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殷墟甲骨文共有3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辨认考证,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基本一致。这表明()A.出土文物可以用来检验传世文献的可信度B.传世文献在史料价值上远高于出土文物C.对商王世系的研究考古界一直存在着争议D.出土文物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历史的真相【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据材料可知,《史记·殷本纪》中有关商王世系的记载与殷墟甲骨文的记载基本一致,这有利于检验《史记》的可信度,故A项正确。文献与文物都是史料,价值没有高低之分,排除B项;材料说明殷墟甲骨文和《史记·殷本纪》中对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并没有提及考古界的态度,排除C项;出土文物不一定可以更全面地揭示历史的真相,这取决于出土文物的具体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2.北魏宣武帝朝(499—515年),彭城王元想(孝文帝之弟)“撰自古帝王贤达至于魏世子孙……名曰《要略》”孝明帝朝(515—528年),宗室元晖“招集儒士摧鸿等撰录百家要事,取名为《科录》。……上起伏羲,迄于晋,凡十四代”。这体现了当时()A.儒家思想成正统思想 B.史书编撰体例不断创新C.华夏认同不断获得发展 D.黄河流域已经实现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北魏(中国)。依据材料,北魏贵族编修的史书都是从古帝王讲起,到前朝或当代,将中华历史连贯叙述,体现了华夏历史认同的发展,C项正确;用儒士来写史书,不等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史书体例的变化,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项。3.唐前期,在长安城居民中除著籍者外,还有无长安户籍者。无长安户籍者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等,这些人口在长安城居民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大。这反映了唐前期()A.户籍管理的混乱 B.社会经济的发展C.人口增长的迅速 D.坊市制度的实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唐前期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取得进一步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人口就会出现流动,但古代户籍是按照地域来编制的,所以长安城会出现无长安户籍者增多的现象,故选B项。唐代前期社会政治稳定,排除A项;人口的自然增长与材料中流动人口内涵不同,排除C项;长安城流动人口的增加,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不是因为坊市制度的实施,排除D项。故选B项。4.“捺钵”意为辽朝皇帝的行营。辽朝皇帝每年都会按照契丹游牧习俗在一年之中的“春水”“秋山”“坐冬”“纳凉”时节离开京城前往草原地区举行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等活动。在此期间,皇帝会在营地召集北方各少数民族酋长,处理政事,于是“捺钵”成为了整个辽朝的政治中心。由此可见,辽朝“四时捺钵制”()A.有利于维护政权统治 B.促进了北部游牧民族大迁徙C.深受农耕文明的影响 D.进一步完善了南北面官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时期(中国)。依据材料“皇帝都会在营地召集北方各少数民族酋长,处理政事,捺钵成为整个辽朝的政治中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辽朝草原地区的统治区域广阔,通过“捺钵”,在北方游牧地区移动政治中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这是行政中心的流动,不会导致民族大迁徙,排除B项;这主要是继承延续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深受农耕文明的影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南北面官制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5.读下表,与北宋相比,南宋货币贬值与货币发行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逆转。据此可知,南宋时期()时代年均名义货币余额(万贯铜钱)指数米价(贯铜钱/石)指数北宋前期(979~1022)145.1881000.321100北宋中期(1023~1100)350.2492412.203686北宋后期(1101~1127)992.40668410.8993395南宋初期(1128~1142)1338.3492245.66514223南宋中期(1143~1205)6376.638439210.6543319南宋后期(1296~1233)23431171613929.5659210A.经济政策调整频繁 B.商品市场较为繁荣C.租佃关系发展充分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的中国。表格数据给出了北宋和南宋经济中名义货币余额的增长与货币贬值速度的比较。如果不考虑战乱频繁的南宋前期(1128—1142年),相对于北宋前期(979—1022年),南宋中期(1143—1205年“北伐”前)和南宋后期(1206—1233年)名义货币余额分别增长44倍和161倍,而相应的货币贬值速度(米价的上涨速度)分别为33倍和92倍,显然,南宋时期货币并没有随着货币的增发同步贬值,货币贬值速度落后于货币发行的速度,由于南宋时期商品经济较为繁荣,货币流通速度相对较快,这使得活跃的商品经济消化掉了大量的增发货币,从而使通胀的程度不是那么高,货币贬值的速度也不是那么快,B项正确;南宋时期仍然奉行重农抑商和不抑兼并的政策,并没有频繁调整经济政策,排除A项;租佃关系的发展只是影响百姓的生存和从业情况,与货币贬值速度关系不大,排除C项;经济重心完全南移影响的是南北经济地位,而不是直接影响货币发行和流通,排除D项。故选B项。6.明初在里甲制度中设立了里甲老人。里甲老人专司教化工作,凡一里之户婚、田土、斗殴、相争等民间小事,皆由里甲老人负责进行调解,不得越级上诉。明初的这一做法()A.保证了国家的赋税征收 B.推动了司法儒家化兴起C.消除了官民之间的冲突 D.促进了基层社会的治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明初规定民间的一些小事都要由本里甲老人负责进行调解,不得越级上诉,这有利于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D项正确;赋税征收非里甲老人的职责,里甲老人调解民间纠纷也无法保证国家的赋税征收,A项夸大了里甲老人的作用,排除A项;“儒学的乡村教化”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司法儒家化兴起在西汉并非明初,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涉及的是民间百姓的小事,不是官民间的冲突,也无法消除官民冲突,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图为《点石斋画报》所载“计本火牛图”,描绘了进入朝鲜作战的清军“在百余头牛的双角上缚火把,驱使牛群冲向倭寇阵地……当倭寇拼命向火牛开炬开枪时,我军已从敌后发动攻击,倭寇大败而逃”的场景。这可以用来说明()A.清军在甲午战争陆战中获胜B.军民合作反侵略的爱国精神C.报刊迎合民众对战争的想象D.