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用他人身份的犯罪问题探究12000字(论文)】_第1页
【盗用他人身份的犯罪问题探究12000字(论文)】_第2页
【盗用他人身份的犯罪问题探究12000字(论文)】_第3页
【盗用他人身份的犯罪问题探究12000字(论文)】_第4页
【盗用他人身份的犯罪问题探究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盗用他人身份的犯罪问题研究1引言………………………12盗用、冒用他人身份的概述………………12.1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的概念及范围……………12.2盗用、冒用他人身份的发生原因………22.3我国古代对冒名顶替的处罚……………32.4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的入刑过程…………………43盗用、冒用他人身份的刑事责任认定……………53.1冒名顶替罪的构成特征…………………53.2盗用、冒用他人身份构成的其他相关的犯罪……………73.3共同犯罪…………………93.4罪数……………………93.5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94有关冒名顶替罪的处罚完善建议………104.1法定刑的不足……………104.2完善刑罚的建议…………11结论……………121引言一直以来,高考就备受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寒门弟子改变命运的重要一战,但难以想象会有别有用心的人使用卑鄙的手段去窃取别人的人生。近年来曝出了多起高考冒名顶替案件,仅是一个山东就曝出242起,其中以“陈春秀案”最为引人注目。此案涉及人数之多、操作手段之复杂、后果之严重,无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以增设犯罪的行为方式增加了“冒名顶替罪”,以此来惩罚盗用、冒用他人身份的行为。本文将主要从盗用、冒用他人身份入手,分析这一行为的构成及刑事责任的认定,并将其与相关犯罪进行比较,了解其独立入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最后借鉴我国古代对该行为的防范与惩罚措施,对已正式列入修正案的“冒名顶替罪”提出完善意见。2盗用、冒用他人身份的概述2.1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的概念及范围盗用、冒用他人身份是指,顶替者通过盗用、冒用他人身份的方式,顶替他人获取某种身份或者享受某种待遇。“盗用”是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身份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冒用”是指使用他人的身份,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盗用、冒用的“身份”主要指他人的姓名、性别、户籍、证件号码、档案。例如湖南邵东县学生罗彩霞于2004年被当地公安局政委的女儿王佳俊冒名顶替,失去在贵州师范大学读书的机会,而王佳俊冒名罗彩霞,被贵州师范大学以定向招生形式补录为本科生,此后顺利入党、毕业、工作。盗用和冒用身份的区别在于:盗用主要指窃取他人身份,自己不一定就是被侵权人本人,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身份,自己扮演的就是被侵权者本人,从而获得某种利益。无论是盗用还是冒用他人身份的行为,都是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并不是所有盗用、冒用他人身份的行为都没有合适的法律规制,全国人大常委最初提出将盗用、冒用他人身份入罪时,是考虑到没有合适的罪名能够惩罚“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一种行为,因此专为此专门设置了罪名。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修正案确定将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独立入刑,最终将罪名确定为“冒名顶替罪”,用以规范盗用、冒用他人身份取得高等学历教育资格、公务员录取资格和就业安置待遇的犯罪行为。《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冒名顶替”的释义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假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去做事或窃取他的权力、地位。这种解释与“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手段、过程、目的等基本一致。2.2盗用、冒用他人身份的发生原因法律具有一定滞后性,通常会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盗用、冒用他人身份事件,不仅是法律滞后性带来的弊端,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有关。