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税务网页端社保缴费操作手册_第1页
电子税务网页端社保缴费操作手册_第2页
电子税务网页端社保缴费操作手册_第3页
电子税务网页端社保缴费操作手册_第4页
电子税务网页端社保缴费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税务局社保费缴费操作培训系统登录系统登录1.登录深圳市电子税务局官网

点击右上方“登录”,弹窗选择“企业登录”。(深圳市税务局官网——首页——电子税务局)系统登录2.登陆后,点击“电子税务局全部功能”系统登录3.选择“我要办税-社保业务”,即可进入社保费业务办理模块。社保费申报及缴纳社保费申报及缴纳1.进入【社保业务-社保费申报及缴纳-社保费申报及缴纳】模块社保费申报及缴纳2.系统自动查询本单位所有待缴社保费数据,缴费人也可筛选“费款所属期”、“单位编号”和“社保经办机构”进行自定义查询。社保费申报及缴纳若界面提示“没有数据”,可能原因如下:①社保费待缴数据已申报,可在【社保业务-社保费申报及缴纳-申报记录】模块进行查询确认;②人社、医保部门尚未传递缴费数据,或传递的缴费数据已超过征集有效日期,可联系人社、医保部门核实。社保费申报及缴纳3.缴费人勾选需要确认的数据(一次只能提交一个批次的数据),点击“确认”按钮社保费申报及缴纳4.系统发起数据提交,处理完成后自动进入社保缴费页面社保费申报及缴纳5.缴费人可选择三方协议缴款或者第三方缴费。社保费申报及缴纳①三方协议缴费缴费人需选择相应的三方协议账号,点击“确定”按钮。社保费申报及缴纳再次确认缴费金额及三方协议号后,点击“确认缴费”按钮,完成缴费。社保费申报及缴纳社保费申报及缴纳②第三方缴费缴费人需选择第三方缴费,点击“确定”按钮社保费申报及缴纳系统自动弹出缴费二维码,缴费人可按需选择微信、支付宝或云闪付进行扫码支付。社保费申报及缴纳缴费人可通过【申报记录】模块查询、作废或继续缴纳本单位已申报的社保费数据。社保费申报及缴纳1.进入模块,系统自动查询本单位默认确认日期内的已申报数据,缴费人也可筛选“确认日期”(即申报日期)、“状态”进行自定义查询。社保费申报及缴纳其中,状态为“已确认未缴款”的数据,可对其发起【作废】、【查看明细】、【缴款】操作;状态为“已缴款”的数据,可对其发起【查看明细】、【权益实时到账(区块链)】操作;其他状态的数据,可对其进行【查看明细】操作。社保费申报及缴纳2.对于状态为“已确认未缴款”的数据,缴费人可以点击操作栏中的【缴款】链接进行缴款,确认缴费金额无误后,系统支持三方协议缴费或者第三方缴费。证明打印证明打印系统支持单位缴费证明开具和单位完税证明开具。证明打印1.进入【社保业务-证明打印-单位完税证明开具】模块,选择“首次开具”栏,系统自动查询本单位默认缴费日期内可首次开具证明的缴费数据,缴费人也可筛选“缴费日期”进行自定义查询。证明打印2.勾选需要开具证明的缴费数据,同一张完税证明只能开具一个电子税票号码对应的缴费数据。点击“开具证明”按钮,系统自动下载完税证明电子版,打开下载后的文件可预览首次开具的完税证明。证明打印3.同一笔缴费数据只能开具一次完税证明,已开具完税证明的缴费数据无法通过“首次开具”栏进行查询。缴费人如需重新取得完税证明,可通过“补打”栏进行补开具。证明打印1.进入【社保业务-证明打印-单位完税证明开具】模块,切换至“补打”栏,系统自动查询本单位默认开具日期内可补开完税证明的缴费数据,缴费人也可筛选“开具日期”(即首次开具日期)进行自定义查询。证明打印2.选择需要补打的完税证明,点击操作栏中的【下载】链接,系统自动下载完税证明电子版,打开下载后的文件可预览补开的完税证明。证明打印完税证明下方自动注明打印次数单位三方协议管理单位三方协议管理1.选择“我要办税-其他服务事项-网签三方协议”,即可进入签订三方协议办理模块。单位三方协议管理缴费人未签订有效三方协议或已签订的三方协议失效,可使用此模块签订三方协议,验证通过后可选择三方协议缴费方式缴纳本单位的社保费。单位三方协议管理2.

