升是无限的,更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升腾力,也更切合那个“大漠”的“漠情”。这无比壮观的强劲升腾是只有那个“大漠”才有的景象,同时也是只有这个诗人才有的为国建功立业激情的真切写照。在这里已不纯是“大漠”与“孤烟”的垂直,更是诗人爱国思想和急剧升腾的奔赴边塞慰问将士的激情“垂直”而成的广阔胸怀。它赋予读者图画美。古人论诗历来推崇“诗中有画”。唐诗的“几何现象”已不仅是诗评家和读者一般认同的中国山水画之类,而更是具简约之美的几何图形,这就使这些诗中的“画”更富底蕴,更富气韵。唐诗“几何现象”赋予读者的图画美与一般“诗中有画”的“画”的美在质上是有所不同的。它赋予读者时空美。唐诗隐含的几何图形都是或极其壮阔、或玲珑剔透的三维空间,然后与其所发生的时间复合成含宏万汇的时空连续区,把有限的诗歌语言嵌镶于无穷的时空,给诗人一个写意的巨大“坐标系”,给骚人一个抒情的强大依托,使读者有了一个“沉思”的巨大空间。当诗人用简明的几何图形将自己的诗情驰骋在永远美丽的时空连续区之时,其诗歌对读者的心灵就有了极强的穿透力和张力。唐诗“几何现象”为何如是之美呢?几何图形尤其是立体几何图形是用具体的点线面来表示抽象的概念。一个有限的平行四边形表示一个无限的平面,这个平面是抽象的,无厚度无边际。当几何图形渗入唐诗领域就充分发挥其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特异功能,使唐诗显现出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美质,使诗歌创作必不可少的一翼形象思维与它不可或缺的另一翼抽象思维高度地统一,显现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摘编自彭晖《唐诗几何美浅谈》)材料二: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文化中,有不少使用几何意象的佳作。在古代诗词中“点”常常是孤人独物如孤帆、片花、泪滴、行客等远观似点的物象。线往往是似线的一些东西如行程、河流、远路、雁阵等等,面则是平的东西如荒原、水面、沙漠、长天等等,而无形的风、雾、云、光影、声音等则是介于面与体之间,似面非面,似体非体的用来连接以上固态几何体的气态几何体。唐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由两个意象孤帆和长江组合起来,孤帆是点,长江是线,点已是渐行渐远的远点,线已由李白身前的纵线转成天际的横线,点不断慢慢的在向横线移动,不见了,人心中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图形的〖解析〗中一目了然。李白口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浓。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却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该诗隽永的意境而成千古绝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则是“线线点,线线点”的构图,更为复杂但由于有相同的节奏使得意境更加动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明月为圆,汉关成线,征人作点。圆下引线,线外设点,点于线尽之处消亡悲凉不胜。在几何意象中云、风、雾、影就像一无形的无处不在的“面”轻拂人心,它使意境更加朦胧。如“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风是朦胧的面,月是思念的圆,叶、寒鸦是衰老的点,进而时空轮回转换,产生的美感不言而喻。(摘编自马晓华周乃军《例析诗词中的几何构图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的颈联隐含着诸多富有意蕴的几何意象,前一句的几何意象是平面和直线,后一句的几何意象是点、线、圆。B.“大漠孤烟直”中的几何意象蕴含着强劲的升腾之力,既展现了“大漠”独有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激情。C.唐诗的“几何现象”不是人们所推崇的“诗中有画”,而是更具简约之美的几何图形,它赋予读者更富底蕴、气韵的图画美。D.孤帆、泪滴、河流、雁阵,荒原、长天这些看去似点、似线、似面的物象常常被古代诗人运用创造出隐含几何意象的佳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诗人能把有限的诗歌语言融入到无穷的时空里,让自己的诗情纵横驰骋,诗歌就能产生极强的情感张力。B.如果想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高度统一,显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就一定要把几何图形渗入到诗歌创作中。C.“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情景交融、意境隽永,根本原因就在于诗句中隐含着巧妙的几何意象。D.使用几何意象的诗词佳作屡见不鲜,可见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艺术有众多的相通之处。3.材料一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C2.D3.材料1从三个方面论证:首先指出什么是唐诗的“几何现象”;其次阐述唐诗的“几何现象”美在何处(美的类型);最后分析唐诗的“几何现象”如此之美原因。〖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C.“不是……而是……”逻辑关系错误,依据原文材料一“不仅是诗评家和读者一般认同的中国山水画之类,而更是具简约之美的几何图形”,二者都包括,应是递进关系,而选项“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只包括后者。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只要……就能产生……”错误,过于绝对,诗歌情感张力的产生,需要多个条件,“把有限的诗歌语言融入到无穷的时空里”只是其中之一,不能用“只要……就”。B.“如果……就一定要……”错误,过于绝对,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其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特异功能,使唐诗显现出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美质,使诗歌创作必不可少的一翼形象思维与它不可或缺的另一翼抽象思维高度地统一,显现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可知,“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高度统一,显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的方法不止“把几何图形渗入到诗歌创作”这一种。