2.2.1相关法律的威慑力不够在当时由于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伪造身份证,户口本和其他材料参加高等教育录取活动的,涉嫌伪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相关惩罚是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国家相关工作人员在招生工作中,明知存在伪造身份信息而予以确认,帮助冒名顶替者获得录取资格的,涉嫌徇私舞弊罪,即使对于情节严重者,相关处罚也不过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很明显,最高的量刑最多只有3年,并不具备足够的威慑力。更为复杂的罪名的认定更是相当困难,有多种借口可以推脱。举例来说,陈春秀案中的涉案的山东理工大学相关人员的责任就很难认定。再比如说,齐玉苓案件是唯一一例“宪法司法化”案件,此后更无强有力且适当法律惩治犯罪。正是因为相关法律的威慑力度不够,难以认定犯罪事实,才导致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的事件频繁发生。2.2.2附带的民事赔偿远低于期望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中,顶替者偷走的是别人的人生。这种行为给被害人带来的伤害难以用语言描述,很可能会导致被害人这一辈子就此沉沦。然而即便这种行为最终被揭穿揭穿,附带的民事赔偿金额也是远远低于正常人的想象,这些赔偿完全不足以补偿被伤害者的损失。因为在民事领域,适用的法律是侵犯他人姓名权,而这样一来,获得的赔偿额度就相当有限。例如在齐玉苓案中,原告齐玉苓最终仅获得35000元的精神损失费,其中顶替者,即被告陈晓琪也仅仅是负担其中的5000元。这样低的赔偿数额,既无法安慰被害人,补偿被害者应有的美好生活,又无法惩罚加害者,不会改变加害者的生活。也许正是存在这样的先例,才会导致后来发生更多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让别有用心者肆无忌惮地偷走别人的人生。2.2.3利益相关方难以自查一方面,高校作为冒名顶替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监管不严也成全了冒名顶替者顺利入学【1】【1】熊丙奇.全面清查“冒名顶替”,维护教育公平与正义[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9(04):48-51.2.2.4网络与通讯技术不发达可以发现近年来曝光的冒名顶替事件,大多数发生于上个世纪。受制于不便利的交通和不顺畅的联络方式,难免会导致出现录取通知书等没有进行送达至收件人的情况。被顶替者或许根本不知道自己已取得高等教育入学资格,有些人甚至在几十年后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读完了大学。如果不是陈春秀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参加了成人高考,在学信网查询成绩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念过一次大学,那么她被人冒名顶替的事情根本不会被揭露出来。然而随着网络与通讯技术不断进步,这种情况的发生也逐渐减少。电子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也使得人们能够在网上轻易查到自己的录用信息等,罗彩霞、苟晶等人也是如此得知自己竟也被人冒名顶替上过大学。2.3我国古代对冒名顶替的处罚在我国古代也不是不会发生冒名顶替的事件,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冒名顶替参加科举考试;第二类是冒领科举考试考生成绩;第三类是冒充官员上任。事实上,此类冒名顶替事件在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2】【2】小黄鱼儿.中国古代科举系统如何防止冒名顶替?[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20(Z2):79-80.2.3.1科举舞弊的防治方法首先谈谈古代科举系统对身份验证的要求。首先考生需要签字确认自己的容貌、身高等信息,之后还需如实填写自己的年龄、姓名、籍贯、以及父母三代的履历。然后这些信息一式三份,县衙、学政及本人各保存一份,以便之后出现问题的话进行追责。其次是对于科举考试中作弊的考生有极其残酷的惩罚措施。从唐朝开始,科举考场实行“结保”制度,即三考生结为一“保”,不论何时发现其中一人舞弊,都实行“连坐”政策。这样一来,即便考官没有察觉到有人舞弊,考生也会积极的互相检举。再者,科举考试难度大、参考人数多、录取名额极少,考生当然会担心别人成绩超过自己,尤其是考生若发现同窗冒名顶替他人科举或者他人代同窗考试,都会及时主动检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冒名顶替科举考试事件的发生。如果连这样都无法阻止考生舞弊,那就要用相应措施惩罚作弊考生。对于作弊情节较轻的考生实行枷号,即取消考试资格,带着枷锁示众。对于违反考场纪律的考生,要实行斥革,即永久取消科举资格,再施以杖刑。对于冒名顶替参加考试的考生、替考者和对考官收受贿赂这种情节特别严重的舞弊行为,要么发配充军服徭役,要么就是流放。