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一中高二(上)第二次

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血浆、组织液B.血浆、组织液、淋巴

C.体液D.细胞内液

2.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血红蛋白B.激素C.氨基酸D.葡萄糖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B.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C.H2co3/NaHCCh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4.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体内红细胞多

B.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现象

C.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D.饭后血糖浓度升高

5.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6.如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

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①不偏转和肌肉收缩,可以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

C.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换

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7.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

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9.如图为一健康人在上午8点吃早餐后血糖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II

.I从础Iftl俄水平

I

I

I

TjZ~510ti(Hffup

I'-W

A.C点时组织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的速度比B点慢

B.B点后肝糖原、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C点时的血糖浓度一般会低于1.2g/L

D.C点时血液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点

10.下列关于神经、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K+浓度

B.突触前膜能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突触小泡分泌到突触间隙

C.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可以直接降低血糖浓度

D.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11.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会立即上升,产生多种

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

12.如图表示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2页,共39页

A.如果乙表示激素,则乙可以是肾上腺素

B.丙可以表示人体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C.体温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极端温度下,人体机能会受损

D.甲可表示汗腺分泌增多、毛细血管扩张

13.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何种方式感染艾滋病()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14.图中的X代表的是()

A.效应T细胞B.效应B细胞C.吞噬细胞D.浆细胞

15.人体的免疫调节分为特异性免疫调节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下列属于两种免疫调节

都具有的特点的是()

A.能对抗原产生记忆B.针对特定的病原体

C.与抗体有关D.与吞噬细胞有关

16.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

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造血干细胞

A.图中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17.2020年2月11日,世宣布将新正式命名为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RNA组成。该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会使该病患

者肺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浑

身酸痛等症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是独立进化的,与其他物种无关

B.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的呼吸急促,可以补偿机体的缺氧

C.患者治愈后,机体产生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对新型冠状病毒免疫的能力

D.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能使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变性,从而失去感染力

18.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使胚芽鞘

向光弯曲

B.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

C.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D.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

19.如图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的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然后给*'z-s

予单侧光照,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不生长

B.直立生长

C.向光弯曲生长

D.背光弯曲生长

20.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C.①③④⑥⑦D.②⑤@

21.从某被子植物体上提取生长素最理想的选材是()

A.老叶B.果皮C.成熟种子D.幼嫩种子

22.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

(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即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第4页,共39页

Btlfl附阊

23.用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表。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组别清水浓度a浓度b浓度C

平均生根数1529387

A.实验中用于杆插的枝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

B.实验结果表明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浓度b

C.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插条的长势、处理时间的长短等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24.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杆插枝条,甲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

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乙图为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杆插枝

条后生根的情况(其中浓度为。的是对照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表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杆插枝条也能生根

B.图甲中②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

C.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D.图甲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而图乙则不能

25.隐花色素(CRY1)是一种能感受光的受体,可介导光信号在植物体内传导来发挥

作用。某研究小组将野生型及无法合成CRY1的突变型拟南芥种子,分别放在MS

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脱落酸(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

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00

(

)80

氏60

40

20

0

A.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CRY1抑制种子的萌发

B.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BA浓度与发芽率呈负相关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MS培养基中不同的ABA浓度

D.该实验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从而测得种子的发芽率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冬季大棚中缺少昆虫为黄瓜传粉,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减产

B.除草剂除去双子叶杂草的原理是利用了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C.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乙烯含量减少

D.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27.如图示种群数量特征相关概念图,图中a表示()料群效t将在

A.出生率[最尹特金

B.死亡率

c.迁入率

D.迁出率

28.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29.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

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

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

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

30.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如图所

示的三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第6页,共39页

E老年个体数

□成年个体数

位幼年个体数

A.种群的年龄结构又称年龄组成B.年龄结构会影响种群增长率

C.类型A的种群数量将会越来越少D.类型B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

31.在某自然保护区中,甲物种与乙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卜列叙述不正确的

是()

60

20

80

40

A.甲物种与乙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B.甲物种种群数量受乙物种种群影响,但乙物种种群数量不受甲物种种群的影响

