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集_第1页
【山东】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集_第2页
【山东】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集_第3页
【山东】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集_第4页
【山东】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教案汇编

目录

*1.1任意角和弧度制.................................1

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

上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7

土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0

4-函数y=Asin(wx+j)的图象学案........................13

L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5

人数乘向量..........................................19

心向量的概念........................................23

上向量的加法........................................27

工向量的减法学案....................................31

上向量共线的条件和轴上向量的坐标学案................36

工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学案..........................39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象限

角、终边相同角的概念及表示,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并由此深刻理解推广之后的角的概念.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认识集合S中k、a的准确含义,明确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

等,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

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3.通过类比正、负数的规定,让学生认识正角、负角并体会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

运用,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将0°—360。范围的角推广到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教学难点:用集合来表示终边相同的角.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1.(情境导入)如图1,在许多学校的门口都有摆设的一些游戏机,只要指针旋转到阴影部

分即可获得高额奖品.由此发问:指针怎样旋转,旋转多少度才能赢?还有我们所熟悉的体操运

动员旋转的角度,自行车车轮旋转的角度,螺丝扳手的旋转角度,这些角度都怎样解释?

问题2.(复习导入)回忆初中我们是如何定义•个角的?所学的角的范围是什么?用这些角怎样

解释现实生活的一些现象,比如你原地转体一周的角度,应怎样修正角的定义才能解释这些

现象?

推进新课新知探究

问题一:

第1页共40页I

①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将怎样把它调整准确?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小时,你应当怎样将

它调整准确?当时间调整准确后,分针转过了多少度角?

②体操运动中有转体两周,在这个动作中,运动员转体多少度?

③请两名男生(或女生、或多名男女学生)起立一,做由“面向黑板转体背向黑板”的动作.在这个

过程中,他们各转体了多少度?

问题二:

①能否以同一条射线为始边作出下列角:210°,-45°,-150°.

②如何在坐标系中作出这些角,象限角是什么意思?0。角又是什么意思?

问题三:

①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210。,-150。的角的终边,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

系?328。,-32。,-392。角的终边及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终边相同的角有什么关系?

②所有与a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a在内,怎样用个式子表示出来?

应用示例

例1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象限角.

例2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

变式训练

①写出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

第2页共40页2

②写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例3写.出在下列象限的角的集合:

①第一象限;②第二象限;

③第三象限;④第四象限.

课堂小结

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新知识的?你从本节课上都学到了哪些数学

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到以下结论:

第3页共40页3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单位圆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

数,并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认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

正切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2.通过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掌握终边相同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

3.正确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表示出来,

即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出来.

4.能初步应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些简单问题.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

教学难点:用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刻画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符号;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

向线段,将任意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用几何形式表示.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把角的范围推广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还能适用吗?譬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那么

sin200。的值还是三角形中200。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吗?类比角的概念的推广,怎样修正三角

函数定义?

推进新课新知探究

问题一:

问题①:在初中时我们学了锐角三角函数,你能回忆一下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吗?

问题②: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

问题二:

问题①:如果改变终边上的点的位置,这三个比值会改变吗?为什么?

问题②:你利用已学知识能否通过取适当点而将上述三角函数的表达式简化?

第4页共40页4

问题三:

问题①:学习了任意角,并利用单位圆表示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引入一个新的函数,我们可以

对哪些问题进行讨论?

问题②: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域、值域是怎样的?

应用示例

例1已知角a的终边经过点Po(-3<4),求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变式训练

求出5万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3

第5页共40页5

例2求证:当且仅当下列不等式.组成立时,角e为第三象限角.

sin。<0,

tan6>0.

