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规范要求_第1页
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规范要求_第2页
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规范要求_第3页
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规范要求_第4页
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规范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B/TXXXXX—XXXX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本文件规定了电化学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适用原则、运行要求、安全与职业卫生要求、环境保护要本文件适用于电化学技术处理工业废水。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5085.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7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T1992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20425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21534节约用水术语GB/T23819机械安全防火与消防GB/T2951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GB/T29639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8315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1245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50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1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CJJ/T243城镇污水处理厂臭气处理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2GB/TXXXXX—XXXXGB/T2153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工业废水industrialwastewater工业生产过程或废物(气、固、液)处置过程产生的对该过程不具有进一步利用价值的水或液。3.2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electrochemicaltreatingtechnologyforindustrialwastewater在特定的电化学反应器内,利用外加电场或电流,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对工业废水中污染物进行分离和去除的技术。3.3电气浮处理技术electro-floatationtreatingtechnology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废水中分散的胶体颗粒和细小污染物受微电场的作用形成电泳,定向移动聚集成大絮体,利用阳极产生氧气和阴极产生氢气的气浮作用,将废水中细小颗粒污染物和油类从水中分离的过程。3.4电絮凝处理技术electrocoagulationtreatingtechnology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可溶性阳极(Fe、Al等)表面溶出Fe2+、Fe3+、Al3+等离子,并形成金属阳离子絮凝剂,通过凝聚、沉淀、还原和氧化将污染物从水体中分离的过程。3.5电化学氧化处理技术electrochemicaloxidationtreatingtechnology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污染物在阳极表面直接发生电子转移或被生成的活性氧化物种间接氧化降解的过程。3.6电芬顿处理技术electro-fentontreatingtechnology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阴极充氧、或利用阳极析氧发生2电子还原合成H2O2,并牺牲铁阳极溶出或外加亚铁离子,发生芬顿反应并降解污染物的过程。3.7电化学还原处理技术electrochemicalreductiontreatingtechnology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污染物在阴极表面直接得到电子或原子氢间接还原的过程。3.8电极electrode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给予或接受电子的部件,分阳极和阴极,给予电子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的为阴极,接受电子表面发生氧化反应的为阳极。3.9电流密度currentdensity单位时间内作用在单位电极面积上的电量,以A/m2或mA/cm2为单位。3.10库伦效率Coulombicefficiency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实际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电荷量与理论上应该参与反应的电荷量之比。3.11电导率electro-conductivity废水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以西门子每米(S/m、μS/cm)为单位。3.12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potential3GB/TXXXXX—XXXX反映电极或电化学过程中生成的活性物种氧化还原能力的指标,氧化还原电位越高,氧化性越强,氧化还原电位越低,还原性越强。电位为正表示溶液显示出一定的氧化性,为负则表示溶液显示出一定的还原性,以伏特V为单位。3.13功率密度powerdensity电化学过程中,输入的功率与作用电极面积的比值,以瓦特每平方米(W/m2、W/cm2)为单位。3.14析氧电位oxygenevolutionpotential反映电极性能的指标,指在电极开始发生析氧反应时的电位,以伏特V为单位。3.15停留时间residencetime指废水在电化学处理装置中发生电化学反应过程的时间。3.16气水比gas-waterratio单位时间内,曝气量与进水量之比。3.17处理效率treatmentefficiency废水中某种污染物的初始浓度与电化学处理后浓度的差值占初始浓度的百分比。3.18功率效率powerefficiency使用电化学技术进行水处理过程中,单位功率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效率,是处理效率与功率密度的比值,以评价技术的能耗水平。4适用原则4.1通用原则电化学方法的选择和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水质条件有关。电化学单元适用于处理电导率在3000μS/cm以上或可溶性盐分浓度在1500mg/L以上的工业废水。电化学技术实施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电极,电极应具有符合技术要求的析氧电位。