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分析_第1页
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分析_第2页
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分析_第3页
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分析_第4页
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分析1.1需求分析1.1.1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及理念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和形态。自2006年新加坡制定“智慧国”规划之后,欧盟、日本、韩国等国纷纷制定智慧城市规划,美国更是在2010年将“智慧地球”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未来还会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和城市创新发展融合汇聚的大趋势。智慧城市倡导的创新、智能、可持续等理念与城市科学发展的思路一脉相承。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拉动消费、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智慧城市将成为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信息化需求的最大来源、信息化投资的主要方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1.1.2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城市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区位、生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待充分释放,城市内涵发展需进一步提升。二是****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需加快转型,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要提速发展,产业结构要进一步优化。三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城乡一体化进程需进一步加快。四是社会矛盾仍然较多,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管理和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1.1.3智慧****建设的着眼点目前,国内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和路径各不相同。深圳、南京等城市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武汉、宁波等城市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佛山、昆山等城市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杭州、南昌等城市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成都、重庆等城市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目标。同时,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也有规律可循,即围绕城市总体发展战略,选择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和路径,实现智慧城市和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注重发挥空间广阔、生态优美等优势,突出“绿色、宜居、可持续”主题,着力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撬动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最大“杠杆”,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二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真正转化为民生“红利”,提高城市生活品质,让广大市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三是推进各个系统的科学整合,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探索具有****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1.2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及优势1.1.1载体优势1城市功能完善****被列入江苏20个中心城市(组群),是长江以北唯一单独列入的县级城市,定位为沿海城镇发展轴次级中心。128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框架全面拉开,45公里的城市外环全线贯通,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人口达33万。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西溪景区“一城三区”的功能定位清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产城融合彰显特色,充分展示了江苏沿海现代化工商业城市的独特魅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功能配套,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条件。2生态环境优良****坚定不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示范区。沿海滩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生态湿地。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林园——黄海森林公园。江苏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永丰林生态园、西溪植物园水韵灵动,绿树成荫;全国最美乡村——临塔村、甘港村田野葱茏,稻香鱼肥。森林覆盖率达24.2%,林木覆盖率达26%。全市没有一家化工企业,空气质量良好率达90%以上。即将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3新城迅速兴起城东新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载体,坚持产城互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城,致力打造成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和智慧城市的“样板区”。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重点建设风光电产业园、纺织机械产业园、科技软件园和2.5产业园,加快建设以科技研发、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等为特色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已建成科创大厦、创业大厦、财富广场、虹鼎万融城、仁达保税物流园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产业研发中心以云计算、物联网等为发展方向,打造一流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研发设计、软件开发、服务外包、检验检测等基地。中央商务区重点发展行政办公、金融商务、商业娱乐、文化教育等。总部经济园重点发展科技金融、电子商务、科技孵化等新兴业态。东湖科技园重点发展产品研发及中试、软件开发、金融服务等,打造苏北一流的科技创业园。重点培育科技服务业,涉及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软件服务、智能化系统研发等各个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同时,新区还拥有上海电气、马佐里高端纺机、恒舜智能织机、捷士通科技等一批科技型行业领军企业。1.1.2产业优势1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敏锐把握国家加快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重点培育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等特色产业,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形成集群发展效应,产业整体竞争力持续增强。2013年,三大产业开票销售达219亿元,占全市49%。2014年,专门编制三大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建设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计划到2015年,三大产业开票销售突破480亿元,占全市64%;到2020年,突破1750亿元,占全市80%以上。2绿色能源独具特色依托沿海得天独厚的滩涂及“风光”资源,坚持应用与制造互动发展,建成全球最大的滩涂光伏电站和全国最大的“风光渔”一体化基地,其独特开发模式系全国首创,得到国家能源局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推广。目前,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江苏省近四分之一。