C.甲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

影响

D.甲物种和乙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3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

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A.①②®®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

33.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出生率砒亡率

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

B.0-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

C.a-b时间段内,该锂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34.甲、乙两图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

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分别是()

年it年龄

A.衰退型、增长型B.增长型、衰退型

C.稳定型、衰退型D.稳定型、增长型

35.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

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

O12345678910*

时间/年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

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

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

36.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座山上的所有的树

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

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辞、蘑菇

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全部生物

第8页,共39页

37.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B.利用小动物的趋光性,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C.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小动物种类和相对数量

D.对不知名的小动物可记为“待鉴定XX”,并记录下其特征

38.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

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只存在捕食关系

B.该淡水鱼的幼鱼和成鱼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39.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短,原因是()

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

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湿润

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

40.某地火山爆发后形成的裸岩,先后经历地衣苔解阶段一草本阶段一灌木阶段-森林

阶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演替为次生演替

B.地衣苔群阶段的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C.演替过程中,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D.由地衣苔群阶段到森林阶段,群落结构逐渐复杂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1.0分)

41.如图是体内组织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组织液,B液为,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

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o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3)如果图中组织细胞为浆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o

(4)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但机体会通过分泌激素,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

从而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42.如图甲、乙表示人体中某些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相关结构是,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2)图甲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该结构在

组成上包括:。

(3)兴奋不能从C传到a的原因是。可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

(填结构名称)传递的。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

(4)图乙中,若刺激A点,电流计B将偏转次。

43.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迎春枝条生根的影响,某同学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

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

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图三是迎春幼苗横放后根和茎的生长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0页,共39页

尖端尖一下部1

>IkI।3IQ

胚芽鞘云母片云母片云母片云母片

①②③④⑤

(1)从图二可确定促进迎春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_____mol/L之间,

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mol/L。

(2)图二、图三的实验结果能体现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特点的是图______;a、

b、c、d四处中,生长素类似物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处。

(3)为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分,可

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A、B、C三组,其中

B、C组分别按图四和处理作为实验组,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

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弯曲情况。实验应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因为.

44.图甲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图乙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C分别表示、、______型,针对活动能力较强

的动物,常用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2)图甲中三种类型种群的发展趋势一般不会出现图乙增长趋势的是,图

乙中d点表示是。

(3)图乙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对应图丙的点是。若

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

应在点开始防治。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45.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

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

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

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

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

细胞膜上有。

(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

(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

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

O

实验设计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

第12页,共39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故选:B。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双向渗透0?和营养物质

血浆组织液内

也过毛福向瞥单

加代谢废物液

过co

淋巴

内环境I: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内环境,只要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

记层次的考查。

2.【答案】A

【解析】解:A、血红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中的物质,

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A错误;

B、激素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B正确;

C、氨基酸存在于血浆、组织液等中,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正确;

D、葡萄糖可以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浆、淋巴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D正确。

故选:Ao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

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

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

脂肪酸等;

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

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醐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

消化酶等。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内环境中的物质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和组成

的理解及相关物质存在的场所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人体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而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A错误;

B、人是恒温动物,其内环境的温度不会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B错误;

C、H2cCh/NaHCCh为缓冲对,对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正确;

D、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D错误。

故选:Co

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

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

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

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h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

和Ch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

的理化性质,理解人体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

4.【答案】B

【解析】解:A、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含氧量

也就越少,为了运输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这是人正常的生理反应,

A错误;

B、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机体色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出现中暑症状,属于内环境稳态

失调,B正确;

第14页,共39页

C、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

少,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平衡,这是人正常的生理反应,C错误;

D、饭后食物不断被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这人正常的生理反应,D错误。

故选:B(.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人体承受能力后,人体的稳态就是失调,

如:发烧、糖尿病等。

本题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

机制、意义等基础知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准确判断。

5.【答案】A

【解析】

【解答】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

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A正确;

B、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还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细胞间的信息交

流,C错误;

D、人体神经调节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入侵病原体的消灭要通过免疫调节,D错

误。

故选:A。

【分析】

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状态叫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比较并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

节的区别与联系,识记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6.【答案】B

【解析】答:A、电表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A错误;

