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局势的演变+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局势的演变+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局势的演变+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局势的演变+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局势的演变+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分区占领,后来美、英、法的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1948年6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引发苏联不满。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煤、食品等供应。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德国的分裂已不可避免。思考:德国分裂能否避免?为何会有如此转变?新课导入: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互相影响。冷战: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国际格局:

指的是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概念解析】一、冷战与两极格局封锁禁运组建军事集团军备竞赛发动代理人战争外交对抗攻击对方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手段“冷战”的手段是什么?“冷战”的手段包括:(1)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制裁。(2)颠覆其他国家政府。(3)外交对抗。(4)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组建军事同盟,进行军备竞赛,发动代理人战争。(5)文化入侵,相互攻击对方不懂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材料: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1.冷战(1).原因一、冷战与两极格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及材料总结冷战爆发的原因及表现?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首脑相继召开一系列会议,在缔结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后,建立了以美苏两大国为主导的“雅尔塔系”。1.冷战(1).原因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材料1:

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而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

——沈志华《冷战五书》1.冷战(1).原因一、冷战与两极格局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

——1947年杜鲁门的演说

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1945年4月斯大林对南斯拉夫政府代表团的讲话

社会制度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的演说

意识形态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冲突和对立。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二战后,美国地缘政治学者斯皮克曼提出的“边缘地带”学说: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的命运。”材料一:美苏在争夺什么?1.冷战(1).原因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争夺地缘优势控制权(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冲突)美国经济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率工业产量黄金储备出口贸易53.90%74.90%32.40%军事军队航空母舰战略导弹原子弹1200多万30艘1626枚有政治控制联合国苏联经济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军事军队作战飞机战略导弹原子弹1140万40000架1910枚有政治控制东欧地区,领土扩张60万平方千米,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西欧普遍衰落——英国:赢得战争输了财富;法国:元气大伤、地位下降;德国:经济面临崩溃。为什么是美苏?美苏一跃成为战后超级大国;其他国家实力衰落1.冷战(1).原因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和平砥柱》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推波助澜。1.冷战(1).原因一、冷战与两极格局谁在推波助澜?冷战原因概况: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冲突和对立。争夺地缘优势控制权(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冲突)美苏一跃成为战后超级大国;其他国家实力衰落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推波助澜。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美国(资本主义阵营)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影响政治

经济军事

地缘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1948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政治政策的经济运用(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北约(1949年)华约(1955年)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冷战(2).表现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1949德国分裂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下列表格1947.6“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援助西欧,帮助西欧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控制西欧,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称霸世界。1949.1“经济互助委员会”

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地缘政治学:二战后,美国地缘政治学者斯皮克曼提出的“边缘地带”学说: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的命运。’1.(实质)相同:复兴欧洲经济;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思考: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你怎么理解?2、方式不同:杜鲁门主义——公开;马歇尔计划——隐蔽;3、两者关系: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经济上的表现;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应用。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反苏反共;马歇尔计划

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联合欧洲各国共同反苏反共。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

正式形成。1.冷战(3).两极格局的形成一、冷战与两极格局思考: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后,两极格局是否涵盖所有国家和地区?美苏两极对峙是否意味着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呢?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不对称:美国及其盟国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不完全: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4)冷战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美苏均势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消极影响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②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地区局势长期动荡不安。恶化了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③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1.冷战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发展1958——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58年11月,苏联要求美、英、法三国在6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军,遭到坚决反对,笫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美国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派装甲部队来到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从表面上来看,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态度都很强硬,剑拔弩张,然而在行动上却表现出相当的克制和谨慎。他下令海军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得拦截任何苏联船只……赫鲁晓夫也极力避免同美国正面相撞,命令苏联船只暂时避开美国海军的拦截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共通了25封信,就危机的解决进行谈判。——《古巴导弹危机的启示:危机需要理智管控》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化力量的发展

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语言。——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两个超级大国都已拥有能够毁灭对方及所有其他国家的力量。因此,它们开始商谈以控制核武器竞赛。继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两国建立了“热线”,双方可以在发生紧急事情时进行联系;又于1963年签订了《禁止核试验条约》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问题思考:通过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过程及结果,分析冷战的特征?美、苏双方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具有使美苏两国之间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1.冷战的发展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化力量的发展西欧: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日本:让腾飞的经济撑起政治大国的脊梁!发展中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自由、独立的权力!【思考】冷战下的世界还有哪些新势力在发展?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化力量的发展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社会主义阵营瓦解A、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B、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发展。

(1)资本主义阵营分化之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52年)(1958年)(1958年)(1967年)◎漫画《冷战下的欧洲》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德国总理阿登纳◎欧共体的建立过程2.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化力量的发展漫画《冷战下的欧洲》①根本: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各国经济联系加强;②现实:战后欧洲的衰落和美苏争霸,威胁了欧洲安全,削弱了其国际影响力;③思想:欧洲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以及欧洲统一思想的影响;④关键:法德宿敌的和解。欧洲联合在一起的原因?◎欧共体的建立过程2)表现:①日本经济“起飞”:a.1955年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人均国民收入超过战前水b.1956-1973年经济实现高速发展c.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②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a.要求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b.要求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c.要求成为新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2)资本主义阵营分化之日本崛起2.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化力量的发展1)原因:①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③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军事订单;⑤美国的扶植;⑥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⑦国民经济非军事化;⑧进行民主化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3)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69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2.多极力量的成长匈牙利十月事件

匈牙利十月事件是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发生在匈牙利的由群众和平游行而引发的武装暴动。在苏联的两次军事干预下,事件被平息。事件共造成约2700匈牙利人死亡。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化力量的发展两弹一星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尼克松正式访华(4)中国振兴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化力量的发展2.多极力量的成长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尼克松访华196419721967197119701979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4)中国振兴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化力量的发展2.多极力量的成长1955年万隆会议(5)第三世界的兴起:万隆会议与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不结盟运动①含义:不结盟运动并非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合作,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②提出:1956年南、埃、印提出;

③形成: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④重要任务是: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⑤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化力量的发展2.多极力量的成长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召开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1)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弱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具体表现为:①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对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③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

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化力量的发展▲美苏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

▲德国统一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裁军取得重要进展: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1.冷战变化三、两极格局的瓦解(2)缓和:1985年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苏联实行战略收缩。(1)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苏军撤离阿富汗2.两极格局的瓦解

⑴原因:苏联外有“和平演变”,国内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⑵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⑶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苏联外有“和平演变”,国内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局面。东欧剧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如何评价两极格局?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②为了在两极格局中取得优势地位,双方都注意发展经济,注意进行内部的改革和调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美苏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不结盟运动兴起并得到发展,第三世界崛起。(2)消极影响①具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②两强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③美苏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