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_第1页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_第2页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_第3页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_第4页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把其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以翻译为“理念”(相当于英文Idea)或“型相”(相当于英文form)。“理念”的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理念或型相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在柏拉图看来,前者是可感的世界,后者是可知的世界。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柏拉图通过两种方式来说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他用“分有”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之间的隶属关系,用“摹仿”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柏拉图认为,事物的类别是型相,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个型相的一部分,每一个事物都分有一个型相。理念型相是可感事物的原因,因为可感事物分有了理念型相。由于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型相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个别概念和它所归属的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但不可能达到等同的程度。一个东西分有了什么样的理念型相,它就是什么样的存在;分有到什么程度,就与理念型相相似到那种程度。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摹仿”(mimesis/imitate)是一种技艺活动,摹仿的复制品和被摹仿的原型之间没有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之间那种逻辑关系。柏拉图把技艺的观念引入摹仿说,解决了一个逻辑分析解决不了的问题:认识内容何以能与认识对象相似?柏拉图把技艺分为神圣的与人工的两种,制造者也分为造物主和工匠两种。不论造物主还是工匠,他们所制造的产品都是对思想中一个原型的摹仿。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四重区分:神圣的原型、神圣的摹仿物、人工的原型、人工的摹仿物。关键在于,神圣的摹仿物就是人工的原型,这样,柏拉图便可以证明:人的意见只是对理念型相的摹仿,按照意见制造的人工产品则是摹仿的摹仿。可感世界是造物主摹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造物主依照理念型相创造的神圣摹仿品,影像则是对这些摹仿品的摹仿。“摹仿”说在柏拉图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和艺术观都依赖于这一思想。“分有”和“摹仿”实际上并无本质的差别,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有无造物主。“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有”是无造物主的“摹仿”。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首先,理念是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也就是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再次,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为事物的。最后,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把事物的本质——理念,与个别事物的分开,并且以理念为存在的根据,是柏拉图哲学的基本原则。二,什么是正义?柏拉图是如何论述正义的?1、有效善的推导

柏拉图首先借克法洛斯之口,阐述了当时的人们对待正义的一般理解:有话实说,有债照还。在柏拉图的引导下,玻勒马霍斯补充了对于对象的限定,于是,这一定义成了“以善报友,以恶报敌,给每个人恰如其分的报答”。

柏拉图对于这种观点并不满意。他借苏格拉底之口作出了这样的反驳:我们可能将坏人当成朋友,那么正义也可能是在助恶损善?以恶报敌是在伤害某人,对他人的伤害也算是正义?

这些反驳似乎很贴近生活,但它较之从哲学、逻辑上的论证似乎更能让人信服。事实上,尽管柏拉图反驳的视角似乎有些生活化、功利化,但他反驳的正是用一种功利化的视角追寻正义观。我们将这种追寻正义的方法称为有效善,即是“能达到某些目的的就是好的”。柏拉图认为,从有效善出发无法论证正义即是善,也无法达成正义。

尽管我们对于上文所诉的“某些目的”有着诸多定义,但这并不妨碍有效善成为我们对待正义采取的常见态度,然而,有效善前置了目的,却未将过程框严,使得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变数。于是,将有效善的某些方面推至极致,就可能出现一些看似荒谬的结论。例如,色拉叙马霍斯的观念:正义是强者的利益。色拉叙马霍斯对“目的”下的定义是,遵守法律。守法即是正义,但法由统治者制订,而统治者总是制订那些符合自己利益的法律。于是,正义被代换为了强者的代表——统治者的利益。

柏拉图对此的反驳是,统治者可能会犯错而制定不利于自身的法律,那么出于守法角度,不利于强者也会是正义了。并且,当一项技艺拥有独特作用或目的时,它才能被认为是某项独立的技艺,故技艺的利益应当是其所施加对象的利益。人们可以通过很多手段利己,所以利己应当是一项独立的技艺而非统治者治国的目的,而治国的目的应当是利于被统治者。此外,对于色拉叙马霍斯“不正义使人受益”的说法,柏拉图指出,一个集团内部有矛盾则难以成事,而不正义的团体内部必然充满了矛盾。同理,不正义会使个人自相冲突。所以,绝对的不正义无法带来任何利益。

2、优秀善的确立

《理想国》首章辩论的结尾处,柏拉图总结道,管理、指挥、计划乃至生命都是心灵的功能,而正义则是心灵的德性。这事实上是在将辩论引向另一个方向。柏拉图希望重新对正义下定义,在他看来,所谓的正义,不应当仅仅追求一个好的目的,它在出发点,在内部结构上应当也是好的。我们将这种观点成为优秀善,依据格劳孔的说法,这是一种本身好后果也好的善。在柏拉图看来,以大见小能够清楚的显现问题,所以,他决定通过设想一个正义的城邦来推导个人的正义,乃至正义的本质及其真正利益。这个城邦即是理想国。

在柏拉图看来,一个正义的城邦自然是一个运作有序的城邦,因此,这个城邦内应当存在分工,“放弃其他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生产的又多又好”作为城邦存在的基础,首先要有具备各自技能的生产者。生产的扩大使得领土也需要相应扩大,这种扩张带来了战争,于是城邦需要守卫它的护卫者。此外,城邦还需要一些永远保持其公道和正确性的人物来作为统治者权衡一切。