甚至在某些朝代,满门抄斩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填写家人信息。至于参与协助舞弊的考官,也是如此。另一重要方面,冒领成绩的问题根本无法发生。比如说,《范进中举》中描述到: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母亲不知是甚事,吓得躲在屋里;听见了,方敢伸出头来,说道:"诸位请坐,小儿方才出去了。"那些报录人道:"原来是老太太。"大家簇拥着要喜钱。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邻居都来了,挤着看,老太太没奈何,只得央及一个邻居去寻他儿子。这段文字是说,范进中了举人后,有人敲着锣打着鼓去他家报喜,声势浩大,亲戚邻居都挤到他家去看范进这个举人。这里面还提到了一种专门的给考生通报成绩的职业,叫做“报房”,他们通过给考生通报考试成绩的方式收取赏钱。所以说,无论考生住的多么偏远,报房都会登门祝贺,绝不会搞错,这样一来,也没有人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冒领他人的成绩。2.3.2官员任职防止冒名顶替的方法在《西游记》中提到过,唐僧的父亲陈光蕊在上任途中要过一条大江,于是他登上了一条渡船,不料在和艄公谈天说地时,艄公见财起意,将陈光蕊打入江中,随后他的妻儿也被霸占,艄公还冒名顶替陈光蕊当了知府。然而文学作品存在艺术创作的成分,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一般古代官员到异地任职需要三种东西用来验明正身,一是委任书,二是身份证明,三是手持符节。其中,身份证明会写明官员的年龄、身高、相貌、面貌特征和签字笔迹,一式三份,衙门、吏部都存有副本。赴任官员还要与前任官员进行签字交接,这时就顺便查验了新上任官员的签字笔迹,这也是基于官员之间的互督机制。还有手持符节,官员和吏部各持一半,根本无法伪造。不仅地方官有互督机制,而且还会有巡抚、御史的考察。在汇报工作时一旦被巡抚、御史发现了新上任官员文化水平不高,显然与其文化程度不符,就很容易被识破。在宋代朝,对于“冒籍”者杖一百,押归本贯。这一百大板打下去,冒名顶替罪即便不死,也落了个残废。2.4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的入刑过程2001年山东省就曾爆出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事件的主人公齐玉玲一纸诉状将顶替者陈晓琪告上了法庭。当时宪法学界就对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批复,“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同年8月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作出判决,这是我国司法实践中首次援引《宪法》作出判决,标志着“齐玉苓案”成为我国“宪法司法化的第一案”【3】杨帆.冒名顶替他人高考学籍行为的法律规制——兼论对顶替者刑事制裁的可能性[J].中国高教研究,2020(09):56-60.【3】杨帆.冒名顶替他人高考学籍行为的法律规制——兼论对顶替者刑事制裁的可能性[J].中国高教研究,2020(09):56-60.在2020年,山东省再次曝出多起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随后媒体在报道中披露,山东省两年内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他人身份,涉及14所高校。以陈春秀案件作为代表,在本案中,涉事的官员或是接受调查,或是被开除党籍,或是降低退休待遇、亦或是降职,对于冒名顶替者陈燕萍也不过是开除学籍并解除聘用合同。如此差强人意的处理结果,引起了公众极大的不满。其实会有这样的处理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要归根于当时《刑法》的不完善,没有合适的罪名追究顶替者责任。于是,一部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委员提出代表性意见【4】孙梦爽.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回应人民关切推动刑法与时俱进[J].中国人大,2020(20):41-42.,意见中表示,现行《刑法》规定窃取、诈骗他人的钱财构成犯罪,与窃取、诈骗他人财产的行为相比,窃取他人入学资格、发展前程的行为,其危害性要大得多,理应尽快入刑【4】孙梦爽.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回应人民关切推动刑法与时俱进[J].中国人大,2020(20):41-42.【5】阴建峰,袁方.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入刑之评析与建言——以《刑法修正案(十一)》第32条为视角[J].中州学刊,2021(03):50-57.正是基于上述社会背景和立法缘由,《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拟将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独立入刑。3冒名顶替的刑事责任认定根据修正案规定,盗用、冒用他人身份构成了冒名顶替罪,在实施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的过程中,通常还会触犯其他罪名。