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古代文学诸体咸备,斗丽争妍,其中有无数精品。我们所说的古典文学,就指这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那么,这些精品对于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民究竟有何意义呢?显然,杰出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作用。但这一切只是一种“潜能”,必须通过读者的熟读深思、审美涵泳,进而开拓视野、提高精神境界才能实现。历代杰出作家都是民族精英,以经邦济世为己任;其不同作品的不同主题,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近代以来我国许多杰出人文学者乃至自然科学家,从童年开始就熟读好书,许多古典名篇都能熟读成诵,伴随而来的首先是识解的高远和德操的默化,其次是对各种文体的娴熟和运用。因此,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就是中华先进文化的载体。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于此可见。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倡“诗教”,即以诗歌为教材来教育人。《论语》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确,“兴观群怨”说对诗歌的社会功能作了全面概括。“观”,从诗歌中观察人生、社会、政教等,是讲诗歌的智育作用。三千多年的中华诗歌,既是三千多年的诗史,又是中华民族的社会史、文化史、心灵史。系统研读其中的精品,有助于认识中华历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从而继往开来。“兴”“群”“怨”,是讲诗歌的美育、德育作用。熟读历代诗歌名篇,可以使人感发兴起,昂扬奋进;敬业乐群,团结互助;褒善抑恶,弘扬正气。文学活动系统由生活、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组成。从文学表现社会生活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来看,表现生活是通过作家的艺术创造完成的,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通过读者的阅读、理解、鉴赏从而受其感染获其教益完成的。因此,古典文学的价值和功用必须通过读者的研读、领悟,方可实现和发挥。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高科技,一打就垮;没有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不打自垮。可见在综合国力中,国民素质起决定作用。素质教育需从多方面进行,而通过研读古典文学提高国民素质,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摘编自霍松林《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材料二:政治理想是李白文化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非常向往儒家的社会理想,“扶老携幼,尊尊亲亲,千载百年,再复鲁道”,也常以法家人物自况,“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道家与纵横家的思想也时时占据他的心灵,“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吾亦坦荡人,拂衣可同调”。这些理想表现出他意欲大显身手的心境,同时也是特定时代个体积极性被普遍唤醒的结果。唐朝寒族地主得到广泛擢拔,科考也由重德重经转向重才重文辞……所有这些都为个人意志实现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机会,使个体可能成为个体行为的主宰者。但考察这些政治理想,我们便会发现其虽丰富却缺乏系统性。李白政治理想的第二个特点是扬厉有余而合理性不足。如在《明堂赋》中他描绘了一幅弃末反本的理想政治图景:“下明诏,颁旧章,振穷乏,散熬仓。毁玉沉珠,卑宫颓墙……帝躬于天田,后亲于郊桑。”对一个秩序化国家的建设而言,李白这种主张,不仅不是什么高明方略,反而表现出倒退的历史观、政治观。结合盛唐时期“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李白的这些政治理想很不合适宜,是作者依上古老庄思想,以个人想象建构的空中楼阁。可见,李白是用个人思想来假定现实政治。然而这种政治空想,一旦作为美学对象进入诗境,便会生成全新的意义世界。事实上空想也是一种理想。一个能产生并容纳空想的时代,往往是一个蕴藏巨大潜能、孕育更大理想的时代。春秋战国百家蜂起,其中不乏怀抱空想欲济天下的名士,可谁又能否认潜埋在空想之下那丰厚的思想资源呢?中国政治与文化的原发理想正是在春秋战国纷繁多样思想的冲撞中才得以逐渐形成。所以,就时代思想潜能、意识形态多元化而言,理想的多样性与空想性具有重要的美学与文化价值——空想性因其非现实色彩,多样性因其对终极至尊的消解,共同给生活在有限时空的人们阐明了一种可能性,而可能性的美学意义就在于昭示出一个时时浮现于日常生活中的无限远景——一个更完整的世界,一个更有生命力的“我”。所以,与其说李白是在陈述理想,不如说他在不自觉地展示着一个丰富多彩、兼容并蓄的精神世界;与其说李白充满空想,不如说他在急切诉说对现实的超越心情。总之,李白颇带空想色彩的政治理想已经外化成一个比现实更美更自由的“未来现实”,它揭示出主体对理想主义对美的无限境界的强烈向往。人自己把一个永远无法与之同一的美作为完整而更有价值的自我设置于未来,这种美是高于自己的自己,在审美的无限境界与有限的人生现状之间,存在着一段可以无限逼近却永远无法消除的距离,由此推动人永远走在自我追求的途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李白的政治理想虽不是盛唐现实的直接反映,却是更具形而上色彩的盛唐之音,他的诗也因此包含着深刻的理想主义美学意蕴。(摘编自康震《论李白文化人格的美学境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典文学作品极具价值,但只有在读者熟读之后,才可能丰富个人见识,提高精神境界。B.我国近代许多杰出人物深受古典文学的影响,这是他们获得各自领域成就的重要因素。C.寒族得到更多机会,才华在科考中更受重视,促使李白产生一心渴望大显身手的情感。D.政治空想蕴藏丰厚的思想资源,多种政治空想碰撞,可能孕育出一个时代更大的理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有助于增加读者对人生、社会的各种认识,认识受益就是诗歌智育方面的作用。B.文学活动系统中,作家和读者可以共同丰富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价值,二者缺一不可。C.李白政治理想的多样性与空想性,对国家建设而言既不够高明,还表现出观念的落后。D.李白文化人格体现了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色彩的美学境界,且与盛唐的关联非常密切。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认真研读我国先秦诸子散文,并表示孔子和孟子对他影响很大。B.学者叶嘉莹表示,自己历经苦难却一直保持乐观的态度,源于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热爱。C.《2023中国诗词大会》再掀热潮,数据显示,它备受年轻的高学历观众的钟爱。D.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把中小学生全面发展高质量素质的培养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4.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古诗文必背篇目,你认为此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5.阅读李白诗歌中诸如“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这些诗句,带给你哪些收获?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C3.B4.①对个体而言,意在使学生通过背诵,更好地熟读深思、审美涵泳,开拓视野,提高精神境界,力争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先进文化的载体。