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文学作品研究_第1页
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文学作品研究_第2页
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文学作品研究_第3页
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文学作品研究_第4页
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文学作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本文以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文学作品研究为出发点进行论述,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文学作品归类,即龙女献宝报恩类、龙女献身报恩类这两大类型。第二部分阐述了此类文学作品的共同点,包括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两方面。第三部分将从此类文学作品之典型——《柳毅传》入手,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以及所蕴含的艺术特色。关键词:龙女报恩文学作品《柳毅传》AbstractThisarticleismainlydividedintothreeparts,startingfromthestudyoftheancientChineseliteratureof"Dragonwomanrepaykindness".ThefirstpartanalyzestheclassificationoftheancientChineseliteratureof"Dragonwomanrepaykindness",thatis,Dragonwomanofferstreasuretorepaykindness,Dragonwomandedicatesherselftorepaykindness.Thesecondpartelaboratesthecommongroundofthiskindofliteratureworks,includingideologicalcontentandcharacterimagetwoaspects.Thethirdpartwillstartfromthetypicalliteraryworksofthiskind——ThebiographyofLiuYi,andstudythecharacters,theexpressivetechniquesandtheartisticfeaturescontainedintheworks.Keywords:Dragonwomanrepaykindness;literature;BiographyofLiuYi目录TOC\o"1-2"\h\z\u引言 1一、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文学作品归类 1(一)龙女献宝报恩类 1(二)龙女献身报恩类 2二、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文学作品的共同点 4(一)思想内容 4(二)人物形象 7三、“龙女报恩”文学作品之典型——《柳毅传》 9(一)人物形象 9(二)表现手法 11(三)艺术特色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文学作品研究研究发现,“龙”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来源已久,最早可追溯于商代的甲骨文、金文。