4.2电气浮处理技术电气浮处理技术适用于去除废水中胶体、悬浮物和油类等污染物。进水pH值在6.5—7.5,在达到合适气水比的情况下,用于去除带不同电荷的胶体,处理效率宜不小于90%;用于去除颗粒粒径为10nm~1μm的悬浮物,处理效率宜不小于90%;用于去除浓度在1000mg/L以下的油类,处理效率宜不小于90%。4.3电絮凝处理技术电絮凝处理技术适用于去除废水中形成的胶体或絮体密度大于水的污染物,如:颗粒物、悬浮物、无机磷和重金属离子、胶体等,进水pH值在7.5—9.0。用于去除颗粒粒径在100nm~0.1mm之间的悬浮物,处理效率宜不小于90%;去除浓度在10000mg/L以下的油类,处理效率宜不小于90%;去除浓度不高于20mg/L的无机磷污染物,处理效率宜不小于75%;去除浓度在500mg/L以下的重金属,处理效率宜不小于95%。4GB/TXXXXX—XXXX4.4电化学氧化处理技术电化学氧化处理技术适用于去除废水中COD、总氮(含氨氮和有机氮)及重金属,也可以对废水中油类污染物进行破乳,进水pH值在3.0—9.0,可用于去除浓度在100mg/L~100000mg/L的COD。用于预处理阶段时,COD去除率宜达到30%~60%;用于深度处理阶段时,COD去除率宜不小于60%;用于去除500mg/L以下的氨氮时,设计去除率宜不小于90%以上,用于去除100mg/L以下的有机氮时,转化率宜不小于90%;适用于浓度在100mg/L以下的重金属废水中络合态的重金属破络,去除率宜不小于95%。4.5电芬顿处理技术电芬顿处理技术适用于去除废水中COD、氨氮及重金属,进水pH值在3.0—9.0,适用于去除50mg/L~5000mg/L的COD。用于预处理阶段时,去除率宜达到30%~60%,用于深度处理阶段时,去除率宜不小于70%;用于去除500mg/L以下的氨氮时,设计去除率宜不小90%;适用于浓度在100mg/L以下的重金属废水中络合态的重金属破络,去除率宜不小于95%。4.6电化学还原技术电化学还原技术适用于去除废水中硝态氮、重金属及难以氧化的污染物(硝基苯、苯腈和氯苯等进水pH值在3.0—9.0。用于去除500mg/L以下的硝态氮,去除率宜不小于90%;用于去除2000mg/L以下的重金属,去除率宜不小于90%;用于难以氧化的污染物处理,转化率不小于90%。4.7电化学技术可适用的特征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含硫、氧、氮的杂环类,硝基化合物,卤代有机物,环烷烃类和聚合物类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5运行要求5.1采用电化学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调节、电化学单元反应和后处理单元。考虑最终处理效果,电化学处理单元应加设回流装置。5.2电化学单元宜采用连续运行方式,为保证反应充分,处理过程中应辅以搅拌。当处理水量较小时,可采用序批式。5.3电化学单元处理工业废水时会在废水表面形成浮渣,应及时清除,以免附着在电极表面阻碍反应,影响功率密度。5.4进入后处理单元之前,应去除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浮渣以及消除残留氧化还原电位较高的H2O2、O3或·OH等可能对后续处理工艺产生影响的物质。5.5电化学单元发生故障时,废水应进入应急事故水池或缓存池。5.6电化学技术应以节约能耗作为运行的基本要求,电流密度不宜过高,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库伦效率应在30%以上,以达到更高功率效率,技术节能要求应符合GB51245和GB55015等相关规定,设备优先选用高效节能产品。5.7电化学技术可以作为单独工艺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联用。5GB/TXXXXX—XXXX6安全与职业卫生要求6.1工程地点及平面布置a)工程地点应设置在污水处理区域内,与生产车间及仓库、储罐等区域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尽量远离输送管线或桥架,并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的要求。为消除其他安全隐患,工程地点应与其他水处理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并根据其他工艺构筑物的功能和流程要求,经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分析后确定。b)工程设施应位于室内,并保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设施周围2米范围内应无其他构筑物。高于2m的操作台应设置防高处跌落的护栏。照明设施应齐全完好。6.2用电安全a)不损伤电线,不乱拉电线,定期进行检修线路,防止线路老化;b)带电操作需负责人批准,并采取有效措施后才能进行;c)进行设备保养时,在接通电源提前告知;d)在带电设备周围禁止使用钢皮尺或钢卷尺进行测量工作;e)电化学设备需配备备用电源,避免突然停电对设备的损害。6.3气体安全a)设施周围需保持良好的通风或配备通风设施;b)所有电器设备须进行防爆处理,配备消防设备以及安装气体检测设备;c)必要时安装集气罩收集易燃易爆气体;d)设施周边严禁明火,明火作业需负责人批准,并采取有效措施后才能进行。6.4防火、防雷、防爆和消防设施应符合GB/T23819、GB50016、GB50058、GB15577等有关规定,并应定期检查,保证完好状态。6.5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照GB/T33000的要求,制定应急事故池、故障急停等防范机制。6.6应建立和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按照GB/T45001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检查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应对关键环节、设备操作、安全健康环境管理等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定期复训。6.7作业场所醒目位置应设置公告栏,公布有职业病防治制度、操作规程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6.8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应向从业人员发放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进行岗前、人员档案。车间从业人员的工作服应定期收集,统一岗中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洗涤废水按生产废水统一处理。6.9应急预案与个体防护管理应按照GB/T29639和GB/T38315的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按照AQ/T9007的要求,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应按照AQ/T9011的要求,开展应急预案评估;应按照GB/T11651和GB/T29510的要求,做好个体防护。7环境保护要求6GB/TXXXXX—XXXX7.1废水电化学单元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收集至污水处理区,经综合处理后达到GB/T19923、GB20425、GB20426及相关回用标准,或达到GB8978及相关纳管排放标准的规定。应设有地面冲洗水和设备渗漏水的收集系统,并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