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1页
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2页
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3页
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4页
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让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儿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仙鹤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探究与分享仙鹤话中使用的判断是复合判断。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是一个复合判断你一张嘴你会掉下去由两个判断组成

①复合判断是由其本身包含的其他判断构成的判断,从分析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看,直接构成它的要素是判断。②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都直接由概念构成,也就是说,从分析简单判断的逻辑结构看,它的基本要素是概念。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核心素养】【学习目标】政治认同:明确选言判断与假言判断的构成、性质,明确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假言判断注意的问题。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复合判断,通过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提高思维能力;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判断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公共参与:明确运用选言判断、检验判断注意的问题,正确进行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1.学会正确运用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2.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1、复合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2、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真假值特征、意义?3、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及各自真假值特征、注意问题?4、假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及各自真假值特征、前提与重要性?结合书本p36-p42,自主学习以下内容

由于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即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运用复合判断的必要性:例如把握中美关系:中美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习主席例如认识劳动力市场: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既有“就业难”问题,也有“用工荒”问题。表示判断之间的关系,将支判断连接为一个完整的复合判断的语词。1.复合判断的含义: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联结词支判断+2.复合判断的组成:支判断,用p、q、r……表示,可以是简单判断,也可以是复合判断。示例:李某是教师,并且是共产党员。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支判断(性质判断)支判断(性质判断)联结词支判断(性质判断)支判断(性质判断)联结词联结词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3.复合判断的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1)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联言判断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3)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假言判断(2)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选言判断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联言判断中的“联”,就是联结的意思,所以表明同时存在的情况;选言判断中的“选”,就是选择的意思,所以表明可能的情况;假言判断中的“假”,就是假设的意思,所以表明假设的情况。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练一练:指出下面判断分别是哪种类型的简单(复合)判断?

①每次读小说总使他激动不已:或愤慨,或讪笑,或焦虑。

②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③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④自私不是美德。

⑤小明信任小华。

复合判断联言复合判断选言复合判断假言简单判断关系简单判断性质1、下列语句表达复合判断的有()①这个概念不是单独概念,就是普遍概念②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④自私不是美德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B

解析:本题考查复合判断的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①②③都是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④是简单判断。课堂练习2、我们奏响的时代凯歌强劲而响亮,我们绘就的发展蓝图绚丽而辉煌。与以上复合判断形式一致的是()A.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B.最近我国羊肉价格继续“羊贵妃”模式C.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D.只要我们全党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实现伟大的目标A

解析:本题考查复合判断的分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题干中的复合判断属于联言判断,与其相符合的只有A项。B项属于简单判断。C项属于选言判断。D项属于假言判断。课堂练习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结构:联言支+联结项联言支

联结项①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②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①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②例如:“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③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例如:孔子既是伟大思想家,又是伟大教育家。

联言支联言支联结项

小华读了某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探究与分享联言判断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联结项联结项联言支联言支小华反驳的话不符合逻辑思考:如何判断联言判断的真假呢?(是否与实际相符合)全真则真,一假则假小浩否认了它是富有哲理的。在小浩看来,小华的“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这个判断是假的(一假则假)

3.联言判断的真假:看联言支的真假pqp且q真真真假假真假假联言判断与联言支的真值表(1)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每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2)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假真假假全真为真,一假则假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哺乳动物既是恒温动物(p),也是脊椎动物(q)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p),但不是脊椎动物(q)哺乳动物不是恒温动物(p),而是脊椎动物(q)哺乳动物既不是恒温动物(p),又不是脊椎动物(q)知识拓展:联言判断(1)联言判断常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和转折复句表示。①并列复句(没有主次之分):从门到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也是七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②递进复句(顺序固定,后句比前句更进一层):他不仅是班长,而且是校学生会主席;小晴不但会说英语,而且还会说韩语。③承接复句(一个接一个有先后顺序):他披上大衣,走到院子里。

④转折复句(前后句意思相反或相对):张强虽然不太聪明,但是很努力;我想低调,但是实力不允许。(2)当联言支的主项或谓项相同时,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①主项相同:“鲁迅是文学家,鲁迅是思想家”。——“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②谓项相同:“小刘是球迷。小赵是球迷。”——“小刘和小赵是球迷。”(3)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此商品物美价廉

知识拓展

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1)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