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释“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风而登天,秋风而入渊。”[5]此外,脍炙人口的故事“叶公好龙”的主角也是龙。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至高无上,我国古代历朝君王都以真龙天子自诩,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在佛教文化中,《商人驱牛以赎龙女得金奉亲》是最典型的“龙女报恩”题材故事。内容为:商人遇到一位被捕的龙女,由于慈悲怜悯,就用自己的八头牛救下她,最后龙女回报给商人用之不尽的八块龙金,从此商人衣食无忧。[6]这个故事内容跌宕曲折,饶有趣味,为以后龙女故事情节确立了一个基本形式:凡人施恩——龙女报恩。一、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文学作品归类“龙女报恩”故事主要内容为小伙子救助了遇到困难险阻的龙女,龙王要报答恩情,邀请他来龙宫做客。当他打算归家时,龙王欲相赠一些宝贝给他,他看不上金银财宝,却选中了一些平平无奇的盒子或者动物。结果箱子是应有尽有的宝物,而小动物其实是美丽的龙女,她以身相许,嫁给了这个拯救她的小伙子。残暴的君王或者贪污的官吏获悉龙女的美艳后想霸占她,就故意为难小伙子,小伙子由于拥有龙宫宝物和法力高强的妻子相助,将难题一一化解,还惩治了坏人,最终年轻人与龙女过上了幸福快乐、衣食无忧的生活。[8]而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故事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两种:(一)龙女献宝报恩类龙女献宝报恩,是指龙女在主人公的帮助下,免受伤害回到大海,或者摆脱了凄惨失意的现实,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从而以德报德,赠送主人公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或者绫罗绸缎,让主人公过上衣食不忧的生活。例如宋人刘斧《青琐高议》中的《异鱼记——龙女以珠报蒋庆》这一篇,内容大意为:嘉祐年间,广州一位渔民捕获一条百来斤、形貌奇特的异鱼。渔人们都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更奇诡的是,异鱼还能说话,得知异鱼口渴,蒋庆特地命人取来海水养之。蒋庆夫妻又听到异鱼说,不放它走必死无疑,蒋庆妻害怕,劝说蒋庆赶紧放走它,蒋庆不依。后来,蒋庆醉酒欲屠宰异鱼,异鱼迫不得已告知身份实为“龙之幼妻”,承诺将它放走蒋庆必有丰厚的报酬,蒋庆就载它入海放生,半年后,“龙之幼妻”懂得感恩,献上价值连城的宝珠报答蒋庆救命之恩。弘扬了一种“知恩图报,和谐共生”的道德思想。故事中龙女被放生后,并不同其他“龙女报恩”故事一样,邀请救命恩人去自己的龙宫玩耍,再奉送一些金银珠宝,而是在市场派一位卖珠宝的人转赠价值千金的珠宝给蒋庆,作为不杀之恩的回报。而《太平广记》中《三卫》篇也属于“龙女献宝报恩”这一类型。故事发生在唐朝开元初年,有一位年轻人叫三卫,途经华岳庙,有一位衣服破旧的青色衣裳的婢子请他去见她的主人,随后,三卫见到一位憔悴凄惨的十六七岁少女,她自称自己不是人类,是华山之神的三儿媳,丈夫凶狠,娘家距离太远而无法联系,因此想请三卫帮忙传递家书,并允诺会加倍报答恩情。三卫是个有诚信品德的人,便将信送达给她的父亲龙王。龙王为了报答大恩赠送三卫两匹绢,临别时特地嘱咐说:“这两匹绢价值两万贯,千万不要廉价卖掉。”后来果真有个白马少年前来花两万贯买绢。当三卫走到华阴这个地方时,又碰到之前的青衣婢女和光彩夺目的龙女,见到三卫,龙女拜谢大恩,并叮嘱三卫避难,于是三卫听从龙女指点,买通别人,藏在皇帝出巡的鼓车里平安回到家乡。