洋务运动提升了清军战斗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可知,《点石斋画报》在报道战争情况时,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学对战争的描述方式,这一做法迎合了民众的文学想象,“倭寇大败而逃”迎合了民众对战争结果的想象,C项正确;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在陆战中损失惨重,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军民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是一种文学表述形式,无法体现洋务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8.1937年10月,刘少奇要求“抗日根据地的各种群众,首先自己应该组织起来。在群众自己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各种要求纲领上,建立真正群众的工会、农会、学生会、商会及脊年、妇女、儿童等团体。要使最大多数的工人、雇农组织在工会之内,最大多数的农民组织在农会之内。”该要求旨在()A.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群众基础B.维护根据地独立自主的地位C.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D.提高对日军作战的动员能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主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掂时期的中国。1937年10月,中共已经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刘少奇要求抗日根据地的各种群众,首先自己应该组织起来,成立各种组织,组织化后可以有效地配合游击战争,提高对日军作战的动员能力,D项正确;当时建立的是抗日民主政权,并非苏维埃政权,排除A项;全民族抗日战伊始,国民党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国共合作团结情况较好,根据地本身就在党的领导之下独立自主,维护根据地独立自主的地位不符合史实背景,排除B项;这是群众社会组织,不是中共的基层组织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9.新中国成立初期,故宫博物馆进行了陈列改革,将满清帝后的生活资料及享用服饰与农民的生活用品采取对比陈设的形式,以突出阶级压迫和物质生活上的差异。这次改革()A.凸显了故宫文物丰富性B.增强了群众对新政权认同C.确立了故宫的教育功能D.实现了博物馆管理的现代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将满清帝后的生活资料及享用服饰与农民的生活用品采取对比陈设的形式,以突出阶级压迫和物质生活上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剥削阶级与劳动人民生活的对比,可以凸显中国共产党建立新政权的正当性、人民性、正义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需要巩固人民政权的情况下,增强群众对新政权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用陈列形式突出阶级性,与文物丰富性无关,排除A项;故宫本身就具有教育职能,但差异是教育的倾向性不同,不能说确立故宫的教育功能,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博物馆管理并未实现现代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公元前4世纪后期,希腊文明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而散播到中东,同时希腊人也接受并运用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按君权神授设计的君主集权、行省制等进行管理,由此亚历山大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据此,对“希腊化时代”理解正确的是()A.武力扩张成为了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B.希腊文明东方化日益明显C.区域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孕育出新文化D.波斯的政治制度领先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希腊化时代的新文化面貌的实质就是在互相交流冲撞中,孕育出一个当地新文化。当西亚、北非逐步希腊化的同时,希腊移民也在无可避免日渐明显地东方化,这是一个同步发展互为补充的历史进程,C项正确;和平交往和武力扩张都可以促进文明交往,排除A项;材料强调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并非希腊文明受东方影响,排除B项;波斯的政治制度对亚历山大帝国产生了影响,但并不能说明其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11.12世纪以后、西欧的一些国王利用城市的经济实力,反对封建贵族的地方离心倾向;市民为了与封建领主相抗衡,寻求国王的中央集权庇护,以营造经济活动所必需的和平环境。国王与市民阶层的联合斗争()A.成为了西欧城市复兴的根本前提B.推动了等级君主制度的形成C.结束了封建贵族地方割据的局面D.奠定了文艺复兴的阶级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之后的西欧。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欧王权和城市的兴起。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批新兴城市不断崛起,商业贸易日益兴盛,在对抗地方封建主的斗争中,国王和市民阶层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他们互有需求,携手合作,推动13世纪等级君主制形成,B项正确;西欧城市复兴的根本前提是经济的发展不是国王与市民阶层的联合斗争,排除A项;国王与市民阶层的联合斗争时期还是有封建贵族地方割据的局面,排除C项;文艺复兴的阶级基础是早期资产阶级,其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4、15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12.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宗教。下图是基督教的演变过程,其中的第二次分裂()A.确立了人权自由的政治目标B.大大削弱了上帝的神圣性C.强调了人是现实世界的主人D.有利于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54年至近代(西方)。由图可知,基督教曾经两次分裂,第一次是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基督教也分裂成东派的东正教和西派的天主教,第二次是在宗教改革时期,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的国教,有利于构建近代民族国家,D项正确;确立了人权自由的政治目标属于启蒙思想,排除A项;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而不是上帝,排除B项;强调了人是现实世界的主人属于文艺复兴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13.在殖民地时期,北美多形成资本主义租佃农场制,南美则多建立封建主义大庄园制和大地产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美洲存在文化差异B.