年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万吨。3生态旅游方兴未艾东部生态湿地、中部观光农业、西部水乡风情,充分展示了****的独特魅力。依托黄海森林公园、永丰林生态园、“风光渔”基地等资源,建设江苏沿海生态湿地旅游基地。大力弘扬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海盐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打造旅游精品。****日益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1.1.3创新优势1平台建设成果斐然****连续14年被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建成省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省高新技术创业园、新能源产业研发中心、东湖科技城等高层次创新平台,省工程技术中心达15家,省院士工作站达8家。拥有中科院南京分院****滩涂研究院、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特种茧丝绸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国家级研发中心。2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家,年申报专利4000件,获批2500件左右,居于苏北领先水平。每年开发新产品150件以上。宏景包装、江佳木工、马佐里纺机、生辉LED等一批企业主持行业标准制定。1.1.4基础优势从信息社会发展阶段看,****信息化处于信息提升应用阶段中期,正在向信息创造价值的高级阶段迈进,具备建设智慧城市的良好基础。1信息化基础建设初具雏形2014年底实现4G网络全覆盖。2016年底,每家每户实现FTTH。目前移动公司正就基于4G网络与各信息部门进行应用探索。除运营商在做相关信息化基础建设以外,还有第三方企业在做相关内容。行政服务中心云计算与云服务数据中心初具规模,各机关都有相应的系统与配套网络。2信息化在各领域广泛应用通过对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推行“城市规划管理一张图”,建立城乡规划、建筑数据库、房屋管理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率先在全省县级市中建立地下空间管线管理系统和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具有完善的房产管理数字档案。城市管理方面:建成高标准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初步形成大城管格局,实行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智能政务方面:建成苏北一流的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建立江苏省县级首家政务“云平台”,打造集成化、规范化、人性化“智慧政务系统”。社会保障方面:推动“金保工程”升级改造,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卡采集制作、发放应用和管理服务体系,启动市民一卡通工程,农村养老“四个不出村”模式被国家人社部推广。在全省县级率先开展“虚拟养老”试点,成立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社会事业方面:教育城域网已建成,家校互动平台规模化使用,“三通两平台”全面建成。与省联网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毕,实行远程智能化管理,电子病历已经启动,远程问诊、会诊等功能开始启动。公共管理与服务方面:建成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在城乡布控4000多个高清探头,形成严密网络,“技防城市”建设水平全省领先。实施“智能公交”工程,城乡公交实现3G在线和GPS实时监控。“蓝天卫士”对秸秆焚烧、大气污染等进行实时有效监管。3已经落地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智能交通:车辆定位视频监控、手机网上订票、乘客免费无线上网、车辆诱导等。智慧公安:社会治安面监控、移动车载执法等。智慧环保:蓝天卫士监控、污染源企业监控等。智慧农业:农产品溯源、远程监控指导等。智慧国土: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国土执法和应急指挥系统、国土监控(国土卫士)。智慧应急:基于光纤和4G网络的城市应急指挥平台。智慧物流:呼叫中心、物流链管理等。智慧旅游:旅游信息监管平台等。智慧家居:平安E家十户联防、宜居通等。智慧支付:基于市民卡整合银行、手机等支付功能。1.3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1.3.1提升城市发展层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产业提升、企业转型、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时整合、有效配置城市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1.3.2带动城市信息化建设适应信息时代对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有力带动城市智能化发展,提高城市现代化程度,增强城市内涵发展能力。1.3.3支撑政府服务智慧化建立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政府大数据整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社会治理、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重要平台系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实现服务手段智能化、管理过程精准化、管理方式多样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1.3.4有效保障民生通过推进社区、健康、养老、家居、文化、交通、旅游、国土、环保等体系建设,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城乡安全供水、住房保障、公交客运、医疗服务、环境管理“五个一体化”水平。1.3.5推进城市集约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化、网格化城乡运行管理,统筹优化城乡规划、建设,城市管理总体布局,促进城镇运行智慧化、城镇管理精细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1.4风险分析及对策1.3.1体制风险风险分析城市信息化建设原先处于各自为政、分头实施的状态,难以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和服务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和使用不便。需要利用最新技术进行系统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打破条块割裂,实现信息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风险对策加强系统集成,依托城市级数据共享平台和云计算中心,最大限度储存和处理海量信息,实现政府、企业信息需求的快速定制和按需接入。1.3.2政策风险风险分析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及地方政策发生变化,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无法顺利向前推进的风险。风险对策建立定期会办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分析国家和江苏省相关政策,根据宏观环境的动向和变化调整智慧城市建设在不同时期的政策方向,有效预防和化解政策风险。1.3.3投资风险风险分析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充裕的资金保障,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投入,由政府独立承担风险。应当积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建立较为科学的投融资体系,减轻政府投资压力,分散投资风险。风险对策适当增加政府投入,发挥引领作用和杠杆效应,多渠道、多手段吸引风险投资、社会投资等各类资本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和江苏省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支持。1.3.4技术风险风险分析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技术(包括各种软硬件)上的缺陷、局限或故障造成智慧城市无法实现预期建设目标、无法正常运行、无法保证安全或难以更新升级的风险。风险对策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严格对方案提供方及建设方进行考评。在平台技术的选择上,采用成熟技术;在应用技术的选择上,选择尖端技术。深化与百度等国内知名IT企业的战略合作,借助其先进技术和理念,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3.5人为风险风险分析人为风险是指由于人为因素对“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主要包括管理风险和人为破坏风险。风险对策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协调统一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体系,从宏观层面加强领导、协调、监督。制定智慧城市建设年度目标责任和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