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

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

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

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

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注意: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注意的问题(1)联言支不仅要同真,而且联言支之间必须有联系,不能割裂。否则,就无实际意义。反例:袁隆平是劳动模范,并且不往低处流。(2)注意联言支的先后次序。反例:我得了运动会金牌,并且参加了运动会。(3)恰当运用联结项。反例:他虽然满头银发,而且精神饱满。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缉毒警察这个职业虽然光荣,但也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警种之一。(从两个方面对缉毒警察这个职业进行了断定,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认识它)小结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联结项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常见:日常语言表达中,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当且仅当,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有助于将多种情况综合起来、多方面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使思考更周密,判断更恰当结构组成含义真假关系意义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全真则真,一假则假3、“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它来源于实践。”下列对该联言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A.该联言判断是真的

B.该联言判断是假的

C.该联言判断只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

D.无法判断A解析:本题考查联言判断的真假。联言判断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题干例句的联言支都是正确的。故选A。课堂练习4、联言判断是真的,其条件是(

)A.对几种情况都存在判断B.必须有联结项C.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D.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括两个联言支C课堂练习

人民在对对象情况不能做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它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或是那样。这就是在使用选言判断。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使用选言判断的必要性:

2、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例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或者是社会影响不好,或者是家庭不和睦,或者是学校教育不力。

3.结构:选言支+联结项选言支

联结项①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②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①含义: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做选言判断的联结项;②“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是常用的选言判断的联结项;③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可以省略。例如:或者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选言支选言支联结项联结项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联结项联结项联结项选言支选言支选言支

这个选言判断,阐明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并存的。这堂课要么

你上,要么

我上。联结项联结项选言支选言支

这个选言判断阐明:按照现在通行的上课方式,某堂课不能两个老师同时上课。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并存的。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教材P39:探究与分享请说一说这两个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比较这两个选言判断有什么区别?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②常用联结项: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者……或者……二者不可得兼

4.分类:(1)相容选言判断

(2)不相容选言判断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②常用联结项:或者……或者……也许……也许……根据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例:胜利或因其战斗力强,或因其指挥无误。例:这场象棋比赛,要么甲赢,要么乙赢,要么和棋。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1)相容选言判断①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真,也可以同真。②相容选言判断是假的:没有选言支是真的,则判断必假。pqP或者q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一真全真则真,全假则假如:孔子或者是教育家,或者是政治家。①孔子是教育家,也是政治家。②孔子是教育家,不是是政治家。③孔子不是教育家,是政治家。④孔子不是教育家,也不是政治家。

5.选言判断的真假: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如:小明要么是高中生,要么是大学生。①小明是高中生,也是大学生。②小明是高中生,不是大学生。③小明不是高中生,是大学生。④小明不是高中生,也不是大学生。pq要么P要么q真真真假假真假假判断为假判断为真判断为真判断为假一真才真,全真全假皆为假(2)不相容选言判断①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真②不相容选言判断是假的:全真或全假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5.选言判断的真假: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从认识角度看),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从实践角度看)。6.选言判断的意义7.运用选言判断的要求①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②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穷尽选言支)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要么是社会影响不好,要么是学校教育不力。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例:分析考试不理想的原因:班级管理、老师、学生等多角度分析某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

小明说:“鲁迅要么是文学家,要么是革命家。”各选言支是可以同时并存的,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应把“要么...要么...”改为“或者...或者...”。启示: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各国对待核武器的态度有三种可能情况:销毁核武器,发展核武器,既不销毁也不发展核武器。这个选言判断没有列举对象的所有可能情况,因此,这个判断不准确。启示: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穷尽选言支)。思考:以下两个判断存在什么问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1)憨汉的话涉及什么判断?(2)请你从思维方法上说明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有一憨汉,出门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归。家人寻至城外,见其怀抱竹竿哭泣。问其缘何不归,憨汉泣曰:“我或者竖持竹竿进城,或者横持竹竿进城,可是,竖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矮;横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窄!”教材P38探究与分享选言判断因为他没有找到正确持竿进城的方法,即憨汉忽略了持竿入城的另一种可能性——前后纵向进城。从选言判断的角度讲,是他遗漏了真实的选言支。1.黑格尔或者是哲学家,或者是逻辑学家2.你的考试成绩要么合格,要么不合格3.胜者或因其战斗力强,或因其指挥无误4.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踢平5.这个词的用法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小试牛刀不相容选言判断小结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联结项选言支常见:日常语言表达中,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有助于表达对象的各种可能情况,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不能误用相容或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结构组成含义真假关系意义要求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种类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一真即真,全假则假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为假上述论辩中彭轻生子的双亲并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为什么彭轻生子还要选择良马固车以求快些赶到?《墨子·鲁问》载,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辩题是:“未来可否预知?”