宗主国的发展程度不同C.三角贸易影响程度有别D.美洲本土文明先后湮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殖民地时期,南北美洲农地制度呈现巨大差异”,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宗主国的经济政治等制度不同,北美宗主国主要是资本主义比较发展的英国法国,而南美宗主国主要是封建主义浓厚的西班牙葡萄牙,这就造成了北美多形成资本主义租佃农场制,南美则多建立封建大庄园制和大地产制,B项正确;文化差异不是主要原因,何况美洲还具有相似的文明样式,排除A项;三角贸易对南北美洲影响相似,不是造成南北美洲农地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美洲本土文明先后湮灭与“南北美洲农地制度不同”无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4.1802年,北意大利地区成立了拿破仑任元首的意大利共和国、1806年,在拿破仑保护下德意志的莱茵区建立了莱茵联盟国、它们均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1807年,波兰部分地区脱离了普鲁士,在拿破仑保护下建立了华沙大公国。这些国家的建立()A.有利于传播法国大革命的成果B.巩固了维也纳体系C.体现了欧洲民族独立浪潮出现D.加速了德意志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2—1807年。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处于拿破仑帝国统治时期,当时拿破仑统治欧洲大陆,拿破仑主要挑战的是神圣罗马帝国和普鲁士等,这些国家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和普鲁士,有利于成为法国的屏障,从而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A项正确;维也纳体系是在拿破仑战争失败后确立的,排除B项;这是受法国控制的国家,拿破仑失败后,民族独立浪潮出现,排除C项;这些独立国家不仅仅涉及到德意志,排除D项。故选A项。15.苏联共产党在1926年有关决议中提出“彻底肃清资产阶级对劳动群众的政治影响的残余”的决议;在1927年的决议中提出了在工商业领域对私人资本“采取更坚决地从经济上加以批挤的政策”。这些决议()A.沿袭了“以退为进”的经济发展策略B.纠正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错误做法C.确定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D.强化了国家对经济领域的管理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苏联。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命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1926—1927年的联共(布)的经济政策中都提出了与新经济政策相违的措施,如“彻底肃清资产阶级对劳动群众的政治影响的残余”,在工商业领域对私人资本“采取更坚决地从经济上加以排挤的政策”,这显然强化了国家对经济领域的管理控制,不利于新经济政策的继续实施,故D项正确。过去列宁提到的“以退为进”,其中的“退”就是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显然联共(布)的提法与之相反,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正确的做法,联共(布)的新政策抛弃了这一正确做法,这不是有益的纠正,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项。16.造成图中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业与失业走势的主要因素是()A.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 B.国家对经济的强力干预C.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美国的就业人口和劳动力人口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而失业人口逐渐减少。究其原因,美国在这一时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大量劳动力进入了与科技和网络相关的行业,C项正确;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会一定程度上给就业带来压力,而且也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排除A项;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排除B项;世界多极化趋势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在中央专门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构体系。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统治者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材料二1937年3月31日,党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议》中,批评张国焘“在少数民族问题上以大汉族主义代替了列宁主义的民族政策。”1938年3月24日:彭德怀在《第二期抗战与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在少数民族区城(如蒙回)应遵照孙总理民族平等的原则进行工作,尊重其信仰及一切风俗习惯礼教”。1939年4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实现蒙回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与汉族的平等权利”。从1937年8月到1941年8月,在四年的时间里,陕北公学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摘编自王金玲《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意义。【答案】(1)特点: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继承和创新;全面深化管理。(2)意义:培养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干部;促进民族团结与平等,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促进了民族事业的发展;为新中国民族工作作出了有益探索。【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一“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可得出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据材料一“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可得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据材料一“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可得出继承和创新;据材料一“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可得出全面深化管理。