变式训练

已知cos&tan9<0,那么角0是()

A.第•或第二象限角B.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C.第三或第四象限角D.第一或第四象限角

例3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9乃

(l)sin390°;(2)cos——;(3)tan(-330°).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给出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且讨论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实质上是锐角三角函数的扩展,是将锐角三角函数中边的比变为坐标与距

离、坐标与坐标的比,记忆方法可用锐角三角函数类比记忆,至于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可由三角

函数的定义分析得到.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两个内容,一是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二

是一组公式,两者的作用分别是:前者确定函数值的符号,后者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0°到

360。角的三角函数,这两个内容是我们II后学习的基础,经常要用,请同学们熟记.

第6页共40页6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并能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进行三角函数的化简与证明.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求值(知一求二);(2)化筒三角

函数式;(3)证明三角恒等式.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明了如何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三角

恒等式的证明.

3.通过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应用使学生养成探究、分析的习惯,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

力,树立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课本的三个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课本的三个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请学生回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然后引导学生先计算后观察以下各题的结果,并鼓励学

生大胆进行猜想,教师点拨学生能否用定义给予证,明,山此展开新课.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sin60°sin1350

(1)sin290°+c2os290°;(2)sin230°+cos230%(3)----------;(4)-------------.

cos60°cosl35°

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问题一:

在以下两个等式中的角是否都可以是任意角?若不能,角a应受什么影响?

sin2a+cos%=l(等式1).

sina协…n

-------=tana(等式2).—,kGZ

cosa2

应用示例

4

例1已知sina=y,并且a是第二象限的角,求cosa,tana的值.

第7页共40页7

8

例2已知cosa=----,求sina,tana的值.

17

变式训练

已知cosa#),;用cosa表示sina^tana.

同,+fcosx1+sinx

例3求证:-------=--------

1-sinxcos

例4化简Jl-sin24400.

第8页共40页8

变式训练

化简:Jl-2sin40°cos40°

课堂小结

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成立的条件,②根据一个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中的一

个值求出其余的两个值(可以简称“知一求二”)时要注意这个角的终边所在的位置,从而出现

•组或两组或四组(以两组的形式.给出).

“知一求二”的解题步骤一般为:先确定角的终边位置,再根据基本关系式求值,若已知正

弦或余弦,则先用平方关系,再用其他关系求值;若已知正切或余切,则构造方程组求值.

第9页共40页9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探究,明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来龙去脉,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

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渗透转化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2.通过诱导公式的具体运用,熟练正确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和证明问题,

体会数式变形在数学中的作用.

3.进一步领悟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的数学思想,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个诱导公式的推导和六组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筒和证明

等.

教学难点:六组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①利用单位圆表示任意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②复习诱导公式一及其用途.

思路2.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即公式一,并且

利用公式一可以把绝对值较大的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0。至IJ360°(0到2兀)内的角的三角函数

值,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我们可以通过查表求得,对于90。到360。(工到2兀)范围内的角的三角

2

函数怎样求解,能不能有像公式一那样的公式把它们转化到锐角范围内来求解,这一节就来探

讨这个问题.

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问题一:

由公式-把任意角a转化为[0。,360。)内的角后,如何进一步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

问题二:

①锐角a的终边与180。+。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②它们与单位圆的交点的位置关系如何?

③任意角a与180。+0(呢?

问题三:

①有了以上公式,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②-a角的终边与角a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第10页共40页10

问题四:

①下一步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②兀-a角的终边与角a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示例应用

例1利用公式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cos225°;(2)sin;(3)sin(—);(4)cos(-2040°).

变式训练

利用公式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7

(l)cos(-510°159;(2)sin(---it).

例2

cos330。等于()

1D「叵

A.-

22

变式训练

..371+2sin290°cos4300

化向:----------------------

sin250°+cos790°

第n页共40页II

例3化简cos315°+sin(-30o)+sin2250+cos480°.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公式二、公式三、公式四三组公式,这三组公式在求三角函数值、化

简三角函数式及证明三角恒等式时是经常用到的,为了记牢公式,我们总结了“函数名不变,符

号看象限”的简便记法,同学们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应用,我们要多加

练习,切实掌握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化归思想.