C.“根本原因就在于……”错误,“诗句中隐含着巧妙的几何意象是原因之一,不能确定是“根本原因”。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由材料出处《唐诗几何美浅谈》可知,材料一的中心话题是“唐诗中的几何现象”。材料一共九段文字,第一段由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引出“几何美学”,接着二、三段对这首诗颈联的几何美学进行解说,到第四段引出话题“唐诗的几何现象”,“初唐王湾,到跨越盛唐、中唐的王维、杜甫,到中唐刘禹锡晚唐雍陶等人的不少佳作,均隐含着几何图形,并可据以绘成几何图形,这就是唐诗的‘几何现象’”,这是第一部分,解说何为唐诗的“几何现象”。第五段“唐诗的美是千姿万态的,其‘几何现象’便是其中特异的一态”指出唐诗“几何现象”之美,六、七、八段从“它赋予读者简约美”“它赋予读者图画美”“它赋予读者时空美”三个方面阐释唐诗“几何现象”美在何处,这是第二部分。第九段“唐诗‘几何现象’为何如是之美呢”是分析唐诗“几何现象”如此之美的原因,这是第三部分。(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雷雨(节选)曹禺开幕时,四凤在靠中墙的长方桌旁,背着观众滤药,她不时地摇着一把蒲扇,一面在揩汗;鲁贵(她的父亲)在沙发旁边擦着矮几上零碎的银家具,很吃力地,额上冒着汗珠。鲁贵(喘着气)四凤!四凤(厌烦地,冷冷地看着她的父亲)是!爸!干什么?鲁贵我问你听见我刚才说的话了么?四凤都知道了。您少说闲话吧!(嘘出一口气)呀!天气这样闷热,回头多半下雨。鲁贵四凤,你听着,我再跟你说一遍,回头见着你妈,别忘了把新衣服都拿出来给她瞧瞧。四凤(不耐烦地)听见了。鲁贵(自傲地)是你爸爸混事有眼力,还是她有眼力。四凤(轻蔑地笑)自然您有眼力啊!鲁贵你还别忘了告诉你妈,你在这周公馆吃得好,喝得好,白天侍候太太少爷,晚上还是听她的话,回家唾觉。四凤那倒不用告诉,妈自然会问你。鲁贵(得意)还有啦,钱,(贪婪地笑着)你手里也有许多钱啦!四凤钱!?鲁贵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他们……四凤(赶紧接下去,,不愿听他要说的话)那您不是一块两块都要走了么?喝了!赌了!鲁贵(笑,掩饰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样。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我说啊,你等你妈来,把这些钱也给她瞧瞧,叫她也开开眼。四凤哼,妈不像您,见钱就忘了命。(回到中间茶桌滤药)鲁贵(坐在长沙发上)钱不钱,你没有你爸爸成么?你要不到这周家大公馆帮主儿,这两年尽听你妈妈的话,你能每天吃着喝着,这大热天还穿得上小纺绸么?四凤(回过头)哼,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鲁贵什么脸不脸?又是你妈的那一套!你是谁家的小姐?底下人的女儿,帮了人就失了身份啦。四凤(气得只看父亲,忽然厌恶地)爸,您看您那一脸的油,——您把老爷的鞋再擦擦吧。鲁贵(凶凶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四凤(忍气)爸爸,您留几句回家说吧,这是人家周公馆!鲁贵咦,周公馆挡不住我跟我女儿谈家务啊!我跟你说,你的妈……四凤(突然)我可忍了好半天了。我跟您先说下,妈可是好不容易才回一趟家。这次,也是看哥哥跟我来的。您要是再给她一个不痛快,我就把您这两年做的事都告诉哥哥。鲁贵我、我,我做了什么啦?(觉得在女儿面前失了身份)喝点,赌点,玩点,,这三样,我快五十的人啦,还怕他么?四凤他才懒得管您这些事呢!——可是他每月从矿上寄给妈用的钱,您偷偷地花了,他知道了,就不会答应您!鲁贵那他敢怎么样,(高声地)他妈嫁给我,我就是他爸爸。四凤(羞愧)小声点!这没什么喊头。太太在楼上养病呢。鲁贵哼!(滔滔地)我跟你说,我娶你妈,我还抱老大的委屈呢。你看我这么个机灵人,这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哪一个不说我鲁贵呱呱叫。来这里不到两个月,我的女儿就在这公馆找上事;就说你哥哥,没有我,他能在周家的矿上当工人么?叫你妈说,她成么?这样,你哥哥同你妈还是一个劲儿地不赞成我。这次回来,你妈要还是那副寡妇脸子,我就当你哥哥的面不认她,说不定就离了她,别看她替我养女儿,外带来你这个倒霉蛋哥哥。四凤(不愿听)爸爸。鲁贵他哪一点对得起我?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好不容易我荐他到了周家的矿上去,他又跟工头闹起来,把人家打啦。四凤(小心地)我听说,不是我们老爷先叫矿上的警察开了枪,他才领着工人动的手么?鲁贵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四凤您听错了吧。哥哥说他今天自己要见老爷,不是找您求情来的。鲁贵(得意)可是谁叫我是他的爸爸呢,我不能不管啦。四凤(轻蔑地看着地的父亲,叹了一口气)好,您歇歇吧,我要上楼给太太送药去了。(端起了药碗向左边饭厅走)(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贵和四凤两人边干活边谈话,既是他们普通生活的场景,又是作者的特意安排。B.鲁贵和四凤的谈话体现了父女两人的脾性,也流露出鲁贵自私、贫婪,趋炎附势等性格特征。C.节选部分两次写到天气热,既体现了不同人物此时的心情和性格特征,更写出了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D.节选部分一方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为全剧的发展做铺垫,有利于推动剧情发展。5.节选部分通过鲁贵和四凤的对话除了揭示父女间的矛盾外,还揭示了哪些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简要概括四凤母亲的性格特点。〖答案〗4.C5.①鲁贵与妻子、儿子的矛盾。鲁贵认为妻子穷讲究,认为儿子不好好干。②鲁贵的儿子与周家矿上的矛盾。鲁贵的儿子率领矿工罢工,要到周家给老板讲罢工的条件。6.①爱家庭。舍不得自家女儿当人家的使女,回来先看自己的女儿,会问女儿的具体情况;把挣的钱寄回家。②讲脸面。为了自家脸面到很远的地方做帮佣。③有骨气。鲁贵认为这是“穷骨头”,体现了她的傲骨。〖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更写出了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错误,剧本里的环境具有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作用,但当时四凤提到“天气这样闷热”只是对闷热天气的描述,主要是为了表现在这种天气下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征,与社会环境无关。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可知鲁贵和妻子之间有矛盾;根据“他哪一点对得起我?