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结合实例分析、

表现

判断内力作用的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判断内力作用的

内力作用影响

的影响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

解释宏观地貌成

态的影响板块运动与地貌研究宏观地貌成

因,分析板块运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绘制岩石圈物质

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程循环图

地表形态变化的结合各类示意图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内外力因素示,分析外力作

表现

用影响

外力作用探究地质现象,

区分风化作用与

对地表形不同外力作用的特点分析外力作用影

风力作用

态的影响响

剖析典型地貌成

不同外力作用对地貌掌握典型地貌的

因,考查外力作

的影响成因

用的特点

菊酬碘自主通关着眼于广度、深度、高度

JICHUSHULIZIZHUTONGGUAN

【基础梳理]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绵长断裂带和巨大褶皱山脉

运动垂直运动引起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会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结果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

形式因素作用

使岩石产生崩解、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

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

侵蚀作用流水、冰川、风等

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

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

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3.结果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壬缓。

[特别提醒]

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

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流水或风力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

(1)岩石分类

岩浆岩(A侵入型岩浆岩、B喷出型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

⑵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和用途

类型代表岩石特点用途举例

侵入岩花岗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LiJ

矿物结晶颗粒细

浆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

喷出岩玄武岩小,有的有流纹或

石UJ

气孔

沉积岩砾岩、砂岩、层理构造、常含有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

页岩、石灰化石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

岩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大理岩、板

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石ULI

2.地质作用

①冷却凝固、②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3.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

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素养落实】

一、区域认知一一正误判断

1.喜马拉雅山脉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导致的。(J)

2.日本的富士山是典型的火山地貌。(J)

3.长江三峡的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导。(X)

4.青藏高原的隆起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X)

二、地理实践力一一读图填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丁]、胃侵蚀作用

乙丙

1.图甲中a表示风化作用、b表示搬运作用、c表示堆积作用。

2.图乙所示地貌是三角洲,其形成原因是流水沉积作用,主要分布于河流入海图

丙所示地貌是风蚀蘑菇,其形成原因是风力侵蚀作用,多分布于干旱地区。

3.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面积最大;图丙表示的地貌,

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较为典型。

三、综合思维——趣味思考

1.有人说,地中海面积会越来越小,你能说出其理论依据吗?

[提示]从板块运动的角度看,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为消亡

边界,因此其未来的面积会逐渐缩小。

2.黄山上的“怪石”是其四绝之一,其山中形态各异的怪石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主要经历自然界的风化作用及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高频零点互动探究立足于方法、规律、能力

1--------------GAOPINKAODIANHUDONGTANJIU

考占一

F八''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典题研析】

[例1](2018.全国卷III)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

在加大❶。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❷。据此完成(1)〜(2)题。

(D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1).入湖泥沙增多

[思维流程]

❶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

信息

❷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提取

❸图中显示贝加尔湖大致呈南北狭长状,且位于巴尔古津山与前贝加尔洼地之间

教材

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

寻因

综合(1)由信息❶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结合信息❸

判断可以推知其位于山前断裂带上,南北狭长且与山地走向一致,应是断裂下陷形成

(2)由信息❷、❸可知贝加尔湖湖底的巨厚沉积物来源于△^曜M带来的泥沙,

不断的泥沙淤积会使湖水变浅,但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却还在加大,只能说明其湖

盆还在加深

[尝试解答](1)A(2)C

【要点探究】

1.地壳运动一一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

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

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岩层运动方向凹陷

挤压

匚三张裂_____

3F阳卜(理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

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和平原等地貌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

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

火山地貌,如富士山、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

岩浆活动夏威夷群岛、五大连

或喷出地表火山

岩H在一定温度、压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

变质作用

力下发生变质态

3.板块运动与it匕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碰撞

板块运动张裂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生长边界一一

消亡边界

<―—>

对地球面貌的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海沟、岛弧、海岸山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影响高原脉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

东非大裂谷、红海、喜马拉雅山脉、青藏

举例东部岛弧、美洲西岸

大西洋高原

山脉

_______更冷…__

图示块

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突破练习】

命题视角一结合实例分析、判断内力作用的影响

1.(2019•泰安模拟)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

()

斜洪

……

一A

「.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地表水平运动D.地表垂直运动

D[图中显示秦岭北坡出现多个断崖,是内力作用中的断裂下陷作用形成的。]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

断山东侧,海拔3222m,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

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2〜3题。

4

2.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一地壳抬升一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一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

貌)

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一地壳抬升一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一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

貌)

C.地壳抬升一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一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一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

貌)

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一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

貌)

3.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

地貌最可能是()

A.平顶的桌状山B.起伏和缓的丘陵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1).林立的峰林、峰丛