这部作品中,龙女知恩图报,为报答三卫帮忙传书的大恩大德,将两匹价值万贯的布匹送给了他,并在三卫有难时,特地现身教导他躲避来自华山的报复,弘扬了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美德。(二)龙女献身报恩类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学问教化了平民百姓,弘扬了中华美德,而知恩图报作为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历来被人们所称赞。万物有灵,作为呼风唤雨的龙也不例外,龙女知晓有恩必报的道理。而除了献上宝物外,龙女报答恩公,还有另一种方式,在恩情的推动下以婚恋的形式嫁给恩公当他的妻子,并主动为男方的家庭操持奉献,也就是常说的以身相许。《柳毅传》作为一篇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短篇小说,向我们介绍了柳毅帮助龙女传书,龙女想要报恩就化身卢氏和柳毅成亲,并育有一儿的爱情故事。柳毅本是一介书生,奈何名落孙山,只好返乡。想起同乡之情,于是绕道探望同乡。在路上看见一位可怜巴巴的女子,穿戴破旧,满脸惆怅,他上前询问,女子泣诉自己乃洞庭龙女,嫁给泾川之子,夫君厌恶,公婆欺凌,哀求柳毅代为送信。柳毅重情重义,果真奔赴龙宫传达音信,洞庭龙王的弟弟钱塘龙王惩治了薄情郎,接可怜的龙女回到龙宫,为报答大恩大德,洞庭龙王设宴欢迎接待,将绸缎珠宝赠予柳毅。钱塘君借着酒意,用威势压人,强迫柳毅迎娶龙女,柳毅誓死不从,责备了钱塘君,钱塘君连忙道歉。到了告辞之日,宴席上龙女拜谢柳毅,他面露悔意带着珠宝离去,成为了富人,但他娶的两任妻子都活不长,迎娶的第三任妻子卢氏,为他生下一个儿子。满月宴上,卢氏坦白自己就是龙女,自己誓死不再嫁给别人,因而化身卢氏报答恩情,柳毅也对龙女有情,于是二人过上了神仙眷侣的日子。柳毅表弟薛嘏也因他获得了长寿的机会。宋朝刘斧所著的《朱蛇记》,也属于报恩型龙女故事之一。故事大意为,一位名唤李元的书生在赶赴科举的途中,看到了一条被牧童抓住的红色小蛇,一时怜悯,用百钱买下并悉心救治后放生,他的恻隐之心让他得到了丰厚的报答。原来这条小蛇是南海龙王的孩子,龙王知恩图报,盛宴款待,龙王为李元考虑周全,用容易出售的白金相赠,而且还赠他清丽脱俗的龙女云姐,在云姐的接连窥探下,李元预先得知考题,连考连中,金榜题名。等到李元官袍加身之时,云姐却告辞说:“我是奉龙王的旨意报恩,不敢长久待在这里。”故事的最后,李元和云姐并没有像传统故事的核心那样大团圆结局,多了几分曲终人散的韵味。《朱蛇记》一文中龙女由受恩的对象变成替他人报恩的工具,它只保留了“施恩—报恩”的基本模式[10],更多是作为呈现世俗生活的一面镜子,即古代儒生对功名利禄、平步青云的强烈愿望。[7]《湘中怨解》是沈亚之编撰的《唐传奇》中的一个故事。垂拱年间,有位姓郑的太学生,在拂晓的月光下,经过洛河桥时,听到十分悲伤的哭泣声,于是郑生下马,循声找到了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原来女子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哥抚育长大,无奈嫂子凶悍,经常蹂躏她。女子被逼得想投水自尽。郑生怜其孤苦伶仃,又爱其美色,将女子救下娶进家中,唤作氾人。氾人知书达理,才华横溢,作词华丽绝妙,令人惊艳。郑生家境贫困,汜人有一次打开箱子,取出一匹廉价的布匹,放到市集上售卖,胡人用千金买下了布匹。他们夫妻恩爱缠绵,过了几年,郑生出游往长安去。氾人对郑生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我是湘水龙宫里的小妾,因为犯错被贬到凡尘,因为有福气所以跟了相公您,现在受罚期满,无法再滞留在相公身边,我们要诀别了。”两个人相对痛哭,郑生没有办法挽留她,只能让她离去。十几年过去了,郑生的兄长担任岳州的刺史一职。