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好容易我荐他到了周家的矿上去,他又跟工头闹起来,把人家打啦”可知鲁贵和儿子之间有矛盾。鲁贵认为妻子穷讲究,认为儿子不好好干。根据“反正这孩子混蛋,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可知,鲁贵的儿子与周家矿上的矛盾。鲁贵的儿子率领矿工罢工,要到周家给老板讲罢工的条件。【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四凤的话“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我跟您先说下,妈可是好容易才回一趟家。这次,也是看哥哥跟我来的”可知,四凤母亲爱自己的家庭。根据鲁贵的话“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可知,四凤母亲讲脸面,自尊自爱自强。根据“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可知,在鲁贵眼里的没骨气其实是有骨气,这一反面描写反而体现了她的傲骨。二、古代诗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7.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①毋无以也②失其所与,不知 B.①刑于寡妻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①砉然向然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①莫春者②异乎三子者之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以”通“已”,停止。句意: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话)。“知”通“智”,明智。句意: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B.“刑”通“型”,树立榜样。句意:(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戮”通“勠”。句意: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C.“向”通“响”,响声。句意:都发出皮骨相离声。“颁”通“斑”。句意: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D.“莫”通“暮”。句意:晩春。“异乎三子者之撰”,没有通假字。句意:和他们三人(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不同。故选D。8.下列各项句中的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①约为婚姻②未尝见全牛也 B.①依乎天理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C.①莅中国而保四夷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①而听细说②视为止,行为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婚姻”,古义为“亲家”,今义指“结婚的事情”。句意:(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未尝”,古今同义,都指“不曾”。句意:再也不曾见过完整的牛了。B.“天理”,古义为“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指“天然的道理”。句意:遵循自然规律或道德标准。“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指“很,十分”。句意: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C.“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句意: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以及”,古义指“从而推广到”,今义指“表并列的词或词组”。句意:孝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D.“细说”,古义指“小人的谗言”,今义指“详细地讲述”。句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行为”,古义指“动作因此”,今义指“一个人的做法或者活动”。句意: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故选A。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风乎舞雩②然后从而刑之 B.①以无厚入有间②谨庠序之教C.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D.①族庖月更刀②朝济而夕设版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①名词作动词,吹风。句意:在舞雩台上吹风。②名词作动词,处罚。句意:然后就用刑法处罚他们。B.①形容词作名词,厚度。句意: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②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认真从事学校的教育。C.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句意: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句意:交叉持戟的守卫想要阻止他不让他进。D.①名词作状语,每月。句意: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②名词作状语,早晨。句意: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故选B。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全正确一项是()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怜惜)B.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哀怜)故幸来告良(幸亏)C.素善留侯张良(交好)臣之所好者道也(自然的规律)D.尝为晋军赐矣(恩惠)沛公则置车骑(放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句意: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君子来施行了。