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_第1页
云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_第2页
云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_第3页
云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_第4页
云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观魏博何相公【注】猎[唐]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注]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叙事,交代了晨猎的时间、地点及布阵,为全诗铺写了一个壮阔宏大的背景。B.颔联对狩猎阵势作进一步具体描写,红旗猎猎生风,白马飞奔疾驰,色彩艳丽、阵势宏大。C.尾联著一“寒”字,既点出时令,又渲染出苍穹的高旷清冷,强化了鸿雁被一箭命中的悲伤气氛。D.全诗取材精当,描写线条明快,突显了骑射场面中的关键人物,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仰慕之情。16.诗人是如何塑造何相公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华在读《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时,由书中的“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这句话联想到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力地驳斥了司马光关于“拒谏”的指责。(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远观阿房宫盘结交错的建筑群,它们犹如密集的蜂房和旋转的水纹,接着作者感叹“________________”,建筑之多,让人不能分辨东西方向,是因为这些建筑“________________”。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以“怅恨”二字领起,结合下文来看,此处除了写独自策杖行走的孤寂,也反衬了下文归园田后的欢欣。B.三、四句化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清水”濯足,更显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追随本性的品格。C.诗人以“苦夕短”抱怨“夕”时短暂,兴致难尽,很快就到了天亮,由此衬托了“欢”多,更体现诗人超然之情。D.此诗视角独特新颖,没有描绘自然风光、陈述劳动状况,而是通过回家路上和到家后的活动反映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16.《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复得返自然”是组诗《归园田居》的总纲,“自然”在本诗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表明诗人身处官场却心系田园的情怀。(3)古人常写在月下酌酒的情形并抒发自己的感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观雨陈与义【注】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注】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言自己“不解耕”不懂农事,又言“看阴晴”,看似矛盾,实则暗中寄寓对时局的关心。B.颔联渲染雨前声势,江水与山岭云气相通,万壑千林也传来隐隐雷声,两句自然成对,描摹逼真。C.颈联通过“海压”、“风吹”,写出风雨的力度气势与竹枝、山角的起伏变化,诗人的心境也随之愈发低沉。D.诗人写雨,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既有气势,又细腻生动,可谓神完气足。16.清代纪昀评此诗,最为欣赏末两句,他说:“前六犹是常语,结二句自见身分。”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暮春出游的图景,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他们在水边台上悠然自得的情状。(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山为喻,说明要成就帝业必须广纳贤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旧朝覆亡,往事无痕,空余眼前秋景令人嗟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示长安君【注】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本诗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王安石出使辽国之前。王安石时年四十岁,此前曾上书变法,但未被采纳。长安君是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是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长安君王文淑的一首赠别诗,因为王安石是以兄长的身份写的,所以题目用“示”字。B.颔联“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这些细节都透露出王文淑家境的贫寒,以及王安石对妹妹的同情与关怀。C.颈联中,“尘沙”对“湖海”,“万里行”对“三年隔”,对仗工整;“自怜”与“又作”前后相承,技巧十分高超。D.尾联说到了秋天,王安石就会写信告诉妹妹自己的归期,这既是对妹妹的宽慰,也表达了对平安归来的期待。16.首联点明兄妹久别之后重逢。亲人相逢应该高兴,可是王安石却说“怆情”。请结合诗歌分析他因何“怆情”。(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忌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的结局。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登洛阳故城许浑[唐代]禾黍离离①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鸦噪暮云归古堞②,雁迷寒雨下空壕。可怜缑岭登仙子③,犹自吹笙醉碧桃。【注】①禾黍离离:从《诗经·王风·黍离》篇中“彼黍离离”一句脱化而来。②堞(dié):城上小墙。③登仙子:王子乔,传说其修仙得道,在缑氏山(缑岭)骑鹤升天而去。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首联起笔既是用典,又写出诗人登城所见到的荒凉残破之景,在今昔对比之中引出“昔人城此岂知劳”的无限感慨。颔联“水声”是动景,“山势”是静景,动静结合,表面看似写景,实则概括了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颈联由奔驰的想象折回现实,暮云、寒雨、古堞、空壕组成一幅凄清的画面,鸦噪、雁影更增添了萧瑟的情味。本诗是凭吊故城感怀之作,诗人追抚山河陈迹,俯仰今古兴废,借古喻今,虽写得含蓄而深沉,但情调昂扬乐观。诗人登临送目,产生诸多感慨,请结合全诗逐联简析。(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石钟山记》中,作者和苏迈夜里乘船到绝壁之下后,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山石阴森可怖的句子是: ”。孔子连用三个语气词回答曾皙提问的一句是“”。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云南省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苏轼行歌野哭②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②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远处灯火、疏星渐趋暗淡,营造了除夕夜昏暗冷清的氛围。