在上巳日,与家人登岳阳楼,大摆宴席,觥筹交错,望着浩渺烟波,郑生悲从中来,赋诗一首思念汜人,此时远方的彩船驶来,上面有一位舞女,她满含哀怨,很像汜人,回赠一诗表达自己对郑生的想念,舞罢静立,忽然出现了狂风巨浪,那彩船也凭空消失了,全篇在凄怆的气氛中戛然而止。二、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文学作品的共同点(一)思想内容中国古代“龙女报恩”文学作品中,都能够围绕一个最核心的主题——知恩图报进行叙述。首先,在龙女遇到危险,性命攸关之际,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男主角都立刻伸出援手,真心的安抚,让龙女由内而外地对男主角产生了信赖。其次,龙女们都是懂得有恩必报的良善之人,在得到他人帮助,接受他人恩惠后都感激不尽,决心要尽力报答恩公。为了回报对方,有的龙女选择加赠金银珠宝,荣华富贵,有的龙女选择以身相许,相伴一生。最后,好人有好报,男主角们有了最好的归宿,或得偿所愿,金榜题名;或荣华富贵,衣食无忧;或得道成仙,长乐无极;或娶得娇妻,贤惠聪颖。整体而言,都有一个大团圆结局。这类作品,不仅歌颂赞扬报恩酬情、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美德,还蕴含了作者劝善惩恶的济世情怀,读罢方知作者的良苦用心。1、《异鱼记———龙女以珠报蒋庆》本文的奇幻之处,一是这条形态奇异的大鱼,在夜深人静的晚上竟静悄悄自言自语,头一天晚上说:“因争闲事离天界,却被渔人网取归。”第二天晚上讲:“不合漏泄闲言语,今又移来别一家。”第三天说:“渴杀我也。”[3]如此心直而口快的女主人公,实在可爱。二是这位龙女为“龙之幼妻”,是龙太子未过门的妻子,小俩口竟然是为闲事斗嘴,导致龙女赌气上岸,惨遭渔人捉了去。三是龙女脱离险境后并不同于相似的报恩故事所描述的,邀请恩人奔赴龙宫参观,而是在市集普通买卖中,由一位珠宝商免费赠与宝珠来报答恩情。通篇没有揭开龙和龙宫的神秘面纱,而是重力着笔于对化身为异鱼的龙女的人物形象叙述,幻想虚构中又充满人情味。作为龙之幼妻,其实际形象更像是一个不谙世事,恰巧蒙受磨难,却富有活力、巧笑倩兮的丫头。文中的龙女,在被蒋庆放生后,遵守“放我者生”、“放我,当有厚报”[3]的承诺,在半年之后,假言卖珠,实则赠珠,虽然并不邀请蒋庆畅游龙宫,也不直接现身相见表明谢意,但凭赠珠事件的安排,以及蒋庆的一句“这颗宝珠价值数千金”,可见龙女报答不杀之恩的诚意了,这样做也更加符合“龙之幼妻”的身份和思想,通篇宣扬了有恩必报的思想主题。2、《三卫》《三卫》也属于唐传奇,它和《异鱼记》有所不同,它是讲述凡人千里迢迢到龙宫传书这一义举,使龙女依靠父母家人的力量脱离苦海,重新回到温暖祥和的龙宫,过上了平安快乐的生活的故事。北海龙女被婆家欺辱,为了报答三卫,北海龙君同样奉上两匹宝贵丝绸。担心三卫瞧不上东西,临别时还特地嘱咐:“两绢得二万贯,方可卖,慎无贱与人也。”[4]将来自北海的天底下最上乘的绢相赠,又细心嘱咐,可见龙君的心思细腻,思虑周全,从侧面也可反映出龙君的感恩之心。而三卫走到华阴时,龙女特意带着青衣侍女现身与三卫相会,龙女知书达理,行大礼拜谢传书恩情,又秘密教导三卫避祸,让其避免了生命之忧。此举有情有义,行拜谢礼,是有情;保护救命恩人,是有义,龙族与人类不同,但却也通晓人世间“有恩必报”的道理,深明大义。3、《柳毅传》在龙女报恩酬情故事中最为经典的当属唐传奇《柳毅传》了,它是唐朝闻名的传奇,它是一个推崇善有善报的故事,女主人公龙女的身上散发着坚定不移的报恩光芒,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龙女为了回报恩公,决心以身相许,通过这个行为,她既可以报恩,又可以让自己获得一个品行端正的好夫君,从而终身幸福,实在一举两得。作者融合了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所奉行的“知恩图报”的美德,制定“龙女报恩,恩公获益”的大纲,表达对柳毅的义举善行的一种认同和歌颂,褒扬男主角柳毅的刚强坚韧之气节和恪守礼教之秉性。