②对社会、国家而言,意在提高国民素质,影响社会生活,形成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使国家和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①才学方面:了解了李白的理想和文化人格,拓宽了视野,丰厚了文化的积累。②情感思想方面:情绪受到感染,激发了我们昂扬振奋的精神,坚定了我们追求理想的意志。〖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促使李白产生一心渴望大显身手的情感”错误。由原文“唐朝寒族地主得到广泛擢拔,科考也由重德重经转向重才重文辞……所有这些都为个人意志实现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机会,使个体可能成为个体行为的主宰者”可知,“寒族得到更多机会,才华在科考中更受重视”是唐代“个体积极性被普遍唤醒”的原因,并未有相关内容说明其“促使李白产生一心渴望大显身手的情感”。【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李白政治理想的多样性”错误。材料二第一段与李白政治理想的“多样性”有关,第二段与李白政治理想的“空想性”有关,但第二段提到了“国家建设”“观念的落后”等相关内容,故“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论题是“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观点主要围绕古典文学的意义,只有B提及的是古典文学的意义。【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杰出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作用。但这一切只是一种‘潜能’,必须通过读者的熟读深思、审美涵泳,进而开拓视野、提高精神境界才能实现”“历代杰出作家都是民族精英,以经邦济世为己任;其不同作品的不同主题,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近代以来我国许多杰出人文学者乃至自然科学家,从童年开始就熟读好书,许多古典名篇都能熟读成诵,伴随而来的首先是识解的高远和德操的默化,其次是对各种文体的娴熟和运用。因此,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就是中华先进文化的载体”可知,对个体而言,意在使学生通过背诵,更好地熟读深思、审美涵泳,开拓视野,提高精神境界,力争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先进文化的载体。由原文“系统研读其中的精品,有助于认识中华历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从而继往开来”“熟读历代诗歌名篇,可以使人感发兴起,昂扬奋进;敬业乐群,团结互助;褒善抑恶,弘扬正气”“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高科技,一打就垮;没有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不打自垮”可知,对社会、国家而言,意在提高国民素质,影响社会生活,形成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使国家和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由原文“‘观’,从诗歌中观察人生、社会、政教等,是讲诗歌的智育作用。三千多年的中华诗歌,既是三千多年的诗史,又是中华民族的社会史、文化史、心灵史。系统研读其中的精品,有助于认识中华历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可知,阅读李白诗歌,有助于了解了李白的理想和文化人格,拓宽了视野,丰厚了文化的积累。由原文“熟读历代诗歌名篇,可以使人感发兴起,昂扬奋进;敬业乐群,团结互助;褒善抑恶,弘扬正气”可知,李白诗歌中诸如“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这些诗句表达了李白昂扬振奋的精神以及对理想地不懈追求,所以阅读李白诗歌中诸如“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这些诗句能够使我们的情绪受到感染,激发我们昂扬振奋的精神,坚定我们追求理想的意志。(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苍山烟雨图聂鑫森向来心宽体胖、气定神闲的“古真斋”古董店老板申屠实,居然临近子夜,还无半点睡意。他呆坐在书房的长案前,死死地盯着一小块宣纸和一根五两重的金条。小块宣纸上钤着一方朱文印,印文是五个篆字“皇甫丰珍藏”。印的一侧,用小楷写了一行字:“北京清秘阁八宝印泥。皇甫丰命笔于一九四三年秋。”申屠实狠狠地揪了揪下巴上的一绺花白胡子,说:“怎么会在这个地方出错?这个皇甫丰是个人精!”皇甫丰年届不惑,父亲是湘潭古镇最有实力的粮商。皇甫丰读过私塾也上过洋学堂,在辅助父亲的生意之余,痴迷于字画的收藏。他的藏品不少,只要是好玩意儿,就舍得出大价钱。他的父亲虽痛惜钱财,但面对独生子的执拗,也只能背后跌足叹息。两天前的午后,申屠实打电话约皇甫丰来家,看他新收的一幅黄公望的《苍山烟雨图》,并说让皇甫丰先过眼,还有人等着要看哩。皇甫丰雷急火急地来了,戴上白绢手套,弓腰俯看案上展开的《苍山烟雨图》,每个细节都看个清楚,然后从口袋里掏出金条,往案上一搁,打着哈哈把画拎走了。想不到今夜皇甫丰又翩然而至!“皇甫小友,快请坐,我叫人沏茶来。”“我还有事,不坐了。上次你卖给我的《苍山烟雨图》,请再给我弄一张来,我还是付五两黄金。”说毕,皇甫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纸包,轻轻解开宣纸,露出一根金条,再一起放到八仙桌上。然后,他朝申屠实抱拳揖别,飘然而去……申屠实家确实有《苍山烟雨图》的真迹,但他从未对人说过。他找外地的临写高手依原图另做一幅,再经水渍、烟熏、生霉等手段处理,确认无误了,才将赝品卖给了皇甫丰。没想到皇甫丰居然从印泥上看出了破绽。黄公望是明代人,而“八宝印泥”是清代才面世并传到如今的。研发出“八宝印泥”的有两处,一是清康熙年间福建漳州的丽华斋,二是北京的清秘阁。鸡叫三更时,申屠实决定过几天后,亲自把《苍山烟雨图》送到皇甫丰家去……几个月过去了。蓄着仁丹胡的“富士山洋行”经理藤田一郎,抱着一个大包袱,走进了平政街“古真斋”。品过头泡茶,申屠实开始看藤田一郎带来的字画,第一幅展开的竟是《苍山烟雨图》。“藤田先生,这些年你买了不少好东西啊。”“惭愧惭愧。这幅黄公望的,给皇甫丰先生讲了多少好话,他才肯出手。还有好几幅也是从他那儿买来的,据说也都是从贵店流转出去的。”藤田一郎来湘潭开洋行,已有五六个年头了。可他的心思并不在此,倒是常在古玩圈里转,见到好玩意儿眼睛就发绿,恨不得通通收入囊中。古董商和收藏家都心照不宣,高品位的古玩绝不让藤田沾边儿,可皇甫丰怎么忘记了这个规矩了?当申屠实细看《苍山烟雨图》时,不由得暗吃一惊,这正是他出手卖给皇甫丰的那幅赝品!又看了明、清几位书画大家的作品,真迹是由他出手卖给皇甫丰的,但这些都是赝品。要命的是皇甫丰称这些真迹都来自他这里,他能说是假的吗?藤田是有背景的,那样会让皇甫丰遭逢不测。他只能说这些皆为真品、上品、绝品,那么他和皇甫丰都将变成众矢之的,被斥为见利忘义的小人。“这幅黄公望的,我花了十五两黄金,值不值?”申屠实说:“当然值。其他的你不用报价了,都值,你的眼力太好了。”藤田嗬嗬地笑起来:“我要告诉世人,皇甫丰先生和你是我大大的好朋友。”申屠实也笑了,这皇甫丰好手段!自藤田一郎来过后,“古真斋”突然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申屠实在街上碰到同行或熟人,刚想礼貌地打个招呼,人家脸一别,匆匆而过。活到这一大把年纪,他真正体会到了苍凉的况味……当日军攻克长沙,锋芒直逼湘潭时,申屠实和家中老少十几口人,带着些紧要物件,分乘几辆大马车出城,驶向百里外的老家大云山。让申屠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多日不见的皇甫丰,竟然在途中的一处僻静的驿馆候着他。夕阳红如血。“申屠先生,我是坐汽车来的,一直不远不近地跟在你们后面,快到这驿馆时,我们才抢先而至。我带了几个保镖,他们都带着枪,为的是护送你们。”申屠实老泪纵横,哽哽咽咽说不出话来。“我在此专候,其一是表示歉意,我卖假画给藤田,把你牵扯进来,让你受了不少冤屈,祈谅。不过,相信你能理解。其二,我有几十件极珍贵的古字画,如《苍山烟雨图》,拜托你带回老家保管。当寇氛消尽,我们一起来筹备个展览,以还我俩清名!”“皇甫小友,我即便丢了老命,也不会丢失这些宝贝。日军意欲攻陷湘潭,你和尊父也要赶快携家撤离。”“我们一时还走不了,仓库的粮食正向安全的地方转移。如日军破城,撤不走的粮食会浇上汽油焚毁,一粒粮食也不留给这些禽兽!”“好!”皇甫丰挥了挥手,转过身去,和几条汉子走向停在不远处的黑色轿车。申屠实肃立目送,凝视着他们高大的背影,和红红的夕光相贴相融……(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屠实约皇甫丰来家里看画,强调说“还有人等着要看哩”,可见他深谙对方痴迷收藏、急于求购的心理。B.