2.A3.D[第2题,石灰岩位于下部,玄武岩位于上部,说明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

岩的过程,后有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的过程,据此可判断A正确。第3题,若位置颠倒,则

上部为石灰岩层•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东侧,地势较高的石灰岩层在流水溶蚀、侵蚀

作用下,会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

命题视角二分析宏观地貌,考查板块运动的影响

(2019•河北衡水中学调研)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

完成4~5题。

4.甲处的板块运动方向是(

A.向西南移动B.向东北移动

C.垂直隆升D.垂直下降

5.该板块边界()

A.甲处形成裂谷

B.乙处形成海岭

C.丙处岩石年龄较丁处老

D.丁处地壳厚度较甲处大

4.B5.C[第4题,由该板块的形状与位置可知,该板块为印度洋板块。该板块的西

南部为生长边界,板块北部和东部为消亡边界,由此推断,该板块的运动方向为由西南向东

北。第5题,甲处位于消亡边界,而裂谷多形成于陆地板块的生长边界,A错误;乙处位于

消亡边界,而海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多形成海岭,B错误;丁处是生长边界,岩石是新涌出来

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形成年代最晚,C正确;甲处位于陆地,丁处位于海洋,甲处地壳厚度

较丁处大,D错误。]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6.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阶段I,海山是由岩浆喷发冷却凝结形成的,因此该山是由岩浆

岩构成的火山,A、B项错误;阶段I至阶段U火山顶部露出海面部分经外力侵蚀而消失,C

项错误;图中显示岩石圈移动过程中该山不断下沉,最后被海洋淹没,形成平顶海山,D项

正确。]

考占一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典题研析】

[例2](2019•全国卷H)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

乎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❶。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

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❷。据此完成⑴〜⑶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

C.土地沙化D.盐碱化

[思维流程]

❶霍林河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和

信息泥沙

提取❷因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山前平原河流多年断流,期间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

教材河流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多流水的远积地貌;而在半干旱区的平原地区风力作用

寻因比较明显

(1)由信息❶可知,河流源于大兴安岭,流经山前平原,水流减慢,泥沙沉积,

形成山前平原

(2)由信息❶可知,山前平原为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结合信息❷可知,河

综合

流多年断流后,山前平原没有了泥沙来源,而因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占据

判断

主导地位、泥沙被风力侵蚀搬运而成风蚀洼地

(3)结合信息❶、❷可推知,洼地是由风力侵蚀而成的,周边地区土壤中的有机

质及细颗粒物质被带走,使土地呈现为沙化状态

[尝试解答](DB(2)C(3)C

【要点探究】

1.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其分布地区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

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生物作用下,

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

风化作用

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风化物)

础上演变而来的)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风力侵蚀

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雅丹地貌)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侵蚀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

流水表形态的千沟万壑、瀑布)

侵蚀

侵蚀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

作用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

溶蚀布地区(例:桂林山水、

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

冰川侵蚀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

芬兰的许多湖泊)等湾)

沉积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碱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

作用高纬度地区

形成冲(洪)积扇

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

(出山口)、三角洲

流水沉积下游(例:黄河三角洲、

(河口)、冲积平原颗粒大、比重大的

恒河平原等)

(中下游)物质先沉积,颗粒

形成沙丘(静止沙小、比重小的物质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

丘、流动沙丘)和后沉积(具有明显(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

风力沉积

沙漠边缘的黄土的分选性)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

堆积土)

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滨海地区

2.7N同的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土也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磺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地貌形态外力作用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风化作用

山谷中的碎石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坡面的沟壑纵横流水的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流水的溶蚀作用

沙丘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海边的嶙峋沿岸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3.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

上风向。

风向

ooo*»•••••

ooo:::::::

••••

戈壁沙漠黄土

【突破练习】

命题视角一结合相关示意图,考查主要外力作用的特点及影响

河岸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并叠加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

风沙地貌类型。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图。读图,完成1〜3题。

130°28'E130°32'E130°28'E13O032'E130°28'E130°32'E

N?

b9

rr

zz

NN

-1

rr

zz

Tf

1.该河道呈“Q”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转偏向力B.岩性

C.地形D.流速

2.从遥感影像可推断形成该地河岸沙丘的风是()

A.冬季的西北风B.夏季的东南风

C.冬季的东北风D.夏季的西南风

3.从2000年到2015年,与该地区河岸沙丘面积变化无关的是()

A.径流量减少B.气候暧干化

C.植被定植D.地表起伏

1.C2.A3.D[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主要位于42°N、130°E附近,大致位于