由于“父母配嫁径川次子”[1],包办婚姻使龙女被丈夫厌弃,公婆虐待,“风鬓雨鬓,所不忍视”[1]。这种也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妇女受着“三从四德”约束的写照。女子忍气吞声,诚惶诚恐。《柳毅传》通过对龙女不幸遭遇的描写,披露了家长包办婚姻的荒谬。后来,龙女坚决不肯再醮龙王龙母挑选的“灌锦小儿”[1],终于与柳毅缔结良缘,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子要求婚姻自主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广大群众反抗传统礼教,与残酷现实抗争的情感。另外,整个故事情节颇具人情味,龙王的爱女之心,龙王不以神压人的举动,龙王同意让龙女与柳毅返回凡间,过平凡人的日子,一点也没有龙王高高在上的思想,这也是故事的动人之处,使人觉得充满“人情”温暖。同时,它又暗暗地刻画了一些冲突矛盾,例如,家庭矛盾,封建社会和妇女的矛盾,这些矛盾恰恰反映出深刻的现实意义,体现封建社会的真实情况。4、《朱蛇记》宋元朝代的龙女传说,大都是沿袭传书和报恩的主题继续编写的。随着市民阶级发展壮大,这个阶段的龙女故事为了迎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倾向,开始世俗化了。宋代刘斧的《朱蛇记》,李元拯救化身为小蛇的南海龙子,龙王盛意拳拳,诚意满满邀他入席,摆宴款曲后,又洞悉人心特地赠白金和云姐,助其夺取利禄。其中,李元在云姐相助下,连考连中,仕途顺利。这是宋代士子对科举考试的一个美好幻想,虽然保留了“施恩—报恩”的模式,但主要目的是成为世俗生活的普遍反映,成为文人士子渴望展露才华,功成名就的一面镜子,书生汲汲于高官厚禄的期翼显而易见。人在世,积善逢善,积恶逢恶。一时的恻隐之心换取了登第的夙愿,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朱蛇记》无疑是劝人为善的极好诠释,此文借以说明“好人好报”的市井祈望,也传递了百姓之间的乐趣。另外,云姐的手段是不光彩的偷窃试题,其主旨更透露出典型的宋人风韵和浓厚的市井气息。龙女云姐和《柳毅传》中那个被风吹雨打,形容憔悴的龙女不一样云姐不是直接接受恩惠的对象,她只是龙王的报恩工具。因此,在爱情上,她没有自主权,没有自由。尽管和李元恩爱长达六年,但最终还是要奉王命不可久留。她留下的诗写道:“六年于此报深恩,水国鱼乡是去程。莫谓初婚又相别,都将旧爱与新人。”[3]徒添悲凉。5、《湘中怨解》沈亚之作品《湘中怨解》相较于《朱蛇记》,其哀情有增无减。云姐只是龙王的报恩工具,听命伴随李元,在六年间尚且名正言顺。而《湘中怨解》主角郑生和汜人两情相悦,渴望能够长相厮守。但奈何汜人真实身份乃是蛟龙的姬妾,被贬限期已满,只能返回龙宫,相爱不能相守,善始不能善终,可悲矣。即便如此,郑生洛阳道中逢孤女,见义勇为结连理。能够诵书拟调且世间无人能及的汜人,和郑生与称得上是佳偶天成。善体人意的汜人还帮助生活贫苦的郑生致富。在故事的前期浓墨重彩去叙述汜人的才华横溢,美丽贤惠,描写相敬如宾、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幸福生活,这就为后来的相思和哀怨做铺垫。数年的光阴匆匆而过,结局总是花开两朵,天各一方。文中紧扣篇名中的“怨”,就是指仙凡相爱而不能长相厮守的惆怅之情。两人的爱情即使面临仙凡有别的鸿沟,但他们的爱并没有消失,从这个角度看待,本文充满传奇与浪漫,具有知恩图报的时代精神和缘起缘灭的思辨意义。此文构思奇诡,词曲优美,可谓以华艳之笔,叙恍惚之情。综上所述,在献身报恩的龙女故事中,只有《柳毅传》中的龙女能和相爱的人相濡以沫,日月同辉。中国人往往趋向于大团圆结局,但毋庸置疑,有时候悲剧比喜剧更加感人肺腑。在现实中,人神相爱常常是历经坎坷的,而主人公的命运往往是凄惨哀伤的。