皇甫丰再次登门并留下五两黄金,表明他对《苍山烟雨图》志在必得,而申屠实卖真画完全是迫于无奈。C.藤田一郎来过后,申屠实的生意冷冷清清,同行和熟人也不再理他,对此,他虽感“苍凉”但也有所预料。D.皇甫丰愿意把古字画托付给申屠实,是因为申屠实在日本人面前没有出卖他,没让真画落到日本人手里。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申屠实卖假画而被皇甫丰识破的矛盾冲突开篇,既介绍核心人物,又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的叙述人称虽然采用了第三人称,但其叙述故事主要是从申屠实的视角展开,让读者的阅读感受更真实。C.小说围绕“苍山烟雨图”这条物线展开,集中以一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非常明显。D.小说以抗战时期湘潭古镇为背景,讲述两个小人物守护古字画的故事,借此表现深远的主题,可谓以小见大。8.皇甫丰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有评论家将聂鑫森的小说定义为具有浓重古典主义人文情怀的“文化小说”,请分析这一特点在文中的表现。〖答案〗6.B7.C8.①精明能干且仁义厚道:他能通过印泥分辨出画的真伪;他并未说破申屠实造了假画出售,更没有以此为要挟索要真画,而是又出五两黄金购买。②有胆有识,智勇双全:为了保护古字画,让日本人花大价钱买假画;面对侵略者,宁愿把自家粮仓烧掉也不留给敌人,坚持抗战到最后时刻。③忍辱负重,为国担当:为了保护古字画,甘愿忍受湘潭古镇人对他的误解和所受冤屈。9.①选材:“苍山烟雨图”“古真斋”“篆字”“小楷”“八宝印泥”“湘潭古镇”都带有传统文化的符号特征。②叙述语言:文白相杂、凝练淡雅,具有鲜明的古典文化特征,如“年届不惑”“跌足叹息”等。③塑造人物:申屠实与皇甫丰在民族大义面前的忍辱负重、敢于担当、勇于抗争及二人之间的肝胆相照。④利用塑造社会环境表现地域风俗、民情:古董商和收藏家对日本人定下的心照不宣的规矩;古镇上人对“见利忘义”之人的集体排斥。⑤小说主题:通过日本侵略者对古董的贪婪和中国民众的同仇敌忾的对比,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抗争精神。〖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B.“申屠实卖真画完全是迫于无奈”说法绝对。客观地说,卖画并非是唯一出路。主观地看,皇甫丰并未说破申屠实造了假画出售,也并未向外人声张,保存了“古真斋”的声誉,还再次留下五两黄金,这都表明了皇甫丰的仁义和诚意,申屠实对此是认可的,因此“决定过几天后,亲自把《苍山烟雨图》送到皇甫丰家去”。【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集中以一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表述错误。本文写到了申屠实和皇甫丰之间的矛盾,写到了他二人和古镇民众因误会产生的矛盾,但更主要是表现侵略者和文物保护者之间的矛盾,所以矛盾不止一组,也没有“贯穿始终”,由此“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非常明显”的说法也欠妥。【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没想到皇甫丰居然从印泥上看出了破绽”“‘我还有事,不坐了。上次你卖给我的《苍山烟雨图》,请再给我弄一张来,我还是付五两黄金。’说毕,皇甫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纸包,轻轻解开宣纸,露出一根金条,再一起放到八仙桌上”可知,皇甫丰通过印泥分辨出画的真伪;他并未说破申屠实造了假画出售,更没有以此为要挟索要真画,而是又出五两黄金购买。从而可见,皇甫丰精明能干且仁义厚道。由原文“当申屠实细看《苍山烟雨图》时,不由得暗吃一惊,这正是他出手卖给皇甫丰的那幅赝品!又看了明、清几位书画大家的作品,真迹是由他出手卖给皇甫丰的,但这些都是赝品”“我们一时还走不了,仓库的粮食正向安全的地方转移。如日军破城,撤不走的粮食会浇上汽油焚毁,一粒粮食也不留给这些禽兽!”可知,皇甫丰为了保护古字画,让日本人花大价钱买假画;面对侵略者,宁愿把自家粮仓烧掉也不留给敌人,坚持抗战到最后时刻。从而可见,皇甫丰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由原文“我在此专候,其一是表示歉意,我卖假画给藤田,把你牵扯进来,让你受了不少冤屈,祈谅。不过,相信你能理解。其二,我有几十件极珍贵的古字画,如《苍山烟雨图》,拜托你带回老家保管。当寇氛消尽,我们一起来筹备个展览,以还我俩清名!”可知,皇甫丰为了保护古字画,甘愿忍受湘潭古镇人对他的误解和所受冤屈。从而可见,皇甫丰忍辱负重,为国担当。【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本文的题目是“苍山烟雨图”,而“苍山烟雨图”是黄公望的画作的名字。申屠实的古董店的名字为“古真斋”。印文是“篆字”。印的一侧是用“小楷”写的一行字“北京清秘阁八宝印泥”。并且故事发生的地点为“湘潭古镇”。所以从选材来看,“苍山烟雨图”“古真斋”“篆字”“小楷”“八宝印泥”“湘潭古镇”都带有传统文化的符号特征。“皇甫丰年届不惑”中“年届不惑”,“也只能背后跌足叹息”中“跌足叹息”都具有文言色彩,所以从叙述语言看:文白相杂、凝练淡雅,具有鲜明的古典文化特征。由原文“当申屠实细看……被斥为见利忘义的小人”“我有几十件极珍贵的古字画,如《苍山烟雨图》,拜托你带回老家保管。当寇氛消尽,我们一起来筹备个展览,以还我俩清名!”“我们一时还走不了,仓库的粮食正向安全的地方转移。如日军破城,撤不走的粮食会浇上汽油焚毁,一粒粮食也不留给这些禽兽!”可知,从塑造人物来看:申屠实与皇甫丰在民族大义面前的忍辱负重、敢于担当、勇于抗争及二人之间的肝胆相照。由原文“藤田一郎来湘潭开洋行,已有五六个年头了。可他的心思并不在此,倒是常在古玩圈里转,见到好玩意儿眼睛就发绿,恨不得通通收入囊中。古董商和收藏家都心照不宣,高品位的古玩绝不让藤田沾边儿”“自藤田一郎来过后,‘古真斋’突然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申屠实在街上碰到同行或熟人,刚想礼貌地打个招呼,人家脸一别,匆匆而过”可知,古董商和收藏家对日本人定下的心照不宣的规矩;古镇上人对“见利忘义”之人的集体排斥。可见,本文利用塑造社会环境表现地域风俗、民情。由原文“藤田一郎来湘潭开洋行,已有五六个年头了。可他的心思并不在此,倒是常在古玩圈里转,见到好玩意儿眼睛就发绿,恨不得通通收入囊中。古董商和收藏家都心照不宣,高品位的古玩绝不让藤田沾边儿”“自藤田一郎来过后,‘古真斋’突然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申屠实在街上碰到同行或熟人,刚想礼貌地打个招呼,人家脸一别,匆匆而过”“我们一时还走不了,仓库的粮食正向安全的地方转移。如日军破城,撤不走的粮食会浇上汽油焚毁,一粒粮食也不留给这些禽兽!”可知,小说的主题为:通过日本侵略者对古董的贪婪和中国民众的同仇敌忾的对比,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抗争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四十七年,秦攻赵于长平。赵使廉颇将。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文本二: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赵王使平阳君媾秦,发郑朱入秦,秦内之。虞卿曰:“王必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赵之贵人也,而入于秦,秦王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赵卒不得媾,军果大败。(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文本三: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齐王终不听。(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秦军A详败B而C走D张E二奇兵F以劫G之H赵军I逐胜J追K造L秦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指暗中、私下里,与《苏武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中的“阴”字含义相同。B.“内”,同“纳”,指接纳,与《屈原列传》“亡走赵,赵不内”中的“内”字含义相同。C.文本一“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与文本二“赵卒不得媾”两句中,两个“卒”字的含义相同。D.“隐蔽”,文中指屏障,现在则多表示借旁的事物来遮掩或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十七年,秦赵长平之战,廉颇是赵国的主将,由于作战多次失败,将士伤亡很重,加上他采取坚壁不出、拒绝迎战的策略,招致赵王的不满与愤怒。