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曰:“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子墨子曰:“焉在矣来!”教材P40:探究与分享如果墨子假定的那种情况存在,那么选择良马固车就可以快些赶到。尽管彭轻生子的双亲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但是这个判断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条件性关系是存在的,也就是假言判断。?03

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客观的)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主观的)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1、条件联系: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2、假言判断(条件判断)含义:我期中考考得好,我妈会给我买一双鞋。如果我期中考考得好,我妈就会给我买一双鞋。例1.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必会下降。例2.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例3.只要生病了,身体就会不舒服。

3.假言判断的结构: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1)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2)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3)联结项: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如果……那么……”“只有……才……”“……那当且仅当……”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会下降前件后件联结项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4、假言判断的分类

根据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判断1: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判断2: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能拥有选举权。判断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思考】上述假言判断的前件与后件之间分别存在着什么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既充分又必要两种条件②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①逻辑性质: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③联结项:如果……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当……便……;要是……就……;假使……那么……(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这个具有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真的“地面湿”,而是取决于“下雨”与“地湿”的关系。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4、假言判断的分类④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

p(前件)q(后件)如果P那么q真真真假假真假假例如:如果天下雨,(必然)

那么地湿。如果天下雨,(不可能)那么地不湿。如果天不下雨,(可能)那么地湿。如果天不下雨,(可能)那么地不湿

✘√√√真假

真真有前必有后、有后未必有前前真后假为假

其他均为真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4、假言判断的分类(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可以推后,后不一定推出前公式:P→q,代替如果P那么q

②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①逻辑性质: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③联结项:“只有……才……”“必须……才……”“……才……”“除非……才……”“除非……不……”“没有……就没有……”(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4、假言判断的分类p(前件)q(后件)只有p才q真真真假假真假假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可能)才有选举权

年满18岁,(可能)没有选举权

不满18岁,(不可能)有选举权

不满18岁,(必然)没有选举权

✘√√√假真

真真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有前未必有后④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

前假后真为假

其他均为真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4、假言判断的分类(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公式:P←q,代替只有P才q

后可以推出前,但前不一定推出后②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①逻辑性质: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③联结项:“……当且仅当……”“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4、假言判断的分类④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p(前件)q(后件)真真真假假真假假例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一个数是偶数,这个数不能被2整除。一个数不是偶数,这个数能被2整除。一个数不是偶数,(必然)这个数不能被2整除。

真真有前必有后

,有后必有前

有前无后,有后无前都为假当且仅当p,则q假

✘√√✘全真全假皆为真,一真一假皆为假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4、假言判断的分类(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pq(读作“p等值q”)指出下列假言判断的具体类型及其逻辑形式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6、只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7、法院判决离婚的唯一条件是夫妻感情破裂。8、一种制度、一个政府,只有不断地听取批评意见,才能够不断改进工作,不断进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p当且仅当q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p当且仅当q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小结:假言判断的类型种类主要内容逻辑形式联结项真假判断例子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你是年级第一,那么你也是班级第一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无后必无前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有后必有前有前必有后有后必有前如果p,那么q只有p,才有q当且仅当p,则q如果…那么…只要…就…只有…才…当且仅当…才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一假一真则假,其余皆为真。5、假言判断真假的决定因素例如: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假言判断既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因此,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他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却是存在的,这个判断仍然是真的。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6、假言判断的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7、判断的重要性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①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②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如: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联结项: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假一真则假,全真全假皆为真;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结构组成含义真假关系实质前提“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支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包含前件和后件,后件依赖前件而成立联结词“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相容:“或者…或者…”

不相容:“要么…要么…”充分条件:“如果…那么…”必要条件:“只有…才…”充要条件:“…当且仅当…”真假全真才真,一假就假相容:一真就真,

全真也真,全假才假不相容:有且只有一真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充要条件: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从认识角度看),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从实践角度看)。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推理。总结提升:复合判断及其逻辑性质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复合判断1.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2.结构:联结词+支判断3.种类: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联言判断1.含义: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结构:联言支、联言项3.逻辑性质:一假才假,全真才真选言判断1.含义: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2.结构:选言支、联结项3.种类相容选言判断:一真即真,全假则假不相容选言判断: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为假课堂小结假言判断1.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不存在)的条件判断2.结构:2个支判断(前件、后件)、联结项3.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真后假判断为假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假后真判断为假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真后假、前假后真都为假5、下列判断是假言判断的是()