因此《湘中怨解》虽然没有勾勒出百姓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然而正因为如此,它才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真实可信,因此也就具备了莫名的无法抗拒的魅力。龙女报恩故事的作者也有可能是故意写相爱的人天各一方,来给读者传递欢乐的时光总是隆重而来,悄然而去的,借此告诫人们不要耽于过去,应该勇敢面对现实,努力迎接新生活。(二)人物形象通读各篇,仔细斟酌,龙女在诸位作者心目中的形象,无疑是有共同点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容貌艳丽《异鱼记——龙女以珠报蒋庆》中的“龙之幼妻”,“人面龟身,腹有数十足,颈下有两手如人手。其背似鳖,细视项有短发甚密,脑后又有一目,胸腹五色,皆绀碧可爱。”[3]虽然龙女长相怪异,但胸腹深青透红色却也显得俏皮可爱。《三卫》中的北海龙女,一开始出场时,因为遭受夫君虐待,导致了“年十六七,容色惨悴”[4],到再次相遇时已是“容服炳焕,流目清眄,迨不可识”[4]。从面容凄惨憔悴,变成容貌和服饰光采照人,目光流转清亮的动人身姿,个中缘由,皆蒙三卫所赐。《柳毅传》中的龙女,与柳毅初次见面,虽是“蛾眉不舒,巾袖无光”[1]的憔悴姿态,也掩盖不了她的美丽,给柳毅留下“殊色”[1]的印象。第二次见面,龙女被救归来,“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环旋,入于宫中”[1],这些都是正面描写,突出龙女的花颜月貌。此外,文中更不乏一些侧面描写来烘托龙女的绝美姿色。例如:当柳毅拜别龙王之际,又一次见到美貌的龙女,柳毅面露叹恨的神情,就足以看出,柳毅瞧见龙女的风姿绰约后,暗暗后悔拒绝了这桩婚事。又如:龙女化身卢氏,媒人要撮合柳毅和她时,也是对卢氏赞以慧美二字,当柳毅真正见到卢氏时“深觉类于龙女,而逸艳丰厚,则又过之。”[1]说明了哪怕龙女伪装成凡尘女子,其美貌也有增无减。而《朱蛇记》里面的龙女云姐,年仅十三,却已“精神雅淡,颜色清美,言笑慧敏”[3],好一个含苞待放、粉妆玉琢的俏佳人。《湘中怨解》中,虽然文中对龙女的描写极少,仅为一句,但惊鸿一瞥就被郑生断定汜人为“艳女”[2],不仅容颜绝伦,且才情出众,汜人之美可见一斑。2、遭遇坎坷《异鱼记———龙女以珠报蒋庆》中的龙女,因为小两口吵架离家出走而遭捕,历尽辗转,口干舌燥,来到蒋庆家,最终好说歹说才劝得蒋庆放生。《三卫》中的北海龙女,相公蛮狠,而自己的家在北海,三年没有书信来往,因此被薄待,直到龙王派兵打了一通,龙女与华山之神的三儿子感情才融洽多了。《柳毅传》中的洞庭龙女,夫君专好游荡,被婢妾奴仆所迷惑,日渐厌恶她,本以为公婆会主持公道,没想到公婆溺爱儿子,将龙女赶到别处。山高水远,音信不通,龙女有苦无处诉。《朱蛇记》中云姐看似没有被虐待苛刻的经历,但她却只是龙王报恩的工具,没有自由权,无论是跟随李元,助其登科,亦或是限期将至,无论多么不舍与难过,也要跟李元辞别,一切都是听从王命,身不由己,好似浮萍一般。《湘中怨解》中的汜人,从小没了爹娘,被哥哥抚养,嫂子刻薄和为难,让她走投无路想要投水自尽。最后汜人告别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是湘中蛟宫里卑微的侍妾,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龙女被贬的期限满了,只能和郑生诀别。3、知恩图报“龙之幼妻”选择借由一位珠宝商无偿赠珠来报答蒋庆的恩情;北海龙君赠予三卫两匹价值两万贯的丝织品,北海龙女秘密教导三卫躲避劫难;洞庭龙君摆丰盛宴席,赠绫罗珠宝,洞庭龙女化身卢氏,以身相许,常伴柳毅,后又助他得道成仙;云姐虽是替别人报恩,但尽心尽力,三次窥得试题,协助李元直步青云;汜人陪伴着郑生,吟咏诗词歌赋,并赚得千金解除郑生的贫困之忧。这些龙女都知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是品行良善,纯真诚挚的女子。