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内容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宋瓦子社戏宋蹴鞠图元杂剧陶俑A.戏剧种类多样 B.日常礼仪复杂 C.士人尚文读经 D.市民生活丰富2.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中出现了“瓦子”“勾栏”等场所,这是哪一个朝代的生活(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3.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B.上朝时,见以魏征向太宗皇帝进谏C.和太宗皇帝一齐讨论科举制度的事宜D.经常诵读苏东坡写的词4.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其杭之瓦舍,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如清冷桥西熙春楼下,谓之南瓦子;市南坊北三元楼前谓之中瓦子;市西坊内二桥巷名大瓦子……”这种现象说明了宋朝A.城市经济活跃 B.经济重心南移 C.海外贸易兴盛 D.坊市界限分明5.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九年级(1)班开展“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李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既有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祈盼丰收和幸福之意,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A.传统习俗的变化 B.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C.传统节日的起源 D.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6.《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速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的地方当时被称作A.坊 B.市 C.瓦舍 D.夜市7.诗词大会是大家喜欢的一档节目,宋朝有一位女词人的词常在节目中出现。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同时也抒写了深沉的忧患情怀,这位女词人是(

)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李白8.掌握历史时序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史实与下图中①所对应的朝代不相符的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B.它创立“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C.它设置澎湖巡检司,成为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D.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这个朝代被称为“元曲四大家”9.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的热潮,传统文化成为流行。如下图文字的文学体裁是(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10.据《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繁胜录》等书籍记载,北宋时的汴京、南宋时的杭州都有许多远近闻名的瓦子。宋代出现“瓦子”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主要是因为(

)A.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 B.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农民的休闲娱乐需要11.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12.七年级3班的历史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史书,介绍它为:历时19年编撰,记述了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史书“鉴于往亊,有资于治道”,皇帝也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13.传统观点认为,元末社会经济的衰退导致了元杂剧的衰落;后来有研究者认为,杂剧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知识分子地位发生变化;又有学者提出,剧本结构的弊端是元杂剧衰落的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元杂剧衰落原因的认识(

)A.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合理的 B.基于对其他剧种衰落的研究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1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A.中秋节 B.端午节 C.春节 D.重阳节15.某影视剧组请你当历史顾问,参加审核剧组提交的南宋临安城场景布置计划,你会指出下列哪一计划是不可行的(

)A.城内客商往来不绝 B.瓦肆内正上演着精彩的节目C.各个层次的人去茶楼喝茶休息 D.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建立16.我们在日常生活受到不白之冤后,往往会无奈喊一声“我比窦娥还冤啊!”这里引用的人物“窦娥”出自下面哪位大家的作品(

)A.李清照 B.关汉卿 C.郑光祖 D.白朴17.市民文学指的是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以下文学作品体现了这一趋势的是()A.屈原《离骚》 B.王羲之《兰亭序》C.白居易《长恨歌》 D.关汉卿《窦娥冤》18.如图为我国古代的“瓦子”,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主要原因是A.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宋代民族关系和谐C.宋代杂剧的形成 D.宋代手工业的繁荣19.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比较而言,下列中国古代城市普通市民的文化生活最为丰富多彩的是A.秦朝时的咸阳 B.西汉时的长安C.西晋时的洛阳 D.北宋时的东京20.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在一组名画前,老师指着其中一幅对同学们说:“名画中有历史,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这幅画是A.《洛神赋》(局部) B.《天王送子图》(局部)C.《清明上河图》(局部) D.《盛世滋生图》(局部)二、简答题21.黄河流域曾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中心,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我国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请回答问题。(1)“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和长江下游的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太湖流域和长江下游等南方的经济生产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什么时期?(2)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促使商业的繁荣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朝代。列举一个宋代闻名世界的商港,为了便于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代在主要港口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随着商贸的繁荣发展,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的名称叫什么?(3)宋朝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文化的繁荣。北宋发明活字印刷的工匠是谁?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什么?列举宋代两位该主流文学形式的文学家。22.阅读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请回答:(1)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什么节日的景象?这一节日在今天的名称是什么?(2)宋朝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3)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在这一节日来临之际,要从成都购进500匹上等丝绸待售,你将选择使用下列哪一种货币进行支付?23.唐诗、宋词、元曲,都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创造过辉煌。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几项任务:(1)唐朝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歌都有各自特色,人们给他们的美誉分别是什么?(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请你说出宋代词人的三位杰出代表(3)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请举出一著名作品,并注明作者。三、综合题24.子浩同学喜欢历史,尤其对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特别感兴趣。下面,让他引领我们步入这段历史,领略唐宋风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唐和北宋分别定都在哪里?(2)子浩问你,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哪一朝代都城的社会风貌?这一朝代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3)上面的该材料呈现了唐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文学形式,分别是什么?25.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图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汴京虹桥图二罗马大竞技场遗址图一:图中的北宋汴京虹桥为单孔木拱桥,桥长16.8米,宽4米,是古代桥梁的杰作。汴京虹桥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工结构,即用无支架施工法,没有榫头,不用钉子,全部用捆绑式结扎起来,连成一片。这种结构不仅很好地发挥了木材自身抗拉能力强的特点,而且弧形的桥身有着相当大的跨越空间能力。桥的两旁有木拱,桥的坡变平坦,拾级而上,行走平稳,拱梁的两端,分别雕刻狮、虎头像,既增加木桥的外表美,又反映中国的建桥特色和民族风格。图二:罗马大竞技场建于公元72至80年间,外观呈正圆形,俯瞰实为椭圆形,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均用淡黄色大理石砌成。可容纳观众8.7万人。围墙共分四层,一、二、三、层均有半露圆柱装饰。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为一长方形拱门。一、二、三层共计80个拱门。在吸收希腊建筑特点的同时,它的拱券构造很好地发挥了石材抗延展力弱,抗挤压力强的特点,赋予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1)根据上述图文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信息点四(2)依据图一和图二,指出汴京虹桥和罗马大竞技场在“构造”上有何相同之处?(3)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请结合上述图文内容,谈谈你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26.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如下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材料三:(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1)材料一、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变化在何时完成的?(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2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2.D3.D4.A5.B6.C7.A8.D9.D10.B11.B12.B13.C14.C15.D16.B17.D18.A19.D20.C21.(1)优越的自然环境;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南宋(2)闻名世界的商港:广州或泉州(答出其中任意一个即可);机构:市舶司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工匠:毕昇;主流文学形式及作家: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写出两个即可)。22.(1)元旦;春节(2)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写两个即可)(3)纸币交子23.(1)李白:诗仙;杜甫:诗圣(2)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3)《窦娥冤》;关汉卿24.(1)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