B.赵括是马服君之子,他到达长平战场后便命令赵军出兵攻打秦军,可是出师不利,最终被秦军围困,且被切断了粮道。赵军只能坚守阵地,等待援兵。C.为求突围,赵国士兵分为四队,轮番进攻,最终均以失败告终。主帅赵括派遣精锐士卒出城与秦军搏斗,他于城内指挥,但不幸被秦军射杀,赵国大败。D.苏秦以唇亡齿寒的比喻劝说齐王答应赵国的请求,他认为如果不帮助赵国,赵国被灭的话,那么会使齐国直接面对秦国,齐国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2)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14.长平之战中赵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答案〗10.DHJ11.C12.C13.(1)廉颇加固营垒用来对待秦军,秦军屡次挑战,赵兵坚守不出。赵王屡次用这个责备廉颇。(2)不同意借给赵国粮食,秦兵就不能被打退,这就证明秦国的计谋是正确的,而齐国、燕国的计谋错了。14.①赵国:用人错误,被秦国用反间计离间,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的用兵策略失败,急于求成,给敌人以机会;求和计策错误,派郑朱入秦求和,给秦王利用的机会。

②秦国:武安君白起的策略,诱敌出击,两面夹击,将赵军一分为二,困在军营;秦国上下一心,断绝救援赵国的一切机会,消耗赵军力量。

③局势上:楚、魏、齐等国拒不援助赵国,使赵国孤立无援。〖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军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了两支突袭部队进攻赵军。赵军乘胜追击,直追到秦军营垒。“秦军”是主语,“而”是连词,表修饰,“详败”是形容“走”的状态,“秦军详败而走”是主谓结构,句意完整,且“张二骑兵以劫之”是秦军做的另一件事,两件事中间断开,故D处断;“之”是“劫”的宾语,结构完整,且“赵军”是下一句的主语,H处断;“赵军逐胜”是主谓结构,“追造秦壁”是“逐胜”的结果,和前面的“逐胜”要断开,J处断。【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阴”都指“暗中,私下里”。句意:暗中派武安君白起出任上将军。/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B.正确。“内”都通“纳”,接纳之意。句意:秦国接纳郑朱进入秦国境内。/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C.错误,含义不同。“卒”,名词,士卒,士兵。/副词,指“最终”。句意:士兵四十万人向武安君投降。/赵国最终没能与秦国讲和。D.正确。【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赵括派遣精锐士卒出城与秦军搏斗,他于城内指挥”错误,原文是“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意为“他们的将领赵括派出精锐士兵并亲自披挂上阵率领这些部下与秦军搏杀”,可知赵括并未在城内指挥,而是亲自上战场搏杀。【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坚壁”,加固营垒,坚守营垒;“数”,多次,屡次;“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让”,责备。(2)“听”,同意,准许,答应;“却”,退却;“过”,错。【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赵国在长平之战上的失败可以从赵国本身、对手秦国以及当时的局势三个方面概括。从赵国本身来看:结合“赵使廉颇将”“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可知,赵国一开始任命廉颇为将,之后被用反间计离间,用赵括代替了廉颇,用人不当;而且赵括一到战,就“出兵击秦军”,急于求成,被敌人抓住机会;文本二提到“赵不胜”之后,“赵王使平阳君媾秦,发郑朱入秦”,向秦国求和,结果被秦国利用,“秦王必显重以示天下”,让其他的诸侯国知道赵国讲和而不会再援助它。从秦国角度来看:结合文本一“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可知,秦将武安君佯败诱敌出击,然后两面夹击,把赵军一分为二;结合“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可知,秦国从君王到将士以及百姓,上下一心,断绝了救援赵国的一切机会,消耗赵军的力量。从当时的局势来看,结合文本二“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和文本三“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可知,楚国、魏国、齐国等诸侯国没有援助赵国,让赵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参考译文:文本一:(昭王)四十七年,秦国在长平攻打赵国。赵国派廉颇统率军队。廉颇加固营垒用来对待秦军,秦军屡次挑战,赵兵坚守不出。赵王屡次用这个责备廉颇。秦国丞相应侯又派人到赵国花费千金施行反间计,说:“秦国最忌讳的,只是怕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担任将领而已,廉颇容易对付,他就要投降了。”赵王早已恼怒廉颇军队伤亡很多,屡次战败,却又反而坚守营垒不敢出战,再加上听到秦国反间的话,于是派赵括取代廉颇率兵攻击秦军。秦国得知马服君的儿子担任将领,就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担任上将军。赵括一到任上,就发兵进击秦军。秦军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了两支突袭部队进攻赵军。赵军乘胜追击,直追到秦军营垒。但是秦军营垒十分坚固,不能攻入,而秦军的一支突袭部队两万人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骑兵的快速部队楔入赵军的营垒之间,把赵军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部分,运粮通道也被断绝。这时秦军派出轻装精兵实施攻击。赵军交战失利,就构筑壁垒,顽强固守,等待援兵的到来。秦王得知赵国运粮通道已被截断,他亲自到河内,封给百姓爵位各一级,征调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全部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救兵和粮食。到了九月,赵国士兵断绝口粮已经四十六天,军内士兵们暗中残杀以人肉充饥。(困厄已极的赵军)攻击秦军营垒,打算突围而逃。他们编成四队,轮番进攻了四五次,仍不能冲出去。他们的将领赵括派出精锐士兵并亲自披挂上阵率领这些部下与秦军搏杀,结果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部队大败,士兵四十万人向武安君投降。(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文本二:秦国、赵国在长平打仗,赵国没有胜利,赵王派平阳君(赵豹)办理讲和事宜,派郑朱到秦国去,秦国接纳了郑朱。虞卿说:“大王与秦国讲和的事情一定不会成功,赵国的军队一定会被打败,天下诸侯祝贺秦国胜利的人都已经在秦国了。郑朱,是赵国尊贵的人,而进入秦国去讲和,秦(昭)王一定把这个显贵重要的使者给天下诸侯看。楚国、魏国认为赵国讲和,一定不会援救大王。秦国知道天下诸侯不援助大王,那么讲和是不能成功的。”赵国最终没能与秦国讲和,军队果然被打得大败。(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文本三: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赵国没有粮食吃了,向齐国借粮食,但是齐国不借。苏秦对齐王说:“不如借给它,以便打退秦兵,不同意借给赵国粮食,秦兵就不能被打退,这就证明秦国的计谋是正确的,而齐国、燕国的计谋错了。况且赵国对于燕国、齐国来说,如同一条屏障,又如同牙齿有嘴唇那样,嘴唇如果失掉了,那么牙齿也就寒冷了。(秦国)今天灭亡了赵国,那么明天它就要灭掉齐、楚了。”齐王最终没有听取。(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李嘉祐南浦菰蒋覆白蘋,东吴黎庶逐黄巾①。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那堪回首长洲苑②,烽火年年报虏尘。〖备注〗①黄巾: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诗中泛指农民战争。