朝鲜半岛东北部,以山地高原为主,受地形影响,河道弯曲,河道呈“Q”形。第2题,根

据该地河岸沙丘的分布形态可知,西北部发展快,因而影响该地河岸沙丘的风是冬季的西北

风。第3题,河岸沙丘面积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径流量减少、气候暖干化、植被定植影响

河床沙源的多少,进而影响该地区河岸沙丘的面积变化;只有地表起伏不影响河岸沙丘的面

积变化。]

命题视角二研究特殊地质现象,分析外力作用的影响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

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6题。

I17°00'117030,

nog贝壳堤

4.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5.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6.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I).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4.C5.B6.D[第4题,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

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

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

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

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

岸线的位置稳定。第5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6

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

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

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

命题视角三剖析典型地貌景观,分析不同外力作用的影响

(2019•陕西名校联考)雅鲁臧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它背

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下面左图为丹

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右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回答7〜9题。

7.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D.海浪堆积

8.该沙丘的沙主要来自()

A.印度洋海滩B.沿岸疏松的土壤

C.塔克拉玛干沙漠D.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9.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慢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7.B8.D9.B[第7题,连绵的沙丘应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每年冬春季节(10

月〜次年3月),该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

挡较少,形成涡漩上升气流,气流挟带沙洲和河漫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

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沙主要来

自附近沙洲和河漫滩。因为在谷地中,受两侧山地阻挡,外部沙尘难以进入。第9题,沙

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当该区域植被覆盖良好时,风力较慢,沙丘增长速度也较慢。该

区域夏季植被覆盖最好,风力最小,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慢。]

学科素养提能地理图表专攻(八)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母题示例]

[典例]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

形态。读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B.③C.④D.⑤

[解图流程]

沉积物

:徒图可知,

:④为岩浆

;回冷却凝

:固形成着

:浆岩,大洋

:中脊处新

,的洋壳是

:经过岩浆

活动形成的

[尝试解答](DC(2)C

【类图通法】

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①岩浆岩:由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上升冷却凝固而成,其中侵入地壳上部的为侵入岩,

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而成的是喷出岩。

②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形成

岩石。

③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

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

(2)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

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为冷凝作用,②为外力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

作用。

2.此类图的判读流程

通览全图,看方框数量,依据指向箭头数

量,三类岩石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

来,因此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岩浆岩可以分别指向沉积岩、变质岩和岩

浆;沉积岩和变质岩互相指向,三大类岩石

都有箭头指向岩浆

指向岩浆岩的是冷凝作用;指向沉积岩的

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指

向岩浆的是重熔再生作用

【迁移应用】

(2019•长沙模拟)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⑤表示地质作用。读

图,回答1〜3题。

1.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于()

A.甲类岩石B.乙类岩石

C.丙类岩石D.丁类岩石

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外力作用B.①一一喷出作用

C.④---地壳下沉D.③——高温熔融

3.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1).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1.B2.A3.A[第1题,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结合图可知乙为岩浆侵入形成的

岩浆岩。第2题,根据图中箭头和上题分析可知①〜⑤分别是侵入作用、外力作用、固结成

岩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第3题,甲为喷出岩,多具气孔构造;乙为侵入岩,不可能

找到化石;丙为变质岩,无层理构造;丁为沉积岩,代表岩石为石灰岩、页岩等,大理岩属

于变质岩。]

第2讲山地的形成

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

剖析地质剖面

褶皱的含义及基本依据岩层弯曲判

图,判断地质构

形态断背斜、向斜

造特点

褶皱地貌与地形倒理解地形倒置的

地质构造及置成因

地表形态变化的其实践意义会分析山区断崖

断层的形成与影响

内、外力因素;地貌

地表形态对交通分析水库坝址选分析生产、生活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

线路分布的影响址,泉水出露原实例,判断地质

因构造的实践意义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山区合理选线原

地表形态对解读等高线地形

择则

交通运输的图进行交通线路

地质构造对交通建隧道建设的选址

影响选线分析

设的影响要求

着眼于广度、深度、高度

JICHUSHULIZIZHUTONGGUAN

【基础梳理】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基本单位:翟曲。

讷力作用:强大的挤压作用。

.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2)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洋、裂谷和褶皱山系的形成

板块划分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

地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背离运动张裂区一一裂谷或海洋

板块相对运动碰撞区一一高大的褶皱山系

2.断块山

[内力作用:强大的压力和张力。

⑴断尸〈-------

I标志: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地貌类型

位移类型地貌类型

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

方向相对上升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3.火山

(1)成因: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

(2)两大组成:火山口和火山锥。

[特别提醒]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

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线路分布延伸方向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

表现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迂回前进

谷地带

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地势相对缓和,施工难度

原因地势起伏大

均低于铁路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素养落实】

一、综合思维一一正误判断

1.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是向斜构造。(X)

2.喜马拉雅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