第12页共40页12

函数y=Asin(wx+j)的图象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五点法”作函数y=Asin(如+0的图像,研究其性质及图像间的关系;

2、掌握正弦型函数的各个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弦函数图像与性质;

二、新课讲解

例1作函数y=2sinx及y=;sinx的图象。

思考:函数y=/(x)与函数y=的图象有何关系?

.1

=sin—x

2

例2作函数y=siS2x的图象。

77"TT

例3作函数y=sin(x——)及y=sin(x+—)的图象。

63

第13页共40页13

思考:函数y=/(x)与丁=/*+匕)的关系。

TTTT

例4作函数y-sin(2x——)及,y=sin(2x+—)的

34

图象

小结

y=Asin(0x+0)的各种变化方式

课后作业:

课本

P49练习A1⑵(4)

2(3)(4)

第14页共40页14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一、教学目标

lo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2)理解平面内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及线段中点的向量表达式。

2o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出的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培养学生“数”与“形”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积极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难点:平面向量在给定基向量上分解的唯一性.

三、教学过程

(一)、相关知识:

1、向量的加法、减法:

2、数乘向量:

(二)、问题引入:

如图,设内、6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试用内、62表示向量而,而,而,而.(详见课本P96

图2-34)

平面向量基本走理:

如果e1,0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3,有且只有一对实数入1,

入2使彳=A9+A,2e2

我们把不共线.向量1,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学案使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到''学”为中心

第15页共40页15

(三)、探究体验:

1、选择基底向量

(1)如图1,在△ABC中,N是

的AB边上的点,并且BN:BA=3:5,,

若要表示向量标,可以/

使用哪两个向量做基底?/

反思基底向量是否唯一?B(图1)

反思2:向量方被分解后,表示是否唯一?(唯一性)

2、用已选基底向量表示未知向量

(2)如图2,在上个问题中,若以丽,就为基底向量,贝IJ:

BN=BA,NA=—BA,然

配=-BN=~BC+BA火/\

反思3:把未知向量分解转化为基底向量表示的方法是什么?//

BM

(图2)

(四)、典型例题:

例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M,设而=a,AD=b,试用基底{4》}表示

而,诵,MC,MD(课本P97例1)

学案使学生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

第16页共40页16

例2、已知是/上任意两点,0是/外一点如图,求证:对直线I上任一点P,存在实数t,使而关于基底{/,砺}

的分解式为OP=(l-t)OA+tOB.

(五)、随堂检测:

1.已知向量12不共线,实数心了满足(3%-4)北+(2》-3田1=61+3或,则『/的值等于(A)

A.3B.-3C.a0D.2

2.已知而,乐分别是A/1BC的.边6cAe上的中线,且标二点而=兀则数为(B)

4-2「2-4

A.—a+—brB.—a+—b?

3333

2-2-2-2-

C.—a—bD.—a+—h

3333

3、(2008年广东卷8)在平行四边形48。。中,AC与8。交于点。,E是线段。。的中点,AE的延长线与CO

交于点F.若衣=a,BD=b,则而=(B)

A.B.—a+-b

4233

11,12,

C.—a+—bD.-a+—b

2433

4、(2007年北京4)已知。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为BC边中点,且24。=。8+。。,那么(A)

A.AO=ODB.AO=2OD

C.布=3而D.lAO^OD

导读、导听、导思、导做

第17页共40页17

--------------------1一一

5、(2007年全国II5)在△ABC中,已知。是A8边上一点,若A。=2DB,CD=-CA+ACB,则;I=(A)

3

2112

A.—B.—C.一一D.一

3333

6、(2006年广东卷)已知D是aABC的边AB上的中点,则向量丽=(C)

—•1——►1―-

A-BC+-BAB.-BC——BA

22

—►1—•

C,BC——BAD.BC+-BA

22

7、(2006年安徽卷)在A8CD中,AB=a,AD=b,AN=3NC,M为BC的中点,,则

.I-»I—•—♦—•

MN=一一a+-b»(用a、b表示)

44

总结.