3.1冒名顶替罪的构成特征3.1.1客体法学界对于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侵犯的客体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有部分学者认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侵犯的对象可以是他人接受教育、获得工作、享受退休安置待遇的权利;第二种观点则是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本罪侵犯的是社会正常的秩序,认为盗用、冒用他人身份的行为,是对正常的高等教育入学、公务员录用以及就业安置环节对秩序造成了严重且恶劣的影响【6】【6】钱祥升.高考冒名顶替受害人学籍恢复的制度与实践分析——以陈春秀高考被冒名顶替事件为对象[J].江苏高教,2021(02):43-48.学者们达成一致的是,不论采取何种观点,对盗用、冒用他人身行为的对象都应做限制解释【7】周群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冒名顶替罪”写入刑法[J].法治与社会,2020(09):46-47.【7】周群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冒名顶替罪”写入刑法[J].法治与社会,2020(09):46-47.3.1.2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是行为人通过假冒他人的身份,冒领通知书、伪造档案、户籍等,冒充他人或窃取他人的利益,享受他人应当享受的高等学历入学教育、就业安置待遇以及公务员录取资格。一般伤害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采取的是作为的方式,顶替者积极主动的参与或组织实施盗用、冒用他人身份的过程。尤其是在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中,看似还属于未成年人的顶替者是迫于学习的压力、父母的期望等方面因素,接受父母为自己安排的冒名顶替事宜,但由于顶替者在此过程内必须亲身参与录入信息等环节,顶替者不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都用了作为的方式顶替他人,所以应当排除会有顶替者使用不作为的方式盗用、冒用他人身份【8】【8】侯艳芳.冒名顶替上学问题的刑法回应[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1-9[2021-05-22].3.1.3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也就是说,凡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构成本罪【9】【9】陈艳.解析因冒用他人身份入职引发的争议[J].中国卫生人才,2019(04):36-38.值得一提的是,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的过程中,参与人员往往触犯伪造国家公文罪等,参与的国家工作人员因其身份特殊,成立身份犯,应加重处罚。3.1.4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就是说,顶替者明知道自己盗用或冒用了他人身份,但是依然顶替他人获取资格资格或享受待遇,顶替者主观上希望或放任该结果发生。一般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的过程中,顶替者就是策划者、组织者,所以主观方面往往是直接故意。但在某些情况下,顶替者仅是参与者而不是组织者,究其行为方式与心理因素,仍视为直接故意。例如在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中,顶替者在盗用、冒用他人身份的过程中可能还未成年,他们阅历不足、社会经验不够,往往是服从父母的安排,自己仅协助参与身份录入和身份信息确认环节,但其对行为必然会发生危害结果的认知十分清楚,所以顶替者存在直接故意。3.1.5本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本罪与非罪的界限,关键在于:要确定被顶替者必须是已经取得了高等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如果被顶替者实际上并没有取得高等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即便顶替者已经实施了完整的犯罪,也不能构成本罪。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涉及除以上三种行为的情况均有相应的罪名惩治,基本上可以确定上述三种情况属于法律的空白,所以增设的“冒名顶替罪”是针对上述三种情况做出的特殊规定【10】【10】袁翌轩.冒名顶替上大学侵权责任研究[D].海南大学,2017.因为在司法实务操作中,区分冒名顶替罪与非罪的界限,通常是依据被顶替者是否”已经取得资格“作为基本的判断标准。如在苟晶案中,苟晶虽参加了高考,但因其并不满意自己的分数,放弃了再次参加高考和继续上学的机会,其班主任邱印林便趁机将苟晶的考生档案卡、准考证等换成女儿邱小慧的照片,之后一步步完成了邱小慧盗用、冒用苟晶身份上大学的计划。