②长洲苑:春秋时吴王所建大型苑囿,在今望亭镇境内,繁华热闹,屡遭战火劫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春回大地,本应该是一片欣欣向荣,但战乱频仍,诗人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B.“江燕初归”从燕的视角写但见屋宇不见人的凄凉,点出了题目中“怅然”的缘由。C.“远岫依依如送客”以山喻人,似是在给诗人送行,实际是写诗人启程却无人相送。D.尾联望向一片烽烟战乱中的旧苑长洲,昔盛今衰,引起诗人的感喟,让人无法释怀。16.《唐诗笺要》评价本诗“满眼惨淡,含情最远”,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5.C16.满眼惨淡:渺无人烟;景物荒凉,萧条衰败;田地荒芜,无人劳作。含情最远:表达了作者对时局混乱的忧虑和不满,对百姓生活的担忧。〖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以山喻人”错误。“依依”是依依不舍之意,这里赋予远岫以人的情感,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启程”错误。“启程”诗中无照应。【16题详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南浦菰蒋覆白蘋”写到南浦的水路全被菰蒋、白苹覆盖,少有舟行。“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写到野外的棠花孤独的开着无人欣赏空守着江水,江燕刚回来,屋中却无人。“远岫依依如送客”写到客人经过不见有人迎送,只有那重峦叠嶂、绵延不断的山峦矗立在那里。水路全被菰蒋、白苹覆盖,少有舟行;东吴的百姓都去打仗了,野外的棠花孤独地开着,无人欣赏;江燕归来,屋中无人;客人经过不见有人迎送。写出了渺无人烟,景物荒凉,萧条衰败的特点。“平田渺渺独伤春”写到田野荒芜没人耕种独自伤春,写出了田地荒芜,无人劳作的情景。所以本诗满眼的惨淡。“东吴黎庶逐黄巾”写到东吴的百姓都去打仗驱逐义军了。“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写到不能回首长洲苑,年年燃着烽火报告着战况。交代处满眼惨淡之景的原因是因为战乱,所以表达了作者对时局混乱的忧虑和不满,对百姓生活的担忧。所以含情最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多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3)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构成对比,表达了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想法。〖答案〗(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新中国军工科技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我国著名预警机专家王小谟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筑梦苍穹——王小谟院士的科技报国之路》一书对王小谟传奇的人生经历分阶段进行了详尽的记述。在王小谟的性格塑造上,本书本着“不虚美、不隐恶”为创作原则,利用丰富的资料,实事求是地对各方面的人物性格和盘托出。比如讲述王小谟的大学时代时,书中写道,“对‘喜欢’与‘不喜欢’的学科,态度①,造成学科成绩有高有低,高低成绩两相抵消,王小谟只能算是‘中等’的学生了”。并且,他不仅参加时髦的摩托车队,还是学校京剧团的骨干。书中还附上了王小谟当时的演出剧照。如此,一个大学时代充满活力、不循规蹈矩的鲜活形象②。本书注重将传主定位为传承中的个体来展开叙事。本书的每一章前,都摘录了一句王小谟的话(第一章摘录的是其父王宏谟的)。每一节前,都摘录有司马光、郑板桥、梁启超、李大钊、毛泽东等先贤的名言。这一设计意在凸显王小谟的精神、风骨与我国的先贤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示例:①截然不同(迥然不同、泾渭分明、大相径庭)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③一脉相承(一脉相传)19.示例:王小谟是我国著名的预警机专家,在新中国军工科技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20.本书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创作原则(或者:以“不虚美、不隐恶”为创作原则),利用丰富的资料,实事求是地将人物性格的各方面和盘托出。〖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由“造成学科成绩有高有低”可知王小谟对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科态度完全不一样,可填“截然不同(迥然不同、泾渭分明、大相径庭)”。截然不同: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②书中塑造的王小谟的鲜活形象十分生动,可填“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呼之欲出:形容画像十分逼真,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③王小谟的精神、风骨与我国的先贤有承继关系,可填“一脉相承(一脉相传)”。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一脉相传: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分析句子特点可知,主语王小谟之前有很长的定语,可将这两个定语变成句子。将“我国著名预警机专家”加上主语王小谟,改成“王小谟是我国著名的预警机专家”放在最前面;将“在新中国军工科技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前省略主语,放在第一个句子后面;将“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承前省略主语放在最后面。整理〖答案〗为:王小谟是我国著名的预警机专家,在新中国军工科技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句式杂糅,“本着……为创作原则”可改为“本着……的创作原则”或“以……为创作原则”;搭配不当,“对各方面的人物性格和盘托出”中的“对”改为“将”;语序不当,“各方面的人物性格”改为“人物性格的各方面”。(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竹秆坚韧、虚心有节,还是刚正不阿、虚怀若谷的象征。你有没有想过,修长坚韧、虚心有节又可成林的竹子,究竟是草还是树呢?首先,①。树是一种木本植物,具有一个主干和多个分支,有完整的根系和茂密的叶子,能够生长到相当大的高度。而草则是一种短小的植物,一般没有主干,只有茎和叶,根系相对较浅,不像树那样能够生长得很高。从这个角度来看,竹子似乎更像树。它们通常长得非常高,具有粗壮的主干和茂密的枝叶,也具有深入地下的根系,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和营养。另外,它们非常坚硬和耐用,这一特点跟具有实心茎的树类似。然而,事实上,竹子更多的是被归类为草,这是因为竹子具有草的许多特征。首先,竹子的茎是中空的,类似于草的茎,②。其次,竹子的叶子非常细长,像草一样,不像树那样具有比较大而厚实的叶子。此外,竹子的生长方式也更像草,它们通常是通过地下的根茎或者地上的匍匐茎生长,不像树那样直接从种子开始生长。因此,③,但是它们更多地被视为草类植物。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韧”属于形声字,“韦”是其形旁,表示它的意义范畴。B.“通常”与本段中的“一般”两词意义相同,可以互相替换。C.“中”与《荀子·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读音相同。D.“大而厚实”是由两个形容词和一个虚词组成的并列短语。〖答案〗21.①我们需要了解草和树的区别

②不像树那样具有实心的结构