“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句意: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惜一头牛。爱,吝惜。B.“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句意: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故幸来告良”,句意:因此幸亏他来告诉我。C.“素善留侯张良”,句意: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臣之所好者道也”,句意:我所注重探究是解牛的规律。D.“尝为晋军赐矣”,句意:国君您(秦伯)曾经施予晋君(晋惠公)恩惠。“沛公则置车骑”,句意:刘邦就放弃车辆和随从人马。故选A。11.下列各项,特殊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A.①然则一羽之不举②籍何以至此B.①百姓之不见保②吾属今为之虏矣C.①加之以师旅②王坐于堂上D.①臣之所好者道也②以其无礼于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两句均为宾语前置句,①正常语序为“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句意:这样看来,那么拿不起一根羽毛。②正常语序为“籍以何至此”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我怎么会这样对你呢?B.两句均为被动句,①“见”表被动,句意:老百姓没有被保护。②“为”表被动,句意: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C.两句均为状语后置句,①正常语序为“以师旅加之”,句意:有别国的军队来侵犯它。②正常语序为“王于堂上坐”,句意:大王在殿堂上坐着。D.①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②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以其于晋无礼”。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①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②、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③,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备注〗①萧:萧县。②榖:榖水。③孝惠、鲁元:刘邦的子女。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B.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C.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D.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之地,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在秦、汉时“关”专指函谷关。B.致命,指宣布命令。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宣布项王的命令。C.“故当分其地而王之”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王”字含义不同。D.“汉军皆走”与“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两句中的“军”字含义不同。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手段残忍。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咸阳,杀死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B.项羽有私心。他为实现称王的目的,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C.项羽善于用兵。在彭城之战中,杀死汉兵十多万人,且把汉军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D.项羽做事迟疑。在睢水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军层层包围,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致使汉王借狂风从西北吹来之际逃脱。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子薄也。〖答案〗12.D13.B14.D15.(1)然而身披坚硬的铠甲,手持锐利的兵器,带头起事,多年暴露在山野,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2)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让我治理它,等到三年后,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君子(推行)了。(3)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而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解析〗【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四月,汉军已经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女,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于是引兵向西从萧县进军,早晨向东攻打汉军,推进到彭城,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其货宝美人”是“收”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日中”为时间状语,“日中大破汉军”说的是“日中”时“大破汉军”,故“日中”前应断开,排除C。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的能力。A.正确。B.错误,“致命”指传达言辞、使命。“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报告请示破关入侵的情况。C.正确。名词使动用法,使……称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句意:按理也应当分给他土地使他称王。