所以即便是被顶替者已经主动放弃起了应获得的资格和应享有的待遇,顶替者再实施盗用、冒用身份的行为,也依然构成本罪。同理,如若是被顶替者主动将资格或待遇转移给他人,顶替者也依然构成本罪,这种情况下,被顶替者与顶替者是共同犯罪,被顶替者为其帮助犯,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3.2盗用、冒用他人身份构成的其他相关犯罪在实施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过程中,无论是否构成冒名顶替罪,都会构成以下相关犯罪。3.2.1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在任何一个“冒名顶替自己上大学”案件中,顶替者实施顶替行为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就是通过偷盗、篡改、伪造进行学籍、身份管理信息、身份证、档案等。《刑法》明确规定,这种伪造或者变造学籍信息、居民身份证的行为,可以认定为伪造国家公文证件、居民身份证罪。就犯罪对象而言,本罪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国家的信誉。在客观发展方面,本罪强调的是伪造、变造、买卖或盗窃、抢夺、毁灭一个国家政府机关的公文、证件的行为。3.2.2行贿罪冒名顶替者及其家人为达到“成功”实施冒名顶替,如果向有关机关、大学、招生办等的主管人员以财物行贿,则符合行贿罪的犯罪构成,即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行贿罪是指,行为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人员财物的行为。相较于冒名顶替的整个过程,行贿行为要贯穿会始终。以苟晶案为例,顶替者的父亲邱印林先是要收买户籍处及学校相关人员,为女儿修改身份信息及学籍信息,再到进入大学时,再次收买大学的相关人员,让其协助顶替者顺利入学并拿到毕业证书。冒名顶替的过程不光复杂,涉案人员也众多。对犯行贿罪的,一般法定刑在五年以下,并处罚金;像邱印林这种情节严重的,则要处以五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2.3渎职罪渎职罪是相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而言,正应对上文行贿罪是对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渎职罪则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亵渎职权。在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过程中参与的国家工作人员往往会利用职务之便或者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为顶替者办理相关事宜,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例如齐玉苓案中,陈晓琪的父亲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取走了被顶替者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并通过自身影响力,修改了顶替者陈晓琪的学籍和身份信息,甚至将陈晓琪进入大学后要完成的手续也通过高校人员打点妥当。正因如此,在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案件中,学校也常常涉及其中,学校的某些工作人员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1】【11】麻爱琴.以刑法规制冒名顶替入学、入职者之提倡[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34(04):55-59.3.2.4受贿罪在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过程中,相关国家工作人员会触及的另一个罪名是受贿罪。行贿罪与受贿罪是一种对合犯罪,也就是行贿和受贿互为条件,从它们行为角度看,有行贿才有受贿存在,有受贿必有行贿存在。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构成行贿罪,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够成受贿罪。不论是主动向他人索取财物,还是单纯收受贿赂,只要涉案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利用职务之便为顶替者办理相关手续,皆构成本罪。其行为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且即便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不合法的,也不影响本罪的构成。受贿罪为数额犯,其刑罚裁量取决于受贿金额大小,金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尤其徒刑。