B、①不偏转和肌肉收缩,可以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B正确;

C、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换,C错误;

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图示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

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b点,c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肌肉收缩;但a点

不会出现电位变化。①②电表都不偏转。

本题结合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及电表在神经元上位置,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

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

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再结合题图准确判断各选

项。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

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

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

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

B.味觉形成过程到神经中枢时就已经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

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

的,C正确;

第16页,共39页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不同,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解:A、激素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

变化,A正确:

B、动物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B正确;

C、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

激素的合成量,C正确;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错误。

故选:Do

本题考查了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

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体液调节相关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难度适中。

9.【答案】D

【解析】解:A、C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点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能够促进

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而B点时血糖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并且胰高血糖素分泌逐渐增

加,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度较慢,A错误;

B、B点时血糖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逐渐增加,胰高血糖素能够

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B错误;

C、C点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糖浓度一般会高于1.2g/L,C错误;

D、由题图分析可知,C点时血液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点,D正确。

故选:D。

题图分析:某健康人早饭后的血糖变化情况,A点时,进食后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

糖的含量增加,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降低;B点时,当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胰

高血糖素分泌量又增加,使血糖含量又有所提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

C点时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

减少,以降低血糖浓度。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属于中等难度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

10.【答案】D

【解析】解:A、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K+外流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没有

出现K+浓度梯度的反转,仍然是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K+浓度,A错误;

B、突触前膜能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B错误;

C、人体内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C错误;

D、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相比较而言,体液调节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正确。

故选:D。

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

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

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

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胰

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而有多种激素可以升高血糠;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

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

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再根据题意作答。

11.【答案】D

【解析】解:当一个人突然遇到很危险的情境,导致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立即上升,属

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含量上升,使机体产生多种生理反应属于体液调节。因此,这一

生理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故选:D。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

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

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

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

第18页,共39页

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2、当人遇到危险的情况时,会产生紧张,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

有关,还会出现血压中肾上腺素增加,致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这属于体液调

节,因此该生理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考生在学

习过程中能够注意相近知识点的总结;明确生命活动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难度不大。

12.【答案】D

【解析】解:A、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所

以若乙表示激素,则乙可以是肾上腺素,A正确;

B、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可以增加产热,所以丙可以表示人体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正确;

C、体温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极端温度下,人体机能会受损,C正确;

D、寒冷条件下,汗腺分泌汗液减少,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从而使散热减少,

D错误。

故选:D。

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

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

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据图分析,该图是体温调节的反射弧。

此题结合图片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的过程、方式、

激素的作用等基础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能力,难度适中。

13.【答案】D

【解析】解: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一般不会感染艾滋病,A错误;

B、使用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严格消毒的餐具一般不会感染艾滋病,B错误;

C、使用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也不会感染艾滋病,C错误;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可能会感染艾

滋病,D正确。

故选:D。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理解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图中被病毒侵染的细胞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将靶细胞

裂解死亡,因此图中X代表效应T细胞。

故选:Ao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

特异性识别功

名称来源功能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

复合物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

B细胞

中成熟)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识别、呈递抗原、分化称为效应T

T细胞q

中成熟)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

免疫效应

B细胞、T细胞、记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

记忆细胞

忆细胞胞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免疫细胞的种类

及功能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答案】D

【解析】解:A、特异性免疫对抗原产生记忆,A错误;

B、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B错误:

C、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免疫产生抗体,C错误;

D、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特异性免疫,D正确。

第20页,共39页

故选:D。

1、非特异性免疫:

(1)概念:是指长期进化形成,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是免疫的基

础.(2)特点: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出现快,作

用范围广,强度较弱.