③尽管竹子和树具有许多相似之处22.C〖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树是一种木本植物,具有一个主干和多个分支,有完整的根系和茂密的叶子,能够生长到相当大的高度。而草则是一种短小的植物,一般没有主干,只有茎和叶,根系相对较浅,不像树那样能够生长得很高”可知,这是在解释树和草的区别,所以可填“我们需要了解草和树的区别”。②本处是阐释竹子更多地被归类为草而不是归类为树的原因,本处是就竹子的茎来说的,竹子的茎类似于树的树干,竹子的茎是中空的,而树的树干是实心的结构,所以可填“不像树那样具有实心的结构”。③第二段说到竹子和树有很多相似之处,而第三段说到竹子和草的相似之处,所以即使竹子和树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更多地被视为草类植物,所以可填“尽管竹子和树具有许多相似之处”。【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把握能力。C.“读音相同”错误。“中空”的“中”读作“zhōng”,“木直中绳”的“中”读作“zhòng”。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花草树木刚刚凋零,下一代新芽就已经从根部长出;节气刚演变成寒冬季节,温暖的阳春就行将到来。这些现象蕴藏的智慧告诉我们:万物到了飘零枯萎的季节,要有眼光,因为一定会迎来生机;生机能萌于苦寒之时,必须要有非凡的胆量。只有眼光没有胆量,难免沦为假把式;只有胆量没有眼光,又不免空留余恨。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古代文学诸体咸备,斗丽争妍,其中有无数精品。我们所说的古典文学,就指这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那么,这些精品对于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民究竟有何意义呢?显然,杰出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作用。但这一切只是一种“潜能”,必须通过读者的熟读深思、审美涵泳,进而开拓视野、提高精神境界才能实现。历代杰出作家都是民族精英,以经邦济世为己任;其不同作品的不同主题,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近代以来我国许多杰出人文学者乃至自然科学家,从童年开始就熟读好书,许多古典名篇都能熟读成诵,伴随而来的首先是识解的高远和德操的默化,其次是对各种文体的娴熟和运用。因此,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就是中华先进文化的载体。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于此可见。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倡“诗教”,即以诗歌为教材来教育人。《论语》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确,“兴观群怨”说对诗歌的社会功能作了全面概括。“观”,从诗歌中观察人生、社会、政教等,是讲诗歌的智育作用。三千多年的中华诗歌,既是三千多年的诗史,又是中华民族的社会史、文化史、心灵史。系统研读其中的精品,有助于认识中华历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从而继往开来。“兴”“群”“怨”,是讲诗歌的美育、德育作用。熟读历代诗歌名篇,可以使人感发兴起,昂扬奋进;敬业乐群,团结互助;褒善抑恶,弘扬正气。文学活动系统由生活、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组成。从文学表现社会生活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来看,表现生活是通过作家的艺术创造完成的,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通过读者的阅读、理解、鉴赏从而受其感染获其教益完成的。因此,古典文学的价值和功用必须通过读者的研读、领悟,方可实现和发挥。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高科技,一打就垮;没有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不打自垮。可见在综合国力中,国民素质起决定作用。素质教育需从多方面进行,而通过研读古典文学提高国民素质,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摘编自霍松林《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材料二:政治理想是李白文化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非常向往儒家的社会理想,“扶老携幼,尊尊亲亲,千载百年,再复鲁道”,也常以法家人物自况,“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道家与纵横家的思想也时时占据他的心灵,“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吾亦坦荡人,拂衣可同调”。这些理想表现出他意欲大显身手的心境,同时也是特定时代个体积极性被普遍唤醒的结果。唐朝寒族地主得到广泛擢拔,科考也由重德重经转向重才重文辞……所有这些都为个人意志实现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机会,使个体可能成为个体行为的主宰者。但考察这些政治理想,我们便会发现其虽丰富却缺乏系统性。李白政治理想的第二个特点是扬厉有余而合理性不足。如在《明堂赋》中他描绘了一幅弃末反本的理想政治图景:“下明诏,颁旧章,振穷乏,散熬仓。毁玉沉珠,卑宫颓墙……帝躬于天田,后亲于郊桑。”对一个秩序化国家的建设而言,李白这种主张,不仅不是什么高明方略,反而表现出倒退的历史观、政治观。结合盛唐时期“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李白的这些政治理想很不合适宜,是作者依上古老庄思想,以个人想象建构的空中楼阁。可见,李白是用个人思想来假定现实政治。然而这种政治空想,一旦作为美学对象进入诗境,便会生成全新的意义世界。事实上空想也是一种理想。一个能产生并容纳空想的时代,往往是一个蕴藏巨大潜能、孕育更大理想的时代。春秋战国百家蜂起,其中不乏怀抱空想欲济天下的名士,可谁又能否认潜埋在空想之下那丰厚的思想资源呢?中国政治与文化的原发理想正是在春秋战国纷繁多样思想的冲撞中才得以逐渐形成。所以,就时代思想潜能、意识形态多元化而言,理想的多样性与空想性具有重要的美学与文化价值——空想性因其非现实色彩,多样性因其对终极至尊的消解,共同给生活在有限时空的人们阐明了一种可能性,而可能性的美学意义就在于昭示出一个时时浮现于日常生活中的无限远景——一个更完整的世界,一个更有生命力的“我”。所以,与其说李白是在陈述理想,不如说他在不自觉地展示着一个丰富多彩、兼容并蓄的精神世界;与其说李白充满空想,不如说他在急切诉说对现实的超越心情。总之,李白颇带空想色彩的政治理想已经外化成一个比现实更美更自由的“未来现实”,它揭示出主体对理想主义对美的无限境界的强烈向往。人自己把一个永远无法与之同一的美作为完整而更有价值的自我设置于未来,这种美是高于自己的自己,在审美的无限境界与有限的人生现状之间,存在着一段可以无限逼近却永远无法消除的距离,由此推动人永远走在自我追求的途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李白的政治理想虽不是盛唐现实的直接反映,却是更具形而上色彩的盛唐之音,他的诗也因此包含着深刻的理想主义美学意蕴。(摘编自康震《论李白文化人格的美学境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典文学作品极具价值,但只有在读者熟读之后,才可能丰富个人见识,提高精神境界。B.我国近代许多杰出人物深受古典文学的影响,这是他们获得各自领域成就的重要因素。C.寒族得到更多机会,才华在科考中更受重视,促使李白产生一心渴望大显身手的情感。D.政治空想蕴藏丰厚的思想资源,多种政治空想碰撞,可能孕育出一个时代更大的理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有助于增加读者对人生、社会的各种认识,认识受益就是诗歌智育方面的作用。B.文学活动系统中,作家和读者可以共同丰富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价值,二者缺一不可。C.李白政治理想的多样性与空想性,对国家建设而言既不够高明,还表现出观念的落后。D.李白文化人格体现了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色彩的美学境界,且与盛唐的关联非常密切。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认真研读我国先秦诸子散文,并表示孔子和孟子对他影响很大。B.学者叶嘉莹表示,自己历经苦难却一直保持乐观的态度,源于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热爱。C.《2023中国诗词大会》再掀热潮,数据显示,它备受年轻的高学历观众的钟爱。D.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把中小学生全面发展高质量素质的培养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4.