而英雄救美中的英雄,大多为书生,典型的市井平民,无权无势,家境一般,但都有一颗赤子之心,是侠肝义胆,顶天立地,行为正直的正人君子。“恻隐仁慈行善事,自然天降福星临。”[9]总的来说,也是有相通之处。三、“龙女报恩”文学作品之典型——《柳毅传》(一)人物形象李朝威写的唐传奇《柳毅传》,是中国“龙女报恩”故事的一流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作者把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刻画得鲜明而突出。柳毅的刚正坦荡,光明磊落,奋不顾身,沉着从容;钱塘君则截然不同,理智被情感控制,先斩后奏,但总体上性情开朗,刚直勇猛,嫉恶如仇,锄强扶弱,侠肝义胆;龙女的性情善良;洞庭君的仁厚,显出一副忠厚长者,等等,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以强烈的印象。龙女:龙女是一个有血有肉,爱憎分明的奇女子。脱离丈夫和公婆虐待之后的龙女,不仅面色红润,而且也开始有了为“悦己者”打扮的心思,容貌天然秀丽,满身佩戴着明珠配饰,穿着随风飘扬的纱裙,烟雾云气围绕,活脱脱一个尊贵高雅的九天仙女。这是关于她的外貌形态,而她的形象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语言儒雅含蓄,恪守礼仪。例如,“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1]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1]丈夫无情无义,苛待妻子,可尽管如此,龙女在含泪控诉时却并没有过多指责对方,言词温和守礼。龙女的话条理清晰,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扣人心扉,使人同情和怜爱。第二,玲珑七窍,羞涩长情。例如,龙女将事关生死的家书托付给柳毅后,柳毅说“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1],龙女便答道:“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1]她对柳毅感激不尽,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端庄沉稳的她只能暗自隐藏对柳毅的好感,这些体现她心思细腻的特点。又如,妻曰:“今日获奉君子,咸善终世,死无恨矣。”[1]显示出龙女情有独钟,坚守爱情的一面。第三,知恩图报,有情有义。在爱上柳毅之后,为了报答柳毅的再造之恩,也为了自己的圆满婚姻,地位显赫的龙女甘愿变身凡女卢氏,奋不顾身嫁与良人,只为和柳毅白头到老。第四,坚贞不屈,勇敢坚强。例如,在下定决心非君不嫁,又不能嫁给他时,天天待在龙宫中寂寞地守候成为龙女的选择。她坚守自己的爱情,不肯服从长辈的意思嫁给一个互不喜欢的陌生人。哪怕现实有再多的艰难无奈,哪怕机会渺茫,龙女也寸步不让,绝不放弃嫁给柳毅的希望。柳毅:小说的主人公柳毅具有纯洁、高尚的心灵,是善良之辈、有德之人。第一,抑恶扬善、见义勇为。例如,他自己失意落第,但路遇龙女,见她愁眉苦脸,穿戴破旧,便主动上前关心问她为何要这般委屈自己,听了龙女的诉说后“气血俱动”[1],出于同情弱者的侠义心肠,答应龙女传递书信。当龙女得救,龙君设宴款待,敬酒致谢时,他“俯仰唯唯”[1],龙宫上下都赠他珍宝时,他“辞谢而受”,“愧揖不暇”[1],柳毅的救人行为,一点也没有私心。他谦逊地把传书之事看成举手之劳,并不借此邀功,索取回报,可称为正义的主持者。第二,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例如,龙女回到龙宫,宴席上钱塘君装醉威胁柳毅迎娶龙女,但哪怕龙女貌美尊贵,龙宫金碧辉煌,钱塘君威严可畏,他也依旧坚定立场,慷慨陈词,拒绝并呵斥了钱塘君,柳毅实乃坚守品格的正人君子。