A.小丽要么病了,要么家里有事,所以今天没来上课

B.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

C.人民大会堂既雄伟又壮丽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解析:检验判断是断定事物之间情况条件关系的判断,据此可知B属于假言判断。A属于选言判断;C属于联言判断。D是简单判断。课堂练习

6、下列判断中不包含充分必要条件的是(

)A.当且仅当竞争对手推出投标时,小李才会报一个较高的价位B.为防止圆管内流动的水结冰,则需要且只需要保持圆管内壁面的最低温度在某一温度以上C.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解析】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即“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其逻辑形式是:当且仅当p,才q。A、B、D都符合“当且仅当”的特征。C课堂练习7、“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它来源于实践。”下列关于该联言判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联言判断只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B.该联言判断一定是假的C.该联言判断是真的D.该联言判断的真假无法判断C【详解】ABCD: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关于认识的来源问题,例句的各个联言支都是正确的,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本题选C。课堂练习8、以下有关判断“张老师既教数学,又教物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判断结构是p或者qB.这个判断的联言支判断是“张老师教数学”C.当“张老师又教物理”的判断为假时,联言判断为假D.张老师不可能既教数学,又教物理C【详解】A:“张老师既教数学,又教物理”为联言判断,判断结构为p并且q,A错误。B:联言支判断有2个,“张老师教数学”“张老师教物理”,B错误。C:当一个联言支(q)为假(0)时,整个联言判断为假(0),C正确。D:“既教数学”同时“又教物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D错误。故本题选C。课堂练习9、对选言判断认识错误的是(

)A.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B.常用的联结项有“或者……或者……”“要么……要么……”等C.它是由联结项和选言支构成的D.它的联结项一般可以省略D【解析】根据选言判断的含义、组成、联结项等可知,ABC项不符合题意。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D项符合题意。课堂练习10、大嘴鲈鱼只在有鲦鱼出现的长有浮藻的水域里生活。漠亚河中没有大嘴鲈鱼。从上述断定中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①鲦鱼只在长有浮藻的河中才能发现②漠亚河中既没有浮藻,又发现不了鲦鱼③如果在漠亚河中发现了鲦鱼,则其中肯定不会有浮藻A.仅仅①B.仅仅②C.仅仅③D.①②③都不能推出【解析】题干的第一句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在有鲦鱼出现并且长有浮藻的水域里,才会有大嘴鲈鱼。由“漠亚河中没有大嘴鲈鱼”否定了后件,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否定后件无法推出任何结论。故正确答案是D。D课堂练习11、小明爸爸承诺,如果小明期末考试考年级第一,就带他出去玩。发生以下哪些情况,说明小明爸爸说话不算话?(

)A.小明期末考试考了年级第一,小明爸爸带他出去玩了;B.小明期末考试考了年级第一,小明爸爸没有带他出去玩;C.小明期末考试没有考年级第一,小明爸爸带他出去玩了;D.小明期末考试没有考年级第一,小明爸爸没有带他出去玩。B课堂练习12.(2023·山东高考真题,12)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这些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面对风险挑战,唯有顽强拼搏,坚决斗争,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据材料,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①弘则能胜其重,毅则能致其远②我们要赢得尊严、求得发展,就必须坚决斗争③以“有些风险挑战是国内的”为前提,不能进行换质位推理④“有些风险挑战是传统的”通过换质推理可得出“有些风险挑战不是现代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①:依据材料,弘毅是胜其重、致其远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为只有弘大刚强才能承担重任,只有强毅忍耐才能使道路走的更远,①排除。②:顽强拼搏,坚决斗争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有效式是肯定后件就可以肯定前件,我们要赢得尊严、求得发展,就必须坚决斗争,②正确。③:“有些风险挑战是国内的”,换质后为“有些风险挑战不是非国内的”。这是一个特称否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③正确。④:换质推理要把联项“是”改为“不是”,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传统的风险挑战,其矛盾的概念应为非传统,故④错误。C13.(2023·全国新课标Ⅱ卷,23)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14亿多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