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古诗文必背篇目,你认为此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5.阅读李白诗歌中诸如“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这些诗句,带给你哪些收获?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C3.B4.①对个体而言,意在使学生通过背诵,更好地熟读深思、审美涵泳,开拓视野,提高精神境界,力争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先进文化的载体。②对社会、国家而言,意在提高国民素质,影响社会生活,形成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使国家和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①才学方面:了解了李白的理想和文化人格,拓宽了视野,丰厚了文化的积累。②情感思想方面:情绪受到感染,激发了我们昂扬振奋的精神,坚定了我们追求理想的意志。〖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促使李白产生一心渴望大显身手的情感”错误。由原文“唐朝寒族地主得到广泛擢拔,科考也由重德重经转向重才重文辞……所有这些都为个人意志实现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机会,使个体可能成为个体行为的主宰者”可知,“寒族得到更多机会,才华在科考中更受重视”是唐代“个体积极性被普遍唤醒”的原因,并未有相关内容说明其“促使李白产生一心渴望大显身手的情感”。【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李白政治理想的多样性”错误。材料二第一段与李白政治理想的“多样性”有关,第二段与李白政治理想的“空想性”有关,但第二段提到了“国家建设”“观念的落后”等相关内容,故“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论题是“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观点主要围绕古典文学的意义,只有B提及的是古典文学的意义。【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杰出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作用。但这一切只是一种‘潜能’,必须通过读者的熟读深思、审美涵泳,进而开拓视野、提高精神境界才能实现”“历代杰出作家都是民族精英,以经邦济世为己任;其不同作品的不同主题,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近代以来我国许多杰出人文学者乃至自然科学家,从童年开始就熟读好书,许多古典名篇都能熟读成诵,伴随而来的首先是识解的高远和德操的默化,其次是对各种文体的娴熟和运用。因此,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就是中华先进文化的载体”可知,对个体而言,意在使学生通过背诵,更好地熟读深思、审美涵泳,开拓视野,提高精神境界,力争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先进文化的载体。由原文“系统研读其中的精品,有助于认识中华历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从而继往开来”“熟读历代诗歌名篇,可以使人感发兴起,昂扬奋进;敬业乐群,团结互助;褒善抑恶,弘扬正气”“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高科技,一打就垮;没有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不打自垮”可知,对社会、国家而言,意在提高国民素质,影响社会生活,形成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使国家和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由原文“‘观’,从诗歌中观察人生、社会、政教等,是讲诗歌的智育作用。三千多年的中华诗歌,既是三千多年的诗史,又是中华民族的社会史、文化史、心灵史。系统研读其中的精品,有助于认识中华历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可知,阅读李白诗歌,有助于了解了李白的理想和文化人格,拓宽了视野,丰厚了文化的积累。由原文“熟读历代诗歌名篇,可以使人感发兴起,昂扬奋进;敬业乐群,团结互助;褒善抑恶,弘扬正气”可知,李白诗歌中诸如“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这些诗句表达了李白昂扬振奋的精神以及对理想地不懈追求,所以阅读李白诗歌中诸如“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这些诗句能够使我们的情绪受到感染,激发我们昂扬振奋的精神,坚定我们追求理想的意志。(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苍山烟雨图聂鑫森向来心宽体胖、气定神闲的“古真斋”古董店老板申屠实,居然临近子夜,还无半点睡意。他呆坐在书房的长案前,死死地盯着一小块宣纸和一根五两重的金条。小块宣纸上钤着一方朱文印,印文是五个篆字“皇甫丰珍藏”。印的一侧,用小楷写了一行字:“北京清秘阁八宝印泥。皇甫丰命笔于一九四三年秋。”申屠实狠狠地揪了揪下巴上的一绺花白胡子,说:“怎么会在这个地方出错?这个皇甫丰是个人精!”皇甫丰年届不惑,父亲是湘潭古镇最有实力的粮商。皇甫丰读过私塾也上过洋学堂,在辅助父亲的生意之余,痴迷于字画的收藏。他的藏品不少,只要是好玩意儿,就舍得出大价钱。他的父亲虽痛惜钱财,但面对独生子的执拗,也只能背后跌足叹息。两天前的午后,申屠实打电话约皇甫丰来家,看他新收的一幅黄公望的《苍山烟雨图》,并说让皇甫丰先过眼,还有人等着要看哩。皇甫丰雷急火急地来了,戴上白绢手套,弓腰俯看案上展开的《苍山烟雨图》,每个细节都看个清楚,然后从口袋里掏出金条,往案上一搁,打着哈哈把画拎走了。想不到今夜皇甫丰又翩然而至!“皇甫小友,快请坐,我叫人沏茶来。”“我还有事,不坐了。上次你卖给我的《苍山烟雨图》,请再给我弄一张来,我还是付五两黄金。”说毕,皇甫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纸包,轻轻解开宣纸,露出一根金条,再一起放到八仙桌上。然后,他朝申屠实抱拳揖别,飘然而去……申屠实家确实有《苍山烟雨图》的真迹,但他从未对人说过。他找外地的临写高手依原图另做一幅,再经水渍、烟熏、生霉等手段处理,确认无误了,才将赝品卖给了皇甫丰。没想到皇甫丰居然从印泥上看出了破绽。黄公望是明代人,而“八宝印泥”是清代才面世并传到如今的。研发出“八宝印泥”的有两处,一是清康熙年间福建漳州的丽华斋,二是北京的清秘阁。鸡叫三更时,申屠实决定过几天后,亲自把《苍山烟雨图》送到皇甫丰家去……几个月过去了。蓄着仁丹胡的“富士山洋行”经理藤田一郎,抱着一个大包袱,走进了平政街“古真斋”。品过头泡茶,申屠实开始看藤田一郎带来的字画,第一幅展开的竟是《苍山烟雨图》。“藤田先生,这些年你买了不少好东西啊。”“惭愧惭愧。这幅黄公望的,给皇甫丰先生讲了多少好话,他才肯出手。还有好几幅也是从他那儿买来的,据说也都是从贵店流转出去的。”藤田一郎来湘潭开洋行,已有五六个年头了。可他的心思并不在此,倒是常在古玩圈里转,见到好玩意儿眼睛就发绿,恨不得通通收入囊中。古董商和收藏家都心照不宣,高品位的古玩绝不让藤田沾边儿,可皇甫丰怎么忘记了这个规矩了?当申屠实细看《苍山烟雨图》时,不由得暗吃一惊,这正是他出手卖给皇甫丰的那幅赝品!又看了明、清几位书画大家的作品,真迹是由他出手卖给皇甫丰的,但这些都是赝品。要命的是皇甫丰称这些真迹都来自他这里,他能说是假的吗?藤田是有背景的,那样会让皇甫丰遭逢不测。他只能说这些皆为真品、上品、绝品,那么他和皇甫丰都将变成众矢之的,被斥为见利忘义的小人。“这幅黄公望的,我花了十五两黄金,值不值?”申屠实说:“当然值。其他的你不用报价了,都值,你的眼力太好了。”藤田嗬嗬地笑起来:“我要告诉世人,皇甫丰先生和你是我大大的好朋友。”申屠实也笑了,这皇甫丰好手段!自藤田一郎来过后,“古真斋”突然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申屠实在街上碰到同行或熟人,刚想礼貌地打个招呼,人家脸一别,匆匆而过。活到这一大把年纪,他真正体会到了苍凉的况味……当日军攻克长沙,锋芒直逼湘潭时,申屠实和家中老少十几口人,带着些紧要物件,分乘几辆大马车出城,驶向百里外的老家大云山。让申屠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多日不见的皇甫丰,竟然在途中的一处僻静的驿馆候着他。夕阳红如血。“申屠先生,我是坐汽车来的,一直不远不近地跟在你们后面,快到这驿馆时,我们才抢先而至。我带了几个保镖,他们都带着枪,为的是护送你们。”申屠实老泪纵横,哽哽咽咽说不出话来。