3.3共同犯罪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过程中常见共同犯罪现象,通常情况下顶替者与亲朋好友共同实施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各共同犯罪人为达同一目的互相联系、相互配合。笔者认定为相关犯罪的教唆犯或者帮助犯并不完全合理。虽然顶替者是整个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过程的最终受益人,但在实践中,即便冒名顶替者一般并没有参与到伪造身份证件、行贿等犯罪活动中,例如在冒名顶替上大学中,实施此类行为的都是由顶替者的家长直接操办或者委托他人帮忙代办,冒名顶替者本人往往只需要顶替他人入学学习以及实施后续行为即可。可见,由于冒名顶替者本人并没有实际参与前面的系列行为,相应地也就无法成为前面系列行为的教唆犯或者帮助犯;退一步而言,即使在一些情形下,冒名顶替者对他人的行为知情,但若只以冒名顶替罪的帮助犯定罪处罚,显然不足以做到罪刑相适应,而且也难以彰显冒名顶替行为的本质特征。3.4罪数各国刑法典大多都无牵连犯的规定,规定牵连犯的国家,一般都规定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从一重罪处断。我国对牵连犯的规定一般也是从一重罪处断。但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也很不一致,对于牵连犯的认定有紧有松,对于牵连犯的处罚,既有从一重罪处断的,也有实行数罪并罚的。在现在的冒名顶替这一领域当中,往往不是一个个人行为出现了一些专业的犯罪团伙,对于组织者、指使者实施了这样的犯罪行为的也构成冒名顶替罪,而且法律规定要对其进行从重处罚。在实践当中冒名顶替他人相关的一些待遇或者资格,这往往并不是依靠个人力量就能够完成的。有的时候需要有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配合,比如说在高等院校招考过程当中,可能就会涉及到高等院校的招生办公室的人员,或者是涉及到一些国家机关人事部门的相关人员。那么这些人员他们有时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帮助行为人伪造、变造一些相关的资料、资格,或者他们是明知行为人有伪造、变造这项资格的行为。对这些伪造、变造的资格予以认可,导致了冒名顶替行为的发生。所以《刑法》规定,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实施这样的犯罪,不仅仅构成冒名顶替罪,同时他的行为有可能还会构成受贿罪、徇私舞弊罪等。这个时候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触犯了多个罪名,依法就应当进行数罪并罚。3.5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首先,被顶替者必须已取得高等教育学历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这三种资格,未取得资格的,因侵犯的客体与冒名顶替罪不符,无法构成本罪。实际生活中还会遇到被顶替者放弃自己应获得的资格和待遇,即便是这样,顶替者依然构成冒用他人身份行为。冒名顶替罪的角度来说,也符合解释中所包含的“冒用他人姓名,代他人取得某种资格或享受某种待遇”,符合犯罪既遂的描述。其次顶替者应当自顶替之日起,也就是运用他人学籍、资格或待遇之日起,开始计算顶替时间,而并非从知晓协助人实施犯罪行为起开始计算。也就是说,在顶替者还在准备阶段,还未最终确认身份信息,顶替者中途放弃顶替行为,或顶替行为被打断,则构成犯罪未遂,若顶替者顺利进行了准备环节,进行了身份信息确认,并取得了被顶替者应有的资格、待遇,则即刻便构成犯罪既遂。例如在山东曝出的二百多起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中,若冒名顶替罪在获得学籍之前迷途知返,则构成犯罪未遂若是大学严格落实通知,揪出冒名顶替者,则这二百多人即构成犯罪既遂。4有关冒名顶替罪的处罚完善建议根据修正案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4.1法定刑的不足在这里,笔者认为现有相关罪刑体系失衡。不论是2009年的齐玉苓案,还是2016年的谭兰莉案,顶替者和被顶替者的生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应在办公室体面工作的齐玉苓,却因为没有大学文凭,只能在拉面馆打工;本应在医院做白衣天使的谭兰莉因被顶替上了卫校,只能去做保洁、超市服务员,在社会辛苦谋生。且在法院作出判决后,被顶替者的损失依然未得到合理赔偿,顶替者也未受到刻骨铭心的惩罚。法学界常将盗窃人生与盗窃财产相比较,一部分学者认为顶替者未对被顶替者和社会造成重大伤害等,不应设立过重的法定刑;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盗窃人生改变了被顶替者的生活轨迹,对其家庭、未来等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其刑罚理应加重,应参照盗窃罪设置刑罚【12】韩建成.顶罪替刑犯罪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虽说修正案中对冒名顶替罪已有规定,但笔者仍赞同第二种观点,最高三年的法定刑对顶替者的惩罚过轻。