(3)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L记忆细胞

体液J..次I免疫

免施J浆加施一拉体:与抗原结合瓦

发挥免疫效应M合

共M

…淋(2因「(加强各种彳美细胞的挥

分泌分泌|作川来发挥免疫效应)

T广效由细胞一号靶细胞密切接触,应

细刷抗吞噬H一次[免疫使死细则裂解

免冏旅"*细桓*

第二血忆他胞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的三道防线,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6.【答案】C

【解析】解:A、免疫细胞中,只有d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a、b、c和记忆细胞均有

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直接分化形成,B错误;

C、①和②过程属于B细胞和T细胞分裂分化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都需要抗

原的刺激才能发生,C正确;

D、c、d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的,所以它们的核DNA是相同的,而c、d的功能

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D错误。

故选:Co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

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所以图中a是T细胞、b是B细胞、c是效应T细胞、

d是浆细胞。

本题结合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图,考查免疫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

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0

17.【答案】A

【解析】解:A、生物都是共同进化的,因此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也是共同进化

的,与其他物种有关,A错误;

B、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的呼吸急促,可以补偿机体的缺氧,B正确;

C、患者治愈后,机体产生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对新型冠状病毒免疫的能力,C正确;

D、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能使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变性,从而失去感染力,D

正确。

故选:Ao

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

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fTRL记忆编题

体液箱罐一飘对出免疫

抗体:与抗原结介

浆细胞一和比

发挥免於效应就合

““淋已因r(加强各种介大细胞的共M

分泌分泌|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发挥

免疫

效应细胞一与细胞密切接场

扰乔啤Tr*TIC效应

原F胸*:次t免发使纪细胞裂解

腮忆倒胸

本题考查病毒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

构;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考

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识记达尔文、

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明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在温特之后才被确

认的。

【解答】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

第22页,共39页

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A正确;

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B错误:

C.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正

确;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D正确。

19.【答案】A

【解析】解: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的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由于云母片不透水,

阻断了生长素由燕麦的苗尖端向其下部的运输,造成幼苗不再生长。

故选:Ao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弯向光源生长的特性,而胚芽鞘尖端为感

光部位.由于云母片不透水,所以生长素不能通过.

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以及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

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和植物向光弯曲

生长的原因.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燕麦胚芽鞘在不同处理情况下的生长方向,难度中等,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生长

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①中由于匀速旋转,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直立生长;

②中左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

③中没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直立生长;

④中阻断了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途径,所以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

⑤是生长素向左侧运输,右侧无法极性运输到作用部位,所以向右侧弯曲生长;

⑥生长素可以透过明胶片极性运输到作用部位,但是均匀分布,所以直立生长;

⑦中旋转植物,受光均匀,直立生长;

⑧中整体旋转,所以对小孔侧受单侧光照,所以弯向小孔生长。

故选:D。

21.【答案】D

【解析】解: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

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

果实和种子等处。因此,从某被子植物体上提取生长素最理想的选材是幼嫩种子。

故选:D。

生长素:

①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

②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

③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

④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⑤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

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

⑥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⑦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口引噪乙酸。

本题考查生长素合成和分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A

【解析】解:盆栽植物没有横放以前主根两侧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作用也相同;

横放以后,由于重力作用,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逐渐增大,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所

以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反映在曲线上就是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并跨

过对根生长即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的虚线。

故选:A,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植

物的根对生长素敏感,横放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表现出抑制

生长,而远地侧表现出促进生长,所以根会向地弯曲生长。

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意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第24页,共39页

23.【答案】B

【解析】解:A、实验中用于杆插的枝条可以保留芽和幼叶,一定要去除成熟的叶片,

A正确;

B、由于无法比较a、b、c浓度的大小,所以不能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浓度

b,B错误;

C、与对照组比较,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

D、插条的长势、处理时间的长短等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D正确。

故选:Bo

1、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杆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

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因变量是生

根数量,植物插条生长状况,每组的枝条数量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各组的设置要遵

循等量性原则。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意在要求学生能够根

据实验组的生根数与对照组比较,确定该浓度的生理作用,从而确定最适浓度的范围。

24.【答案】A

【解析】解:A、杆插枝条上有芽,而芽能够产生生长素,所以,对照组生长素类似物

为0的一组,也有自身激素的作用,A正确;

B、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根比芽对生长素反应敏感,

看图可知:图甲中曲线①代表的是根,②代表的是顶芽,B错误;

C、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错误;

D、图甲可说明生长素对生根有促进和抑制作用,图乙也可说明生长素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