柏拉图对这三类人都作了详细的阐述。对于统治者,如果他想保持正确性,他就必须爱智慧的全部而非部分。在柏拉图看来,只有哲学家才能做到这一点。这些哲学家所具有的德性即是理智,他们需要从小接受各类教育和训练,使他们永远“爱真”,“决不苟同一个假字”,同时,他们还应当有广阔的眼界,用以保持公正和睿智。对于护卫者,如果说他们是称职的,他们应当不畏死亡,勇敢地对待敌人,同时温和地顺从于城邦,换而言之,他们应当具有勇敢的德性。对于生产者,他们应当顺从于统治者的领导,尽自身的本分来供给城邦的需要,同时克制过多黑格尔说,正是因为理想国不够完善,所以它从没存在过。有效善与优秀善引导者柏拉图找到了他的正义,然而这种正义是有历史局限的。今天的我们,应当带着新的历史阶段的新眼光来看待柏拉图的正义,并为之赋予新属性,这样才能达成符合这个时代的正义。三,柏拉图是如何划分政体的?他认为什么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根据执政者的人数和政体的内在精神和原则,把政体区分为四种类型: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这四种政体均不合柏拉图之意,都构不成理想政体。他认为,理想国中应实行的政体形式是“贤人政治”,也就是哲学王的知识统治。在哲学王为最高统治者的理想王国中,哲学王在国家中凌驾于一切之上,具有发号施令的绝对权威。因为只有他才拥有以永恒不变的概念为对象的真正知识,只有他才能够正确地区别开实在、本质和现象,过一种清醒的生活。在柏拉图的这种贤人政体中,权力与知识得到了有机的结合,至高无上的哲学王必须是经过特殊训练,并获得至高知识的人。柏拉图的这种思想对后世西方的精英治国论有着重要的影响。四,柏拉图,莫尔,马克思的社会主义。1,柏拉图的理想国实行的是物资财富公有的共产主义,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私产。大家像在军营中一样共同生活,一起吃饭,住集体宿舍。在这里,没有财富上的贫富之分,金银货币都是严格禁止的,通过这种公共占有制,达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幸福,而不是一部份人的幸福。“善就是为我们的集团,我们的部落,我们的国家利益服务。”各种专门家,包括执政者,都不得为自己谋私利,他们的唯一职责就是实现国强民富。“凡一言一行,惟人民利益之亲,而无他种利益之存于期间也,。,2.“乌托邦”一词来自希腊文,意即“乌有之乡”。莫尔第一次用它来表示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莫尔说,“乌托邦”是南半球的一个岛国。在那里,社会的基础是财产公有制,人们在经济、政治权力方面都是平等的,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公民们没有私有财产,每十年调换一次住房,穿统一的工作服和公民装,在公共餐厅就餐,每人轮流到农村劳动二年,官吏由秘密投票方式选举产生,职位不得世袭。居民每天劳动六小时即能满足社会需要,

其余时间从事科学、艺术、智慧游戏活动。没有商品货币关系,金银被用来制造便桶溺器。乌托邦人也奉行一夫一妻制和宗教自由政策。莫尔的结论非常明确:私有制乃万恶之渊薮。私有制使“一切最好的东西都落到最坏的人手中,而其余的人都穷困不堪。”因此“只有完全废除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莫尔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问题。莫尔赞扬岛国的贤明制度,实际上是批判欧洲,特别是英国都铎王朝的君主专制制度。莫尔生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代,他在“乌托邦”这本书中批判了新生的资本主义关系,描写了人民的痛苦。他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揭露圈地运动的结果说:“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那儿的贵族豪绅,乃至主教圣人之流……不让任何人在庄园上耕种,把整片地化做牧场,房屋城镇都给毁掉了,只留下教堂当作羊圈……佃农从地上被逐出,他们的财产被用诡计或压制的方式剥夺掉。有时他们受尽折磨,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家业。那些不幸的人们想尽办法,只有离乡背井了……等到他们在流浪生活中把卖来的钱花得一干二净,他们就只有盗窃,受绞刑的处分,否则就是挨家沿户讨饭了。”莫尔“羊吃人”的名言成了当时民歌中经常引用的佳句,他那对圈地运动的详细描写成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叙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野蛮方法时所引用的生动素材。

当然,处于那个时代的莫尔还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也无法指出实现理想制度的真正途径,他的乌托邦只是一个空想而已。五,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为了理想国的长治久安,柏拉图对教育制度予以极大重视。他认为监护未来领袖的机构可称为国家教育部门。因为它握有权力的钥匙,是最最重要的机构,统治者至少应当直接控制高年级教育。他极端甚至恐怖的说道:统治者的唯一要事就是教育后代,只要造就优秀的国民,则自然形成良好的习俗和社会;至于法律,倒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如果在不良的国家中,虽有法律,反倒不知法律为何物。至于谁能接受这种高年级的教育,柏拉图认为只有那些韶华已逝的人才应当被接受。当他们的体质开始衰退,他们已过了公共与军事服务的年龄,那时,也只有那时,他们才可准许进入这神圣的领域......(《理想国》498b/c)。柏拉图制订这条奇特规则的理由相当清楚,他害怕思想的力量和哲学的智慧,对那些还没有迈向年老的大脑的影响。“一切伟大的事情都是有危险的”。(《理想国》497d),只有等他们年龄长大,以前所贯输注人的思想在脑中发酵起作用,使他们变得呆板而不能独立思考时,才注入新的充满智慧和权威的思想。这些思想就是集体主义和极权主义,只有这样在教条和权威的鼓动下,他们又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