运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相关的问题时,可分为三个步骤:

(1)选择基底——选择合适的基底向量

(2)转换向量——将未知向,量转换为基底向量表示

(3)运用解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自学、自问、自做、自练

第18页共40页18

数乘向量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数乘运算法则,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让学生能由实数运算律类比向量运算律,并且验证强化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认识,正确表示结果;

(3)初步学会用向量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向量的数乘运算法则的理解及几何意义。

难点:正确运用法则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本,问题初解

1、复习向量的加法,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数乘向量的定义。

3、数乘向量的运算律。

二、.展示问题,合作学习

—>—,—>—>—>—>

已知向量a为非零向量,试用作图方式表示a+a+a和-a+(—a)

思考与讨论:所求向量。的关系。

学案使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到“学”为中心

第19页共40页19

三、拓展应用,当堂训练

典型例题

例1:•计算下列各式:

d)(-2)x|a;

(2)2(a+b)-3(a-b);

(3)(A+〃)(“一力)一(4—〃)(“+)).

例2:设X是未知向量,解方程:

5(x+a)+3(x-Z>)=0.

例3:如图所示,已知04'=3H,45'=3A%,说明向量0》与。6’的关系.

学案使学生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

第20页共40页20

思考与讨论:把例3中的数3改为任意实数K,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与初中学过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

.何联系。

四、当堂检测

A组

1、设£是非零向量,丸是非零实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Z与一%2的方向相反B.|-/to|>|a|

C.£与;I?Z的方向相同D.|-Aa|>|A|a

2、计算(Z-2同一23-司=().

A.3aB.-3a

C.3ci—4Z?D.—3u—4b

3.化简下列各式

(1)4(2^-3^)4-5(3^-26)

(2)2(3〃—4b+c)—3(2Q+/?—3c)

]--1-1-

(3)-(a+2b)--(5a-2b)-^-b

464

4.求未知向量1

(1)X+2(〃+X)=6

(2)3Q+4(B-X)=6

(3)2(x-^a)-^(b-3x^c)+b=0

第21页共40页21

B组

1.在A4BC中,设D为边BC的中点,求证:

(1)AD=^(AB+AC)(2)3AB+2BC+C4=2AD

2.已知:AABC,作向量04=3况,06=3诟,0。'=3瓦,

求证:MBCMBC'

导读、导听、导思、导做

第22页共40页22

向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向量产生的物理背景,理解位移的概念;

(2)理解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意义,能用向量表示点的位置;

(3)初步理解零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向量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由实例引入概念的方法;

(2)由实例体验用向量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向量在刻画数学问题和物理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向量的概念;

2教学难点--------对向量概念的理解;

三概念探究:

阅读课本77页倒79页,完成下列问题:

1、位移和距离这两个量有什么不同?位移和哪些因素有关?

2、相关概念:

向量:

相等的向量:

零向量:

向量共线或平行:

四典型例题:

例1.判断下列命题真假或给出问题的答案:

(1)平行向量的方向一定相同

(2)不相等的向量一定不平行

(3)与零向量相等的向量是什么向量?

(4)存在与任何向量都平行的向量吗

(5)若两个向量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向量一定是什么向量?

(6)共线向量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学案使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到“学”为中心

第23页共40页23

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向量而与而是共线向量,则A、B、C、。四点必在一直线上;

②单位向量都相等;

.③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

④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有获=DC

⑤共线的向量,若起点不同,则终点一定不同;

例题2:已知。为正六边形A6CDEF的中心,在图中所标出的向量中(图见课本79页图2-6):

⑴试找出与建共线的向量;

(2)确定与而相等的向量;

(3)次与前相等吗?若不相等,则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案使学生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

第24页共40页24

练习2:D、E、F依次是等边△ABC的边AB、BC、CA的中点,在以A、B、C、D、E、F为起点或终点的向

量中,

(1)找出与向量DE相等的向量;

(2)找出与向量DF共线的向量.