第三,温柔体贴,刚中带柔。例如,他与龙女初见时的怜悯,拒绝婚事离开龙宫时的悔恨,几年后的感怀,以及对妻子的相敬如宾,都说明他是通情达意、血肉丰满的义夫。待龙女表明身份后,柳毅心头也是千情万绪,最终表明心迹,愿意今后相亲相爱,再无二心,打消龙女的顾虑,给予她真正的幸福,让人可敬。其中钱塘君的性格最为鲜明突出。当听说龙女的不幸经历后,“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拆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乃臂青天而飞去”。[1]短短几句话,却写得那样惊天动地,大气磅礴,使一个刚烈雄霸的暴君形象跃然纸上,其手法令人称绝。再看钱塘君将龙女救回龙宫时,洞庭君询问杀了多少人,钱塘君答曰:“六十万。”问破坏了多少庄稼,曰:“八百里”。问负心人在哪里,曰:“食之矣”。[1]简洁明了的对话,更进一步勾勒出钱塘君嫉恶如仇,行为鲁莽冲动的侠义形象。当洞庭君责备钱塘君杀害无辜的行为时,他觉得确实做得太过分,于是两次作揖,传达自己知错了的意思。柳毅对钱塘君的跋扈心怀不悦,直言拒婚,钱塘君在听到柳毅的强烈指责后诚心道歉,表示自己见识短浅,对冒犯的行为感到自责,于是当晚宴席又充满欢声笑语,柳毅和钱塘君还成为交心的好友。可见他知错能改,诚挚忠厚的可爱性格。与钱塘君相比,洞庭君则显得勤勉好学,沉稳冷静。邀请精通人类用火道理的太阳道士讲学,又自言因为龙宫幽深,导致自己愚昧,这是洞庭君谦虚勤学的特点。而当洞庭君得知女儿的惨事后哭着说:“这是我身为父亲的罪过,我看不明白,听不清楚,跟聋子瞎子没什么区别,导致柔软的小女儿在外面被欺负都不知晓。”由此可见,洞庭君也是一位疼爱女儿的普通父亲。而后面洞庭君不敢让钱塘君得知此事,体恤百姓,关心钱塘君为报仇伤害了多少无辜百姓,指责钱塘君鲁莽的行为都可以看出他心怀慈悲、瞻前顾后的个性。(二)表现手法第一,运用对比、反衬的修辞手法。例如,巧妙地使洞庭君的沉稳冷静和钱塘君的剽悍迅疾、龙女的柔弱和柳毅的勇敢形成对比,将钱塘君离开时的天崩地裂与归来时的祥和愉悦形成对比,将柳毅这个独立的人物前后不同阶段的行为和语言作对比:用他前期的落寞潦倒,反衬出他的高尚气节;以其谦虚胆小,衬托出他的不卑不亢。将龙女这个独立的人物前后不同阶段的外貌形象作对比:从前备受公婆和丈夫欺凌,愁容悲戚,穿戴破旧,对龙女进行了全方位描摹,描绘了一位凄婉可人、楚楚可怜的人物,暗示了她坎坷的遭遇,为下文男主角的慷慨传书做铺垫。被救后淡妆浓抹,衣裳光鲜,说明龙女即将迎接新生活,同时凸显柳毅侠义相助的善行。第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融会。例如,柳毅看到钱塘君义愤填膺,地动山摇冲出龙宫去救侄女的寥寥数语,描写了柳毅跌坐地上的反应来侧面显现当时宫殿里心惊肉跳的情景。第三,肖像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形象。例如,柳毅初遇龙女,仔细的打量,发现她虽然非常美丽,可却眉毛紧蹙,愁眉苦脸,衣着褴褛,呆呆地伫立,似乎在等候着的样子。伤心的小美人,显得楚楚可怜,惹人怜惜,更激起了柳毅的正义感。龙女将信交给对方时,也是出神地望向东方,频频落泪,心中有忍不住的哀伤。而钱塘君怒发冲冠的词句也描写得活灵活现。第四,人物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充满表现力。例如,洞庭君询问战罢归来的钱塘君的一段话,问得急促,答得干脆,深刻体现出两人的性格差异。(三)艺术特色第一,文辞华艳,凝练生动,骈散结合,富于变化。例如,描写龙宫“柱以白壁,砌以青玉,……不可殚言”[1]这部分,用语绝美,而描写龙女得救回宫的场景,“俄而祥风庆云……入于宫中”[1],词句艳丽。作品开头写龙女倾吐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