“我在此专候,其一是表示歉意,我卖假画给藤田,把你牵扯进来,让你受了不少冤屈,祈谅。不过,相信你能理解。其二,我有几十件极珍贵的古字画,如《苍山烟雨图》,拜托你带回老家保管。当寇氛消尽,我们一起来筹备个展览,以还我俩清名!”“皇甫小友,我即便丢了老命,也不会丢失这些宝贝。日军意欲攻陷湘潭,你和尊父也要赶快携家撤离。”“我们一时还走不了,仓库的粮食正向安全的地方转移。如日军破城,撤不走的粮食会浇上汽油焚毁,一粒粮食也不留给这些禽兽!”“好!”皇甫丰挥了挥手,转过身去,和几条汉子走向停在不远处的黑色轿车。申屠实肃立目送,凝视着他们高大的背影,和红红的夕光相贴相融……(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屠实约皇甫丰来家里看画,强调说“还有人等着要看哩”,可见他深谙对方痴迷收藏、急于求购的心理。B.皇甫丰再次登门并留下五两黄金,表明他对《苍山烟雨图》志在必得,而申屠实卖真画完全是迫于无奈。C.藤田一郎来过后,申屠实的生意冷冷清清,同行和熟人也不再理他,对此,他虽感“苍凉”但也有所预料。D.皇甫丰愿意把古字画托付给申屠实,是因为申屠实在日本人面前没有出卖他,没让真画落到日本人手里。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申屠实卖假画而被皇甫丰识破的矛盾冲突开篇,既介绍核心人物,又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的叙述人称虽然采用了第三人称,但其叙述故事主要是从申屠实的视角展开,让读者的阅读感受更真实。C.小说围绕“苍山烟雨图”这条物线展开,集中以一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非常明显。D.小说以抗战时期湘潭古镇为背景,讲述两个小人物守护古字画的故事,借此表现深远的主题,可谓以小见大。8.皇甫丰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有评论家将聂鑫森的小说定义为具有浓重古典主义人文情怀的“文化小说”,请分析这一特点在文中的表现。〖答案〗6.B7.C8.①精明能干且仁义厚道:他能通过印泥分辨出画的真伪;他并未说破申屠实造了假画出售,更没有以此为要挟索要真画,而是又出五两黄金购买。②有胆有识,智勇双全:为了保护古字画,让日本人花大价钱买假画;面对侵略者,宁愿把自家粮仓烧掉也不留给敌人,坚持抗战到最后时刻。③忍辱负重,为国担当:为了保护古字画,甘愿忍受湘潭古镇人对他的误解和所受冤屈。9.①选材:“苍山烟雨图”“古真斋”“篆字”“小楷”“八宝印泥”“湘潭古镇”都带有传统文化的符号特征。②叙述语言:文白相杂、凝练淡雅,具有鲜明的古典文化特征,如“年届不惑”“跌足叹息”等。③塑造人物:申屠实与皇甫丰在民族大义面前的忍辱负重、敢于担当、勇于抗争及二人之间的肝胆相照。④利用塑造社会环境表现地域风俗、民情:古董商和收藏家对日本人定下的心照不宣的规矩;古镇上人对“见利忘义”之人的集体排斥。⑤小说主题:通过日本侵略者对古董的贪婪和中国民众的同仇敌忾的对比,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抗争精神。〖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B.“申屠实卖真画完全是迫于无奈”说法绝对。客观地说,卖画并非是唯一出路。主观地看,皇甫丰并未说破申屠实造了假画出售,也并未向外人声张,保存了“古真斋”的声誉,还再次留下五两黄金,这都表明了皇甫丰的仁义和诚意,申屠实对此是认可的,因此“决定过几天后,亲自把《苍山烟雨图》送到皇甫丰家去”。【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集中以一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表述错误。本文写到了申屠实和皇甫丰之间的矛盾,写到了他二人和古镇民众因误会产生的矛盾,但更主要是表现侵略者和文物保护者之间的矛盾,所以矛盾不止一组,也没有“贯穿始终”,由此“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非常明显”的说法也欠妥。【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没想到皇甫丰居然从印泥上看出了破绽”“‘我还有事,不坐了。上次你卖给我的《苍山烟雨图》,请再给我弄一张来,我还是付五两黄金。’说毕,皇甫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纸包,轻轻解开宣纸,露出一根金条,再一起放到八仙桌上”可知,皇甫丰通过印泥分辨出画的真伪;他并未说破申屠实造了假画出售,更没有以此为要挟索要真画,而是又出五两黄金购买。从而可见,皇甫丰精明能干且仁义厚道。由原文“当申屠实细看《苍山烟雨图》时,不由得暗吃一惊,这正是他出手卖给皇甫丰的那幅赝品!又看了明、清几位书画大家的作品,真迹是由他出手卖给皇甫丰的,但这些都是赝品”“我们一时还走不了,仓库的粮食正向安全的地方转移。如日军破城,撤不走的粮食会浇上汽油焚毁,一粒粮食也不留给这些禽兽!”可知,皇甫丰为了保护古字画,让日本人花大价钱买假画;面对侵略者,宁愿把自家粮仓烧掉也不留给敌人,坚持抗战到最后时刻。从而可见,皇甫丰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由原文“我在此专候,其一是表示歉意,我卖假画给藤田,把你牵扯进来,让你受了不少冤屈,祈谅。不过,相信你能理解。其二,我有几十件极珍贵的古字画,如《苍山烟雨图》,拜托你带回老家保管。当寇氛消尽,我们一起来筹备个展览,以还我俩清名!”可知,皇甫丰为了保护古字画,甘愿忍受湘潭古镇人对他的误解和所受冤屈。从而可见,皇甫丰忍辱负重,为国担当。【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本文的题目是“苍山烟雨图”,而“苍山烟雨图”是黄公望的画作的名字。申屠实的古董店的名字为“古真斋”。印文是“篆字”。印的一侧是用“小楷”写的一行字“北京清秘阁八宝印泥”。并且故事发生的地点为“湘潭古镇”。所以从选材来看,“苍山烟雨图”“古真斋”“篆字”“小楷”“八宝印泥”“湘潭古镇”都带有传统文化的符号特征。“皇甫丰年届不惑”中“年届不惑”,“也只能背后跌足叹息”中“跌足叹息”都具有文言色彩,所以从叙述语言看:文白相杂、凝练淡雅,具有鲜明的古典文化特征。由原文“当申屠实细看……被斥为见利忘义的小人”“我有几十件极珍贵的古字画,如《苍山烟雨图》,拜托你带回老家保管。当寇氛消尽,我们一起来筹备个展览,以还我俩清名!”“我们一时还走不了,仓库的粮食正向安全的地方转移。如日军破城,撤不走的粮食会浇上汽油焚毁,一粒粮食也不留给这些禽兽!”可知,从塑造人物来看:申屠实与皇甫丰在民族大义面前的忍辱负重、敢于担当、勇于抗争及二人之间的肝胆相照。由原文“藤田一郎来湘潭开洋行,已有五六个年头了。可他的心思并不在此,倒是常在古玩圈里转,见到好玩意儿眼睛就发绿,恨不得通通收入囊中。古董商和收藏家都心照不宣,高品位的古玩绝不让藤田沾边儿”“自藤田一郎来过后,‘古真斋’突然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申屠实在街上碰到同行或熟人,刚想礼貌地打个招呼,人家脸一别,匆匆而过”可知,古董商和收藏家对日本人定下的心照不宣的规矩;古镇上人对“见利忘义”之人的集体排斥。可见,本文利用塑造社会环境表现地域风俗、民情。由原文“藤田一郎来湘潭开洋行,已有五六个年头了。可他的心思并不在此,倒是常在古玩圈里转,见到好玩意儿眼睛就发绿,恨不得通通收入囊中。古董商和收藏家都心照不宣,高品位的古玩绝不让藤田沾边儿”“自藤田一郎来过后,‘古真斋’突然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申屠实在街上碰到同行或熟人,刚想礼貌地打个招呼,人家脸一别,匆匆而过”“我们一时还走不了,仓库的粮食正向安全的地方转移。如日军破城,撤不走的粮食会浇上汽油焚毁,一粒粮食也不留给这些禽兽!”可知,小说的主题为:通过日本侵略者对古董的贪婪和中国民众的同仇敌忾的对比,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抗争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四十七年,秦攻赵于长平。赵使廉颇将。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文本二: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赵王使平阳君媾秦,发郑朱入秦,秦内之。虞卿曰:“王必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赵之贵人也,而入于秦,秦王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赵卒不得媾,军果大败。(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文本三: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齐王终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