【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二“从1937年8月到1941年8月,在四年的时间里,陕北公学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可得出培养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干部;据材料二“在少数民族区城(如蒙回)应遵照孙总理民族平等的原则进行工作,尊重其信仰及一切风俗习惯礼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民族团结与平等,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民族政策,不仅维护了少数民族利益,而且还加深了各族人民对党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了民族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新中国民族工作作出了有益探索。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4开平煤矿图5开平矿务局股票(注:图5股票右侧文字为:“开平矿务局为给股票事,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李鸿章)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札饬筹办等因,当经本局议定,先后召集股银120万两,分作12万2千股……”。)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参考示例论题:股票见证了晚清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阐释: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官员形成了主张变革的洋务派,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自强”即练兵和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增强军事实力以提升国力,“求富”就是创办民用企业,增强经济实力。实践中,洋务派意识到“必先富而后能强”,“强以练兵为先、富以裕商为本”,从而变革重心从军事工业逐渐向民用工业倾斜。为解决企业经费问题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资本,创立了官督商办的股份制经营方式,反映出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创新。这张开平矿务局股票见证了洋务派“分洋商之利”以求富自强的奋斗历程。【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图片内容和“当经本局议定,先后召集股银120万两,分作12万2千股……”以及所学内容可知,股票见证了晚清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官员形成了主张变革的洋务派,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自强”即练兵和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增强军事实力以提升国力,“求富”就是创办民用企业,增强经济实力。实践中,洋务派意识到“必先富而后能强”,“强以练兵为先、富以裕商为本”,从而变革重心从军事工业逐渐向民用工业倾斜。为解决企业经费问题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资本,创立了官督商办的股份制经营方式,反映出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创新。这张开平矿务局股票见证了洋务派“分洋商之利”以求富自强的奋斗历程。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典型代表。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规定了会员国应尽的裁减军备、维持和平、公开外交的主要义务与职责,并实行委任统治制度。但是盟约在裁减军备方面的规定对各国政府并没有真正的约束力;对国际联盟成员国发动战争留有余地;规定国际联盟大会和国际联盟行政院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美国始终拒绝加入国际联盟,苏联长期被拒之门外、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相继退出、不受盟约的约束。——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安理会通过决议后联合国便可以对危机实施武力干预而无需经过会员大会的表决。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设立了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在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不顾西方大国的反对,力主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此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摘编自王建朗《战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无法实现和平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国际社会为建立持久和平所做的努力。【答案】(1)原因:国联盟约缺乏约束力;美苏等没有加入国联;国联运行机制存在弊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局限性;英法等大国以国联为实现利益的工具等。(2)努力:成立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对德日进行民主化改造;建立国际法庭,惩治战犯;完善了国际法,制定了《联合国宪章》,推动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等。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据材料“但是盟约在裁减军备方面的规定对各国政府并没有真正的约束力”,得出国联盟约缺乏约束力;据材料“美国始终拒绝加入国际联盟,苏联长期被拒之门外、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相继退出、不受盟约的约束”,得出美苏等没有加入国联;据材料“全体一致”,结合凡华体系的局限分析,得出国联运行机制存在弊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局限性;从其本质分析,得出英法等大国以国联为实现利益的工具等。【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得出成立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据材料“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得出对德日进行民主化改造;据材料“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设立了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得出建立国际法庭,惩治战犯;据材料“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得出完善了国际法,制定了《联合国宪章》,推动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0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