/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D.正确。将士。/名词作动词,驻军。句意:汉朝将士都四处逃跑。/刘邦驻军在霸上。故选B。【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羽做事迟疑”“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原文没有相关内容,选项无中生有。故选D。【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被”,同“披”,披着;“执”,拿着;“定”,平定。(2)“如”,第一处为“或者”,第二处为“至于”;“比及”,等到;“俟”,等待。(3)“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亡”,使……灭亡;“陪”,增加。参考译文:项羽率兵向西进军屠掠咸阳城,杀死了秦国的降王子婴,焚烧了秦朝的宫殿,大火三个月都没有熄灭,劫取了秦朝的财宝、美女,往东而去。有人劝项羽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富饶,可以建都成就霸业。”项羽看到秦朝宫殿都被大火烧得残破不堪,心里又思念家乡,打算向东而归,说:“富贵以后不回故乡,就好像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谁能知道他富贵了呢!”那个劝项羽的人说:“人说楚人好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到这话,把那个劝说的人扔进油锅里烹炸而死。项王派人向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怀王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于是项羽尊称怀王为义帝。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文武大臣为王,并对他们说:“天下发动起义之初,暂时封立诸侯,为的是讨伐秦朝。然而身披坚硬的铠甲,手持锐利的兵器,带头起事,多年暴露在山野,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按理也应当分给他土地使他称王。”诸将都说:“好。”于是分封天下,立诸将做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的土地,在南郑建都。项王立自己为西楚霸王,统辖九个郡,在彭城建都。这年春天,汉王部署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楚国。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命令诸将攻打齐国,他自己又率领三万精兵向南从鲁县穿过胡陵。四月,汉军已经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女,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于是引兵向西从萧县进军,早晨向东攻打汉军,推进到彭城,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汉朝的将士都四处逃跑,前后相随掉进穀水、泗水,楚军杀了汉兵十多万人。汉兵都向南逃跑到山里,楚军又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汉军退却,被楚军逼挤,被杀的人很多,汉军十多万士兵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汉兵堵塞而不向前流动了。楚军把汉王包围了三层。正在这个时候,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摧折树木,掀毁房含,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向着楚军迎面扑来。楚军非常混乱,队阵崩溃,四处逃散,这时,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到沛县,接取家眷向西逃跑;项王也派人追赶他到沛县,擒取汉王的家眷,汉王的家眷都已逃散,没有跟汉王见面。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选。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姐弟俩才得以脱险。(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立春①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③,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备注〗①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②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③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物科技研发与合作合同范文
- 2025年度五星级酒店客房租赁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五版董事辞职及接任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实施细则4篇
- 2025年工业自动化设备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环卫车辆租赁与城市清洁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珠宝店宝石鉴定专家质量检测合同
- 跨境电商项目居间投资合同
- 钢结构厂房施工合同管理方案
- 企业合作协议合同
- 调节与集合的相关性 相对调节和相对集合的关系
- 《金融工程》课程教案
- 信贷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书
-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
- 水轮机结构总体介绍
- “求是鹰眼”反无人机系统
- 《X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14000字(论文)》
- YS/T 441.1-2014有色金属平衡管理规范第1部分:铜选矿冶炼
- GB/T 23791-2009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
- GB/T 19470-2004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网
- GB/T 18913-2002船舶和航海技术航海气象图传真接收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