B.颈联起句写盖着两层被子双脚依旧冰冷,既是写夜来霜重给身体带来的感受,也写出了特定场景下内心的悲凉。C.尾联“嫌”“许”二字皆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深夜孤舟唯残灯相伴的情景,蕴含了作者的无奈之情。D.全诗以悲情起句,“野哭”“病眼”“苦思”“霜重”“残灯”“孤舟”诸语,无不充满冷寂愁郁的色调,望而生悲。16.请结合诗歌前两联简要概括作者除夜“不眠”的原因。(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2)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3)梦境是现实的投射,更是内心真实情感的具象化表达,古代文人擅长写“梦”寄托情思,你知道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5.C(“强化了鸿雁被一箭命中的悲伤气氛”错误。“一雁落寒空”,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16.①直接描写和细节描写,“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细笔刻画射手的动作,一招一式的娴熟、灵巧;②侧面烘托,“白马骤迎风”,通过刻画白马洒脱的形象,烘托骑士的英姿;③“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通过描写围观者欢声雷动的场面和落于寒空的猎物,从侧面表现射手超凡卓越的技艺。(每点2分)17.(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辟邪说难壬人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高低冥迷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5【答案】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没有描绘自然风光”表述错误,在诗歌中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诗歌中“崎岖历榛曲”写回家路上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山涧清且浅”写经过清澈见底的山泉,诗中这两句就是在描写自然风光。16【答案】①与自然相得相洽。诗人路上经过山涧小溪清澈见底,就用来洗去尘世的污垢。一扫“怅恨”之意,正是与自然和谐相恰,坦然自适的自然流露。②享受自然淳朴的农家生活。诗人滤好新酒,以“只鸡”为肴,与近邻共饮,室内暗然,就燃起荆草当明烛,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淳朴农家生活中自得其乐。③率性自然,超然洒脱。当欢乐意满时,不禁感叹“夕”时短暂,兴致难尽。索性不尽情畅饮,直到天明,“由此可见诗人的率性而为,超然洒脱。【2分一点,其余可依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以一天耕作完毕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做为描写对象,来表达他于田园居中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诗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集中地描绘了还家路上的情景。“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路上经过清澈见底的山泉,洗洗沾染尘埃的双脚,整天耕作的疲劳,也就随之一洗而光,浑身变得舒坦自在起来。从这一句完美的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第二层,写诗人归家后的一些活动。“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写勿需醇醪美酒,山珍海味,只要有自酿之熟酒,自饲之家鸡,邀上邻友,共酌共饮,即已足矣。从中可见,作者归居田园之后的淳朴农家生活。“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日落西山,室内暗然,于是索兴燃起根根荆草权当明烛诗人。此句看似寒酸却将诗人的潇洒自如,自得其乐表现出来。“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自在洒脱的归隐生活,引得诗人竞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那就索性不理时间的早晚,尽情畅饮。“已复至天旭”,直至旭日渐升天已放亮,方肯做罢,以寄其高远之志,抒其胸中率性自然,超然之情。17【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等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5.(3分)C【解析】“诗人的心境也随之愈发低沉”错。颈联“低复举”“晦还明”写景细微处寄寓着诗人的不屈与企望。16.(6分)不同于前六句写雨中的情状,结末二句写观雨的感受,因雨寄怀。即使屋漏水渗也不足为怨,正好借雨水洗净兵甲,好与敌人决一死战。这种为抗金胜利不顾个人利害的志士形象充分显现,故而纪昀说“自见身分”。17.(6分)(1)浴乎沂,风乎舞雩(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5.(3分)B【解析】“这些细节都透露出王文淑家境的贫寒,以及王安石对妹妹的同情与关怀”错,这里表现的是亲人之间的自然随意,体现出手足之情和家庭之乐。说王文淑家境贫寒,王安石同情妹妹,没有依据。16.(6分)“怆情”是伤感之意。①首联说“老去相逢”,兄妹离别多年,相逢时年华已逝,岁月沧桑,令人伤感。②颈联说“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兄妹多年不见,好不容易相聚,可王命在身,很快又要离别。相聚时光太短暂,令人伤感。③王安石年已不惑,可是变法大志还未实现,难免有壮志难伸之感,情绪低落。(每点2分)【解析】本诗首联“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以议论起,用递进法展开。先说自己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在年轻时就对离别看得很重,到了年老,即使是会面,也引起心中的伤悲。颔联“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写会面时的亲情。兄妹俩随意准备了些酒菜,只是为了把酒谈话,话很多,一直到夜间,还在昏暗的灯光下说着。“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诗人从时间空间入手,写出了诗人与妹妹分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又要离开去万里外的异域,诗人自己不能预料会面的日子,诗就在无可奈何的气氛中结束。“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尾联“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写诗人面对妹妹询问,坚定地回答,见到大雁南飞,我就会从北国带回消息了,但也仅仅是期待,毕竟世事难料,只能徒然安慰,既是回答妹妹,又是宽慰自己,反而倍增了怆然之情。再结合注释“本诗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王安石出使辽国之前。王安石时年四十岁,此前曾上书变法,但未被采纳”分析,可知王安石年已不惑,可是变法大志还未实现,难免有壮志难伸之感,情绪低落,抒发不知何时相聚的悲伤之情。17.(6分)(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每句1分,添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5.D【解析】D项“情调昂扬乐观”理解错误,从全诗来看,应为情调感伤。16.①首联“禾黍离离”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