进入模块,缴费人填写签订协议的银行信息,包括征收机关、开户银行名称、缴款账号、缴款账号名称,勾选“我已阅读《委托扣款协议书模板》”,点击“提交”按钮。单位三方协议管理3.系统弹窗提示缴费人选择协议批扣标志,若当前账号用于社保费批扣,选择“所有批扣”;若不用于社保费批扣,选择“所有非批扣”。缴费人和同一个征收机关只能签订一份验证通过的“所有批扣”协议,如需修改,先撤销已签订的协议后再重新签订。单位三方协议管理3.点击“确定”按钮保存成功后,缴费人可点击“三方协议查询链接”按钮,进入三方协议签署结果查询页面。单位三方协议管理其中,验证状态为“未验证”的协议,可发起【验证】、【打印】和【作废】操作;单位三方协议管理验证状态为“验证通过”的协议,可发起【打印】和【撤销】操作。单位三方协议管理注意:如缴款账号名称与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名称不一致,缴费人填写完签订协议的银行信息后,在三方协议签署结果查询页面,点击操作栏中的【打印】链接打印《委托扣款协议书》,并携带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缴款账户开户资料等银行要求查验的材料,前往对应商业银行继续办理三方协议签订业务;银行办理完毕后,若协议状态不为“验证成功”的,请在电子税务局【网签三方协议查询】中发起【验证】操作。单位三方协议管理单位三方协议管理缴费人可通过此模块查询已签订的三方协议信息,对已有的三方协议进行修改或作废。单位三方协议管理进入查询页面,如果状态为未验证状态,可进行验证,打印协议,或作废该记录。如果为验证通过状态,可进行打印或撤销操作。查询统计申报明细查询进入【社保业务-查询统计-申报明细查询】模块申报明细查询1.系统自动查询本单位默认费款所属期内的申报数据,缴费人也可筛选“费款所属期”进行自定义查询。申报明细查询2.选择需要查看明细的申报数据,点击操作栏中的【查看明细】链接,可查看该笔申报对应的所有险种的缴费明细。申报明细查询2.选择需要查看明细的申报数据,点击操作栏中的【查看明细】链接,可查看该笔申报对应的所有险种的缴费明细。单位社保费到账信息查询缴费人可通过该模块查询单位社保费缴纳后在人社、医保部门的到账情况,到账标记包括未到账、已足额到账、未足额到账、到账失败。单位社保费到账信息查询1.进入模块,系统自动查询本单位费款所属期内的缴费数据,缴费人也可筛选“费款所属期”、“单位编号”和“社保经办机构”进行自定义查询。单位社保费到账信息查询2.点击“导出”按钮,系统自动将查询结果下载至本地,下载成功后可打开文件预览。常见问答常见问答问题1:已经下载了社保费管理客户端,接到税务部门通知使用电子税务局办理社保缴费,到底用哪个?答复:用人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社保费管理客户端、电子税务局、@深税小程序等任一渠道自行缴费。对于缴费人数不到50人的用人单位,税务部门建议使用电子税务局,登录办理社保缴费业务更方便快捷。用人单位如果已经下载了社保费管理客户端,也可以继续使用客户端办理。常见问答问题2:用人单位使用社保费管理客户端申报缴费后,是否可以在深圳市电子税务局的社保费缴款查询模块查询到数据?答复: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使用社会保险费管理客户端申报缴费后,数据实时同步到电子税务局,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社保费申报及缴纳】-【申报记录】模块查询已缴款的社保费信息。常见问答问题3:登录电子税务局进入【社保费申报及缴纳】模块没有缴费数据,怎么办?答复:一般情况下,社保部门每月23日左右推送缴费数据至税务部门,23日前如需办理社保缴费,请登录社保部门单位网上服务系统-点击【单位缴费管理】-【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申报】模块-选择当次缴费年月后点击【下一步】-确认缴费信息无误后点击【申请扣费】-点击【确定】,等待30-60分钟后登录电子税务局即可查询到缴费数据。23日后如在电子税务局未查询到缴费数据,可能是数据还未传输成功,请24日12:00后再登录查询。常见问答问题4:2024年7月起才停止批扣,为什么现在就需要自行缴费了?答复:为避免停止批扣后用人单位因不熟悉自行缴费业务操作,疏忽或是遗忘导致断缴影响职工权益,税务部门自5月起提供2个月适应期,期间用人单位于每月23日起至月底前通过税务部门社保费管理客户端、电子税务局、@深税小程序等渠道自行完成缴费(如遇数据延迟,请于24日起登录查询),以便提前熟悉系统操作。常见问答问题5:电子税务局上显示的缴费金额与社保局网站上显示的缴费金额不一致,应如何处理?答复:正常情况下电子税务局显示的缴费金额应与社保局网站上显示的缴费金额一致,如不一致请核实是否为同一单位编号和费款属期。常见问答问题6:企业的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