例题3:天津位于北京东偏南50.度,114km,用向量表示天津相对于北京的位置。

(用向量表示点的位置,利用向量可以确定一点相对与另一点的位.置)

导读、导听、导思、导做

第25页共40页25

五、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线的向量,若起点不同,则终点一定不同;

B.若后痂都是单位向量,贝加=及

C.设。是正4BC的中心,则向量高、丽、丽是模相等的向量;

D.向量而与丽是共线向量,则A、B、G。四点必在一直线上.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B,则变题:‘卜w,则

⑵若a〃瓦则a=5;变题:若,卜贝必〃及

(3)若a-b,b-c,则a=c;

(4)若a〃及5〃c,则a〃c.

归纳小结:向量的简单应用.,找相等向.量和用向量表示点的位置

作业:P79练习A,B

自学、自问、自做、自练

第26页共40页26

向量的加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加法的定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两个向量的和;

2.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它们来进行向量运算.

教学重点: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教学难点:

对向量加法定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向量加法运算法则

(1)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2)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向量求和的多边形法则

学案使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到''学”为中心

第27页共40页27

2.加法的运算律:

(1)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向量加法的结合律.:(Z+B)+】=Z+(B+1)

典型例题:

例1:某人先位移向量。:向东3km;再接着位移向量加:向北走3km;求a+B.

例2:化简下列各式:

(1)PB+OP+OB:

(2)(AB+~MB)+~BO+OM.

学案使学生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

第28页共40页28

:练习:求证在三角形ABC中,而+前+以=。

例3: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已知任意四边形ABC。,E为AO的中点.,/为的中点,求证:2呼=而+沆.

导读、导听、导思、导做

第29页共40页29

当堂检测:

1.已知非零向量a,c,则向量(a+c)+B,h+(a+c),b+(c+a),c+(b+a),c+(a+B)中,,与向量

Z+B+Z相等的个数为()

A.2B.3C.4D..5

2.在ABC。中,设而=Z,而=B,就=",而=Z,则下列各式中不成立的是()

A.a+h=cB.a+d=b

C.b+d-aD.|a+^|=|c|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

(1)如果非零向量Z与区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那么Z+B的方向必与工,区之一的方向相同;

(2)在A4BC中,必有而+前+而=6;

(3)若而+就+m=6,则A,8,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4)若£,B均为非零向量,则,+可与问+忖一定相等.

A.0B.1C.2D.3

思考:

已知任意两个向量%,b,不等式同+忖是否正确?为什么?

自学、自问、自做、自练

第30页共40页30

向量的减法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向量加法及减法运算法则。

2、熟练掌握向量加法与减法法则及运算律。

3、要求学生掌握向量减法的意义与几何运算,并清楚向量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学习重点:向量减法的运算法则。

学习难点:对向量减法运算法则的理解。

学习过程:

(-)复习向量加法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二)基本知识:

1、向量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图像表示:

2、相反向量:

3、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三)典型例题:

例1、平行四边形A8CD中,AB=a,AD=b,用/,〃表示向量尼、防。

第31页共40页31

学案使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到“学”为中心

例2、已知向量〃、b、c、d,求作向量c-d.

例3、化简:(1)(A8—C。)一(AC-8。)

(2)AB—AD—DC

(3)OA-OD+AD

课堂练习:

1.下歹(]等式:①a+6=a@b+a=a+b③一(一a)=a④a+(一①=0⑤a+(—b)=a-》正确的个数是()

A.28.3C.4.D.5

2.下列等式中一定能成立的是()

A.JB+AC=~BCB.^5-AC=BC

C.AB+AC=CBD.AB-AC=CB

3.化简而一万+方+豆的结果一等于()

A.QPB.OQC.SPD.'SQ

第32页共40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