齐玉苓案中,顶替者陈晓琪偷走齐玉苓的人生长达八年,期间各方面都受到了良好的待遇及颇多利益,可法院判决她只需向齐玉苓道歉,并补偿5000元;谭兰莉案中,顶替者曹某谎称谭兰莉并未取得录取通知书,谭兰莉不得已只能去社会上打工,多重打击下,最终精神失常,可偷走其人生24年的曹某,在此期间仅是工资收入85万余元,但法院最终却驳回谭兰莉所有诉讼请求【12】韩建成.顶罪替刑犯罪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13】马小云.顶替类受教育权纠纷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一方面,自19世纪末以来,罪刑均衡原则成为人类追求的重要价值。我国社会刑罚也对此问题有所不同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法律责任能力相适应。由此我们可见,我国刑罚中的罪刑相适应基本原则主要包含的是刑罚的轻重与所犯罪行的轻重程度相适应,和刑罚的轻重与所承担的刑事法律责任能力相适应这两个问题方面。在此基础上,体现了两个理念,一是包含轻罪轻罚、重罪重罚的报应理念,二是刑罚的严厉程度与犯罪分子人身危险相适应的预防理念。另一方面,法定刑的轻重应当与其行为的危害性相一致,过轻的法定刑缺少威慑力,并不能遏制犯罪,过重的法定刑则会导致刑罚攀比。不论法定刑是轻是重,都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只有罚当其罪,才能更好的发挥刑法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机能。冒名顶替上大学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是“盗窃了他人的身份、前途”,对此,可以比照“盗窃他人财产”的盗窃罪的法定刑设计,虽然两者性质并不相同,即他人的身份、前途难以用金钱予以评价,但“盗窃他人身份、前途”从社会意义上而言无疑重于“盗窃他人的财产”,尤其是一些冒名顶替案件对被顶替者造成了精神上的创伤,致使其精神失常,难以正常生活【14】【14】舒登维.冒名顶替上大学刑法规制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0(12):11-15+48.4.2完善刑罚的建议群众对依法追究不法分子的法律责任寄予厚望,如何对受害者进行赔偿也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4.2.1主刑设置刑法的规范作用也将通过规定刑罚体现出来,并依托罪责刑平衡原则,明确法定刑配置的上下限。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资格或待遇的行为入刑,其刑罚的配置问题同样我们应该可以遵循罪责刑均衡发展原则。因此,对新型犯罪的法定刑罚应体现立法对该行为社会危害性的评价【15】【15】袁翌轩.冒名顶替上大学侵权责任研究[D].海南大学,2017.在法定刑的具体配置上,可以将冒名顶替上大学的行为与刑法中已有罪名进行对比,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配置不同法定刑。一方面,冒名顶替上大学与刑法中的代替考试罪相似,但法益侵害性层面冒名顶替罪更为严重。代替考试罪的法定刑为“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若对盗用、冒用他人身份只配置如此轻微的法定刑,必然难以起到规制的目的,因此,在对冒名顶替上大学配置法定刑时应当重于代替考试罪。另一方面,冒名顶替上大学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是“盗窃了他人的身份、前途”,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参照“盗窃他人财产”的盗窃罪的法定刑设计,盗窃人生对受害者的伤害并不仅仅体现在财产的损失,更多的是难以估量的未来。盗窃罪的法定刑分为三档,一是三年以下,二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三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但考虑到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并不像盗窃罪具有多发性,且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便不宜配置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这样过重的法定刑。4.2.2附加刑设置对于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有必要设置罚金刑。顶替者常以顶替的方式领取他人应得的利益,例如在谭兰莉案中,顶替者利用谭兰莉的身份学习、工作、获得就业待遇,24年间获得财产85万余元。仅设置法定刑不足以弥补被顶替者受到的损失,必须以罚金刑的方式对被顶替者进行补偿。我国有五种罚金制度,包括无限额罚金制、限额罚金制、比例罚金制、倍数罚金制和倍比罚金制。刑法分则常用限额罚金制,即规定的罚金数额的下限和上限,人民法院只需要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裁量罚金。综合上文所述,笔者建议将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